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强直性脊柱炎临床诊断标准的比较

合集下载

两种强直性脊柱炎临床诊断标准的比较

两种强直性脊柱炎临床诊断标准的比较
s e i c t. cf iy i
Aut o d r s S h o f C i e e T a i o a d c n ,t e S uh r d c ie st,Gu g h u h rS a d e s c o l o h n s r d t n l Me ii e h o t e Me i a Un v ri i n l y n a z o ,5 0 1 15 5 Ke r s a k l s g s o d l i;s r e ig c tra l ia t d ;s n i v t;s e i ct y wo d n y o i p n yi s c e n n r e ;ci c l su y e st i n t i i n i y p cf i i y
e mf mi g d a n ss a d e r ig o i. o i r n ig o i n a l da n ss y M e h d: F u u d e a d t n a in s i u e p an d u o a r l p i we e e e t d n ig o e d rn t o o r h n r d n e p t t e w t h n x li e lmb s c a an r s l ce a d d a n s d u g i Oco e 0 5 t u e 2 0 s g t o c tra n h n a ay e h e s ii n p cf i f t e t ig o i tb r 2 0 o J n 0 9 u i w r e ,a d t e n l z d t e s n i v t a d s e i ct o h wo d a n i i t y i y n s s
中回 复 学 l痣 区 瑶瘩2o , 2卷第8 0 年第 5 , 期 l

男性和女性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特点对比分析

男性和女性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特点对比分析
从 以上 统 计 结 果可 以看 出首 发 关 节 两组 均 以腰 骶 部 及
本 组 病例 共 2 6例 ,为 我 院 2 0 0 0 6年 住 院患 者 ,均 符 合 A S修改 纽 约标 准 。 中 , 其 MAS。 8例 , A 8例 , 女 之 比为 1 6 F S3 男
44 : 。 .2 1 12 方 法 .
1资 料 与 方 法 11一 般 资 料 .
2 3例 ( 05 % ) 累 及 膝 关 节 者 1 6 .3 , 5例 (94 %) 累 及踝 关 节 3 .7 ,
者 9例 (36 %) 2 .8 。
25部 分 伴 随 症 状 .
发 热 M S 6 (73% )F S1 A 例 2. 4 8 ,A 0例 (6 2 )虹 膜 炎 2. % ; 3 病 史 者 M S6 (. %)F S2 (. % ) A 例 3 7 ,A 例 5 6 。 5 2
髋 关 节起 病 多见 ; 周关 节 受 累数 F S与 MAS相 近 , 异 无 外 A 差
统 计 学意 义 , 均 以下肢 关 节 炎多 见 , 以髋 关 节 最 明显 ; 且 并 发 热 及 有虹 膜炎 病 史者 , 组 大致 相 同 。 两
26实 验 室 检 查 .
对 比分析 A S两性 的发 病 情况 、 临床 表现 、 实验 室及 影 像
4 岁 以上者 1 1 0例 , 59 %。F 占 . 5 AS组发病年龄 为 8 5 ~ 9岁 , 均 平 2 .5岁 , 3 O 发病 年龄 ≤2 0岁者 l 6例 , F 占 AS的 4 .1 2 ~ 0 21%; 14 岁
由表 1可 以看 出 ,两 组 患 者 实验 室各 项 指 标 检测 结 果
柱, 晚期 可发 生脊 柱 、 关节 强 直 等残疾 。 髋 它主 要发 生 于青 壮

如何科学诊断强直性脊柱炎

如何科学诊断强直性脊柱炎

如何科学诊断强直性脊柱炎强直性脊柱炎常于青少年晚期或成年早期起病,40岁以后发病者非常少见。

在临床上,强直性脊柱炎需同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急性或慢性腰肌劳损、椎间盘突出症等鉴别。

很多患者不知道应该如何鉴别诊断该疾病,下面我们就一起看看常用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强直性脊柱炎国际通用诊断标准目前国内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一般都使用国际通用的纽约标准。

1985年全国部分省市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术座谈会制定的诊断标准为:(1)症状:以两侧骶髂关节、腰背部反复疼痛为主。

(2)体征:早、中期患者脊柱活动不同程度受限,晚期患者脊柱出现强直性驼背固定,胸廓活动度减少或消失。

(3)实验室检查:血沉多增快,类风湿因子阴性,HLA-B27阳性。

(4)X线检查:具有强直性脊柱炎和骶髂关节炎的典型改变。

但国内外多数专家认为,为便于国际交流,主张采用国际标准。

具备哪些条件可以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1) 腰背疼痛、晨僵至少持续3个月,运动时缓解,休息时无改善;(2) 腰椎前屈、后伸、侧弯3个方向活动受限;(3) 第4肋间隙水平测量胸廓周径,呼气与吸气活动度差值小于2.5厘米; 骶髂关节的特异性放射学(如X线)改变。

