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夫音乐培训专用
奥尔夫音乐培训专用PPT课件

2019/8/22
4
我国的音乐教育现状
• 长期使用着唱歌、音乐欣赏、律动、音乐游戏等陈旧的教育模式; • 忽视学生对音乐的情感激发和体验,忽视幼儿在音乐学习中的主体性、
主动性、个性和创造性; • 唱歌是枯燥的重复,律动是一板一眼的模仿。
2019/8/22
5
国外三大教学法
• 达尔克罗滋(体态律动) • 柯达伊(歌唱教学 • 本土化音乐及五声调式) • 奥尔夫(原本性音乐)
2019/8/22
15
奥尔夫音乐教学的态度
• 不要求每个孩子一模一样的模仿,而是引导孩子和老师共同创造; • 不注重结果,只注重过程 。
2019/8/2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6
教育工作者对于孩子学习音乐应该持有的观念:
1、 所有的孩子都具有音乐的潜能 2、 孩子们在音乐的学习环境中,拥有属于他们自己兴趣和独特的能力 3、 透过音乐概念的获得,帮助孩子发展批判思考的能力 4、 孩子早期的音乐经验来自于各种不同的音乐背景 5、 孩子应该多去经验一些好的乐声、活动和材料 6、 孩子们不应该被要求去做一些为了达到表演目的,而防碍了其它音乐能 力发展的活动 7、 孩子的工作即是游戏 8、 孩子们应该在愉快心情和良好社会环境下从事学习 9、为了达到因材施教的备适合孩子不同能力需要的学习环境
二、青少年时期的音乐戏剧活动 8岁第一次进音乐厅听音乐会 10岁组织了一个小的表演团体 14岁第一次接触大型歌剧《漂泊的荷兰人》
2019/8/22
8
三、慕尼黑音乐学院学习时期
终止中学学业,为进入慕尼黑音乐学院做准备
学习期间写了50多首歌曲以及管风琴小品,阅读抒情诗、
剧作和小说,(《跳舞的牧神》、租“哑音钢琴”、担任
奥尔夫音乐课程教案

奥尔夫音乐课程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奥尔夫音乐教材第三册,第十一章“节奏与旋律的和谐”,主要内容包括:基础节奏训练、旋律感知与创造、和谐音程的探索。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节奏,提高节奏感。
2. 培养学生对旋律的感知能力,激发音乐创造力。
3. 让学生了解和谐音程的概念,学会识别和运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和谐音程的识别与运用。
2. 教学重点:基本节奏训练、旋律感知与创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奥尔夫乐器(如木鱼、铃鼓等)、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用书、奥尔夫乐器、画笔、画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学生模仿大自然中的声音,如鸟鸣、水流等,引导学生感受节奏与旋律的美。
2. 基础节奏训练(10分钟)(1)教师演示基本节奏,学生模仿。
(2)分组进行节奏传递游戏,巩固基本节奏。
3. 旋律感知与创造(10分钟)(1)教师演奏一段旋律,学生用画笔在画纸上表现出旋律的起伏。
(2)学生自由创作旋律,邀请其他同学用乐器伴奏。
4. 和谐音程的探索(10分钟)(1)教师讲解和谐音程的概念,演示和谐音程的例子。
(2)学生分组练习,识别和运用和谐音程。
5.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10分钟)(1)讲解例题:分析旋律中的和谐音程。
(2)学生自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奥尔夫音乐教材第三册第十一章节奏与旋律的和谐2. 黑板右侧:(1)基本节奏示例(2)和谐音程示例(3)例题解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创作一段包含和谐音程的旋律,并为其伴奏。
