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九课养蚕知识点

合集下载

养蚕的知识

养蚕的知识

养蚕的知识蚕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昆虫,主要生产丝绸。

养蚕作为一门传统的技艺和产业,其技术和经验已经积累了几千年。

下面就来介绍一些养蚕的知识。

1、蚕的基本生理知识蚕是一种昼夜交替的昆虫,其寿命主要集中在幼期和成蛹前。

蚕的发育温度范围在19℃~35℃之间,最适温度为26℃~28℃。

蚕的一生经历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从卵孵化到成蛹需要21天左右,其幼虫期大约是27天,蛹化期为5天左右,成蛾期只有3-5天,成虫寿命仅有10天左右。

2、蚕的饲养技术蚕的饲养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种蚕选择、饲料培育、温度控制、通风透气、定时喂食、管理卫生等。

种蚕的选择要求从健康的蚕中选出外貌饱满、肉质丰满的品种,这样才能生产出数量和质量都比较理想的蚕茧。

饲料培育主要是通过对蚕食用桑叶的种植、收割、储存和处理,保证蚕有充足、新鲜的饲料来源。

温度控制是蚕的发展过程中最关键的一个因素,需要保持室内温度在26℃~28℃之间,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而导致生长不良或死亡。

通风透气主要是为了保证室内有充足的氧气,避免二氧化碳积累而导致蚕茧质量下降。

定时喂食是为了满足蚕的能量需求,同时也要注意控制喂食量,避免过多的饲料浪费。

管理卫生是保证蚕免疫力、体质健康的重要环节,需要保持室内环境干燥、洁净,避免交叉感染等。

3、蚕茧的收获和加工蚕茧在成虫羽化前要及时采摘,将未出丝的蚕茧迅速抛入开水中煮沸,杀死蚕和抽出丝。

待柔化后,将丝拾出,连续梳理并加工,制成成品丝,纺织出各种丝绸制品。

4、蚕的保护蚕是一种经济昆虫,但由于人类活动和环境污染等原因,野生种群逐渐减少,部分地区已经濒临灭绝。

因此,保护蚕资源,促进蚕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国际共识。

在养蚕时,要注意保护蚕的生态环境,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减少污染和破坏。

同时也要注重蚕茧的质量和品牌,提高蚕业的附加值和国际市场竞争力。

总之,养蚕是一门技术含量极高的产业,需要掌握科学、规范的技术和经验。

只有合理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才能保证蚕业生产稳定、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得到提高。

粤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9.《养蚕》说课

粤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9.《养蚕》说课

9.《养蚕》说课尊敬的各位评委:我是来自同江市第一小学的科学教师。

我将要说课的内容是《养蚕》。

我将从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养蚕”是“生物的成长”单元的第三课。

本课以学生认识动物的生命周期为途径,让学生亲历养蚕的过程,了解蚕的生长、发育、繁殖和死亡的各个阶段,建立动物生命周期的模型。

本课通过饲养、观测等活动,让学生了解蚕一生的不同阶段的特点,了解蚕幼虫期生长过程中的一些规律,经历饲养小动物的过程,从而认识蚕的生活习性,了解蚕的生长变化,从而激发开展科学探究的乐趣。

同时,通过长时间的观察和多种方式的记录,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毅力,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说学情蚕的生长周期短,以它作为研究对象,较易达到课标所定的“经历饲养小动物的过程,描述动物生长的大致过程”之目标;且蚕的幼虫形态可爱,饲养过程无危险,特别适合小学生的饲养。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遵循课标精神,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了解蚕一生的不同阶段的特点。

2.了解蚕幼虫期生长过程中的一些规律。

3.经历饲养小动物的过程,描述动物生长的大致过程。

能力培养:1.能仔细观察、比较发现蚕不同阶段有什么特点。

2.通过实验和数据分析,研究蚕幼虫期生长过程中的一些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很好饲养小动物,珍爱生命,体会对小动物的关爱。

