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常规公共交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组织效果评价指标

(1)乘客运量 乘客运量是指在统计期内(或报告期 内,下同)运送的乘客数量。
(1)乘客运量 乘客运量是指在统计期内(或报告期 内,下同)运送的乘客数量。
(2)乘客周转量 乘客周转量是指在统计期内实际运 送的乘客人数与其(平均)运输距离的乘积。
(2)乘客周转量 乘客周转量是指在统计期内实际运 送的乘客人数与其(平均)运输距离的乘积。
2.指标体系建立的方法
2.指标体系建立的方法
二、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组织效果评价指标及其意义
二、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组织效果评价指标及其意义
1.运输产量指标 2.运输质量指标 3.运输消耗指标 4.运输效率指标 5.运输经济效益指标
1.运输产量指标
1.运输产量指标
(1)乘客运量 乘客运量是指在统计期内(或报告期内,下同) 运送的乘客数量。 (2)乘客周转量 乘客周转量是指在统计期内实际运送的乘 客人数与其(平均)运输距离的乘积。
10PO3
主编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组织效果评价指标 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质量评价指标 城市公交营运车辆运用指标 城公共交通系统组织效果评价指标
第一节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组织效果评价指标
一、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和方法 二、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组织效果评价指标及其意义
2.运输质量指标
2.运输质量指标
① 万车公里死亡(受伤)率。万车公里死亡(受伤)率是指统计 期内营运车辆行驶10000km所发生的行车事故而造成的伤亡 人数。即: ② 交通事故频率。交通事故频率是指统计期内营运车辆行 驶10000km所发生的行车事故次数。即: ③ 正点率。正点率是指统计期内营运车辆运行期间的准点 班次数与总班次数之比。即: ④ 乘客换乘率。乘客换乘率是指统计期内换乘乘客数与总 乘客数之比。即:
城市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分。
城市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价的 目的在于分析城市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的 程度, 及时了解交通系统中社会、 经济、 环境资源是否协调发展, 城市交通 即: 系统能否保质、 保量地满足人们的交通需求, 交通系统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交通 系统对资源的利用是否合理等。评价本身是分析问题的手段, 评价为决策服务。 评价的重点不在评价的结果, 而在于向决策者提供信息。 这些评价信息需要一套 可行的评价指标体系来反映。 城市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是学科发展的国际前沿性课题, 是交通研究的新起 点。 进行城市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是实施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环
平和生态平衡的影响; 长期资源和短期资源利用和分配的原则等 。 这些关于可持
续发展的概念界定和内涵探索, 不仅阐述了 城市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也 勾画了相应的实践路径。 我国学术界立足自 身国情, 近年来在城市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理论 研究上也相当活跃,且在操作实践上进行了系列的 探索。 国内对城市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讨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讨论交 通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内涵和属性; 分析中国 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 素; 剖析城市道路规划建设在可持续方面存在的问 分析城市公共交通与城市 题; 土地、 环境保护、能源利用等方面的关系等等。 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的城市 交通系统的评价工作正在展开。 东南大学杨赛霓在论文 《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 系》中, 从城市交通系统建设水平、功能目 经济目 标、 标、社会 目 标和环境 目 标 等几个方面建立了一套评价指标; 上海铁道大学樊建林和孙章在 《 城市交通可持 续发展评价体系的研究》中, 提出了从包括发展水平、 发展能力和协调能力等三 个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度的概念, 用以衡量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程度和水平, 并 建议采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法作为评价方法; 北方交通大学卫振林进行了城市 交通可持续发展若干问题的研究, 对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环境约束机制作 了初步量化研究, 提出了城市交通环境容量和城市交通环境承载力的概念, 在此 基础上建立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 “ 可持续度”的 评价模型。 另外,国家 然科学基金重点项 目 《 自 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运输系统研究》
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公交都市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通知

