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机构投资者的持股特征
机构投资者持股的旅游上市公司特征分析

研 究发 现 , 构投 资 者偏 好 大的 住宿 企业 以及 资本 支 机
出和 资产 比率 较 高 、 负 债 率 的企 业 [ 。在 我 国 , 高 2 ] 关 于 机构 投 资者 的研 究 起 步较 晚 , 光 成 以 1 9 汪 9 9年 中 国大 陆上 市公 司 年 度 报告 中披 露 的基 金 持 股 信 息 为 基础 进 行 分析 并发 现 , 基金 持 股多 少与 股 票的 每股 收
机构 投 资 者持 股 的旅 游 上 市 公 司 的 特征 有 哪 些 ? 目
前, 国内对 这 一 问题 缺乏 关 注 。
本 文从 旅游 上 市公 司 的基 本面 出 发 , 股 东获 利 从
能力 、 利 能力 、 展 能 力 、 债 能 力 、 司治 理 状 况 盈 发 偿 公
状 况 和 董事 会结 构 状 况进行 了分组 检验 , 现证 券投 发 资基 金更 倾 向于选 择 财 务 状 况 好 、 务 风 险 小 、 利 财 盈 能力 强 的公 司进 行 投资 [ 。 4 ]
近年 来 , 中国 旅游 业 得 到 了蓬勃 发展 , 但是 投 资
等 5个 方 面研究 机 构 投 资 者 的 持 股 特 征 。机 构 投 资 者 是 证 券市 场资 金 重 要 的来 源 , 文 的研 究 成 果 , 本 对 于旅 游 上市 公 司进 一步 吸引 投 资 , 进 我 国旅游 业 的 促 发 展 , 有 一定 的理论 和 实践 意 义 。 具
[ 中图分类号] 5 o 6 v 9.5
[ 文献标识 码3 A
[ 文章编号] 6 43 8 (0 i 0 -0 50 1 7- 7 4 2 1 )30 5 -4
一
、
引 言
的股 价 以及 较 多的 信 息 获 取 量 的股 票 表现 出 明显 的 偏 好 [ ; k和 D lo 1 Oa ab r以 住 宿类 上 市 公 司 为 样 本 的
机构投资者持股、股票流动性与股价同步性研究

机构投资者持股、股票流动性与股价同步性研究机构投资者持股、股票流动性与股价同步性研究一、引言在股票市场中,机构投资者是重要的参与者。
机构投资者通常拥有较大的投资规模和专业的投资能力,对股票的持股比例及其交易行为可能对股票的流动性和股价同步性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旨在研究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股票流动性、股价同步性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其影响机制。
二、机构投资者持股对股票流动性的影响1. 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的增加会提高股票的流动性。
由于机构投资者通常拥有较大的资金规模,其交易行为具有较大的市场影响力。
机构投资者参与市场,会增加股票的交易量,并提高股票的流动性。
2. 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的增加可能降低股票的流动性。
当机构投资者集中持有某只股票时,市场上其他投资者很难快速买入或卖出该股票,导致股票交易不畅。
此外,机构投资者可能会执行长期投资策略,减少交易频率,也会降低股票的流动性。
3. 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对股票流动性的影响可能会受到市场环境和机构类型的影响。
在高流动性市场,机构投资者可能更容易卖出或买入股票,因此对股票的流动性影响较小。
而在低流动性市场,机构投资者的交易可能会更加困难,对流动性的影响更大。
此外,不同类型的机构投资者,如公募基金和对冲基金,可能具有不同的投资风格和交易偏好,对股票流动性的影响也会有所差异。
三、机构投资者持股对股价同步性的影响1. 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的增加可能降低股价同步性。
机构投资者通常拥有更为充足的信息和分析能力,其交易决策可能更加独立且基于深入研究。
当机构投资者参与市场交易时,可能会对不同股票的价值做出不同的评估和判断,从而降低整个市场的股价同步性。
2. 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的增加可能提高股价同步性。
机构投资者通常会聚焦于较大的股票,其持股行为可能引发市场上其他投资者对该股票的关注和跟随,进而导致股票价格同步变化。
3. 机构投资者持股对股价同步性的影响可能会受到市场环境和机构类型的影响。
股权性质和股权结构

