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高程控制测量

合集下载

高程控制测量方法

高程控制测量方法

高程控制测量方法高程控制是测量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目的是确定地表或物体的高程值。

高程控制测量方法主要包括水准测量法、GPS测量法和雷达测量法等多种方法。

水准测量法是最早也是最常用的一种高程控制测量方法。

它利用水平线与重力垂直的特性,通过测量水准仪的视线高度差以及通过水准仪上的刻度尺进行测量,确定地点的高差。

水准测量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可以达到亚毫米级别,但其缺点是需要进行长距离的测量,测量过程繁琐且耗时较长。

GPS测量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高程控制测量方法。

GPS(全球定位系统)是利用地球上的多颗卫星发射的信号进行定位的技术,其中包括高程信息。

通过收集多颗卫星发射的信号并进行数据处理,可以确定测量点的高程值。

GPS测量法具有高度灵活性、快速性和精确性,并且可以进行远距离的高程控制测量。

其缺点是受地形和建筑物遮挡等因素的影响较大,精度相对较低。

雷达测量法是利用雷达测距原理进行高程控制测量的一种方法。

雷达测距原理是通过发射射频信号并接收回波信号,根据信号的传播时间和速度计算目标物体与测量仪器之间的距离。

通过在雷达测量仪上设置高度测量模块,可以测量物体的高程值。

雷达测量法具有快速、自动化、非接触等优点,可以有效地避免地形和建筑物的遮挡问题,但其需要较高的设备投资成本。

除了以上三种主要的高程控制测量方法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方法也可以用于高程控制测量。

例如,激光测距法利用激光束在空中传播的速度和传播时间测量目标物体的高程值;大地水准面插值法通过对已知高程点进行插值计算,确定待测点的高程值;气压高程控制测量法利用大气压力与高度之间的关系进行高程测量等。

这些方法在实际测量中根据具体的需求和实际情况选择使用。

总结起来,高程控制测量方法有水准测量法、GPS测量法、雷达测量法等多种方法。

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可以根据具体要求和实际情况选择使用。

水准测量法具有较高的精度但耗时繁琐,GPS测量法具有快速灵活的特点但受地形和建筑物遮挡等因素影响,雷达测量法具有自动化和非接触的优点但需要较高的设备投资成本。

高程控制测量—等外水准测量

高程控制测量—等外水准测量

fh容 40 L 40 11.9 137.986(mm) fh 13mm
• 结论本次普通水准测量的成果满足规范要求
高程控制测量
• 第四步:计算各测段改正数

BM1-1段的改正数
V
1
fh L
L1
0.013 1.8km 11.9km
0.0091m

1-2段的改正数 V
2
fh L
L2
0.013 2.1km 11.9km
0.0106m
• 第五步:计算测段改正后的高差
hBM1~1 2.152 0.0091 2.1611m
h1~2 1.061 0.0106 1.0504m
高程控制测量
• 第六步:计算各未知点的高程
H1 H BM1 hBM11 112.235+2.1611 114.3961 H2 H1 h12 114.3961-1.0504 113.3457
• 应用 • 形式
• 闭合水准路线 • 附合水准路线 • 支水准路线
高程控制测量
• 测量工作,误差在所难免,应采取下列手段限制误差
• 计算校核
• 后视读数总和与前视读数总和之差数,应等于高差的代数和。
• 测站校核 • 双仪高法 • 双面尺法
• 成果校核
• 由于测量误差的影响,使沿水准路线测得的起终点的高差值与起 终点的实际应有高差值不相吻合,其二者差值,称为高差闭合差
项目一 高程控制测量
高程控制测量
内容提要 • 等外水准测量
• 水准测量、计算的方法原理 • 闭合水准路线测量 • 附合水准路线测量 • 支水准测量
高程控制测量
• 水准测量连续设站的测量方法
高程控制测量
高程控制测量