2.了解各种动物的一生是复杂多样的,认识到生命活动的丰富多彩。

四、说教法基于上述教材分析,我根据自己对研究性学习,“启发式”教学模式和新课程改革的理论认识,结合本校学生实际,将从以下几点展开教学:1、创设问题情景,充分调动学生求知欲,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

2、注重渗透科学的思考方法。

让学生在探索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领会“观察、归纳与总结”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造性素质。

3、注意在探究问题时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以利于开放学生的思维。

五、说教学重难点综合以上的分析和理解,我确立教学重难点如下:观察、比较蚕不同阶段的特点,通过实验和数据分析,研究蚕幼虫期生长过程中的规律。

小学科学养蚕知识点总结

小学科学养蚕知识点总结

小学科学养蚕知识点总结养蚕是小学科学中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养蚕,学生可以了解蚕的生长发育过程,培养动手实践的能力。

以下是关于小学科学养蚕的知识点总结。

一、蚕的生命周期蚕的生命周期可分为四个阶段:卵、幼虫、蛹、成虫。

蚕通过产卵、孵化、蜕皮、成长和蛹化来完成整个生命周期。

1. 卵期:蚕的产卵一般在春季,蚕父母会选择适合的环境,如桑树叶上,产下卵。

卵期一般持续7-10天。

2. 幼虫期:蚕孵化后,会进入幼虫期,这个阶段也是蚕生长最快的阶段。

幼虫期一般持续25-30天,期间蚕会经历四次蜕皮。

3. 蛹期:幼虫期结束后,蚕会经过蜕皮变成蛹。

蛹期一般持续10-15天,在这期间蛹会进行内部的变化,待变化完成后,成为真蚕。

4. 成虫期:蛹期结束后,成蚕会破茧而出,展翅飞翔。

成蚕寿命较短,只能维持2-10天,期间会进行交配和产卵。

二、蚕的饲养和环境要求1. 饲养箱:蚕的饲养需要使用专门的饲养箱,饲养箱内要放适量的桑叶,桑叶要保持新鲜,便于蚕吃食。

饲养箱要保持通风良好,温度适宜。

2. 温度要求:蚕的饲养温度要在24-27摄氏度之间,同时要避免蚕受到直射阳光的照射,因为过高的温度会影响蚕的生长发育。

3. 湿度要求:蚕对湿度的要求较高,要保持饲养箱内的湿度在70-80%之间,可使用喷水器喷水增加湿度。

4. 空气流通:蚕的饲养箱内要保持空气流通良好,可以放置通风设备或者定期开启箱盖。

三、蚕的食物和喂养方法1. 桑叶:蚕的主要食物是桑叶,桑叶富含营养,对蚕的生长发育非常重要。

在喂食桑叶时,要注意桑叶的新鲜程度,及时更换。

2. 喂食规律:蚕对食物的需求量不同,刚孵化出来的幼虫需要小量的食物,随着幼虫生长,需求量逐渐增加。

喂食要均匀分散,避免拥挤聚集。

3. 喂食时间:蚕的每日喂食时间为早晨和傍晚,这两个时段蚕的食欲较高,喂食效果较好。

四、蚕的疾病防治1. 疾病观察:在养蚕的过程中,要时刻观察蚕的健康状况,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

养蚕-粤教粤科2001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养蚕-粤教粤科2001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养蚕-粤教粤科2001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蚕的生长过程;2.掌握养蚕的方法和注意事项;3.了解蚕丝的生产过程。

二、教学准备1.准备小蚕、桑叶、饲料等;2.准备幼儿园科学实验室或教室;3.准备黑板、粉笔、教材等。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1.引入老师可以先问孩子们是否知道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通过让孩子们看一些图片,介绍一下蚕的生态习性、特征等。

可以在黑板上画一张大大的蚕的形象,让孩子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蚕。

2.教学重点让孩子们了解蚕的生长过程,掌握养蚕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及蚕丝的生产过程。

