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溃疡穴位按摩
口腔溃疡、口臭牙痛、嘴巴苦干,无名指此穴每天按三分钟降火祛邪

口腔溃疡、口臭牙痛、嘴巴苦干,无名指此穴每天按三分钟降
火祛邪
一到春天,不少人出现了口腔溃疡、口臭、牙痛、嘴巴发苦、苦干、舌头疼痛等等这些上火的症状,虽然在生活中是比较常见,但也是够让人恼火了。
今天为您推荐一个奇妙的穴位,这就是位于我们无名指指尖处的关冲穴。
关冲穴是手少阳三焦经上的穴位,属于手少阳三焦经的“井穴”。
中医针灸理论认为,我们人体有十二个井穴,而且都处于肢体的末端。
井穴有一个特别的功能,就是去火。
中医认为,井穴为经络水气涌出之处,因此最善于清热去火。
作为手少阳三焦经井穴的关冲穴,临床上认为其最善于清上焦之热。
关冲穴对于口腔溃疡有卓越的治疗效果。
我们知道,口腔溃疡的发生,与心火上炎、肝火上炎都有一定关系。
而我们的关冲穴,恰恰是手厥阴心包经和手少阳三焦经的气血交汇之处。
由于足厥阴肝经和手厥阴心包经都属于厥阴经,同气相求,因而刺激关冲穴,可以清肝火、灭心火,可谓一举两得。
关冲穴所属的三焦经,可调节内分泌。
三焦其主要作用在于疏导和调节。
这一点,和现代医学所说的内分泌十分相似。
因此,调节三焦经,就是调节内分泌。
如果身体邪气从三焦经排出体外,就会减少疾病的发生。
从这个角度来说,刺激关冲穴,滋补三焦经真阴,可以有效清五脏六腑之火,改善气血运行状态,进而对口腔溃疡、舌头疼痛、牙痛、嘴干、口苦等问题,都能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
所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关冲穴乃是人体去火的要穴。
如何刺激三焦经呢?
我们可以每天用指甲掐按此穴3分钟,每侧都要掐按,症状严重者可以一天内多次掐按。
只要长期坚持,必然会减少上火症状。
d口腔溃疡的按摩治疗方法

口腔溃疡的按摩治疗方法——按摩手心、心经神门少冲少海穴
上火有不同的原因,心火、肺火、肝火...找对原因才可以对症治疗。
1、按摩行间穴、劳宫穴:
嘴里舌边上长溃疡,由于“心开窍于舌”,这是心火过旺。
口腔溃疡、舌
尖长泡等心火旺的症状,揉行间穴。
行间穴在大脚趾和二脚趾缝上,是一个泻
心火的穴位。
憋在里面的火,由肝经管,已经发出来的火,则归心经管。
按摩
劳宫穴(握拳时中指与无名指两指间即是该穴):可清热泻火能除心烦,治心
火过盛引起的口腔溃疡,方法:一手握拳以曲骨处叩击另一手的劳宫16次,再换手叩16次。
2、按揉心经可泻火,用泻法,即逆着经络的走向,从小指往肩膀方向轻揉,每只手臂三五次。
再用掌根把两手的神门和少海穴各揉了大约两分钟。
3、神门穴,靠近手腕内侧的凹陷处,即手腕部位,手腕关节手掌侧,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见上图)。
4、少海穴:滋阴降火补肾。
心火过旺造成的失眠、两胁痛、牙龈肿痛,夜里燥热、烦躁、爱出汗等等,一定要多揉少海穴。
5、少冲穴(心经上的最后一个穴位,在小指指甲内侧旁1毫米的地方,见下图),主要是祛心火的。
当您特别爱心烦、急躁、老想喝点儿凉水的时候,
只要用大拇指从这块往下推推捋捋,就能祛除心火。
6、口腔溃疡的日常护理:
1)口腔溃疡除了上火,还与某些营养素缺乏有关,比如锌、维C、维B...(其实某些营养素缺乏确实会导致口腔溃疡,但口腔溃疡却并不一定就是因为营养素缺乏),补充些锌片或维生素片确实能痊愈得稍快一些;
2)早上起来喝杯淡盐水有助于给口腔消炎;还有喝凉茶。
上火嘴起泡按摩三大去火穴位