高程控制测量方法和特点

高程控制测量方法和特点
工程建设中的高程控制网
布设原则: 按照由高级到低级分级布设的原则; 等级分为二、三、四、五等水准和图根水准。
§8-1 高程控制测量概述
工程建设中的高程控制网
首级高程控制网: 视测区的大小,各等级水准均可作为测区的首 级高程控制; 首级网应布设成环形路线,加密时宜布设成附 合路线或结点网;
§8-1 高程控制测量概述
§8-1 高程控制测量概述
布设原则: 采一用等从水整准体到网局:部,由高级到低级,分级布设
逐是级国控家制高的程原控则制;的骨干,沿地质构造稳定和坡 分度为平国缓家的一交、通二线、布三满、全四国,4构个成等网级状。; 一等水准路线全长为93 000多公里,包括100 个闭合环,环的周长为800~1500公里
15

注:①
结D点S3 之间单或面结点与往高返级各一点次之间,其往路一线次的长度、30不√L应大于—表中
20
规≤5定的0D.7S倍10;
往返各一次
往一次
40√L 12√n
② L为往返测段,附合或环线的水准路线长度(km);n为测站数。
§8-2 三、四等水准测量
路线 密度 基准
三、四等水准网是在一、二等水准网的基础 上进一步的加密,根据需要在高等级水准网 内布设附合路线、环线或结点网
测 站 编 号
测 点 编 号
下 后丝 尺上

后视 距
视距 差d
前 下丝 视 上丝
前视距
Σd
方向及 尺号
水准尺读数(m) 黑面 红面
K+黑
减红 (mm)
高差
中数 (m)
(1) (2) (9) (11)
(5) (6) (10) (12)
后 前 后-前

高程控制测量方法

高程控制测量方法

高程控制测量方法一、引言高程控制测量是地理信息系统(GIS)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精确测量地表的高程信息。

高程控制测量方法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测量和计算过程,确定地点的绝对高程或相对高程差异。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高程控制测量方法。