2. 答案:学生作品,教师评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教学方法的适用性等。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音乐社团活动,提高音乐素养,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和谐音程的识别与运用2. 教学重点:基础节奏训练、旋律感知与创造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4. 作业设计中的创作要求与评价一、和谐音程的识别与运用1. 概念讲解:教师应以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和谐音程的定义,如纯一度、纯五度等。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课程标准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课程类型:理论课+实践课学时:34适用专业:学前教育专业(五专)一、课程性质和任务1.课程性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我校学前教育、学前英语、学前艺术、初等教育等专业学生都可以选修的一门特色课程。
是在学生学习了《基本乐理》等基础课程及各专业的《音乐教学法》之后,并在实践基地进行过见、实习之后,为丰富职业知识、提升职业素养、增强就业竞争力而开设的课程。
本课程将以音乐教育为依托,以音乐技能训练为基础,努力借鉴奥尔夫音乐教育原理,探索本土化的音乐教育实践,并鼓励学生不断地去实践、去创造、去发展而设置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
2.课程标准设计思路本课程在理清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基本原理,领会奥尔夫音乐教育的精神实质前提下,运用领域最新教育实践与研究成果,探索本土化的音乐教育实践;以职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为目的,强化实训环节,注重音乐技能训练、音乐教育素养提升。
重点在于促使学生形成“原本性”的音乐教育观念,难点在于鼓励学生不断地去探索、去创造、去发展“本土化”的音乐教育实践。
本课程将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岗位的操作训练相结合,力求遵循“实用、好用、活用”原则,并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与游戏中获得有关音乐的知识与能力。
3、课程任务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了解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基本知识和方法,领会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教育的原理和特色,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原理、借鉴所学的方法去丰富自身的音乐教学实践。
同时,通过大量的体验练习,提升学生音乐素养、培养创新意识,并尽快形成正确的儿童音乐教育观,尽快掌握儿童音乐教育的基本理论和从事儿童音乐教育工作的基本技能,进而提高就业竞争力。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奥尔夫的生平与音乐活动的关系,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课程设置梗概、特点及对我国音乐教育实践的启示;能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中有关嗓音造型、动作造型、器乐造型的内涵、训练目的、教学类型和素材等内容,领会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的博大精深。
奥尔夫音乐教案15篇

