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开发工作中科院大气成分与光学重点室

合集下载

安徽循环经济技术工程院中科院技术成果转移转化的桥头堡

安徽循环经济技术工程院中科院技术成果转移转化的桥头堡
利用等领域 的技术成果工程化 、 产业化为主要任务 。 现有 环境微生物研究室 30多平 米 , 温培养室 1 , 0 恒 个 无菌室
新、 体制创新 的科研成果孵化平 台 。 发挥 中科 院多学科资
源优势 . 与所 在区域科技资源整合 , 打造专业技术孵化平 台 ,推动合肥研究 院乃 至中科 院重大科技成果在安徽 实
域项 目工程化的研究试验平台 。 智能车辆技术 中心是在合肥研 究院领导下 ,由合肥
智 能机械 研究所 与 工程 院联合 主办 的研 发和工 程化 机
术孵化服务 .以降低初创期 的科技型 中小企业 的创业风 险和创业成 本 , 高企业 的成活率和成功率 。 提
工程院结合 中科 院特别是合肥研究 院深厚 的技术底
安徽循环经济技术工 程院( 以下简称 “ 工程 院”是 中 ) 国科学院和安徽省人民政府 为进一步贯彻科学 院新 时期 发展战略 、配合 国家可持续发展 战略和合肥 国家科技创 新型试点市的建设 ,于 2 0 年 6 2 06 月 6日联合共建 的科 技类事业法人单位。工程 院大楼是按照企业孵化器 的功
同发展 ” 的原则 , 采取合作 、 连锁经 营模式 , 决定 由肥西县 桃花工业 园管委会 、肥 西县科技局和合肥 民营科技企业

时度势 , 与合肥市科 技局共 同谋划 , 出市县共建孵化 器 提

以 码

明朗 : 日处理 1 “ 吨餐厨废弃物项 目”的 中试示 范 丁程也
业 4家 ,0 9年度 ,人驻 企业共 实现总 产值 7 3 20 82万元 , 实现 销售收入 5 7 9 5万元 , 上缴税 费 8 1 9 万元 。工程 院 自 身 也于 20 年度 先后 被安 徽省科 技厅 和科技 部认定 为 08 首批 省级 技术转移示范机构 和首 批 国家技术转移示 范机 构后 ,0 9 20 年荣 获 了 “ 四届 中国技术市 场协会金桥 奖 第 先进集体 奖” 。 3 年多坚 持不懈 的孵化与培 育 ,工程 院部分孵化 企 业 已取得 显著成果 :宝龙 和为 民两家企业获高新技术 企 业认定 , 宝龙 和志捷两家企业获 软件企业认定 : 新增被 受 理 的专利 申请 有近 3 O项 : 龙公 司的 “ 宝 空气质 量和污 染 源环境光 学监测技术系统 与应用 ”获国家科学技术进 步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光荣榜
(2009年度)
个人奖:
★ 黄荣辉,季仲贞获中国科学院科教结合创新项目奖(教学成就奖 ★ 陈文、陈洪滨、王普才、徐永福、张仁健、雷恒池、俞永强、 高守亭、马柱国、 胡非、高志球、魏科、王林、刘荣华荣获中国科学院科教结合创新项目奖(教学贡 献奖) ★ 陈文获得中国科学院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 ★ 徐永福获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2009学年优秀课程奖 ★ 吴波,曹洁,李红梅获中国科学院院长奖 ★ 张丽,常蕊获中科院朱李月华奖 ★ 贺圣平、苗红妍获得中国科学院“科教结合”教育创新项目励志奖 ★ 曹洁、张洁、刘传熙、林美静、侯团结中国科学院“科教结合”教育创新项目优秀 学生奖学金一等奖 ★ 胡亮、戴铁、满文敏、陈卫、姜超、王璐、潘伦湘、刘磊、刘冬霞、徐娜获中国科 学院“科教结合”教育创新项目优秀学生奖学金二等奖 ★ 钱诚、王林获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气候变化分会优秀论文奖 ★ 陈立芳第七届“学笃风正”大气物理研究所优秀科技管理与科技服务奖 ★ 李凤英获朝阳区先进治保积极分子 ★ 何文华获中科院2009年度ARP系统明星用户二等奖 ★ 董荣春被评为朝阳区交通安全先进个人 ★ 所老科协周家斌获中国科学院老科协2009年度先进个人奖 ★ 所老科协任丽新被北京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总会评为优秀老科学技术工作者 ★ 贾蕊、张静、张应斌获院工会财务一等奖 ★ 赵光宇被评为院体协先进个人 ★ 任丽新被评为2009年中国科学院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 ★ 赵光宇、胡春红、张应斌、刘荣华、张静、张卫获北京分院文艺汇演二等奖和中国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光荣榜
(2009年度)
集体奖:
★ “北京及周边地区奥运大气环境监测和预警研究”课题组因 在保障2008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空气质量方面做出的重要贡 献,被国家授予“中央国家机关五一劳动奖状先进集体”、 并获得“第四届中国科学院创新文化建设先进团队”荣誉称 号,同时被北京分院评为“2007-2008年度创新文化建设先 进团队” ★ 福建省酸雨的形成机理及其控制对策研究”获2009年度福建 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为第三获 奖单位。获奖者:肖辉副研究员,排名第2) ★ 上海市环境空气质量预测预报系统的建立及其在高污染日预 警联动中的应用”获2008年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获奖 者:王自发研究员,排名第5)