上火嘴起泡按摩三大去火穴位内庭穴内庭穴是足阳明胃经的荥穴。
荥穴可以说是热症、上火的克星。
如果有口臭、便秘、咽喉肿痛、牙痛、腹胀、吐酸水等不适时,可以多按内庭穴。
按摩手法:内庭穴是在第二足趾和第三足趾之间的缝隙交叉处,每天早晚用大拇指点揉100次即可。
太冲穴太冲穴位于大足趾和第二个足趾之间的缝隙向上1.5厘米的凹陷处。
由于它属于足厥阴肝经,因此按摩此穴对肝火旺盛带来的上火症状效果非常好。
如果把手放在太冲穴上,稍用力就会感觉非常痛,说明肝火比较旺盛,那更要多按摩这个穴位。
按摩手法:在按摩太冲穴前,先用热水泡脚约10分钟,然后用大拇指从下向上推揉3分钟即可。
合谷穴合谷穴最好找了,我们平常说的虎口就是。
合谷穴属手阳明大肠经,并且中医讲“肺与大肠相表里”。
如果你有牙疼、耳鸣、眼睛红肿、鼻出血、头痛、咽喉肿痛、便秘、发热、口干,或者脸上的青春痘一个接一个不停地往外冒,就可以按合谷穴来消消火。
按摩手法:由于这个穴位按摩起来也比较方便,因此没有固定的次数,有空的时候按一按合谷穴就可以。
上火类型有不同五脏去火食疗方2011年11月30日 14:01来源:家庭医生在线综合字号:T|T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五脏去火食疗方(资料图)中医把头昏、咽喉肿痛等偏上部位的火热症状叫“上焦火”,把烦热口渴、胃脘痛等中间部位的叫“中焦火”,把便秘、尿赤等偏下部位的叫“下焦火”。
又按脏腑开窍,把目赤肿痛称“肝火”,鼻扇气喘称“肺火”,口舌生疮称“心火”等等。
根据上火的不同类型,有与之对应的“五脏”去火法。
一、喝莲子汤去心火心火常表现为五心烦热、咽干、口燥、口舌生疮等症。
中医有心在地为火之说故称。
症状:分虚实两种,虚火表现为低热、盗汗、心烦、口干等;实火表现为反复口腔溃疡、口干、小便短赤、心烦易怒等。
食疗法:莲子30克(不去莲心),桅子15克(用纱布包扎),加冰糖适量,水煎,吃莲子喝汤。
莲子可以补脾止泻,益肾涩精,养心安神。
桅子可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
中医如何运用针灸治疗口腔生疮

中医如何运用针灸治疗口腔生疮在日常生活中,口腔生疮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病症,给人们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在治疗口腔生疮方面有着独特的方法,其中针灸疗法备受关注。
口腔生疮,在中医范畴中多被认为与体内的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不畅、热毒蕴结等因素有关。
从中医理论来看,心开窍于舌,脾开窍于口,因此口腔生疮的发生往往与心、脾等脏腑的功能异常密切相关。
针灸治疗口腔生疮,主要是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平衡脏腑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常用的穴位包括合谷穴、内庭穴、足三里穴等。
合谷穴,又称“虎口”,位于手背,第 1、2 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刺激合谷穴可以疏风解表、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对于口腔生疮引起的疼痛,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内庭穴,在足背当第 2、3 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它是足阳明胃经的荥穴,具有清胃泻火、理气止痛的功效。
对于胃火炽盛导致的口腔生疮,针刺或按摩内庭穴往往能取得不错的效果。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 3 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此穴为保健要穴,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等作用。
通过刺激足三里穴,可以增强脾胃功能,促进气血生化,从而有助于改善口腔生疮的症状。
在进行针灸治疗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选择合适的穴位和针灸方法。
常见的针灸方法有针刺、艾灸和拔罐等。
针刺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医生会使用经过严格消毒的毫针,准确地刺入选定的穴位,通过提插捻转等手法,以达到调节气血、疏通经络的目的。
在针刺过程中,患者可能会感到轻微的酸胀、麻痛等感觉,这是正常的针感反应。
艾灸则是通过燃烧艾绒产生的温热刺激来治疗疾病。
对于一些虚寒型的口腔生疮患者,艾灸可以温通经络、散寒止痛。
常用的艾灸方法有艾条灸、艾炷灸等。
拔罐也是一种辅助治疗方法。
通过在穴位上拔罐,可以起到疏通经络、祛瘀消肿的作用。
除了选择合适的穴位和针灸方法外,针灸治疗的时机和疗程也非常重要。
反复口腔溃疡?内庭、太冲、气海、少府,4个穴位,按按就好了!

