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数学下册第32章投影与视图32.2视图第1课时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教案新版冀教版
冀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设计第1课时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

32.2 视图第1课时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学习目标】(一)知识技能:1.会从投影角度理解视图的概念;2.会画几何体的三视图.(二)数学思考:通过具体活动,积累观察,想象物体投影的经验.(三)解决问题:会画实际生活中简单物体的三视图.(四)情感态度: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体会从生活中发现数学。
2.在应用数学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过程中,品尝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应用数学的热情.【学习重点】1.从投影的角度加深对三视图概念的理解.2.会画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学习难点】画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学习过程】【情境引入】活动一如图,直三棱柱的侧棱与水平投影面垂直。
请与同伴一起探讨下面的问题:(1)以水平投影面为投影面,在正投影下,这个直棱柱的三条侧棱的投影是什么图形?(2)画出直三棱柱在水平投影面的正投影,得到的投影是什么图形?它与直三棱柱的底面有什么关系?(3)这个水平投影能完全反映这个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吗?如不能,那么还需哪些投影面?【自主探究】活动二学生观察思考:(1)三个视图位置上的关系。
(2)三个视图除了位置上的关系,在大小尺寸上,彼此之间又存在什么关系?小结:1.三视图位置有规定,主视图要在,俯视图应在,左视图要在。
2.三视图中各视图的大小也有关系。
主视图与俯视图表示同一物体的,主视图与左视图表示同一物体的,左视图与俯视图表示同一物体的。
因此三视图的大小是互相联系的。
画三视图时,三个视图要放在正确的位置,并且使主视图与俯视图的,主视图与左视图的,左视图与俯视图的。
活动三例1 画出下图2所示的一些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题后小结:画这些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时,要注意从个方面观察它们.具体画法为:1.确定视图的位置,画出视图;2.在视图正下方画出视图,注意与主视图“”。
3.在视图正右方画出视图.注意与主视图“”,与俯视图“”.【巩固练习】1.画出图中的几何体的三视图。
题后小结:画三视图时,看得见的轮廓线通常画成_______,看不见的部分通常画成_______。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三视图教案 (1)

教学程序及教学内容 师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情境引入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
诗中说明了怎样的一个数学道理?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的内容.
二、自主探究
(一)基本概念
1. 视图:当我们从某一个角度观察一个物体时,所看到的图象叫做物体的一个视图. 视图也可以看做物体在某一角度的光线下的投影.
2.观察我国军事图片,试说明每幅图是从哪个方向得到的?
3.我们用三个互相垂直 的平面(例如:墙角处的三面墙面)作为投影面,观察下图,找出正面,水平面,侧面.
4.观察图片,阐述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
5.三视图是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的统称。
它是从三个方向分别表示物体
形状的一种常用视图. (二)三种视图的关系
将三个投影面展开在一个平面内,得到这一物体的一张三视图
观察并归纳上图:
2.单一视图与物体的对应关系
教师说出古诗名,学生一起说 观察图片,教师组织学生按照探究要求进行活动,并逐步完善对概念的叙述. 生观察图片,找出正面,水平面,侧面 生观察、对照图示,结合老师阐述,理解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理解几何体到平面视图的的变化及对应关系. 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通过观察学生感兴趣的图片,激发爱国主义热情,建立感性认识,再通过语言描述建立理性认识(概念)
让学生结合图示进
行观察,分析,来理解相关概念,更形象直观,培养学生的观察判断能力.
结合图片,对比辨析加深理解和印象
53
下 册
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三、课堂训练
完成课本119页练习
54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2。
《三视图(第1课时)》教案 人教数学九年级下册

29.2 三视图(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从投影的角度理解视图的概念,明确视图与投影的关系;2.能识别物体的三视图,会画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过程与方法】感受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一样的结果,培养学生全面观察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体会从生活中发现数学.二、课型新授课三、课时第1课时共3课时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从投影的角度加深对三视图的理解和会画简单的三视图.【教学难点】对三视图概念理解的升华及正确画出物体的三视图.五、课前准备教师:课件、直尺、三角板、圆规等.学生:直尺、三角板、圆规、铅笔.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课件2~4)“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你能说明是什么原因吗?学生观察课件中几组图片。
