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用菌产业发展趋势-李玉
我国食用菌遗传学的发展及展望

Review22 April 2021, 40(4): 806-821 Mycosystema ISSN1672-6472菌物学报创刊4(7周年40th anniversary of M y c o s y s t e m aCN11-5180/Q特约综述DOI: 10.13346/j.mycosystema.210072鲍大鹏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研究员,上海市浦江人才。
现兼任国家食用菌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农业部南方食用菌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菌 物学会第七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和食用真菌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农学会食用菌分会 主任委员、《菌物学报》副主编。
从事食用菌遗传育种的应用基础和技术创新研究, 已在《Bioresource Technology》《Fungal Genetics and Biology》《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 》 《菌物学报》和《食用菌学报》等学术期刊上合作发表研究论文100余篇。
我国食用菌遗传学的发展及展望鲍大鹏°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南方食用菌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国家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 中心上海201403摘要:食用菌遗传学是食用菌学科体系的重要分支之一,40年来我国食用菌遗传学研宄紧密围绕为育种服务、最新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和生产实践中的科学问题的解决等主题开展了众多科学活动。
为了 促进食用菌遗传学研宄的系统性和全面性,本文梳理出9个方面的研究主题,主要包括食用菌种质资源 调查和地方品种研究、食用菌农艺性状控制基因定位和分子辅助育种技术研究、食用菌杂交育种的遗传 学规律研究、食用菌菌种的遗传稳定性研宄和变异风险监控、栽培基质分解利用和储存转运的分子机制、 食用菌应对环境因素变化的分子机制、子实体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食用菌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的分 子机制以及食用菌鲜品采摘后代谢生理的分子机制等,目前这些研究主题有些正在成为研究热点,有些 在研宄的系统性上还有待完善,有些还缺少足够的关注兴趣。
推动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

Working notes工作手记推动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382021.16食品开发(研究表明我国尚有70%的特医食品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更要重视药用菌的生物提取,开发新药品。
日本一款名为天地欣的用于癌症治疗的静脉注射液,一针卖到1680元,就是药用菌的纯化提取物。
二是加强政策扶持。
首先是正其名。
药用菌数量比肩植物药,我国医药分类却将药用菌归于植物药,但且其根本不具光合作用和叶花果等植物特性。
为此,李玉院士等70多名科学家已呼吁将菌物药从植物药中独立出来,另立门户,成为与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并列的药物门类。
建议国家有关部门按照国际上关于天然药物的科学分类给其正名。
再是施其惠。
国外十分青睐菌物特医食品,因为它不仅有效改善患者身体营养状态,降低死亡率,而且减轻消费者负担、减少国家医药支出。
