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龙门石窟(小学生作文1000字)
关于龙门石窟作文集锦5篇

关于龙门石窟作文集锦5篇洛阳的龙门石窟是个历史悠久的建筑群。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龙门石窟作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关于龙门石窟作文1五千年的中国文化孕育了许多文化遗产,在我国河南省洛阳市有一个名叫“龙门石窟”的地方,它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那里风景优美,是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
龙门石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据说它有一个古老的传说。
在很久很久以前,在洛阳西山有一片清澈见底的湖泊,它被青山环绕着。
山上长满了五颜六色的鲜花,男人们在山上砍柴,在湖里捕鱼;女人们在家照看孩子,做饭洗衣。
日子过得虽然不富裕,但是大家的日子过得幸福、平静。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洛阳百姓的日子发生了变故。
连年的旱灾,粮食产量下降,百姓吃不饱了,日子过得越来越苦,眼看就要过不下去了。
村子里有一个小孩,人们说他长得虎头虎脑的,他每天都去草长得茂盛的地方放羊。
有一天,他和往常一样去放羊,羊开始乱跑,紧接着他听见一个奇怪的声音:“开不开,开不开”。
这是怎么回事?于是他便快速跑回家把这件奇怪的事情告诉了母亲,母亲对他说:“如果下次再遇到这样的事情,你就向里面喊‘开’”。
第二天果然又听见同样的声音,小孩按照母亲的做法大喊:“开,开”。
话音刚落,山便开了,水都涌了出来,两侧的石壁不断凹出无数像蜂窝一样的石佛。
这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整个村庄,乡民都说:“这山是神山啊”!小孩无意间地一次发现,却造就一个闻名中外的名胜古迹。
虽然这只是一个传说,但却使人们对美好的生活充满了向往。
龙门石窟的景色不仅让人流连忘返,而且它背后的传说总能引起人们的好奇心。
这真是一个奇妙的旅游胜地!关于龙门石窟作文2五一假期,爸爸妈妈带我来到具有“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之称的世界文化遗产风景区——龙门石窟。
著名的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以南13公里处,那里依山傍水,风景秀丽。
这里有东西两座青山对峙,远远望去犹如一座天然的门阙,所以称“伊阙”。
现在,“伊阙”已成为游龙门石窟的第一景观。
石窟始凿于北魏孝文帝时代,就刻凿在龙门山的石壁上,长有1公里多。
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作文介绍

龙门石窟作文1龙门石窟坐落在一条又宽又长的江边,江边种着一排的柳树,绿色的枝条向下垂着,在微风的吹拂下飘舞着。
石窟的对面也是一座山,山上有一座寺庙。
石窟的右边是一座高大的石拱桥,桥身刻有“龙门”两个大字。
两个大的石拱门横跨在宽阔的江面上,支撑着整座桥。
石窟的左边也有一座桥,这座桥比较矮小。
我们去参观龙门石窟时正是中午时分。
我们从那座高大的石拱桥的桥下的拱洞进入了景点,开始了参观活动。
走在岸边的.石块铺成的地面上,晒着阳光,我感觉这光给了我能量,使我变得精神抖擞了。
周围是同事还有不认识的游客,有外国的,有本国的。
我被包围在这不是很拥挤的人流中,导游拿着绿色的小旗走在前面。
我的右边就是刻有石窟的山。
石窟的数量挺多的。
石窟里的石像大多残缺,有的石像已丢失。
据导游介绍:石像的残缺率达98%,丢失率达20%。
走着走着,上了长长一段台阶后,我们来到了几尊大佛像前。
这几尊是石像中最大的,最完美的。
很多人在这里留影,我也是。
然后,我们继续沿着江边往前走,经过那座较小的桥,绕到了江的另一边。
再沿着江边往前走,来到了石拱桥。
走在石拱桥上往下看去,感觉很高,试想着有人从这里跳水下去,不知后果如何。
呵呵!眺望不远处江面上那几条石头鲤鱼,迎接着江面上吹来的凉爽的风,给人另一种美好的感觉。
龙门石窟作文2龙门石窟位于龙门山与香山上,是我国四大石窟之一。
那里山清水秀,环境清幽,气候宜人,被列入洛阳八大景之冠。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说:“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
