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协同的研究

合集下载

协调轨道交通的常规公交调整研究

协调轨道交通的常规公交调整研究

协调轨道交通的常规公交调整研究摘要:本文从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的合作与竞争关系分析入手,对二者协调发展的必要性进行了系统分析,并进一步阐述了轨道交通环境下常规公交调整的目标与原则,重点讨论了常规公交线路、站点和运营的调整。

文章最后依据重庆市轨道交通三号线一期工程的线路走向和站点位置,对沿线的常规公交进行了分析调整。

关键词:轨道交通;常规公交;协调;调整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operation and competition from rail transit and conventional bus, the need for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both the systems analysis, and further elaborated the objectives and principles of the conventional public rail transportation environment adjustment, and focus on the conventional bus lines, site and operational adjustments. finally, alignments, and site location based on a project of chongqing rail transit line along conventional public analysis to adjust.keywords: rail transport; conventional public transport; coordination; adjustment中图分类号:c91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各大、中城市所面临的交通问题将更加严重,采用包括轨道交通在内的多方式立体化公共交通体系将是大城市交通发展方向。

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接驳体系研究

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接驳体系研究

2 . 2 接 驳 体 系要 素
公共交通通过 线 网 和没施 为乘 客提供 服 务, 通过 运营、 票价来维持企业运转 , 通过 系统 整合彤成 公共 交 通 系统 , 从 而满足交通需求 , 如图 3所示 .
舒适 、 使川 寿命 长, 以及社 会 、 环境 、 交 通综合 效益好
等特点 , , 川束承担大 城市运 距长 、 强度 著 改善城 『 订公 共交通 的供需
矛盾 , 同时 , 轨道交通 的建 没势必将对 常规公交行 业造 成较大冲击 l 1 ・ 。 此, 允 分发 挥轨 道 交通 快 速 、 大 运 最的集疏运能力 , 同时处理好 轨道 交通 线路 与既有 公
交线路的空问关系 , 降低轨 道交通 埘 常规公 交客 流的
的客流 , 具有 他 交通 式 所 无 法 比拟 的 优 越 性 , 一 般
设置 城 市 的 主要 客流 通 道 , 作 为城 市 客 运 的 骨 十。 然而轨道交通也有 自身的缺点 , 它的建设 投 资大 , 线 网 密度低 , 我 大部分城市在短期 内 由于财 力的限制 , 难 以建成 发达 的 、 高密度 的轨道 交通 网络。相 比而 高 ‘ , 常 规公交投资小 、 线 路 印设 灵活 , 适合 中 短途运 输 , 既 呵 以独 输送客流 , 也 . “ 丁 以为轨道 交通接运 换乘 客流 , 但 常规公交 于容鲢较小 、 『 佯 点率较 低 、 乘坐 舒适性 较差 等缺点 , 导致对 K距离客源缺乏 有 力的吸引 。I 大 l 此, 只 有 完善轨道交通 常规公交 的接 驳与配 合 , 扬长 避短 , 才能为乘客提供优 质的服 务 , 从 而吸 引 _ 更 多 的市 民乘
都 市 快 轨 交 通・ 第 2 7 卷第1 期2 0 1 4 年2 月

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协调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协调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协调研究摘要:从协调的角度提出了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协调的根本内涵及其特征,提出了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协调应从规划协调和运营协调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并给出了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规划协调理论以及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运营协调的原那么和目标。

关键词:轨道交通;常规公交;换乘;协调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开展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和规模持续上升。

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及卫星城的建设使得城市居民出行距离逐步延长。

同时,城市居民出行总量也不断增加。

然而,我国的公共交通仍存在运量缺乏、速度慢、效劳水平差等一些弊端,城市客运交通供不应求的矛盾日益突出。

交通堵塞、停车困难、环境恶化等交通问题随之出现。

由于我国城市用地紧张,不可能大规模地新建、扩建道路来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

因此,为解决城市客运交通问题,必须开展既与现有城市土地资源供给、交通根底设施及环境容量相适应,又能在城市社会和经济活动中起着全局性、先导性作用的客运交通运输方式。