实验室简介大气科学实验室

实验室简介大气科学实验室

实验室简介大气科学实验室实验室简介——大气科学实验室大气科学实验室是一间致力于研究和探索大气现象的科研机构。

本实验室汇集了一批对大气科学充满热情和专业知识的科学家和学者,他们的研究领域涵盖了大气的物理、化学和气候学等多个方面。

通过实验、观测和模拟等手段,大气科学实验室努力揭示大气系统的运行规律,为解决全球气候变化等重大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一、实验室结构和设备大气科学实验室拥有先进的实验设备和仪器,为科研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实验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气象观测站:观测站通过自动气象站、气象雷达、探空仪等设备,定时收集并记录气象数据,包括气温、湿度、风速、气压以及降水量等,用以分析和研究大气变化的规律。

2. 实验装置:实验装置用于模拟和研究大气中的复杂物理和化学过程,包括大气颗粒物形成、大气污染物的传输和转化等。

实验室配备了气溶胶生成系统、模擬大气环境箱、大气辐射表征装置等高精度仪器,为科学家们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3. 数据处理中心:实验室设有专门的数据处理中心,用于处理收集到的大量观测数据和实验数据。

科研人员可以利用数据处理技术进行数据分析、模型构建和数值模拟等工作,为大气科学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二、研究方向和成果大气科学实验室的研究方向涵盖了大气物理、大气化学、气候变化等多个领域,旨在增进人们对大气现象和气候变化的了解。

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成果包括:1. 大气污染研究:实验室通过模拟和实验探究大气污染物的排放、传输和转化过程,揭示了大气污染的来源和形成机制,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策略。

2. 气候模拟和预测:实验室利用数值模型对气候系统进行模拟和预测,研究气候变化的规律和趋势,为气候变化的评估和应对提供科学依据。

3. 大气辐射与气候效应:通过观测和实验,实验室深入研究了大气中的辐射过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为全球气候变化机制提供了重要参考。

