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最新教师资格考试高频考点合集
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必考的300个教育理论知识复习汇总(精选)

范文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必考的300个教育理论知1/ 10识复习汇总(精选)2020 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必考的 300 个教育理论知识复习汇总(精选) 1.意志行动的基础是随意运动。
2“眨眼反射动作”是不随意动作。
3.客体复杂,任务多,注意范围狭窄。
4.医生观察,号脉听诊诊断病情是思维的间接性。
5.“一题多解”是发散思维。
“足智多谋,随机应变“思维灵活性。
6.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7.教育心理学是介于心理学、教育学之间的交叉学科。
8.在教学活动中,学生这一因素对学与教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群体差异、个体差异来体现的。
9.影响学与教的教师因素主要有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基本的心理特性。
10.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
11. 能让学生以自己的速度和水平自学有特定顺序和小步子安排的材料的个别化教学方法,是程序教学。
12. 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叫做课堂气氛。
它是教学过程的软情境。
13. 有系统的惧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材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称之为教学评价。
14. 标准化就测验的优越性在于:第一,客观性;第二,计划性;第三,可比性。
3/ 1015. 多次测验所得的分数的稳定和一致的程度,叫做测验的信度。
16. 罗森塔尔借用古希腊神话中的典故,把教师期望的预言效应称之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17. 信息加工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信息是以信息流形式储存在长时记忆中。
18. 积极诱因使个体产生积极行为,趋向或接近某一目标;消极诱因则使个体产生负性行为,远离或回避某一目标。
19. 布卢姆等人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
20. 对专家型教师和新教师的比较研究发现,专家型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具有预见性,并以学生为中心。
21.职业道德是职业范围内的特殊道德要求,是一般社会道德和阶级道德在各个职业领域内的具体体现。
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理论知识必考的350个重点知识汇总

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理论知识必考的350个重点知识汇总1.“因材施教”体现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差异性)2.“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强调的是(遗传决定论)3.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个体主观能动性)4.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指的是(少年期即高中阶段)5.国家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就是(教育目的)6.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是 (教育目的)7.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8.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9.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我们习惯上称为(培养目标)10.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它集中体现了 (教育的性质)11. 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12. 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是(考试焦虑)13. 发现学习是属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14. 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个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叫做(兴趣)15. 人的健康不仅要有健康的身体,还要有(健康的心理)16. 完形——顿悟学说的理论是由以下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苛勒)17. 学习策略中的认知策略可分为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18. 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目标状态的过程,叫做(问题解决)19. 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三个阶段:依从、认同和(内化)20. 如果将期末考试结果的解释视为总结性评价,那么对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测验的解释就是(形成性评价)21.师生关系中最基本的一种关系是(工作关系)。
22.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热爱学生)。
23.以无序、随意、放纵为特征的师生关系模式属于(放任型)。
24.对学生的发展最有利的师生关系模式是(民主型)。
