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 数学二年级下册 第十一单元 奥运在我心中
青岛版数学二下《奥运在我心中》(第三课时)WORD版教案

奥运在我心中第三课时教学内容:复习“时间单位”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系统整理有关时、分、秒的知识。
2.在经历用时间描述生活现象的过程中,感受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每个同学准备一个钟表模型,教师准备演示用钟表。
教学过程:一、“倒数”10秒,巧妙上课小朋友请安静下来,马上就要上课了。
现在离上课还有1分钟,请小朋友仔细观察钟面上秒针的转动,先在心中默数,然后我们一起数出离上课的最后10秒钟。
教师调控课堂纪律,指导观察,共同完成倒数秒的活动:观察分针的旋转变化,先在心中默数60、59……12、11,然后齐数10、9、8、7、6、5、4、3、2、1。
二、呈现情境,提出问题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计划,瞧!图中的小朋友为了能在奥运会上为国争光,他们又是怎样做的呢?呈现下表:首先引导学生发现开展活动的项目有三个,分别是跑步、跳高、推铅球;另外三个运动项目活动的时间不同,活动结束的时间也不同。
随后引导学生的提出三个问题:1.跑步的活动时间是多长?2.跳高的活动时间是多长?3.推铅球的活动时间是多长?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1.写出时刻:能不能把他们开始活动的时间与结束的时间用另一种方法写出来?引导学生完成下表:2.拨出时刻:能不能把他们开始活动的时间和结束的时间在钟表上拨出来?以3个问题为框架,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探究。
以问题1为例:(1)让学生利用钟表(或模型)进行操作。
(2)指名几名同学演示。
(3)教师引领探究——利用教具(钟表),师生共同完成从7:00到7:05一直到7:45的拨针操作活动。
3.计算时间:引导学生寻求问题的答案——跑步、跳高、推铅球的活动时间分别是多少?在汇报交流寻求问题答案的基础上,教师帮助学生梳理:从7:05到7:45分针走了8个大格,所以跑步的活动时间是40分。
从10:10到10:55分针走了9个大格,所以跳高的活动时间是45分。
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奥运在我心中》3

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下册
超多互动!超多素材!总有你喜欢的。为教学插上翅膀!
看台:A区有380座;B区有350座;C 区有286 座 ;D区282座。
全校共有学生1806人。一年级有376人,二年 级比一年级少62人。参加运动会的共有9个代表队 ,每个代表队23人。
跑道:每天坚持练习跑步1千米。 场内:长方形、半圆形、正方形。
389+552 =941 450-287 =163 685 - 354+288 =619 789+154-287 =656
解决问题:
商店里运来电视机385台,卖出294台。 现在还有多少台电视机?
解决问题:
东东和小宇一起拾贝壳,东东拾了96个 贝壳,小宇拾的比东东少,东东和 小宇一共拾了多少个贝壳?
2070
最大的四位数
在写数时,中间或者末尾哪一位上一个也 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占位。
写万以内的数时要注意,读数时只有一个 “零,并不代表数的中间就只有1个0。
排排队。用>连接起来。
1、1080 990 1290 2100 1000 2100>1290>1080>1000>990
2、5236 6352 6423 6324 4623 6423>6352>6324>5236>4623
比较数的大小,先看数位,数位多的数大 。若数位相同,就从最高位开始比较,直 到比出大小为止。
口算下面各题 320+150 =470 420+370 =790 510+260 =770 450-320 =130
290-130 =160 870-140 =730 760-340 =420 270-150 =120
跳高场地:学校的跳高纪录是110厘米,4103 号运动员的跳高成绩超过学校纪录2厘米。
《奥运在我心中》PPT课件2 (共28张PPT)

A区比B区多多少个座位? A区比C区多多少个座位? A区比D区多多少个座位? B区比C区多多少个座位? B区比D区多多少个座位? C区和D区多多少个座位?
学生 全校有学生1806人。 一年级有376人, 二年级比一年级少62人。 二年级有多少人? 一二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三四五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运动项目:跳高
学校的跳高记录是110厘米。 4103号超学校记录2厘米。
她跳了多少厘米?