”这里满山都是佛像,每个都雕得惟妙惟肖,姿态不一,大水也不相同,最大的高17.14米,头长4米,耳朵长1.9米,最小的只有2厘米长,无论大小,都雕刻得很精致,动作也不一样,有的佛像一手朝一手朝下,有的双手拉拢朝上,有的是盘腿坐,有的不盘腿坐,还有少数佛像是站着的。
往前走,登上六十级台阶,抬头一看,七个巨大的石像耸立在你眼前,他们每个人神态都不一样,中间一个坐在莲花上,一只手朝上,一只手朝下,双眼平视前方,听说是中国唯一的一位女皇帝武则天的替身像,我敢说这石像是世界上最像武则天的石像了。
龙门石窟作文20篇

龙门石窟作文20篇龙门石窟作文(一):游龙门石窟星期日我和家人一齐来到了洛阳龙门石窟,由于是第一次来,所以我显得异常兴奋。
早上,当天刚蒙蒙亮时我们就坐车出发了,一路上我们说说笑笑,不一会我们就到达了目的地洛阳龙门石窟。
刚从车上下来,一阵凉爽的微风扑面而来,我们跟着临时导游爸爸来到入口,龙门石窟的大门是横跨在伊河上的桥,门口人山人海,还有许多外国佬。
龙门石窟的参观大道是沿着伊河修建的,左手边是伊河,右手边就是连绵起伏的群山,著名的石窟就修建在山上。
我们在人丛中挤来挤去,好不容易才挤到佛像前。
当我看到耸立在我眼前的佛像时,不由得惊呆了:不明白我们伟大的祖先们用了多大的智慧,竟然能把石头雕刻得如此精细,连指甲盖都雕刻出来了像这种几十米高的大佛像得刻多长时间啊在龙门石窟里最具代表性的便是龙门石窟中规模最大的奉先寺。
它劈山而造,气势雄伟,九尊大型雕像依山凿石而成,高度均在10米以上,其中奉先寺卢舍那大佛更是高达17米多,仅头部就有4米,耳长1。
9米,它光明普照的面部形象也被专家们誉为中国雕塑史上伟大的典范之一。
当我们把视觉从山水风光转移到龙门石窟,你必须会为眼前他那宏伟的气势所惊叹。
同学们,如果你们有机会的话必须要去龙门石窟参观、学习,我想你们必须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龙门石窟作文(二):星期天一大早我还没起床,就听爸爸说要带我去洛阳的龙门石窟游玩,我高兴极了,一下子就从床上蹦下来。
天气格外清朗,爸爸驾着车在高速公路上飞驰,我们经过两三个小时的奔波,最终到达了洛阳的著名景点龙门石窟。
一进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成群结队的游客,随后我们找了一名导游,我们一边观赏,一边听导游解说龙门石窟的来历:龙门石窟位于河南洛阳南郊的伊河两岸,从北魏至北宋400余年开凿有2100多个窟龛,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3600余品,它不仅仅体现了佛教文化,更给我们展示了当时书法碑刻艺术。
一路上几乎所有的石壁上都凿有大大小小的佛像,有的躺着、有的立着、有的在微笑、有的在发怒……样貌千姿百态。
龙门石窟游记1000字

龙门石窟游记1000字在我国众多的历史文化遗产中,龙门石窟无疑是其中的瑰宝。
它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南郊伊水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之间,距离洛阳市区约13公里,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被誉为“东方雕塑艺术宝库”。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来到了这个充满历史气息的地方。
远远望去,龙门山巍峨壮丽,犹如一道天然的屏障,将这片神奇的土地守护得严严实实。
沿着山路蜿蜒而上,我渐渐感受到了龙门石窟的神秘魅力。
走进龙门石窟,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尊巨大的弥勒佛像。
这尊佛像高约17.14米,面部丰满圆润,神态庄严慈祥,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据导游介绍,这尊佛像是龙门石窟的主尊,也是唐代石刻艺术的代表之作。
站在佛像前,我不禁感叹古人的智慧和技艺,他们竟然能够在如此坚硬的岩石上雕刻出如此栩栩如生的形象。
继续前行,我来到了万佛洞。
这里的佛像数量之多,令人叹为观止。
洞内布满了大大小小的佛像,有的端坐莲台,有的手持法器,有的脚踏莲花,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这些佛像的表情生动传神,仿佛在诉说着千年前的故事。
