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图模型
国际经济学第3章,李嘉图模型The Ricardian Model

– And we assumed that aLC /aLW < a*LC /a*LW so foreign workers won’t find it desirable to produce cheese either.
第三章
李嘉图模型 The Ricardian Model
内容:
• 关于比较优势理论 • 单一要素经济 • 单一要素世界中的贸易 • 贸易所得 • 多种产品模型中的比较优势 • 比较优势理论的局限性 • 对比较优势理论的实证分析
问题:
• 鲁宾逊每小时可以摘 10 个椰子或捕 3 条 鱼,他的朋友星期五每小时可摘 30 个椰 子或捕 2 条鱼。他们应给如何分工呢? 如果鲁宾逊每小时只能摘 10 个椰子或捕 1 条鱼,他们又该如何分工呢?
Problems
Home has 1200 units of labor available. It can produce two goods, apples and bananas. The unit labor requirement in apple production is 3, while in banana production it is 2. a. Graph Home's 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 b. What is the opportunity cost of apples in terms of bananas? c. In the absence of trade, what would the price of apples in terms of bananas be? Why?
国际经济学:第3章 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绝对优势的基本观点
各国间的贸易基于绝对优势 ,各国应该 将其资源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 “绝对 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绝对劣势” 的产品;
国际贸易的利益是“非零和”。
7
绝对优势模型的基本假设
假设1:两个国家和两种可贸易产品 ; 假设2:只有一种要素投入——劳动 ; 假设3:两国在不同产品上的生产技术不同,存在
36
机会成本不变条件下的贸易基础
– 每单位劳动力需求是指生产一单位产出所需要的 劳动力数量.
• 每单位葡萄酒对劳动力需求用aLW表示 (如果 aLW = 2, 那么一加仑的葡萄酒就需要两个小时劳动).
• 每单位奶酪对劳动力需求用 aLC表示 (如果 aLW = 1, 那 么一磅的奶酪就需要一个小时劳动).
• 经济的全部资源定义为 L, 全部劳动力供应
18
单一要素经济
• 假定我们处在一个经济体系(我们称之为 本国). 在这个经济体系中:
– 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 – 只有两种产品能生产(葡萄酒和奶酪). – 每个国家的劳动力供给是固定的. – 每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是固定的. – 所有市场是完全竞争.
19
单一要素经济
• 国内经济的技术可以用每个产业的劳动生产 率来概括, 以单位劳动力需求量来表达:
• 第五, aLC/aLW< PC/PW< a*LC/a*LW, 奶酪的相对供 给是 (L/aLC)/(L*/a*LW).
32
单一要素世界的贸易
• 贸易所得
– 如果国家根据其比较优势来进行专业化生产, 那么她们都会从这种专业化生产和贸易中获 益。
– 我们将会用两种方式表现贸易的互利性。 – 首先,我们可以将贸易看作一种间接的生产
• 李嘉图模型依据不同国家之间的技术不同
李嘉图模型的扩展研究

李嘉图模型的扩展研究李嘉图模型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理论模型,它描述了一个自由市场经济的运作机制。
这个模型由18世纪英国经济学家李嘉图提出,它认为自由市场经济的资源分配机制是自发的、有效率的,并且可以实现完全就业。
这个模型也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它忽略了市场不完全竞争和外部性等问题。
人们在实践中对李嘉图模型进行了一些扩展研究,以使其更贴近实际经济情况。
一些扩展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市场不完全竞争、外部性、政府干预等。
市场不完全竞争是李嘉图模型的一个重要扩展研究领域。