4. 大气扩散与输送过程:实验室开展了一系列观测和模拟实验,研究大气中气体和颗粒物的扩散和输送规律,为大气环境治理和资源利用提供了科学支持。

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化学国家重点试验室LAPC

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化学国家重点试验室LAPC
10:40-11:10
王自发
沙尘输送及其环境影响数值模拟研究
11:10-11:40
高志球
Impact of Vertical Soil Water Movements on Energy Balance over Different Land Surfaces
2月25日下午(14:00–17:30)地点:大气所合建楼一层报告厅
18:00晚 餐地点:京民大厦
16:50-17:10
徐仲钧
Emissions of N2O from wheat-rice rotation cropland inresponse to elevated CO2and N fertilization
17:10-17:30
全利红
用小波系数谱(spavelet)方法分析近地面湍流相干结构的持续时间和周期
刘 宇
一种地面气温的空间插值方法及其误差分析
15:40-15:50休 息
15:50-17:30学术报告主持人:胡隐樵
15:50-16:10
姜金华
非均匀下垫面上马赛克方法的适用性研究
16:10-16:30
于永强
中国稻麦作物净初级生产力模拟:现在和未来
16:30-16:50
李阳春
CFC-11海洋吸收对等密度面参数的敏感性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LAPC)
2004年度学术年会时间表
(2004年2月24—25日)
2月24日上午(9:30–11:30)地点:LAPC二楼会议室
LAPC学术委员会会议
2月25日上午(9:00–11:40)地点:大气所合建楼一层报告厅
9:00-9:30开幕式主持人: 徐永福

评估报告 - 中国科学院

评估报告 - 中国科学院

‚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博士培养点自我评估报告中科院研究生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及学科评议组: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专业是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位委员会于2003年审核通过并有权招收博士研究生的学科专业。

经过6年的建设与发展,本专业具有较强的学科竞争优势,科研条件优越,队伍实力雄厚,研究经费充足,科研成果突出,已培养了一批高质量的优秀博士研究生,是合肥研究院重要的学科领域之一。

现根据《通知》要求客观全面的自我评估如下:一、学术队伍本专业主要以激光主动信息获取与遥感信息定量化需求为任务进行科学实验、研究工作。

现有在编研究员20人,副研究员(包括高级工程师、高级实验师)16人,助研(包括工程师、实验师)9人。

具有博士学位18人,硕士学位18人。

本专业现有学术带头人20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0人,硕士生导师9人,平均年龄48岁不到,正是年富力强的时期。

他们不但具有宽广、渊博的知识和高深的学术造诣,而且思想作风正派,学术气氛活跃,治学严谨,教书育人,团结合作,在国内同行中具有较高影响。

本专业学术带头人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以及专业技术职务结构较为合理,学术思想端正,能持续不断地进行高水平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整体学术水平在国内同类学科中处于前列。

二、科学研究本专业研究领域宽,经费强度大,科研水平高,成果突出,优势明显,在国内同一学科中居于先进行列,并在国际同行中有一定影响。

在激光大气传输和大气气溶胶性质及其探测技术(如大气风场、气溶胶和重要气体成分等激光雷达探测技术)、大气遥感基础与技术应用、大气光学环境监测技术基础与应用等三个研究方向始终保持国内领先地位,在一些优势研究方向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具体为:大气气溶胶探测:以大气气溶胶的气候效应和环境效应为牵引,发展大气气溶胶探测的激光雷达技术、地基光学遥感技术和卫星遥感技术,包括气溶胶粒子谱仪、太阳辐射计等,长期系统地探测大气边界层、对流层和平流层气溶胶光学性质、微物理性质研究及其相关的温室气体浓度和气象参数(温度、湿度、云等)的高分辨率垂直分布廓线,建立相应的高分辨时空分布数据库和统计特征模型,研究它们的时空分布结构、变化规律、引起变化的主要因素及其对气候和环境的影响,为气候变化与环境评估研究模式的建立奠定物理化学及动力学过程的基础。