3.教学步骤Step 1:介绍蚕的生态习性及特征。

让孩子们了解蚕的外形,体长、体宽、有的有毛等等。

Step 2:介绍蚕的生长过程,主要分为下面几个阶段:•蛹的出现•蜕皮变性•大升级老师可以通过图片、文字等方式让孩子们更为直观的体验到蚕的生长过程。

Step 3:掌握养蚕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切要认清桑叶,健康桑叶是蚕的必备食品。

•蚕只吃嫩桑叶,千万不要喂食凋萎干瘪的桑叶,以免蚕体内有害成分超标。

•没有桑叶,就不要给蚕吃其它的植物;更不要喂食稻、麦、豆等热性的食品,引起人畜皆宜的菌群繁殖,会给蚕害。

Step 4:介绍蚕丝的生产过程,由小蚕变成蚕茧,再由蚕茧去盐酸,分离蚕丝的主要过程。

Step 5:剩余时间,让孩子们自由提问关于养蚕、蚕丝等问题,老师与孩子们一起探讨,让孩子们学以致用。

四、教学反思本堂课老师着重介绍了蚕的生态习性、特征以及养蚕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希望让孩子们了解蚕的相关知识,从而增加对自然生态的了解和认识。

同时借此过程,培养孩子们的科学探究能力,让孩子们能够自主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并拓展思维。

养蚕学知识点总结

养蚕学知识点总结

养蚕学知识点总结一、蚕的基本介绍蚕(学名为家蚕),又名家蚕蛾,是一种重要的蚕蛾科昆虫,属于鳞翅目。

人们对蚕的驯化和利用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早的家养昆虫之一。

蚕是生丝和衣料的主要原料之一,也是世界上重要的农业产业。

蚕的育种和养殖,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需要丰富的知识和技能。

二、蚕的生命周期1.卵期蚕的生命周期从卵开始。

雌蚕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产卵,卵的大小和颜色取决于蚕的品种。

卵孵化需要大约7-10天,在这段时间里,卵会经历变色等过程。

2.幼虫期幼虫期是蚕的生命周期中最长的一个阶段。

蚕会在这个阶段经历四次蜕皮,每次蜕皮之后身体都会增大。

蚕会不停地吃桑叶,迅速长大,形成蚕茧。

3.蛹期蚕在长大至一定程度后就会停止进食,开始吐丝并且将自己包裹在丝中,形成蚕茧。

在蚕茧内,蚕会经历蜕皮变成蛹,然后在蛹内完成变态,变成成虫。

4.成虫期成虫期是蚕的生命周期中最短的一个阶段。

成蚕具有短暂的成虫期,并很快就会结束生命周期,雌蚕也会产卵为下一代继续繁衍。

三、养蚕的方法1.挑桑叶挑选健康的桑叶,去掉病虫害和老叶。

2.日照和通风蚕房应当保持良好的日照和通风,保持室内环境相对湿度在70%左右,并保持空气流通,以降低传染病发生的机会。

3.饲养密度蚕的饲养密度也是很重要的,一般来说,饲养密度过高会导致蚕之间的竞争,增加疾病的传播机会,饲养密度过低又会影响蚕的生长发育。

4.疾病防治蚕在饲养过程中容易患上一些疾病,如桑叶霉病、白桑锈病等,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治,以免影响养蚕效益。

5.蚕茧采集蚕茧采集一般在成蚕交尾后的第三天开始采集。

采集后应及时晒干或者进行煮茧以防止蚕茧内成虫的出丝。

四、蚕的育种1.育种目标蚕的育种目标通常是提高蚕的产茧量和丝的质量,同时提高蚕的抗病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2.选种选种是育种工作的重要环节。