25.在哪种师生关系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成绩最好(专制型)。
26.哪种师生关系模式容易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特征(民主型)。
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必考300个重点知识汇总(精选)

范文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必考300个重点1/ 10知识汇总(精选)2020 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必考 300 个重点知识汇总(精选) 1. 我们用“羞花”来形容历史上哪位美女?( 杨贵妃) 2. 在吴一枪的刑警生涯中。
他还是希望自己在歹徒面前能够完成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完美绝唱…… 对“没了后路的吴一枪出奇地想把射击动作做得完美一些”一句理解错误的是( 留下一个潇洒漂亮的英名)。
3. .每个人最大的成长空间在其最强的优势领域、使用人才应当唯器是适,用其所长,各得其宜。
大才大用,中才中用,小才小用。
这段话的主旨是(人才使用应各得其所 )。
4. 有些具有良好效果的护肤化妆品是诺亚公司生产的。
所有诺亚公司生产的护肤化妆品都价格昂贵.以下各项都能从题干的断定中推出,除了(受到女士们信任的护肤化妆品中,有些实际效果并不良好 )。
5. 在 Windows 中。
要把图标设置成缩略图方式,应在(查看 )下面菜单中设置 6. 夏天午后的课堂上。
有学生昏昏欲睡了。
最恰当的一项是(随机说了句诗:“春风吹得书生醉,莫把课堂当睡堂。
” )。
7.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孟子思想的一项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 现代教育、素质教育、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教育最根本的特点是(以人为核心.以促进人的发展为目的)。
3/ 109. 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除要求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外,还要求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10. 对未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犯应当进行义务教育,所需经费由(社会)予以保障。
11. 被称为我国最大的古典艺术宝库的石窟是(敦煌莫高窟)。
12.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端于(鸦片战争)。
13.一甲子是多少年?( 六十年) 14.我国陆地边界全长(2.28 万公里)。
15. 人物及其贡献的表述不正确的是(凯恩斯撰写了《国富论》,使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16. 张仲景是东汉名医,被后世尊称为“医圣”,他的著作(《伤寒杂病论》)中记载有“人工呼吸法”,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2020年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笔试划重点资料-高频考点

2020年国家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小学)模块一教育基础一、教育的起源1.神话起源说教育是由人格化的神(上帝或天)所创造的,目的就是体现神的意志。
2.生物起源说教育来源于生物界,教育是本能行为。
3.心理起源说教育来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4.劳动起源说教育来源于社会生产劳动,强调了教育的社会性。
二、教育的含义1.广义的教育凡是能增进人们的知识与技能、影响人们思想与行为的活动,包括人们在学校、家庭与社会所受到的各种有目的的影响。
2.狭义的教育——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指通过专门的教育机构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教育活动。
学校教育的特点:(1)职能的专门性。
(2)组织的严密性。
(3)作用的全面性。
(4)内容的系统性。
(5)手段的有效性。
(6)形式的稳定性。
三、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为主导、受教育者为主体、教育影响是桥梁。
四、教育的属性1.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2.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五、教育的发展1.原始教育形态原始形态教育主要是指原始社会的教育。
原始社会教育是起始阶段教育,是处于较低级阶段的教育,具有原始性和单一性,没有阶级性。
2.古代的学校教育古代学校出现的条件:生产力条件、社会条件、现实条件。
中国古代教育的内容为“四书”、“五经”、“六艺”。
“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与《孟子》;“五经”即《诗》(《诗经》)、《书》(《尚书》)、《礼》、《易》与《春秋》,“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
3.近现代社会教育(1)初等教育普遍实施,教育对象不断扩大。
(2)学校教育日益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3)政府干预教育。
(4)社会主义教育以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作为指导。
六、教育目的1.教育目的确立理论(1)个人本位论教育根本目的是人的本性和价值的高度发展。
最新2020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高频考点

【篇一】2020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高频考点教学目标及其意义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
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负责指引学习者按预期的教学目标前进。