探测大气温度和气溶胶的瑞利_拉曼_米氏散射激光雷达_伯广宇

探测大气温度和气溶胶的瑞利_拉曼_米氏散射激光雷达_伯广宇
2 RRM 激光雷达的系统结构和探测 方法
RRM 激光雷达垂直向大气 中发射 532 nm 的 脉冲激光 , 通过探测激光与大气相互作用的辐射信 号来遥感大 气 。 RRM 激光雷 达通 过测 量气 溶胶 532 nm米氏散射信号 , 可以反演气溶胶后向散射系 数廓线 。通 过测量 氮气 分子 607 nm 振 动拉 曼信 号 , 可以反演对流层温度廓线 , 以及气 溶胶消光系 数 、后向散射系数 、消光后向散射比廓线 。 通过探测 空气分子 532 nm 瑞利散射信号 , 可以反演平流层 温度廓线 。 RRM 激光 雷达主 要包 括激 光发 射单 元 、光 学接收 单元 、信号 检测和 处理 单元三 部分 , 图 1是系统的结构框图 。
(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大气光学中心 , 安徽 合肥 230031)
摘要 研制了一台瑞利-拉曼-米氏散射激光雷达 , 实现了对流层和平 流层大气 温度和 密度的 探测 。 作为 多参数 大 气探测系统 , 该激光雷达也实现了夜间 至 25 km 、白天至 5 km 高度气溶胶的探测能力 ;其中激光 雷达是探测平流层 气溶胶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 利用该激光雷达对目前合肥 地区对 流层温 度 、平 流层逆 温现象 、对流 层和平 流层气 溶 胶做 了探测和分析 , 并给出若干典型结果 。 分析表明 , 该激光雷达数据可靠 , 可用于大 气温度 、密度 、气溶胶的常 规 观测和分析研究 。 关键词 激光技术 ;激光雷达 ;大气温度 ;气溶胶 ;大气密度 中图分类号 T N 958.98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3788/ AOS20103001 .0019
当使用 532 nm 高层通道探测对流层气溶胶和 高层卷云时 , 强回波信号会使 R4632 饱和 , 故需要 在 532 nm 高层通道接收光路上加相应强度的衰减 片 , 同时使 532 nm 高层通道的光电倍增管门控的 开门高度为5 km , 保证 R4632 光电倍增管的线性 , 通过 532 nm 高低两个通道米氏散射回波信号的拼 接 , 反演对流层气溶胶光学参数 。通过控制 532 nm 高层通道的光电倍增管门控的开门高度为 10 km , 结合对接收光路加相应强度的衰减片 , 可以实现对 平流层气溶胶的探测能力 。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报告人:费烨(博士生),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16:51-17:03我国冬季季节性积雪中黑碳含量的观测研究
报告人:王鑫(博士),兰州大学
17:03-17:15全球多尺度嵌套大气汞输送模式GNAQPMS研制与评估
报告人:陈焕盛(助理研究员),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LAPC
17:15-17:27Dynamics of Soil Organic Carbon Across Australian Wheat Growing Areas
报告人:王国成(助理研究员),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LAPC
17:27-17:39水稻覆膜旱作对CH4和N2O综合排放的影响
报告人:姚志生(副研究员),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LAPC
17:39-17:51透明静态箱法和涡动相关法测定旱地农田N2O和NEE通量的对比研究
报告人:王凯(助理研究员),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LAPC
报告人:常文渊(助理研究员),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LAPC
14:33-14:45数据填补及能量闭合对半干旱区碳交换的影响
报告人:杜群(助理研究员),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LAPC
14:45-14:57对流边界层中尺度垂直风速的本征正交分解
报告人:刘磊(助理研究员),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LAPC
14:57-15:09华南蕉林下垫面大气湍流及地气能量交换特征
报告人:吴涧(教授), 云南大学资源环境与地球科学学院
12:10-13:15午餐
2013年8月10日(星期六)下午13:30-16:50
13:15-14:45大会报告 主持人:徐永福/李杰
13:15-13:30城市冠层模式在中尺度预报系统中的初步应用
报告人:苗世光(研究员),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