反复口腔溃疡?内庭、太冲、气海、少府,4个穴位,按按就好了!秋季天干气燥,是口腔溃疡发作高峰期,很多人得了口腔溃疡认为忍几天就过去了,或者喷点喷剂杀杀菌,但却不知道,口腔溃疡其实是我们五脏在发出的警报。
疮口长不同部位暗示不同健康隐患,所以千万不能小视!打开今日头条,查看更多精彩图片1、嘴唇周围溃疡——肠胃积毒唇周围易长口腔溃疡,暗示肠胃积毒,此类多因消化系统有关,属于胃火炽盛。
按内庭穴——降胃火内庭穴位于脚背,第2,3个脚趾之间的凹陷处,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可以泄胃火,每天早晚按一按,简单轻松作用大。
按揉的的时候,可以坐着也可以仰卧,用拇指按住穴位,稍微用力向下压,按压1-2分钟感觉到酸胀感为宜,这样反复2、3次。
2、嘴唇里面溃疡——肝郁化火溃疡面出现在嘴唇里面,暗示肝出现问题,属于肝郁化火。
按太冲穴——降肝火太冲穴,经常按摩,可使肝经的水湿风气,由此向上冲行,可以起到去肝火的作用。
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
按摩前先用温水泡脚10~15分钟,用左手拇指指腹按揉右太冲穴3分钟。
然后,换右手拇指按揉左太冲穴3分钟,反复2~3次。
按揉力度以产生酸、胀、痛感为宜,最好每天早、中、晚各进行一次。
3、舌下溃疡——体内湿热舌头底下爱溃疡,属于湿热蕴结之证。
按气海穴——祛湿热先以右掌心紧贴气海穴,按顺时针方向分小圈、中圈、大圈,按摩100~200次。
再以左掌心,逆时针按摩100~200次,动作要轻柔缓慢,按摩至有热感,你就能感觉到体内的气血顺畅,身体轻松。
4、舌面溃疡——心火过旺中医认为,舌为心之苗,心开窍于舌,舌面溃疡应主攻去心火。
按少府穴——去心火少府穴是心经的荥穴,荥穴主身热,可以为身体滋阴降火,所以它清心泻火的功能特别强,对心火过旺所引起的口舌生疮等有很好的缓解效果。
用大拇指在少府穴上,用于保健的时候,每穴点揉3分钟就可以了。
用于泻心火的话,就得多按一会儿,每次每穴至少得5分钟。
注:以上方法适合口腔溃疡较轻者,可有效缓解口腔溃疡,但不适合反复性口腔溃疡人群。
口腔溃疡的手部穴位按压治疗--

口腔溃疡的手部穴位按压治疗--
现在,人们往往因疲劳过度、身体衰弱、或是细菌入口,容易引起口腔溃疡。
有时食物会引起身体上出现宛如麻疹般的小点,这是由于食物与体质不合的缘故。
这时经常按摩一个穴位可以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经常用大拇指交替指压“口内点”对治疗口腔炎非常有效。
“口内点”位于中指指根中央,指压时一面缓缓吐气一面强压6秒钟,如此左右各做10次,每天做3回,就能治愈口腔炎和疼痛。
指压“口内点”,对其它口内疾病也很有效。
口腔溃疡——可按压这3个穴位,可大大缓解...

口腔溃疡——可按压这3个穴位,可大大缓解...
口腔溃疡——可按压这3个穴位,可大大缓解。
1 合谷穴:手背虎口,在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的凹陷处。
功效:祛风散寒,镇痛止痛。
2 三阴交:位于小腿内侧,内踝尖直上三寸。
功效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
功效:滋阴熄风。
口腔溃疡患者要多喝开水,避免吃酸辣油炸的食物。尽量多吃半流质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B2,维生素B1的食物如燕麦,菠菜,猪肝等有助于溃疡愈合。
按摩巨阙穴 神奇治疗口疮

