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影像学表现
强直性脊柱炎影像诊断课件

与遗传、感染、免疫、环境等因 素有关,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
临床表现及分型
临床表现
早期症状轻微,表现为下腰背痛、晨 僵、疲劳等;随着病情发展,逐渐出 现脊柱强直、胸廓活动受限、髋关节 受累等。
分型
根据受累部位和临床表现可分为中轴 型和外周型;根据病情活动度可分为 活动期和稳定期。
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
结合多种医学影像技术,如X线、CT、MRI 等,进行多模态影像融合,提供更全面、 准确的诊断信息。
远程医疗与移动医疗应用
个性化精准治疗
借助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实现远程医 疗和移动医疗应用,使强直性脊柱炎患者 能够更方便地获得专业的影像诊断服务。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影像学表现,制定个 性化的精准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 质量。
03
典型影像学表现解读与案例分析
早期强直性脊柱炎影像学特征
骶髂关节改变
早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 间隙高度正常,主要表现为关节 面下骨质硬化、关节面模糊,以 及关节面下骨质内小囊状改变。
脊柱改变
早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脊柱可无明 显改变,或仅表现为椎体骨质疏松 和方形变,椎小关节间隙高度正常 。
附着点炎
附着点炎是强直性脊柱炎的特征性 表现之一,表现为附着点部位骨质 水肿、炎症浸润和骨质破坏等。
进展期强直性脊柱炎影像学特征
01
骶髂关节改变
进展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间隙狭窄或消失,关节面下骨质硬化
更加明显,可出现关节面下骨质内囊状破坏和关节面侵蚀等。
02 03
脊柱改变
进展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脊柱可出现竹节样改变,即多个椎体前缘骨质 硬化和方形变,椎间隙狭窄或消失。此外,还可出现脊柱后凸畸形和骨 质疏松等。
强直性脊柱炎的X线表现分析

强直性脊柱炎的X线表现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的X线诊断及表现。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4年8月经临床X线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20例,对其影像学资料进行临床分析。
结果患者均有不同程度骶髂关节骨质破坏。
结论 X线影像表现为骶髂关节骨质破坏是确诊强直性脊柱炎的重要依据,同时提高早期诊断率。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 X表现【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5-0148-01强直性脊柱炎,又称竹节状脊柱、Marie-stiumpell病,病因不明,认为本病为一种变异型的类风湿性关节炎,但本病同类风湿性关节炎有许多不同之处,故现已将本病视为一种单独的疾病。
其基本病变是脊柱韧带的风湿性炎症。
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2014年1月~2014年8月我院确诊强直性脊柱炎患者20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2例,年龄在14~47岁,>30岁3例,<20岁4例,20~30岁13例,占68%;1.2 X线表现本病往往从骶髂关节开始,为双侧对称性受累,向上逐渐扩展至脊柱。
病变最先开始于骶髂关节下1/3具有滑膜的部位,初期边缘模糊,继而出现关节虫噬样破坏。
然后关节边缘骨侵蚀、关节面破坏,当关节软骨和软骨下骨质破坏后,关节间隙增宽,之后破坏区边缘出现骨质增生硬化,最后形成骨性强直。
关节变化主要在髂骨侧。
当关节呈骨性强直时,关节间隙消失[1]。
病变累及脊柱,表现为普遍性骨质疏松,小关节间隙模糊变窄,椎体呈方形。