(完整版)大气光学研究及其应用进展

(完整版)大气光学研究及其应用进展

一、中科院大气成分与光学重点实验室简介
国家863计划大气光学重点实验室 + 院大气成分与光学重点实验室
任务 + 学科
围绕大气成分光物理光化学特性、光辐射大气传输效应及对气候变化
和光电工程的影响、大气光学探测新方法新技术等科学技术问题开展基础 性、前瞻性、战略性研究
获取大气成分及其与光波相互作用规律性认识,发展大气成分及相关
将非相干宽带腔增强吸收光谱技术与积分球相结合,同时测 量气溶胶的消光和散射系数,获得了气溶胶单次反照率
二、 大气光学特性研究进展
2.1 大气成分的光物理和光化学特性
气溶胶单次散射反照率光谱测量系统
仪器性能指标:
➢ 工作波段:440-480nm;时间响应:< 30 s; ➢ 消光系数: 探测灵敏度:2 Mm-1; 测量误差:3.7%; ➢ 散射系数: 探测灵敏度:2 Mm-1; 测量误差:4.4%; ➢ 单次散射反照率: 测量误差:5.7%。
二、 大气光学特性研究进展
2.1 大气成分的光物理和光化学特性
大气气溶胶物化特性研究平台
气溶胶飞行时间 质谱仪——实时、
在线、快速检测气溶胶 单个粒子的直径和化学 组分,可获得气溶胶粒 子的粒谱分布和化学组 分。
二、 大气光学特性研究进展
2.1 大气成分的光物理和光化学特性
精确测量气溶胶单次散射反照率对于大气辐射传输以及气溶 胶气候效应等研究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 大气光学特性研究进展
科研方向:大气光学特性
开展大气成分、大气湍流的光学特性以及云和天空背 景辐射特性等基础问题研究,获取其变化机理及特征 参数,为大气辐射传输、大气成分光学测量方法、大 气成分和气候变化模型等提供基础支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四、、目科前研工项作目及办今工后作打介算绍
科研计划项目申请组织和协调工作; 负责院地合作和横向开发管理; 负责所固定资产和采购(外协)管理; 组织科研成果评审、科研计划和档案管理; 负责所质量体系建设与运行等。
当好参谋和助手;做好服务、组织和协调
争取更大体量的科研任务和项目; 保障所科研任务按计划、节点的要求实施; 保障科研项目顺利验收与产品的顺利交付; 科研人员满意、领导满意、顾客满意。
1)挥发性有机污染质子转移 反应质谱仪;
2)痕量爆炸物检测仪; 3)生物气溶胶快速检测仪。
光电子技术研究室
光谱学与光谱技术、光机电 一体化技术等的研究与应用 ,面向国家需求和行业需求 ,注重高技术集成和应用, 促进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 。
1)纸张透气度仪; 2)含末率测量仪; 3)端部落丝测量仪; 4 )烟草数字投影仪等
二、机构设置情况
二、机构设置情况
大气光学中心
围绕大气成分光物理光化学特性、光辐射大气传输效应及
其对气候变化和光电工程的影响、大气光学探测新方法新技
术等科学技术问题开展基础性、前瞻性、战略性研究
1)大气光学特性
2)光波大气传输
3)大气成分和气候变化
4)大气光学探测
1)大气参数测量系统; 2)激光雷达; 3)粒子计数器; 4)温度脉动仪; 5)太阳辐射计等
1)DOAS系统 2)机动车尾气监测仪; 3)烟道有害气体在线监测系统; 4)水体污染激光诱导遥测装置; 5)震荡天平等。
二、机构设置情况
光学遥感中心
以支持光学传感器技术和遥感信息应用技术发展为目标,面向
卫星传感器工程和遥感数据定量化应用发展先进通用光学辐射
定标技术、综合信息表征技术和先进遥感探测技术。
二、机构设置情况
光学工程技术中心
主要从事光学仪器的设计与研制、光机零件的加工和 光电测控设备的装调和测试等工作,为本所大气光学、环 境光学和应用激光等创新学科提供技术支撑与服务。拥有 光学设计与镀膜研究室、光学加工车间、机械加工车间。
三、科研开发工作
经费情况(单位:万元)
近几年在所领导班子的带领下,通过大家的共同 努力,所综合实力得到提升,各中心都得到了一定的 发展,环境光学中心突飞猛进。
邱申禹 分管纵向合同和科研项目管理; 科研申请书、合同审核及开题办理; 到款经费的分配和科研ARP管理; 负责大型实验装备建设和管理; 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四、科研项目办工作介绍
采购人员填写 《器材订货请购单》
填写要完整,课题 组长要签字
采购金额大于5000元需签定合同, 1万元以下,课题组长签字,科研 办审核;1万元以上、2万元以下研 究室负责人签字,科研办审核;2 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中心负责人 签字,科研办审核,报分管所领导; 5万元以上时,科研办复核,报分 管所领导审核,所长批准
二、机构设置情况
环境光学中心
以环境光学新原理新方法研究为基础,以先进环境光学技
术与应用为重点,研究环境污染机理,污染物的时空性、复合
性及其关键的物理化学过程,人类活动导致大气成分变化及其
引发的大气化学过程和物理特性变化。
1)环境光学应用基础研究
2)定量监测新方法研究
3)环境监测高新技术与系统集成研究
职责 定位 目标
四、科研项目办工作介绍