去年,美国国会修改法案,将灵芝、桑黄、猴头等为原料的部分膳食营养补充剂纳入医保目录。
这一做法,值得借鉴。
建议对标国际做法,由国家分类推进,选择若干药用菌物特医食品,先期纳入医保目录。
打造“种业芯”。
我国既是食用菌资源大国(初步调查有1409种,其中食用类963种,药用类473种,居世界首位),又是全球最大的食用菌生产、消费、出口国。
但是,作为核心技术的菌种,除木耳、玉木耳、银耳等品种外,目前大宗食用菌类品种几乎被国外垄断。
如双孢蘑菇菌种市场被美欧企业占据,白色金针菇菌种被日本千曲化成公司垄断。
一旦国外菌种断供,后果不堪设想。
但是,目前植物、动物、菌物“三物农业”中,国家级种质资源库独缺菌物。
全国尚无一家大型菌种龙头企业,主产区基本是 “菌种外地来,菌棒小厂卖”,企业习惯菌种自产自用,造成菌种混乱、质量低下、环境适应性差,生产中大面积霉菌侵染报废、减产、绝收等问题频发。
改变我国食用菌“资源大国、菌种小国;生产大国、研发弱国”的尴尬局面迫在眉睫,必须打一场菌种翻身仗。
为此,应在国家种业振兴行动中,抓紧实施食用菌种业振兴专项,建议国家拿出与农业领域第五大产业相匹配的专项资金,支持食用菌种业创新,建立揭榜挂帅机制,调动科研机构、食用菌企业科技人员种业创新积极性,聚力突破“五个一”:创制一批遗传背景丰富、关键性状优异的核心菌物种质资源;构建一批系统化、流程化、规模化、信息化的设计育种技术体系;育成一批适于轻简化和机械化且在产量、品质、抗病性、抗逆性、加工特性等方面有重大突破的育种材料和品种;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育、繁、推一体化菌业龙头企业(包括菌种市场);建设一套护航食用菌全产业链健康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
李玉:走火入蘑攀高峰

132 李玉:走火入蘑攀高峰■ 文/本刊记者 闫建武李玉,男,1944年生,山东济南人,汉族,中共党员,中科院理学硕士,日本筑波大学农学博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俄罗斯农业科学院外籍院士。
吉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药用菌学会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四届、第五届学科评议组成员,《菌物研究》主编,《菌物学报》(至2009年)和《国际药用菌》编委,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管理)专家、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和科技工作者、国家教学名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记者第一次见到李玉院士,是在江苏省南通市安惠灵芝产业园里。
他个头不高,精神矍铄,慈眉善目,笑容和蔼可亲。
初次见面,你会觉得这是一位受人尊敬的长者,也是一个风轻云淡,诸事不介怀的智者,但是你想不到,他就是当下站在中国食用菌领域山巅的第一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玉。
钻林海、踏草原的痴“蘑”人1978年,李玉考入吉林农业大学,师从周宗璜教授攻读硕士研究生。
周宗璜严谨、勤奋、谦逊、奉献的品格深深影响了他,李玉也对恩师怀有深厚的情感。
“我研究食用菌,是因为有一次老师给我讲,在世界已发现的5000多种黏菌中,竟没有一个是由中国人命名的,我当时心里受到了强烈震撼,中国可是菌物大国啊,可我们还不是菌物强国。
”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让李玉下定决心将研究重心转向菌类。
蘑菇就这样走进了他的工作,他的生活。
为采集优良菌种、不断制作新的珍贵标本,李玉需要经常深入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
东北的大兴安岭和南国的西双版纳,都留下了他深深的足迹。
他爬过位于太白山上2700多米高的平安寺,忍受夜晚刺骨的寒冷和一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个人的孤寂;他去过俄罗斯西伯利亚的原始森林,被毒蚊子袭击得体无完肤。
外出采集标本,为了观察、采样、拍照,李玉常常在一棵腐木旁待很久。
