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臂指数

合集下载

踝臂指数与高血压肾损害的早期干预

踝臂指数与高血压肾损害的早期干预
1 F.G.R.F o w k e s , G.D.Mu r r a y .J AMA, 3 0 0
起 肾受 累及 的结果 。故高血 压靶 器官 未
出现症状 前 , 及 时监 测 A B I , 发 现 异常 则 立 即查尿蛋 白, 做 到早期 诊 断、 及 早采 取
干预措施 , 有 望逆 转 回正 常状态 。反之 ,
处 动 脉阻塞 , ≤0 . 5 提 示 多 处 动 脉 中国踝臂指 数 队列 研究 : 对 3 7 3 2例
项科 学研究表 明 , 高血压患者蛋 白尿检 出 率 高达 2 8 . 8 %, 蛋 白尿 是 肾小 球 毛 细血
阻塞。
管 脉硬化 、 内皮 细胞 受损的标志 。高 血压性 肾病 出现蛋 白尿 , 这是由于持续高 血压 , 促进动脉粥样硬化 的发生 、 发展 , 引
3 5岁 以 上受 试 者 历 时 3年试 验 结 果 表 明, A B I 水平 与心血管死亡 和全 因死 亡明 显相关 。A B I ≤0 . 4死亡 风险是 A B I 正常 者 1 . 0~1 . 4的 3 . 1 0 5倍 , 对 动 脉硬 化有 明显 的叠加 和加剧 效应 。
论著 ・ 临床 论坛
c H t N £ s E C o M M u N I T Y D 0 C T O R S
踝臂 指数与高血压 肾损害的早期干 预
毕 建 光 董 礼 明
采取干预措施 有 深刻 的临床 意义 。现 将 具体 方法总结如下。
A B I 的 监 测
可 阻塞血管 、 致远 端血 流量减 少 , 而 出现 A B I 异 常。 现代 生 物 技 术 ( 光学显微 、 电 子 显
讨 论
塞, 使 下肢踝 部 动脉血 流量 减少 , 致 下肢

踝肱指数(ABI)测定方法及意义

踝肱指数(ABI)测定方法及意义

踝肱指数(ABI)测定方法及意义踝肱指数(ABI)测定踝肱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为一侧肢体的最高踝部压力与最高的肱动脉压之比。

患者仰卧,用12 cm×40 cm气袖分别置于双侧踝部及上臂,用多普勒听诊器协助测取足背或胫前动脉、胫后动脉以及肱动脉收缩压,两者之比即为踝肱指数。

正常时ABI≥0.97。

0.97~0.9为临界值,临床上可无或仅有轻微缺血症状。

踝肱指数<0.9可出现明显的间歇性跛行、静息痛,甚或坏疽。

踝肱指数可提示患肢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一般低于0.6即可有静息痛。

另外,踝部灌注压亦是反映肢体存活的重要指标,一般>6.67 kPa(50 mmHg)可以满足末梢肢体的灌注,<4.00 kPa(30 mmHg)时,则坏疽可能大。

一般情况下,踝肱指数能大致反映下肢动脉的狭窄程度,但在糖尿病、严重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动脉壁广泛钙化,当气袖内压力超过动脉压时动脉仍不能关闭,所以测得的压力明显升高,踝肱指数也会相应升高或正常,即造成假象。

某些患者同时合并上肢动脉病变,肱动脉压可能降低,也导致踝肱指数升高或正常。

Fontaine分类法Ⅰ期:患肢无明显临床症状,或仅有麻木、发凉自觉症状,检查发现患肢皮肤温度较低,色泽较苍白,足背和(或)胫后动脉搏动减弱;踝/肱指数<0.9。

