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检测技术——核酸探针

合集下载

核酸探针技术

核酸探针技术

核酸探针技术化学及生物学意义上的探针(probe),是指与特定的靶分子发生特异性相互作用,并可被特殊的方法探知的分子。

抗体-抗原、生物素-抗生物素蛋白、生长因子-受体的相互作用都可以看作是探针与靶分子的相互作用。

核酸探针技术原理是碱基配对。

互补的两条核酸单链通过退火形成双链,这一过程称为核酸杂交。

核酸探针是指带有标记物的已知序列的核酸片段,它能和与其互补的核酸序列杂交,形成双链,所以可用于待测核酸样品中特定基因序列的检测。

每一种病原体都具有独特的核酸片段,通过分离和标记这些片段就可制备出探针,用于疾病的诊断等研究。

(一) 核酸探针的种类1.按来源及性质划分可将核酸探针分为基因组DNA探针、cDNA探针、RNA 探针和人工合成的寡核苷酸探针等几类。

作为诊断试剂,较常使用的是基因组DNA探针和cDNA探针。

其中,前者应用最为广泛,它的制备可通过酶切或聚合酶链反应(PCR)从基因组中获得特异的DNA后将其克隆到质粒或噬菌体载体中,随着质粒的复制或噬菌体的增殖而获得大量高纯度的DNA探针。

将RNA进行反转录,所获得的产物即为cDNA。

cDNA探针适用于RNA病毒的检测。

cDNA探针序列也可克隆到质粒或噬菌体中,以便大量制备。

将信息RNA(mRNA)标记也可作为核酸分子杂交的探针。

但由于来源极不方便,且RNA极易被环境中大量存在的核酸酶所降解,操作不便,因此应用较少。

用人工合成的寡聚核苷酸片段做为核酸杂交探针应用十分广泛,可根据需要随心所欲合成相应的序列,可合成仅有几十个bp的探针序列,对于检测点突变和小段碱基的缺失或插入尤为适用2.按标记物划分有放射性标记探针和非放射性标记探针两大类。

放射性标记探针用放射性同位素做为标记物。

放射性同位素是最早使用,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探针标记物。

常用的同位素有32P、3H、35S。

其中,以32P应用最普遍。

放射性标记的优点是灵敏度高,可以检测到Pg级;缺点是易造成放射性污染,同位素半衰期短、不稳定、成本高等。

分子生物化学检验分子杂交的基本原理和核酸探针的种类

分子生物化学检验分子杂交的基本原理和核酸探针的种类

杂交(hybridization):将一种核酸单链标记成为探针,再与另一种核酸单链进行碱基互补配对,可以形成异源核酸分子的双链结构,这一过程称作杂交。

变性(denaturation):在一定条件下,双螺旋之间氢键断裂,双螺旋解开,DNA分子成为单链,形成无规则线团,这一过程称作变性。

融解温度(melting temperature Tm):在温度升高引起的DNA变性过程中,DNA的变性会在一个很狭窄的温度范围内发生,这一温度范围的中点被称作融解温度。