控股股东性质与绩效比较
研究结论及政策含义
作为控股股东的国有产权的持有形式不同,其经营绩效的表现也 会有所不同.更强的风险承受能力、更合理的利益分配关系以及 更好的监督机制会带来更高的经营绩效.
本文的贡献
在转型经济国有产权和私有产权的比较方面,我们发现,二者的约 束条件和治理机制既不同于计划经济,也不同于发达的市场经济; 此时,市场化运作的国有产权仍然有其一定的优势,在恰当的管理 之下会优于私有产权.国有产权的存在可以向企业提供有执行力 的约束.
14
控股股东性质与绩效比较
国有资产管理机构控股 vs 国有企业控股
假设2:与国有资产管理机构控股的上市公司相比,国有企业控股的 上市公司有着更好的经营绩效.
与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相比,国有企业有一个更好的风险承担和利益 分配机制,可以选择更具有竞争力的管理人员,可以实现对控股公司 更好的监督,并且还面临着更少的行政干预. 风险承担和利益分配机制.国有资产管理机构有权选择上市公司 的董事和管理层,但是并不承担由于其选择所产生后果的任何风 险 .反之,国有企业从上市公司获得的股利收入是税后收入,可以根 据其自身的经营计划加以使用.上市公司未分配利润的任何增长 都可以被看作是国有企业股东的投资收益.国有企业的管理层通 常会有基于公司绩效表现而获得的货币奖励. 以上差异还会直接导致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和国有企业在选择和监 督上市公司管理团队方面的能力和积极性. 行政干预程度.如果一个企业是按照政府的一个部门来运作,并且 其管理层直接由政府任命的话,那么行政干预将变得非常容易和 普遍.反之,如果政府只是作为一家大型独立公司的控股股东并且 是通过董事会来实现其自身意志的话,行政干预仍然是可能的,但 是成本会变得更高并且过程会变得更加透明.
机构筹码与主力筹码指标

机构筹码与主力筹码指标一、概念解析:机构筹码与主力筹码在股票市场中,机构筹码与主力筹码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大型机构投资者和主力资金持有的股票筹码。
机构筹码主要包括基金、社保、保险、QFII等机构的持股,而主力筹码则包括市场中具有较大资金实力的投资者持有的股票。
了解这两类筹码的分布和变化,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市场走势和投资机会。
二、机构筹码的分布特征及其应用1.集中度分析:通过观察机构筹码的集中度,我们可以了解哪些机构投资者在某一股票中持有较多的筹码。
一般来说,机构筹码集中度越高,股价走势越稳健。
投资者可关注集中度较高的股票,寻找投资机会。
2.股东人数变化分析:股东人数的变化可以反映市场对该股票的追捧程度。
当股东人数减少时,说明筹码在向少数投资者集中,股价可能有上涨潜力;反之,股东人数增加,则表明筹码分散,股价可能面临下跌风险。
3.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分析:通过分析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可以了解市场上主流机构对该股票的看好程度。
当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高时,说明他们对该股票的信心较强,投资者可关注这些股票。
三、主力筹码的识别与把握1.主力筹码集中度分析:通过分析主力筹码集中度,可以识别主力资金的介入程度。
当主力筹码集中度较高时,说明主力资金对该股票的控制力度较强,投资者可关注这些股票的未来走势。
2.主力筹码转移分析:主力资金在操作过程中,会不断地调整筹码结构。
投资者可通过分析主力筹码的转移情况,把握主力资金的运作节奏。
3.主力筹码运作策略:投资者可以关注主力资金的操作手法,如拉升、洗盘、震仓等,以便在主力资金运作过程中寻找合适的投资机会。
四、实战操作策略:如何利用机构筹码与主力筹码指标获利1.选择优质股票:投资者可关注具有较高机构筹码和主力筹码集中度的股票,这些股票往往有较强的上涨潜力。
2.判断股票的筹码集中度:通过分析股票的筹码分布情况,判断筹码是否在向少数投资者集中,以便捕捉投资机会。
3.分析主力资金动向:关注主力资金的操作手法和筹码转移情况,制定相应的投资策略。
股权特征、自由现金流与国有企业投资行为