在现实生活中,很少有市场是完全竞争的,更常见的是垄断、寡头竞争或者不完全竞争市场。
这些市场结构下,价格不再完全由市场决定,而是由生产者决定。
这就导致了价格不再能够充分反映资源的稀缺性,并对资源分配效率产生了影响。
在扩展研究中,经济学家通常会引入垄断定价理论、寡头竞争理论等来对市场不完全竞争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政府监管、反垄断政策等方案来改善市场效率。
外部性是另一个重要的扩展研究领域。
外部性指的是生产或者消费者的行为会对除直接市场参与者之外的其他人产生影响,而市场不会对这种影响进行衡量。
比如工厂排放污染对周围居民的影响、教育对整个社会的积极外部性等。
在李嘉图模型中,外部性被忽略了,因此扩展研究中,经济学家们提出了内部化外部性、碳税、污染权交易等解决方案,希望通过这些方式来纠正市场对外部性的失灵。
政府干预是李嘉图模型扩展研究的又一重要方面。
在自由市场经济中,政府可以通过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来对经济进行干预,以纠正市场失灵。
在经济衰退时,政府可以通过增加政府支出来刺激经济,或者通过货币政策来调整利率来刺激投资。
这些政府干预措施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整个经济的效率,使资源得到更合理的配置,从而更好地实现经济增长和就业。
除了上述扩展研究领域,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研究值得关注。
比如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贸易的影响如何对自由市场经济进行影响;又或者是技术创新、人口老龄化等新的影响因素对模型的影响。
第二章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 Answering this question would help us understand how country differences determine the pattern of trade (which goods a country exports). (Ricardian Model)
number of hours of labor required to produce one unit of output.(单位:人小时,person-hours)
• Denote with aLW the unit labor requirement for wine (e.g. if aLW = 2, then one needs 2 hours of labor to produce one gallon of wine).
– A country has a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producing a good if the opportunity cost of producing that good in terms of other goods is lower in that country than it is in other countries.
– The PPF of our economy is given by the following equation:
(2-1)
aLC×QC + aLW×QW ≤L
– From our previous example, we get:
QC + 2QW ≤ 120
11
第3章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31
பைடு நூலகம்
单一要素经济
• 生产可能性
– 生产可能性边界( 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frontier,PPF)表明一个国家在充分和有效地 使用其所有资源时能生产的各种商品数量的组合。
F L/aLC 本国奶酪 产量
, QC(磅)
33
单一要素经济
• 相对价格和供给
– 每种产品所生产的特定数量是由价格决定的. – 产品X (奶酪)对产品Y (葡萄酒)的相对价格
是指多少Y (葡萄酒)能换一个单位的X (奶 酪). – 相对价格:指两种商品之间相交换的比率
• 如果一听可乐的价格是0.5美元, 那么可乐的相对 价格就是多少美元能换一单位的可口可乐, 是0.5.
—— 亚当.斯密,1776
12
背景
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了其代表作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又称《国富论》),书中对重商主义 的思想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提出了 绝对优势理论。