奥尔夫音乐教案15篇奥尔夫音乐教案1一.音乐活动名称:《粉刷匠》二.音乐教学目标:1、热身音乐律动让小朋友愉快高兴的进入音乐氛围2、声势、乐器感受《粉刷匠》语词节奏3、培养幼儿亲自参与音乐表演,感受音乐的愉悦情绪三.音乐教学重点:1.声势、乐器感受《粉刷匠》语词节奏四.音乐教具准备:1.CD:《蛙蛙快乐颂》、《粉刷匠》、《再见歌》2.乐器:节奏棒3.旧报纸做的刷子、画好的粉刷图片、彩色贴纸五.音乐教学内容:A.音乐热身律动:《蛙蛙快乐颂》(5分)1.主班老师请小朋友站到自己的位置(地板上贴好的标记)2.配班老师放音乐,主班老师带领小朋友随音乐一起做音乐律动3.做完音乐律动后,主班老师请小朋友坐在自己的位置上4.音乐提示:刚开始,小朋友只要跟着音乐动起来就可以B.音乐聆听游戏(10分)1.唱名字老师依次用强弱不同的声音叫小朋友的名字,请小朋友用动作或声音作出回应例如:(老师)×× ××│×× ×(幼儿)做动作:站起来、举手;贝贝贝贝在哪里?或者说“哎”“到”“这儿”等话回应2.音乐问候老师和小朋友拍手互相进行音乐问候例如:(老师)唱:1 23 4︱5-︱5 43 2︱1-‖小朋友们好小朋友们好(小朋友)唱:1 23 4︱5-︱5 43 2︱1-‖老师好老师好3.听《粉刷匠》伴奏音乐①师:老师的手真灵巧,喜欢跟着音乐跳。
小朋友认真听,认真看,老师的手跟着音乐怎么跳舞的?一会儿老师请你们的小手跟着音乐一起跳舞。
②配班老师放音乐,主班老师手有节奏的做动作③老师请小朋友一起跟音乐模仿做手的动作④老师鼓励、表扬小朋友们的表现附手的律动:第一个乐句:胸前拍手第二个乐句:前平举左右晃手第三个乐句:前平举双手交替上下做刷墙动作第四个乐句:伸出食指,双手分别交替点自己的鼻子C.音乐语言游戏(10分)1.猜谜语:①师:喜欢猜谜吗?我说你们猜一猜,仔细听好了“两棵树,十个叉,不长叶,不开花,吃饭劳动全靠它”。
《奥尔夫音乐》教案(精选

《奥尔夫音乐》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第三单元“节奏与律动”,具体包括教材的第57章节。
详细内容涉及基本节奏的识别与练习、身体打击乐的运用以及集体节奏创作。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节奏型,并能够准确读谱。
2. 培养学生的集体协作能力和音乐创造力。
3. 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表现力和欣赏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基本节奏型的掌握和运用,以及集体节奏创作的协调性。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表现力和欣赏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奥尔夫乐器(如小军鼓、木鱼、铃鼓等)、音乐CD、教学PPT。
学具:学生自备一张A4纸,用于画节奏图。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实践情景引入:以一段有趣的奥尔夫音乐表演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音乐节奏。
2. 基本节奏学习(10分钟)(1)教师演示基本节奏型,并引导学生模仿。
(2)学生跟随音乐CD练习基本节奏型。
3. 身体打击乐(10分钟)(1)教师示范如何用身体打击乐表达节奏。
(2)学生分组练习,互相指导,提高打击乐技巧。
4. 集体节奏创作(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基本节奏型进行集体创作。
(2)分组进行节奏创作,鼓励学生创新。
5.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讲解典型例题,分析解题思路。
(2)学生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基本节奏型2. 身体打击乐3. 集体节奏创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运用所学基本节奏型,创作一首简短的节奏作品。
2. 答案:学生作品,教师评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教学方法的适用性等。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自主查找奥尔夫音乐相关资料,了解更多音乐知识,提高音乐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基本节奏型的学习2. 身体打击乐的运用3. 集体节奏创作的实施4. 作业设计一、基本节奏型的学习1. 确保学生准确掌握基本节奏型的读谱方法,包括音符的时值、拍子等。