复性(renaturation):变性DNA只要消除变性条件,具有碱基互补区域的单链又可以重新结合形成双链,这一过程称作复性。

退火(annealing):将反应体系的温度降低至寡核苷酸(引物)的熔点温度以下(40℃~70℃),以便使引物能与模板DNA序列互补结合,形成杂交链。

成核作用(nucleation):两条核酸单链随机碰撞形成暂时局部双链,如果局部双链周围碱基不能配对,则迅速解离,重新碰撞直到找到正确的互补序列。

拉链作用(zippering):在成核的基础上,两条单链的其余部分碱基迅速互补配对,就像“拉链”那样形成完整的双链分子。

Cot1/2:表示单链DNA的起始浓度与复性一半所需时间之积,与复性速率成反比。

核酸分子杂交(molecular hybridization):单链的核酸分子在合适的条件下,与具有碱基互补序列的异源核酸形成双链杂交体(hybrid)的过程。

杂交分子:不同来源的DNA或RNA单链在一定条件下重新组成的新的双链分子。

利用核酸分子杂交检测靶序列的一类技术称核酸分子杂交技术。

探针(probe):探针是用放射性核素或非放射性物质标记的一段单链或双链核苷酸,可依碱基配对规律与具有互补序列的待测核酸进行杂交,以探测它们的同源程度。

广义的探针:所有能与特定的靶分子发生特异性的相互作用,并可以被检测的分子。

核酸探针则特指能与靶核酸序列发生碱基互补杂交,并能由其标记被特异性检测的核酸分子。

核酸探针的原理及应用

核酸探针的原理及应用

核酸探针的原理及应用1. 导言核酸探针是一种用于检测和鉴定核酸分子的分子探针。

它通过特异性识别目标核酸序列,可广泛应用于基因组学、生物医学研究、临床诊断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核酸探针的原理和应用。

2. 核酸探针的原理2.1 核酸杂交原理核酸探针的原理基于核酸的互补配对特性。

当目标核酸序列与探针的互补序列相遇时,它们之间会发生杂交反应。

杂交后,探针会与目标核酸形成稳定的双链结构,从而实现对目标核酸的特异性识别和检测。

2.2 核酸标记技术核酸探针通常需要标记以便于检测。

常用的核酸标记技术包括荧光标记、放射性标记和酶标记等。

这些标记可以通过特定的检测方法,如荧光显微镜、放射性测量和酶反应等,来检测探针与目标核酸之间的杂交情况。

2.3 核酸探针的设计核酸探针的设计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目标序列的长度、杂交条件、标记方式等。

探针的长度应足够长以确保与目标序列的特异性结合,同时要避免与非目标序列的杂交。

此外,探针和目标序列的杂交温度、盐浓度等条件也需要进行优化。

3. 核酸探针的应用3.1 基因组学研究核酸探针在基因组学研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使用特异性的核酸探针,可以对基因组进行定位、定序和变异等研究。

同时,核酸探针也可用于基因表达分析和基因功能研究,例如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检测目标基因的表达水平。

3.2 生物医学研究核酸探针可用于生物医学研究中的疾病诊断和治疗。

例如,在肿瘤学研究中,核酸探针可以用于检测肿瘤相关基因的异常改变,从而实现早期诊断和治疗监测。

此外,核酸探针还可用于检测病毒和细菌感染,诊断遗传性疾病等。

3.3 临床诊断核酸探针在临床诊断中有着广泛应用。

通过对特定的核酸序列进行检测,可以实现对疾病的早期筛查和诊断。

常见的应用包括艾滋病病毒检测、乙肝病毒检测、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检测等。

核酸探针的应用具有高度特异性和灵敏性,可以提供准确的诊断结果。

4. 总结核酸探针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技术工具,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生物学探针的名词解释

生物学探针的名词解释

生物学探针的名词解释生物学探针是一种用于研究生物系统的工具或技术,在生物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生物学探针可以特异性地与目标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并提供关于其特定性质和功能的信息。

从克隆DNA到化学小分子,生物学探针的种类繁多,但它们都在丰富我们对生物系统的理解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生物学探针可以分为多个类别,其中最常见的是核酸探针。

核酸探针是一种在体外使用的短DNA或RNA片段,用于检测目标DNA或RNA序列的存在和数量。

通过与目标序列互补配对,核酸探针可以帮助科学家识别特定的基因或基因组变异,并进行遗传分析、基因表达以及疾病检测等研究。

例如,在癌症研究中,核酸探针能够帮助科学家检测肿瘤标记物的存在,从而早期发现并监测癌症的进展。

除了核酸探针以外,蛋白质探针也是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工具。

蛋白质探针是指一类特定结构的蛋白质分子,它们能够与目标蛋白质相互作用并检测其存在和功能状态。

蛋白质探针可以通过荧光标记、抗体标记或化学修饰等方式实现,用于研究细胞信号通路、蛋白质相互作用以及酶活性等方面的生物学过程。

例如,荧光标记的蛋白质探针可以在活细胞中跟踪某个特定蛋白质的位置和运动轨迹,帮助我们理解其功能和动态变化。

此外,化学小分子探针也是生物学研究中一种重要的工具。

化学小分子探针是具有特定生物活性的有机化合物,可以与目标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并提供对其活性和功能的信息。