怎样理解教学目标的含义呢?第一,教学目标要着眼于学生的行为,而非教师的行为。
第二,教学目标要描述学生的学习结果,而非学习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有如下具体的功能和作用。
(一)指导教学结果的测量和评价教学目标是评价教学结果的最客观和可靠的标准,教学结果的测量必须针对教学目标。
如果教师在教学结束后的自编测验没有针对教学目标,那么就没有测量到所想要测量的教学结果。
比如某节语文课的教学目标是阅读理解,而测量重点是词汇和知识的记忆,这自然会造成目标和测量的不一致,这种测量是无效的。
(二)指导教学策略的选用教学目标一旦确定后,教师就可以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和使用适当的教学策略。
例如,如果教学目标侧重知识或结果,则宜于选择接受学习,与之相应的教学策略是讲授教学;如果教学目标侧重于过程或探索知识的经验,则宜于选择发现学习,与之相应的教学策略是有指导的发现教学。
(三)指引学生学习上课开始时,教师应该明确告知学生学习目标,这样将有助于引导学生集中注意课中的重要信息,并对所教内容产生预期。
教学目标的分类布卢姆等人对教育目标分类进行了研究,并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
(一)认知目标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等六个层次,后一级的认知教学目标必须以前面的等级为基础。
1.知识指对所学材料的记忆,包括对具体事实、方法、过程、概念和原理的回忆。
其所要求的心理过程是记忆。
这是最低水平的认知学习。
2.领会指把握所学材料的意义,这可以借助三种形式来表明对材料的领会。
一是转换,即胃自己的话或用不同于原先表达方式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二是解释,即对一项信息加以说明或概述;三是推断,即能够估计预期的后果,领会超越了单纯的记忆,但仍代表最低水平的理解。
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必考280个重点知识汇总(精选)

范文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必考280个重点1/ 9知识汇总(精选)2020 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必考 280 个重点知识汇总(精选) 1. 秦汉时期,中华文化在中国和世界文明史上都有重要地位,表现在(A.①②③④ )。
①开始成为东方文化中心②开始吸收外来文化成就③文化成就开始输出④科技水平居世界前列 2. 宋元时期是我国科技发展的第二个黄金时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科技成就有(C.①②④ )。
①沈括创制的“十二气历”②郭守敬的“授时历”③张衡发明的“地动仪”④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和火器发明和使用 3. 明朝时,我国卓越的科学家写出几部总结性的科学著作,它们(B.①②③ )。
①反映了我国传统科技居世界领先地位②包含有当时中外文化交流的成果③内容反映了当时的资本主义萌芽④包含着反封建的民主思想 4. 20 世纪 60 年代,我国科学技术事业的主要成就是(.①②③④)。
①万吨水压机研制成功②原子弹爆炸成功③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结晶成功④氢弹爆炸成功 5. 19 世纪 60、70 年代,随着光学研究的发展,一个以表现“光”和“色”和谐统一的画派出现了.下列画家中是这一画派代表人物的是(梵高 )。
6. 下列关于奥运会说法不正确的是(中国首次正式派人参与奥运会是新中国建立以后 )。
7. 下面对“扬州八怪”理解有误的是(“扬州八怪”均为扬州人)8. 毛泽东诗词“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中的“一桥”是指(武汉长江大桥 )。
9. .在“首届京剧旦角最佳演员’’的评选中,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苟慧生 )当选,被誉为京剧“四大名旦”。
10. 以下关于中国古代医学,说法不正确的是(.“五禽戏,,是华佗模仿狮、鹿、熊、猿、鹤 5 种动物所创的中国传统健身方法 )。
11. 被称为我国最大的古典艺术宝库的石窟是(敦煌莫高窟)。
12.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端于(鸦片战争)。
13.一甲子是多少年?( 六十年) 14.我国陆地边界全长(2.28 万公里)。
2020中学教资笔试《教育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必考)

2020中学教资笔试《教育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必考)一、中学生发展心理中学科目二-中学生发展心理01 心理学概述(1)心理学研究对象1)心理过程①认知过程:感知觉、记忆、想象、言语、思维等。
②情绪情感过程:情绪、情感。
③意志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
2)个性心理①个性心理倾向性:需要、动机、理想、价值观等。
②个性心理特征:能力、人格、气质等。
02 认知发展理论(2)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1)关键概念图式、同化(不改变原有认知)、顺应(建立新的认知)、平衡。
2)认知发展阶段①感知运动阶段(0-2岁)感觉与动作的分化;到后期获得了“客体永久性”。
②前运算阶段(2-7岁)“万物有灵论”认为任何物体都是有生命的;思维单向性、不可逆性、刻板性;自我中心性;没有获得物体守恒概念。
③具体运算阶段(7-11岁)标志是守恒观念形成;去自我中心;思维可逆,但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
④形式运算阶段(11岁之后)命题运算阶段。
认识命题之间的关系;进行假设--演绎推理,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方式来解决问题;具有抽象逻辑思维,能根据符号进行思维;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
(3)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现有发展水平和可能达到水平之间的差距,即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他人指导下所能达到的问题解决能力水平之间的差距。