轨道交通无论是从运能、运送速度、动态占地面积方面,还是从对环境影响方面都具有其他交通方式无法与之抗衡的优越性。

但是,轨道交通特别是地铁的建设投资巨大、工程复杂、工期长,要形成一个完善的轨道交通网络需要很长的时间。

因此,根据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开展现状,要解决城市客运交通的问题,充分满足城市居民的出行需求,应加强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特别是与常规公交的换乘衔接,来扩大其客流吸引范围, 吸引更多的乘客,提高公共交通系统的整体水平。

1 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协调的根本内涵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均属于城市公共交通系统,都为城市居民出行效劳,满足居民出行交通需求。

同时,它们又有各自的特性,相对于常规公交,轨道交通速度快、运量大,这就决定了轨道交通是城市公共交通中的骨干力量,但它又具有建设周期长、投资大、线路一旦确定后很难改变等特点。

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一起构成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不同层次、不同功能、不同效劳水平、多元化的整体。

城市轨道交通沿线常规公交线路的调整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沿线常规公交线路的调整研究

交 通 线 路 数 量较 少 时 , 仅 研 究 与 轨 道 交 通 关 联 的 常规 公 交 线路 , 不仅能显著减 少工作量 , 并 且 也 能 满 足 城 市 交 通 模
二、 轨道 交通沿线 常规公 交线路调 整的基本原 则
轨 道 交 通 与 常规 公 交 具 有 一 定 程 度 的 可 替 代 性 , 为了
工作研究★综合运输
方式 线 路 重 叠 的 不 必 要 竞 争 、 公 共 交 通 资 源 浪 费 等 问题 。 交通 的直接吸引范 围内, 即 可 认 为 这 条 常 规 公 交 线 路 与 轨
为 了 合 理 利 用 资 源 和 满 足 城 市 交 通 需 求 ,促 进 轨 道 交 通 道 交通 线 路 重 合 。 与 常 规 公 交 的有 序 竞 争 和 协 调 衔 接 ,应 及 时 对 轨 道 交 通 ( 2) 相 交 。如 果常 规 公 交 线 路 的 站 点 ( 非首 末 站 ) 至 少 沿 线 的 常 规 公 交 线 路 进 行 优 化 调 整 ,积 极 配 合 轨 道 交 通 有 1个 且 不 超 过 2个 站 点 位 于 轨 道 交 通 的 直 接 吸 引 范 围
线 路 发 挥 运 输 骨 干作 用 突 出其 运 量 的 规 模 性 ,充 分 利 用 内 , 即 可 认 为 这 条 常 规 公 交 线 路 与 轨 道 交 通 线 路 相 交 。可 常 规 公 交 覆 盖 面 广 的优 势 弥 补 轨 道 交 通 网 络 密 度 低 的 不 以 是 常 规 公 交 站 点 在 轨 道 交 通 同侧 的虚 拟 交 叉 , 也 可 以 是 足, 延 伸轨 道交通 的间接 吸引范 围 , 形成 分级 、 合理 、 多层 常 规 公 交相 邻 站 点 在 轨 道 交 通 异侧 分 布 的 实 际 交 叉 。 次 协 调 发 展 的公 共 客 运 交 通 体 系 ,从 而 提 高 城 市 公 共 交 通 的 系统 效 率 。

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协调发展研究

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协调发展研究

[ y wo ds alrn p r; u a s o ; o riae e eo me t Ke r ]rita s o b st n p r c o d 引言
中短途客运1。常规公 交在轨道交通建 成运 营之前是城市 公 2 ]
共 交通 的主 力 军 ,建 成 后 不 仅 可 以继 续 发 挥 其 功 能 , 而且 可 与 轨 道 交通 相 互 协 作 ,扬 长 避 短 ,扩 大 其 服 务 范 围 ,提 升 其
( ai b nPa nn D lnUra ln i a g& D s nIsi t D l n 1 0 , i ) e i tue, ai 6 1 Chn g n t a 1 1 a
[ s r c ]Ral n u a s otaee snil o o e t fub np bi rn p r s se Giigp iry t h Ab t a t ia db st n p r l se ta mp n n so ra u l ta s o t y tm. vn r i te r c c ot o
系统 的 发 展 。
【 键 词 】轨 道 交通 ;常规 公 交 ;协 调 发 展 关 【 中图 分 类 号 】F 3 50 【 献标识码 】 A 文 【 章 编 号 】 1 7— 9 3 ( 0 2 2 0 7 — 2 文 6 4 4 9 2 1 )0— 0 3 0
A s a c n Co r natng Ra la Re e r h o o di i i nd BusTr ns a por t 口 CHENG i i L—qn
d v l p n f u l a p r i a mp r n a u e i r a e eo me t b i t n o t sn i o a t o p cr t me s u b n ̄a s o e e o m e . t mp i st e c n e to i e s r n n p r d v l p n I i l h o c p ff r s . t t e a n