斯密所处的时代背景是:英国资产阶 级的原始资本积累已经完成,经济力 量得以壮大,不再需要实行保护贸易 政策,重商主义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 的自由发展,代表先进生产力的资产 阶级要求实现自由竟争和自由贸易。 斯密的学说正是当时英国资产阶级经 济利益和政治主张的反映。
◆重商主义 ◆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 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
4
重商主义
“就象守财奴一样,双手抱住他心爱的钱袋, 用嫉妒和猜疑的目光打量着自己的邻居”
——恩格斯
5
背景
重商主义经济学时代:14世纪末到18世纪,这一时期 正是资本主义经济的资本原始积累阶段。 重商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
第二章 李嘉图模型

本国的进口 外国的出口 本国的提 供曲线 M
PF’ PE
YE
H’
E
外国的提 供曲线
0
XE
本国的出口 外国的进口
• 2.3 比较优势理论的现代分析
• 2.3.1 分析工具 • 边际效用(marginal analysis) • 机会成本与相对商品价格(opportunity cost and relative commodity price) • 生产可能性曲线(production possibility curve) • 社会无差异曲线(community indifference curve)
贸易条件越是接近对方国内交换比率, 本国分享的贸易利 益比重越多
2.2.3 提供曲线(Offer Curve)
• 也称为相互需求曲线(reciprocal demand) , 指在不同的价 格水平下,一国愿意出口和进口数量交点的轨迹
亚麻布 英国 C 英 国 进 口 W1 亚麻布 德国
B A 英国出口 毛呢 毛呢
酒产量 (单位 )
所需劳动人数 毛呢产量 (人/年) (单位)
所需劳动人数 (人/年)
英国 葡萄牙
1 1
120 80
1 1
100 110
在英国和葡萄牙,酒的劳动生产率分别为:1/120,1/80 毛呢的劳动生产率分别为:1/100, 1/110 可见,葡萄牙生产酒的劳动生产率高于英国,但在毛呢上, 英国的劳动生产率高于葡萄牙因此,英国应专门生产毛呢, 而葡萄牙应专门生产葡萄酒 在英国和葡萄牙,酒的生产成本分别是:120, 80, 显然是葡萄牙低,因此葡萄牙应专门生产酒 英国和葡萄牙毛呢的生产成本分别是:100,110, 英国低于葡萄牙,因此英国应专门生产毛呢。
高级国际贸易学第一章李嘉图模型

相同偏好
令p= p1 / p2 = a1 /a2 为本国第一种商品相对
于第二种商品的相对价格,令p*=
p* 1
/
p* 2
=
a*1 /a*2 为外国第一种商品相对于第二种商品
的相对价格。
比较优势
在封闭状态下,如果a1 /a2 < a*1 /a*2 ,我们 说本国在商品1的生产上有比较优势。CLeabharlann . ApaB
L/a1
y1
(a) 本国
C*
A*
.
Pa*
P
L*/a*1
y*1
(b) 外国
第二节 两种商品两种要素的李嘉图模型
主要问题:
要素价格是如何决定的?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产品价格变化如何影响要素价格?
SS(Stolper-Samuelson)定理
资源禀赋变化如何影响各部门产出?
相对需求曲线与相对供给曲线
当p < pa且p<pa*时,两个国家都专业生产商 品2,因为商品2的价格高,所以世界商品1的 总供给为0; 当pa<p <pa*时,本国全部资源 用来生产商品1(数量为L/ a1 ),外国全部资 源 此用时来的相生对产供商给品(2,y1(+数y*1量)为/(Ly*2/+ay**22)为)一,常所数以, 与p大小无关,在图形上为一条垂直线;当p >pa且p > pa*时,两个国家专业生产商品1, 其供求关系如图:
pˆ 2 )
pˆ 2
结论:当第1种产品为劳动密集型产品且价格 (相对)上升时,工资将有更大幅度的上升, 此时工人将可以买更多的第1种产品和第2种 产品,或者说实际工资上升了。相反,利率r 只能买更少的产品1和产品2,因此实际利率 下降了。
李嘉图模型

在Ohlin的论文于1933年经哈佛大学翻译成英文之后,H-O模型以及由此所建构起的一般均衡体系引起了广泛的重视,后续的学者由此出发,也发展出了许多重要的定理。 其中有三个最为有名: Stolper-Samuelson定理(Stolper–Samuelson theorem) 要素价格均等定理(Factor price equalization) Rybczynski定理(Rybczynski theorem) 以上三大定理与H-O模型所导出的比较利益预测结果合称为H-O四大定理。
