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 保证企业的安全生产(通用版)
安全生产手册-通用版

安全生产,坚持安全第一,使职工和管理人员都牢牢树立起安全意识,真正警醒起来,才能真正保障企业生产的安全运行。
2、严格遵守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操作规程。
“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在企业内安徽XX有限公司员工安全生产手册为了个人安全、为了家庭幸福团圆,把工作环境中的危险因素降到最低,预防来源于工作中、与工作相关的对安全和健康造成的危害,减少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手册。
编制:王忍 2018年2月第一版安全生产,坚持安全第一,使职工和管理人员都牢牢树立起安全意识,真正警醒起来,才能真正保障企业生产的安全运行。
2、严格遵守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操作规程。
“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在企业内目录1、总则2、安全生产目标3、事故发生原因4、办公室安全5、交通安全6、上下班和外出安全7、恶劣天气安全8、作业安全9、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10、火灾灭火11、应急处置12、安全标识13、员工的权利和义务14、安全生产禁令安全生产,坚持安全第一,使职工和管理人员都牢牢树立起安全意识,真正警醒起来,才能真正保障企业生产的安全运行。
2、严格遵守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操作规程。
“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在企业内1、总则1.1安全生产的定义安全生产是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为了避免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的事故而采取相应的事故预防和控制措施,使生产过程在符合规定的条件下进行,以保证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与健康,设备和设施免受损坏,环境免遭破坏,保证生产经营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相关活动。
1.2安全生产本质第一、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职业健康是安全生产最根本、最深刻的内涵,是安全生产本质的核心。
第二、突出强调了最大限度的保护。
根据目前我国安全生产的现状,需要从三个层面上对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职业健康实施最大限度的保护:一是在安全生产监管主体,即政府层面;二是在安全生产责任主体,即企业层面,三是在劳动者自身层面,把安全生产和保护自身的生命安全和职业健康,作为自我发展、价值实现的根本基础,最大限度地实现自主保护,这也是最根本的保护。
如何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

2 解 决 措 施
事故 时 , 能 采取 正 确 的工 艺 操 作 和处 理程 序 。 不
笔 者结 合 中国石 化 长岭 分 公 司开 展 的 “ 不安
SE AH EIN N 0 ATHL &NR M T FYET VO E
境
安 全 管 理
2 1 年 第 1 卷第 பைடு நூலகம்期 01 1
识 ,转 变 领 导 的 强 制 管 理 为 职 T 的 自主 管 理 , 转
变 上 级 的安 全监 督 为 职 T 的安全 需 要 ,使 职 工 自 觉 地 追求 身 心健 康 与安 全 保 护 。 22 引 入 竞争 机 制 , . 增强 竞 争 意识 发 挥 安 伞文 化 的激 励 作用 ,用 安全 文 化 激励 职 J 振奋 精 神 ,始 终保 持 高 昂士 气 ;对安 全 工作 做 贡献 的 职 ,要 给予 充分 肯 定 和鼓 励 ,对安 全 管 理不 到 位 的 ,要 批 评 并 帮助 改 正 ;要 充 分调 动 职 丁做 好 安全 生 产工 作 热情 ,永 保做 好 安 全生
要 在 强 化 职工 自觉 意识 上 下功 夫 ,要转 变 职 工 “ 我安全” 要 的被 动意 识 为 “ 要安 全 ” 我 的主 动意
收 稿 日期 :0 0 l— 7 2 1一 2 2
些 干部 作风 不 扎 实 , 工作 浮 躁 , 乏对 实 际 缺