有时,等他起身时,同行的人早就走远了。
浓密的森林,让人不由地惊出一身冷汗来。
食用菌市场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1食用菌市场发展现状及潜力我国幅员辽阔,食用菌资源丰富。
目前我国已知的菌物1.6万种,其中可食用的近1000种,广泛食用的有200种左右,人工驯化栽培成功的食用菌也已超过100种。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我国食用菌产业也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据中国食用菌协会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我国食用菌产量已高达3169.68万吨,直接产值1707亿元,间接产值6828亿元,从业人口逾2000万。
我国食用菌产量已占全球总产量的75%以上。
其中香菇、平菇、双孢菇、黑木耳和金针菇作为主打产品,在国内起步较早,发展较为成熟,也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品牌效应,产量多年来一直稳居世界首位。
食用菌也己成为我国多地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作为扶贫的首选项目之一,食用菌行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
我国的食用菌产业发展迅速,产值稳步上升。
2013年,我国食用菌总产值达2017.9亿元,是2000年227亿元产值的近10倍;根据中国食用菌协会统计,2013年食用菌类出口量为134.13万吨,创汇额是31亿美元,食用菌的国内消费量也达到了2875万吨。
香菇、平菇、双孢菇、黑木耳和金针菇仍然占据食用菌国内消费榜的前五大类。
一方面说明主流菌类的技术、规模、销售渠道、销售习惯等相对稳定;另一方面也说明,其他食用菌的发展在供应量、市场需求量、消费习惯的培养等方面尚无突破,既有空白也有挑战。
我国食用菌国外市场可观,出口商品形式多种多样。
在我国众多出口农产品中,食用菌产品每年出口金额均超过8亿美元。
以蘑菇罐头为主的加工品、鲜品和干品为主要出口产品,其中,有5个品种的食用菌产品出口金额都在5000万美元以上,分别是:双孢蘑菇罐头、干香菇、其他伞菌属蘑菇罐头、鲜的香菇和松茸。
出口金额和平均出口单价保持增长趋势的主要是干木耳、银耳等几个品种的食用菌产品,其出口金额一般都在2000耀5000万美元之间。
但是今年食用菌产业效益整体下滑,市场出现发展瓶颈,整个食用菌行业迎来寒冬,这也说明该行业在近年的快速发展中累积了很多问题。
中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态势_李玉

优质小麦 425 元的 67 1 倍。
李玉: 中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态势 我国食用菌产量近 9 年平均每年增 加 126 万 吨, 年增长率达到 18 97% 。其中 , 2000 年产量为 663 7 万吨, 2003 年为1 038 7 万吨 , 2006 年为 1 474 万吨 , 2008 年为 1 800余万吨。 ( 3) 发展食用菌带来不容忽视的社会效益。食 用菌的生产需要一定数量的劳动力 , 目前从事该产 业的劳动力已超过 200 万 , 有效减轻了因劳动力过 剩而产生的社会压力 ; 食用菌生产不需要大量修建
由于食用菌新品种的逐年增多 , 相关的品种审定、品 种保护方面的政策法规相继出台, 像 全国食用菌菌种暂 行管理办法 、 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 等法律法规的制 定, 凸现人们对食用菌品种的保护意识。同时, 我国相继 建成多个食用菌菌种保藏、研究、管理机构 , 如中国微生 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等。品种 的申报、区域试验、审定等程序约束了一些隐性的、甚至 是违规的操作。随着这些法规的相继出台, 品种市场和生 的 食用菌区试与认定
表2 平菇菌糠等有机肥氮、磷、钾含量对比
氮、磷、钾含量 / % N 平菇菌糠 人 类 尿 猪 牛 粪 粪 1 70 0 60 0 60 0 50 P2 O5 0 61 0 16 0 60 0 28 K2 O 1 13 0 30 0 50 0 14