我想,这些佛像一定是古人用心雕刻出来的,他们将自己的信仰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寄托在这些雕像上,希望它们能够保佑世人平安幸福。
除了佛像,龙门石窟还有许多精美的壁画。
这些壁画内容丰富多样,有佛教故事、天宫仙女、飞天等题材。
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幅名为《夜叉》的壁画。
这幅壁画描绘了一个面目狰狞的夜叉,他张牙舞爪,神态凶狠。
然而,在他的身后却有一群端庄美丽的天女,她们手捧鲜花、水果,簇拥着夜叉。
这幅壁画似乎在告诉我们,即使是邪恶的存在,也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在游览过程中,我还了解到了许多关于龙门石窟的历史故事。
据说,龙门石窟的开凿始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等朝代的不断修建和扩展,形成了今天的规模。
在这个过程中,无数的匠人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和毕生的心血,才创造出了这座世界著名的艺术宝库。
参观完龙门石窟,我心中充满了敬意和感慨。
游河南龙门石窟作文4篇

游河南龙门石窟作文4篇游河南龙门石窟作文4篇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
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游河南龙门石窟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游河南龙门石窟作文1大家好,欢迎来到龙门石窟这个历史悠久的地方,我是本次旅行的导游钟梓健,大家也可以叫我小健,祝愿大家在我的带领下,可以玩得开心,游得愉快。
龙门石窟始建于东魏,后来西魏、北齐、北周、隋、唐和北宋等朝也断断续续刻凿了400年之久,其中唐代占其60%,北魏占30%,其余几朝只有10%,里面现存佛塔50多座,佛像10万多尊,要得到这个成果,花费了不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关于龙门石窟,还有这样一个传说故事呢:从前有一个勤劳的孩子上山牧羊时,常听到地下传来“开不开”的声音,孩子把这事告诉了母亲,母亲大叫:“开”!话音未定,只见山崩地裂,龙门山裂开了,出现了无数山洞,而里头到处是佛像,从此,龙门石窟便闻名中外,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千里迁迁的赶来,游赏这里。
说到龙门石窟,就不得不提到莲花洞。
莲花洞以顶部的浮雕有一朵美丽的大莲花而得名,大家不防去看一看,请大家在游览时注意保护环境,时时劳记留影不留垃圾。
出了莲花洞,我们就来到古阳洞前,古阳洞高1120厘米,宽727厘米,深1183厘米,内有佛龛1000余个,硬刻题记800多品,是这里开凿最早,年代延续最长,内容最丰富的一个洞窟,是拍照绝佳圣地。
关于龙门石窟,我就先介绍道这里,大家现在可以自由活动,两个小时后莲花洞口集合,我带了照相机,有需要的旅客也可以叫我,再次祝大家旅行愉快!游河南龙门石窟作文2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南郊十三公里处的伊河两岸。
这里东(香山)、西(龙门山)对峙,伊水中流,是中国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导游阿姨介绍,龙门石窟南北长一公里,共有9700余尊佛像,1300多个石窟,题记和碑刻3600多处。
它经北魏、北周、北齐,隋唐等六个朝代,前后用四百多年的时间完成的。
三年级作文龙门石窟

三年级作文龙门石窟【篇一:龙门石窟】中国的三大石窟之一——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石窟里全部是用石头雕刻而成的佛像,它映照了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的光辉足迹。
暑假,爸爸妈妈带我游览了龙门石窟。
一进石窟,抬头就可以看见几尊屹立在佛洞中的佛像,至于是什么名字,我也叫不出来。
顺着几千年以前修建的石阶向上走,似乎可以感受到那古老的气息。
走到一个大洞前,便看到了许多魏晋南北朝以来雕塑的石像,有大有小,大的有一层楼那么高,小的只有一个水瓶那么大,这些大大小小的佛像都在自己的洞中享受着人们对他们的崇拜。
我们越看越起劲,不知不觉走到莲花洞。
洞门上面刻着一朵大大的莲花,听导游说,如来佛祖释迦牟尼出生在莲花旁,所以佛教里常常出现莲花的意象。