通常选取产茧量高、丝质量好、抗病能力强的蚕种作为亲本,进行人工配种。

3.育种方法蚕的育种方法主要包括家系纯选法、杂交育种法和对症育种法。

《养蚕》知识梳理

《养蚕》知识梳理
3.吐丝做茧:五龄蚕6-8天后,便开始吐丝结茧,这时的蚕叫熟蚕。五龄幼虫需二天二夜的时间,才能结成一个茧一般春茧茧丝长900~1500米,茧丝重0.35克~0.45克;夏秋茧茧丝长700~1200米,茧丝重0.22~0.37克。蚕在茧中进行最后一次脱皮,成为蛹。约十天后,羽化成为蚕蛾,破茧而出。出茧后,雌蛾尾部发出一种气味引诱雄蛾来交尾,交尾后雄蛾即死亡,雌蛾约花一个晚上可产下约500个卵,然后也会慢慢死去。
出茧后雌蛾尾部发出一种气味引诱雄蛾来交尾交尾后雄蛾即死亡雌蛾约花一个晚上可产下约500个卵然后也会慢慢死去
《养蚕》知识点梳理
内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知识梳理
我们来养蚕
1.观察蚕卵的外形:蚕卵看上去很像细粒芝麻,一头稍圆,一头稍尖,尖的一端有卵孔。宽约1毫米,厚约0.5毫米。蚕卵的颜色,刚产下时为淡黄色或黄色,经1~2天变为淡赤豆色、赤豆色,再经3~4天后又变为灰绿色或紫色。
给蚕宝宝记日记
1.蜕皮:由于蚕的外皮(外骨骼)不会随身体长大,所以其生长到一定阶段必须蜕去旧皮,换上新皮,才能适应继续生长的需要。蚕在蜕皮前身体发白发亮,开始蜕皮期间不食不动,并吐司将自己的腹脚缚在附着物上固定身体,旧皮从蚕的头部裂开。蚕蜕皮时千万不能弄断它身上的丝,因为它需要固定好身体才能完成蜕皮;也不要人为的干预蚕的蜕皮,因为蚕是一边蜕旧皮,一边长新皮,节奏只有它自己能掌握好。
3.缫丝:将蚕茧抽出蚕丝的工艺概称缫丝。原始的缫丝方法,是将蚕茧浸在热盆汤中,用手抽丝,卷绕于丝筐上。盆、筐就是原始的缫丝器具。春茧茧丝长900~1500米,茧丝重0.35克~0.45克;夏秋茧茧丝长700~1200米,茧丝重0.22~0.37克。
养蚕经验交流会
1.蚕的生活史:蚕的发育过程要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

小学科学粤教粤科版五年级下册第9课《养蚕》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科学粤教粤科版五年级下册第9课《养蚕》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科学粤教粤科版五年级下册第9课《养蚕》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1、了解蚕卵和幼虫阶段的特点。

2、了解蚕幼虫期生长过程中的一些规律。

3、经历饲养小动物的过程,描述动物生长的大致过程。

2学情分析
学生经历过养蚕,再学习本课事半功倍。

3重点难点
蚕幼虫的生长和变化。

观察、比较蚕不同阶段的特点,研究蚕幼虫期生长过程中的规律。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一)、导入
1、蚕宝宝多可爱啊,同学们有没有养蚕的经历呢?
2、让我们一起进入蚕宝宝的世界,看看它的一生是怎样变化的(板书课题)。

3、请同学们观看视频《蚕的一生》,整理视频解说提出的问题。

(1)什么样温度和湿度的条件最适合蚕宝宝的孵化呢?
(2)养蚕时要注意什么?
(3)蚕要经过几次蜕皮?它的体长、颜色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4、同学们肯定有许多想问的,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蚕的一生吧!
2【讲授】(二)、新课
蚕和很多动物一样,生命都是从卵开始的。