化学小分子探针广泛应用于药物发现、药物作用机制研究和生物成像等领域。

比如,通过筛选化学小分子探针,科学家可以寻找到与特定疾病相关的靶点,并进一步开发治疗该疾病的药物。

值得注意的是,生物学探针的设计和应用需要考虑到其特异性、灵敏性和稳定性等因素。

此外,合适的探针选择和优化也是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的重要步骤。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学探针的种类和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展和深化,为我们对生物系统进行详尽的理解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总之,生物学探针作为一种重要的工具和技术,在生物科学研究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生物分析中的探针

生物分析中的探针

生物分析中的探针生物分析中的探针是指一种特殊的标记物或探测物,用于检测生物分子或细胞中的靶分子,并帮助科学家了解其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等信息。

探针在现代生物技术研究、分子诊断和药物研发等领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生物分析中常见的几种探针。

1.基于荧光的探针:基于荧光的探针是最常见和常用的探针之一、通过将荧光物质与靶分子或探测物相结合,科学家可以通过监测荧光信号的增强或减弱,来确定靶分子的存在和数量。

最常见的基于荧光的探针有荧光染料、荧光蛋白和量子点等。

例如,在免疫组织化学中,学者们通常使用荧光标记的抗体作为探针,用于检测一些特定的抗原在细胞或组织中的分布情况。

2.基于放射性同位素的探针:基于放射性同位素的探针常用于核医学诊断和药物研发。

放射性同位素有较短的半衰期,可以通过使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靶分子或探测物来追踪其在生物体内的分布和代谢。

例如,放射性碘(^125I)或放射性碳(^14C)标记的分子可用于研究药物的代谢途径和排泄速率,以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3.基于酶反应的探针:基于酶反应的探针是通过结合酶和底物来检测靶分子的存在与否。

酶反应常常通过生化反应产生显色或荧光信号,从而用于监测靶分子的浓度或活性。

这类探针在病原体检测、基因表达分析和蛋白质功能研究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4.基于DNA或RNA的探针:基于DNA或RNA的探针通常用于检测和定量测定核酸分子(例如:基因、miRNA等)。

这些探针通常采用荧光标记的寡核苷酸探针,利用互补配对原理来特异性地结合目标核酸分子,从而产生荧光信号。

这类探针在PCR扩增、灵敏核酸杂交和基因组分析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除了上述常见的探针之外,生物分析中还有其他类型的探针,如金属离子探针、荷电分子探针等。

这些探针通常具有特异性和灵敏性,能够提供对复杂生物系统的详细了解,从而推动生物技术和医学研究的发展。

总之,生物分析中的探针是一种重要的工具,可用于检测和研究生物分子和细胞内的靶分子。

核酸探针描述课件

核酸探针描述课件
详细描述
斑点印迹法是一种简单快速的核酸检测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将核酸样品直接点到 膜上,然后通过与标记的探针进行杂交,检测目核酸序列。该方法具有操作简 便、快速、高通量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基因诊断、基因表达分析等领域。
微孔板印迹法
总结词
一种将核酸结合到微孔板上的方法,用 于高通量检测多个样本中的特定核酸序 列。
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
THANKS
感谢观看
核酸探针的应用领域
基因检测与诊断
用于检测基因突变、遗传病、癌症等 疾病相关的基因序列变化,为疾病的
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生物多样性研究
用于检测和鉴定物种的基因组序列, 研究物种的进化、分类和系统发育等