工作 的细致 检查 和指 导 。抓 工 作停 留在 “ 求 、 要 布 置 ” , 能 与单 位 的实 际 结 合 起 来 , 作 流 于 形 上 不 工 式 。对 “ 、 、 ” 象 整 治 不 力 , 低 老 坏 现 给安 全 生 产 留
生产过程中人的不安全行为辨识和控制措施

生产过程中人的不安全行为辨识和控制措施在工业化生产过程中,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导致的伤害和损失十分普遍。
为了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需要开展一系列的措施来辨识和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
什么是不安全行为?不安全行为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工作人员所表现出来的危险行为。
这些行为包括但不限于:上班迟到、未戴安全帽、使用不当的工具或设备、擅自调整设备等。
为什么要控制不安全行为?由于不安全行为带来的伤害和损失无法忽略。
当不安全行为被控制时,可以大大降低这类事件的发生率,保证生产安全,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和避免潜在的刑事责任。
如何控制不安全行为?辨识不安全行为首先,要辨识出不安全行为。
方法有以下几种:1.安全自查:定期进行安全自查,寻找不安全行为和隐患,及时发现纠正。
2.人机模型分析:通过对工人、设备和环境的综合分析,识别和预测不安全行为。
3.安全培训:通过安全培训,使员工了解不安全行为的特点和表现,调整员工对安全的态度,降低不安全行为发生的概率。
控制不安全行为在辨识出不安全行为之后,需要控制这些行为。
下面介绍几种控制措施。
1.加强现场管理:对重点区域、重点工序和人员进行监管,及时发现并纠正不安全行为。
2.贯彻安全生产制度:如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操作程序等。
3.引入安全设施和设备:对生产设备进行安全改造,增加安全设施,提高安全性能,有效的降低事故的发生率。
4.对员工进行奖惩管理:对遵守操作规范、严格执行相关安全制度的员工进行奖励。
对有不安全行为、未按照规定执行安全制度的员工进行责任追究。
监测不安全行为最后一个环节就是监测不安全行为的情况。
监测不安全行为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在有危险的情况下及时采取止血措施。
1.安全氛围:人员受到严格的安全管理,他们会更加注意安全,以避免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2.报告体系:建立科学的安全报告体系,及时发现和报告不安全行为信息,上报并处理。
3.统计数据:对危险和事故进行统计和分析,找出频繁出现的不安全行为,根据获得的数据来制定更行之有效的控制措施。
对人、物、环境不安全状态的有效控制是保证安全生产的重要基础

对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的有效控制是保证安全生产的重要基础安全生产是一项纷繁复杂的立体交叉系统工程,涉及到生产系统的方方面面,同时与人的行为、物的状态、环境因素等有密不可分的内在和外在联系。
因此,要想保证安全生产,就必须从人、物、环境三方面着手,正确处理好人、物、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全面、认真做好对人、物、环境三个基本因素不安全行为或状态的有效控制,最大限度地控制、消除安全生产隐患,努力营造人、物、环境三者之间相互和谐的氛围,这是搞好安全生产至关重要的基础和极其重要的环节。
一、进一步强化对“人”的不安全状态的控制众所周知,任何事故的出现,基本上都与人的行为、物的状态、环境因素有关,即人、物、环境三者之间出现了不协调、不和谐的状况,因此,要做到安全生产,就必须做好人、物、环境这三个基本因素不安全行为或状态的控制。
在物质条件和技术支持暂时还不可能实现本质安全的情况下,我们就应该把视点放在控制“行为和状态”上,即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对管理方面的缺陷,要通过在实际生产工作中不断地加以研究、改进和提高,使安全管理制度更加符合安全生产的需要。
由于社会的、家庭的、观念的、心理的、文化的、经济的、作业环境的、企业管理的等等原因,会造成操作者在从事生产活动中,出现这样那样的不安全的行为。
在安全系统中,人是主体,是主要的、关键的因素。
据相关资料统计和分析,80%以上的事故究其根源几乎都可以追溯到人,与人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也就是说,大部分的事故是因人而起,安不安全,人在很大程度上起决定性的作用。
