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四则运算复习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教案三篇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教案三篇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教案三篇篇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主动体会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能运用运算律进行有关分数的简便计算,体验简便运算的优越性。

2、使学生在理解运算顺序和简便计算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

[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重温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谈话:中国结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工艺制作,元旦时我们班将用它来装扮教室。

2、出示场景图:小的中国结每个用4分米彩绳,大的中国结每个用6分米彩绳。

两种中国结各做18个,一共用彩绳多少米?3、学生口头列式,说说运算顺序。

4、提问:两种方法,哪一种计算更简便?为什么?4、小结: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都是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

还可以使用运算律使计算更简便。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在具体的情境中再现旧知,为新课的教学打下了稳固的知识基础,埋下了情感、思维体验的伏笔。

]二、主动探索,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1、出示例1的场景图,学生自主列出综合算式。

板书:2/5×18+3/5×18(2/5+3/5)×182、交流两种算式的不同思路:列式时你是怎样想的?3、指出:在一道有关分数的算式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算,称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这两道算式都属于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将计算与解决问题有机结合起来,能使学生体会到计算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从而增强学习计算的内在需求。

]4、独立思考,尝试计算(1)提问:根据以往计算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经验,想一想,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使学生明确: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小学数学复习课教案 六年级数学复习教案(优秀8篇)

小学数学复习课教案 六年级数学复习教案(优秀8篇)

小学数学复习课教案六年级数学复习教案(优秀8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这里是作者爱岗敬业的小编为大伙儿分享的六年级数学复习教案【优秀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总复习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加深了解统计的意义。

2、巩固学生对条形统计图的认知,明确用1格表示2个单位的表现形式,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1、在复习中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加深对条形统计图的认识。

2、能根据条形统计图的条件提出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统计1、观察讨论(1)教师出示条形统计图:这张图叫什么名字?它有什么作用?仔细观察统计图你有哪些发现?(2)学生观察讨论,思考,依据自己的体验回答。

仔细观察统计图,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

(3)组织全班汇报交流,梳理统计图信息。

2、回答问题根据条形统计图上的信息,你能回答下列问题吗?1)较受二年级同学欢迎的饮料是什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2)喜欢哪两种饮料的人数同样多?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3、提问与解答(1)根据统计图上提供的信息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学生提问与解答。

(2)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选择有价值的问题板书。

(3)你能解决这些问题吗?全班解答,订正。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让学生充分讨论,在互动中分享、互补。

二、拓展练习1、完成108页第14、15、16题。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统计。

采用全班合作的方式进行。

2、随堂练习。

3、补充练习。

三、课堂总结。

小学数学复习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通过对单元所学知识进行回忆,初步体验分类、归纳的方法。

2、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1)课时一、梳理知识1、加法出示算式25+836+759+243+550+1639+4047+5062+4(1)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2)把他们分分类(板书)(3)计算,抽几道说说是怎么算的?: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4)练习(重点是进位加法)学生出题2、减法(1)明确要求师:刚才我们一起进行了加法的有关练习,这一单元我们还学习了减法,减法这一部分和加法有些相似,怎样?我要把这个任务交给小朋友们自己完成,有信心完成吗?(2)小组合作一个填表,一个写算式,一个算答案,一个检查对错(3)展示交流六年级数学复习教案【优秀8篇】46-982-565-797-6062-4058-30二、巩固练习1、教科书第79页第1、2题2、想一想,各种图形表示什么?△+○+□=40△=()△+○+□+□=46○=()△+○+○+□=70□=()3、P78T2三、四、作业课堂作业本第48页小学数学复习课教案篇三教学内容:有关统计知识的整理与复习。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西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西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西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复习的是六年级下册数学中的四则运算,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我们将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来理解和掌握这些运算的意义和法则。

二、教学目标通过复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深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它们的法则,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理解和掌握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难点是能够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复杂一些的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黑板、粉笔和一些相关的练习题。

学生们需要准备好他们的笔记本和笔。

五、教学过程我会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比如:“小明有3个苹果,他妈妈给了他2个苹果,请问小明现在有多少个苹果?” 然后我会引导学生一起思考和解答这个问题。