一个垒球大约重130克。
运动项目:掷垒球
一个垒球大约重160克。
6个大约重多少克?
15米=( )分米=( =( )毫米
)厘米
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
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1千米 1米 1分米 1厘米 1米
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有
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
球
我们按运动项目统计
合计 跑步 跳高 掷垒球 踢毽子
16
(
)人 (
6
)人 (
5
)人 (
3
)人 (
2 )人
你发现了什么?
跑步的人最多。 踢毽子的人最少。
我们按男女运动员统计
你发现了什么?
合计
男运动员 女运动员
( 16 )人 ( 10 )人 ( 6 )人
男运动员比女运动员多4人。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
看台 A区380座 B区350座 C区286座 D区282座 A区和B区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A区和C区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A区和D区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B区和C区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B区和D区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C区和D区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看台
A区380座 B区350座 C区286座 D区282座
= = = = =
十奥运在我心中——总复习-青岛五四学制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十奥运在我心中——总复习-青岛五四学制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复习学生已学过的数学知识,包括加减法、比较大小、排序等基本数学运算。
2.总结奥运会的相关知识,包括各项比赛的项目和规则等。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2.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情感目标1.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
2.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复习学生已学过的数学知识,包括加减法、比较大小、排序等基本数学运算。
2.掌握各项比赛的项目和规则。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2.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
三、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利用奥运主题曲导入本节课的内容。
2.展示奥运五环旗,并让学生认识各个环的含义。
复习(20分钟)1.让学生分组,自行完成加减法计算题,然后比较大小。
2.请学生用中文表述出比较过程及结果。
3.再让学生完成数码游戏,帮助提高计算能力。
探究(30分钟)1.介绍奥运会各项比赛的项目和规则,解释每项比赛的计分规则。
2.让学生分组,自由选择一项比赛,完成比赛的规则和计分。
3.每个小组讲解比赛的规则和计分,其他小组进行观察和提问。
运用(30分钟)1.提供健康食谱,让学生根据比赛运动员的需求,设计出富含营养的饮食方案。
2.让学生自由发挥,运用所学知识,绘制出一幅描绘奥林匹克恒久不变精神的画。
总结(10分钟)让学生交换所绘制的画,并互相评论。
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点评本节课学生的表现。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复习、探究、运用的方式,让学生全面了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各项比赛、规则和计分,体验奥运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健康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富有趣味性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同时,本节课还注重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分析思考能力的培养,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奥运在我心中》PPT教学课件

百位上6+2=8, 再加上十位进 上来的“1” 等于9,在得 数的百位上写 9。
从个位减 起,个位 上5-1=4, 在得数的 个位上写 4。
十位上的2减6不够减,需要 从被减数的百位上退1当10, 在被减数的百位上的4上面 点一个圆点,十位上变成 2+10=12,12-6=6,在得数 的十位上写6。
总复青习岛版万以数内学数的二认年识级 下册
10 奥运在我心中——总复习
第1课时
复习导入
知识梳理
巩固练习
课后作业
总复习 万以内数的认识
复习导入 你看到了什 么?能提出 什么问题?
返回
总复习 万以内数的认识
哪个区的座位数最多?哪个区的最少?