但是,患肢已有局限性动脉狭窄病变。

Ⅱ期:以患肢活动后出现间歇性跛行为主要症状。

根据行走后出现疼痛的最大间歇性跛行距离,分为:Ⅱa,>200m;Ⅱb,<200m。

患肢皮温降低、色泽苍白更为明显,可以出现皮肤干燥、脱屑、趾(指)甲变形、小腿肌萎缩等现象。

足背和(或)胫后动脉搏动消失。

下肢动脉狭窄的程度与范围较Ⅰ期严重,肢体依靠侧支代偿而保持存活。

Ⅲ期:以缺血性静息痛为主要症状。

疼痛剧烈且为持续性,夜间更甚,迫使病人屈膝护足而坐,或辗转不安,或借助肢体下垂以求减轻疼痛。

除Ⅱ期所有症状加重外,趾(指)腹色泽暗红,可伴有肢体远侧浮肿。

踝臂指数在2型糖尿病外周动脉病变中的应用

踝臂指数在2型糖尿病外周动脉病变中的应用
合成 的重要 场所 , 也 人体 内 1 4
踝 臂 指 数在 2型 糖尿 病 外周 动 脉 病变 中 的应 用
陈 萍 于 怀 江
库尔 勒 8 10 40 0 库尔勒市第一人 民医院 。 疆 新
【 摘要 】 目的 : 观察 2型糖尿病 患者合并外周动脉疾病 ( A ) P D 的情况 , 一步探 讨踝臂 指数在 ,床 上的应用价值。方法 : 进 I 占 选取在住 院的 T D 患者 1 2M 2 0 例, 收集相 关临床 资料并检测相 关生化 指 标。采 用 多普 勒 血流探 测 仪 专人 测 定糖 尿病 患者 的足 背动脉、 胫后 动脉 与肱 动脉 的 比值 ( 踝臂 指数 ) 使 用 , SS1. P S 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 处理 。结果 : 2型糖尿病合并 P D的患者为 3 A 5例 , 总的发病率 为 2 .7 9 1 %。2型糖尿病合并 P AD组 患者的各项指 标均 高于与 2型糖尿病非 P D组( 0 0 ) A A P< .5 。P D与年龄、 血压、 血尿酸有相关性 ( < . 5 。结论 : P 00 ) 增龄、 高血糖、 高血 压、 高低 密度 脂蛋 白、 高总胆 固醇、 高甘 油三酯及高尿酸是 下肢动脉病 变的危 险因素; 踝臂指数测定 可以作为此疾病 酌检查确诊 的方 法。 【 关键 词】 外周动脉疾病 ; 踝臂指数 ; 2型糖尿病 ; 查 检 d i1.9 9 ji n 10 o:0 3 6/.s .0 6—15 .0 10 . 1 s 9 9 2 1 .7 16 文章编号 :0 6—15 (0 1 10 9 9 2 1 )一O 7—2 7 O 9 7一 2
医学 信 息
临床 医学
ME I A F R A I N DC L 0 M_ O T N .7 0 1 00 2" 1 ・2 7 ・ 97

踝臂指数(ABI)与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相关性研究

踝臂指数(ABI)与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相关性研究

踝臂指数(ABI)与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相关性研究摘要】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外周动脉病变(PAD)的发病情况,踝臂指数测定可作为早期诊断PAD的首选和常规检查手段。

可较准确的评估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病变的病情。

【关键词】踝臂指数下肢动脉病变1 ABI与PAD概述踝臂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 ABI)是踝部动脉收缩压与双侧肱动脉收缩压的最高值之比。

ABI所基于的原理是动脉狭窄达到临界水平并导致狭窄远端灌注压的降低程度大致与病变的严重程度成正比。

其临床应用价值在国外已得到广泛认可,国内应用现已较多[1]。

下肢外周动脉病变(peripheral artery disease, PAD)广义上是指除冠状动脉和颅内动脉以外的其他动脉的闭塞性疾病。

通常所说的PAD多指下肢动脉疾病,是导致糖尿病足部溃疡和糖尿病下肢截肢,特别是高位截肢和再次截肢的主要原因。

使用ABI检测下肢动脉疾病,目前已得到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等组织的认同,2003年,ADA专门就PAD问题发表了指导性文章,推荐下列符合条件的患者进行ABI的测量:(1)5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2)小于50岁,同时有高血压、吸烟、高脂血症等危险因素的患者;(3)糖尿病病史超过10年的患者,如ABI正常,应定期进行复查。

2 ABI与PAD相关性ABI检测是一项良好的无创检查,安全、价格低,是诊断早期PAD的重要检查。

杨进刚等[2]赞同以ABI<0.90为标准,诊断下肢动脉狭窄的特异度为100%,灵敏度为95%,可重复性较好。

Norman等[3]在FDS研究中发现,在1294例患者中,PAD的发病率为13.6%,并且以每年3.7%的速度增加。

管珩等[4]进行整体抽样入选大于50岁、并伴有1项以上危险因素的糖尿病患者,结果表明,在1397例患者中,PAD的平均检出率为19.47%,在年龄大于70岁的糖尿病患者中,PAD发生率高达31.9%;血糖控制欠佳者发生PAD的危险性是血糖控制达标者的2.44倍。

踝臂指数低意味着什么?