大连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衔接研究

大连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衔接研究

大连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衔接研究作者:李岩飞张勇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07期摘要:大连市做为全国公交都市示范城市之一,地铁项目正在建设,地铁与常规公交衔接设施构建将成为城市公交发展重点。

本文通过对大连市城市特征、居民出行特征、交通状况等情况进行分析,对城市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衔接方式进行研究,提出适宜城市公交发展的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衔接设施设置方式。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衔接方式;分区差别化中图分类号:F572.8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研究背景和意义大连市作为全国公交都市示范城市之一,公交发展成为城市交通工作的重点。

城市地铁与常规公交的高效衔接,不仅可以发挥地铁的大运量、快速、便捷的作用,带来地铁客流量的持续稳定增长,还可以拓展地铁站点的服务范围,引导城市交通发展。

2.轨道与常规公交衔接方式大连市公共交通结构为轨道交通、公交快线、公交干线、公交支线,各层次的公交线路功能不同,轨道交通与公交快线沿城市主要客流走廊分布;公交干线作为辅助,沿城市次要客流走廊分布;公交支线为补充,联系骨干公交站点与周边居住区之间,形成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高效衔接的公交网络。

轨道交通与公交快线作为城市公交主骨架,换乘处应作为城市换乘枢纽,预留公交换乘设施用地;公交干线与轨道交通换乘站点应对道路红线进行扩宽,公交干线站点靠近轨道交通站点设置,增加轨道站点与公交站点间行人设施;公交支线与轨道交通站点应直接相连,联系轨道交通站点与周边居住区、功能区之间,扩大轨道交通站点的服务范围。

3.衔接分区结合城市功能特征,将大连市划分为中心区、外围居住区、城市功能区等。

中心区为疏港路以南、西南路以东与海岸线围合区域;外围居住区包括机场、山东路、泉水、春柳等居住区;城市功能区包括高新园区、机场生态科技创新城、大钢大化改造区等区域。

城市中心区全天交通压力较大、公交线网密集、人流集中;城市外围居住区交通出行主要集中在早晚高峰时间,早高峰时间交通流主要流向城市中心区方向,平峰时间交通量较小;城市功能区多为就业岗位集中区域,高新区、机场生态科技创新城以高新技术、科技产业为主,大钢大化改造区以商业金融业为主。

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协同机理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协同机理分析
车换乘 公交 出行 , 究 主要 换 乘 点 自行 车 的存 车 量 研 及 骑 车者 的骑车 时 间 , 对北 京 市 城 市 自行 车 与 公 共 交 通 的换乘 进行 分析 。同济 大学 晏客 非博 士等通 过 研 究 广州市 交通 衔接 状 况 及 存 在 的 问题 , 出 了广 提
规 公交 的轨 道交通 站 间距优 化和换 乘枢 纽 的合理设
1 2 从 协 同 层 次 看 . 1 在 点 层 次 上 : 指 公 交 站 点 系 统 , 过 协 同 常 ) 点 通
州市 交通衔 接改 善方 案 , 改善 的近期 方案 、 对 中远期
方案 进行 了编制 。总 的来 说 , 内对 城市 轨 道 交 通 国 与常 规公交 协调 的研 究 尚处 于起 步 阶段 , 础 资 料 基 还 很 缺乏 。在我 国城 市化 进 程 快所 存 在 的 问题 , 讨 怎 样 解 探 决 这 些 问题 亟待 进行 。
Te hn lg & Ec n my i e so Co mu i ain c oo y o o n Ar a f m n c to s
交 通 科 技 与 经 轿
2 1 年第 5 总第 7 02 期f 3期)
城 市 轨 道 交 通 与 常 规 公 交 协 同 机 理 分 析
郁 娠 君
K e r : b n r i t a i ; o ve i a y wo ds ur a a l r nst c n nton lpub i r n i ; o d n to t a s e lc t a s t c or i a i n; r n f r
2 0世 纪 8 O年 代 以来 , 随着 我 国 国 内许 多 大 城 市 陆续 开始 轨道交 通 的规划 、 建设 和运 营 , 城市 的 大 交 通换 乘与 衔接 日益 引起 了国 内学 者 的重视 , 此 在 同时 , 轨道 交通如 何 与 常规 公 交 进 行有 效 的协 调 已 成 为一 项必 须解决 的现实 问题 。北京 工业 大学任 福