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公交都市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交通运输部•【公布日期】2013.06.24•【文号】交运发[2013]387号•【施行日期】2013.06.2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交通运输其他规定正文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公交都市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通知(交运发〔2013〕38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交通运输厅(局、委):为指导公交都市创建工作,明确各创建城市考核目标,科学评价公交都市创建成效,按照《国务院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国发〔2012〕64号)和《关于开展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有关事项的通知》(交运发〔2011〕635号,以下简称《通知》)等文件要求,部研究制定了《公交都市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现予印发,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科学确定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公交都市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共设置指标30个,分为考核指标和参考指标,其中考核指标20个,是考核评价公交都市的约束性指标;参考指标10个,是考核评价公交都市的重要参考依据。
各创建城市可结合自身公共交通发展特点提出不超过3个特色指标,经部同意后,连同考核指标和参考指标,一并纳入创建城市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二、规范考核评价指标计算方法。
有关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组织公交都市创建城市,严格按照《关于<公交都市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说明》(见附件)确定的计算方法和数据来源,逐项确定本城市2012年各项指标数值。
三、科学确定考核评价指标创建目标值。
各创建城市要结合自身实际,按照《通知》的规定,在公交都市创建实施方案中提出各项指标的创建目标值。
部将对各创建城市的创建实施方案进行评审,组织专家分别确定各城市的创建目标值,作为对公交都市创建成效验收考核的依据。
附件:关于《公交都市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说明交通运输部2013年6月24日附件关于《公交都市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说明一、考核评价指标定义、计算方法及数据来源(一)考核指标。
山东省交通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山东省交通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摘要:目前国家的交通影响评价工作技术标准只是在交通行业做了一定的规范说明,本文在参考了国内外交通影响评价资料,依据山东省城市发展特色,对山东省的评价体系展开定量研究,具体内容包括体系构建原则、体系构建特征及体系研究内容。
关键词:交通影响评价指标;层次分析法;评价指标体系1山东省交通影响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1)适用性与科学性相结合交通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应满足适用性,当进行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时,不同属性的建设项目所适用的范围不同,因此所采用的评价指标也不相同,这就要求指标体系在面对不同属性的建设项目时都有相对应的评价指标,而科学性则是保证交通影响评价时规范化与准确化的基石。
(2)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在进行交通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时,要注重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不能厚此薄彼。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因此在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即要保证理论体系的准确性,也要注重在实践操作上的可行性。
(3)单一化与多元化相结合城市交通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庞大的系统,它包含了许许多多的子系统,而子系统之间又相辅相成、相互关联、互相制约、共同影响。
因此在构建交通影响评价指标体系时,既要考虑单个交通系统的适用性,还要考虑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性,最后还得考虑整体系统的兼容性。
2山东省交通影响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特征(1)优化城市交通结构如今,汽车越来越多,路网拥堵程度增加、废气排放量增加、也导致环境质量持续下降。
要优化交通出行的结构,请从绿色出行开始。
绿色出行的本质是使用最少的社会资源,最大程度地提高运输效率,并与土地利用和环境相协调。
优缺点相互补充,多种运输方式并存。
优化的核心目标是使公共交通和常规交通合理地共存,并合理地规划慢速通道。
因此,在建立评价体系时,应从改变运输方式入手,尽可能选择低能耗,低污染的运输模式。
(2)体现经济因素建立评价指标后,影响因素多种多样,但主要因素应反映在运输服务水平的变化和出行结构的变化上。
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的指标体系

规 划 、 理 和监 督 方 面 缺 乏 明 确 的 目标 和 依 据 。从 公 交 出 管
0引言