踝臂指数低意味着什么?

检 查 。 一般 情 况 下 ,脚 部 血 别 重 要 ,健 康 饮 食 、达 到 正
压 与 臂 部 血 压 相 同 或 略 高 , 常 胆 固醇 和 压 比 值 为 重 要 。 你 已经 为 降 低 风 险 迈
1.0或 更 高。 比值 较低 (低 于 出关键 的 第 一 步 。 现 在 ,确
医 疗 技 术 YILIAOJISHU
踝 臂 指 数 低 意 味 着 什 么 ?
● 鲁 向楠
有 患 者 咨 询 ,称 其 以前 脉 内蓄 积 的 脂 质 斑 块 引起 ,
吸 烟 并 有 脚 痛 , 于是 医 生建 阻 碍 了 流 至 肌 肉 的 血 液 。 明
议 他 测 踝 臂 指 数 , 医生 说 他 显脚 痛 和痉 挛是 PAD 最 常见
0.95)意味着血液在下半身运 保 将 其 他 风 险 也 降 到 最 低 ,
行 不 佳 。你 可 能 有 外 周 动 脉 PAD 风 险 与 冠 脉 疾 病 风 险 一
疾病 (PAD),可 能 由腿 部 动 致
的 评 分 偏 低 ,这 表 示 什 么 意 症 状 ,运 动 期 间有 这 两 种 症
思 呢 ?
状 的人 常 常踝 臂 比值 为 0.8或
踝 臂 指 数 是 一 种 测 量 手 更 低 。
臂 动 脉 (臂 部 , 靠 近 心 脏 )
吸 烟 者 患 PAD 的 风 险
和 踝 部 (远 离心脏 ) 血 压 的 比平 均 水 平 高 , 定 期 运 动 特

踝臂指数、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在缺血性卒中的研究进展

踝臂指数、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在缺血性卒中的研究进展

踝臂指数、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在缺血性卒中的研究进展张硕祺;王健健;刘佩芳;王丽华【期刊名称】《临床神经病学杂志》【年(卷),期】2018(031)002【总页数】3页(P154-156)【作者】张硕祺;王健健;刘佩芳;王丽华【作者单位】150081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150081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150081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150081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外周动脉疾病(PAD)包括一系列由脑部、内脏器官和肢体结构和功能改变而导致的非冠状动脉综合征,即指除冠状动脉之外的主动脉及其分支动脉的狭窄、闭塞或瘤样扩张。

缺血性卒中是指各种原因所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从而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的一类综合征。

PAD是急性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

据报道[1-2]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PAD的患病率高达40%以上,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患PAD大大增加了患者卒中复发和死亡的风险。

PAD与缺血性卒中具有密切的关系,究其原因可能是PAD与缺血性卒中具有共同的发病机制——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可导致脑血管和四肢供血不足,从而引发脑血管病、PAD。

因此监测缺血性卒中患者PAD的发病率有助于了解患者动脉硬化程度并对治疗及预防起指导作用。

踝臂指数(ABI)、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是监测PAD的可靠工具。

本综述主要探讨ABI、BAPWV在缺血性卒中的研究进展。

1 ABI在缺血性卒中的应用1.1 ABI概述 ABI是踝部动脉(通常取胫后动脉或足背动脉)收缩压最高值与双侧肱动脉收缩压最高值之比。

ABI的正常范围为1.0~1.4。

ABI通常作为PAD的诊断工具,可以很好的反映肢体远端的缺血情况。

Guo等[3]研究表明ABI≤0.9是诊断PAD的标准。

另外荟萃分析[4]表明ABI≤0.9诊断外周动脉≥50%的狭窄率敏感度达75%而特异度达86%。

ABI(踝臂指数)检查

ABI(踝臂指数)检查

(K.R Vowden, 1996)
外側・内側足根動脈 後脛骨動脈が内果後方部を流れているため、触診や検査を行うのに適している 弓状動脈 足背動脈 外側・内側足底動脈
貫通枝(深足底枝)
足底動脈弓
足踝血压
Ankle Pressures
Hale Waihona Puke Vascular Assessment Training Session - Introductory
ABI (踝臂指数) 检查
-------动脉粥样硬化无创性筛查
ABI Assessment
Pathologic progression to atherosclerosis
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进程
• unstable angina不稳定型心
绞痛 • MI 心梗 • ischemic stroke/TIA 中风 • critical limb ischemia 下肢缺 血 • CV death 心血管死亡
动脉正常
Apply compression therapy
轻度动脉疾病 Mild peripheral disease 显著动脉疾病
Significant of arterial disease
ABI = 0.5 - 0.8
ABI < 0.5 ABI > 1.3
Do not compress – refer to specialist
How to Calculate the ABI
Vascular Assessment Training Session - Introductory
上臂 右ABI
Right ABI
上臂
Brachial
Brachial

