铁道信远程控制课程设计
远程信号控制系统

先修课程:
铁路信号基础、铁道概论、通信原理、计算 机网络、微机原理等。
考察方式: 总评成绩中,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占 70%。 考试一般采用闭卷笔试形式,题型为:填空、 简答、计算、分析设计等。
第一章 概 述
第一节 铁路运输调度的组织管理
DMIS:铁路运输调度指挥管理信息系统 我国铁路运输调度指挥管理是以行车调度为核心,实行铁道部、 铁路局、铁路分局三级调度管理的体制。 为适应现行的调度管理体制,并考虑到长远发展,铁路调度指 挥管理信息系统(DMIS)设计为四层网络体系结构。 1、最上层是部调度中心运输调度管理系统,是DMIS的核心。 它与铁路局调度中心远程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并建立全路各 专业技术资料库。
(二)从实际需要出发,系统设计既要技术先进,又要经济合 理。 (三)系统工作的可靠性高,故障便于发现,易维修和更换部 件。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设备正常使用,不影响运输任务的完成。 (四)系统设计时要通用化、系统化、灵活性大。调度集中、 调度表示设备、大站遥控遥信设备、大站遥信设备等都属于远动 系统。在设计时,各种设备的部件应该通用化,便于工厂生产。 灵活性主要表现在系统容量大,能适应各种区段的要求,个别情 况更改方便,容易扩展,适应性大。
列车运行图
技术计划
目的地
货 车 交 付
货主 车流
8
旅客运输生产过程图 始发地 旅客 旅客 列车
途中运行 换乘
目的地
铁路旅 客流
9
列车运行图:铁路行车组织工作的基础。
(1) 定义 列车运行图是用以表示列车在铁路区间运行及在车 站到发或通过时刻的技术文件,它规定各次列车占用区 间的程序,列车在每个车站的到达和出发(或通过)时刻, 列车在区间的运行时间,列车在车站的停站时间以及机 车交路、列车重量和长度等,是全路组织列车运行的基 础。
远控课程设计

铁道信号远程控制课程设计专业:xxxxx班级:xxxx姓名:xx学号:xxxxxx指导老师:xxxx铁道信号远程控制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的目的本课程设计是学完《铁道信号远程控制系统》和《CTC系统》两门课程后进行的一次综合性和实践性教学环节,也是巩固和加深课堂教学内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本课程设计,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专业知识,熟悉设计环境,查阅相关规范、手册和技术资料等,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同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毕业设计做好准备,为今后从事科学研究、施工设计、运营维护等技术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1、课程设计的任务列控采用CTCS3级标准,需设计无线闭塞中心(RBC)的接口。
采用了大量的新技术,如无线通信平台采用GSM-R技术。
需设计和GSM-R接口。
第18个调度区段:全线共有16有行车人员的车站,2个调度台。
2、课程设计的内容(1)网络构建方案设计:要求:进行需求分析,技术选择,网络设计规划,设备选型等。
(2)通道连接图:要求:实现双通道。
(3)网络拓扑结构图:要求:根据需求绘出网络拓扑图。
(4)分配IP地址:要求:按车站名、网络号、可用地址范围、对应网段号列表顺序写出。
(5)网络设备连接图:要求:网状方式连接。
(6)CTC系统设备连接图:要求:实现运转室、信号机械室、通信机械室之间的设备连接。
(7)与其他系统的接口连接图:要求:CTCS2及以上线路。
三、课程设计的内容说明FZ-CTC系统是综合了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现代控制技术,采用智能化分散自律设计原则,以列车运行调整计划控制为中心,兼顾列车与调车作业的高度自动化的调度指挥系统。
目前,FZ-CTC系统在既有线和新建线路中应用广泛,尤其在客运专线中无一例外均采用该系统提高行车指挥水平,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
(一)FZ-CTC系统构成FZ-CTC系统由铁道部调度指挥管理中心(以下简称中心)、铁路局调度指挥管理中心(以下简称铁路局中心)及车站或站段子系统(以下简称车站子系统)三层构成。
《铁道信号远程控制》课程大纲

《铁道信号远程控制》课程教学大纲Remote Control Systems of Highway Traffic课程负责人:执笔人:编写日期: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编号:L081702.学分:2学分3.学时:32(理论32)4.适用专业:自动化二、课程教学目标及学生应达到的能力本课程是为自动化专业本科生开设的选修课程之一。