此外还可出现椎体破坏、椎弓关节破坏、椎前软组织骨化,晚期椎间盘和椎旁韧带钙化和骨化,形成“竹节状脊柱”,脊柱变直或呈驼背畸形。
发生在颈椎可以有寰枢椎脱位。
四肢大关节以髋关节最易受累,双侧病变,呈对称性分布,一致性关节狭窄,骨赘形成及骨性强直是其主要表现。
2X线诊断X线见骶髂关节常为最早受累的关节,并且几乎100%被累及,双侧对称性发病为其特征.是诊断的主要依据。
强直性脊柱炎的DR、CT影像学诊断

强直性脊柱炎的DR、CT影像学诊断摘要】目的分析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X线平片、CT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
方法对2007 年6 月至2010 年6 月收集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强直性脊柱炎60 例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60 例均行DR及CT 检查。
对其骨质结构病变的影像学及关节附属结构表进行分析。
结果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影像表现为:髂骨侧关节面模糊,皮质部分完全消失,靠近皮质部的松质骨增生硬化糜烂、密度不均呈融雪状,骨小梁模糊,随病程延长可向骶骨侧与韧带部发展,关节内软组织肿胀等。
结论对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病例,骶髂关节的CT 扫描较X 线平片能更好地显示局部细微病变情况,对病变早期发现与分期更准确。
X 线平片能对大部分骶髂关节炎作出诊断,尤其斜位片更利于骶髂关节病变的观察,影像检查应为首选检查方法。
【关键词】螺旋CT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2-0035-02强直性脊柱炎( 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以中轴关节受累为主的慢性进行性炎性病变,属全身结缔组织病变的一部分。
病变主要累及骶髂关节、髋关节、脊柱、肋椎关节等,以骶髂关节最先受累和病变明显,发现两侧骶髂关节面模糊毛糙和关节面下小囊状透光区即可确定诊断[1]。
AS可伴有不同程度的眼、肺、心血管、肾等多系统损害,青少年的发病率较高,常见于男性,且有明显的家族性发病倾向[2]。
近年国内外对正常骶髂关节的CT表现进行了研究,骶髂关节CT检查价值得到肯定[3-4]。
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诊断率,对于阻止病情继续恶化和改善患者的预后有重要的价值。
为提高AS的诊断率,现对2007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6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经X线及CT诊断的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该组患者60例,均为我院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均为首次就诊的患者,全部病例均符合纽约AS诊断修订标准[5]。
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影像学表现

量,只能扩张2.5cm或小于2.5cm。 分级:0级正常,Ⅰ级可疑,Ⅱ级轻微改 变,Ⅲ级中度异常,Ⅳ级全部强直。
2020/1/10
31
确诊AS: ① Ⅲ—Ⅳ级,双侧骶髂关节炎,同时至 少具备一项临床标准。 ② Ⅲ—Ⅳ级,单侧骶髂关节炎,并具备 临床标准1或具备2和3两项。 疑诊AS: Ⅲ—Ⅳ级,双侧骶髂关节炎,而不具
4、狼疮细胞试验阴性。
2020/1/10
15
5、周围关节渗出液呈黄色,呈轻 度至中度混浊, 白细胞总数 较RA低,以单核细胞为主。
6、lgA、 lgM也可增加。 7、血清补体C3和C4常增加。 8、心电图检查20%为传导障碍。
2020/1/10
16
六、骶髂关节解剖特点:
1.解剖:骶髂关节由骶骨和髂 骨构成,两个耳状面覆盖关节软 骨,周围衬有滑膜,呈裂隙状。 骶侧为透明软骨,厚度为髂面软 骨的2—3倍,髂骨面为纤维软骨, 厚度不足1mm。
2020/1/10
38
2、强直性髋关节炎的CT表现: I期:有髋关节症状,髋臼、股骨头有囊 变, II期:髋臼、股骨头囊变,关节边缘骨赘 或/和关节间隙变窄, III期:髋臼、股骨头囊变,关节边缘骨赘、 关节间隙狭窄,消失,髋关节骨性强 直。