2 O年来 ,发达 国家 对城 市 公 共 交通 ( 下简 称 公 以 交) 务水 平 的标 准进 行 了系统 和 周 密的 研究 ,形 成 了 服
城市交通 U b nTa s ot f hn a rn p ro C i r a 20 0 6年 1 目 第 4卷 第 6期 N v 2 0 o 4 N 1 o 0 6V| o 8
徐 以群 陈 茜
( 1浙江省城 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 杭州 3 0 0 :2杭 州市综合交通研究 中心 。 州 3 0 0 10 7 杭 1 0 6)
s tu y tm fLOS i dc t r ih i s d o i i rfr c p as se o n iao swhc sba e n sm l — a o eg y tm sa d c n b n rdu e o Ch n .I i p dt a he in s se n a e ito c d t i a t sho e h tt
XU Yiu ’, q n CHE a N Oin
f. h i n rv i} J a 1 Z e i gPo mc L b n& R l' n igI s n&R sac nt ue H n z o l0 7 C ia2 H r z O o ,r e vv T a g (tt nt a a r ma Ia nn e i l ) g ee rhIsi t, a gh n3 0 0 hn : a, l H npe n i rm rr i e t gI C h e ia n l
城市常规公共交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城市常规公共交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摘要】本文主要围绕城市常规公共交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展开研究。
在通过背景介绍引出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在分析了城市常规公共交通发展现状,比较了国内外城市常规公共交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构建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介绍了指标权重确定方法和实证分析。
在总结了城市常规公共交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成果,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研究,可以为城市公共交通的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推动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水平的提升,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城市常规公共交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现状分析、国内外比较、指标权重确定、实证分析、结论总结、研究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交通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改善环境质量、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居民出行需求的增加,城市常规公共交通的发展水平成为各地政府和交通管理部门关注的焦点。
城市常规公共交通发展水平的评价也成为了一个研究热点。
在当前环境下,各城市对公共交通发展的需求和要求有所不同,因此需要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来综合评价城市常规公共交通发展水平。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城市常规公共交通运营效率,优化资源配置,还能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本文旨在通过对城市常规公共交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探讨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现状以及国内外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的比较,构建一个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城市常规公共交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探讨指标权重确定方法,进行实证分析,最终为城市常规公共交通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城市常规公共交通发展水平的现状和问题,寻找合适的评价指标体系,为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通过对城市常规公共交通发展现状的分析,揭示存在的问题和瓶颈,为指标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提供依据;通过比较国内外城市常规公共交通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借鉴其他城市的经验和做法,为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提供参考;通过构建城市常规公共交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量化评价城市交通发展水平;研究指标权重确定方法,实现对各项指标的权衡和综合评价,为政府和相关机构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城市常规公共交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善 蓦 羞 誊 善
登熊皇 皿 时姗 3 墅渣2 墨 朔 生 1
城市常规公共交通发 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研究
刘 永 学
( 内蒙 古 呼 和 浩 特 市 公 用 事 业 管 理 局 . 蒙 古 呼 和 浩 特 内 00 0) 1 0 0