多年 来 , 国 占 3 %的 国有 企 业 几乎 占 了 7 %的 国 家信 我 0 0
贷 , 资 效率 低 下 , 费 了很 多 社 会 资 源 。企 业 的现 金流 经 常 投 浪 被 投入 到 损 害公 司价 值 的非 盈 利 的 项 目上 ,这 些 问 题 引起 了 国 内外 学 者 的普 遍 关 注 。
如 下假 设 :
H :现 金 流 充 足 时 ,国 有 股 第 一 大 股 东 持 股 比 例较 高 3
业 存 在 大 量 的 闲 余 现 金 流 时 ,企 业 的 经 营 管 理 者 有 可 能 将 企 业 的 闲 余 资 金 投 资 于 能 够 给 其 带 来 非 金 钱 收 益 的 企 业 投
( 5 % ) 者 较 低 ( 2 % )即 股 权 高 度 集 中或 高 度 分 散 时 对 >0 或 <0 , 企 业 非效 率 投 资 的治 理 作用 较 弱 。 H 现 金 流 充 足 时 , 有 股 第 一 大 股 东 相 对 控 股 , 股 4: 国 持
比例 在 2 %到 5 %时 , 中 的 股 权 结 构 能 抑 制 企 业 的过 度 O 0 居 投 资行 为 。
企 业 的 自由现 金流 处 于 经 理 人 的 控制 之 下 ,经 理 人 的报 酬通 常 都 与企 业 规模 正 相 关 。 当企 业 拥 有过 多 剩余 现 金 流 时 ,
经 营者 可 能 将其 投 入 到能 扩 大企 业规 模 但 未 必 能增 加企 业 价
比 例 , 使 内部 股 东 和 外 部 股 东 的利 益 趋 于 一 致 , 而 减 少 会 从
FR NI ̄ . S
)t f ’(
,
蹋耀 霸 嘲啊 : , ; O1; I N7 f ;
机构投资者持股与公司治理

取 比较优 势带 来 的收益 。于 是 出现 了股 东和管 理者、控 证券公 司为主 , 而且其资金规模有 限, 投 资比较趋于保 守; 股股 东 与 中小 股东 、股 东和债 权人 、股东与 其他利 益相 1 9 9 8 — 2 0 0 5 年的市场调整阶段 ,这 一阶段 是机 构投资者快 9 9 8 年 首批证 券投 资资金在 深沪 两市上 关者 的代 理 问题 ,其 中最主要 的是股 东和 管理者之 问 的 速 发展 的阶段 。1 代 理 问题 。机 构投资 者作 为其 中重 要 的一环 ,发 挥其 专 市,2 0 0 2 年1 2月境外 投资 者 ( Q F I I )被 引入 中 国资 本 市
制 定方案 、提 出 上市 申请、 发行股 票 一 L市交 易等 各种 步骤 ,而 中介机构 中 的主承销 商证券 公 司在制 定方 案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在 过去 的 3 O年当 中,美 国上市 公司的机构投 资者发 发行股 票等 方面起 到 了重要 作用;其 次在证 券 市场资金 二 市,需 要 展迅 速 。9 0年代之 前 由于 《 格拉斯 一 金 帝尔斯法 案》 以 的扩容 方面 起到 了重要 作用 。国有 企业 改制 』
个机 构或者 团体 组织 的资金聚 集起来 ,并代表 这些分 散 信托 公司 、财务公司如雨后春笋 般出现 ,而且规模 较大 ,
投 资 者进行 投 资的经济 主体 。从世 界范 围看 ,机构投 资 专业 正规 ,结构化 日益 明显 。机 构投 资者 在我 国的股 票
高管薪酬粘性、机构投资者持股与创新投资效率