2020/1/10
39
(三)AS脊柱改变
1、普遍性骨质疏松。 2、椎间小关节:早期受累,表现小关
2020/1/10
4
三、病理改变
病理改变主要为附着病, 其次是滑膜炎。
2020/1/10
5
滑漠炎附着病是AS的主要病 理特征,表现为以关节囊、 肌腱、韧带与骨附着点为中 心的慢性炎症。
强直性脊柱炎放射学诊断报告

强直性脊柱炎放射学诊断报告摘要:探讨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影像学特点,分析其早期在x、ct、mri上的表现,并比较三者的临床影像价值,早期发现和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提供有效的临床依据。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放射学;诊断报告【中图分类号】r59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4-0332-02强直性脊柱炎属于一种累及骶髂关节和脊柱的慢性炎症性的免疫系统性疾病[1]。
其中,骶髂关节是早期主要累及的关节部位,随着病情的发展逐渐向上或下次序发展,早期一般以腰背部疼痛和僵硬,活动后好转,逐渐发展为脊柱僵硬,强直,畸形和严重的功能障碍[2]。
针对本病病因目前不明确,较有一定特异性的实验室指标是hla-b27[3],而临床上影像学的诊断却能早期发现,对诊断强直性脊柱炎有重要作用。
下面就我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情况报道如下:1x线放射性诊断主要表现为骶髂关节一侧或是双侧的关节间隙变窄或是完全无间隙,关节面的骨质可被吸收,关节面模糊改变或呈锯齿状、参差不齐或皮质中断,伴有程度不同的骨质硬化[4]。
关节软骨下呈现毛玻璃样密度增高带,界线模糊,或者是囊状改变,关节面可见小囊状透亮区。
脊柱则正位片见椎体有骨密度降低、椎间小关节模糊不清,椎旁韧带钙化,骨桥形成,侧位片则见广泛而严重的骨化性骨桥表现称为“竹节样脊柱”[5],这些一般到晚期才表现出来。
2ct放射性诊断主要表现为一侧或者双侧骶髂关节面毛糙,边缘模糊,皮质的白线消失,关节面中下1/3以下呈现对称性或非对称性的虫蚀样骨质破坏[6],伴有边缘糜烂不整,在破坏区周围均不同程度有骨质硬化,下部腰椎表现为小关节面模糊,骨质糜烂破坏,椎旁韧带不同程度的钙化,下部腰椎小关节间隙消失。
3mri放射性诊断主要表现为骶髂关节周围的信号出现异常[7]。
t1wi呈现低信号表现,压脂t2wi表现为高信号,关节面呈现虫蚀样骨质破坏,间隙模糊,关节软骨缺损信号在t2wi增高、不规则增厚,在t1wi、t2wi上骨质硬化表现为低信号,而囊变在t1wi表现为低信号,t2wi 表现为高信号,关节部分或完全强直[8]。
关于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诊断

关于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诊断目的:本文旨在研究强直性脊柱炎的的早期影像学特征,相应的诊断方法与诊断的准确率。
方法:利用内蒙古通辽市医院影像科于2007年6月~2014年6月接收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100例影像资料。
这100例患者都进行了DR 检查,同时还对40例患者进行了CT检查,此外还有11例患者的骶髂关节进行了MR检查。
结果:首先,DR平片的检查结果显示累及骶髂关节和脊柱,此外还包括肋椎、踝、膝、肩和髋等其它关节,上述相关检查的影像特征均表现出关节面的侵蚀,并伴有破坏区周围的软骨下骨硬化,或是关节内小骨突出,亦或是称之为小骨桥。
而MRI检查显示骨髓腔滑膜与肌腱出现水肿和浸润现象,即使未发现任何的骨破坏。
结论: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诊断通常表现了一定的共性,通过对影像表现进行详细分析,并且结合相关的临床治疗,有利于提早诊断出强直性脊柱炎。
标签:强直性脊柱炎;CT;X线;影像诊断;关节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病,该疾病在临床上是非常常见的。
但至今病因仍不是十分的明确。
然而,近年来,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生率大大提升。
因此,对该疾病的时期诊断,并按照诊断结果进行相应的治疗能够有效地控制该疾病的发展与扩散,大大地降低强直性脊柱炎所带来的致残率。