本课程以远程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基础,主要内容有远程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技术基础、调度集中、调度监督和微机监测、行车调度自动化、铁路运输调度管理信息系统等,本课程教学内容是日后调度与行车指挥工作的基础。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远程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和技术基础。
在理解以TDCS为平台组建分散自律新一代调度集中的整体内容结构基础上,掌握调度集中、调度监督和微机监测的构成及原理,熟悉行车调度自动化、铁路运输调度管理信息系统,了解调度集中最新研究成果与发展动态。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在运用以问题为导向的研究性教学方法的基础上,通过课堂教学、参观模拟、上机实验等多种形式的训练过程,使学生不仅掌握运动技术在铁路信号远程控制系统的应用,也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及未来从事相关工作的专业素养得以提高。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一)课程简介(2课时)主要内容:本课程的性质、任务与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进程;本课程的考核形式与基本要求;本课程使用的教材、参考书与其他相关课程资源。
1. 基本要求(1)理解本课程的教学主线,掌握本课程如何基于运动技术在铁路信号远程控制系统的应用设计的各章内容结构及其相互关系。
(2)了解本课程重点介绍的与铁路行车指挥相关的四大系统及其相互联系。
2.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二)概述(4课时)主要内容:远动系统基本概念;远动系统的性能指标;远动技术在铁路信号远程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1. 基本要求(1)掌握远动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功能。
铁道信号远程控制系统课件(2.2)

内容的一部分。
2018/2/24
2.3 差错控制与电码结构
2.3.2 电码结构
校正码
信息码
同步码
前导码
电码结构
2018/2/24
2.3 差错控制与电码结构
2.3.2 电码结构
前导码放在整个电码的前部,它没有任何具体的含义,由
2018/2/24
2.3 差错控制与电码结构
2.3.2 电码结构 远动系统实际是数据传输系统与自动控制系统的结合,其 信息的传输是靠电码来完成的。因此,远动技术中一个非常 重要的内容就是研究电码,也就是电码结构。 所谓电码就是按照一定的规律组织起来,代表一定含义的
一组脉冲信号。每一个脉冲称为电码单元,简称电码。几个
2018/2/24
2.4 通信网络的主要硬件设备
2.4.1 网络传输介质
双绞线水晶头
双绞线
2018/2/24
屏蔽双绞线
2.4 通信网络的主要硬件设备
2.4.1 网络传输介质
光纤
2018/2/24
2.4 通信网络的主要硬件设备
2.4.1 网络传输介质
2018/2/24
光纤
2.4 通信网络的主要硬件设备
反馈重发方式即信息反馈方式(IRQ)
2018/2/24
2.3 差错控制与电码结构
2.3.1 差错控制
发 可以纠正错误的码 收
FEC
发4
2.3 差错控制与电码结构
2.3.1 差错控制
发 能发现和纠正错误的码 收
应答信号
HEC
发 数据信息 收
数据信息
铁道信号远程控制课程教学大纲

《铁道信号远程控制》课程教学大纲(Remote Control Systems of Highway Traffic)一、课程目标1、任务和地位:本课程是为铁道信号专业开设的核心专业课之一。
铁道信号远程控制系统作为结合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检测技术在铁路行车指挥自动化的基础技术设备,对于保证行车安全,提高行车效率、改善劳动条件等起着显著的作用,它是铁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标志,在现阶段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本课程以远程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基础,重点阐述了远动技术在铁路信号远程控制系统的应用。