食品安全与环境监测
用于检测食品和环境中存在的有害微 生物、病毒和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核酸 序列,保障食品安全和环境卫生。
探针的纯化与保存
探针的纯化
通过凝胶电泳、亲和层析等方法对标记后的核酸 探针进行纯化,去除杂质和未标记的核酸分子。
探针的保存
将纯化的核酸探针进行分装,并保存在-20℃或80℃冰箱中,以延长探针的保存时间并保持其稳 定性。
03
核酸探针的检测方法
Southern印迹法
总结词
一种将DNA从凝胶转移到膜上的方法,用于检测基因组DNA中的特定序列。
农业科研与育种
用于检测和鉴定农作物及其病原微生 物的基因组序列,研究农作物的遗传 改良和抗病育种等。
02
核酸探针的制备
目的基因的获取
01 基因组DNA提取
从生物样本中提取基因组DNA,作为制备核描述课件
目录
• 核酸探针概述 • 核酸探针的制备 • 核酸探针的检测方法 • 核酸探针的实际应用 • 核酸探针的未来发展

高中生物知识理解探针(probe)的定义和应用

高中生物知识理解探针(probe)的定义和应用

定义2: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实验中指示特定物质(如核酸、蛋白质、细胞结构等)的性质或物理状态的一类标记分子。
我的理解是:定义1是狭义的探针,即核酸分子探针(基因探针),定义2应该是广义的探针,包括单克隆抗体探针(单抗)。
下面“基因探针”的具体应用程序:
探针是一小段单链DNA或者RNA片段(大约是20到500bp),用于检测与其互补的核酸序列。双链DNA加热变性成为单链,随后用放射性同位素(通常用磷-32)、萤光染料或者酶(如辣根过氧化物酶,一种临床检验试剂中的常用酶)标记成为探针。
核酸分子杂交示意图
疑难问题:今天在讲解试题中发现,让学生应用DNA分子杂交技术的原理检测植株有没有成为转基因植株,绝大多数学生的答案是用“单抗探针”检测,而不是“目的基因探针”,说明学生对探针不够了解,造成张冠李戴。
定义1:在分子杂交中用来检测互补序列的带有标记的单链DNA或RNA片段。
Hale Waihona Puke 过程示意图 下面是“单抗探针”的具体应用程序:
单克隆抗体只与抗原分子上某一个表位(即抗原决定簇)相结合,利用这一特性就可把它作为研究工作中的探针。
此时,可以从分子、细胞和器官的不同水平上,研究抗原物质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进而并可从理论上阐明其机理。
如用荧光物质标记单抗作为探针,能方便地确定与其结合的相应生物大分子(蛋白质、核酸、酶等)在细胞中的位置和分布。
磷-32通常被掺入组成DNA的四种核苷酸之一的磷酸基团中,而荧光染料和酶与核酸序列以共价键相连。
当将探针与样品杂交时,探针和与其互补的核酸(DNA或RNA)序列通过氢键紧密相连,随后,未被杂交的多余探针被洗去。最后,根据放射自显影、萤光显微镜、酶联放大等方法来判断样品中是否,或者何位置含有被测序列(即与探针互补的序列)。

核酸探针技术及应用

核酸探针技术及应用

核酸探针技术及应用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使对某些疾病的诊断达到了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及简便快速的目的。

近年来各种血清学方法发展很快,但血清学方法主要是测抗体,是间接的证据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应用DNA—DNA杂交建立了核酸探针(Probe)技术,该技术是目前基因检测最常用的方法,目前已成为诊断各种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遗传病,检测抗生紊的耐药性,法医学鉴定及从分子水平上研究发病机制与流行病学规律等方面的一种重要手段。

本文主要介绍了核酸探针技术的原理,核酸分子杂交方法及核酸探针的应用等方面。

一、核酸探针技术的原理DNA 或RNA 片段能识别特定序列基因的DNA 片段,能与互补的核苷酸序列特异结合,这种用同位素非同位素标记的单链DNA片段即为核酸探针。