[3]福州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协调优化研究-1

[3]福州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协调优化研究-1

福州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协调优化研究针对福州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协调优化,以协调优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依据,从组织结构、运营管理、规划建设、线网布局等方面,对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协调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

在组织结构方面,通过分析目前福州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近期、远期的优化方案;在运营管理方面,从运营车辆、发车间隔、线网布局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优化建议;在规划建设方面,提出了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衔接方式;在线网布局方面,结合福州地铁2号线和3号线的线网布局,提出了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协调优化的线网方案。

引言公交优先发展战略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根本途径,公交优先发展战略的关键是要解决城市公交与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的衔接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公共交通工具成为了居民出行的重要选择,如何满足居民对公交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的需求,成为了当前交通运输行业研究的重要课题。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种快速、大容量、高效率的公共交通工具,具有较强的运能和容量,与常规公交协调发展,可以有效解决城市公共交通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目前国内大部分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与常规公交系统基本是独立运营、各自为政,两者之间存在着“两张皮”现象,未形成有机协调和统一管理。

为解决该问题,国内学者提出了多种解决方案,如调整运营模式、实行两网融合、推进车辆共享等。

陈静等通过对重庆市轨道交通线网和线网密度进行分析,提出了公交优先发展战略下轨道交通线网布局规划方案;吴建峰等基于北京市公共交通出行特征分析及现状评价结果,提出了优化公共交通运营管理措施;刘亚杰等以北京市轨道交通线网为研究对象,对其运营组织模式进行分析。

周鹏等结合深圳市公交线网规划情况对城市公交线网优化方法进行研究;杨静等采用多目标规划理论对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布局进行了优化研究;于佳等对成都市公共交通系统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目前对于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协调发展的研究较少,本文结合福州地铁2号线和3号线的建设运营情况以及福州市公共交通系统现状,以福州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协调发展为研究对象,从组织结构、运营管理、规划建设、线网布局等方面对福州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协调发展进行分析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协同的研究
摘要:随着苏州城市化进程脚步的加快,城市交通问题也随之出现,解决苏州市交通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发展公共交通。

研究各种交通方式的协调配合,分析换乘衔接中存在的矛盾,寻找解决的途径成为交通部门重要的研究内容。

本文简单概括了苏州交通规划及现状,阐述了苏州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协同研究的意义,并对苏州市轨道交通工程及公共交通的情况及相互关系进行分析。

关键字:城市轨道交通;常规公交
1.苏州各种公交协同研究的作用
苏州人口密集,人均道路占有率和国外城市相比更低,苏州市城市化进程已经发展到比较高的程度,用于交通设施建设的土地资源已非常紧张,车辆拥挤、道路堵塞、车祸频繁、污染严重已成为当前的主要交通问题。

改善苏州市交通拥堵的最好措施就是扩大公共交通的主导地位,尤其要以轨道交通和公共交通做为首先选取的途径,公共交通体系的骨架要转为快速轨道交通,其他客运交通方式作为体系的辅助部分。

在这个过程中,要重视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协同问题,使出行者换乘方便,交通协同的整体作用不可忽视。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两个子系统包含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与常规公交系统,它们是两个竞争、协调的系统,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协同、规划方法,使交通总体出现有序的结构,从而使公共交通系统的整体优势充分体现出来。

苏州市公共交通主要包括公共汽车、出租车、地铁、轻轨等,是苏州的重要交通设施,也是苏州客运交通的主要方式。

为居民出行提供方便,也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在我国,对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协同的研究才刚刚开始,资料数据也不充分。

随着苏州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研究苏州市各种交通方式的协调配合,分析换乘衔接中存在的矛盾,寻找解决的途径等成为交通部门以及城市规划部门的主要工作内容。

