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脾汤标准配方是什么
归脾汤

明 薛己《正体类要》
组成
白术 当归 黄芪 远志 酸枣仁各一钱(3g) 木香五分(1.5g )
生姜 大枣
茯苓 龙眼肉 人参一钱 (6g) 炙甘草三分(1g)
水煎服。
[功用]
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主治
心脾气血两虚证。 脾不统血证。
心悸怔忡
心 脾 气 血 两 虚 证
健忘失眠
面色萎黄
体倦食少 盗汗 舌淡 苔薄白
脉细弱
脾不统血证
便血
出
血
皮下紫癜
月经超前,量多色淡,崩漏
舌淡,脉细弱
பைடு நூலகம்解
黄芪
人参 白术
茯苓 炙甘草 当归 龙眼肉 茯神 酸枣仁 远志 木香
补气健脾 补血养心安神
养 血 补 心 安 神
宁心安神
理气醒脾 调和药
生姜 大枣
配伍特点
心脾同治,重在治脾。
气血并补,重在补气。
临床应用
1、为治疗心脾气血两虚证的常用方。 2、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神经衰弱等属心
脾气血两虚及脾不统血者可选用本方。
返回目录
老中医:劳心者的专用补血药~归脾汤

归脾汤【名方出处】南宋《济生方》。
【使用历史】约750年。
【主要成分】人参(或党参),黄芪,白术,茯苓,酸枣仁,桂圆肉,木香,炙甘草,当归,远志。
【整体药性】温。
【功能主治】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用于气血不足,心悸,失眠,食少乏力,面色萎黄,月经量少,色淡。
【典型征象】面黄肌瘦,失眠健忘。
【禁忌人群】身体壮实不虚者忌服。
归脾汤为补血名方,具有补血养心、健脾益气的功效。
归脾汤出自南宋的医家严用和的《济生方》。
当时,严用和的归脾汤的方子还不完整,到了明代时,太医院的院长薛立斋在这个方子里加上了当归和远志,至此归脾汤就变成了现在药店里的人参归脾丸了。
归脾汤适合经常操心、劳累的人,因为操心劳累而损伤了心血,所以方剂中的药物也重在补血。
在《济生方》中,对归脾汤的应用只有“治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怔忡健忘”这短短的一句话,不过话虽少,但涵盖的范围却很广,凡是有肢倦乏力、失眠健忘、心慌心悸、崩漏或月经量少等心脾两虚症状的患者均可使用。
气血双补的经典方归脾汤这方子看似简单,但是里面的学问可大了。
首先,这个方子里包含着补气的四君子汤,黄芪也是补气的,乍一看,大家似乎觉得归脾汤是补气的,但是,它在方剂学中确实归属补血类,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要从气和血的关系谈起,气和血是互生的,气生血,血生气。
中医讲血需要依靠脾气才能行使功能,所以中医在补血的时候很少只开补血剂,一般都要同时补气,就好像是赋予了血细胞干活的动力一样。
有人将气血的关系比作夫妻,气为阳,主动,扮演着丈夫的角色;血为阴,主静,扮演着妻子的角色。
一个美满的家庭,夫妻和睦是关键,同样,对于身体而言,如果想要保持健康,气血平衡是关键。
一旦气虚或者血虚,疾病就会随之而来,正如《黄帝内经》中所说:“气血失和,百病乃变化而生。
”那么,气虚是什么呢?我们刚才说了气扮演的是丈夫的角色,如果气虚,就好比一个家庭里,作为一家之主的丈夫懦弱无能。
在这种情况下,这个家首先经济来源会出现问题,而没了钱的支援,各家庭成员的吃喝问题就得不到保证,可以说这家人只能处在低水平的生活状态;其次,因为丈夫太懦弱,家庭就很容易受到其他强势者的欺侮。
归脾汤《中医治法与方剂》