本文利用内蒙古通辽市医院影像科于2007年6月~2014年6月接收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100例影像资料,对相关资料加以详细分析、总结,并进以上探讨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学所表现出的特征。
通过上述研究,旨在提高当前医学界对强直性脊柱炎疾病的早期诊断水平。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文采用的100例患者时,男性患者89例,女性患者为11例,男女比值为8.09。
所有病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24岁,年龄跨度为18岁~47岁,且主要以青年男性为主。
这100例患者的病程跨度为6个月~8年。
临床表现为脊柱畸形,或晨僵,亦或间歇性腰痛。
由于上述所有病例是经过临床确认,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对这100个病例进行实验检查。
强直性脊柱炎影像诊断PPT课件

鉴别诊断
致密性骨炎 化脓性骶髂关节炎、结核 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
致密性骨炎
常见于年轻经产妇 关节面光滑、规则 可自愈
化脓性骶髂关节炎、结核
全身症状 周围脓肿、窦道 死骨
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
1973年美国学者证实强直性脊柱炎与HLA-B27位点相关。 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 进展期椎体呈“方椎”:椎体前缘正常内凹陷消失,为椎体前缘上、下角骨炎所引起。 H双L侧A骶-B髂27关阳节性炎者大A于S发2级病或率单约侧为骶10髂-2关0%节炎3~4级 Ⅲ双级侧: 骶明髂显关异节常炎,大中于度2级或或进单展侧性骶骶髂髂关关节节炎炎3,~伴4级有以下一项或一项以上改变:侵蚀、硬化、关节间隙狭窄,部分强直。 复 有发研性究、 表非 明特 某异 些性 肠滑 道膜 革炎兰症 染是 色强 阴直 性性 杆脊 菌柱 和炎HL的A主-B要27病分理子特存点在。共同的抗原决定簇,免疫系统在抗击外来抗原时不能识别而导致免疫反应 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 晚病期理椎 表间现盘为纤滑维膜环炎和,前炎纵细韧胞带浸钙润化、、血骨管化翳,形韧成带、骨软赘骨形破成坏,、使软相骨邻下椎骨体破连坏合,,晚形期成纤椎维体骨间化骨导桥致,骶呈 髂特关征节性骨的性“融竹合节。椎”。 双强侧直关 性节脊间柱隙炎正常,关节面模糊,髂骨侧硬化 进(an展ky期loAsinSg病s人po血nd清yli补tis体A增S) 高,血清中C4和IgA水平显著增高,提示免疫机制参与本病的发生。
进展期椎体呈“方椎”:椎体前缘正常内凹陷消失,为椎体前缘上、下角骨炎所引起。
早期椎体及椎小关节骨小梁模糊,骨质疏松
HLA-B27 阳性率仅为4-8% 进展期AS病人血清补体增高,血清中C4和IgA水平显著增高,提示免疫机制参与本病的发生。
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表现

坐骨结节可被侵蚀,髋关节也常受 累,关节间隙变窄甚至消失,股骨头糜 烂,于关节边缘部有骨刺形成。
脊椎
病变常由脊椎下部开始,并较快 的进展累及全部脊柱,即所谓上行性病 变,也有少数病例,先由颈椎或下部胸 椎开始,然后向下累及脊柱其余部分, 即下行性病变,后者进行较慢,常需较 长时间才累及脊椎其余部分。
正常骶髂关节CT表现
关节面光整 关节间隙清晰均匀 关节面下骨质结构密度未见异常 关节周围韧带未见钙化 关节周围肌肉对称 关节周围肌间隙和皮下脂肪清晰
25岁男性
正常骶髂关节
53岁男性
正常骶髂关节
AS骶髂关节病变的CT特点
以双侧病变多,单侧病变少 以髂骨面病变多,骶骨面病变少 以髂骨面下部病变多,上部病变少
周围关节
四肢大关节中以髋关节最易受累,双侧病变, 对称性分布,一致性关节间隙变窄、骨赘形成及 骨性强直为其主要X线表现。
除髋关节受累外,易累及肩、膝、手、腕关 节,足部变化较少见。
男 26岁 (骨盆)强直性脊柱炎
双侧骶髂关节 髋关节间隙狭窄 关节面模糊硬化增白 两侧 坐骨结节骨皮质吸收 边缘毛糙
双侧骶髂关节病变程度相仿
右侧骶髂关节病变程度较左侧严重
单侧受累,关节间隙略增宽
髂
骨
下
上
部
病
变