A区380座 B区350座
把上面数字按从大 到小的顺序排列。
读作:(二千六百三十三)( 四千五百四十七)
千百 十个
( 9324 )
( 九千三百二十四)
返回
总复习 万以内数的认识
比较下面数的大小。
457 ○> 328 1000 ○> 999 372 <○ 582 519 <○ 619 983 ○> 739 448 ○> 441 1715 ○< 1751 7845 ○< 7884 6263 ○< 7723
返回
总复习 万以内数的加减法
三位数加减法 (连续进位、不退位)
先算个位上 的7+9=16, 个位满10向 十位进1, 在得数的个 位上写6。
367+189= 556
732-454=278
367 + 118 19
55 6
相同数位对齐。 7 3 2
-454 27 8
百位上的7被 借走1后还剩 6,6-4=2,在 得数的百位 上写2。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五·四学制) 十 奥运在我心中——总 复 习-“黄冈赛”一等奖

万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的整理复习蓬莱市第三实验小学郭庆云教学内容:二年级下册奥运在我心中总复习(一)教学目标:1、复习万以内数的读、写和数的组成,并结合实际数据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准确数与近似数的不同,知道即使素的作用,从而对数有更全面的认识。
2、结合具体情境复习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算法的多样,加强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
3、通过联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学数学的价值,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整理方法,构建全册知识网络。
教学难点:综合应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教学设计思路:课前,先让学生对万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的知识,边整理边回顾,唤起孩子对旧知识的记忆。
教学时,将万以内数的读法、组成、数位顺序表等知识贯穿起来,进行了系统的复习,构建起了万以内数的认识的知识网络。
用1806这四个数字让学生在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却引领学生对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求近似数、计算估算验算等知识进行了连贯有序地复习。
让学生针对ABCD四区的人数提出有关计算和估算的问题,从中选取几个有代表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计算估算和验算,而后可以通过纠错,引导学生进行算法的交流,教师再根据学生的交流总结,这样才能使复习真正得以扎实有效地进行。
课前准备:课件、课堂练习题、算盘、计数器教学过程:奥运会是四年一度的世界体育盛会,为了将来能参加比赛为国争光,同学们每天都会在操场上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前不久,明明的学校还举办了一次规模盛大的运动会。
你们愿意跟他一起去看台上观看比赛吗(课件出示看台图片)一、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1、万以内数的读写在看台上你们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全校共有学生1806人。
)看到这个数能想到我们这个学期学过的哪些知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复习万以内数相关知识。
你们能再读一读这个数吗想想我们在读数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从高位读起……)其实这个数除了可以读出来,还可以有很多方法表示,还可以用什么方法1、我觉得可以在计数器上拨出这个数,老师这里就有个计数器,你能拨一拨吗(我在千位上拨了1,在百位上拨了8,在个位上拨了6。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奥运在我心中》PPT课件(3篇)

米。
(3)一篇文章有9078个字,约
个字。
口算小能手
300+400= 700+800=
280-200=
60+500=
70+140=
1000-800=
650-30=
260-130=
50000+10000= 760+120= 980-460= 400+600=
用竖式计算
42÷8= 44÷7= 21÷3= 40 ÷6=
代表队
参加运动会的共有9个代表队, 每个代表队23人。
运动员一共有多少人?
运动项目:跑步
2205号每天坚持练习跑步1千米。 他一周要跑多少米?
我一分钟踢的比 小芳的2倍少5个。
运动项目:踢毽子
小芳 一分钟踢了13个。 小明 一分钟踢的比小芳的2倍少5个。
小明踢了多少个? 两人一共踢了多少个。
B区和D区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C区和D区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看台
A区380座 A区比B区多多少个座位? B区350座 A区比C区多多少个座位? C区286座 A区比D区多多少个座位? D区282座 B区比C区多多少个座位?
B区比D区多多少个座位? C区和D区多多少个座位?
学生
全校有学生1806人。 一年级有376人, 二年级比一年级少62人。 二年级有多少人? 一二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三四五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奥运在我心中
总复习
情境导入----鸟巢
• •
根同 据学 信们 息, 你仔 能细 找观 出察 数, 学你 问发 题现 吗了 ?什
么 ?
你说我讲 跑四百米的运动员需分几组?