强直性脊柱炎X线分期强直性脊柱炎的分期,目前是以X线检查骶髂关节为主要分期依据,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炎的X线片分期标准如下:早期:骶髂关节间隙模糊,并稍致密,关节间隙增宽。

中期:关节间隙狭窄,关节边缘增生与侵蚀交错,呈锯齿状,髂骨侧骨致密带增宽,最宽可达3厘米。

晚期:关节间隙消失,骨致密带消失,骨小梁通过,已呈骨性强直。

温馨提示:患者在生活中可适当吃些能抗风湿祛寒邪的食物,如大蒜、辣椒、茴香花椒、大葱等,经研究,大蒜具有杀菌、抗病毒的作用,适当的使用可预防病毒感染。

豆类食品中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和蛋白质,可促进肌肉、关节、骨骼的代谢,对于骨伤的修复有很好的效果,对身体沉重、关节不利、关节肿痛的风湿类型有很好的效果。

黑豆泡黄酒还可以治疗关节酸痛。

强直脊柱炎判断标准

强直脊柱炎判断标准

强直性脊柱炎给患者的健康带来了威胁,生活和工作都造成了很大的不便。

在护理强直性脊柱炎期间知道一些注意事项可让强直性脊柱炎更早的康复。

要注意远离一些不良生活习惯,这样做对身体是非常不好的,今天为大家介绍强直性脊柱炎的判断标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 临床诊断1.临床标准①腰痛、晨 3个月以上;活动改善,休息无改善;②腰椎额状面和矢状面活动受限;③胸廓活动为低于相应年龄、性别的正常人。

2.体征体格检查可能有助于发现早期骶髂关节炎以及肌腱附着端炎。

(1)骶髂关节炎的检查。

1)骶髂关节定位试验:患者仰卧,检查者右手抱住患者两腿膝卜部,使髋关节屈曲至直角位置,小腿自然地搁在检查者右臂上,检查者左手压住膝部,使患者骨盆紧贴检查台,令患者肌肉放松,以两大腿为杠杆,将骨盆向左和向有挤压。

如存在骶髂关节炎时.患者受挤压时疼痛减轻,而拉开时疼痛较明显。

2)“4”字试验:患者仰卧,一腿伸直,另一腿屈膝,足置对侧大腿。

检查者一手压住直腿侧髂嵴,另一手握住屈腿膝部上搬、下压。

如下压时臀部发生疼痛,提示屈侧骶髂关节病变。

3)髂关节压迫试验:直接按压骶髂关节,如局部出现疼痛,提示该关节受累。

4)髂嵴推压试验:患者仰卧,检查者双手置其髂嵴部,拇指置于髂前上棘处,手掌按髂结节,用力推压骨盆,如骶髂关节疼痛,提示该关节病变可能。

5)骨盆侧压试验:患者侧卧,检查者按压髂嵴,如骶髂关节疾患则出现疼痛。

(2)脊柱和胸廓的检查:随着病情进展,脊柱生理曲度逐渐消失。

由于椎问韧带钙化,肋胸、肋椎横突关节受累,脊柱、胸廓活动度逐渐减少。

有的时候脊柱炎症所致椎旁肌肉痉挛而引起的疼痛,可使脊柱活动受限,这时并非骨性强直所致。

1)Schober试验:令患者直立,在背部正中线髂嵴水平做一标记为零,向下5cm做标记,向下10cm再做另一标记,然后令患者弯腰,测量两个标记问的距离,若增加少于4cm,提示腰椎活动度降低。

2)指地距:患者直立,弯腰、伸臂,测量指尖与地面距离。

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标准

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标准

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标准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炎症性关节病,主要累及脊柱和骨盆,临床上常见的表现为腰背部疼痛和僵硬,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及时准确地诊断强直性脊柱炎对于患者的治疗和管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标准,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识别和诊断这一疾病。

一、临床症状。

强直性脊柱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腰背部疼痛和僵硬,常常是对称性的,起病缓慢,逐渐加重。

晨僵是强直性脊柱炎的典型表现,患者早晨起床后腰背部僵硬,需要通过活动才能缓解。

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全身疲乏、食欲不振、体重减轻等非特异性症状。

在疾病晚期,患者还可能出现脊柱侧凸、关节炎、眼部炎症等并发症。

二、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是诊断强直性脊柱炎的重要手段。

常规X线检查可以显示脊柱和骨盆的典型改变,如骶髂关节、脊柱椎体、骨盆骶髂关节的骨质增生、骨质疏松和骨质吸收等。

此外,MRI检查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软组织和关节的炎症情况,有助于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