踝臂指数的临床意义

踝臂指数的临床意义

动脉僵硬 正常 临界值(可疑) 轻到中度下肢动脉疾病 严重外周动脉疾病
踝臂指数的临床意义
Fiegelson等选用ABI阈值0.80,同血管造影 相比,ABI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9%和 99%。
研究证实,ABI的阳性预测率为90% ,阴性 预测率为99% ,总的准确率为98%。
踝臂指数的临床意义
外周动脉疾病
• 1.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常见于以下人群: • ①65岁以上老年人; • ②糖尿病患者 • ③血脂异常患者; • ④高血压患者; • ⑤已患有冠心病或脑卒中的患者。
外周动脉疾病
• 2.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中有明显间歇跛 行症状者仅占少数,大多数患者无症状。
• 3.无论有无症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对患者 远期存活率同样有不良影响,10年存活率 50%左右。真正需截肢者不多,而显着增 高心肌梗死的风险,可谓病在腿上, 险在 心上。
外周动脉疾病
• 4.及早发现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对于心血管疾 病的预防有重要意义。
• 5.鉴于大多数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无临床 症状,我们不可仅关注少数有间歇跛行的 患者,或等待出现症状时,再干预。而应 采取对上述五类髙危人群的筛査策略。
外周动脉疾病
• 6.筛査的主要手段是检测踝臂动脉指数 (ABI)。
右ABI
较高的右踝压力 较高的上臂压力
踝臂指数的测量方法
左ABI
较高的左踝压力 较高的上臂压力
右臂收缩压
左臂收缩压
右踝收缩压 DP
PT
DP:Dorsal pedis 足背动脉 PT: Post Tibial 胫后动脉
DP 左踝收缩压 PT
踝臂指数的分析
ABI值
>1.3 1.00-1.29 0.91-0.99 0.41-0.90 0.00-0.4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踝臂指数(ABI)在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疾病(Lower Extremity Atherosclerotic Disease,LEAD) 是指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动脉狭窄甚至闭塞,使下肢组织出现慢性或急性缺血症状的疾病,是冠心病的等危症。

ABI是目前诊断LEAD最常用、最普遍的无创性辅助检查,低ABI值(<0.9)对评估LEAD的病变程度、病程进展、预后判断均具有重要价值。

ABI测定意义
1.1判断从心脏到踝部之间是否存在严重循环阻塞性疾病;
1.2对阻塞严重程度提供初步评估的依据;
1.3有助于鉴别诊断,如患者存在其他原因引起的下肢疼痛,则ABI可以正常或踝部动脉压力与症状不符;
1.4可用于预测肢体存活程度,伤口愈合情况和患者生存率;
1.5可用于检测无症状肢体的血管病变。

2ABI的诊断标准
2.11988年Fowkes FGR制定的一个详细的ABI诊断标准
2.1.1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0.9~1.1是正常;
2.1.2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0.7~0.89是轻中度动脉度动脉硬化狭窄;
2.1.3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小于0.7提示中重度狭窄。

2.21993年美国心脏协会和美国心脏学会(ACC/AHA)指南推荐ABI<0.90作为诊断外周动脉疾病的界值标准
其判断标准为:
2.2.10.9<ABI<1.3为正常;
2.2.2ABI≤0.9为有动脉阻塞的可能性;
2.2.3ABI≤0.8为动脉阻塞的可能性极高;
2.2.40.5≤ABI<0.8为至少有一处动脉阻塞;
2.2.5ABI<0.5为有多处动脉阻塞存在;
2.2.6ABI≥1.3为血管有疑似钙化。