二、水准测量法水准测量法是最常用的高程控制测量方法之一。

该方法通过测量水平线上不同点的高程差,来确定地点的高程。

水准测量通常采用水准仪、测量杆和水准网等工具和设备。

测量过程中,需要注意消除仪器的仪器常数和观测误差,并进行精确的数据处理和计算。

三、全球定位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GPS)也可以用于高程控制测量。

GPS通过接收来自卫星的信号,确定地点的经纬度和高程信息。

在高程控制测量中,GPS可以提供相对准确的高程数据。

然而,由于GPS信号在山区、城市峡谷等地形复杂的地方容易受到干扰,因此在使用GPS进行高程控制测量时需要考虑这些因素,并进行相应的数据处理和校正。

四、重力测量法重力测量法是一种通过测量地球上不同地点的重力加速度,来确定地点的高程的方法。

重力测量需要使用重力仪和重力计等专用设备。

测量过程中,需要考虑地球引力场的梯度、地球潮汐等因素的影响,并进行相应的数据处理和计算。

五、激光测距法激光测距法是一种通过测量激光束从发射器到地面的反射点的时间,来确定地点的高程的方法。

激光测距通常采用激光测距仪和接收器等设备。

测量过程中,需要考虑大气折射、地面反射率等因素的影响,并进行相应的数据处理和计算。

六、卫星测高法卫星测高法是一种通过卫星携带的雷达或激光设备,对地面进行测量,从而确定地点的高程的方法。

卫星测高可以提供高精度的高程数据,但需要考虑卫星轨道、大气延迟等因素的影响,并进行相应的数据处理和校正。

七、总结高程控制测量是地理信息系统中的重要环节,能够提供精确的高程信息。

本文介绍了几种常用的高程控制测量方法,包括水准测量法、全球定位系统(GPS)、重力测量法、激光测距法和卫星测高法。

市政管网高程测量控制措施和流程

市政管网高程测量控制措施和流程
⑥回填过程测量:根据设计要和图纸要求对分层进行高程控制,每层30公分,每层到设 计高程时,再进行下一层,依次到下个程序。
⑦路面恢复测量:在恢复的路面上提前测量好标高拉控制线,和旧路面相平,防止路面 有积水现象。
四、测量允许偏差
1、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表4-1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注:n为测站数
四、测量允许偏差
三、施工过程控制
④管线基础测量:根据检槽后的管道中心线和高程,按照设计基础宽度和厚度,在槽底 的高程基础上加15公分就是碎石砂高程,在碎石砂的高程基础是哪个加12公分至27公分对应 不同的混凝土,管线基础施工后复测基础中线偏差、高程。
⑤管线安装测量:管道基础施工后恢复管道中心线,根据不同管材结构形式分别进行安 装放线。管道安装时边安装边进行高程测量,全部安装完成以后再次高程测量,达到设计高 程以后在进行下一步。
7、根据施工的进展,在管道复核完成以后,对已经完成的井段进行坐标复核和高程 复核,并对检查井的深度,管材进行记录,并按照实际的测量数据落实际图纸,也是再 一次管道标高的复核。
8、施工现场的进度要与测量资料同步进行,测量资料要与检验批顺序进行记录。
②沉降观测:在沟槽附近建筑物等做沉降点,由远离基坑的控制点开始观测,引测到基 坑周围,按编定的各沉降点进行依次观测,并记录沉降点高程,观测到另一个控制点进行附 合。
③管线开挖测量:开挖过程中,按照图纸必须对中线、高程等进行检测,利用水准仪把 地面高程引到槽底,提前计算出槽底高程,距离槽底剩余10公分左右采用人工清底,避免超 挖。
三、施工过程控制
1、过程控制流程
施工放样→沉降监测→管线开挖测量→管线基础测量→管线安装测量→回填过程测量→路 面恢复
①施工放样:根据施工图纸和施工方案进行管道、检查井和沟槽开挖的放样,利用全站 仪采用极坐标方法进行前后视检查,放样出检查井的中心位置,利用两个检查井的中心位置 墨斗弹线出管道的中心线,利用中心线左右偏移50公分就是沟槽开挖边缘,利用CAD在图上 画出检查井的开挖范围,提取出四个点的坐标,利用四点坐标现场放样墨斗弹线。

高程控制测量

高程控制测量

高程控制测量一、国家高程基准•高程基准面------通常采用大地水准面作为高程基准面•大地水准面•验潮站,(浙江)坎门,吴淞口,青岛,大连•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 5.1.2水准原点------青岛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水准原点的高程值72.289m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水准原点的高程值72.2604m两系统相差-0.0286m二、高程控制网的布设(一)国家高程控制网由高级到低级、从整体到局逐级控制、逐级加密的原则。

一二三四等。

我国国家水准网布设情况分三期:第一期,1976年以前完成,以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为基准。

第二期,1976年至1990年完成,以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为基准的一二等网。

1990年后进行的国家一等水准网的复测和局部地区二等水准。

•国家一等水准网共布设289条路线,总长度93360km,全网有100个闭合环和5条单独路线,共埋设固定水准标石2万多座。

•国家二等水准网共布设1139条路线,总长度136368km,全网有822个闭合环和101条附合路线和支线,共埋设固定水准标石33000多座。

•国家一二等水准网分等级平差,一等水准网先将大陆的进行平差,再求海南岛的结果。

二等是以一等水准环为控制进行平差计算的。

•一等水准网每隔15~20年复测一次。

•三四等水准,加密,布设成附合路线,并尽可能互相交叉,构成闭合环。

(二)城市和工程建设高程控制网•分二三四等3个等级,首级高程控制网,一般要求设成闭合环。

三、正常水准面(一) 水准面不平行性1水准面不平行性2 重力加速度的变化可分成两部份:重力加速度随纬度的不同而变化的,在赤道g有较小的值,而在两极g 值较大,因此水准面相互不平行,且为向两收敛的、接近椭园的曲线;重力异常,不规则的变化。