2、知识要求:本课程主要内容有远程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技术基础、调度集中、调度监督和微机监测、行车调度自动化、铁路运输调度管理信息系统等。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远程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技术基础;重点掌握调度集中、调度监督和微机监测的构成及原理,了解行车调度自动化、铁路运输调度管理信息系统。
本课程的主要预备课程有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机控制、车站信号自动控制和区间信号自动控制等。
3、能力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有关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按“了解、掌握、重点掌握”三个层次进行。
“了解”即要求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知道,对其中所涉及到的内容理解;“掌握”即要求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有较深入的理解,并把握。
“重点掌握”即要求学生对这部分内容能够深入理解并熟练掌握,同时能够灵活地进行分析和运用到实际中。
二、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和学时分配2、具体要求第一章概述[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重点掌握远动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功能,掌握其性能指标,了解远动系统在铁路信号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 远动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功能、性能指标及远动技术在铁路信号控制系统中的应用情况[重点难点] 远动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功能[教学方法] 讲授[作业] 通过比较远动系统与数据传输系统和自动控制系统的异同分析其构成及基本原理[课时] 3第二章远动系统技术基础[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重点掌握远动系统的网络结构、数据传输、差错控制、电码结构、可靠性及容错技术,掌握调制解调器、计算机网络、网络连接设备、网络通信协议等相关技术部分。
铁道信号远程控制课程设计

铁道信号远程控制课程设计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课程设计课程名称:铁道信号远程控制题目:微机监测系统在信号设备故障诊断中的应用分析院系:计算机与通信工程系专业:铁道信号学号:姓名:指导教师: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2013年6月8日课程设计任务书专业铁道信号姓名学号开题日期:2013年 03 月 27 日完成日期:2013 年 05 月 31 日题目微机监测系统在信号设备故障诊断中的应用分析一、课程设计目的通过对课程设计任务的完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课程教学的理论内容,并且巩固和深化所学课程的知识,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课程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能比较全面而辩证地分析和处理设计问题,逐步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及基本要求1.本课程设计的内容以下可以任选一题,查阅相关资料,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与设计1.TDCS网络安全与可靠性技术探讨2.TDCS网络维护与常见故障分析与探讨3.分散自律调度集中系统综合防雷技术研究4.信号微机监测系统常见故障分析与处理5.微机监测系统在信号设备故障诊断中的应用分析6.调度监督系统常见故障处理系统在我国铁路上的应用场合和实现的功能。
2.本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知识要求: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应该以铁路信号基础设备、铁路信号运营基础、车站自动控制、区间自动控制等课程为基础。
能力要求:要求每位同学能够结合课程设计的内容,独立完成该课程设计。
3.工作进度安排三、指导方式集体辅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