核酸探针技术是将双链DNA 经加热或硷处理,使硷基对间的氢链被破坏而变性,解开成两条互补的单链。

它们在一定温度和中性盐溶液条件下,又可按A—T,G—C碱基配对的原则重新组合成双链为复性。

这种重组合只是在两股DNA是互补(同源)或部分互补(部分同源)的条件下才能实现。

正是由于双链DNA的这种可解离与重组合的性质,才可用一条已知的单链DNA,用放射性同位素或其他方法标记后制备成核酸探针,与另一条固定在硝酸纤维素滤膜上的变性单链DNA进行杂交,(另一条DNA链与核酸探针是配对碱基,称为靶)再用放射自显影或其他显色技术检测,以确定有无与探针DNA (或RNA)同源或部分同源的DNA(或RNA)存在。

因为探针只与靶病原体的DNA或RNA杂交,而不与标本中存在的其他DNA 或RNA 杂交。

二、核酸探针技术的基本方法被检标本用去污剂和酶分解以去除非DNA成分或直接提取DNA,用各种方法处理DNA使其变性,把DNA双螺旋的两条链分开,单链DNA结合于固态基质上,(如滤膜)使其固定。

再加上已制备好的探针进行杂交,探针便可找出已固定的DNA中的互补序列,与之配对结合,然后洗掉未结合部分,由于探针已将放射性同位素掺入,再用x射线敏感的胶片自显影,见黑色影印者即为阳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单链DNA探针和双链DNA探针
➢ 用双链探针杂交验测另一个远缘DNA时,探针序列与 被检测序列之间有很多错配,但是,2条探针互补链之 间的配对却十分稳定,即形成自身的无效杂交,结果 使检测效率下降。科学上采用单链探针则可解决这一 问题。单链DNA探针的合成方法:(1)从Ml3载体衍生序 列合成单链DNA探针。(2)以RNA为模板用反转录酶合 成单链cDNA探针。
核酸探针的前景
➢ 基因芯片在环保方面、食品检测方面的研究报道比较少, 这将成为将来的研究方向。从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认为: 基因结构或种类决定物种,基因功能或表达则决定生命即 生物的生、老、病、死。基因芯片技术将为我们提供一条 认识生命本质的捷径,同时它的发展也带动了蛋白质芯片、 细胞芯片、多肽芯片、组织芯片的发展和应用。
➢ 核酸探针具有特定的序列,能够与具有相应核苷酸碱 基互补序列的核酸片段结合,因此可用于样品中特定 基因片段的检测。
核酸探针的标记物
一.放射性标记
➢ 放射性同位素是最早使用、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 探针标记物。常用的同位素有 32P、3 H、35S。其中, 以32P应用最普遍。
➢ 放射性标记的优点是灵敏度高,可以检测到pg级; 缺点是易造成放射性污染,而且同位素半衰期短、 不稳定、成本高。因此,放射性标记的探针不能实 现商品化。目前,许多实验室都致力于研究非放射 性标记的探针。
➢ 在癌基因的检测和诊断、致病病原体的检测、遗传病的产 前诊断以及亲子关系鉴定等基因诊断方面以及特异性目的 基因及外源DNA的检测方面,核酸探针技术将越来越显出 其巨大的应用解脲脲原体(UU)核酸检测试剂盒(PCR-荧光探针法)
➢ 双链DNA探针的合成方法:切口平移法和随机引物合 成法。双链DNA探针在与靶序列杂交前,DNA分子必 须变为单链,这一般是通过加热使其变性而达到解链 目的。解链DNA分子被迅速冷却到只能缓慢复性的温 度以下,可使探针保持单链状态。
核酸探针的应用现状
一 食品检测中的应用:核酸探针技术已被用于检验