城 市公 共交 通 是 城 市 重 要 的 基 础 设 施之 一 。 是 城 市 经 济 发 展 和 人 们 生 活 所 必 须 的 公 益 性 事 业 。 它 不 仅 满 足 城 市 居 民 出 行 的 需 求 。 某 种 意 义 上 讲 它 从 对 城 市 功 能 的 正 常 发 挥 起 到 了一 定 的 组 织 作 用 。 随 着 我 国 经 济 建 设 的 快 速 B. , 市 交 通 供 求 矛 盾 日 - 展 城 益 突 出 , 共 交 通 所 具 有 的 个 体 交 通 无 法 比 拟 的 强 公 大 优 势 也 就 越 来 越 受 到 人 们 的 广 泛 关 注 。 自上 世 纪 8 年 代 起 , 国 政 府 就 明 确 提 出 了 城 市 客 运 交 通 以 0 我 公 共 交 通 为 主 的 发 展 方 针 并 且 先 后 发 布 了 相 关 的 技 术 政 策 和 产 业 政 策 。 公 交 事 业 的 健 康 发 展 提 供 为 了广 阔 的 空间 。 评 价 现 有 公 共 交 通 的 运 行 状 况 . 出 存 在 的 问 找 题 及 可 能 发 挥 的 潜 力 , 握 公 交 总 体 发 展 水 平 , 以 把 可 为 公 交 进 一 步 发 展 提 供 规 划 、 设 、 理 等 方 面 的 依 建 管 据 。 整 个 城 市 交 通 系 统 管 理 将 起 到 积 极 的 推 动 作 对 用 。 因 此 . 须 建 立 一 套 科 学 、 用 的 公 共 交 通 发 展 必 实 水平 综 合 评价 指 标体 系 。 1 指 标 体 系 建 立 的 原 则 和 方 法 城 市 公 共 交 通 系 统 可 分 为 两 大 系 统 : 点 、 线 定 定 公 共 交 通 系 统 和 非 定 点 、 线 的 公 共 交 通 系 统 。 前 定 者 包 括公 共 汽 车 、 轨 电 车 、 轨 电 车 、 铁 、 轨 、 无 有 地 轻 小 公 共 汽 车 以及 索 道 、 车 、 山 电 梯 等 。 后 者 主 要 缆 登 是 出租 汽 车 。 各 种 交 通 方 式 有 各 自 的 运 行 特 征 。 本 文针 对 最常 见 的公 共 汽车交 通 问题 进行 研 究。
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评价体系研究

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评价体系研究孟杰;赵连生【摘要】The paper first analys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search of the level of the urban public transport. The indicator system for evaluating the service level of urban public transport is not of e-nough efficiency in recent years. Aiming at this problem, this paper builds a indicator system based on analyzing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n public transport, and decides the weight of every indicator by u-sing the theory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 (AHP).%分析了目前国内外公共交通服务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现状.针对目前我国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评价体系不够完善的问题,从分析其具体影响因素出发,在结合国外类似指标的基础上,建立了符合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现状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立了各项指标的权重.最后运用实例,通过专家打分的方式获得了城市公共交通交服务水平实际得分.【期刊名称】《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年(卷),期】2012(036)003【总页数】4页(P620-623)【关键词】公交服务水平;城市公共交通;评价指标体系;公交规划;层次分析法(AHP)【作者】孟杰;赵连生【作者单位】常熟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常熟215500;常熟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常熟215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91公共交通优先已成为各国政府的解决交通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客观地评估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探讨如何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新举措,在政府部门执行公交优先计划中地位更高.1 国内外公共交通服务水平评价体系研究概述近年来,欧美等经济发达国家对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形成了一套评价指标体系.在这些国家中,该指标体系也已成为编制公交规划乃至城市规划的重要依据,也是政府主管部门为公交企业制定相应任务和目标的工具,同时还是市民对城市公交服务进行监督和评价的标准.而我国目前正处于城镇化发展初期,即使是相对发达城市,在公交规划方面,缺乏一整套系统评价公交服务水平的指标体系,也没有适合我国国情的服务水平指标等级的划定,更没有和出行者选择出行方式的决策过程结合起来.《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1]中涉及公共交通的章节,基本只注重公交硬件设施规划,没有公交服务水平指标.我国在建立公交服务水平的指标体系方面的严重滞后,必然带来了城市公交规划的盲目性,不可能实现城市公共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本文试图建立一套公交服务水平的指标体系.2 城市公交系统服务水平评价指标体系2.1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城市公共交通作为一个复杂系统,其影响因素较多,要对其进行综合的评价,必须建立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但要选择服务水平指标至少须满足以下要求[2]:(1)公交服务水平指标应是影响大众出行的主要因素;(2)指标能够量化;(3)指标可以通过调研获得.2.2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本文在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时,参阅文献[3-6]选取了反映客运公共交通系统便捷性、迅速性、准点性、舒适性、经济性等5个主要方面的指标(服务水平不涵盖安全性),并根据各指标的支配关系和隶属关系.