主任



副主任
副主任
科研办下设总工办负责高技术和型号项目管理 《量子电子学报》和《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编辑部
翁宁泉 高技术项目管理
胡建生
横向合同管理
祁红星 冉玲 田志强 邱申禹 陈明 苏涛 曾英
采购计划管理 资产设备管理
质量管理 纵向科研管理 科研档案管理 纵向科研管理
1.全过程光学定标技术
2.综合信息表征技术
3.先进光学遥感探测技术
用刃边法获取遥感器MTF的靶标
1)多角度偏振成像 仪、偏振辐射计
2)JBQ系统; 3)光学漫反射板、
球系列产品;
4)光学辐射定标等
二、机构设置情况
激光技术中心
开展以光子学技术研究为主线,在材料与结构、器件技术、 集成与系统应用等层次上,整合多学科综合研发能力,开展以 激光技术为核心的光子学器件与材料研究,包括激光材料制备 技术、先进激光器技术、微纳光子学器件以及光子技术集成与 系统应用。
1)先进激光技术集成与应用 2)激光晶体材料
1)固体、准分子激光 器件;
2)大尺寸GGG激光晶 体;
3)红外非线性晶体; 4) 氙灯等。
二、机构设置情况
环境光谱学研究室
针对环境污染(毒害)痕量 气体/颗粒物的检测/监测, 研究和发展高灵敏度、高分 辨率的激光光谱/质谱检测方 法及技术,为环境监测和国 防安全提供基础基础信息和 手段。
文件管理
四、科研项目办工作介绍
田志强 领导和组织科研办的全面工作; 分管高技术项目工作和总工办工作; 负责所质量体系建设和运行管理; 会签质量保证大纲和产品检测大纲; 负责检验管理和办理产品合格证; 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互相协作和配合
翁宁泉 分管院地合作工作; 负责对外合作和学术交流及宣传; 负责所学委会和重点实验室协调工作; 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所科研情况介绍
科研项目办公室
2010年9月6日
目录
一、人员情况 二、机构设置情况 三、所科研开发工作 四、科研办工作介绍 五、几点建议
一、人员情况
院士1人
研究生350人
750人
863等领域 专家6人源自人人高高员员级级12科科4250技技人人
学术技术 带头人15人
863-8领域专家1名、863资环领域专家1名、主题与重大专项专家4。拥有博士后流动站2个, 博士学位授予点3个,硕士学位授予点7个。全所职工中有104人具有博士学位,研究员60人。
纵向 横向 总和 2007 6317 1545 7862 2008 7471.7 2186.1 9657.8 2009 7402 2106 9508
三、科研开发工作
成果情况
每年均有成果通过鉴定; 每年均有20项左右专利获授权; 每年均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 目前建立了7个院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中科院大气成分与光学重点实验室》 2008年 《中科院通用光学定标与表征技术重点实验室》2008年 《安徽省光子器件与材料重点实验室》2008年 《国家环境光学监测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07年 《国家环境保护环境光学监测技术重点实验室》2007年 《中科院环境光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2005年 《安徽省环境光学监测技术重点实验室》2003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