归脾汤《中医治法与方剂》归脾汤(《济生方》)【组成】人参12g 白术9g 茯苓12g 甘草6g 黄芪20g 当归12g 龙眼肉15g 酸枣仁15g 远志6g 木香3g 【用法】水煎温服。
亦可倍其量,作蜜丸,每次服10g。
【主治】1.心脾亏损,心悸、怔忡、健忘、不寐,体倦食少,舌淡脉弱。
2.脾不统血,气不摄血,月经不调,崩中漏下,皮下出血,舌脉如前。
【证析】本方所治,虽有心神不宁,血不归经,脾运不健三类证象,但因脾虚气弱才是病根,故其余证象都是标象。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脾虚则气血生化不足,导致心气与心血两虚,心体失养,心用不宣,由是心悸、怔忡、健忘、不寐见矣!血行脉中,有赖卫气固护,卫气充盛,全凭谷气资生。
脾虚不运则卫气无源,卫气既弱则统摄无权,于是血溢脉外,而月经量多,淋漓不断,皮下出血诸证见矣!上述诸证若不兼见体倦食少,舌淡、脉弱,不得竟指其是气虚,所以体倦食少舌淡脉弱才是辨证依据。
【病机】心脾亏损【治法】健脾益气,养心宁神法【方义】心脾气血亏损而呈心神不宁,法当补气益血,宁心安神。
故方用人参、黄芪、白术、茯苓、甘草补气健脾。
血虚补脾,是因血生于脾而养于脾的缘故。
此证既已血虚,兼补其血亦理所当然。
故配龙眼、当归补其心血,酸枣仁、远志宁其心神,并佐少许木香行气以防参芪呆滞,共呈健脾益气,养心宁神功效。
如系气不摄血而血溢脉外,则当补气以摄血。
方中人参补元气于下焦,白术、茯苓、甘草健脾气于中焦,黄芪实卫气于上焦,三焦元真得补,自能固护营中之血使其不致外溢。
若再加人大枣,则益气摄血功效更为显著。
学习此方应该注意四点:①证象反映心系血虚而从补气健脾论治,是从气血生化关系施治的典范。
②气不摄血的出血证候,益气即可摄血,此方并无止血药物而能止血,是针对病机施治的典范。
③无论心经证象还是出血证象,均从脾胃着手,又是治病求本的典范。
④所治健忘、不寐,是心系手厥阴心包证象,配伍远志开其心志,酸枣仁安其心神,指此言也。
归脾汤出处原文

归脾汤出处原文
摘要:
1.归脾汤的出处
2.归脾汤的组成
3.归脾汤的功效
4.归脾汤的应用
正文:
归脾汤是中医学中一种非常著名的汤剂,其出处可追溯到明朝的《景岳全书》。
这本书由明代著名医学家张景岳所著,其中记载了归脾汤的配方和功效。
归脾汤的组成主要由白术、茯神、黄芪、龙眼肉、酸枣仁、人参等药材组成。
这些药材的组合,旨在通过益气健脾、养心安神的作用,达到治疗心脾两虚的目的。
归脾汤的功效主要体现在治疗心悸、失眠、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
在中医理论中,心脾两虚会导致上述症状的出现,而归脾汤正是针对这一病理机制而设。
归脾汤的应用主要针对心脾两虚的病人,这类病人通常会出现心悸、失眠、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会根据病人的具体症状,对归脾汤进行适当的加减,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推荐】归脾汤补血方剂