四、指导教师评语五、成绩指导教师 (签章)年月日摘要铁路微机监测系统是铁路运输的重要行车安全设备。
该系统的研制成功并在全路大面积的推广使用,对于进一步提高信号设备的安全可靠性,强化结合部管理,改善和优化现场维修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铁道信号远程控制系统课件(3.1)

2018/2/24
3.1 国内外调度集中的现状
铁路运输生产过程,实质上就是旅客和货物的运送过程。 无论是旅客运输还是货物运输,铁路都是用列车方式办理的。 旅客列车的车列都是事先编成的,在一般情况下是不变的 ,旅客根据自己的旅行需要自主选择乘车日期、车次、到站、 座别,自行购票和乘降列车。
货物运输则不同,每一货物列车中的车辆,在多数情况下
2018/2/24
3.1 国内外调度集中的现状
2018/2/24
3.1 国内外调度集中的现状
铁道部北京武汉 Nhomakorabea上海广州
2018/2/24
3.1 国内外调度集中的现状
3.1.1 国外调度集中的现状 1925年,美国S.N.怀特(Sedgwick North Wight)首先提 出列车在区间按信号显示运行,并且区间信号显示由调度员 集中控制。 1950 年,美国洲际商务委员会将这种行车方式确 定为调度集中(Centra1ized Traffic Control, CTC)。 1927年7月,世界上第一套调度集中设备在美国纽约中央 铁路斯坦利-伯威克(Stanley - Berwick)间59.5 km单线和 4.8 km双线上安装使用。 20世纪30 年代法国、苏联、瑞典和 瑞士也相继使用了调度集中。此后,调度集中技术在世界各 国得到了迅速发展,并且在枢纽地区、城市轻轨、地铁、高 速铁路均得到了广泛应用。
世界各国铁路的实践证明,调度集中系统是提高铁路运输 效率,降低运营成本的重要技术装备。
2018/2/24
3.1 国内外调度集中的现状
3.1.1 国外调度集中的现状 高速铁路的发展推动了调度指挥系统的发展。目前,世界 上先进的调度指挥系统有日本新干线的调度系统COSMOS( Computerized Safety Maintenance and Operation System of Shinkansen)、德国铁路的BZ2000系统、西班牙的DAVINCI 系统、法国高速铁路的MISTRAL系统、美国的UTC系统等。
铁道信号远程控制系统课件(1)

调度指挥
TDCS
运输管理
TMIS
调度集中
C
运营 调度
系统特征 CPU特性 列车最高速度 系统应用范围
2018/2/24
运行监视 8位 80km/h 部分区段
联网 16位 160km/h 部分干线
运行控制 32位 200km/h 主要干线
综合调度 64位 300km/h 客运专线
2018/2/24
远程控制系统理论及应用
2018/2/24
Contents
1 概述
2 远动系统技术基础
3 CTC 系统及其应用
2018/2/24
Contents
4 DSS 和 TDCS
5 信号微机监测系统及其实用系统
6 铁路智能交通系统(ITS-R)
2018/2/24
1 概述
1
远动系统基本概念
2
远动系统的性能指标
操 作
命令形成 控制端
编码
信道
译码
执行
对 象
执行端
2018/2/24
1 概述
1.1 远动系统基本概念
遥信系统是对远距离被控对象的工作极限状态进行远距 离的测定。所谓测定就是用表示灯或表示设备监视被控对象 的极限状态。遥信系统要反映被控对象的状态,所以它的信 息源是在执行端,而接收信息的场所是在控制端。信息的传 输方向是由执行端到控制端。
2018/2/24
1 概述
1.1 远动系统基本概念
一个完整的远动系统的结构如下图所示。
2018/2/24
1 概述
1.1 远动系统基本概念
远 动 系 统 的 主 要 任 务
集中监视
提高安全经济运行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设计课程名称:铁道信号远程控制题目:微机监测系统在信号设备故障诊断中的应用分析院系:计算机与通信工程系专业:铁道信号学号:姓名:指导教师: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2013年6月8日课程设计任务书专业铁道信号姓名学号开题日期:2013年03 月27 日完成日期:2013 年05 月31 日题目微机监测系统在信号设备故障诊断中的应用分析一、课程设计目的通过对课程设计任务的完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课程教学的理论内容,并且巩固和深化所学课程的知识,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课程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能比较全面而辩证地分析和处理设计问题,逐步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及基本要求1.本课程设计的内容以下可以任选一题,查阅相关资料,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与设计1.TDCS网络安全与可靠性技术探讨2.TDCS网络维护与常见故障分析与探讨3.分散自律调度集中系统综合防雷技术研究4.信号微机监测系统常见故障分析与处理5.微机监测系统在信号设备故障诊断中的应用分析6.调度监督系统常见故障处理7.GSM-R系统在我国铁路上的应用场合和实现的功能。