一、引言创新是推动中国经济稳步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作为我国技术创新主体的企业,纷纷加大创新投入,但其科技成果转化率和创新能力仍表现得差强人意。
因此,如何提升创新投资效率及企业创新能力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
高管人员作为企业经营管理和创新战略实践的决策者,是决定创新的重要力量。
为提升高管的创新意愿,设置有效的高管激励机制是关键。
传统的薪酬激励机制认为,将高管薪酬与公司经营业绩严格挂钩,能激励高管努力工作并提升企业绩效[1]。
而创新具有周期性长、风险系数高和专业性强等特点,采用业绩型薪酬激励往往不利于企业创新活动的开展[2]。
有鉴于此,Manso [3]理论分析指出,传统的业绩型薪酬激励机制容易诱使高管风险规避,最终对企业创新水平产生不利的影响;有学者提出应将容忍高管短期决策失败与奖励长期成功的激励机制相结合,以培养企业创新能力[4]。
高管薪酬粘性的出现,为其提供了一项可行的激励设计[5]。
已有大量文献表明高管薪酬具有粘性特征,具体表现为高管薪酬随着公司业绩上升的边际增加幅度远大于公司业绩下降时高管薪酬的边际减少幅度[6]。
目前,学者们对高管薪酬粘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存在性及其他影响因素方面,仅有少数学者关注到高管薪酬的粘性特征会影响管理层决策。
事实上,高管薪酬的粘性特征表明企业存在“重奖轻罚”的倾向,激发了高管的冒险精神[7],在一定程度上能调动高管的创新热情,有效缓解企业创新投资不足的问题。
如徐悦等[5]发现,高管薪酬粘性作为一项容忍管理层决策失败的有意安排,增加了企业的创新投入。
由此可见,在创新对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意义重大的背景下,受到企业设置的薪酬激励机制的影响,管理层在开展创新项目时会过多地将目光放在加大创新投入上,可能会引发过度创新投资和非效率创新投资等问题。
对企业长期健康发展而言,考察管理层努力工作程度和企业创新水平不能仅仅局限于管理层的行为(加大创新投入等),而更应该注重实践结果,不应忽略创新的最终目的在于提升企业创新投资效率进而实现创新的经济效益。
中美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特点及其启示

中美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特点及其启示[摘要]股权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公司控制权的配置及公司治理机制的运作方式,并在某种情况下影响甚至决定公司治理的效率。
和美国相比,我国企业的股权结构存在明显缺陷,集中表现为股权结构过于复杂,过度集中在不具人格化的国家手中,流通性太差,因此应立足我国国情,借鉴美国成熟模式,指导我国股权结构的改革和优化,这对完善我国公司制度,提高公司制企业的运行效率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美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比较研究;启示1 股权结构的本质公司股权结构,即所有权结构,是指公司中不同类型的股东所持公司股份的比例关系。
它反映了股份公司的资本构成、权利结构。
根据委托代理理论,公司的股权结构对公司的治理结构和经营绩效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影响。
因此为了提高委托代理的效率,必须慎重安排好各类股东的持股比重,即公司股权结构。
一般来讲,股权结构有两层含义,一是指股权集中度,指全部股东因持股比例不同所表现出来的股权是集中还是分散。
可分为三种类型:股权高度集中(第一大股东持股50%以上),股权相对集中或分散(第一大股东持股20%~50%),股权高度分散(第一大股东持股低于20%)。
第二个含义是股权构成,即各个不同背景的股东集团分别持有股份的多少。
在我国,就是指国家股东、法人股东及社会公众股东的持股比例。
综观中、外上市公司,规模大,股东人数众多,不同的股东性质不同,投资动机不同,行为特征亦不同,故不同股东手中股权的性质亦不同,所占比例亦不同,所起作用亦不同。
股权结构表现为一个股权的集合。
从理论上看,股权结构是企业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的分布状况与匹配方式;从实际运作上看,股权结构是不同性质的股东持股比例及其相互关系。
公司治理的目标是实现治理成本最小化,企业价值最大化。
可见,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的基石,以股权结构为基础生成的公司治理结构及其有效运作是公司绩效的保证。
2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分析2.1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概况中国的上市公司绝大多数是由原来国有企业改制而来,按投资主体分,形成国有股、法人股、公众股和外资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