2. 苏州市公共交通工程的建设情况
经历多年的潜心研究,苏州市轨道交通工程终于拉开帷幕。

根据相关建设规划审批意见,截止到2020年,苏州市将完成1号线、2号线、2号线延伸线、3号线、3号线支线、4号线、4号线支线等线路,产生“井”字型骨架网络布局,地铁网络包含了平江区、沧浪区、金阊区、工业园区、高新区(虎丘区)、相城区、吴中区七个区。

目前1号线、2号线已经投入使用。

2.1、投入使用的轨道交通一号线基本情况。

苏州轨道交通一号线全部是地下隧道,全线设置的车站达到24个,其中换乘站为4个。

1号线位于苏州市东西向轴线上,具有极其重要战略影响,对于交通的疏导起到关键的作用。

苏州市
的客流大部分集中在此地。

1号线沿途经苏州乐园、市政府、苏州大学、园区中心,将苏州古城区、苏州高新区和苏州工业园区紧密的联系起来。

2.2、投入使用的轨道交通一号线基本情况。

2号线及延伸线是城市南北向的骨干线路,与1号线形成“十”字形线网骨架,2号线及延伸线位于苏州市的南北向发展轴线上,对于疏导南北方向的客流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是联系中心城区与相城区、吴中区、园区的一条关键线路,地位非常重要。

沿线串联的城市:“两新城、三枢纽、一商业区”。

平江新城和沧浪新城为两新城,高速铁路苏州站、沪宁城际铁路是苏州火车站和通苏嘉城际铁路园区站为三枢纽,石路商业区为一商业区。

2.3苏州市轨道交通对公交及其他交通的影响。

轨道交通1号线与公交规划线网共有39条公交线路衔接,其中公交干线6条,公交支线27条,公交辐射线6条。

三纵两横两环的公交干线和地铁一线形成城市运输的全部任务,通过他们形成一个客运走廊,运输范围包括:古城区、高新技术开发区、苏州工业园区、吴中区、相城区,并且垂直接驳于2路、4路、6路,横向相接于1路、5路,纵向相割于7路、8路,快速客运系统骨架通过良好的连通形成放射环状的客运过道,具有方向性和客流的集散性的特点。

3.苏州市公共交通不同层次协同研究
根据苏州市的历史文化和城市自身的特点,把城市轨道系统和常规公交系统分层次进行研究,从而提高整个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意识,使公交系统分层次,各个系统也能有序的连接,站点布局更为合理。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不同层次协同研究主要应该根据各层次公交线网布局和公交换乘枢纽布局来进行。

在1号、2号地铁建成以前,常规公交起着主导的作用,公共交通的设置主要根据客流的方向、经济发展的趋势以及教育培训等公共设施的位置进行布置。

在1号、2号地铁建成后,但是仍然覆盖不完善,常规公交可以对轨道交通未到达的区域进行必要的补充,为地铁起到疏散和聚集客流的作用。

在1-4号地铁全部投产以后,集散客流的主要任务由轨道交通负责,为轨道交通输送客流由常规交通来负责。

尽量结合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站点的布局设置站点,根据新兴开发区,城镇的建设,经济的发展,合理的选择公交首末站,紧密结合地铁站点布置公交站点,必要时可改变公交线网的分布格局。

实时调度城市公交车,特别要关注堵车、到站延迟活提前,等车间距时间长,公交的车速效率低等问题。

5.结论与展望
改善苏州市交通拥堵的最好措施就是扩大公共交通的主导地位,尤其要以轨道交通和公共交通做为首先选取的途径,公共交通体系的骨架要转为快速轨道交通,公共交通体系的骨架要转为快速轨道交通,其他客运交通方式作为体系的辅助部分。

通过对苏州交通规划及现状和苏州市轨道交通工程及公共交通的情况及
相互关系进行分析,把城市轨道系统和常规公交系统分层次进行研究,从而能够提高整个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意识,使公交系统分层次运行,各个系统也能有序的连接,站点布局更为合理。

在这个过程中,要重视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协同问题,使出行者换乘方便,交通协同的整体作用便体现出来。

参考文献
[1]黄平.城市公交线网优化及枢纽规划的研究.[武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武汉:武汉大学,2005.29
[2]莫海波.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一体化协调研究.[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6.13
[3]陆化普,朱军,王建伟.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的研究与实践.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7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