2.本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知识要求: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应该以铁路信号基础设备、铁路信号运营基础、车站自动控制、区间自动控制等课程为基础。
能力要求:要求每位同学能够结合课程设计的内容,独立完成该课程设计。
3.工作进度安排三、指导方式集体辅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
四、指导教师评语五、成绩指导教师(签章)年月日摘要铁路微机监测系统是铁路运输的重要行车安全设备。
该系统的研制成功并在全路大面积的推广使用,对于进一步提高信号设备的安全可靠性,强化结合部管理,改善和优化现场维修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信号微机监测是电务安全的“黑匣子”,是信号维修技术的重要突破,是信号维修体制改革的重要技术支撑,是信号设备实现“状态修”的必要手段,也是信号技术向高安全、高可靠和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传统信号设备一方面不具备实时自诊断设备电器特性是否合乎标准的能力,另一方面不具备对行车信息的长时间记忆、存储和历史回放的能力。
长期以来,信号工作者一直都希望借助计算机技术来弥补传统信号设备的缺陷。
铁路微机监测克服了这一重大缺点。
随着微机监测设备的大量上道使用,如何用好、管好微机监测设备,充分发挥它的强大功能,在信号设备维修中发挥好作用,提高信号设备维修水平,成为各级信号工作者要重视和研究的课题。
信号微机监测系统为电务段安全生产实现信号设备、预防维修提供了技术支持。
探讨保障微机监测系统稳定运行的维护方法,并结合监测系统的主要功能,分析判断信号设备隐患和故障,指导电务日常维修,能够有效地提高设备运用质量,实现信号设备预防修。
本文将对信号微机监测系统处理常见信号设备故障进行分析,并阐述如何处理和维修,以提高信号设备的安全可靠性。
关键字:信号微机监测系统高安全性高可靠性预防维修故障分析处理一、概述利用微机高速信息处理能力,进行实时监测、故障诊断、自动分析;利用微机大规模信息存储能力,进行数据处理、记忆存储、回放再现。
利用微机联网能力,加强调度指挥、故障处理、集中管理。
?信号微机监测系统具有自诊断功能。
能在信号设备运行的全部时间内监测运行状态和质量特性,全天候实时或定时对主体设备进行参数测试、存储、打印、查询、再现;能监测信号设备主要电气性能,当电气特性偏离预定界限时及时报警;能发现信号故障和故障预兆,为防止事故、实现信号设备预防维修提供可靠信息。
进行实时监测、数据处理、故障诊断,从而大幅度提高了信号系统的安全性。
?信号微机监测系统具有自记忆功能。
记忆、存储信号设备的运行过程,并通过逻辑智能判断,有利于捕捉瞬间故障和间歇故障,克服“疑难杂症”,提高信号系统的可靠性;通过历史回放,为进行事故分析提供重要的手段和依据。
?信号微机监测系统设备具有网络诊断管理和维护功能,可以实现电务段、路局和铁道部的全路联网。
加强生产指挥,便于指导维修,实现科学管理。
微机监测系统是全路电务职工在维修技术上多年探索和实践的集体智慧的结晶,是部组织新一轮联合攻关的结果,是通过部鉴定的先进成熟的科技成果,也是部确定的全路统一制式。
几年来,铁道部每年都把微机监测系统列为部定行车安全措施项目之首,高度重视并给予政策支持。
它把现代最技术,如传感器、现场总线、计算机网络通信、数据库及软件工程等技术融为一体,监测并记录信号设备的主要运行状态,为电务部门掌握设备的运用质量的故障分析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系统还具有数据逻辑判断功能,当信号设备的工作情况偏离预定界限或出现异常时及时报警,避免因设备故障或违章操作影响列车的安全、正点运行。
?信号微机监测系统是由铁道部、铁路局、和电务段、车间、车站几次监测设备组成的,检测本单位管辖内各车站信号设备运行状态的网络系统。
信号微机监测系统应用计算机和信息采集机实时监测各种信号设备。
监测的对象大体可分为模拟量和开关量。
模拟量包括:电源屏电压、轨道电路电压、道岔动作电流曲线、电缆绝缘电阻和电源对地漏泄电流、移频接受发送电压、电码化发送电压电流、信号机主灯丝断丝等。
开关量包括:关键继电器状态、控制台按钮与标识灯状态、熔丝状态、灯丝状态和道岔表示缺口状态、两路电源切换时间监视等。
二、设计分析内容2.1利用轨道电路曲线监测轨道电路电气特性变化,预防和分析轨道电路故障轨道电路是铁道信号三大基础设备之一,其使用环境差,是最易发生故障和易受外界影响的设备。