较
明
显
下
髂
骨
上
下
部
病
变
较
明
显
下
髂
骨
上
上 下
部
均
受
累
下
பைடு நூலகம்
骶髂骨均受累
AS骶髂关节病变的CT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2021/2/19
10
脊柱炎
2021/2/19
11
跟腱炎
2021/2/19
12
临床表现 关节外表现
眼葡萄膜炎、结膜炎、肺上叶纤维化、 升主动脉瓣病变以及心传导系统受累等。
肢体麻木、感觉异常、肌肉萎缩 晚期出现骨质疏松,易骨折
2021/2/19
13
眼炎
2021/2/19
14
体征
临床表现
2021/2/19
56
2021/2/19
57
鉴别诊断
2021/2/19
58
(一)AS与RA 1、AS男性多发,RA女性居多。 2、AS无一例处地累及骶髂关节,RA则
无。 3、AS为全脊柱自下而上受导,RA只侵
犯颈椎。 4、外周关节炎在AS为少数关节,非对
称,下肢为主;RA则为多关节,对 称性,四周大小关节均可发病。
2021/2/19
43
2021/2/19
44
4A
4B
1
2
2021/2/19
3
45
(三)AS脊柱改变
1、普遍性骨质疏松。 2、椎间小关节:早期受累,表现小关
节轮廓模糊和软骨下骨质硬化。
3、椎体:因纤维骨炎,致椎体上、下 角正常角度消失变成近直角,椎体成 方形,即方椎。
4、椎间盘:纤维环骨化,在椎体间形 成骨桥,髓核可发生钙化。
2021/2/19
38
1、强直性髋关节炎X线表现: (1)轻度:
①髋关节骨质疏松, ②关节囊膨隆, ③闭孔缩小, ④关节间隙正常或略窄。
2021/2/19
39
(2)中度: ①关节间隙变窄, ②股骨头、髋臼虫噬样骨质破 坏,股骨头软骨下囊状破坏, ③髋臼和股骨头边缘骨质增生。
2021/2/19
40
(五)AS耻骨联合改变
与骶髂关节相似,但很少发生强 直。
2021/2/19
54
(六)附着病:
发生在有坚强韧带附着的骨隆突出, 如跟骨和坐骨结节、股骨大转子等。 其中以跟骨病变常见,且较典型。
早期:跟腱和腱膜附着处软组织肿
Hale Waihona Puke 胀。进展期:局部出现虫蚀状或小囊状
骨质破坏。
2021/2/19
55
晚期:因腱鞘炎、骨膜炎、骨 炎,可见沿韧带或肌腱附着 处有棉絮样新骨增生。密度 较淡,边缘模糊,呈毛刺 状、鬓须状、鸡尾状改变, 与跟骨刺截然不同。
MRI:组织分辨率,目前是检查强直性脊柱炎早期病
变的最佳影像学手段。但 MR 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 尚无统一标准。
2021/2/19
20
AS 发病部位
(1)骶髂关节受累达
100%,上行侵犯脊柱, 最后及颈椎。
(2)骶髂关节+颈椎。
(3)3%最先发生于颈锥, 呈下行性。
(4)周围:髋关节(占 28%-50%)肩+膝(占 30%)。
22
(一)强直性骶髂关节炎
——双侧对称发病
1、骶髂关节炎影像学改变及其出现顺序:
(1)开始髂侧关节面模糊
(2)以后出现髂侧关节面鼠咬状骨质
(3)累及骶侧关节面
(4)边缘增生硬化
(5)再出现关节间隙增宽,大于5mm
(6)随后关节间隙狭窄,小于2mm
(7)关节骨性强直
。2021/2/19
23
AS纽约标准中X线骶髂关节炎分级
滑膜炎症及血管翳可造成关节软骨及软 骨下骨的侵蚀破坏。纤维增殖后,可出 现软骨化生及软骨内化骨,从而造成关 节骨性强直及关节囊钙化。
2021/2/19
7
脊柱融合
2021/2/19
8
临床表现 关节表现
疼痛:腰、背痛 脊柱活动受限、脊柱曲度改变 晨僵、周围关节活动障碍 行走困难
2021/2/19
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影像学表现
概述
★ 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炎
★ 以侵犯中轴关节、进行性脊柱强直为特征, 可不同程度累及全身器官
★ 始于骶髂关节,向上累及脊柱,导致脊柱 韧带广泛骨化、骨性强直
★ 外周关节亦可受累:髋、肩、肘关节等
2021/2/19
2
流行病学
发病率:5/万—6/万 家族遗传史 多见于 10 ~ 40 岁的中青年,以 20 岁
(1)单侧发病,累及全身。 (2)局部症状不明显。 (3)有冷脓肿 (4)局部骨质破坏明显。 (5)血沉明显增快。
2021/2/19
66
2021/2/19
67
3、与化脓性骶髂关节炎鉴别
(1)单侧发病。 (2)临床:起病急,高热,骶髂关节
痛,红肿,皮温高。 (3)影像学:破坏明显,有死骨,周围
(3)重度: ①关节间隙消失,融合。 ②股骨头及髋臼骨质破坏明显。 ③股骨头变形。 ④髋臼及股骨头增生明显。 ⑤髋臼加深,限制髋关节活动。