三、实验室检查。

血沉、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的升高对于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此外,HLA-B27抗原的检测也是诊断强直性脊柱炎的重要手段。

约90%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携带HLA-B27抗原,因此对于临床上具有典型症状但影像学检查未能确诊的患者,HLA-B27的检测可以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

四、临床诊断标准。

根据2010年ASAS(脊柱关节炎研究协会)发布的强直性脊柱炎分类标准,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诊断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腰背部疼痛和僵硬,持续时间不少于3个月;2)晨僵,持续时间不少于30分钟;3)活动后疼痛缓解;4)影像学检查显示骶髂关节或脊柱的典型改变。

同时,需要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腰背部疼痛和僵硬,如腰椎间盘突出、脊柱骨质增生等。

综上所述,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同时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腰背部疼痛和僵硬。

临床医生应当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结合诊断标准进行综合分析,以确保对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强直性脊柱炎疗效评价标准

强直性脊柱炎疗效评价标准

强直性脊柱炎疗效评价标准一、临床治愈1、症状:沉僵症状消失,骶髂关节及各关节疼痛症状消失,关节肿胀消失,关节活动自如。

2、体征:各关节阳性体征消失,各关节生理功能恢复正常。

3、x影像:关节周围韧带及软组织炎性改变消失,骨坏死吸收,囊状透光区新骨形成,硬化骨质吸收,骨小梁结构重新建立,骨密度基本均匀。

4、骨密度:腰椎及三角区骨密度值恢复。

5、检验:血沉、c反映蛋白、免疫球蛋白、补体、血常规、抗“0”等各项实验室相关检查均正常。

二、显效1、症状:沉僵症状明显好转,骶髂关节及各关节疼痛症状明显好转,关节肿胀明显好转,关节活动明显改善。

2、体征:各关节阳性体征明显好转,各关节功能明显恢复。

3、x影像:关节周围韧带及软组织炎性改变明显好转,骨坏死大部分吸收,囊状透光区新骨大部分形成,硬化骨质大部分吸收,骨小梁结构部分重新建立,骨密度较治疗前均匀。

4、骨密度:腰椎及三角区骨密度值升高。

5、检验:血沉、c反映蛋白、免疫球蛋白、补体、血常规、抗“0”等各项实验室相关检查1项正常2项以上明显好转。

三、好转1、症状:沉僵症状好转,骶髂关节及各关节疼痛症状好转,关节肿胀好转,关节活动改善。

2、体征:各关节阳性体征减轻,各关节功能有改善。

3、x影像:关节周围韧带及软组织炎性改变好转,骨坏死部分吸收,囊状透光区新骨部分形成,硬化骨质部分吸收,骨小梁结构少量重新建立,骨密度较治疗前均匀。

4、骨密度:腰椎及三角区骨密度值升高。

5、检验:血沉、c反映蛋白、免疫球蛋白、补体、血常规、抗“0”等各项实验室相关检查1项以上明显好转。

四、无效1、症状:沉僵症状无好转,骶髂关节及各关节疼痛症状无好转,关节肿胀无变化。

2、体征:各关节阳性体征无好转,各关节功能无变化。

3、x影像:关节周围韧带及软组织炎性改变无好转,骨坏死无吸收,囊状透光区新骨无形成,硬化骨质无吸收。

4、骨密度值:腰椎、三角区的骨密度值,无改变。

5、检验:血沉、c反映蛋白、免疫球蛋白、补体、血常规、抗“0”等各项实验室相关检查无好。

强直性脊柱炎临床影像学征像对比分析论文

强直性脊柱炎临床影像学征像对比分析论文

强直性脊柱炎临床影像学征像的对比分析【摘要】目的:通过分析52例强直性脊柱炎(as)骶额关节、脊柱和髋关节的x线、ct扫描征象的对比研究,提高对as的诊断水平。

方法:对52例as患者骶髂关节、脊柱、髋关节的x线、ct 征象显示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骶髋关节x线表现:i级改变3,ii级改变9例,iii级改变22例。