【推荐】归脾汤补血方剂【简介】本方来源于《正体类要》。
【功用】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主治心脾两虚,气血不足,心悸健忘,失眠多梦,发热,体倦食少,面色萎黄,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以及脾不统血所致的便血,妇女月经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者。
【组成药物】白术 9克,获神 9克,黄芪12克,龙眼肉12克,酸枣仁12克,人参6克,木香6克,炙甘草sg,当归9克,远志6克。
【用量用法】上药加生姜5片、大枣3枚,水煎服,每日1剂。
九剂有水蜜丸、小蜜丸、大蜜丸、浓缩丸,水蜜丸:每次6克,小蜜丸:每次9克,大蜜丸:每次1丸,浓缩九:每次8~10丸。
均每日2~3次,空腹或饭后用温开水送服。
膏剂:每次9~15克,每日2次,开水冲服。
【现代研究】本方具有激活老龄动物脑内功能低下的胆碱能神经作用,能改善学习和记忆能力,能增强免疫,调节中枢神经功能,增进造血功能,有强壮作用。
此外,还有抗休克、镇静、降血压、改善脂质代谢等作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进补应用】方中用黄芪、人参、白术、甘草补气健脾,用龙眼肉、酸枣仁、当归补血养心,获神、远志宁心安神,木香行气醒脾,以使本方补不碍胃、补而不滞,少配生姜、大枣以和中调药。
本方有气血双补,心脾同调之妙。
1.消化性溃疡用本方汤剂,并重用木香,水煎服,每日1剂。
如能守方长服,有较显著的疗效。
症状消失后,仍需继续服药一段时间,以巩固疗效。
2.神经衰弱(神经症)用本方丸剂,按常规服用。
本方对病程短、病情轻者疗效好;对各种抑郁、倦怠、睡眠不佳及工作活力低下的患者疗效较好;但对机体处于兴奋状态,如易急躁发怒的患者则效果不太满意。
用药时间一般需2~4个月,用药总量1000~2 000克。
3.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用本方为主:党参15克,黄芪15克,白术15克,当归12克,朱茯苓12克,远志12克,酸枣仁12克,龙眼肉15,熟地15克,广木香10克,女贞子15克,旱莲草15克,大枣30克,阿胶12克(另包烊化),土大黄30克,甘草6克。
【优秀文档】归脾汤

归脾汤
归脾汤一般情况下大家可能都会觉得陌生,不过我们根据它的名称也能猜到它的效用,归脾肯定是和脾脏有关的,但是具体有什么用估计就不太清楚了吧,归脾汤是一种中药方剂,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归脾汤的药用价值有哪些吧。
【方剂名】
归脾汤,出自《正体类要》。
【组成】
白术当归白茯苓黄芪炒龙眼肉远志酸枣仁炒,各一钱(各3g)木香五分(1-5g) 甘草炙,三分(lg) 人参一钱(3g)。
【用法】
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功效】
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主治】
1.心脾气血两虚证,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盗汗虚热,神疲倦怠,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2.脾不统血证,便血,皮下紫癜,妇女崩漏,月经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舌淡,脉细弱。
【方解】
本方证为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气血亏虚所致。
心藏神而主血,脾主思而统血,思虑过度,必致心脾气血暗耗,脾气亏虚则体倦、食少;心血不足则见惊悸、怔忡、健忘、不寐、盗汗;脾虚统血无权,则便血,皮下紫癜,妇女崩漏下血;面色萎黄、舌质淡,苔薄。
加味归脾汤的标准配方

加味归脾汤的标准配方摘要:1.概述加味归脾汤2.加味归脾汤的配方3.加味归脾汤的功效4.加味归脾汤的应用和注意事项正文:一、概述加味归脾汤加味归脾汤,又称加味归脾丸,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方剂,起源于明朝著名医学家李时中的《千金翼方》。
它是在归脾丸的基础上加味而成,具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的功效,适用于治疗心脾两虚、气血不足等病症。
二、加味归脾汤的配方加味归脾汤的配方如下:1.白术(炒)15 克2.当归(酒炒)15 克3.茯神15 克4.黄芪(蜜炙)15 克5.远志(去心,甘草水泡)15 克6.酸枣仁(炒)15 克7.龙眼肉15 克8.木香15 克9.大枣(去核)15 克10.甘草(炙)15 克三、加味归脾汤的功效加味归脾汤具有以下功效:1.补益心脾:方中白术、黄芪、炙甘草等药材能健脾益气,使脾气充实,恢复运化功能。
2.养血安神:当归、酸枣仁、龙眼肉等药材能养血安神,改善心血不足所致的失眠、心悸等症状。
3.益智养心:茯神、远志能益智养心,提高心神安定,有助于改善心慌、健忘等症状。
4.调理气血:全方具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的作用,从而达到调理气血的目的。
四、加味归脾汤的应用和注意事项1.应用:加味归脾汤主要用于治疗心脾两虚、气血不足等病症,如心悸、失眠、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
2.注意事项:在使用加味归脾汤时,应注意以下几点:a.孕妇慎用。
b.感冒发热期间暂停使用。
c.长期服用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d.药物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e.儿童用量请咨询医师。
总之,加味归脾汤是一种具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等作用的中药方剂,适用于治疗心脾两虚、气血不足等病症。
《轻松学名方(八)归脾汤》1