将整个指标体系的结构划分为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3层,见图l.图1 公共交通服务水平评价体系层次图2.3 评价指标分析1)便捷性便捷性指标包含发车间隔、乘客候车时间、换乘距离、换乘率、平均站距等公交运营指标.发车间隔反映乘客的预期等车时间,影响居民公交出行意愿.乘客候车时间、换乘率、平均站距则反映公交线网布局、站点设置的合理程度,也与公交便捷性紧密相关.2)迅速性迅速性指标包含线网密度、公交可达性、乘客出行时间、站点覆盖和运送速度等二级指标.乘客出行时间主要和公交运营速度有关,同时也反映道路和交通环境对公交的影响以及公交网络布设.出行时间、运送速度则是公交迅速性的直接指标.线网密度、公交可达性以及站点覆盖反映出公交服务能力,也能从侧面反映公交迅速性.3)准点性该指标也是反映公交服务水平的另一重要方面.行车准点性主要取决于公交企业自身运营调度管理和组织以及道路交通条件.准点率也是公共交通最难提高的指标之一,并且严重限制公交出行分担比例.4)舒适性舒适性指标主要通过高峰满载率、运行平均满载率和乘客服务水平来反映.3 基于AHP的城市公交服务水平评价方法实例3.1 层次分析法原理[7]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AHP)进行城市公交服务水平评价.AHP法是上世纪70年代由美国运筹学家A.L.Saaty提出,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决策分析方法.它是一种将决策者对复杂系统的决策思维过程模型化、数量化的过程.应用这种方法,决策者通过将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层次和若干因素,在各因素之间进行简单的比较和计算,就可以得出不同方案的权重,为最佳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3.2 层次分析法的步骤和方法基于AHP的综合评判决策包括以下步骤:1)建立层次结构建立层次分析模型.把问题分解成若干层次,第一层为总目标,中间各层为准则层,最底层为方案层.2)构造判断矩阵判断矩阵表示针对上一层某元素,本层次与之有关的各元素相对重要性的比较.若U层元素Ai与下层元素Ai1,Ai2,…,Ain有联系,则可构造判断矩阵 Ai-A:(Aij)n×n,Wij表示相对于U层元素Ui重要性的比较数值.判断矩阵元素的值反映了人们对个因素相对重要程度的认识,一般采用数字l~9及其倒数的标度方法,其含义见表1.表1 判断矩阵元素Uij的标度方法标度含义1 表示2个因素相比,具有同样重要性3 表示2个因素相比,一个因素比另一个因素稍微重要5 表示2个因素相比,一个因素比另一个因素明显重要7 表示2个因素相比,一个因素比另一个因素强烈重要9 表示2个因素相比,一个因素比另一个因素极端重要2,4,6,8 上述2相邻判断的中值倒数因素i与j比较的判断Uij,则因素j与i比较的判断Ui=1/Ui j3)层次单排序和一致性校验层次单排序就是依据判断矩阵A,计算对于上层某个因素而言的本层次联系因素的重要权值,得到权向量W=[w1,w1,…,wn]T.排序方法主要有求和法、正规法和方根法,本文采取求和法.首先求出判断矩阵各行元素之和Xi,即对Xi进行正规化,即将X1,X2,…,Xn 相加之和再除以X1得构造列向量W=[w1,w1,…,wn]T.所谓一致性检验,就是衡量判断矩阵中判断质量的标准,用一致性比例指标CR表示,计算公式为CR=CI/RI.通常认为CR<0.1时,判断矩阵比较满意,否则需调整判断矩阵的元素值.式中:CI为一致性指标,CI=,其中:λmax为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RI为一致性指标值,见表2.表2 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值(对于1~11阶矩阵)阶数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RI 000.58 0.9 1.12 1.24 1.32 1.41 1.45 1.49 1.514)层次总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层次总排序是计算同层次所有因素对最高层的相对重要权重.表3给出了F层次的总排序权值[8].表3 F层次总排序权值5)综合评分值的确定[9]组织相应领域的专家对指标进行审查,并对最后确定的评价指标逐项进行评分,得出各项平均分值,则评价目标的总评分值Y=,其中Wi为第i项指标权重值.3.3 公交服务水平评价实例1)建立公交服务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见图1.2)判断矩阵的计算以及检验根据有关专家对各指标重要性的比较判断结果,建立判断矩阵,并计算及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为3)综合评判各项指标均以10分为满分,通过计算得出最终结果,见表4.表4 各项指标评分及总体得分表评价指标权值分项指标分项权值合成权值评分得分A10.321 A110.226 9 0.072 824 7 A120.453 7 0.145 648 8 A130.149 3 0.047 910 8 A140.056 7 0.018 206 7 A150.113 4 0.036 412 8 2.476 97A20.321 A210.058 1 0.018 652 6 A220.309 3 0.099 278 7 A230.168 7 0.054 152 8 A240.295 2 0.094 766 7 A250.168 7 0.054 152 7 2.282 5 A30.187 A31 1 0.187 7 1.309 A40.06 A410.109 2 0.006 556 7 A420.570 1 0.034 204 6A430.320 7 0.019 240 6 0.366 556 A50.111 A51 1 0.111 8 0.888总体得分7.324 结束语本文针对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分为便捷性、迅速性、准点性、舒适性以及经济型等5个方面的指标.