奥尔夫音乐教案(12篇)

奥尔夫音乐教案(12篇)活动目标:1.通过律动嬉戏,感应听辩节奏快慢。
2.熟悉时钟,知道有长针和短针。
活动预备:音乐CD、图片活动过程:一、故事引导奶奶告知宝宝:当长针和短针都走到十二的时候,妈妈就会回来了.宝宝盯着时钟,呀,惊奇的事情发生了……..教师提问:你什么时候会不快乐呀?你不快乐是怎么样呢?二、听辩快慢教师敲小铃铛,让幼儿辨别第一次敲得快,还是其次次敲得快?三、听辩节奏1.教师这里有一首关于时钟的歌曲,听一听音乐中什么是第一快?什么声音是其次快?什么声音是最慢的?教师引导幼儿运用身体各种动作表现(叮当、滴答滴答)2.教师手臂仿照长针短针做时钟造型,幼儿一起仿照。
3.引导幼儿说说还可以用身体那些地方来表现?集体学一学。
提示幼儿句尾拍手或跳三下。
4.配对嬉戏教师介绍生活用品或图片,并说明两种物品的关联性。
5.嬉戏书教师逐一出示图中的相关的物品的好伙伴教师指定某一物品,幼儿找出好伙伴连一连。
奥尔夫音乐教案篇2活动目标:1、通过音乐教学,了解不同节奏的组合。
2、在合作与协作中,感应两个声部的口技节奏叠加。
3、了解中国特色文化,精气神是一种不行或缺的做人态度。
活动预备:电脑--U盘接音乐《中国功夫》、打棒:6副、沙蛋/沙球:6副活动过程:1、问题引入中国特色暖身:2、体态律动:中国功夫的精气神3、歌曲教学:三种绝技的分别展现,与口技教学在音乐中的连贯训练兵器(乐器)的选用两种兵器(乐器)的音色与节奏叠加相互交换兵器(乐器)收兵器(乐器)4、总结与再见活动反思:通过活动让们了解我们中国的宏大和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
在星期一有一个活动是学习歌曲《中国功夫》,这是一首成人歌曲。
通过学习让了解我们中国功夫以其形体、动作、力气的绝妙组合表现出中华民族刚毅挺立的民族精神。
奥尔夫音乐教案篇3教学目标:1、让宝宝再次熟识歌曲的旋律和歌词,在音乐中把握一拍一动的匀速节拍。
2、手鼓的消沉声可以形象的表现出小乌龟的行走,这是一首四四拍的歌曲,让宝宝可以感受强弱次强弱的节拍。
《奥尔夫音乐》教案精选

《奥尔夫音乐》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奥尔夫音乐》教材第四章《节奏与旋律的创造性运用》,内容主要包括节奏创作、旋律编排、即兴演奏以及音乐游戏等。
详细内容涉及:1. 节奏创作:学习使用奥尔夫乐器进行简单节奏的创作与演奏;2. 旋律编排:运用奥尔夫乐器,对简单旋律进行编排与演绎;3. 即兴演奏:培养学生即兴演奏的能力,激发学生的音乐创造力;4. 音乐游戏:通过游戏形式,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奥尔夫乐器演奏方法,能熟练运用乐器进行节奏创作与旋律编排;2. 培养学生音乐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即兴演奏能力;3. 增进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节奏创作与即兴演奏;2. 教学重点:奥尔夫乐器演奏方法、旋律编排、音乐游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奥尔夫乐器(如木鱼、铃铛、沙锤等)、电子琴、音响设备;2. 学具:学生自备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a. 教师演示:使用奥尔夫乐器演奏一段简单的节奏;b. 学生模仿:学生跟随教师,尝试演奏相同节奏。
2. 新课内容(10分钟)a. 节奏创作: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奥尔夫乐器进行节奏创作,并进行示范;b. 旋律编排:教师教授旋律编排的方法,学生跟随练习;c. 即兴演奏: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即兴演奏,鼓励学生发挥创意。