教师提出问题:能说出词典的三个平面图形分别是从哪三个方向观察得到的吗?(二)探索新知知识点1 三视图的定义及关系教师问:下图为某飞机的设计图,你能指出这些设计图是从哪几个方向来描绘物体的吗?(出示课件6)学生答:分别是从前面看;从左面看和从上面看.教师问:请你从前、后、左、右、上、下六个方向观察同一本字典,画出得到的正投影,你有什么发现?(出示课件7)学生观察后口答:1.前面和后面正投影的形状、大小一致;2.上面和下面正投影的形状、大小一致;3.左面和右面正投影的形状、大小一致.教师归纳:当我们从某一方向观察一个物体时,所看到的平面图形叫做物体的一个视图.视图也可以看作物体在某一方向光线下的正投影,对于同一个物体,如果从不同方向观察,所得到的视图可能不同.(出示课件8)师生共同探究:1.三个投影面(出示课件9)我们用三个互相垂直的平面(例如:墙角处的三面墙面壁)作为投影面,其中正对着我们的平面叫正面,下方的平面叫水平面,右边的平面叫做侧面.教师问:你能说出这三个视图分别是从哪三个方向观察这本书得到的吗?(出示课件10)学生答:从上面看;从左面看;从正面看.这些图形的投影面分别在什么位置?(出示课件11~12)2.三视图将三个投影面展开在一个平面内,得到这个物体的一张三视图.三视图是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的统称.它是从三个方向分别表示物体形状的一种常用视图.教师归纳:(出示课件13)对一个物体在三个投影面内进行正投影,在正面内得到的由前向后观察物体的视图,叫做主视图;在水平面内得到的由上向下观察物体的视图,叫做俯视图;在侧面内得到的由左向右观察物体的视图,叫做左视图.知识点2 画物体的三视图考点1 已知简单几何体画三视图.(出示课件14)例1 画出图中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生独立解决,教师巡视后用多媒体展示:(出示课件15~16)解:如图所示:教师归纳:(出示课件17)三视图的具体画法为:1.确定主视图的位置,画出主视图;2.在主视图正下方画出俯视图,注意与主视图“长对正”;3.在主视图正右方画出左视图,注意与主视图“高平齐”,与俯视图“宽相等”;4.为表示圆柱、圆锥等的对称轴,规定在视图中加画点划线()表示对称轴.教师强调:可见的轮廓线画成实线;不可见的轮廓线,画成虚线.出示课件18,学生独立解决,教师订正.考点2 已知较复杂几何体画三视图.例画出如图所示的支架(一种小零件)的三视图,其中支架的两个台阶的高度和宽度相等.(出示课件19)教师提示: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不可见的轮廓线,用虚线画出.师生共同解决:解:下图是支架的三视图.出示课件20,学生独立解决并口答,教师订正.考点3 作几何组合体的三视图.例画出该几何体的三视图.(出示课件21)教师分析:这是一个圆柱体的组合体,从不同角度看它时,会呈现不同的视图,为全面地反映立体图形的现状,画图时规定:看得见部分的轮廓线画成实线,因被其他部分遮挡而看不见部分的轮廓线画成虚线.师生共同解决:(出示课件22)解:下图是组合体的三视图.出示课件23,学生独立解决,教师订正.(三)课堂练习(出示课件24-31)引导学生练习课件24-31相关题目,教师及时订正并进行讲解,约用时15分钟。
29.2 视图(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九年级数学下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

29.2 视图(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九年级下册(以下统称“教材”)第二十九章“投影与视图”29.2 视图(第一课时),内容包括:画简单立体图形的三视图.2.内容解析本节课内容是立体几何的基础之一,三视图是利用物体的三个正投影来表现空间几何体的方法,在教材中起着衔接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的重要作用.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画简单立体图形的三视图.二、目标和目标解析1.目标1.会从投影的角度理解视图的概念;2.会画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3.通过观察探究等活动知道物体的三视图与正投影的相互关系及三视图中位置关系、大小关系.2.目标解析达成目标1)2)的标志是:能够画出简单立体图形的三视图.达成目标3)的标志是:理解物体的三视图与正投影的相互关系及三视图中位置关系、大小关系.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在视图部分,学生由各种实物的形状而说出这些几何体的三种视图比较简单,但是作为初学者,想要理解被观察物体的三视图之间的相互关系有些难度.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被观察物体三视图之间的关系.四、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巩固【提问一】简述正投影的概念?【提问二】简述物体正投影的投影规律?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通过之前所学知识尝试回答问题.【设计意图】通过回顾之前所学内容,为接下来学习画简单立体图形的三视图打好基础.(二)探究新知【诗歌欣赏】你能说明是什么原因吗?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通过之前所学知识尝试回答问题.【设计意图】通过欣赏诗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所学内容.【问题一】下图为某产品的设计图,你能指出这些设计图是从哪几个方向来描绘物体的吗?师生活动:学生回答问题.【问题二】观察下面物体,假如有一束平行光从正面、左面、上面照射到物体上,想一想得到的影子是什么样子的?师生活动:学生回答问题.【设计意图】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实物,能使学生比较好地理解同一物体会有不同的视图.【问题三】由此你发现了什么?师生活动:学生回答问题.,最后由教师引导与归纳,得出:当我们从某一方向观察一个物体时,所看到的图形叫做物体的一个视图.视图也可以看作物体在某一个方向的光线下的正投影,对于同一物体,如果从不同方向观察,所得到的视图可能不同.师生活动:教师通过多媒体给出三视图的相关概念.我们用三个互相垂直的平面(例如:墙角处的三面墙面)作为投影面,其中正对着我们的叫正面,正面下方的叫水平面,右边的叫做侧面.从不同方向观察一个物体(例如:正方体)1.在正面内得到的由前向后观察物体的视图,叫主视图.2.在水平面内得到的由上向下观察物体的视图,叫做俯视图.3.在水平面内得到的由左向右观察物体的视图,叫做左视图.由此归纳得出三视图的概念:将多个方向观察结果放在一个平面内,得到这个物体的一张三视图.三视图是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的统称.它是从三个方向分别表示物体形状的一种常用视图.【设计意图】让学生理解三视图的相关概念.【问题四】你知道被观察物体三视图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吗?师生活动:学生回答问题.,最后由教师引导与归纳,得出:1)主视图和俯视图的长要相等;2)主视图和左视图的高要相等;3)左视图和俯视图的宽要相等.口诀:主俯长对正、主左高平齐、俯左宽相等.【设计意图】让学生理解被观察物体三视图之间存在的关系.(三)典例分析与针对训练例1 找出图中每一物品所对应的主视图.【针对训练】1.如图所示,分别把下面四个几何体与从上面看到的形状图连接起来.2. 如图所示的五个几何体中,哪些几何体从正面看到的形状相同,哪些几何体从上面看到的形状相同?3.请完成下表(四)探究新知【问题五】请画出正三棱柱的三视图.师生活动:教师提示学生:在画视图时,看得见部分的轮廓要画成实线,看不见部分的轮廓线要画成虚线.再由学生画出三棱柱的三视图,教师巡视,检查学生完成情况.【问题六】简述画三视图的具体方法?师生活动:学生回答问题.,最后由教师引导与归纳,得出:1)确定主视图的位置,画出主视图;2)在主视图正下方画出俯视图,注意与主视图长对正;3)在主视图正右方画出左视图,注意与主视图高平齐,与俯视图宽相等;4)为表示圆柱、圆锥等的对称轴,规定在视图中用细点划线表示对称轴.【注意】在画视图时,看得见部分的轮廓要画成实线,看不见部分的轮廓线要画成虚线.【设计意图】让学生理解画简单立体图形三视图的方法.(五)典例分析与针对训练例2 请画出四棱柱的三视图.【针对训练】1.请画出下面几何图形对应的三视图.2.下列几何体的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完全相同的是( )3.如图所示的工件,其俯视图是( )(六)直击中考1.(2023·辽宁丹东·统考中考真题)如图所示的几何体是由5个完全相同的小立方块搭成,它的主视图是( )A .B .C .D .2.(2023·浙江衢州·统考中考真题)如图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衢州莹白瓷的直口杯,它的主视图是( )3.(2023·四川甘孜·统考中考真题)以下几何体的主视图是矩形的是( )(七)归纳小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2.简述被观察物体三视图之间的关系?3.简述画三视图的具体方法?(八)布置作业P101:习题29.2 第1题、第2题、第6题、第7题五、教学反思 A . B . C . D . A . B . C . D . A .B .C .D .。