然后,我会给出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们独立解答,并及时给予他们反馈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我会将四则运算的符号和法则写在黑板上,并配合相关的例题和解释。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完成练习册上的第110题。

答案:1. 3+2=52. 52=33. 2×3=64. 6÷2=3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今天的复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们在课后进行相关的拓展延伸,比如尝试解决一些更复杂的问题,或者找一些实际的例子来运用所学的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我认为需要重点关注的。

实践情景的引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结合实际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

在引入新知识时,我会尽量选择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让他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讲解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时,我会注重例题的选取和解释。

我会挑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例题,通过详细的步骤和解释,让学生们能够清晰地理解每种运算的含义和规则。

同时,我还会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见解,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四则混合运算整理与复习(2)》教案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四则混合运算整理与复习(2)》教案设计

第7课时四则混合运算整理与复习(2)教学内容:苏教版六下P77 “练习与实践”第6~10题。

教学目标:1.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能正确解答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实际问题。

2.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百分数实际问题的特点和解题方法,进一步体会分数、百分数实际问题的内在联系;能说明分析问题的过程,提高比较、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能力,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生加深体会分数、百分数在现实世界的实际应用,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培养独立思考、主动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各类分数、百分数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谈话:上节课,我们复习了四则混合运算和运算律。

这节课我们要复习分数、百分数的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进一步理清分数、百分数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方法,提高解决分数、百分数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基本练习1.根据下列问题找出单位“1”的量,并说出数量关系式。

(1)桃树棵树是梨树的几分之几?(2)桃树棵树比梨树少几分之几?(3)实际产量超过了计划的百分之几?(4)实际降价了百分之几?指名学生口答,并说说单位“1”的量是怎样找的。

2.根据条件找出单位“1”的数量,说出数量关系式。

说明:根据上面这样的条件,可以确定单位“1”的量,用单位“1”的量乘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等于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的对应数量。

三、应用练习1.解答下列各题。

(1)李大爷收白菜300千克,已经售出240千克,已经售出几分之几?(2) (题略)(3)(题略)出学生读题,思考每题应怎样解答。

提问:这三题里表示单位“1”的量是哪个数量?为什么解答这三题的计算方法不相同?2.解答下面各题。

你能列出每题的算式吗?请你说一说。

追问:为什么第(1)题只有一步计算,第(2)题要两步计算?解答分数、百分数实际问题要注意什么?3.做“练习与实践”第7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精选教案三篇

小学六年级数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精选教案三篇

小学六年级数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精选教案三篇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学习基础是: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分数加、减、乘、除计算、以及整数小数四则运算中运算律的使用。

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六年级数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精选教案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六年级数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精选教案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3页例2及“练一练”,练习十六第1-4题。

教学目标:1.学会用分数乘法和减法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2.在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从而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学会用分数乘法和减法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对策:借助画线段图和分析数量关系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学生要积极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真正理解数量关系后再列式解答。

教学准备:教学光盘及补充练习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1.口算下列各题。

4/15+7/151/2-1/35/9×3/52÷1/21/4÷418÷1/218×1/20÷2/51-3/41÷4/721×3/710/7÷1521÷3/71/2×1/35/6×36进行口算,学生将得数写本子上,时间到后统计完成的题目数量及正确率。

2.口答。

(1)五(1)班中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2/5,那么女生人数占全班的()。

(2)一本故事书已看了2/7,还剩全书的()。

(3)一根绳子长12米,剪去了1/4,剪去了()米。

(4)一盒牛奶900毫升,喝去了1/3,喝去了()毫升。

指名学生口答得数并分析每一题的数量关系。

二、学习新知1.教学例2。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运算律》总复习北师大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运算律》总复习北师大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运算律》总复习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四则运算的基本法则,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运算律。

2. 培养学生运用运算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教学内容1. 加法运算律:交换律、结合律2. 减法运算律:减法的性质3. 乘法运算律: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4. 除法运算律:除法的性质5. 运算律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简化计算过程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四则运算的基本法则,能够灵活运用运算律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应用,以及如何运用运算律简化计算过程。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教学视频,运算律示意图2. 学具:练习本,计算器,草稿纸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课件展示四则运算的基本法则,引导学生回顾和复习已学的知识。