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15分钟)a. 例题讲解:教师针对新课内容,讲解典型例题;b.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4. 音乐游戏(10分钟)a. 游戏设计:教师设计音乐游戏,巩固所学知识;b. 学生参与:学生积极参与游戏,提高音乐素养。
b. 教师反馈:教师针对学生表现,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奥尔夫音乐》2. 内容:a. 节奏创作方法b. 旋律编排技巧c. 即兴演奏要点d. 音乐游戏介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编写一段简单的节奏;b. 运用奥尔夫乐器,对给定旋律进行编排;c. 尝试进行即兴演奏,并记录下来。
奥尔夫培训资料

奥尔夫理论部分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 柯达依(儿童自然发展法则) 奥尔夫(原本性)2、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体系和方法,使目前世界上最著名的和影响最大的教育 体系之一。
正在全世界五大洲广为应用。
他的《学校音乐教材》正被译成二十多 种文字,为许多国家广泛应用。
按照他的构思创作或改制的奥尔夫乐器也已风靡全世界。
他的教育思想及教 材目前不仅为愈来愈多的人们所接受, 而且与多民族的音乐相结合产生出了更适 合本民族和本地区使用的教材。
二、什么是奥尔夫音乐教育1、生平 原名(卡尔奥尔夫)西德慕尼黑人,当代著名的作曲家,儿童音乐教育家。
(1895 --- 1982) 1920 ------- 体操 -- 音乐舞蹈学校1937《卡尔米拿 布拉拿》2、一生中的音乐活动(1) (2) (3) (4)(5)(6)(7) 重点讲幼儿时期受音乐的影响1 岁多时,便被各种音乐所吸引。
幼儿时期,他最喜欢坐在妈妈的脚边,听 妈妈弹琴,并用玩具在地板上敲打。
不久,他被允许和妈妈一起在键盘上玩, 坐在幼儿高脚椅上为妈妈 “伴奏 ”。
玩得高兴时,他还要大叫几声。
2岁多,奥尔夫开始自己在琴上 玩”(Play ),做大声”和小声”的合种声音游戏,并伴以歌唱或地歌游戏。
有一次,他突然想到可以用其他方法在键盘上发 声,来代替较弱的手指。
他偷偷到厨房拿来一把敲肉槌,在琴上叮叮咚咚敲了 起来,结果琴被锁上了,但是他却因祸得福,得到了一个小鼓。
他很快发现, 只有鼓仍然很单调,于是发明了 “鼓的故事”,用自己的 “歌”和有节律的朗诵来 叙述“鼓的故事 ”,边奏边说边唱。
后来,他又得到了其他 “乐器” ——尖声的活 塞小喇叭、小钟琴。
小钟琴优美的声音在上面敲奏,像是天使在天空中飞舞。
只有他在向家里大人保证 “不再用敲肉槌敲钢琴了 ”之后,他才被同意可以在钢 琴上玩。
这时,他用声音的大小、高低变化来为他讲的故事伴奏,他已学会使 用钢琴上所有的高低音位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奥尔夫教育理念 1、综合性——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 传统的音乐教育由于过度重视智能和技巧的发展而忽略了感觉陶冶 的重要性。他认为音乐中最重要的而且和生活最密切的本质。
2、即兴性——突出幻想与创造。即兴是对一个人一切禁锢的放纵。 1)语言的创造 2)肢体的创造 3)造型的想象 4)戏剧性的创造 5)旋律的创造 6)声音的创造
我国的音乐教育现状
• 长期使用着唱歌、音乐欣赏、律动、音乐游戏等陈旧的教育模式; • 忽视学生对音乐的情感激发和体验,忽视幼儿在音乐学习中的主体性、 主动性、个性和创造性; • 唱歌是枯燥的重复,律动是一板一眼的模仿。
国外三大教学法
• • • • 达尔克罗滋(体态律动) 柯达伊(歌唱教学 本土化音乐及五声调式) 奥尔夫(原本性音乐)
谢谢!
让我们一起快乐享受音乐吧!
www,
奥尔夫音乐课程教师基本素质要求
•
节奏感强,音准敏感度高,且具有一 定的乐理知识和乐器演奏技能 个性开朗,组织、调动能力强 善于观察,反应迅速,能以孩子为主 体来即兴生成课程。 具有较强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 •
•