旁边还有一个洞,洞口端坐着一个笑容可掬的弥勒佛,很是逗人喜爱。
我随意探头往里面看了下,霎时惊住了,我被古代先民的鬼斧神工震撼!原来在洞门处雕刻着近千尊小佛,每个佛身长不到一厘米,却栩栩如生、清晰异常,中华民族的能工巧匠们用双手创造了多么精美的艺术珍品啊!接着我来到龙门石窟中最大的一个佛像前,据说那是唐代女皇帝武则天捐了两万贯胭脂钱才雕成的,有几十米高,如果我站在这尊佛像身上,还不及他的一个耳朵那么大呢!我还有一个疑问没有解开,那就是我发现这么多佛洞中竟然没有一个是完整的,每个洞都被破坏过!后来,听导游解释,我才明白,龙门石窟曾多次遭到破坏,一些丧心病狂的人凿下佛像拿去卖钱。
天哪!这种行为是多么的可恨啊!这壮丽神秘的龙门石窟,浓缩了我国佛教文化的精华,印证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经久不衰的历史,我们要好好保护它,再不能让它受伤害了。
【篇二:龙门石窟】太好了,太好了……今天可以去洛阳龙门石窟了。
我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高兴,收拾好行李后,我们坐着火车就来到了洛阳。
下火车后我们又乘坐公交车来到了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的南部,在龙门山和香山之间,一条美丽的河流——伊何穿山而过。
顺着伊河往前走,不一会儿就来到了第一个景点——宾阳三洞。
关于龙门石窟的作文1000字_记事作文

关于龙门石窟的作文1000字_记事作文篇一:游龙门石窟初四上午去姥姥家时,我和爸爸商量:“这里离洛阳很近,明天咱去龙门石窟看看吧?”爸爸答应了。
他这样安排:“咱们下午先到洛阳,在龙门石窟旁边找一个宾馆住下,明早再出发!”我高兴地答应了。
下午离开姥姥家,我们很快到了龙门石窟景区附近。
我们在这周边找呀找,怎么也找不到宾馆,爸爸说:“这景区旁边也没有个像样的宾馆?咱们上次经过这儿,不是在道德居住吗?离这不远。
”于是,我们绕出景区,驶向宾馆,订好房间,我们也该吃晚饭了。
晚上,我提前睡觉了,养好精神明天爬山。
一觉醒来,天有点亮了,我要先吃饱,再出发。
十分钟的路程就到了景区,走过卖纪念品的步行街,远远望见一堵高大的拱门,由青灰色的古砖建成,上面写着红色大字“龙门”。
买好票,我们走进去。
龙门是和高大的桥连为一体,桥下是伊河。
哇,好美!水面上朦朦胧胧,像披上了白纱,可以和西湖相媲美。
往里走,路旁的禹王池吸引了我,清澈的池水冒着淡淡的白气,伸手摸摸,噢,温的!池里的小鱼好幸福,在这天寒地冻的日子里,能生活在温暖舒适的环境里。
在山下远远地望去,高耸陡峭的石壁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洞,石阶上,游人上上下下。
我在想,这些洞就是石窟吧?里面的一个个佛像,一定很生动吧!我们走了一会,看见了指示牌,上面写着:宾阳三洞、潜溪寺。
我们登上石阶,首先,到了潜溪寺。
潜溪寺是龙门西山北端第一个大窟,它高、宽各九米多,深近七米,大约建于唐代初期。
窟顶上一朵大莲花,主佛阿弥陀佛端坐在台上,面像丰满,衣纹流畅,神态安祥。
左右两侧是两弟子,旁边分别为两尊菩萨,丰满敦厚,仪态文静。
这时,听到旁边的导游在给游客介绍:这些石窟大都是在北魏和唐朝时期雕刻的,区别他们的最好方法是:看脖子。
唐朝时期以胖为美,所以雕刻的佛像也胖,脖子上有三道纹,而瘦的就是北魏的。
哦,我学到了个好方法!我们到了宾阳三洞,这里是北魏时期代表性的洞窟。
洞中主佛身着宽袍大袖袈裟,立于覆莲座上。
龙门石窟作文(20篇)

龙门石窟作文(20篇)龙门石窟作文第1篇:昨日,我和爸爸、妈妈一齐去游览了中三大石窟之一的“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南郊十三公里处的伊河两岸。
那里东(香山)、西(龙门山)对峙,伊水中流,是中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指示牌上头介绍,龙门石窟南北长一公里,共有9700余尊佛像,1300多个石窟,题记和碑刻3600多处。
它经北魏、北周、北齐,隋唐等六个朝代,前后用四百多年的时间完成的。
奉先寺是中第一个女皇帝武则天用自我的私房钱捐修的。
当中最大的卢舍那佛像高17。
14米,光她的头部就有4米高。
他和她周围的弟子、菩萨、天王都雕刻的慈眉善目、栩栩如生,真是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杰作,让人惊叹不已!而莲花洞中上千个的小佛像最小的仅有两厘米高,但个个千姿百态,更让我们对那些雕刻他们的工匠敬佩万分!可是,令人遗憾的是,他们经过了千百年的风雨洗礼,这些大佛身上的颜色已经脱落了,而百分之七十的佛像遭到了破坏和盗卖,至今那里还有许多佛像还在外的博物馆里收藏着,真让人惋惜!我们先看了一个名叫宾阳三洞的洞窟。