食用菌引领健康, 高蛋白、低脂肪 , 含人体所需多种氨基 酸和微量元素 , 是兼有荤素两者之长的高档食品 , 可调节机体 免疫功能 , 抗癌效果显著, 对心血管系统具有保护作用, 还可 治疗肝炎、缓解亚健康状态、提高健康水平等。联合国粮农组 织倡导的 22 一荤一素一菇 , 是最科学的饮食营养搭配。 在国家食品安全体系中承担重任 食用菌产业在国家食品安全体系中承担重任。如前所述, 我国每年只要利用 1 5 亿吨农林牧废弃物生产食用菌, 就可以
踏遍青山人未老——记李玉院士和他的食用菌团队

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省考察期间,前往商洛市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调研脱贫攻坚工作情况。
看着当地黑木耳、玉木耳喜获丰收,在当地老百姓脱贫致富中发挥了重要硬核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对柞水木耳产业给予了高度评价:“小木耳,大产业!”柞水李玉院士工作站柞水木耳与李玉院士有着“千里之缘”——柞水木耳产业正是李玉研究团队在当地对口科技帮扶的精准扶贫产业。
秦岭南麓大山腹地,因柞树多而出名。
柞树又叫“耳树”,顾名思义就是生长木耳的树,这种树上生长的木耳品质高,也很珍贵,当地农民也一直有种植黑木耳的习惯。
然而由于地处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柞水县贫困面广且程度深。
全县有脱贫任务的村79个,2014年初,当地贫困发生率高达44.04%。
从2017年开始,柞水县开始把木耳产业作为脱贫攻坚主导产业,制定了“1153”发展计划,即1万亩土地、1亿袋规模、5千吨产量、3亿元产值。
那时,柞水木耳产业的现状是起步晚、基础弱、链条短,在关键核心环节上缺乏技术支持,面临的困难很多。
经科技部第30届科技扶贫团柞水执行团牵线搭桥,柞水李玉院士专家工作站建立,李玉——记李玉院士和他的食用菌团队文/许彦鹏 吉林农业大学指导学生实验北香菇的主要出口力量,“南菇北移”基本实现。
自蛟河县黄松甸到珲春市的吉林东北部“百里食用菌长廊”基本建设成型,形成了一条东部木腐菌的优质产业带。
为更好地推广蘑菇种植技术,李玉创建了政府、专家大院、科技特派员、中试基地、协会会员“五位一体”推广示范模式,探索出以“科技专家+示范基地+农业技术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农户”食用菌“五位一体”科技扶贫新模式,培训技术骨干8000多人,辐射带动菇农3万余户,累计推广面积50多亿袋,创3个“R”,即Reduce、Reuse、Recycle,翻译成中文就是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
什么经济模式能真正符合这3个“R”?食用菌产业当之无愧——以秸秆为代表的农业废弃物,在生产完食用菌之后再还田、再入池、再做燃料,这个过程就非常好地体现了3个“R”的标准。
新时代食用菌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文/谢福泉 福建省食用菌技术推广总站食用菌产业助力 乡村振兴新时代创意、家庭趣养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食用菌生产的这些特点,足以实现对其他种养业的时差间歇和对空闲土地的衔接利用,增加有限土地资源的效益;对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提升形成重要推动作用;在脱贫攻坚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精准脱贫的重要产业。
食用菌产品可食、可药、可观赏。
可食,体现在食用菌不仅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且具有多种保健养生功能。
“第九届世界食用菌生物学与产品大会”消息,全世界已被发现的食用菌大约2000多种,中国就有900余种,能够人工栽培的菌种有近100种,形成商品的约有 50 种,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的有20种以上。
可药,体现在食用菌中能治疗疾病、具有药用功能的种类。