九年级数学下册投影与视图全章教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数学下册《投影与视图》全章教案新人教版第一章:投影的概念与分类教学目标:1. 了解投影的概念,掌握各种投影的分类。
2. 能够运用投影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投影的概念:平行投影、中心投影。
2. 投影的分类:正投影、斜投影。
3. 投影的基本性质。
教学步骤:1. 引入投影的概念,展示各种投影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2. 讲解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定义,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两种投影的特点。
3. 介绍正投影和斜投影的分类,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区分两种投影。
4. 引导学生总结投影的基本性质,如相似性、形状不变等。
5.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准确描述投影的概念和分类。
2. 学生能够运用投影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章:视图的定义与分类教学目标:1. 理解视图的定义,掌握各种视图的分类。
2. 能够运用视图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视图的定义: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
2. 视图的分类: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
3. 视图的基本性质。
教学步骤:1. 引入视图的概念,展示各种视图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2. 讲解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的定义,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三种视图的特点。
3. 介绍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的分类,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区分三种视图。
4. 引导学生总结视图的基本性质,如相互补充、完整性等。
5.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准确描述视图的定义和分类。
2. 学生能够运用视图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章: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教学目标:1. 掌握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的画法。
2. 能够运用三视图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
2. 三视图的画法与特点。
教学步骤:1. 讲解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的三视图的画法,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各种几何体的三视图特点。
2. 引导学生动手画出各种几何体的三视图,并观察其特点。
九年级数学下册三视图时教案新人教

29.2 三视图(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进一步明确正投影与三视图的关系2、能力目标经历探索简单立体图形的三视图的画法,能识别物体的三视图;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学会关注生活中有关投影的数学问题,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
重点:简单立体图形的三视图的画法难点:三视图中三个位置关系的理解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画一个立体图形的三视图时要注意什么?(上节课中的小结内容)2、说一说:直三棱柱、圆柱、圆锥、球的三视图3、做一做:画出下列几何体的三视图4、讲一讲:你知道正投影与三视图的关系图29.2-7二、讲解例题例2画出如图所示的支架(一种小零件)的三视图.分析:支架的形状,由两个大小不等的长方体构成的组合体.画三视四时要注意这两个长方体的上下、前后位置关系.解:如图29.2-7是支架的三视图例3右图是一根钢管的直观图,画出它的三视图分析.钢管有内外壁,从一定角度看它时,看不见内壁.为全面地反映立体图形的形状,画图时规定;看得见部分的轮廓线画成实线.因被其他那分遮挡而看不见部分的轮廓线画成虚线.图29.2-9解.图如图29.2-7是钢管的三视图,其中的虚线表示钢管的内壁.三、巩固再现1、P119 练习2、一个六角螺帽的毛坯如图,底面正六边形的边长为250mm,高为 200mm,内孔直径为200mm.请画出六角螺帽毛坯的三视图.四、作业课本习题中考数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如图,点P是∠AOB外的一点,点M,N分别是∠AOB两边上的点,点P关于OA的对称点Q恰好落在线段MN上,点P关于OB的对称点R落在MN的延长线上,若PM=2.5cm,PN=3cm,MN=4cm,则线段QR的长为()A.4.5cm B.5.5cm C.6.5cm D.7cm【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利用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得出PM=MQ,PN=NR,进而利用PM=2.5cm,PN=3cm,MN=3cm,得出NQ=MN-MQ=3-2.5=2.5(cm),即可得出QR的长RN+NQ=3+2.5=3.5(cm).故选A.考点:轴对称图形的性质2.如图,在△ABC中,A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C、BC于E,D两点,EC=4,△ABC的周长为23,则△ABD 的周长为()A.13 B.15 C.17 D.19【答案】B【解析】∵DE垂直平分AC,∴AD=CD,AC=2EC=8,∵C△ABC=AC+BC+AB=23,∴AB+BC=23-8=15,∴C△ABD=AB+AD+BD=AB+DC+BD=AB+BC=15.故选B.3.