人不是万能的、十全十美的,也有失误的时候,人的失误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能预见而未采取措施的失误,即:因个人因素造成的心急、固执、侥幸心理和长期习以为常形成的老毛病、坏习惯而构成的有意违章;二种是对事物还暂时未认识,或在认识过程中感知不深、能力不足、思维错误和粗心等问题产生的无意违章;对这两种情况的失误,特别是第一种情况我们在日常生产工作中是司空见惯的,但是,只要我们认真加以对待是可以减少或避免的,那就是积极探索和研究人为失误的规律,找出其失误的主要原因,进而研究有较强针对性的防范、治理、整改措施,做到有的放矢,防患于未然。
人的不安全行为2

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保证企业安全生产来源:作者:发布时间:2011-03-15摘要:企业生产中发生的意外事故, 70%以上是由于人的因素造成的,人的不安全行为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
文中阐述了人的不安全行为的概念,并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给出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的措施,以规范人的行为,防止事故的发生,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事故; 人的不安全行为; 控制; 安全管理; 安全文化企业安全生产就是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加强安全管理,消除事故隐患,防止事故发生,保障员工的安全与健康,保护企业财产的安全,确保正常有序地进行生产经营的活动过程。
影响企业安全生产的因素主要是人和物的因素。
在生产过程中,物的不安全状态极易出现。
但所有的物的不安全状态,都与人的不安全行为或人的操作、管理失误有关。
往往在物的不安全状态背后,隐藏着人的不安全行为或人的失误。
据报道, 2006 年全国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 627 158 起,死亡 112 822人。
其中,发生一次死亡 3~9 人重大事故 2 357 起,死亡 9 065 人。
发生一次死亡 10 人以上特大事故 95 起,死亡 1 570人。
发生一次死亡 30 人以上的特别重大事故 7起,死亡263 人。
据统计,我国每年因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和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已逾百万,经济损失高达 6 500 亿元,占我国GDP的 6%。
由此可见,目前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不容乐观,事故多,损失大,特大事故经常发生。
严重的人员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不仅给人民群众的安全与健康造成重大损害,而且影响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
1 人的不安全行为不安全行为指的是可能导致超出人们接受界限的后果或可能导致不良影响的行为。
按行为的主体来分类,不安全行为可以划分为组织的不安全行为和个体的不安全行为。
组织的不安全行为指的是在组织的经营宗旨、政策、措施等经营战略中没有把安全放在应有的位置上,没有制订或者没有完善安全生产的规划和措施,在具体的经营过程中,忽视安全管理,给安全生产带来不良影响的现象。
生产经营单位应怎样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

生产经营单位应如何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言在生产经营单位中,人的行为是影响工作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安全行为可能导致事故和伤害的发生,对单位的生产经营造成严重的影响。
因此,生产经营单位应该采取措施来控制和减少人的不安全行为。
主体1. 建立安全意识教育培训机制安全意识教育培训对于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至关重要。
生产经营单位应该制定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包括对员工进行安全意识培养、法规法律宣传和职业卫生知识的学习。
培训应该定期进行,并涵盖所有员工,包括新员工和临时工。
2. 建立完善的纪律和奖惩制度纪律和奖惩制度能够激励员工积极遵守安全规程,减少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生产经营单位应该建立相应的制度,并对其进行严格执行。