食用菌有很多种类是具有药用价值的,常见的有灵芝、茯苓、密环菌、冬虫夏草、安络小皮伞、香菇、银耳、猴头菇、木耳、桑黄、樟芝等,有的成为名贵中药。
可观赏,体现在灵芝盆景、家庭趣养、儿童科普、景观造型、建筑装饰、陶瓷饰纹、工艺美术、绘画艺术等业态。
食用菌业界有不少企业涉足盆景、趣养、主题公园等新型业态,创作“孔雀开屏”“灵芝鱼跃”“灵鹤延年”等各色造型的灵芝盆景、灵芝工艺品等;更有银耳、香菇活体菌棒体验餐厅,可赏可餐;以及活体灵芝盆栽,大球盖菇阳台箱栽、平菇儿童趣养等各种食用菌DIY家庭趣养,像植物一样在家养,亲眼见证着菇体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那份情趣、童趣蕴含其中,全家一起欣赏其乐融融,也是亲子教育集休闲、娱乐、科普于一体的一种新方式。
食用菌产品的这些特点,有利于重构农业生产的组织模式,形成有食用菌产业特色的优势生产区域;有利于促进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旨要义,是乡村振兴战略“二十字”方针的起点,是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经济基础,落脚点在帮助农民增收,实现生活富裕。
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离不开实体经济的支撑,而乡村实体经济的核心是产业。
产业兴才能富民,业兴民富才能推动乡村振兴。
“黏菌之父”和他的强国梦——记“最美科技工作者”、吉林农业大学教授李玉

2021年第3期“食用菌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不与农争时、不与其他争资源。
”这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农业大学教授李玉对食用菌的评价。
正是因为“不争”,食用菌产业拥有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总产量从1978年的5.7万吨跃升至2018年的4000万吨,成为继粮、油、果、蔬后的第五大种植产业。
也正是因为和食用菌打了40多年交道,李玉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为黏菌新种定名的中国人,被誉为“黏菌之父”。
他也是我国第一个对黏菌属、科、目级进行系统分类的学者、食用菌领域唯一的中国工程院院士。
40年来,李玉始终砥砺前行,在科教兴农、产业扶贫的路上锐意攻关。
在吉林省内,他为汪清县、珲春市等地建起“百公里蘑菇科技扶贫长廊”,帮助蛟河市黄松甸镇成为“黑木耳之乡”。
在全国,他建立31个食用菌技术推广基地,扶持22个食用菌龙头企业,“小木耳,大产业”获得习近平总书记点赞,也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国际上,他让中国食用菌抢占国际食用菌育种新高地,创新开发适宜非洲种植的8个食用菌品种和配套生产技术体系,为“一带一路”国际扶贫贡献了食用菌力量。
前不久,李玉荣获全国2020年“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
他说:“我心里头始终怀揣着一个梦想,那就是食用菌产业强国梦。
”怀揣理想,在菌物领域拓荒前行1967年,从山东农业大学毕业的李玉来到吉林省,在省农科院白城农科所一干就是10年。
1978年,李玉考取了吉林农业大学微生物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师从著名真菌学家周宗磺教授。
很快,专业功底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李玉便成为周宗磺心目中最优秀的“嫡传弟子”。
周老先生临终前,特意嘱托李玉,希望他把菌物研究继续进行下去。
为继承导师的遗志,李玉踏上了一条拓荒与创新并存的道路。
从每年4月底开始,每隔10天他都会到山上集中采一次蘑菇,回来整理资料。
如此往复,直到入冬不再有蘑菇生长。
渐渐地,吉林省内的样本已无法满足研究需要,李玉便带领团队深入全国所有省市开展菌物资源调查,系统开展菌类资源收集、保——记“最美科技工作者”、吉林农业大学教授李玉2021年第期3第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利于绿色农业和有机农业的发展