无微机监测设备以前,对于轨道电路瞬间发生的“闪红”和时好时坏的故障,现场信号维修人员很难抓住故障时的电气特性变化数据,给准确判断故障点造成极大困难。
有了微机监测以后,便可以利用微机监测实时监测功能和日、月曲线记录功能实时完整地记录轨道电路电压值的变化,直观地分析某段时间内某轨道电路的电气性能变化情况,大大提高了故障处理的效率。
下面借用实例着重谈谈如何利用轨道电路日、月曲线,辅以常规测试手段判断轨道电路故障点的方法,以现场应用最多的25周相敏轨道电路为例。
2.1.1方法一:观察故障时轨道电路日曲线电压值比正常值高还是低,区分故障性质。
若故障时电压值出现高于正常时电压值的现象(一般不是稳定值,多是高低变化的),则基本可排除轨道电路内部的故障,原因多为外部干扰造成。
再细看曲线的高低变化形态,若曲线呈现缓慢的渐变形态,原因多为牵引电流干扰造成;若曲线呈现锯齿波状聚变形态,则多是瞬间的外界干扰。
具体原因要观察现场情况进行分析。
现举例说明:例一:轨道电压曲线呈现缓慢的渐变形态。
某站侧线股道4G电压在正线有车通过时大幅度波动,最高可达50多伏,高出正常值20多伏;最低时仅10伏左右,曲线呈现波浪状不规律渐变形态。
分析:4G区段电压波动时最高达到50多伏,由于电压波动和车的运行有直接关系,可以肯定是外界干扰造成。
此站是变电所所在站,牵引电流回流较大,但此区段又不在牵引电流回流通道内,可以排除牵引电流回流不畅通的原因。
检查发现4G区段内钢轨上接有十多根接触网杆塔地线,用钳型电流表分别测其漏泄电流,发现有车通过车站时有几根杆塔地线上电流值达到2A以上,拆除地线后恢复正常。
例二:轨道电压曲线呈现锯齿波状聚变形态。
某站2-6DG和4-8DG是一组交叉渡线的相邻两区段,某日4-8DG瞬间“闪红”多次。
分析:观察电压曲线变化,发现在电压降低之前瞬间曾出现了一个高电压,高出正常值许多,曲线呈现一个向上的尖脉冲。
据此把查找重点放在找外界干扰上,又发现4-8DG瞬间电压变化时相邻的并行区段2-6DG总是有车通过,遂分析4-8DG瞬间电压变化。
其一可能和列车震动有关,其二可能和2-6DG区段有关联。
经仔细检查两区段相邻的几组分界绝缘,发现叉心的一组分界绝缘一边轨头底部工务加垫的一薄铁片串出约一公分,平时铁片串出头部下垂,与钢轨底部有一定间隙,当正线有车通过时,由于震动造成铁片下垂的部分上下摆动,向上摆时就碰上了绝缘另一侧的钢轨底部,可见细微火花,拆除后正常。
若故障时电压值低于正常时电压值,且相邻区段电压正常,则基本上可判断为轨道区段自身故障,一般有开路故障和短路故障。
具体分析需结合室外测试进行判断,常见故障原因有塞钉线、引接线与钢轨接触不良,保险烧断,绝缘轨距杆绝缘失效等。
此类故障为轨道电路常见故障,一般用常规测试仪表较易测试查找,本文不再赘述。
2.1.2方法二:将故障轨道区段与邻近区段电压曲线对比分析判断故障。
利用微机监测轨道电路曲线分析处理轨道电路故障,可方便快捷地发现两相邻区段分界绝缘故障。
对于两相邻区段同时“亮红光带”或“闪红”的故障,可直接判断其分界绝缘不良,处理即可;而对于尚未造成“红光带”只是电压波动的情况,则可通过观察区段及其相邻区段曲线变化来判断分界绝缘故障。
微机监测不但为处理故障提供了方便,而且起到了超前报警,预防故障的作用。
微机监测轨道电路曲线不仅能方便分析处理相邻轨道区段分界绝缘故障,还能处理不相邻的轨道区段相互影响故障。
此类故障较为少见,但现场也偶有发生,现举一例。
例三:某站进行常规检查时发现ⅡG(正线股道)电压异常波动,有车接近时波动更大。
分析:调看其两端相邻轨道区段电压均正常,但与其并排的3G(侧线股道)也存在电压异常波动现象,且两者变化规律相似。
分析两者并非相邻区段,没有直接联系,出现此种现象必有异常情况。
经查此现象仅出现两天,此前一直正常,询问工区得知出现此情况当天接触网工区天窗时在ⅡG和3G间曾作业。
根据此信息到室外检查测试,发现两股道间距离不远的位置各有一根杆塔地线接在钢轨上,测量显示两根地线相通。
经挖开地面检查发现两根地线接向同一杆塔,并在地下用铁丝绑扎固定,造成两区段相互影响。
拆除后,两区段恢复正常。
2.1.3方法三:了解列车运行情况,观察区段曲线异常是否与列车运行有关,分析其规律,对分析判断故障,缩小故障范围极为有益。
对于曲线异常波动的轨道区段,分析时观察其变化和列车运行有无关系。
若有关,有什么规律。
一般器材接触不良的故障、轨距杆半短路故障都会伴随列车运行的震动变化,接触网杆塔地线火花间隙失效也会由于列车的接近或离开而发生漏泄电流大小的变化,钢轨牵引电流不平衡、牵引电流回流不畅通造成的影响更是和列车运行关系直接。
只要仔细分析,找出其变化规律,便可缩小故障范围,减少故障延时。
2.1.4方法四:利用轨道电路曲线结合当时的天气、气温情况分析处理轨道电路故障。
轨道电路的道碴电阻易受天气变化影响,特别是清筛不良的道床下大雨时易积水。
常漏雨的长大隧道,由于隧道内潮湿雨季容易造成轨道电路道碴漏泄大,常常会造成轨道电路参数变化“亮红”。
对于这些区段,有了微机监测以后,可以利用微机监测轨道电路曲线来监测分析它们的电压变化情况,实时掌握其参数变化,对其运用状态可以做到“超标报警”,“超前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