《轻松学名方(八)归脾汤》1药物组成:白术1钱,当归1钱,白茯苓1钱,黄耆(炒)1钱,龙眼肉1钱,远志1钱,酸枣仁(炒)1钱,木香5分,甘草(炙)3分,人参1钱。
功效:养血安神,补心益脾,调经。
主治:思虑伤脾,发热体倦,失眠少食,怔忡惊悸,自汗盗汗,吐血下血,妇女月经不调,赤白带下,以及虚劳、中风、厥逆、癫狂、眩晕等见有心脾血虚者。
现代临床常用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神经衰弱、脑外伤综合征、子宫功能性出血等属于心脾血虚者。
好,我们接着来看。
一下子又扯远了。
我们回归来看归脾汤,这个不得了,千古名方。
它是以补血为主的,它能让所有的血气呢,归补到脾胃里头,让四肢充满血。
所以它是妇女血气耗损亏虚的良方。
归脾汤用术参黄芪,归草茯神远志随,酸枣木香龙眼肉,煎加姜枣益心脾。
它是当归归血的。
脾胃呢?脾胃主统血,统摄气血。
所以一切呢,血虚气弱,疲劳面黄,没有光泽,食欲不佳,睡眠不好,记忆力差,它就是典型的方子,抗衰老的方子。
你看它由健脾胃的方子药物组成,脾胃属于中焦,乃气血生化之源啊。
老师治疗有一个皮下出血的患者,他一到学校里头体育课一奔跑了,皮下就出血,最后呢,家里人都不敢让他上学了。
怕有恶症,一检查,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我说脾不统血,小孩子就脾不统血,脾胃发育不完美。
一用归脾丸呢,吃了以后再去奔跑,皮下都不出血点。
所以你们看到小孩子虚累疲呢,一跑步一撞伤皮下就淤青淤暗就有出血点--归脾丸,这个效果非常好。
还有一个龙尾的,他一直追过这边来,流鼻血,早上醒来了,反正一旦激动了,那鼻子那血就自动就出来了。
经常这样流,她非常害怕,以为是得了什么怪症。
我说已经有这么多年了,久病多虚,三年多了,那些各类的药吃的都没有什么效果。
我说,这得培补,重用归脾汤,归脾汤加白芍(30到50克)。
结果了,三剂药下去,他就感觉到没有出血,连续服十剂药呢,到现在鼻子都没出血,三年治病的十剂药而除。
归脾汤治流鼻血,加上白芍。
还有一刷牙就出血了,刷牙出血有两种,一种是热,一种是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归脾汤标准配方是什么
导语:大家都应该听过归脾汤吧,归脾汤是一个很常见的中药方剂名,很多人都会用归脾汤来补身体。
因为归脾汤有健脾养心,益气补血,以及调经,治疗
大家都应该听过归脾汤吧,归脾汤是一个很常见的中药方剂名,很多人都会用归脾汤来补身体。
因为归脾汤有健脾养心,益气补血,以及调经,治疗健忘失眠等功效,也因此,归脾汤成为了健脾益气的中药良方。
那么,归脾汤的标准配方是什么呢?各种中药的量应该是多少?
归脾汤,中医方剂名。
为补益剂,具有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之功效。
主治心脾气血两虚证。
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盗汗,体倦食少,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细弱;脾不统血证。
便血,皮下紫癜,妇女崩漏,月经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舌淡,脉细弱。
功用: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主治:心脾气血两虚证
分类:补益剂-补血剂
歌诀
归脾汤用术参芪,归草茯神远志齐,酸枣木香龙眼肉,兼加姜枣益心脾。
组成
白术、人参、黄芪、当归、甘草、茯苓、远志、酸枣仁、木香、龙眼肉、生姜、大枣。
用量
白术、当归、白茯苓、黄耆(炒)、龙眼肉、远志、酸枣仁(炒)、人参3g,木香1.5g,甘草(炙)1g。
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