农作物栽培过程中过量使用化肥,将造成具有致癌作用的N-亚硝酸的前 体硝酸离子和亚硝酸离子的含量在农产品中大幅超标。施用有机肥料,发 展绿色农业或有机农业是当今农业的发展趋势,有机农业绝对禁止使用化 肥和化学农药。
食用菌产业在为人类提供高营养、无污染、有益健康产品的同时,又为农业生 产提供了大量优质、无污染的有机肥料;并且氮磷钾含量高。
非耕地生产、立体生产、高效生产
我国每年生产秸秆皮壳、树枝、树皮、木屑、畜 禽粪便等农林牧废弃物30亿t左右,如果利用5%,及 1.5亿t,可生产至少1000万t干食用菌,相当于1600 万t牛肉,按照我国饲养水平,生产1600万t牛肉的生 产需要饲料粮1.22~1.28亿t,需要饲料粮耕地 0.162~0.171亿hm2。就是说生产1000万t干食用菌, 等于增加耕地0.162~0.171亿hm2。
食用菌与粮食及蔬菜每亩净产值对比
玉米530元
棉花970元
优质小麦425元
大棚西红柿 7500元
食用菌28500元
国内曾做过一份调查 显示,食用菌每亩净 产值约2.85万元,
是大棚西红柿亩净产 值7500元的3.8倍,
是棉花1亩净产值970元 的29.4倍2 , 是玉米34纯收益530元的 53.8倍,5
一家一户的小规模栽培 半工厂化中等规模栽培
工厂化大规模栽培
5.栽培模式多元共存渐趋规范
按照机械化程度可以分为
手工操作
小型机械化生产
中型机械化生产
大型机械化生产
5.栽培模式多元共存渐趋规范
按照管理组织形式可以分为
农户自管
合作社组 公司组织
织管理
管理
6.栽培品种开发稳步发展 传统品种继续保持优势
香 菇
干制产品
干制产品
干制产品
干制产品
干制产品
食用菌冻干产品
盐渍产品
盐渍产品
糖渍产品
罐藏产品
保健饮品
食用菌浸膏产品
食用菌冲剂
食用菌冲剂
食用菌药品
食用菌药品
姬松茸ω-6多不饱和脂肪酸 ω-6软胶囊
香菇多糖胶囊 姬松茸活性多糖片
香菇瘦身洁肠片 姬松茸活性多糖片
食用菌糖果与休闲食品
平菇菌糠 人类尿 猪粪 牛粪
N(%)
1.70 0.60 0.60 0.50
P2O5(%)
0.61 0.16 0.60 0.28
K2O(%)
1.13 0.30 0.50 0.14
劳动力利用超过200万
食用菌引领健康
食用菌具有高蛋白、低脂肪,含人体所需多种氨 基酸和微量元素,被誉为21世纪的保健食品。具有调 节机体免疫水平、抗癌效果显著、对心血管系统具有 保护作用、治疗肝炎、抗炎作用显著、缓解亚健康状 态、提高健康水平等功效。
仍以生产规模为200万平方米的双孢蘑菇为例,则预 计每年可转化秸杆和畜禽粪便一亿多公斤,以每平方米生 产10公斤双孢菇计算,可创4000万元的经济价值;同时, 该产业还可以解决10000农民的就业问题。而且,菌糠、 菌渣等首先进行沼池发酵,沼气可用于照明、生活等能源, 沼液、沼渣不仅可以作为绿色杀虫剂、有机肥料和饲料来 发展绿色无公害植物和动物食品,同时还可以提高土壤肥 力、改良土壤结构、减少大量施用化肥和喷洒农药所造成 的环境污染,不仅社会效益巨大,而且仅肥料一项就可节 省复合肥1500余吨,使每公斤秸杆增值10倍以上。
食用菌产业成为节水高效的优势农业项目
700
600
500
400
349
300
200
100
2.7-4.0
0 食用菌
玉米
557 小麦
682 水稻
生产1kg物质需要消耗水量(kg)
系列1
食用菌生产可实现80%~150%的生物转化率;在提 供健康食用菌产品的同时提供高质量的菌糠供农业生产。
1.2 发展食用菌经济效益显著
三、食用菌产业发展前瞻
加强食用菌产业区划和规划
1
2 加强行业执行标准,确保食品质量安全,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促进产业发展
3
4
加大宣传提高全民对食用菌产业认识
5
向国家要政策支持产业发展
1.加强食用菌产业区划和规划
1.1 根据食用菌种类差异,规划发展主产区
二1.2 根据资源禀赋,确定产业的战略转移趋势
是优质小麦425元的 67.1倍
我国食用菌产量近9年平均每年增产126万t
增长率达到18.97%
1800多万t
2008年
1474万t
663.7万t
1038.7万t 2003年
2006年
2000年
1.3 发展食用菌带来不可忽视的社会效益
食用菌的生产,需用一定数量的劳力,解决了职工 和职工家属的就业问题。减轻了因劳力过剩而产生的 对社会的压力。同时,不需要大量修建厂房、增加器 材、设备。生产资料的成本低廉,占用资金少,减少 了对社会的经济压力。另外,食用菌生产是一个生物 过程,不会产生废水、废气等,引起社会公害。