模型推导
结论
H-O模型预测当一国在国际贸易中拥有某中相对较丰富的资源禀赋时,生产使用该项要素较多的产品,将使该国在生产这项产品上拥有比较优势。 也生产劳动密集财上有比较利益。
编辑本段里昂铁夫悖论
根据H-O模型的预测,拥有相对较多资本要素的国家当生产较多的资本密集财出口以获取比较利益,反之,劳动要素密集的国家则会生产并出口劳动密集财。 华西里·里昂铁夫于1953年提出了著名的李昂铁夫悖论,认为H-O理论预测的结果有问题。里昂铁夫以美国的实证资料为本,认为美国既已是资本最密集的国家之一,却仍出口相对劳动密集的财货,与H-O理论的预测不合,引发了不小的讨论。 参见列昂节夫矛盾。
模型假设
简单的Heckscher-Ohlin模型的基本假设如下: 世界上有两个国家,同时都生产两种财货X与Y,使用两种生产要素:劳动要素(Labor, L)与资本要素(Capital, K)。 相较于李嘉图模型而言,假定使用两种生产要素使得本模型有较为丰富的表现,其每个国家都会生产两种财货的假定也与李嘉图模型的结论不同。 两国在生产时使用相同的技术,且此技术符合规模报酬固定(Constant Return to Scale)的特性。但单一要素的使用则符合规模报酬递减(Diminishing marginal returns to each factor)。 规模报酬固定的生产技术据以下的特性:资本要素与劳动要素的边际生产力(Marginal Production)仅是资本:劳动比例(K/L)的函数。 生产X财货与Y财货的要素密集度不同,也就是生产这两种财货时,耗用的资本/劳动比(K/L)不同。 在这个模型里,假定了X财货拥有较Y财货低的资本/劳动比,也就是生产X财货相对Y财货而言,要花比较多的劳动要素。我们在这里称呼X财货为劳动密集财(Labor-Intensive Goods),相对的Y财货则称为资本密集财(Capital-Intensive Goods)。 两国的要素禀赋不同,在此假定A国拥有相对较多的劳动要素(劳动禀赋拥有量对资本禀赋拥有量的比例K/L较低),称劳动丰富国(Labor Abundant Country),B国拥有相对较多的资本要素(K/L较高),称为资本丰富国(Capital Abundant Country) 在这里所说的资本密集和劳力密集,乃是由两国的K/L比比较得来的,是相对而非绝对。 两种生产要素在国内都可以任意的移动,但在国际间则不能移动,且生产要素市场与产品市场均为完全竞争市场。 此项假设意在把国内市场中资源分配与超额利润的问题忽略掉,专注于处理国际间贸易分工的结果。 两国有相同的需求型态,且需求函数为齐序的(Identical and Homothetic) 此项假设目的在将模型的重点放在探讨两国供给面的差异上,故假设两国有一样的需求型态。齐序的需求函数则保证无论所得水平如何改变,当面对相同价格时,这两个国家所消费的X财货与Y财货的比例不变。 H-O模型强调各国所拥有的要素秉赋比例不同,,个别产品生产所需的要素比例也不同,因此又称为要素比例模型(Factor proportion Mode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例如,若alp/alc<alp*/alc*,说明本国在生产香水上的相对机会成 本要比外国低。此时,本国在香水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 这样,我们可以得到两方面的结论:
• 无差异曲线可以有多种形状。
6
生产可能性边界
• 生产可能性曲线(PPF)能够表示出在恒定的生产力和 有限的资源下最大限度的生产一系列产品的组合。 • 李嘉图模型中所讨论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只包括两种类型 的产品,而且这两种产品的生产力是恒定的。
7
生产可能性边界
• 如果令本国全部的劳动力资源总量为L,我们可以使用如 下的数学公式将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出来: alpQp + alcQc= L
第三章 李嘉图模型
2013年3月
本章概述
• • • • • •
一些基本概念 单一要素经济中的工资与价格 贸易模式与贸易所得 比较优势理论中工资与价格的决定 李嘉图模型的实证证据 提供曲线
2
生产要素与机会成本
• 生产要素是指生产活动中所需要的社会资源。在这里,我 们主要讨论劳动、资本和土地。
• 当我们多,所放弃生产的这部分产品就是生产一 单位A产品的机会成本。
• 由于两个部门是完全竞争的,因此厂商创造的全部价值 都将用于支付要素回报,在这个模型中只有一种要素, 所以每个部门工人每小时工资等于该部门在一个小时内 实现的价值: wp=pp/alp wc=pc/alc