1、观察蚕卵
课件出示蚕卵,刚生出来的蚕卵是淡黄色椭圆形的,长1.2~1.3毫米。

观察蚕卵,并填写表格。

(见后)
2、蚕卵孵化前的变化和孵化的过程怎样?。

小学科学养蚕知识点总结

小学科学养蚕知识点总结

小学科学养蚕知识点总结一、蚕的生长发育过程1. 卵的孵化:蚕的生命周期从卵开始,卵一般在15-20天内孵化成幼虫。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可以观察到卵的颜色和形状的变化,了解到卵胚胎的发育过程。

2. 幼虫期:孵化后的幼虫需要不断地吃桑叶来生长和发育,这个阶段一般持续25-30天。

孩子们可以观察到幼虫的吃食习性、生长速度和颜色的变化,了解到幼虫的生长发育过程。

3. 蛹期:幼虫在长大后会停止进食,找到适合的场所结茧化蛹,这个过程一般持续10-15天。

孩子们可以观察到幼虫结茧的过程和茧的颜色、形状等变化,了解到幼虫蜕皮成蛹的过程。

4. 成虫期:在蛹内发育成熟后,蛹内的成虫会破茧而出。

孩子们可以观察到蛹的外形、颜色和大小的变化,了解到成虫从蛹中出来的生长发育过程。

二、养蚕的注意事项1. 饲料的准备:养蚕需要准备新鲜的桑叶作为蚕的食物,需要定期给蚕更换桑叶,保持桑叶的新鲜。

2. 温度和湿度的控制:蚕的生长发育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一般来说,蚕室的温度应该保持在25-28摄氏度,湿度要控制在80%以上。

3. 疾病和害虫的防治:养蚕过程中需要注意防止蚕的疾病和害虫的侵害,定期清理蚕房和管理蚕的卫生,及时发现并处理蚕的疾病和害虫。

4. 观察和记录:养蚕过程中,孩子们可以观察蚕的生长发育情况,并记录下蚕的变化,比如卵的颜色、幼虫的大小、蛹的形状等,以便了解蚕的生长发育过程。

三、养蚕的意义1. 增加科学知识:通过养蚕,孩子们可以了解蚕的生长发育过程,培养他们的观察和记录能力,增加对自然界的认识。

2. 提高动手能力:养蚕需要孩子们不断地给蚕喂食、清理蚕房等,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责任感。

3.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养蚕一般需要团队协作,孩子们可以在养蚕的过程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互助精神。

通过养蚕这个科学活动,可以帮助孩子们了解蚕的生长发育过程,培养他们的观察和记录能力,增加对自然界的认识,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课养蚕
1、蚕和很多动物一样,生命都是从卵开始的。

2、在20---25度的条件下,蚕卵一般经过10天左右就可以孵化出蚕了。

3、养蚕的注意事项:
答:(1)养蚕的桑叶要新鲜、干净,洗过的桑叶要晾干。

(2)每日清洁养蚕的纸盒。

(3)发现病蚕及时隔离。

(4)防止老鼠、蚂蚁等动物伤害蚕。

4、蚕的生长特殊现象是蜕皮。

5、刚孵出的蚕叫蚁蚕。

蚁蚕生长几天后就要蜕皮。

蜕皮后,蚁蚕就变成了二龄蚕。

蚕幼虫在生长过程中要蜕四次皮,最后变成五龄蚕。

6、五龄蚕经过几天的生长以后,就要吐丝结茧了。

蚕的幼虫吐丝结茧以后,就进入一个新的生长阶段——蛹。

7、蚕结茧 10~15 天后,蛹在茧里变成蛾。

蚕蛾破茧而出后,雌蛾与雄蛾交尾,并产下蚕卵。

8、蚕的一生要经过的阶段有:蚕卵→幼虫→蚕蛹→蚕蛾→蚕卵。

9、蝴蝶等昆虫一生要经过的阶段有:卵→幼虫→蛹→蛾→卵。

10、两栖类青蛙的一生要经过的阶段有:卵→蝌蚪→青蛙→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