2. 讲解:详细讲解四则运算的运算律,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运算律,并通过教学视频和运算律示意图加深学生的理解。

3.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运算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4. 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在解决问题时运用运算律的经验和技巧。

板书设计1. 板书《运算律》总复习2. 板书内容:四则运算的基本法则,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运算律,以及运算律的应用。

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布置一些基本的运算律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已学的知识。

2. 综合练习:布置一些综合性的运算律练习题,让学生运用运算律解决实际问题。

3. 挑战练习:布置一些挑战性的运算律练习题,让学生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后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我深刻地认识到运算律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四则运算的基本法则,并通过练习和讨论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同时,我也发现一些学生在运用运算律解决问题时还存在一些困难,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这方面的指导和辅导。

(六年级上册数学期中复习教案

(六年级上册数学期中复习教案

第一课时:概念和计算教学内容:复习分数四则运算、倒数、比的概念和计算。

教学目标:1.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分数乘、除法、倒数、比的意义2.使学生你更熟练地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化简比与求比值的方法。

3.通过复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记忆能力。

教学过程:一、复习分数四则运算和比1、复习分数乘除法的意义。

(1)口答:(课堂小作业第35页中的第1题)(2)说出下面各式的意义。

43×4 4×434×0.75 4÷432、复习倒数的意义。

(1)口答:①什么是倒数?请举出例子?②怎样解释互为?③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2)下面各题做得对不对?若不对,请说明理由。

72=27( ) 3的倒数是13( ) 41的倒数是4()0的倒数是0( ) 1的倒数是11( )(3)讨论:0为什么没有倒数?3、复习比的意义。

(1) 什么叫比?比的意义是什么?(2) 求比值的方法是什么?(3) 思考:怎样理解比的基本性质?怎样化简比?(4) 讨论:比与除法、分数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二、复习乘、除法的计算法则1、复习分数四则计算。

(1)怎样计算413+635 (2)怎样计算0.5+413,312-0.15 (3)怎样计算85×2524 (4)怎样计算843÷655,20÷221 2、复习分数、小数的互化三、课堂练习:1、写出下面的倒数:221 0.25 3 1.5 2524 2、化简比8:15 0.25:0.4543:41 221:3 1.5:30 3、计算: 2524×635 85÷312 43+85 413÷1.3 0.625÷85 四:课堂小结:通过复习你掌握了什么,谈一下吧。

五、作业:化简比:12:18 02:0.3541:25 2.5:85 72: 221 655:11 板书设计:复习1、分数乘、除法的意义2、倒数的意义3、比的意义及性质4、求倒数的方法5、怎样求比值6、怎样化简比第二课时:分数的简便计算复习内容:简便算法复习目的:1、让学生掌握各种运算定律,能够利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苏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和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思维和运算技巧。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其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内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概念和规则。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实际应用题目的分析和解答。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

难点:正确处理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中的括号和运算优先级。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教学PPT。

学具:练习本、铅笔、计算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引入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概念。

2. 新课讲解:详细讲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规则和计算方法,通过实例演示。

3. 课堂练习: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实例分析:通过实际应用题目,让学生分析并解答,加深理解。

板书设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1.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概念2.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规则3.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4. 实际应用题目示例作业设计基础练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本题目。

提高练习:包含括号和复杂运算优先级的题目。

实际应用题目:结合生活实际,设计相关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题目。

课后反思教师反思: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学生的接受情况、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学生反思: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理解程度、解题技巧的掌握情况。

教学重点与难点详细说明教学重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学生需要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本顺序,即先乘除后加减,以及括号内优先计算的原则。

这是确保计算正确的基础。

计算方法:学生需要学会正确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包括分数的通分、约分、以及分数与小数的转换等。