&nbsp;
2.32007年《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疾病诊治中国专家建议》中,ABI的诊断标准:
2.3.1静息ABI<0.9:通常可确诊LEAD,其检出血管造影阳性的周围动脉疾病的敏感性为90%左右,特异性约95%;
2.3.2ABI;0.4~0.9:提示轻一中度周围动脉疾病;
2.3.3ABI<0.4:提示重度周围动脉疾病;
2.3.4ABI>1.3:需进一步检查是否存在周围动脉疾病,如用二维超声或血管功能仪检查;
2.3.5ABI0.9~1.3:属临界值,需行平板运动试验。

3ABI运动实验评估ABI临界值(0.9~1.3)人群LEAD的临床价值
运动平板试验作为动态客观观察运动负荷情况下血管功能反应的敏感工具,静息情况下及运动后即刻进行踝压或ABI检测能客观定量评估血管动力学功能意义的狭窄病变,即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病变或长期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阻塞病变但已建立丰富侧支循环的病变。

临床主要适应征:诊断静息ABI值正常的下肢动脉疾病患者、鉴别跛行和假性跛行、对跛行患者开始正式运动训练计划前,提供客观安全的运动依据并制定个体化的运动方案,并客观评估跛行的治疗措施效果。

检测方法:让患者在设定标准速度和级数的步行机上行走,直到患者出现下肢疼痛或达到限定时间。

目前公认的ABI运动试验对LEAD的诊断标准:运动平板结束后检测ABI值,当持续几分钟踝压显著降低>50mmHg提示存在LEAD;《2007年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疾病诊治中国专家建议》中推荐,静息ABI为0.9以上,运动后1min,ABI下降20%可诊断LEAD。

我们采用运动平板试验(Bruce方案)结合ABI检测,对ABI临界值(0.9~1.3)LEAD 的高危人群进行下肢动脉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评估。

与静息ABI比较,按运动平板后1minABI值的变化分为ABI下降≥20%组、ABI下降<20%组及ABI升高组。

结果显示:①经下肢动脉超声结果证实:运动试验后1minABI下降≥20%的患者的下肢动脉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最为严重,主要以动脉粥样硬化大斑块(面积>20mm2)病变为主;运动后1minABI升高的患者主要以弥漫性点状病变为主。

②随着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加重,运动后ABI下降的幅度增大。

③运动诱发的ABI值变化对下肢动脉存在粥样斑块>20mm2大斑块的病变诊断准确性最高。

④运动平板试验(Bruce方案)结合ABI检测对ABI临界值(0.9~1.3)LEAD高危人群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评估不仅是一项非常安全可行的检测方法,还可以在评估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情况下,早期发现心肌缺血病变。

4ABI≥1.3在LEAD中的诊断价值
ABI≥1.30,或测得的下肢收缩压异常增加,超过生理情况下从心脏到下肢动脉节段收缩压的增加时(通常大于20mmHg或高于上臂收缩压的20%),考虑可能存在动脉僵硬的情况。

如长期患糖尿病、年老以及终末期肾病正在透析的患者,因为血管中层的钙化,下肢动脉僵硬,ABI值异常升高(≥1.3)。

多项研究显示,ABI≥&nbsp;1.30的LEAD患者与ABI<0.9的LEAD患者一样,与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与病死率密切相关。

ABI≥1.30的患者可以通过测定趾收缩压和趾臂指数(TBI)进行下肢动脉疾病的诊断,通常趾臂指数<0.7即可诊断下肢动脉疾病。

《2007年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疾病诊治中国专家建议》中指出,ABI≥1.3:需进一步检查是否存在周围动脉疾病,如用二维超声或血管功能仪检查。

我们的实验以ABI≥0.9的LEAD高危人群为研究对象,并根据ABI值将该人群分为不同的ABI值分组,详细分析比较了各组人群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情况,结果显示:
①ABI≥0.9的LEAD高危人群中57.7%的患者下肢动脉存在不同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其中临界低值组(ABI:&nbsp;0.91~0.99)及高值组(ABI:≥1.3)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最重。

临界低值组患者主要以动脉粥样斑块(III级和IV级病变,67.7%)为主,而高值患者中以弥漫性病变(II级病变,43.8%)为主,而且,两组患者内中膜增厚比例均显著增高(p<0.05)。

②临界低值组患者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位点以膝上动脉病变为主(84.2%),而高值患者以膝下动脉病变为主(57.1%)。

综观以上结果,临床医生不应忽视ABI≥1.3的高值组人群,其病变表现为弥漫性动脉病变,病变位点主要位于膝以下远端动脉。

应针对不同的危险因素及病变基础,及早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遏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发展,将有助于心脑血管疾病事件的发生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