2021/2/19
41
2021/2/19
42
2、强直性髋关节炎的CT表现: I期:有髋关节症状,髋臼、股骨头有囊 变, II期:髋臼、股骨头囊变,关节边缘骨赘 或/和关节间隙变窄, III期:髋臼、股骨头囊变,关节边缘骨赘、 关节间隙狭窄,消失,髋关节骨性强 直。
2021/2/19
62
1、与致密性骨炎鉴别诊断
(1)致密性骨炎多见于女性。 (2)致密性骨炎影像学表现在髂骨,骶
骨正常。 (3)髂骨硬化,边缘整齐。 (4)关节间隙正常,关节面清晰。 (5)血沉正常。
2021/2/19
63
2021/2/19
64
2021/2/19
65
2、与骶髂关节结核鉴别
叠, 对早期诊断有一定 的局限性,中晚期的强直性脊 柱炎的 X 线表现具有特征性
CT:密度分辨率高、 断层图像;对骶髂关节关节软
骨、软骨下骨硬化、 关节间隙、关节面的细微改变显 示率较高,能发现皮质破坏中 断、斑块状脱钙及囊变, 以及关节囊、韧带骨化等,且能暴露椎 小关节并能发 现早期改变,有利于骶髂关节间隙增宽、狭窄及 关节 强直程度的判定
0 级:正常。 Ⅰ级:可疑骶髂关节炎。 Ⅱ级:轻度异常,可见局限性侵蚀、硬化,但关
节间隙无变化 Ⅲ级:明显异常,为中度/进展性骶髂关节炎
伴有以下一项/一项以上改变;侵蚀、硬 化、关节间隙增宽/狭窄,或部分强直
Ⅳ级:严重异常,完全性关节强直
2021/2/19
24
2021/2/19
25
比较
1、腰椎平片对强直性骶髂关节炎的诊断意义:
2021/2/19
21
骶髂关节解剖特点
骶骨和髂骨。两个耳状面覆盖关节软骨周围衬有滑 膜,呈裂隙状。骶侧为透明软骨,厚度为髂面软骨 的2—3倍,髂骨面为纤维软骨,厚度不足1mm。
骶髂关节下1/3为滑膜部,后上2/3为韧带部。滑膜 部间隙呈裂隙状或略呈S形。关节间隙宽度均2mm 以上。
2021/2/19
炎症过程中引起附着点的侵蚀、附近骨 髓炎症并肉芽组织形成,最后受累部位 钙化,新骨形成,炎症修复。反复发病, 韧带明显骨化,形成骨桥。
主要发生于骶髂关节和脊椎关节
2021/2/19
6
病理改变
滑膜炎
可见滑膜细胞肥大,滑膜增生,有明显 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还可见吞噬 了多核白细胞的巨噬细胞。
椎间盘的信号可有多种变化,与纤维化 程度不同有关
当发生骨折时,可见骨折周围出血或血 肿形成。硬膜外血肿可压迫脊髓
2021/2/19
51
2021/2/19
52
2021/2/19
53
(四)AS胸骨改变
胸骨柄体间关节在结构和病理 上与骶髂关节极为相似,部分患 者的胸骨柄体关节有边缘糜烂或 关节强直。
2021/2/19
30
(2)进展期:SIJ炎的Ⅲ期,主要表现: ①SIJ关节面不光整,呈锯齿状、毛刷状 改变。 ②关节面下小囊状破坏。 ③关节周围明显增生硬化。 ④关节间隙增宽,大于5mm,积液所致。 ⑤关节间隙狭窄,小于2mm,滑膜及关
节软骨破坏。
2021/2/19
31
(3)稳定期:SIJ炎IV级,表现为: ①关节骨性强直,关节间隙消失。 ②废用性骨质疏松。 ③骨硬化相对较轻。 ④骶髂关节疼痛消退。
2021/2/19
59
5、AS无RA可见的类风湿结节。 6、AS的RF阴性,而RA时,60%~90%
的患者RF阳性。 7、AS以HLA—B27(+)居多,而RA
则与HLA—DR4相关。 8、AS与RA发生在同一患者的机率为
1/1—20万。
2021/2/19
60
2021/2/19
61
(二)强直性骶髂关节炎的 鉴别诊断
4、狼疮细胞试验阴性。
2021/2/19
18
5、周围关节渗出液呈黄色,呈轻 度至中度混浊,白细胞总数 较RA低,以单核细胞为主。
6、lgA、 lgM也可增加。 7、血清补体C3和C4常增加。 8、心电图检查20%为传导障碍。
2021/2/19
19
影像表现
X 线平片:价格低廉,但密度分辨低,前后组织重
(1)一般AS多以腰痛就诊,因此病人在早 期多进行腰椎正侧位拍片。
(2)早期腰椎改变多不明显,常导致漏诊。 (3)腰椎正位片可包括大部分骶髂关节,仔观
察,可发现较多未累及腰椎的较早期的病 例。
2021/2/19
26
2、骨盆平片对AS的诊断意义,可以较清晰 地观察到:
(1)骶髂关节面的破坏。 (2)关节面的硬化。 (3)关节间隙的增宽。 (4)关节间隙的狭窄。 (5)关节的强直。
2021/2/19
16
HLA—B27的意义:
HLA—B27的定型是了解AS的 一大进展,但它不能作为AS的 诊断试验。有症状的骶髂关节 炎,虽然HLA—B27抗原(-), 仍可诊断AS。诊断的证实主要 依靠影像学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