3水准面的不平行性,对水准测量的影响⑴因为水准面不平行性,如果沿水准面观测高差不等于零(应该等于零),要加改正数。

⑵用水准测量测得两点间的高差随路线不同而有差异⑶环形路线闭合差不等于零,理论闭合差。

高程控制测量的方法

高程控制测量的方法

高程控制测量的方法高程控制测量是一种测量地表高程的方法,主要用于确定地表各个点的高度差。

在进行大型工程建设、地理测量和地质勘探等领域,高程控制测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常用的高程控制测量方法包括三角高程测量法、水准高程测量法和GPS高程测量法。

三角高程测量法是一种通过测量三角形顶角和边长,从而计算出地表上点的高程的方法。

三角高程测量法需要选取基线,即确定两个已知点,并用经纬度或坐标表示。

在基线两边分别设置两个观测点,然后通过测量基线和观测点的距离、观测点之间的顶角,可以计算出高程差。

这种方法的精度较高,但需要较长的测量距离,测量过程相对复杂。

水准高程测量法是一种通过测量水平线上不同点之间的高度差来计算各点高程的方法。

水准高程测量法依赖于重力、气压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测量结果相对较为精确。

在进行水准高程测量时,需要选取参考平面,即确定一个基准点,以该点的高程为参考,通过在不同点上测量高度差,来计算其他点的高程。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测量比较简单,但需要较多的测量点和较高的技术要求。

GPS高程测量法是一种通过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地表上点的高程的方法。

GPS高程测量法利用卫星发射的信号,通过接收卫星的信号,计算出接收站到卫星之间的距离,从而得知地表点的高程。

这种方法具有测量范围广、测量速度快和测量精度高的优点,适用于大范围的高程控制测量,如山区、海洋等环境。

但GPS高程测量方法对遮挡物和天气条件敏感,同时需要较为复杂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在实际应用中,高程控制测量方法可以结合使用,以提高测量结果的精度和可靠性。

比如,在进行大型工程的测量时,可以先使用GPS方法对广泛的区域进行快速测量,获得初始高程控制点,然后再使用水准或三角方法对局部区域进行更为精确的高程控制测量。

总的来说,高程控制测量方法是一种测量地表高程的重要方法,常用的方法包括三角高程测量法、水准高程测量法和GPS高程测量法。

这些方法各有优势和适用范围,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或结合使用,以获得准确可靠的高程控制测量结果。

高程控制测量-PPT

高程控制测量-PPT
水准面形状等地球科学研究提供精确的高程数据。
一、国家高程控制网的布设原则
1.从高到低、逐级控制 国家水准网采用从高到低,从整体到局部,逐级控制, 逐级加密的方式布设。分为一、二、三、四等水准测量。 ✓ 一等水准测量是国家高程控制网的骨干,同时也为相 关地球科学研究提供高程数据; ✓ 二等水准测量是国家高程控制网的全面基础; ✓ 三、四等水准侧量是直接为地形测图和其他工程建设 提供高程控制点。
4、水准标石的埋设 水准点的高程是指嵌设在水准标石上面的水准标志顶面
相对于高程基准面的高度,如果水准标石埋设质量不好, 容易产生垂直位移或倾斜。
首级水准路线上的 结点应埋设基本水 准标石
墙上水准标志,一般嵌设在 地基已经稳固的永久性建筑物 的基础部分,水准测量时,水 准标尺安放在标志的突分。
埋设水准标石时,一定要将底部及周围的泥土夯实, 标石埋设后,应绘制点之记,并办理托管手续。
水准路线附近的验潮站基准点、沉降观测基准点、地 壳形变基准点以及水文站、气象站等应根据实际需要按 相应等级水准进行联测。
三、水准路线的设计、选点和埋石
1.技术设计 技术设计是根据任务要求和测区情况,在小比例尺地图 上,拟定最合理的水准网或水准路线的布设方案。 设计前应充分了解测区情况,收集有关资料(如测区现 有地形图,已有水准测量成果),然后在1: 50万或1: 100万 的地形图上设计一、二等水准路线。 一等水准路线应沿路面坡度平缓、交通不太繁忙的交通 路线布设,二等水准路线尽量沿公路、大河及河流布设, 沿线交通较为方便。 水准路线应避开土质松软的地段和磁场甚强的地段,并 应尽量避免通过大的河流、湖泊、沼泽与峡谷等障碍物。 当一等水准路线通过大的岩层断裂带或地质构造不稳定 的地区时,应与地质地震等有关科研单位,共同研究决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高程控制测量
3.1.1城市高程控制测量分为水准测量和三角高程测量。