下列分式是最简分式的是( )A .223a a bB .23a a a -C .22a b a b ++D .222a ab a b -- 【答案】C【解析】解:A .22233a a b ab =,故本选项错误; B .2133a a a a =--,故本选项错误; C .22a b a b++,不能约分,故本选项正确; D .222()()()a ab a a b a a b a b a b a b--==-+-+,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对分式的基本性质,约分,最简分式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能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正确进行约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两个全等三角形一定是相似形B .两个等腰三角形一定相似C .两个等边三角形一定相似D .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一定相似【答案】B【解析】根据相似图形的定义,结合选项中提到的图形,对选项一一分析,选出正确答案.【详解】解:A 、两个全等的三角形一定相似,正确;B 、两个等腰三角形一定相似,错误,等腰三角形的形状不一定相同;C 、两个等边三角形一定相似;正确,等边三角形形状相同,只是大小不同;D 、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一定相似,正确,等腰直角三角形形状相同,只是大小不同.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相似形的定义,联系图形,即图形的形状相同,但大小不一定相同的变换是相似变换.特别注意,本题是选择错误的,一定要看清楚题.5.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2x+k+1=0的两个实根x 1,x 2,满足x 1+x 2﹣x 1x 2<﹣1,则k 的取值范围在数轴上表示为( )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根的判别式和根与系数的关系列出不等式,求出解集.解:∵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2x+k+1=0有两个实根,∴△≥0,∴4﹣4(k+1)≥0,解得k≤0,∵x 1+x 2=﹣2,x 1•x 2=k+1,∴﹣2﹣(k+1)<﹣1,解得k >﹣2,不等式组的解集为﹣2<k≤0,在数轴上表示为:,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根的判别式、根与系数的关系,在数轴上找到公共部分是解题的关键.6.二次函数y=ax 2+bx+c (a≠0)的图象如图,则反比例函数y=a x与一次函数y=bx ﹣c 在同一坐标系内的图象大致是( )A .B .C .D .【答案】C【解析】根据二次函数的图象找出a 、b 、c 的正负,再结合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系数与图象的关系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观察二次函数图象可知:开口向上,a >1;对称轴大于1,2b a>1,b <1;二次函数图象与y 轴交点在y 轴的正半轴,c >1.∵反比例函数中k=﹣a<1,∴反比例函数图象在第二、四象限内;∵一次函数y=bx﹣c中,b<1,﹣c<1,∴一次函数图象经过第二、三、四象限.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图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以及一次函数的图象,解题的关键是根据二次函数的图象找出a、b、c的正负.本题属于基础题,难度不大,解决该题型题目时,根据二次函数图象找出a、b、c 的正负,再结合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系数与图象的关系即可得出结论.7.如图,将图1中阴影部分拼成图2,根据两个图形中阴影部分的关系,可以验证下列哪个计算公式()A.(a+b)(a﹣b)=a2﹣b2B.(a﹣b)2=a2﹣2ab+b2C.(a+b)2=a2+2ab+b2D.(a+b)2=(a﹣b)2+4ab【答案】B【解析】根据图形确定出图1与图2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由此即可解答.【详解】∵图1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a﹣b)2;图2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a2﹣2ab+b2;∴(a﹣b)2=a2﹣2ab+b2,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完全平方公式的几何背景,用不同的方法表示出阴影部分的面积是解题的关键.8.已知x﹣2y=3,那么代数式3﹣2x+4y的值是()A.﹣3 B.0 C.6 D.9【答案】A【解析】解:∵x﹣2y=3,∴3﹣2x+4y=3﹣2(x﹣2y)=3﹣2×3=﹣3;故选A.9.下列事件中,属于必然事件的是()A.三角形的外心到三边的距离相等B.某射击运动员射击一次,命中靶心C.任意画一个三角形,其内角和是180°D.抛一枚硬币,落地后正面朝上【答案】C【解析】分析:必然事件就是一定发生的事件,依据定义即可作出判断.详解:A、三角形的外心到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三角形的内心到三边的距离相等,是不可能事件,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某射击运动员射击一次,命中靶心是随机事件,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是必然事件,故本选项符合题意;D、抛一枚硬币,落地后正面朝上,是随机事件,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解决本题需要正确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必然事件指在一定条件下一定发生的事件.不可能事件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一定不发生的事件.不确定事件即随机事件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10.在下面的四个几何体中,左视图与主视图不相同的几何体是()A.B.C.D.【答案】B【解析】由几何体的三视图知识可知,主视图、左视图是分别从物体正面、左面看所得到的图形,细心观察即可求解.【详解】A、正方体的左视图与主视图都是正方形,故A选项不合题意;B、长方体的左视图与主视图都是矩形,但是矩形的长宽不一样,故B选项与题意相符;C、球的左视图与主视图都是圆,故C选项不合题意;D、圆锥左视图与主视图都是等腰三角形,故D选项不合题意;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几何题的三视图,解题关键是能正确画出几何体的三视图.二、填空题(本题包括8个小题)11.如图,以扇形OAB 的顶点O 为原点,半径OB 所在的直线为x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点B 的坐标为(2,0),若抛物线21y x k 2=+与扇形OAB 的边界总有两个公共点,则实数k 的取值范围是.【答案】-2<k <12。
九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1课时几何体的三视图