有余数的除法
22÷4= PPT模板:/moban/ PPT背景:/beijing/ PPT下载:/xiazai/ 资料下载:/ziliao/ 试卷下载:/shiti/ PPT论坛: 语文课件:/kejian/yuwen/ 英语课件:/kejian/yingyu/ 科学课件:/kejian/kexue/ 化学课件:/kejian/huaxue/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奥运在我心中第四课时

奥运在我心中第四课时教学内容:复习“图形与拼组”、“对称”。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进一步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特征的系统认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欣赏图形的对称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在家长的帮助下学生准备一套平面图形纸片,并对纸片进行编号:2张规格不限的长方形纸片,编号为1和2;一张长20厘米、宽15厘米的长方形纸片,编号为了3;一张长15厘米、宽5厘米的长方形纸片,编号为4; 2张直径为15厘米的半圆纸片。
教学过程:一、整体观察,抽象图形请小朋友仔细观察(或仔细观察情景图中运动场的形状),你能发现什么?引导学生发现组成运动场各部分图形的形状:运动场是由一个长方形和两个半圆组成的;运动场的中间部分是一个足球场,它的形状是长方形的。
同时引导学生发现:足球场的两个半场是对称的。
二、合作探究,梳理认知(一)回忆认知:小朋友还记不记得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哪些特征(点)?在教师的点拨下帮助学生回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引导学生说出:长方形有四条边,四个角;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正方形也有四条边,四个角;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二)再现认知(再现探究过程):小朋友还记不记得我们是怎样探究长方形、正方形边和角的这些特征(点)的?引导学生回忆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边和角特征的方法,教师用几个关键词(字)进行概括——量、折、比。
下面请同学们拿出1号纸片和2号纸片,能不能用这两张纸片,用你喜欢的方法告诉我们的小朋友,长方形、正方形的边和角是不是具有这些特征(点)?在小组探究的基础上组织交流,注意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交流。
(三)梳理认知:请小朋友仔细思考一下,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边有哪些相同的特征?有哪些不同的特征?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角有哪些相同的特征?有哪些不同的特征?在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梳理:小朋友在前面研究长方形、正方形的边和角特征时有没有发现:长方形、正方形除了边和角的这些特征以外,还有哪些方面的特征?在学生演示交流时注意引导发现两种图形不同的对称形式,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把上表补充完整:我们在观察情景图的时候,有的小朋友就发现了足球场的两个半场是对称的,为什么足球场的两个半场是对称的?引导学生从足球场的形状特征上进行解释——因为足球场的形状是一个长方形,所以足球场的两个半场是对称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版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教材培训纲要第十一单元奥运在我心中——总复习一、教材的结构。
总复习由3部分组成。
1、第一部分:涵盖全册主要单元内容的综合情景图——奥运在我心中。
这是全册最大的综合情景图,这也是山东版数学教材总复习中最后的一个综合情景图,因为从三年级起,山东版总复习编写的指导思想和呈现形式都发生了变化,不再出现这样大型对开式的综合情景图。
2、第二部分:对全册内容的回顾与整理,这是总复习的核心部分。
3、第三部分:综合练习,这是应用部分。
二、单元教材解读1、情景图的解读。
(1)情景图的立意。
因为2008年我国要举办奥运会,所以奥运将是我们国家近几年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课标教材,有责任也有义务,对奥运战略予以关注和体现。
况且据资料显示,我国是世界上政府和民众关注和参与体育“热度”最高的国家之一。
“奥运在我心中”这一主体,意图是在孩子们心目中从小播下奥运的种子,长大为祖国争光彩。
(2)情景图的区域划分。
整个情景图可分为5个区域。
看台——跑道——足球场——跳高场地——投掷场地(3)情景图中的信息及作用。
●看台上的座位数——复习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及混合运算●运动员跑步成绩——时、分、秒●足球场上同学的对话——对称、图形与拼组●跳高的成绩——千米、分米和毫米●掷铅球——统计2、回顾与整理的解读(1)呈现形式新颖。