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项指标以及分项指标的权重.最后,运用实例说明本指标体系的评价方法,可为城市公交管理部门提供科学依据.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GB50220-95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5.[2]徐以群,陈茜.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指标体系[J].城市交通,2006,4(6):55-58.[3]张霞.城市常规公共交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鸡西大学学报,2005,5(3):74-75.[4]段进宇,缪立新,江见鲸,等.城市公共客运交通优先方案的评价[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1,1(2):115-118.[5]陈明明,牛惠民.快速公交系统及评价问题的研究[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6,25(4):113-117.[6]吴家庆,林正.大容量快速公交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城市公共交通,2006(7):12-14.[7]赵建有.道路交通运输系统工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8]刘兴堂.复杂系统建模理论、方法与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9]张涛,王铁成,冯雪松.城市公共交通线路网的AHP综合评价[J].城市公共交通,2004(2):5-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常规公共交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城市常规公共交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城市常规公共交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2007-01-29
交通运输论文
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是城市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所必须的公益性事业。
它不仅满足城市居民出行的需求,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对城市功能的正常发挥起到了一定的组织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交通供求矛盾日益突出,公共交通所具有的个体交通无法比拟的强大优势也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自1980年代起,我国政府就明确提出了城市客运交通以公共交通为主的发展方针,并且先后发布了相关的技术政策和产业政策,为公交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评价现有公共交通的运行状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及可能发挥的潜力,把握公交总体发展水平,可以为公交进一步发展提供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的依据,对整个城市交通系统管理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因此,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实用的公共交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可分为两大系统:定点、定线公共交通系统和非定点、定线的公共交通系统。
前者包括公共汽车、无轨电车、有轨电车、地铁、轻轨、小公共汽车以及索道、缆车、登山电梯等。
后者主要是出租汽车。
各种交通方式有各自的运行特征,本文针对最常见的公共汽车交通问题进行研究。
评价是一些归类的指标按照一定的规则与方法,对评判对象从其某一方面或多方面或全面的综合状况做出优劣评定。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应遵循以下原则:
客观性原则:保证评价指标体系的客观公正,保证数据来源的可靠性、准确性和评估方法的科学性;
科学性原则:指标的选择与指标权重的确定、数据的选取、计算与合成必须以公认的科学理论为依据;
非线性原则:城市公共交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评价指标选取应遵循非线性原则,实现指标体系的结构最优化;
实用性原则: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水平评价工作的意义在于分析现状,认清所处阶段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指导实际工作,因此,尽量选取日常统计指标或容易获得的指标,以便直观、简便地说明问题。
涉及公共交通的评价指标至少有几十种,精确的量化不等于评价的准确,对于发展水平的总体评价,应选取尽量少的指标,反映最主要和最全面的信息,每项指标应具有独立性、可量化和通用性。
城市常规公交评价涉及面广、内容多,评价指标选取考虑的因素也多,因此,用简单的`线性结构难以描述各指标的内在联系,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树状的关系结构,运用目标层次分类展开法,将目标按逻辑分类向下展开为若干目标,再把各个目标分别向下展开成分目标或准则,依此类推,直到可定量或可进行定性分析(指标层)为止。
目标层次分类法是最常用的方法,选取的指标直接与目标相关,具有层次性,并可随着目标的增多而扩充。
城市常规公共交通的要素包括流动的人、行驶的车、变化的路,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
该系统的指标多达数十种,对指标进行归类分析整理,认为评价体系可以从建设投入水平、运营服务水平、综合效益水平三个方面来反映总体发展水平。