教学应走在最近发展区前面,并创造着最近发展区。
要把握好“学习的最佳期限”,教学要建立在相关心理机能开始形成的基础上,但要走在心理机能形成的前面。
03 学生认知发展(1)感知觉的发展中学生知觉的有意性、目的性、精确性、概括性提高。
初二是观察力转折期。
(2)注意的发展1)无意注意规律应用①语音语调变化②板书重点③彩色粉笔标注④表格突出2)有意注意规律应用①明确任务②间接兴趣③合理组织教学④多种教学手段3)注意力的培养①培养间接兴趣②养成良好学习习惯③保持良好心理状态④重视集中注意力训练(3)记忆的发展1)中学生记忆特点①有意记忆、抽象记忆占主导②意义记忆是主要手段③容量广度增加2)中学生记忆能力的培养①教授记忆策略②指导记忆活动(自信、自我检查、用脑卫生)③要合理组织复习(4)思维的发展1)中学生思维特点①抽象逻辑思维占主导②形式逻辑思维③辩证逻辑思维发展④对问题的思维有了质的飞跃2)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①创设情境,启发思维②激发兴趣,培养主动性③培养直觉思维④训练发散思维⑤发展逆向思维04 情绪情感(1)分类1)情绪心境:微弱的、平静和持久的带有弥散性的情绪状态。
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理论知识必考150个重点知识复习汇总(精选)

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理论知识必考150个重点知识复习汇总(精选)1、在下列教学组织形式中,有利于高效率、大面积培养学生的是:班级授课。
2、柏克赫斯特创立的教学组织形式是:道尔顿制。
3、教学活动中师生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而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称:教学组织形式。
4、为达到某种预测效果所采取的多种教学行动的综合方案称为:教学策略。
5、以教学组织形式为中心的策略就是:形式型策略。
6、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有(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7、备课的内容包括:(了解学生、钻研教材和制定教学计划。
)8、常见的教案有(讲义式、提纲式和综合式)三种。
9、根据教学任务可将课的类型划分为(单一课、综合课)两类。
10、课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各组成部分进行的顺序、时限和相互关系称为(课的结构)。
11、中国的科举制度开始于:隋唐时期。
1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学记》。
13、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苏格拉底。
14、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理想国》。
15、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的教育思想家是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1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资本主义社会初期夸美纽斯的《大教育学论》。
(首先提出普及教育思想的教育家及其著作)17、强调教育学的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赫尔巴特。
18、资产阶级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赫尔巴特。
19、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
20、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的美国教育家:杜威。
实用主义21、制度化的教育是指具有:层次结构和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22、普通教育主要是指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23、职业教育是以生产劳动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就业)为主要目标的学校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一】2020年教师资格考试高频考点合集
感受性变化的规律
1.感觉适应
同一刺激物在刺激强度不变的条件下持续作用于某一特定感受器而使感受性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
在各种感觉中,嗅觉、肤觉、视觉的适应现象特别明显,在生活中相当普遍。
例如,“入芝兰之室,久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不闻其臭。
”就是嗅觉适应。
若把糖果等食物含在口中持续一段时间,它的味觉就会减弱,最后甚至可能完全消失。
轻微的东西与皮肤接触,开始会感到它的存在,但很快就不再感觉到。
赤足行走,刚开始会觉得地上的石渣刺足,难以忍受,但走一会儿就不再有刺痛感。
从炎热的户外进入有空调的室内时觉得有些凉,但时间长了,凉的感觉就不明显了。
视觉的适应现象分为对暗适应(或暗适应)和对光适应(或明适应)两种。
从亮处进入暗处,如从阳光下进入地下室,开始眼前一片昏黑,随着视觉感受性的提高,逐渐能看清东西,这种现象是对暗适应。
相反,在暗处呆久了,一下子进入明处,最初一瞬间感到很刺眼,看不清东西,稍过一会儿,视觉感受性降低,眼睛才逐渐看清东西,这种现象是明适应。
2.感觉对比
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对比。
它分为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两种。
同时对比是由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时所引起的。
如,同样一块灰色的布,在白色的背景下显得暗一些,在黑色的背景下显得亮一些,而在红色的背景下,看起来则带有青绿色。
继时对比是由不同刺激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时使感受性发生异常变化的现象。
如刚刷牙后吃苹果,会觉得苹果有种特殊的味道,而吃糖后吃柑桔、葡萄等水果,会觉得它们很酸。
生活中,感觉的对比现象十分普遍,研究对比现象,对于正确运用对比规律、提高感觉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许多行业与对比现象有关,需要对比规律。