29.2 三视图第1课时几何体的三视图1.了解视图的概念,明确视图与投影的关系.2.理解三视图中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的概念.明确三视图与我们从三个方向看物体所得到的图象的联系与区别,会画立体图形的三视图.3.画三视图时,要使主视图与俯视图的长对正,主视图与左视图的高平齐,左视图与俯视图的宽相等.阅读教材P94-97,弄清楚视图、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的概念,以及画三视图时的位置和视图之间的大小关系.自学反馈独立完成后展示学习成果①当我们从某一角度观察一个物体时,所看到的图象叫做物体的一个,也可以看作物体在某一角度的光线下的 .②主视图是在正面内得到的由向观察物体的视图;俯视图是在水平面内得到的由向观察物体的视图;左视图是在侧面内得到的由向观察物体的视图.③主视图与俯视图的对正,主视图与左视图的平齐,左视图与俯视图的宽 .④三视图一般规定主视图要在,俯视图在,左视图在,其中主视图反映物体的和,左视图反映物体的和,俯视图反映物体的和 .活动1 小组讨论例1 画出如图所示一些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解:画这些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时,要注意从三个方面观察它们,具体画法为:确定主视图的位置,画出主视图;在主视图下方画出俯视图,注意与主视图“长对正”;在主视图的正右方画出左视图,注意与主视图“高平齐”、与俯视图“宽相等”.活动2 跟踪训练(独立完成后展示学习成果)1.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分别反映物体哪些长度特征?可根据画三视图的依据来得出此题结论.2.教材P112页练习题第1题.3.画出半球和圆锥的三视图.要注意三视图的位置和视图之间的大小关系.活动1 小组讨论例2 画出如图所示的支架(一种小零件)的三视图,支架的两个台阶的高度和宽度都是同一长度.解:如图是支架的三视图.对于由几种基本几何体组合而成的几何体,其各种视图可以分解为基本几何体的视图再组合,画三视图时要注意各几何体的上、下、前、后、左、右位置关系.活动2 跟踪训练(小组讨论完成后展示学习成果)1.一个几何体的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都是正方形,那么这个几何体可能是 .2.下列图中能表示一个圆台的主视图的是( )活动1 小组讨论例3 如图是一根钢管的直观图,画出它的三视图.解:如图是钢管的三视图,其中之一的虚线表示钢管的内壁.钢管有内外壁,从一定角度看它时,看不见内壁,为全面地反映立体图形的形状,画图时规定,看得见部分的轮廓线画成实线,因被其他部分遮挡而看不见部分的轮廓线画成虚线.活动2 跟踪训练(小组讨论完成后展示学习成果)如图中的立体图形可以看成由哪些基本几何体经过怎样的变化得到的?画出它的三视图.画三视图时,一要注意三个视图的位置摆放,二要做到“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三要注意虚线与实线的区别:看得见的部分画实线,看不见的轮廓线画虚线.画复杂几何体的三视图时,把复杂几何体分解为简单几何体的组合,从而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已知的简单的问题.活动3 课堂小结学生试述:这节课你学到了些什么?教学至此,敬请使用学案当堂训练部分.【预习导学】自学反馈①视图投影②前后上下左右③长高相等④左上边主视图下方主视图的右边长高高宽长宽【合作探究1】活动2 跟踪训练1.主视图反映物体的长和高,俯视图反映物体的长和宽,左视图反映物体的高和宽2.略3.略【合作探究2】活动2 跟踪训练1.正方体2.C【合作探究3】活动2 跟踪训练圆柱中挖出一个长方体得到的图略中考数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如图,直线AB 与直线CD 相交于点O ,E 是∠COB 内一点,且OE ⊥AB ,∠AOC=35°,则∠EOD 的度数是( )A .155°B .145°C .135°D .125°【答案】D 【解析】解:∵35AOC ∠=,∴35BOD ∠=,∵EO ⊥AB ,∴90EOB ∠=,∴9035125EOD EOB BOD ∠=∠+∠=+=,故选D.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的顶点A 、B 分别在x 轴、y 轴的正半轴上,∠ABC=90°,CA ⊥x 轴,点C 在函数y=k x(x >0)的图象上,若AB=2,则k 的值为( )A .4B .2C .2D .2【答案】A 【解析】作BD ⊥AC 于D ,如图,先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222再利用AC ⊥x 轴得到C 22,然后根据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计算k 的值.【详解】作BD ⊥AC 于D ,如图,∵△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C=2AB=22, ∴BD=AD=CD=2,∵AC ⊥x 轴,∴C (2,22),把C (2,22)代入y=k x得k=2×22=4,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熟知反比例函数y=k x(k 为常数,k≠0)的图象是双曲线,图象上的点(x ,y )的横纵坐标的积是定值k ,即xy=k 是解题的关键.3.如图,直线y =kx+b 与y =mx+n 分别交x 轴于点A (﹣1,0),B (4,0),则函数y =(kx+b )(mx+n )中,则不等式()()0kx b mx n ++>的解集为( )A .x >2B .0<x <4C .﹣1<x <4D .x <﹣1 或 x >4【答案】C 【解析】看两函数交点坐标之间的图象所对应的自变量的取值即可.【详解】∵直线y 1=kx+b 与直线y 2=mx+n 分别交x 轴于点A(﹣1,0),B(4,0),∴不等式(kx+b)(mx+n)>0的解集为﹣1<x <4,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一次函数和一元一次不等式,本题是借助一次函数的图象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两个图象的“交点”是两个函数值大小关系的“分界点”,在“分界点”处函数值的大小发生了改变.4.如图,以AD 为直径的半圆O 经过Rt △ABC 斜边AB 的两个端点,交直角边AC 于点E ;B 、E 是半圆弧的三等分点,BD 的长为43π,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A .4633π-B .8933π-C .33223π-D .8633π- 【答案】D 【解析】连接BD ,BE ,BO ,EO ,先根据B 、E 是半圆弧的三等分点求出圆心角∠BOD 的度数,再利用弧长公式求出半圆的半径R ,再利用圆周角定理求出各边长,通过转化将阴影部分的面积转化为S △ABC ﹣S 扇形BOE ,然后分别求出面积相减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连接BD ,BE ,BO ,EO ,∵B ,E 是半圆弧的三等分点,∴∠EOA =∠EOB =∠BOD =60°,∴∠BAD =∠EBA =30°,∴BE ∥AD ,∵BD 的长为43π , ∴6041803R ππ= 解得:R =4,∴AB =ADcos30°=43,∴BC =12AB =23, ∴AC =3BC =6,∴S △ABC =12×BC×AC =12×23×6=63, ∵△BOE 和△ABE 同底等高,∴△BOE 和△ABE 面积相等,∴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S △ABC ﹣S 扇形BOE =2604863633603ππ⨯-=- 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弧长公式,扇形面积公式,圆周角定理等,掌握圆的相关性质是解题的关键.5.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 中,点P 是BC 边上一动点(不与点B 、C 重合),连接AP ,作射线PD ,使∠APD=60°,PD 交AC 于点D ,已知AB=a ,设CD=y ,BP=x ,则y 与x 函数关系的大致图象是( )A .B .C .D .