ct扫描表现:ii组改变12例,iii级改变18例,iv级改变22例。

脊柱:x线表现正常12例,早/中期26例,晚期14例。

ct表现正常4例,早/中期32例,晚期16例。

髋关节:x线表现正常34例,轻度4例,中度8例,重度6例。

ct表现正常者20例,i期10例,ii期13例,iii期9例。

结论:x线、ct影像学检查是强直性脊柱炎的首选方法,对as 的诊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x线摄片;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中图分类号】r59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519-02ankylosing spondylitis the clinical imaging) as contrast analysiswu hanxing.(the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of laixi shandong 266600 ,china.)【abstract】objective:through the analysis of 52 cases of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 the amount of joint and spine and hip of the comparison of the x-ray, ct scanning signs,raise the level of the diagnosis of the as. methods:52 cases of the as patients with sacroiliac joints, spine, hip x-ray and ct manifestations of display case were analyzed. results:he sacral hip x-ray performance: grade i change 3, class ii change 9 cases, 22 cases of level iii change. change in 12 cases, ct performance: ii group level iii change in 18 cases, level iv change 22 cases. spine: normal 12 cases x-ray manifestations, early/mid 26 cases, 14 cases of late. ct showed normal in 4 cases, early/mid - 32 cases, 16 cases of late. hip: x-ray manifestations of 34 normal cases, 4 cases were mild, moderate 8 cases, 6 cases of severe. ct manifestations of 20 patients with normal 10 cases of stage i, stage ii 13 cases, 9 cases of phase iii. conclusions:-ray, ct imaging examination is the preferred way of ankylosing spondylitis,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the diagnosis of the as.【key words】ankylosing spondylitis; sacroiliac joint;x-ray radiography; x-ray computer; tomography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以中轴骨关节受累为主的慢性进行性病变,至今原因不明[1]。

强直确诊两大标准

强直确诊两大标准

强直确诊两大标准
强直症是一种罕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诊断需要依据一系列的临床表现和检查
结果。

在临床实践中,强直的确诊主要依据两大标准,临床症状和肌电图检查。

首先,临床症状是强直确诊的重要依据之一。

强直症的常见症状包括肌肉僵硬、肌肉痉挛、不自主的肌肉收缩等。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出现手部不自主收缩、颈部僵硬、步态异常等症状。

医生在诊断时需要仔细询问患者的病史,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进行相应的体格检查。

这些临床症状的存在对于强直的确诊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肌电图检查也是强直确诊的重要手段之一。

肌电图是通过记录肌肉电活
动来评估神经肌肉传导功能的一种检查方法。

在强直症患者的肌电图检查中,常常可以观察到肌肉的异常放电活动,如长时程高频率的肌肉放电活动等。

这些异常的肌电图表现对于强直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帮助。

综上所述,强直的确诊主要依据临床症状和肌电图检查。

临床医生在诊断强直
症时需要充分了解患者的临床表现,结合肌电图检查结果,以便做出准确的诊断。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强直的确诊标准,为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种强直性脊柱炎临床诊断标准的比较
目的:探讨并完善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诊断标准,以提高确诊率及早期诊断率。

方法:选取2005 年10 月--2009 年6 月间不明原因的腰骸部疼痛患者410 例,分别用两种诊断标准对其进行诊断,统计分析修订后的诊断标准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结果:410 例患者中,应用修订的纽约标准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者330 例;修订后的诊断标准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4.29%和83.33%。

4 字试验和骶髂关节叩击痛在早期患者中更典型。

结论:修订后的诊断标准简便易操作,有较好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更适合发现早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累及中轴关节和双侧骶髂关节为主的慢性非特异性结缔组织病,多见于10 一40 岁的青壮年,是康复医学专业的难治性疾病之一[1-3]。

关节强制性病变是其特征性表现,到晚期常因整个脊柱的强直而致残[4-5]。

AS 目前尚无有效的根治方法,若能及早诊断并合理治疗,则可达到控制症状和改善预后的目的。

故对AS 的早期诊断和及早的干预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必要条件[6 -7 ]。

目前,As 的诊断多通用1984 性年修订的纽约标准,其诊断标准中要求X 线存在明确的检查中骶髂关节炎。

但符合该标准的患者多为中晚期,已失去治疗的良好时机,往往会遗留脊柱强直、关节畸形等改变,病情已不可逆转[8 -9]。

因此使得AS 诊断标准无论在敏感性或特异性方面均不尽人意,尤其是不适合早期诊断[5];加之AS 发病较隐匿,使得AS 的早期诊断较为困难。

为此,我们在以往相关文献报道的基础上,通过临床实践和研究[l0] ,抓住早期本病100%累及骶髂关节的病理特征,进行针对性的骶髂关节的体格检查,旨在改良AS 临床诊断标准,对其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进行研究,以期为AS
的诊断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l 临床资料
2005 年10月-2009 年6 月间来自南方医院中医正骨科和东莞石竭医院骨科门诊的不明原因的腰骸部疼痛等患者410 例,其中男264 例,女146 例;年龄12 -45 岁。