➢ 人工合成的寡核苷酸探针是在已知基因序列的情况下。 由核酸合成仪来完成,可廉价获得大量的此类探针,长 度一般长约10~30bp,甚至可达50 bp。如果已知核酸 序列可根据已知DNA或RNA序列合成精确互补的DNA 探针,单一已知序列寡核苷酸探针能与它们的目的序列 准确配对,可以准确地设计杂交条件,以保证探针只与 目的序列杂交而不与序列相近的非完全配对序列杂交, 对于一些未知序列的目的片段则无效;如果不知道核酸 序列,可依据其蛋白质产物的氨基酸顺序推导出核酸序 列从而合成DNA探针。
四 临床诊断和司法方面的应用
➢ 目前利用核酸探针发展起来的PCR在临床上的应用广 泛,。例如:对结核、麻风、沙眼衣原体、金黄色葡萄 球菌、霍乱弧菌等微生物病原体的检测;对艾滋病、病 毒、细胞淋巴瘤病毒的检测;数十种遗传病(如镰刀状 细胞贫血、血友病、肌营养不良症、舞蹈症等)都采用 PCR诊断;肿瘤的诊断;性别鉴定;DNA指纹鉴定。
生物检测技术
——核酸探针
前言
➢ 从基因工程技术一开始,就伴随着核酸探针的应用。 在许多领域如基因研究、SNP检测、STR检测、肿瘤 研究、药理学研究等方面,核酸探针都是一种强有力 的工具。为了能更好的应用和发展核酸探针,有必要 对核酸探针有一个系统的认识。
➢ 核酸探针是以研究和诊断为目的,用来检测特定序列 核酸(DNA 或RNA)的DNA或RNA片段,称为核酸探针, 作为探针的核酸探针片段可以较短(20 bp),也可以较 (5kb)。
➢ 虽然以上核酸探针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各类病毒的检测, 但在检测技术方面还有一些问题,检测一种菌就需要 制备一种探针一次只能检测出一种菌或病毒检测的操 步骤复杂,效率低等缺点。而基因芯片可将大量的探 针同时固定于支持物上,所以一次可对大量核酸分子 进行检测分析,从而解决了传统核酸印迹杂交的操作 复杂,自动化程度低,检测目的分子数量少,效率低 的缺陷,使核酸探针的应用更加广阔 。现在基因芯片 可以用于检测人类的许多疾病如肿瘤,血友病,地中 海贫血病,异常血红蛋白病,苯酮尿病等。
二 DNA测序及再测序中的应用
➢ DNA 测序早期采用Maxam 和Gilbert的化学法与 Sanger的双脱氧法进行测序。由于这两种测序方法 是手工测序,所以它的精确度较低。在以上两种方法 的基础上,通过与计算机技术和荧光技术的结合,产 生的自动测序仪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测序的精确度。近 几年,由于DNA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测序策略的 日益成熟,以及自动测序仪的改进,序列测定速度和 准确率大为提高,随之出现了基因芯片的测序,它是 利用固定探针的样品,进行分子杂交产生的杂交图谱, 而排列出待测样品的序列。
核酸探针检测的原理
➢ 核酸探针检测所依据的是核酸分子杂交,其工作原理 是碱基配对,即2条碱基互补的DNA链(或2条碱基互 补的DNA链和RNA链)在适当条件下可以按碱基配对 原则,形成杂交DNA分子。
➢ 生物体含有相对稳定的DNA序列,不易受外界环境因 素的影响而改变。一般来说同种生物的DNA序列相同, 不同种生物体DNA序列不同.生物个体都有自己独特 的DNA序列。根据中心法则.DNA双链的核苷酸分子 是通过碱基之间的氢键作用力专一性互补配对而结合 在一起的,每个基因的RNA和对应的模板DNA链也可 以通过碱基配对而结合在一起。核酸探针就是根据核 酸分子之间的互补配对原则设计的一种检测目标DNA 序列是否存在的一段核酸序列。
➢ 诊断芯心技术是DNA杂交技术和PCR扩增技术相结合 的分子诊断方法,将成为一项现代化诊断新技术。现在, 肝炎病毒检测诊断芯片 、结核杆菌耐的性检测芯片、 多种恶性肿瘤相关病毒基因芯片等一系列诊断芯片逐步 开始进入市场。未来人们在体检时,由搭载基因芯片的 诊断器机器人,对受检者取血,转瞬间体验结果便可以 显示在计算机的屏幕上。