【答案】C【解析】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出∠B=∠C=60°,由等角的补角相等可得出∠BAP=∠CPD ,进而即可证出△ABP ∽△PCD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出y=-1ax 2+x ,对照四个选项即可得出. 【详解】∵△ABC 为等边三角形,∴∠B=∠C=60°,BC=AB=a ,PC=a-x .∵∠APD=60°,∠B=60°,∴∠BAP+∠APB=120°,∠APB+∠CPD=120°,∴∠BAP=∠CPD ,∴△ABP ∽△PCD ,∴CD PC BP AB =,即y a x x a-=, ∴y=-1a x 2+x. 故选C.【点睛】考查了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找出y=-1a x 2+x 是解题的关键.6.已知关于x 的方程x 2+3x+a=0有一个根为﹣2,则另一个根为( )A .5B .﹣1C .2D .﹣5 【答案】B【解析】根据关于x 的方程x 2+3x+a=0有一个根为-2,可以设出另一个根,然后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可以求得另一个根的值,本题得以解决.【详解】∵关于x 的方程x 2+3x+a=0有一个根为-2,设另一个根为m ,∴-2+m=−31, 解得,m=-1,故选B .7.将二次函数2y x 的图象先向左平移1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所得图象对应的函数表达式是( )A .2(1)2y x =++B .2(1)2y x =+-C .2(1)2y x =--D .2(1)2y x =-+ 【答案】B【解析】抛物线平移不改变a 的值,由抛物线的顶点坐标即可得出结果.【详解】解:原抛物线的顶点为(0,0),向左平移1个单位,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那么新抛物线的顶点为(-1,-1),可设新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h )1+k ,代入得:y=(x+1)1-1.∴所得图象的解析式为:y=(x+1)1-1;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二次函数图象的平移规律;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得到新抛物线的顶点坐标.8.某商品价格为a 元,降价10%后,又降价10%,因销售量猛增,商店决定再提价20%,提价后这种商品的价格为( )A .0.96a 元B .0.972a 元C .1.08a 元D .a 元【答案】B【解析】提价后这种商品的价格=原价×(1-降低的百分比)(1-百分比)×(1+增长的百分比),把相关数值代入求值即可.【详解】第一次降价后的价格为a×(1-10%)=0.9a 元,第二次降价后的价格为0.9a×(1-10%)=0.81a 元,∴提价20%的价格为0.81a×(1+20%)=0.972a 元,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函数模型的选择与应用,考查列代数式,得到第二次降价后的价格是解决本题的突破点;得到提价后这种商品的价格的等量关系是解决本题的关键.9.如图,在五边形ABCDE 中,∠A+∠B+∠E=300°,DP,CP 分别平分∠EDC 、∠BCD ,则∠P 的度数是( )A .60°B .65°C .55°D .50°【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五边形的内角和等于540°,由∠A+∠B+∠E=300°,可求∠BCD+∠CDE 的度数,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PDC 与∠PCD 的角度和,进一步求得∠P 的度数.解:∵五边形的内角和等于540°,∠A+∠B+∠E=300°,∴∠BCD+∠CDE=540°﹣300°=240°,∵∠BCD 、∠CDE 的平分线在五边形内相交于点O ,∴∠PDC+∠PCD=(∠BCD+∠CDE )=120°,∴∠P=180°﹣120°=60°.故选A .考点:多边形内角与外角;三角形内角和定理.10.如图,已知11(,)3A y ,2(3,)B y 为反比例函数1y x 图象上的两点,动点(,0)P x 在x 轴正半轴上运动,当线段AP 与线段BP 之差达到最大时,点P 的坐标是( )A .1(,0)3B .4(,0)3C .8(,0)3D .10(,0)3【答案】D 【解析】求出AB 的坐标,设直线AB 的解析式是y=kx+b ,把A 、B 的坐标代入求出直线AB 的解析式,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得出在△ABP 中,|AP-BP|<AB ,延长AB 交x 轴于P′,当P 在P′点时,PA-PB=AB ,此时线段AP 与线段BP 之差达到最大,求出直线AB 于x 轴的交点坐标即可.【详解】把11(,)3A y ,2(3,)B y 代入反比例函数1y x = ,得:13y =,213y =, 11(,3),(3,)33A B ∴, 在ABP ∆中,由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得:AP BP AB -<,∴延长AB 交x 轴于P',当P 在P'点时,PA PB AB -=,即此时线段AP 与线段BP 之差达到最大,设直线AB 的解析式是y kx b =+,把A ,B 的坐标代入得:133133k b k b ⎧=+⎪⎪⎨⎪=+⎪⎩, 解得:101,3k b =-=, 1215x ->∴直线AB 的解析式是103y x =-+, 当0y =时,103x =,即10(,0)3P , 故选D.【点睛】 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和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的应用,解此题的关键是确定P 点的位置,题目比较好,但有一定的难度.二、填空题(本题包括8个小题)11.如图,将矩形ABCD绕点C沿顺时针方向旋转90°到矩形A′B′CD′的位置,AB=2,AD=4,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__.【答案】823 3π-【解析】试题解析:连接,CE∵四边形ABCD是矩形,4,2,90 AD BC CD AB BCD ADC∴====∠=∠=,∴CE=BC=4,∴CE=2CD,30DEC∴∠=,60DCE∴∠=,由勾股定理得:23DE=,∴阴影部分的面积是S=S扇形CEB′−S△CDE260π4218223π2 3.36023⨯=-⨯⨯=-故答案为8π2 3. 3-12.如图,在矩形ABCD中,AB=4,AD=2,以点A为圆心,AB长为半径画圆弧交边DC于点E,则BE的长度为______.【答案】23π 【解析】试题解析:连接AE ,在Rt 三角形ADE 中,AE=4,AD=2,∴∠DEA=30°,∵AB ∥CD ,∴∠EAB=∠DEA=30°,∴BE 的长度为:304180π⨯=23π. 考点:弧长的计算.13.已知x=2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kx 2+(k 2﹣2)x+2k+4=0的一个根,则k 的值为_____.【答案】﹣1【解析】把x=2代入kx 2+(k 2﹣2)x+2k+4=0得4k+2k 2﹣4+2k+4=0,再解关于k 的方程,然后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确定k 的值即可.【详解】把x=2代入kx 2+(k 2﹣2)x+2k+4=0得4k+2k 2﹣4+2k+4=0,整理得k 2+1k=0,解得k 1=0,k 2=﹣1,因为k≠0,所以k 的值为﹣1.故答案为:﹣1.