为避免形式上的重复,吸引学生的眼球,本册的回顾整理,在版式结构上改变了由中心向四周辐射的呈现形式。
而采用从天而降的UFO不明飞行物的造型,以此来打动孩子。
(2)各个板块的解读。
整个回顾整理共分为5个板块。
●中间板块。
由对本学期所学内容的回顾切入,然后转入到现在的整理中来。
●左上角板块。
主要复习和整理万以内数的认识和计算。
●左下角板块。
是对本学期所学的长度单位、时间单位的复习。
●右上角板块。
复习对称、长方形正方形特征、图形拼组与欣赏。
●右下角板块。
统计的复习与整理。
二、教学的策略及注意事项1、关于情景图的学习。
对于山东版数学教材来说,情景串是教材的灵魂,读图能力和问题意识的培养,是我们的目标和追求,也是有别于其他版本教材的主要区别。
如果我们的老师和学生不会读图,或读图能力没培养出来,那我们的教材你就没法用,或者说你是一个失败的教材实践者。
尽管我们的学生从一上学就开始读图,仅总复习上就有:一上的雪山乐园——一下的儿童乐园——二上的过年。
但面对这样大的综合性这样强的情景图,怎样观察,从哪里入手,学生还是有困难的。
所以,关于情景图的学习可分以下几步进行:(1)整体感知,感受其中的故事情节。
就像语文学习一样,先通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中的故事情节。
对于本情景图的感知,可以通过以下两个问题来进行:●你看到了什么,画面表达的是一个什么场面?●我们应怎样为奥运添光彩?(2)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理解每个对话框中的数学信息。
(3)训练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
情景这么大,信息这么多,到底从哪里开始研究,这对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
就本图来说应是从上到下,由远及近。
2、有关回顾整理的学习。
(1)组织好回顾。
教学时首先让学生对全书的内容进行全面地回顾,这个回顾虽然是从大的方面进行回顾,但这个环节却很重要。
(2)以情景图为依托,做好与综合练习的对接。
学习时一方面要从情景图出发,提出或发现问题,然后就此问题进行展开讨论,另一方面每一个板块学习后,要通过综合练习中相对应的题目,进行巩固和应用,只有这样才能发挥练习题的最大效益。
(3)要采取拉渔网式的复习策略。
回顾整理采用的是引导、点拨、提示的方式。
打个比方:回顾整理是“纲”,本学期所学的内容是“目”,要做到路线为纲,纲举目张;回顾整理中的内容是线,书中隐性的内容是网,要做到拉起一根线,带出一片网。
要把对话框后面知识空间挖掘出来。
以第一句对话为例:“哇,这么多座位,大约有2000个。
”这句话表面上看只是估计座位数,而实质上这句话代表了一个单元,他背后的知识点有:万以内数的读写、比较、估计、口算、数感的培养等。
所以教学时。
如果仅仅停留在教材中对话所涉及的内容,那么,你就错误的理解了编者“把空间留给孩子”的本意,其结果连本册教材内容的十分之一你也复习不到。
三、课时教学的具体阐释: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复习和整理万以内数的认识和计算。
教学目标: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万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的知识,加深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2、经历整理与复习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初步归纳整理知识的意识。
3、培养学生回顾和反思的习惯,为奥运争光彩的爱国情感,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提炼信息。
2008年奥运会将在中国的北京举办,全国人民都在为奥运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对于奥运会的知识你了解多少?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出示“主题图”:这是一所学校正在举行“奥运在我心中”田径运动会的场面。
仔细观察,图上有什么?他们在做什么?有哪些数学信息?引导学生观察出:有什么:看台—跑道—足球场—跳高场地—投掷场地。
干什么:跑步的、跳高的、推铅球的……有哪些数学信息:让学生对看台、跑道、足球场、跳高场地、投掷场地中的数学信息进行简单描述——看台:A区有676座;B区有840座;C区有558座。
跑道:130号运动员是一千五百米第一名,他的一千五百米的成绩是6分,离学校的一千五百米纪录还差1分。
跳高场地:学校的跳高纪录是1米10厘米,152号运动员的跳高成绩超过学校纪录2厘米。
投掷场地:四个小朋友的推铅球的成绩分别是:不到4米,4米多,5米多,不到6米。
二、复习和整理万以内数的认识和计算(一)组合信息,提出问题:这么多的信息,让我们先来解决看台上蕴含的数学问题吧!引导学生提出“三个加法、三个减法”以及“加减混合计算”的问题,同时对信息和问题进行组合,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数学问题:(1)A区有676座,B区有840座。
A区和B区一共有多少个座位?(2)A区有676座,C区有558座。
A区和C区一共有多少个座位?(3)B区有840座,C区有558座。
B区和C区一共有多少个座位?(4)A区有676座,B区有840座。
A区比B区少多少个座位?(5)A区有676座,C区有558座。
A区比C区多多少个座位?(6)B区有840座,C区有558座。