同时,单位应该及时给予员工适当的奖励,鼓励他们遵守安全规程并提出安全改进建议。
3. 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是防范和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的重要手段之一。
生产经营单位应该制定相关的安全检查制度,定期对场所、设备和工艺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
同时,还应该鼓励员工主动参与隐患排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
4. 推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对生产经营单位及其员工安全责任的明确和分工。
通过明确责任和责任人,可以有效地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
生产经营单位应该建立和落实相应的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每个岗位、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安全责任,并进行考核和追究。
5. 加强安全技术装备和设施安全技术装备和设施的改进和加强可以提高工作环境的安全性,并减少人的不安全行为。
生产经营单位应该及时更新和维护安全设施,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有效发挥作用。
同时,还应该推广使用安全技术装备,如安全防护设备、智能监控系统等。
结论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对于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管理至关重要。
通过建立安全意识教育培训机制、建立完善的纪律和奖惩制度、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推行安全生产责任制以及加强安全技术装备和设施等措施的综合应用,生产经营单位可以有效地控制和减少人的不安全行为,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保护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并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益。
生产过程中人的不安全行为控制措施

触电
加强安全教育和自我保护意识
非特种车辆厂区内驾驶超速(20公里/小时);
车辆伤害
加强安全教育和自我保护意识
电焊工不对焊机进行保护接零;
触电
加强安全教育和自我保护意识
电气设备在收工后没有及时切断电源;
触电
加强安全教育和自我保护意识
气焊气割设备在收工后不及时关闭气源;
火灾、爆炸
加强安全教育和自我保护意识
禁火区域内未经许可擅自动火;
火灾、爆炸
加强安全教育和自我保护意识
随意放置物件,阻碍防火、逃生通道;
人身伤害
加强安全教育和自我保护意识
严格按规程执行
不了解作业场所周围情况,随意动火作业;
火灾、爆炸
加强安全教育,工作中合理执行保证安全的组织措施,加强监护作用
周围存在火灾或爆炸因素时,冒然动火作业;
生产过程中人的不安全行为控制措施
不安全行为
可能后果
采取的措施
备注
密闭容器内焊接作业,不采取防触电措施;
触电
加强安全教育和自我保护意识
潮湿场所进行电焊作业,不采取防触电措施;
触电
加强安全教育,工作中合理执行保证安全的组织措施,加强监护作用
行使监护职责时擅自离岗;
人身伤害
加强安全教育,工作中合理执行保证安全的组织措施,加强监护作用
火灾、爆炸
加强安全教育和自我保护意识
在不明来历的小型桶类容器上进行焊割作业;
火灾、爆炸
加强安全教育和自我保护意识
冒然对带压管道、容器进行焊割作业;
人身伤害
加强安全教育,工作中合理执行保证安全的组织措施,加强监护作用
热工作业完毕后不及时清理遗留火种;
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 保证企业的安全生产

限 的后果 或 可 能导 致 不 良影 响 的行 为 。按 行为 的 主体 来分 类 ,不安 全 行 为可 以划 分 为组 织 的不 安 全行 为和 个体 的不安 全行 为 。 组 织 的 不 安 全 行 为 指 的 是 在 组 织 的 经 营 宗 旨、 策 、 政 措施 等 经 营 战略 中没 有 把安 全放 在应 有 的位置 上 ,没有 制订 或 者 没有 完善 安 全生 产 的规 划 和 措施 , 具 体 的经 营过 程 中 , 视 安 全 管理 , 在 忽 给安 全生 产 带 来不 良影 响 的现 象 。具体 表 现 为过 分强 调经 济 效益 , 视 安 全投 入 ; 技术 和 设计 上 忽 在 没有 完善 的安全 设 施 ; 员工 的 教育 和 培训 不 够 ; 对 劳动 组织 不 合理 ;对 安全 生 产工 作 缺乏 检 查 和指 导 ; 有 建立 和 完善 安 全生 产 的规 章 制度 ; 事 故 没 对 隐患没 有及 时进 行整 改 。 个 体 的不 安 全行 为 指 的是 个体 从 事 的导 致 事 故 或不 良影 响 的行 为 。具体 表现 为违 反规 章制度 ,