食品中 一些常见的病原菌。 ➢ (1)大肠杆菌: 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TEC)是引起
人和动物腹泻的主要病原之一。用生物素标记的编码 大肠杆菌耐热肠毒素(ST)的DNA 片段作为基因探针, 检测了污染食品(包括鲜猪肉、鸡蛋、牛乳)中的产ST 大肠杆菌。 ➢ (2)沙门氏菌:沙门氏菌是重要的人畜共患致病菌 及食物中毒性细菌之一,广泛地分布于自然界及畜禽 体内。由该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占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首 位。利用生物素标记的克隆沙门氏菌DNA 片段作为 基因探针,检测了临床样品、食品及饲料样品中的沙 门氏菌。
➢ 随之就出现了基因芯片杂交测序技术(SBH)和邻位杂 交测序技术(GSH)。
基因芯片
原理
原型
三 检测人及生物体基因组中特异性序列
➢ 用非放射性核酸探针—— 地高辛核酸探针可对医学病 毒,禽类病毒,植物病毒的进行检测;用重复DNA 片 段来检测麻风杆菌;用rRNA探针检测铜绿假单脆菌; 用核酸探针检测腺病毒、BK病毒,巨细胞病毒以及恶 性病原虫、弓形虫、利氏曼原虫等。
五 核酸探针技术在浮游植物检测中的应用
➢ 核酸探针技术在浮游植物检测中的应用的是利用高特 异性的寡核苷酸探针直接与细胞内的或从细胞中提取 出来的rRNA进行杂交,从而在混合样品中检测到特 定物种的存在。
➢ 不同物种的基因序列在某些位点会存在一定几率的突 变,但是它们本身又具有高度的保守性,其序列的相 似程度可以反映出它们在系统发育上的关系,当其全 序列或者大部分序列被分析时,就可以得到有关物种 在系统发育方面的足够信息并因此知道它们在系统发 育上的位置,从而鉴定浮游植物。而利用基于这些信 息而设计的寡核苷酸探针即可以直接在环境样品进行 原位杂交,或者与细胞裂解物进行三明治夹心杂交, 从而检测到特定浮游植物在特定海区的存在与否。
二.非放射性标记
➢ 目前应用较多的非放射性标记物是生物素和地高辛, 二者都是半抗原。
➢ 生物素是一种小分子水溶性维生素,对亲和素有独特 的亲和力,两者能形成稳定复合物,通过连接在亲和 素或抗生物素蛋白上的显色物质(如酶、荧光素等)进行 检测。
➢ 地高辛是一种类固醇半抗原分子,可利用其抗体进行 免疫检测,运用原理类似于生物素的检测。地高辛标 记核酸探针的检测灵敏度可与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相 当,而特异性优于生物素标记,其应用日趋广泛。
核酸探针的分类及制备方法
➢ 根据核酸的来源和性质,核酸探针可分为RNA探针、人工 合成的寡核苷酸探针、单链DNA探针、双链DNA探针等几 类。
1) RNA探针
➢ RNA探针一般都是单链,它具有单链DNA探针的优点,又 具有许多DNA单链探针所没有的优点,主要是:RNA: DNA杂交体比DNA:DNA杂交体有更高的稳定性,所以 在杂交反应中RNA探针比相同活性的DNA探针所产生信号 要强。RNA:RNA杂交体用RNA酶A(胰RNA酶)切比用Sl 酶切DNA:RNA杂交体容易控制,所以用RNA探针进行 RNA结构分析比用DNA探针效果好。
➢ RNA的探针制备过程是将一段含完整或部分基因的DNA 片段插入重组质粒的多克隆位点,以内切酶在插入片段 中某一适当部位或插入片段下游的某一部位消化重组质 粒,使之成为线性DNA,然后在相应的DNA依赖RNA 聚合酶催化下,以含有目的基因的DNA片段为模板合成 RNA探针。
2)人工合成的寡核苷酸探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