如,建筑设计、广告设计、服装设计、电视电影画面等特别强调视觉效果,所以视觉的对比规律在这些领域“大有作为”;在交通机械设备等方面,出于安全的需要,也特别需要色彩视觉的强烈对比,以便于识别。
3.后像
对感受器的刺激作用停止以后,感觉并不立即消失,还能保持一个极短的时间。
这种暂时保留下来的感觉印象叫后像。
而这种暂时保留的现象也叫作感觉后效。
我们看电影、电视就是依靠视觉后像的作用。
后像是由于神经兴奋的后作用而发生的,它存在于各种感觉之中。
后像在视觉中表现的特别明显。
视觉后像分两种:正后像和负后像。
后像的品质与刺激物相同叫正后像;后像的品质与刺激物相反叫负后像。
例如,在注视电灯光之后,闭上眼睛,眼前会出现灯的一个光亮形象,位于黑色背景之上,这是正后像;以后可能看到一个黑色形象,出现在光亮背景之上,这就是负后像。
颜色视觉也有后像,一般为负后像。
如果用眼睛注视一朵绿花约一分钟,然后将视线转向身边的白墙,那么在白墙上将看到一朵红花;如果先注视一朵黄花,那么后像将是蓝色的。
4.联觉
在一种感受器受到刺激而产生一种特定感觉的同时又产生另一种不同的感觉的现象叫联觉,即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
如,优美的音乐旋律在引起听觉的同时,还使人感到全身舒畅、放松,或使病人减轻疼痛,或引起味觉、增进食欲。
色彩视觉引起联觉的现象十分普遍。
红、橙、黄等色彩与火、阳光的颜色相似,在冬天使人感到温暖,在夏天使人感到炎热,故被称为暖色;相反,绿、紫、蓝等色彩使人产生寒冷或凉快的感觉,故被称为冷色。
从事音乐的人常常发生视听联觉现象,听到音乐的同时能产生相应的视觉形象。
生活中我们常使用的“甜蜜的声音”、“苦涩的笑容”等词语也体现了一种感觉会引起另一种感觉。
【篇二】2020年教师资格考试高频考点合集
知觉是人脑对于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那么既然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那么在加工反映客观事物时会有一些基本的特性,这就是知觉的基本特性。
知觉的特性包括: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以及恒常性。
在复习这部分知识点时,首先要抓住关键词。
选择性是指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的特性,其关键词为:背景和对象。
那么在考试中一般会涉及两种情况:一、考查对象和背景的关系,一般有两种关系,1、对象和背景差异大,比如:万绿丛中一点红。
2、对象和背景相辅相成,比如:迷彩服,就是选择性的反向利用。
二、从背景中挑选的对象因人而异,比如:进一间屋子,有人先看天花板,有人先看地板。
整体性是指在知觉时总是将客观事物作为整体来感知,也就是说人在加工客观事物时会遵循整体优先的原则。
整体性的考查方式由以下几点:一、通过部分去认识整体,比如,窥一斑而知全豹。
二、整体影响部分的认识,比如,数字13,在数字12、13、14序列中会被当成13,而在ABC序列中则被当成是字母B。
三、知觉强度大的部分影响整体的认识,也就是说关键特征影响整体的知觉,这是一个常考点,也是一个易错点,比如:一首曲子换不同的乐器,由不同的人演奏,人们依然能听出来这首曲子,说明了知觉的整体性,因为换了人和演奏的乐器,但是曲子的关键特征没变。
四、当物体是不完整时,知觉会依靠知识经验对其进行补充,比如:画家可以通过花瓣去还原花朵。
理解性是在知觉时,人们总是根据已有的经验来解释当前知觉的对象。
常考的点在于:一、已有的知识经验因人而异,各不相同,比如: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二、言语的指导对知觉的理解性有较大作用,比如:去旅游时,当导游说前面的石头是望夫石,远看像一位站在海边的女人等待出海的丈夫归来时,大家都觉得确实像望夫石。
恒常性是指当知觉的条件变化,但是知觉本身不变,比如:从各个角度去看一扇门的形状都是长方形,这就是形状恒常性。
【篇三】2020年教师资格考试高频考点合集
一、行为主义——强化主义
强化主义的代表人物为巴甫洛夫和斯金纳。
行为主义的观点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联结,强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为也强调了强化能够促进学习动机。
例如,小明妈妈通过奖励小明100元钱的方式,激励小明去弹钢琴。
通过例子我们不难发现,行为主义中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所强调的是外部动机,通过外在的奖励和诱因驱动学生学习。
二、人本主义——需要层次理论
需要层次理论的代表人物是马斯洛。
马斯洛认为人的行为动机都是在需要的基础上被激发出来的。
而人具有5种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其中,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属于缺失性需要,缺失性需要的满足主要依靠外界;而自我实现的需要属于成长性需要,其满足主要依赖于自身。
例如,小明父母忙于工作缺少对小明关心,在学校中比较孤僻受到同学们的孤立和老师的责备,导致小明成绩一落千丈对学习提不起兴趣。
在该例子中,小明的归属与爱的需要没有满足,底层需要没有满足影响上层次需要的满足,所以影响了学习需要的满足进而降低学习动机。
三、认知主义
1.成就动机理论,代表人物为麦克里兰和阿特金森,他们将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部分:趋向成功的倾向和避免失败的倾向。
趋向成功的倾向指力求克服障碍,施展才能,从而尽快地解决某一难题的心理倾向,一般喜欢选择有挑战性的任务,也就是难度在50%的任务;避免失败的倾向指为了避免因失败在他人心中形象受损时带来的不良情绪,一般喜欢选择任务难度趋近于0%或者趋近于100%。
关于成就动机理论考点在于趋向成功的倾向和避免失败的倾向的特点和倾向选择的任务。
2.成败归因理论,代表人物维纳。
韦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与学习动机的影响进行研究,并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与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与不可控制性归因。
他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
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和外界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