B区比C区多多少个座位?(7)A区有676座,B区有840座,C区有558座。
A区、B区和C区一共有多少个座位?(8)A区有676座,B区有840座,C区有558座。
A区和B区比C区多多少个座位?(9)A区有676座,B区有840座,C区有558座。
A区和C区比B区多多少个座位?(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加法计算的问题:第(1)——(3)题。
2、减法计算的问题第:(4)——(6)题。
3、加减法混合计算的问题:第(7)——(9)题。
把以上九个问题按照计算方法的不同分成三个阶段进行解答,每一个阶段分成估算得数与竖式计算两个层次组织教学活动。
首先引导学生列出算式,然后估算得数,并对估算的思维过程用数字和算式进行抽象;竖式计算阶段,引导学生按照“尝试计算——汇报交流——梳理算理”的程序进行学习。
为便于最后的概括与梳理,在加减法混合计算的问题解答后,可以补充一些有小括号的计算问题让学生解答,如422+(333-195),634-(267+356)。
(三)总结概括,理性升华。
伴随着小组汇报交流的深入,教师要把算式分类板书,以便作好总结概括的准备:676 + 840 840 + 558 676 + 558840-676 840-558 676-558676+840+558 676+840-558 676+558-840422+(333-195) 634-(267+356)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能发现什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与分析,找到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三种形式。
在计算时应注意什么——引导说出计算万能以内加减法时要注意的问题:用竖式计算时,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
从个位减起,哪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10再减;混合运算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没有括号的,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当学生总结遇到困难时,教师可利用板书中的例子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梳理。
(四)类化练习,拓展创新。
1、看谁算得对,说得好。
700 + 800 = 5000 + 1000 = 280-200 =70 + 140 = 60 + 500 = 760 + 120 =1000-800 = 980-460 = 400 + 600 =在口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抽象题目的算理,如:70+140——7个十加14个10是21个10,是210。
2、房子里可能住着哪些数字娃娃?教材112页第四题。
6 7>657 3 49<3549 789>98引导学生在“尝试——交流”的基础上进行梳理,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从知识、情感、方法三个方面进行表述。
知识—学会了什么?应该注意什么?情感—“为奥运争光彩”我们怎么办?方法—你是如何学习的?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复习“长度单位”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数、画、量、算探究毫米、厘米、分米、米与千米长度单位的学习过程,进一步完善对已有知识的理解与认识,促进知识的系统化。
2、以动手实践的自主探究活动为基础,以帮助建立毫米、分米、千米的表象为目标,实现数的认识、图形与空间两个领域的互相融合。
教学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一把直尺(20厘米),每组一把米尺。
教学过程:789>一、我会数1、毫米——厘米(1)哪位同学能说一说1毫米有多长?能不能在直尺上指出1毫米。
教师指两名学生回答,引导学生说出:直尺上1小格的长度就是一毫米。
(2) 请同学们拿起直尺,用笔尖指到0刻度线,从0刻度线划1个小格长是1毫米,从0刻度线划2个小格长是2毫米,从0刻度线划3个小格长是3毫米……从0刻度线划10个小格长是10毫米,也就是1厘米。
引导学生发现: 1厘米=10毫米 1cm=10mm指导学生在读的基础上,用文字及字母两种形式写出厘米与毫米之间的关系。
(3)我说你找:教师说出以下长度,学生在直尺上找。
20毫米 30毫米 50毫米 7厘米 8厘米 9厘米指名学生演示后引导发现:2厘米=20毫米 3厘米=30毫米 6厘米=60毫米2cm = 20mm 3cm = 30mm 6cm = 60mm7厘米=70毫米 8厘米=80毫米 9厘米=90毫米7cm =70mm 8cm = 80mm 9cm = 90mm同样,指导学生在读的基础上,用文字及字母两种形式写出以上各个长度厘米与毫米之间的关系。
2、毫米——厘米——分米(1)我们接着往下数,请同学们拿起直尺,用笔尖指到0刻度线,从0刻度线划10个小格到数字1(或1刻度线)长是10毫米,也就是1厘米;从0刻度线划到2刻度线长是2厘米,从0刻度划线到3刻度线长是3厘米 0度线划到10刻度线长是10厘米,也就是1分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