坚硬的石头上有三个大窟,窟上刻着一尊尊佛像,大的佛像旁边还有许多小佛像,刻工十分精细。
连佛的神情、衣服、姿态也能够看得清清楚楚。
大的石窟旁边还有几个小的石窟,里面的佛跟人差不多大,虽然小一点,但还是十分精致。
我们向前走,走到了万佛洞。
万佛洞是有很多佛的洞。
里面最小的佛像仅仅有两厘米。
我一开始以为是洞内的墙壁上那些密密麻麻的东西是花纹,但仔细一看原先是许多尊佛像。
每个仅有两厘米的佛像都雕刻得十分细致。
真是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啊!最终,我们来到了最大的石窟--奉先寺。
奉先寺里最大的佛高达17.4米。
佛的一个耳朵就有1.9米。
佛的穿着很朴素,面带微笑,像一位和蔼的老奶奶。
石窟内壁的花纹雕刻得十分漂亮,最大的佛左右两边各有一个菩萨和一个徒弟,十分壮观!这次的旅游,让我学到了不少有关历史的知识,更是一次难忘的经历!龙门石窟作文第2篇:从洛阳出发,骑车往南十公里,就来到了龙门风景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游龙门石窟(小学生作文1000字)
游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是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之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南郊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上,2000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是镶嵌在古都洛阳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龙门原称“伊阙”。
到了隋朝,隋炀帝杨广曾登上洛阳北面的邙山,远远望见了洛阳南面的伊阙,就对他的侍从们说,这不是真龙天子的门户吗?古人为什么不在这里建都?一位大臣献媚地答道:“古人非不知,只是在等陛下您呢。
”隋炀帝听后龙颜大悦,就在洛阳建起了隋朝的东都城,把皇宫的正门正对伊阙,从此,伊阙便被人们的习惯的称为“龙门”了。
而石窟里,刻的是佛像。
因为隋、唐朝时流行佛教,人们都认为把佛像刻在石壁上,能让佛祖消除你的罪孽。
于是,人们就在这里凿开了佛像。
龙门石窟至今存有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是我国的四大石窟之一。
五一放假期间,我们随着如织的人流首先来到了龙门石窟的“三佛洞”。
三佛洞之间的中洞是雕刻最精美的一个洞窟,洞中央的佛与两旁的菩萨雕刻的精美绝伦、栩栩如生,让谁看了都交口称赞。
接着,我们来到了“万佛洞”。
走近万佛洞,首先跃入眼帘的是阿弥陀佛和二力士,阿弥陀佛端坐在莲花宝座上面露慈祥,左右二力士护卫。
洞窟的顶上有一朵精美的莲花,
在洞窟的石壁上刻着一个个密密麻麻但栩栩如生的小佛。
我让妈妈打开掌上电脑,查了一下万佛洞共有小佛多少个。
哇!不得了啊!万佛洞左右壁竟共有佛像15000尊!我赞叹古人的勤劳与智慧。
正想着,妈妈一把摇了摇我。
我如梦初醒,这才意识到我们已经到达了奉先寺。
“这是什么台阶啊!”“这奉先寺怎么要走这么高的台阶!”我一边发着牢骚,一边走着。
到了奉先寺前,我才知道楼梯没有白爬。
看那尊卢舍那大佛像,雕工精细、栩栩如生。
据说,它是女皇帝武则天用自己的私房钱投资建成的。
中间主佛为卢舍那大佛,是释迦牟尼的报身佛。
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朵长达1.9米。
佛像面部丰满圆润,头顶为波状形的发纹。
双眉弯如新月,附着一双秀目,微微凝视着前方。
高直的鼻梁,小小的嘴巴,露出祥和的笑意。
双耳长且略向下垂,下颏圆而略向前突。
圆融和谐,安详自在,身着通肩式袈裟,衣着简朴无华,一圈圈同心圆似的衣纹,把头像烘托地异常鲜明而又圣洁。
一路前行,我们又游览了古阳洞,药方洞,莲花洞等洞窟跨过连接东西两山的石桥,来到了河对岸的观景台,此时暮色渐浓,抬眼向对岸望去那些精美的石刻逐渐在暮色中隐去,只留下若隐若现的轮廓。
我恋恋不舍的同这座人类文化遗产的宝藏挥手告别,可是那凝聚了古代劳动人民心血和智慧的精美石刻却在我的心中留下了深深地刻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