其中,男性平均年龄(21.5士3.5)岁,女性平均年龄(24. 5士5.0)岁;男性平均发病时间( 10.09士14.26)个月,女性平均发病时间(721 士12.66)个月。

按AS 调查表对所有样本进行检查和登记,如“4”字试验、骶髂关节(骶骨)叩击痛试验、晨僵和活动后缓解情况等进行检查,应用修订后的临床诊断标准对其进行敏感度和特异度的诊断。

所有患者进行了骶髂关节的影像学检查,对X 线平片上骶髂关节改变为O 级和部分工级者进行了C
T 检查。

1.2诊断标准
1.2.1 1984 年修订的纽约标准:①腰痛、僵硬3 个月以上,活动改善,休息无改善;②腰椎额状面和矢状面活动受限;③胸廓活动度低于相应年龄、性别的正常人。

放射学标准:双侧骶髂关节炎达到或超过11 级或单侧骶髂关节炎1 11 一W 级。

符合放射学标准和1 项以上临床标准,可确诊为AS[11]。

1.2.2 修订后的诊断标准:①40 岁以前发生的原因不明性腰腿痛/不适;②隐匿发病;③病程>l 周;④晨僵、静止或夜间痛,活动后缓解;⑤“4 ”字试验阳性及骶髂关节和骸骨部叩击痛;⑥骶髂关节影像学检查有炎性改变。

在⑤的基础上符合①-④中的1 项临床标准即可考虑为As ;在⑥的基础上
符合1 项临床标准,即可确诊为AS 。

1.3 纳入标准
对主诉有腰骸部疼痛或足跟痛、晨僵、疼痛以夜间痛或静止痛明显.于活动后缓解、疼痛时间超过1 周、弯腰活动受限,伴有虹膜炎、尿道炎或腹泻
者。

1.4 排除标准
针对骶髂关节进行旨在发现骶髂关节炎的体格检查。

早期AS 多为腰骸部疼痛,活动受限,且100 %被累及,而此时骶髂关节X 线检查可无异常改变。

本研究发现,早期AS 患者均符合修订后标准的⑤和①一④中的1 项临床标准,其中⑤的强阳性为80.37%。

这都为AS 的早期诊断及进一步的影像学检查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而这些早期患者中骶髂关节X 线改变为O级和I级者占44 .8 6 %。

再经CT 扫描,无一例0 级改变,均为I级和II级。

如果按照修订的纽约标准来诊断,则这些患者均无法被确诊为AS ,有可能被认为是“正常”,而被误诊和误治。

以往的AS 的临床筛选标准:①40 岁以前发生的腰背不适;
②隐匿发病;③持续3 个月以上;④伴晨僵;⑤活动后改善。

符合上述5 项之4 项或以上者,临床诊断AS ,其敏感性达95 % ,特异性85%[l6]。

本组患者中病史短于3 个月者有117 例(35 . 46 % ) ,其中,< 1 周者有31 例(9 . 39 % )。

由于的隐匿性,其症状和体征的不明显性,很多患者并未意识到这些不典型的临床表现,只是在症状明显时才就诊,这也是病程较短的原因之一。

因此,将AS 诊断标准中的病史制定为>3 个月是不妥的。

多数软组织劳损或损伤性疼痛病程多少于1 周,而结缔组织病病程多大于1 周,故本研究将诊断标准中的病史定为>l 周。

AS 病变影响到胸廓活动度时,病情多已为中晚期,而骶髂关节炎在早期即可出现。

因此,选择可发现骶髂关节炎的早期检查法,如4 字试验和骶髂关节叩击痛等,可较胸廓活动度检查更快捷和更早的发现。

故以这些骶髂关节检查法来取代胸廓活动度检
查。

鉴于此,正确认识和评价AS 的传统诊断标准,包括1984 年修订的纽约标准、欧洲标准及其他常用标准的使用范围和诊断方法是有必要的。

因此,临床需要一
种敏感度高、操作简单、实用、花费少的筛选方法或诊断标准来发现早期AS 患者。

通过研究发现,修订后的临床筛选标准可弥补以上不足,具有操作简便,很高的灵敏度,对AS 的早期诊断和筛选有很好的帮助。

对于符合修订后诊断标准的患者,特别是符合⑤和①-④中的一项临床标准,而x 线检查无明显改变
者,应予CT 检查,以明确诊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