【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以及一元二次方程的解,能使一元二次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14.如图,CD 是Rt △ABC 斜边AB 上的高,将△BCD 沿CD 折叠,B 点恰好落在AB 的中点E 处,则∠A 等于____度.【答案】30【解析】试题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得:AE=CE ,根据折叠可得:BC=CE ,则BC=AE=BE=AB ,则∠A=30°.考点:折叠图形的性质15.如图,ΔABC 中,∠ACB=90°,∠ABC=25°,以点C 为旋转中心顺时针旋转后得到ΔA′B′C′,且点A 在A′B′上,则旋转角为________________°.【答案】50度【解析】由将△ACB 绕点C 顺时针旋转得到△A′B′C′,即可得△ACB ≌△A′B′C′,则可得∠A'=∠BAC ,△AA'C 是等腰三角形,又由△ACB 中,∠ACB=90°,∠ABC=25°,即可求得∠A'、∠B'AB 的度数,即可求得∠ACB'的度数,继而求得∠B'CB 的度数.【详解】∵将△ACB 绕点C 顺时针旋转得到A B C '''∆,∴△ACB ≌A B C '''∆,∴∠A′=∠BAC ,AC=CA′,∴∠BAC=∠CAA′,∵△ACB 中,∠ACB=90°,∠ABC=25°,∴∠BAC=90∘−∠ABC=65°,∴∠BAC=∠CAA′=65°,∴∠B′AB=180°−65°−65°=50°,∴∠ACB′=180°−25°−50°−65°=40°,∴∠B′CB=90°−40°=50°.故答案为50.【点睛】此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此题难度不大,注意掌握旋转前后图形的对应关系,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16.如图,PA ,PB 是⊙O 是切线,A ,B 为切点,AC 是⊙O 的直径,若∠P=46°,则∠BAC= ▲度.【答案】1.【解析】由PA 、PB 是圆O 的切线,根据切线长定理得到PA=PB ,即三角形APB 为等腰三角形,由顶角的度数,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底角的度数,再由AP 为圆O 的切线,得到OA 与AP 垂直,根据垂直的定义得到∠OAP 为直角,再由∠OAP-∠PAB 即可求出∠BAC 的度数【详解】∵PA ,PB 是⊙O 是切线,∴PA=PB.又∵∠P=46°,∴∠PAB=∠PBA=00018046=672. 又∵PA 是⊙O 是切线,AO 为半径,∴OA ⊥AP .∴∠OAP=90°.∴∠BAC=∠OAP ﹣∠PAB=90°﹣67°=1°.故答案为:1【点睛】此题考查了切线的性质,切线长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熟练掌握定理及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17.如图是抛物线型拱桥,当拱顶离水面2m 时,水面宽4m .水面下降2.5m ,水面宽度增加_____m .【答案】1.【解析】根据已知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进而求出二次函数解析式,再通过把y=-1.5代入抛物线解析式得出水面宽度,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设横轴x 通过AB ,纵轴y 通过AB 中点O 且通过C 点,则通过画图可得知O 为原点,抛物线以y轴为对称轴,且经过A,B两点,OA和OB可求出为AB的一半1米,抛物线顶点C坐标为(0,1),设顶点式y=ax1+1,把A点坐标(-1,0)代入得a=-0.5,∴抛物线解析式为y=-0.5x1+1,当水面下降1.5米,通过抛物线在图上的观察可转化为:当y=-1.5时,对应的抛物线上两点之间的距离,也就是直线y=-1与抛物线相交的两点之间的距离,可以通过把y=-1.5代入抛物线解析式得出:-1.5=-0.5x1+1,解得:x=±3,1×3-4=1,所以水面下降1.5m,水面宽度增加1米.故答案为1.【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应用,根据已知建立坐标系从而得出二次函数解析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学会把实际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18.圆锥的底面半径为2,母线长为6,则它的侧面积为_____.【答案】12π.【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圆锥的底面半径为2,母线长为6,直接利用圆锥的侧面积公式求出它的侧面积.解:根据圆锥的侧面积公式:πrl=π×2×6=12π,故答案为12π.考点:圆锥的计算.三、解答题(本题包括8个小题)19.如图1为某教育网站一周内连续7天日访问总量的条形统计图,如图2为该网站本周学生日访问量占日访问总量的百分比统计图.请你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完成下列填空:这一周访问该网站一共有万人次;周日学生访问该网站有万人次;周六到周日学生访问该网站的日平均增长率为.【答案】(1)10;(2)0.9;(3)44%【解析】(1)把条形统计图中每天的访问量人数相加即可得出答案;(2)由星期日的日访问总量为3万人次,结合扇形统计图可得星期日学生日访问总量占日访问总量的百分比为30%,继而求得星期日学生日访问总量;(3)根据增长率的算数列出算式,再进行计算即可.【详解】(1)这一周该网站访问总量为:0.5+1+0.5+1+1.5+2.5+3=10(万人次);故答案为10;(2)∵星期日的日访问总量为3万人次,星期日学生日访问总量占日访问总量的百分比为30%,∴星期日学生日访问总量为:3×30%=0.9(万人次);故答案为0.9;(3)周六到周日学生访问该网站的日平均增长率为:330% 2.525%2.525%⨯-⨯⨯=44%;故答案为44%.考点: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20.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ACB,延长AD、BC相交于点E.求证:△ACE∽△BDE;BE•DC=AB•DE.【答案】(1)答案见解析;(2)答案见解析.【解析】(1)根据邻补角的定义得到∠BDE=∠ACE,即可得到结论;(2)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E ED AE EC = ,由于∠E=∠E ,得到△ECD ∽△EAB ,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E AB AC CD = ,等量代换得到BE AB ED CD =,即可得到结论. 本题解析:【详解】证明:(1)∵∠ADB=∠ACB ,∴∠BDE=∠ACE ,又∵∠E=∠E ,∴△ACE ∽△BDE ;(2)∵△ACE ∽△BDE∴BE ED AE EC =,∵∠E=∠E ,∴△ECD ∽△EAB ,∴BE AB ED CD=,∴BE•DC=AB•DE . 【点睛】本题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判定定理是关键.2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A ⊥OB ,AB ⊥x 轴于点C ,点A (3,1)在反比例函数k y x =的图象上. 求反比例函数k y x=的表达式;在x 轴的负半轴上存在一点P ,使得S △AOP =12S △AOB ,求点P 的坐标;若将△BOA 绕点B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60°得到△BDE ,直接写出点E 的坐标,并判断点E 是否在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说明理由.