黑木耳
香菇
灵芝
榆黄蘑
鸡腿菇
双孢菇
姬松茸
大球盖菇
5.栽培模式多元共存渐趋规范
根据栽培条件可以分为
露地全光栽培
露地遮光栽培
大棚栽培
林下栽培
仿野生栽培
与其它作物间作栽培
5.栽培模式多元共存渐趋规范
按照培养料的处理方式,可以分为
生料 发酵料
孰料 半熟料
5.栽培模式多元共存渐趋规范
按照生产单元和生产规模,可以分为
轨道
政策支持构 建多功能产 业发展研究 创新平台
构建了完 善的人才 培养教育
体系
1.生态循环经济发展观得到共识
种植业
植物生产 物能转化 动物生产
副
产 物
菌 渣
粪 便菌
渣
菌类生产
养殖业
物能循环转化
培植业
2.品种审定进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3.政D策ia支g持ra构m建多功能产业发展研究创新平台
食用菌产业 升级关键技 术的研究与
300~400 万t蛋白质
600~800 万t瘦肉
900~1200 万t鸡蛋
3600~4800 万t牛奶
2.在国家食物安全体系中承担重任
在2009年4月8日,为了确保 粮食安全,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 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 通过《全国新增500亿kg粮食生产 能力规划(2009-2020年)》。这意 味着,秸秆的产量还将增加600亿 kg,即秸秆总量将达到7600亿kg。 这些秸秆中,除了满足生活燃料 (大约40%)、发展养殖(大约 30%)外,剩余的30%约合2280 亿kg左右用于食用菌生产,按照 50%的生物转化率计算,即可生 产食用菌1140亿kg,能够在国家 食物安全体系发挥重要的作用。
4.产业内部分工细化产业链条不断延伸
菌种专 业化生 产企业
菌包生 产供应 企业
食用菌生 产技术服
务队
食用菌产 品销售经 纪人队伍
初级产品 销售集散
地
产品初深 加工企业
专业的食 用菌产品 销售队伍
技术支持---生产---(加工)---销售的一条龙产业发展链条
5.栽培模式多元共存渐趋规范
根据菌种对基质要求差异,可以分为木腐菌和草腐菌
不与其他行 业争资源
可点草成金,变废为 宝,实现着循环经济 ,创造着十倍、百倍
的效益
不与粮争地
不与农争时
不与地争肥
主要内容
一 中国食用菌产业的运行现状
二
中国食用菌产业发展趋势
三
中国食用菌产业发展前瞻
Block Diagram 一、中国食用菌产业运行现状
生态循环经 济发展观得
到共识
品种审定 进入法制 化规范化
1.1 发展食用菌原材料简单 生态效益巨大
秸秆乱堆及焚烧破坏环境
畜禽粪便乱堆破坏环境
食用菌栽培有效利用农业废弃物
食用菌在农业生态链中的作用
农业垃圾 食用菌生产
碳
氨
降
水
基
解
化
酸
物
合
质
物
食物链
能量代谢
动物生产链
生
植物生产链
态
链
土壤生产系统
物质代谢
非耕地生产、立体生产、高效生产
食用菌生产可以利用沙石地、坡地、荒地、盐碱 地、林地、房前屋后等各类耕地,还可以修旧利废, 利用矿山废弃巷道、废山冻、废弃厂房等栽培。在我 国耕地紧张,食物安全形势严峻的国情下,充分利用 非耕地生产食用菌,增加食物供给,潜力和意义巨大。
双孢菇
平菇
黑木耳
草菇
金针菇
滑子蘑
珍稀品种逐步推广
杨 树 菇
杨树菇
杏鲍菇
姬栽培
大
球
猪
盖
肚
菇
菇
绣球菌
离褶伞
7.初深加工代表产业未来发展方向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 开始追求“回归自然”“反朴归真”的新时尚,野生食 用菌和大量的真菌产品被看做是天然、营养、多功能、 调节机体免疫力的健康食品,被称为“食品的顶峰”。 其消费量每年以5%~8%的速递递增,市场前景良好。
3.内需拉动的产业经济初见端倪
16
14
亿12 美10 元8
6
4
2
0
近几年中国食用菌的出口情况
20106年 20027年 20308年 20409年
近两年中国食用菌的出口 量明显降低,在保证国外市场 份额的前提下,我国应该将食 用菌产品消费重心放在国内。 中国拥有13亿人口,平均每口
系列1
人每年消费1.0Kg食用菌产品总 共为13.0亿Kg,折合为1300万t。 人均食用菌消费量每年仅提高 0.1kg(干品),那么每年国内 新增食用菌需求就可达50亿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