– 首先,本国在哪个部门上会具有比较优势不仅取决于本国的 劳动力; – 其次,无论本国的绝对生产力如何,它总会在某一个部门上 具有比较优势。
贸易模式与贸易所得
• 我们对两国的生产力进行赋值,并用下面的表格表示:
• 按照比较优势理论,一个国家出口它具有比较优势的产 品同时会进口它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 因而,两国的贸易模式将是:本国出口香水,同时进口 电脑芯片。每个国家会专业化生产它具有比较优势的商 品。
3
比较优势与绝对优势
• 一个国家生产某种产品相比于他生产其他产品来说最好, 那么他将具有生产该产品的比较优势。
• 一个国家拥有生产某种产品最好的技术,那么他将在生产 这种产品上具有绝对优势。
– 例子:本国生产一单位香水需要2个小时,而外国只需要1个 小时;本国生产一单位芯片需要6个小时,而外国只需要2个 小时。 – 此时,外国在生产香水和芯片上都具有绝对优势;而本国生 产一单位香水的相对机会成本为1/3单位电脑芯片,而外国为 1/2单位电脑芯片,所以本国在生产香水上具有相对优势。
9
举例:比较优势
•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到,只要两个国家从事于符合自己比 较优势的产品生产,那么他们总会得益于贸易。
– 注意,一开始的时候,只有10个单位玫瑰和30单位计算机 生产出来。
•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PPF的形状不总是一条直线。它 取决于边际替代率的变化,如果边际替代率不变,那么 就是一条直线。
4
劳动生产率
• 我们用生产每单位产品所需要的劳动投入来衡量劳动生 产率的高低。
• 令alp和alc 分别为本国生产香水和电脑芯片所需要的单位 劳动投入。 • alp越高则说明生产一单位香水所需要的劳动投入越多, 也即本国在香水上的劳动生产率越低。
5
无差异曲线
• 无差异曲线上每一点所代表的商品组合,给个人带来的 效用是相同的。 • 社会无差异曲线是表明一个国家或经济体保持等量的国 民福利水平的两种商品的各种消费量组合的点的轨迹。
10
单一要素经济中的工资与价格
• 下面,我们开始在一般均衡的框架下对李嘉图模型进行 阐释:
– 市场结构被假设是完全竞争的。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意味 着,产品价格对于企业而言是外生给定的。 – 在劳动力市场上,我们假设工人可以在两个部门之间完全 自由地流动,当两个部门支付的工资存在差异的时候,工 人会向单位报酬较高的那个部门流动。
• 上式隐含地假设了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所有生产组合 使用了全部可得的劳动力要素,不存在劳动力资源的浪 费或者是失业。
• 在李嘉图模型中,生产可能性曲线和预算约束线是重合 的。
8
举例:比较优势
• 美国在生产计算机上有比较优势,而厄瓜多尔在生产玫 瑰上具有比较优势。 • 假定,首先美国只生产计算机,而厄瓜多尔只生产玫瑰 ,两国都要消费两种产品,这样的贸易是否会使两国都 收益呢?
11
单一要素经济中的工资与价格
– 需求方面,所有消费者都是同质的,我们用一个代表性消 费者的无差异曲线来表示:
12
单一要素经济中的工资与价格
工资决定:
• 在均衡的情况下,两个部门之间的工资必然相等,否则劳 动力的部门间转移将会继续。 • 以上条件可以表示为如下的数学等式:
PP*MPLP=PC*MPLC PP/PC=MPLC/MPLP
• 显而易见地,存在如下的式子: pp/pc=alp/alc
14
贸易模式与贸易所得
• 现在我们讨论开放经济下的情况: • 假设同时存在“本国”与“外国”,两个国家之间可以 进行产品交换,且不存在交易成本和运输费用。 • 类似地,我们用 p*,w*,a*来表示外国相应的价格、工资 和生产力。
15
贸易模式与贸易所得
17
贸易的福利影响
• 这一贸易模式对于两国的福利有什么影响呢? • 给定边际劳动生产力不变,同时外国的香水相对电脑芯片价格 下降了,即意味着消费可能性边界发生了如下图所示的变化:
• 贸易使得两国的福利都增加了。
18
贸易的福利影响
• 对外国来说,也有相似的结论,如下图:
19
工资与价格的决定
• 在李嘉图模型中,自由贸易不但可以使世界的总产出增 加,也会使两国的真实工资上升。
– 这个式子的左边是香水的相对价格,右边则是生产可能性边 界斜率的绝对值,即多生产一单位香水的相对机会成本。 – 它的经济含义是,在均衡的状况下,两个部门的工资应该相 等,部门之间不会有劳动力的转移。
13
单一要素经济中的工资与价格
• 注意到,劳动的边际产量与单位产品所需劳动为倒数 关系,乘积恒等于1,即: MPLC*alc=1 ;MPLP*alp=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