○ 从钢琴凳上解放出来的音乐; ○ 音乐并不是我的目的,音乐是我散发心灵力量的 一种手段; ○ 原本的音乐。(接近土壤、接近自然、接近机体, 每个人都能学会并体验。) ○ 奥尔夫的思想是建立在人类学的基础上,并以儿 童的自然特点和生理特点为出发点。自我游戏、说 话和发出乐音都是未成年人对自己定位和对世界定 位的原始表现,同时也帮助他们获得了社会交际的 最初经验。
让我们用拍手、跺脚、拍腿、捻指 的方式来体验一下吧!
2、律动与舞蹈 奥尔夫的体态律动是对达尔克罗斯体态律动的吸收与发展 在音乐中舞蹈,在舞蹈中理解音乐 让我们来体验一下吧!
《田纳西摇摆》 《bingo 《握 手 舞》 舞》
律动训练
训练身体的协调性、节奏感、反应能力
奥尔夫音乐教育方法: 1、从语言入手: 1)气息练习:长短、轻重 例:《伊比呀呀》
5、本土化——从母语出发,从本土文化出发。
1)地域与文化 2)民族传统调式 3)民族特点 4)语言习惯 5)地方语言
6、整体性——为全体学生的。 1)音乐是人的本能; 2)是人人需要的; 3)音乐应为每个人的成长提供帮助; 4)音乐教育应为不同水准和性格的儿童提供共同活动的机会。
奥尔夫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 • 器乐教学 • 以节奏为基础的节奏朗诵与歌唱活动 • 基本动作教学
对于音乐与人类智慧的关系, 法国文豪雨果指出, 开启人类智慧宝库的钥匙有三把: 一是数学,一是语言,一是音符, 数学使人学会思维, 语言使人获得知识, 音符使人富于想
前 言
• 音乐是人类社会精神生活的基本组成部分,音乐活动对幼儿的生活、 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音乐教育能培养和提高幼儿的音乐能力, 增强幼儿对音乐美的敏感性,是幼儿得以和谐发展、健康成长的一种 重要手段。幼儿只有学会认识音乐,驾驭音乐,才能进入音乐天地, 并借助音乐活动获得积极的人生经验。
1)看指挥(理解开始与结束): 要培养和要求孩子看着教师的呼吸和指挥的 手势进入歌唱。教师呼吸和指挥的手势也具有乐 队指挥的功能。
2)听力练习
3)曲式结构的学习
4)五线谱的认识
5)音乐符号的认识 6)识谱的前期训练 7)自由创作
6、音乐游戏:
1)听力游戏
2)感受力练习—音色、力度、节奏与身体的结 合。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敏感程度。
一、奥尔夫器乐的练习
奥尔夫乐器的分类及特点
• 器乐教学——是指使用奥尔夫乐器进行演奏活动的教学。 • 一、奥尔夫乐器的产生及其在教学中的作用 • 奥尔夫乐器摆脱了动作训练惟一用钢琴音乐的办法,追求的是学生奏 乐,即通过即兴演奏设计自己的音乐,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自己 • 二、奥尔夫乐器的分类及特点 • 1、无音高的——打击乐器 • 金属共鸣器:三角铁、沙球等 • 木质共鸣器:响木、响板、木棒 • 鼓类共鸣器:手鼓、双面鼓、大鼓、小鼓、定音鼓 • 摇响类:串铃、沙锤 • 2、有音高的——音条乐器 • 钟琴:有13个调好音的金属音条 • 金属琴:又称钢片琴、铝板琴、铁琴等。名称依据制作材料而定。 • 木琴:是一种硬木的共鸣箱,上面安上13个调好音的檀木音条,用毡 制的槌头来演奏 • 分高、中、低三种。
3)控制力游戏
4)想象力游戏
5)表现力游戏
www,
奥尔夫音乐课程设置结构
与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设置基本相同:
• 导入过程:任何能吸引幼儿注意力、激发兴趣的方式
•
• • • •
主体教学过程:以故事、儿歌、图画、表演等方式引导出教学主题
声势练习、表演与乐器操作过程 根据幼儿表现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与调整 引导幼儿欣赏自己与他人合作产生的作品 结束过程:复习主要内容;延伸活动等
什么是奥尔夫音乐? 不同于传统音乐课,以音乐为主线,将美术、故事、科学、数学等内 容体系化,形成一套整合性课程。通过好听的CD、优美的舞蹈动作、 创意性节奏卡、五线谱等带幼儿进入视、听的动感音乐环境。在专业 教师的引导下发展宝宝的创造力、想象力、模仿力、表现力、语言表 达能力等。
奥尔夫音乐教学的态度
3、回归性——亲自参与,诉诸感性,回归人本。自然简单并非天才教 育。取自离生活最近经验。不在于讲在于用。 1)节奏与说话 2)声势与节奏 3)动作与情绪(敲门、兴奋地叫)