考虑将指标分为三大类:第一大类为体现公共交通规划、建设水平的指标,分别从线网、场站、车辆、优先措施、投资计划等方面选取能反映城市公交建设规模、政策环境、发展基础及潜力的指标;第二类为体现公交服务水平的指标,从安全、方便、迅速、准点、舒适、经济、高效等多方面反映运营特征、管理水平,这是公交发展水平最直接的体现;第三类指标体现公交系统综合效益,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方面选取合适指标加以描述。
公共交通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公交发展的基础,是公共交通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
有了良好的设施基础,才能发挥高水平的服务。
线网指标包括线网密度、非直线系数、重复系数等描述网络结构和网络规模的几项指标。
公共交通的线路网密度是指每平方公里城市用地面积上有公共交通线路经过的道路中心线长度,其值的大小反映了居民接近公交线路的程度;公共交通线路的非直线系数是指公交线路首末站之间的实际距离与空间直线距离之比,反映了公交线路的曲折程度;公共交通线路重复系数是公共交通线路总长度与线路网长度之比,反映了公交线路在城市主要道路上的密集程度。
这些指标能够说明公交网络结构的合理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乘客乘坐公交的方便性、舒适性,但对于不同的城市形态、道路网络,评判标准应有所不同。
场站建设指标包括站点覆盖率、车均停车、保养面积、车辆进场率等。
公交站点覆盖率是公交站点服务面积占城市用地面积的百分比,是反映居民接近公交程度的又一重要指标;车均停车、保养面积是用停车场、保养场的总面积除以车辆保有量,车辆进场率是全市公共交通停车场所能停放车辆数与公共交通车辆总数的比例。
这些指标反映出公交场站的建设规模是否与拥有车辆相匹配,以及进一步发展的余地。
车辆配置指标包括万人拥有标台数、车辆更新率、完好率、高档车拥有率等。
万人拥有标台数,指在城市一定空间内每万人拥有的公交车辆标台数,是反映公
交实际客运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车辆更新率、完好率、高档车拥有率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车辆配置状况,更新率反映了公交车辆的投入速度、完好率说明了实际运能状况,高档车拥有率则反映了车型配置情况,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乘坐的舒适程度。
公交优先通行措施指标包括港湾式停靠站设置比例、优先路段比例、优先路口比例,这些指标有助于考察公交优先发展战略的制定、公交优先措施的实施水平。
公交投资计划指标为年度基建投资额,反映出政府、企业对公交建设的重视程度以及公交今后的发展潜力。
公共交通运营服务水平与居民对公交的满意度息息相关,也体现出企业的运营管理水平,这是公交发展水平最直接的体现。
行车安全性通过安全行驶间隔即公共交通车辆总行驶里程与行车责任事故次数的比率(万公里/次)反映。
方便性指标包括公交出行比例、换乘系数、换乘距离、换乘站距、发车频率等公交基本运营特征指标。
公交出行比例从总体上反映居民对公交的选择,换乘系数、换乘站距反映了线网布局、站点设置的合理程度,直接与乘坐方便性相关;发车频率直接反映在乘客等车时间上,发车间隔太高,会影响居民选择公交,发展水平必然降低。
迅速性通过出行时耗、公交运营速度指标反映。
出行时耗为车内时间和车外时间的总和,车内时间主要和公交运营速度有关,从这一指标也反映出道路条件和
交通环境对公交的影响;车外时间包括到离公交站台时间、等车时间、换乘时间等几方面,主要和网络布设有关。
高水平的公交服务,应在缩短出行总时耗、提高运营速度上下功夫,只有在同等出行距离条件下,相较其他交通方式,公交能提供较为迅速的出行,才有可能吸引更多的出行者,才能提供高水平的服务。
公交的准点率也是反映公交服务的又一重要方面。
行车准点性与企业调度管理、运营组织、道路条件等因素相关,准点率越高,公交发展水平越高。
舒适性主要通过高峰和平峰满载率反映。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公交出行的要求也越高,这就要求车厢内的拥挤不能超过一定限度。
此外从车型配置、非直线系数等方面也能反映乘坐的舒适程度。
高效性指标比较难以定量化,主要通过乘客信息获得程度、企业调度手段先进程度来反映。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于信息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可以通过乘客信息系统获得出行前、出行中的公交服务信息,有助于更好地选择决策,也将提高公交吸引力。
企业的调度手段先进程度影响到企业运作的效率,从而影响到能够提供服务的水平。
先进的技术能够带来高效的运作,因此,考察乘客信息系统的完备性和企业调度管理手段的先进程度有助于衡量公交系统服务的效率。
综合效益水平试图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方面选取合适指标加以描述,这也是公交水平评价的重要部分。
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公交企业的运营效益,通过分析千车公里成本、千车客运收入、运营车辆人车比等指标,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衡量企业的管理效率。
公交是一项公益性事业,社会效益是衡量公交发展水平的重要方面。
选取居民对公交的满意程度反映公交的社会影响力,选取出行时间节约的效益作为反映公
交对社会经济效益作出的贡献,用噪声、废气排放量和振动来衡量对城市环境和生态循环的影响。
公交的发展水平还包括促进国土和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条件的改善以及对城市政治、经济、文化古迹及风景名胜等方面的影响。
相对于经济效益评价来说,社会效益评价具有长期性、多目标性、间接影响多等特点,因此评价指标很难定量化。
公共交通的建设投入水平、运营服务水平、综合效益水平,分别以相应的多项单因素为指标,从不同的方面对公共交通系统的性能和价值作出了描述。
这些指标大部分能从统计资料中获得,为公共交通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提供了便利。
对于难以定量的指标,必须使用现代系统决策理论提供的评价方法对各种指标的测量值(对定性指标进行定性描述或模糊定量)进行处理。
采用层次分析法分析问题,指标可随着目标的增多而扩充,适应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要求。
王炜,杨新苗,陈学武等.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规划方法与管理技术.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