的安全与健康 , 保护企业财产 的安全 , 确保正常有
序地 进行 生产 经 营的活 动过 程 。 影 响企业 安全 生 产 的 因素 主要 是人 和 物 的 因 素 。在生 产过 程 中 , 的不安 全 状态极 易 出现 。但 物 所有 的物 的不安 全 状态 ,都 与人 的 不安 全行 为 或 人 的操 作 、 理失 误有 关 。往 往在 物 的不安全 状 态 管 背后 , 隐藏着 人 的不安 全 行为或 人 的失误 。 据 报 道 ,0 6年 全 国共发 生 各 类 安 全 生 产 事 20
生 , 进 企 业 生 产 经 营 的健 康 发 展 。 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hen the lives of employees or national property are endangered, production activities are stopped to rectify and eliminate dangerous factor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保证企业
的安全生产(通用版)
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保证企业的安全生产
(通用版)
导语:生产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发展。
生产活动中事故层出不穷,生产势必陷于混乱、甚至瘫痪状态。
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危及职工生命或国家财产时,生产活动停下来整治、消除危险因素以后,生产形势会变得更好。
"安全第一"
的提法,决非把安全摆到生产之上;忽视安全自然是一种错误。
一、表现
在生产过程中,职工明知道设备有缺陷,也明白违章操作是不安全行为,但总想试一试,心怀侥幸,不愿按安全规程去做,结果放过了消除事故隐患、防止事故发生的机会,最终导致事故的发生。
在安全检查中,经常会发现工人在工作场所不戴安全帽、高空作业不系安全带、戴手套操作车床等违章现象,侥幸没出事就丧失了警惕和防范意识,最终由于忽视安全规程和违章操作付出了鲜血和生命的代价。
人的行为是受其心理控制的,行为是心理活动结果的外在表现。
人的个性心理特征分为能力、性格和气质三个方面,对于每个人来说是各不相同的。
例如有的人善于学习,掌握科学技术和生产技能很快,有的人则不是这样,这就是能力的不同;有的人干工作细心认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有的人干活粗枝大叶、马马虎虎、得过且过,这就是性格的不同;有的人沉着、稳重、老练,有的人则轻浮、急躁、
冒失,这就是气质的不同。
可见,个性心理特征与安全生产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人的行为是心理特征控制的。
二、主要原因
在国家、企业高度重视安全生产的今天,仍有不少人认为:命是自己的,自己会注意,不至于出什么事。
违章指挥、违章操作造成的事故接连发生,为什么不安全行为难以控制呢?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骄傲自大、好大喜功。
自己能力不强,但信心过强,总以为自己工龄长,有时也感觉力不从心,但在众人面前争强好胜,图虚荣,不计后果,蛮干、冒险作业。
2.情绪波动,心神恍惚。
受社会、家庭环境等客观条件的影响,往往会产生烦躁、神志不安、思想分散、顾此失彼、手忙脚乱,或者高度兴奋、手舞足蹈、得意忘形等思想状态,从而导致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3.技术不精,遇险惊慌。
操作技术不精,生产工艺不熟,面对突如其来的异常情况,正常的思维活动受到抑制或出现紊乱,束手无策,惊慌失措,错失安全自救良机。
4.思想麻痹,自以为是。
青年工人和一部分有经验的老工人,他
们在安全规程面前“不信邪”,在领导面前“不在乎”,把群众提醒当成“耳旁风”,把安监人员的监督认为是“找麻烦”,自以为是,我行我素。
5.不思进取,盲目从众。
有的工人不愿学习操作规程,而是凭想象、凭经验,看见别人违章作业没出事故就盲目效仿,时间久了便养成了不良的操作习惯,改之甚难。
如劳保眼镜装在口袋里,戴手套操作旋转机床。
6.心存侥幸,明知故犯。