4、参与性——适于开端。多种角色为能力不同的幼儿提供机会(老人、 成人、儿童)。从感性(感觉、感情、感知、感悟)到理性。 1)没有难度 2)没有条件 3)多广度多角色的参与音乐 4)拓宽了音乐的领域
3、运用肢体的: 1)律动 2)肢体探究 3)肢体自发性 4)身体道具 5)肢体创造的
4、乐理知识的融入: 音乐的基本要素——音高、音长(节奏、速 度)音量、音色。
卡农——“卡农”即模仿。歌唱中的卡农是轮 唱,是学习多声部歌唱很好的一种形式。 回弦曲式——各段音乐围绕一个核心作离心、向 心运动。
• 不要求每个孩子一模一样的模仿,而是引导孩子和老师共同创造; • 不注重结果,只注重过程 。
教育工作者对于孩子学习音乐应该持有的观念:
1、 所有的孩子都具有音乐的潜能 2、 孩子们在音乐的学习环境中,拥有属于他们自己兴趣和独特的能力 3、 透过音乐概念的获得,帮助孩子发展批判思考的能力 4、 孩子早期的音乐经验来自于各种不同的音乐背景 5、 孩子应该多去经验一些好的乐声、活动和材料 6、 孩子们不应该被要求去做一些为了达到表演目的,而防碍了其它音乐能力 发展的活动 7、 孩子的工作即是游戏 8、 孩子们应该在愉快心情和良好社会环境下从事学习 9、为了达到因材施教的备适合孩子不同能力需要的学习环境
2)发声练习: 3)口 技:模仿与听辨 4)儿歌儿谣:儿歌、谜语、成语、谚语 5)童趣故事:精典的中外名著 简单的创编故事 故事接龙
2、节奏是基础: 1) 恒速练习:节拍器 2)基础节奏 3)声势练习:捻指、拍手、拍腿、跺脚 4)加入乐器:自然乐器—身体、自然界的声响 生活乐器—能发出声音的物品 打击乐器—木质、金属、鼓类、 专用乐器—音条、音块、竖笛 5)节奏花样:节奏搭配、节奏问答、节奏接龙、卡 农练习 6)节奏谱:图形节奏谱、音符节奏谱、九宫格、十 六宫格
歌剧是一种音乐、戏剧、舞蹈综合的艺术形式。
交响乐,或称交响音乐,广义地说,可以包括大型管弦乐 队在交响音乐会上演奏的所有器乐作品。
卡尔奥尔夫(Carl orff):
1895年7月10日生于德国巴伐利亚慕尼黑,是本 世纪最伟大的作曲家、教育家。军人世家,祖父 从少将转为研究测量学、数学、天文学,外祖父 是少将兼历史学家,父亲既是军官又是音乐迷, 母亲是钢琴家。他从小热爱音乐,4岁时发现了一 个提线木偶,从此激发了他对戏剧的热爱。他早 在1924年就热切追求一种当代的艺术,以激起对 音乐、语言、舞蹈和戏剧结合的新观念。1953年, 奥尔夫音乐教学训练中心在萨尔兹堡莫扎特音乐 学院成立。此教法是一种激发孩童借由想象力和 幻想力进入音乐仙境的教学法。
卡尔.奥尔夫简介 卡尔.奥尔夫(1895—1982) 当代世界著名的德国
作曲家
音乐教育家
奥尔夫生平
• 1924:奥尔夫与友人—舞蹈家军特合作在慕尼黑创办了一 所军特体操音乐舞蹈学校,即“军特学校” • 1937:以一部十四世纪诗集手抄本创作的音乐剧《卡尔米 • 娜· 布拉纳》1935—1942年: • 1937—1939 《月亮》 • 1941—1943 《聪明的女人》 • 1948—1949 《安蒂戈尼》 • 1950—1954年 《学校音乐教材》 • 《Orff-Schulwerck》 • 1973(78岁) 《世界末日之剧》。 • 1982:在慕尼黑家中去世,享年87岁 •
“只要教育得法,即使是禀赋一般的孩子,也能成为非凡之人。” ——卡尔 维特
节奏训练
用乐器感受音乐 中的固定节奏
2 4
小老 鼠
上灯
台 偷油 吃
下不 来
叫妈 妈 妈妈不 来
叽里咕噜 滚下 来。
三、动作教学 一、动作教学的目的 身心平衡发展 培养敏锐的听力、注意力、反应能力 发展创造力 节奏感训练 发展音乐感的基础教育 二、动作教学的内容与方法 基本动作教学分为律动、舞蹈、戏剧表演、指挥和声势。 1.声势-----声势是用身体作为乐器,通过身体动作发出声响的 一种手段。 声势的基本形式与方法:拍手、跺脚、拍腿、捻指 声势准备练习包括手掌向上表示开始,向下或双手背到后面 表示停止。
音条乐器—铝板琴
音条乐器—37音木琴
打击乐器—沙球
打击乐器—双排铃 鼓圈
打击乐器—蛙鸣沙筒
打击乐器—握铃
打击乐器—串铃
打击乐器—印第安 鼓
打击乐器一般用符号: 鼓类—— 木质类——
金属类——
摇响类——
利用自然材质制作的、音质优 美的乐器在幼儿音感敏锐期、 训练他们听力与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