教学难点括号的处理: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中,括号的使用会影响运算的顺序。

学生需要学会正确处理括号,确保计算顺序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先按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算出积,再看两个因数中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向左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如果小数的位数不够,要在前面用“0”补充。
3、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分子、分母分别相乘。
4、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数的高位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每次除后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a×c±b×c=(a±b)×c
6、减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减去这两个减数的和。
用字母表示:a-b-c= a -( b+c) a -( b+c) = a-b-c
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先减去第二个减数,再减去第一个减数。
用字母表示:a-b-c= a- c – b
7、除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除以这两个除数的积。
4、两个数的差是a,被减数不变,减数增加0.3后,差是()。
5、两个数相除,商24余1,除数是42,被除数是()。
6、估算
587×8≈6285÷7≈412×297≈4.92×061≈
7、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12.48÷1.6= 0.38×0.54≈(保留两位小数)33.12÷13.4≈(保留两位小数)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
这叫做乘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a×b)×c= a×( b×c)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这叫做乘法分配律。用字母表示:(a+b)×c=a×c+b×c
拓展:(a±b)×c= a×c±b×c
(三)四则运算中各部分量之间的关系
1、加数+加数=和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2、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差
3、因数×因数=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4、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
(四)、四则运算的估算方法
根据算式中各数的特点,估算时一般是将其中的大数看作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使原式通过口算便可求出得数。由于得数是近似值,所以计算时要用“≈”连接。
那你会算了吗?
解答:(1)486+320≈500+300=800
(2)956×5≈1000×5=5000
(3)1426÷7≈1400÷7=200
巩固提升
1、一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的和是52,分子、分母分别减去13后,分数值是 ,原来的分数是()。
2、在 、 、 、 和 中,有()能化成有限小数。
3、把2012分解质因数是:()。
(五)、四则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
1、加法交换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这叫做加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a+b)+c= a +( b+c)
3、乘法交换律: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a×b=b×a
知识点回顾
(一)、四则运算的意义
整数
小数
分数
加法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
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
减法
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
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
乘法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简便运算。
一个数与小数相乘,可看作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一、百分之一……是多少。
= ÷ × = - +
= × = +
= =
例3、估算
(1)486+320(2)956×5(3)1426÷7
分析讲解:估算就是用“四舍五入”法把各项看作整、百整之后进行计算。
第(1)题可以把它们分别看作多少呢?(学生回答:500和320)
第(2)题可以把956看作多少呢?(学生回答:1000)
第(3)题可以把1426看作多少呢?(学生回答:1400)
用字母表示:a÷b÷c= a÷( b×c) a÷( b×c) = a÷b÷c
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先除以第二个除数,再除以第一个除数。
用字母表示:a÷b÷c= a÷c÷b
(六)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含有两级运算,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2、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例题讲解
例1、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0.25÷0.04=6.25
分析讲解:这是一道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时要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转化时,被除数0.25和除数0.04要同时扩大到原来的100倍。乘除法是互逆关系,除法的验算可以用乘法来验算,即“商×除数=被除数”
例2、计算下面各题
(1) × ÷ ×
(2) + - +
分析讲解:这两题都没有括号,第一题含有乘、除法,第二题只含有加减法,所以计算的时候都是从左到右依次计算。不要受数值的干扰而弄错计算顺序,如第一题先算乘法,使原式= ÷ =1,第二题先算加法,使原式= - =0
解答:(1) × ÷ × (2) + - +
5、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除数是整数时,按整数除法的法则计算,商的小数点要和除数的小数点对齐。除数是小数时,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是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要向移动几位(位数不够时,末尾用“0”补充),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法则进行计算。
6、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上乙数的倒数。
一个数与分数相乘,可看作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除法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
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
(二)、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
1、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从第二个因数的末尾算起,用第二个因数的每一位去乘第一个因数,用第二个因数的哪一位去乘,的数的末位就和这位对齐。
授课目的与考点分析:
1、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四则运算中各部分间的关系
3、四则运算的估算方法、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
4、四我们已经复习了数的认识,对于数的认识你掌握的还不错,但还有一小部分掌握的不是很好,有时间你自己再复习下,我会再出些类似的题型。这节课,我们继续复习数与代数中的四则运算,四则运算在小升初考试中比重很大,但也不是很难,有没有信心学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