按摩巨阙穴神奇治疗口疮
前一段,口疮可把我害苦了。
去看医生,说是口腔溃疡,又是喷冰硼散,又是贴地塞米松粘贴片,效果都不好,过十来天左右,好不容易好了,过一段又犯,隔个把月就犯一次,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好。
后来偶然看到中医科学院北京西苑医院李智大夫主讲的中医按摩法治疗口疮,照此法一用,果然见效,连续每天按摩巨阙穴十分钟,坚持了两个月,就没再复发。
我认为此法简便易行疗效好,特推荐给大家:
巨阙穴在心口垂直向下一寸(约三指并拢的距离)处。
晚饭后两小时,最好是睡前用拇指或中指辅以无名指点按此穴位10分钟即可,穴位按之发热为佳。
预防口腔溃疡的10个小技巧
1、食物选择法:避免吃研磨后的食物,如面包末、玉米或土豆片:少吃酸性食物如柑橘、西红柿或坚果;少吃过辣或过咸的食物;避免吃坚硬的、太烫的食物和口香糖。
2、蜜汁含漱法:可用10%的蜜汁含漱,能消淡、止痛、促进细胞再生。
3、木耳疗法:取白木耳、黑木耳、山楂各10克,水煎、喝汤吃木耳,每日1~2次,可治口腔溃疡。
4、苦瓜疗法:取鲜苦瓜160克,开水冲泡,代茶饮。
1日1剂,一般连用3~5日可显效。
5、核桃疗法:天天取核桃壳10个左右,用水煎汤口服,一日3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腔溃疡穴位按摩
弘医堂专家组
目前,临床上可治疗口腔溃疡的方法有很多,而在如今药物治疗泛滥的情况下,穴位按摩又成功的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那么,口腔溃疡穴位按摩如何进行,有疗效吗?
现在,人们往往因疲劳过度、身体衰弱、或是细菌入口,容易引起口腔溃疡。
有时食物会引起身体上出现宛如麻疹般的小点,这是由于食物与体质不合的缘故。
这时经常按摩穴位可以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按摩治口腔溃疡
【疾病】口腔溃疡(口疮)
【简介】口疮又称"口疡",是指口舌浅表溃烂的一种病证。
可见于任何年龄的小儿,但以婴幼儿发病较多。
现代医学认为,人体口腔内存在着许多致病菌和非致病菌。
在健康情况下它们和人体保持着相对平衡,不会引起疾病,一旦人体抵抗力减弱,就可发生口腔局部炎症、溃疡。
如果给小儿吃过热、过硬的食物,或擦洗婴幼儿口腔时用力过大等,都可损伤口腔粘膜而引起发炎、溃烂。
小儿患上呼吸道感染、发热及受细菌和病毒感染后,口腔不清洁,口粘膜干燥,也可引起口疮。
以营养不良的小儿发病率高。
中医学认为本病主要是因为脾胃积热,虚火上炎,熏灼口舌从而出现口舌糜烂。
常见症状为在口腔内唇、舌、颊粘膜、齿龈、硬胯等处出现淡黄色或白色的小溃疡面,单个或多个不等,边沿整齐而有红晕,表面局部的痛,有轻微口臭,唾液增多而且粘稠,常伴烦躁不安,不愿进食,身体消瘦,发热等症状。
按摩方法一
1、常用手法
(1)补肾经300次,清天河水200次。
(2)清小肠经300次,退六腑100次。
(3)以指按揉合谷穴1-3分钟。
(4)按揉双侧足三里各1分钟。
(5)推擦涌泉穴30-50次。
2、随症加减
(1)心脾积热型:症见口疮边缘鲜红,灼热疼痛,烦躁不安,口臭流涎,食欲不振,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
常用手法加
①清心经300次,清大肠200次。
②直擦腰背至骶部,往返5-10次。
③推下七节骨30O次。
④水底捞月法:水底穴在小指旁,明月穴在握拳时中指端。
按摩时用冷水滴入患儿掌心,用右食指从患儿小指尖旁推至明月穴,在穴位上旋推,边推边吹凉气约20次。
(2)虚火上炎型:症见口疮周围颜色淡红,精神疲倦,身体消瘦,两颧发红,口干口渴,口臭不显,舌质红,苔少。
常用手法加
①推擦涌泉穴加至100次。
②横擦肾俞、命门穴处,以透热为度。
③指揉双侧三阴交穴各1分钟。
④掐阴陵泉10次。
按摩方法二
1、常用手法
(1)清心经300次,清天河水200次,揉总筋30次。
(2)推小横纹50-100次。
(3)清小肠100次,揉小天心50次。
(4)搓擦涌泉穴3-5分钟。
(5)患儿俯卧,家长以掌根直擦腰背至骶部的肌肉,以透热为度。
(6)以指按揉双侧足三里穴各1分钟。
2、生活调理
(1)口疮常反复发作,患儿往往痛苦不堪,所以,一定要加强护理,不要给患儿吃过热、过硬及有刺激性的食物,应进食流汁。
(2)注意口腔卫生,要经常用温开水漱口。
(3)按摩的同时,可以配合中药外用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如口疮痛甚可用青黛散涂患处,腐臭可用锡类散涂患处,腐烂渐去可用珠黄散涂患处。
(4)重症口疮患儿可有发热、烦躁,家长应遵医嘱,按时给患儿吃药、打针。
对于高热的患儿,要及时给予物理降温,如酒精擦浴、温水擦浴或服解热止痛药等。
相关阅读--
坚持搓鱼际穴,有效防治感冒
感冒是最常见的疾病,坚持搓鱼际穴,是对其进行有效防治的一种方法。
手掌的大拇指根部,由于肌肉明显突起,形状如鱼,故中医学把这个部位称为鱼际。
中医学认为鱼际的中心点有一个与呼吸器官关系密切的穴位叫鱼际穴,它具有解表、利咽、化痰的功能。
每天坚持搓鱼际穴,能增强肺主皮毛的功能,从而改善易感者的体质状况,提高其抵御外邪的能力,对咽痛、打喷嚏等感冒早期症状有明显的疗效。
搓鱼际穴的方法很简单:两手鱼际对搓,搓法恰似用双掌搓花生皮一样,一只手固定,另一只手搓动,搓十余次时,鱼际开始发热,这时热气沿手臂进入肺脏,持续两分钟左右,整个手掌便会发热,这时就可搓另一只手了。
这个方法不受地点、时间限制,随时可做,尤其适合易感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