【答案】(1)3y =;(2)P (23-,0);(3)E (3-1),在. 【解析】(1)将点A 31)代入k y x=,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出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2)先由射影定理求出BC=3,那么B 33),计算求出S △AOB =12323S △AOP =12S △AOB 3P 的坐标为(m ,0),列出方程求解即可; (3)先解△OAB ,得出∠ABO=30°,再根据旋转的性质求出E 31),即可求解.【详解】(1)∵点A 31)在反比例函数k y x=的图象上, ∴33∴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y x=;(2)∵A 1),AB ⊥x 轴于点C ,∴AC=1,由射影定理得2OC =AC•BC ,可得BC=3,B 3),S △AOB =12 ∴S△AOP =12S △AOB 设点P 的坐标为(m ,0), ∴12 ∴|m|=∵P 是x 轴的负半轴上的点,∴m=﹣∴点P 的坐标为(-0);(3)点E 在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理由如下:∵OA ⊥OB,OA=2,OB=AB=4,∴sin ∠ABO=OA AB =24=12, ∴∠ABO=30°,∵将△BOA 绕点B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60°得到△BDE ,∴△BOA ≌△BDE ,∠OBD=60°,∴BO=BD=OA=DE=2,∠BOA=∠BDE=90°,∠ABD=30°+60°=90°,而BD ﹣BC ﹣DE=1,∴E(1), ∵(﹣1)∴点E 在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考点: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反比例函数系数k 的几何意义;坐标与图形变化-旋转. 22.如图,在△ABC 中,D 是BC 边上的一点,E 是AD 的中点,过A 作BC 的平行线交CE 的延长线与F ,且AF=BD ,连接BF 。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 29.2:三视图_教案

三视图【教学目标】1.会从投影角度深刻理解视图的概念。
2.会画简单几何体及简单几何体组合的三视图。
3.通过具体活动,积累学生的观察、想象物体投影的经验。
4.通过观察、操作、猜想、讨论、合作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到三视图中位置及各部分之间大小的对应关系,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5.会画实际生活中的简单物体的三视图。
6.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体会从生活中发现数学。
7.在应用数学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过程中,品尝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应用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从投影的角度加深对三视图概念的理解;会画简单几何体及其组合的三视图。
【教学难点】对三视图概念理解的升华;正确画出三棱柱的三视图和小零件的三视图。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情景引入制作小零件。
张师傅是铸造厂的工人,今天我有事情拜托他,想让他给我制作一个如图所示的小零件,我如何准确的告诉他小零件的形状和规格?教师提问:(1)如何准确的表达小零件的尺寸大小?(2)除了用文字的语言,可不可以用图形的语言表示?(3)你们生活中见过三视图吗?活动中教师应关注:学生是否理解将立体图形分解成平面图形来表达的意义。
2.给出视图的定义。
3.欣赏工程中的三视图。
4.介绍视图的产生。
二、引出定义。
对长方体的六个面进行正投影,并思考为什么选择用三视图来表达几何体的形状及尺寸。
教师提问:(1)选择什么样的视图可以比较准确全面的表达几何体?(2)我们对长方体的六个不同方向进行正投影,可以分别得到什么样的视图?(3)这些视图分别反映了几何体的哪些尺寸?(4)只要观察哪些视图就可以比较全面的表达这个长方体的形状、大小?活动中教师应关注:(1)学生是否理解用投影定义视图。
(2)学生是否理解用三种视图表示立体图形的道理。
总结:从前向后正投影在正面内得到主视图。
从左向右正投影在侧面内得到左视图。
从上向下正投影在水平面内得到俯视图。
三、探索规律。
1.思考三视图的画法。
2.演示:对几何体进行正投影得到三视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数学下册第32章投影与视图32.2视图第1课时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教案新版冀教版
1.会从投影的角度理解视图的概念;(重点)
2.会画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难点)
一、情境导入
如图所示:直三棱柱的侧棱与水平投影面垂直,请与同伴一起探讨下面的问题:
(1)以水平投影面为投影面,在正投影下这个直三棱柱的三条侧棱的投影是什么图形?
(2)画出直三棱柱在水平投影面的正投影,得到的投影是什么图形?它与直三棱柱底面有什么关系?
这个水平投影能完全反映这个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吗?如不能,那么还需哪些投影面?
物体的正投影从一个方向反映了物体的形状和大小,为了全面地反映一个物体的形状和大小,我们常常再选择正面和侧面两个投影面,今天我们将学习与这三个面的投影相关的知识.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
【类型一】判断俯视图
下面的几何体中,俯视图为三角形的是( )
解析:选项A.长方体的俯视图是长方形,错误;选项B.圆锥的俯视图是带圆心的圆,错误;选项C.圆柱的俯视图是圆,错误;选项D.三棱柱的俯视图是三角形,正确;故选D.
方法总结:在水平面内得到的由上向下观察物体的视图,即为俯视图.
【类型二】判断主视图
下面的几何体中,主视图为三角形的是( )
解析:选项A.主视图是长方形,错误;选项B.主视图是长方形,错误;选项C.主视图是三角形,正确;选项D.主视图是长方形,中间还有一条线,错误;故选C.
方法总结:一个物体在三个投影面内同时进行正投影,在正面内得到的由前向后观察物体的视图,即为主视图.
【类型三】判断左视图
在下面的四个几何体中,左视图与主视图不相同的几何体是( )
解析:选项A.正方体的左视图与主视图都是正方形,不合题意;选项B.长方体的左视图与主视图都是矩形,但是矩形的长宽不一样,符合题意;选项 C.球的左视图与主视图都是圆,不合题意;选项D.圆锥的左视图与主视图都是等腰三角形,不合题意;故选B.
方法总结:主视图、左视图是分别从物体正面、左面看所得到的图形.
三、板书设计
1.主视图、俯视图和左视图的概念;
2.三视图的画法.
本节课力求突出具体、生动、直观,因此,学生多以亲自操作、观察实物模型和图片等活动为主.使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更直观的感受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在本次教学过程中,丰富了学生观察、操作、猜想、想象、交流等活动经验,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提升了他们的空间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