有的违章人员不是不懂操作规程,也不是技术水平低,而是明知故犯。
在他们看来“违章不一定出事,出事不一定伤人,伤人不一定是我。
”这实际上是把事故的偶然性绝对化了。
在实际作业现场,以侥幸心理对待安全操作的人时有所见,例如槽、罐内检修应先进行安全确认不去确认需特种操作人员操作的设备,自己违章代劳。
7.懒惰作怪,敷衍了事。
作业时能省力便省力,能将就则将就,图省事,怕麻烦。
有的操作工人为节省时间,手握零件在机床上打孔,而不用虎钳或其他工具固定;有的宁愿冒险,明知设备运转不正常,也不愿停车检查,而是让它继续带病工作。
8.心不在焉,满不在乎。
一是本人根本没有意识到危险的存在,
认为什么规章制度,都是领导用来卡人的,对安全规程缺乏正确认识;二是安全工作谈起来重要,比起来次要,干起来不要;三是认为违章是不可避免的,胡搅蛮缠、恣意推脱。
9.好奇乱动,无意酿祸。
有的刚进厂的新工人,看到什么都新鲜,乱动乱摸,致使一些设备处于不正常、不安全状态;也有的老工人串岗到其他岗位,无意乱动,其结果都是危及本人,甚至殃及他人。
10.工作枯燥,厌倦心烦。
企业一线工人的工作往往是重复操作,容易产生心理疲劳,久而久之便会形成厌倦心理。
如某电工进行变压器避雷实验,当天已完成7台,在进行第8台测试时,心理疲劳,感觉乏味,一时走神,违章触电。
三、心理调节
不安全行为极易诱发事故,作为安全管理人员应想办法引导职工调节心理状态。
在实际工作中应因人而异,根据具体对象的心理特征采取不同的调节方法。
1.注意每个职工个人的心理特征的培养。
根据事故统计分析,活泼型和冷静型人员的事故发生率较低,急躁型和轻浮型人员的事故发生率较高,所以在培养人的过程中,应通过教育、作风培养、文化娱乐活动做好心理状态的转化工作。
2.加强职工心理素质锻炼。
在组织学习、技术培训及实际工作中,注意人的心理素质的教育提高。
3.重视危险、单调、重复作业人员心理疲劳的缓解工作。
从管理上采取调整工作与休息时间,增加工作中的提醒次数等措施。
在技术上设法改进工艺,增加技术含量和自动化程度。
4.做好情绪和控制和调节工作。
情绪对安全的影响极大,发挥情绪对安全的积极作用,避免其不利影响,引导职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遇到高兴的事情,要平心静气,不能忘乎所以;遇到不顺心的事,要不为逆境所困,拿得起,放得下,及时解脱。
只有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才能具有充沛的精力、旺盛的斗志,才能减少工作中的失误,保证安全生产。
5.操作人员的性格调节。
人的性格与安全生产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无论技术多么好的操作人员,如果性格不好,马马虎虎,也会发生事故,因此加强职工自我修养,随着立场和观点的变化,性格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引导职工增强和巩固好的性格,改造和丢弃不良性格,使自己不断进步,做一个有崇高理想、高尚情操和优良作风的操作人员。
四、控制方法
减少和控制职工的不安全行为,激励是一种重要的手段,不安全行为的控制方法有以下几种:
1.物质激励法。
物质激励通常具有很大的驱动力,物质奖励的方法比较具体,最终都跟金钱有关系。
具体方式有安全奖金法、安全结构工资法、安全抵押金法等。
2.精神激励法。
它通过满足职工的精神需要,在较高的层次上调动职工的安全生产积极性,例如采用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树立形象、荣誉、兴趣、参与、榜样等多种方式,其激励深度大,维持时间长。
3.纪律控制。
利用纪律的约束力,加大处罚力度,要求职工严格按照各种规章制度进行作业,杜绝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的现象发生。
4.管理控制。
利用管理手段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使不安全行为受管制而“就范”。
如政策法规的控制、安全生产权力的控制、团体的压力等,这些控制作用对人的行为都有很强的约束力。
5.文化力的控制。
人受到文化力的作用,就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自觉遵守企业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自己的行为。
总之,安全工作要以人为本,防患于未然。
要根据生产、环境、
气候等影响人情绪变化的诸多因素,经常性地做好人的安全工作,杜绝事故发生,切实为企业的高效发展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XX设计有限公司
Your Name Design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