水准测量的等级依次分为二、三、四等,当需布设一等时,应另行设计,经主管部门审批后实施。

3.1.2在大城市或有地面沉降的城市应建立基岩水准标石作为地方水准原点,并应与国家水准点联测。

一般城市应选择一个较为稳固并便于长期保存的国家水准点作为城市水准网的起算点,同时应充分利用测区内的水准点标石。

与国家水准点联结时,其联测精度不应低于城市首级水准网的观测精度。

3.1.4城市高程控制网布设范围应与城市平面控制网相适应。

一个城市只应建立一个统一的高程系统。

城市高程控制网的高程系统,应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或沿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

在远离国家水准点的新设城市或在改造旧有水准网因高程变动而影响使用时,经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可暂时建立或沿用地方高程系统,但应争取条件归算到1985国家高程基准上来。

3.1.7各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1.7的规定。

各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mm) 表3.1.7
级误差路线往返测
高差不符值路线的左右
路线高差不
符值

偶然中误差M△

中误差
MW
平原丘陵山区


≤±1 ≤±2 ≤±4- ≤±4≤±6三
等≤±3 ≤±6
≤±
12
≤±8≤±12
≤±15
≤±20

等≤±5 ≤±10
≤±
20
≤±
14
≤±20
≤±25
≤±30
注:1.M△和MW的计算方法见本章第3.6.4条规定;
2.Ls为测段、区段或路线长度,L为附合路线或环线长度,Li 为检测段长度,
均以km计;
3.山区指路线中最大高差超过400m的地区;
4.水准环线由不同等级水准路线构成时,闭合差的限差应按各等级路线长度分别计算,然后取其平方和的平方根为限差;
5.检测已测测段高差之差的限差,对单程及往返检测均适用;检测测段长度小于1km时,按1km计算。

3.2.4各等水准点均应埋设永久性标石或标志。

标石或标志埋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稳固耐久,保持垂直方向的稳定。

2 标石的底部埋设在冻土层以下,并浇灌混凝土基础。

3 水准点可以利用基岩或在坚固的永久性的建筑物上凿埋标志。

3.2.6标石的稳定时限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各等水准观测,需待埋设的水准标石稳定后方可进行。

2 对二等水准观测,至少需经过一个雨季,冻土地区还需经过一个冻解期,岩层上埋设的标石至少需经过一个月。

3 在三、四等水准标石埋设后,水准观测的开始时间由作业单位根据路线土质和作业季节自行决定。

3.3.5各等水准观测的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视线高度的要求应符合表3.3.5 的规定。

各等水准观测的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视线高度的要求(m) 表3.3.5
注:当成像清晰、稳定时,三、四等水准观测视线长度可以放长20%。

3.3.6各等水准测量的测站观测限差应符合表3.3.6的规定。

各等水准测量的测站观测限差(mm) 表3.3.6
3.4.3根据城市各地区的水文地质、地质情况和年均沉降量,将整个城市划分成若干个不同沉降量的沉降区。

其沉降区的划分、沉降点间距和复测周期可按表3.4.3的规定执行。

沉降点间距和复测周期的要求表3.4.3
3.6.5城市地面沉降观测的平差计算、资料整理等,除应符合本节有关规定外,还应进行下列计算和绘制下列资料:
1 计算每个水准点或沉降点的本次沉降量、累计沉降量和年均沉降量。

2 计算每个沉降区和整个城市的本次平均沉降量、累计平均沉降量和年均沉降量。

3 绘制有异常沉降现象的水准点或沉降点逐年(或逐月)的沉降曲线。

4 根据水准点或沉降点的本次沉降量或年均沉降量绘制等沉线图。

等沉距按沉降量的大小或需要而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