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粤教版五年级科学上

2020.10粤教版五年级科学上
2020.10粤教版五年级科学上

2020.10粤教版五年级上学期科学知识点与练习题

第一单元植物身体的奥秘

构成种子植物的六大主要器官是(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第1课:根里的“抽水机”

1、一株植物(所有根)的总和,就是一个(根系)。

2、植物的根系通常有两类:(直根系)和(须根系)。

3、直根系的特点是有一条较长的(主根)和许多短而细的(侧根),如(大豆)、(白菜)、(榕树)等。

4、须根系的特点是没有明显的(主根),而是长着许多长度差不多的像(胡须)一样的

根,像(玉米)、(水稻)、(甘蔗)等。

5、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水,主要是依靠(根系)从土壤里吸收的。(根系)分布得越深、

越广,其吸收水分的能力就越(强)。

6、根深扎土壤具有(固定植株)的作用。

7、根毛的作用:可以增加植物与土壤接触的面积,吸收更多的水分和矿物质,向茎和叶子

输送,供给植物生长所需。

8、植物的根有什么作用?

(1)可以固定植物,让高大的植物稳定地站在地面上;

(2)可以吸收水分和矿物质,供给植物生长。

9、比较不同环境里植物的根。

草原上的植物的根密密麻麻联成一个网状,既可以固定泥土,也可以使自己牢牢地固定在地面上。

沙漠中由于沙子松散又缺水,所以植物的根系都十分发达,有的尽可能往下伸展,有的尽可能向周围扩大,既可以较好地固定自己,又有利于自己充分吸收水分。

第2课:茎里的“运输网”

1、植物茎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水分)。此外,还有(支持植物体)的作用。

2、各种植物的茎粗细不同,形态各异。茎分(匍匐茎)、(直立茎)、(缠绕茎)、(攀缘茎)。竹子、杉树、向日葵等植物的茎直立挺拔,属于直立茎;西瓜、甘薯、草莓等植物的茎贴在地面生长,属于匍匐茎;四季豆、甜瓜、牵牛花等植物的茎缠绕在别的物体上,属于缠绕茎;黄瓜、丝瓜、葡萄等植物的茎长出的须子缠绕在别的物体上,属于攀缘茎。

3、为什么树怕剥皮?

叶子能制造养分,这些养分是通过树皮向下运输到根部的。如果把树皮都剥了,这条运输养分的通道就会中断,根部得不到营养就会“饿死”,而茎、叶因为得不到水分而不能生长,甚至死亡。

4、植物一生都在不断地生长,树干和枝条都是茎,植物生长过程中的许多秘密,都能在树干和枝条上记录下来。

第3课:叶里的“加工厂”

1、植物的叶子,其大小、形状各不相同,排列也各有特点。

2、叶子有互不遮蔽的规律,是为了(尽可能吸收更多的阳光)。

3、植物为什么需要阳光呢?

植物的(叶片)是制造(淀粉)的“加工厂”,(太阳光)是这座“加工厂”

的能量来源。植物通过(根)吸收土壤里的水分,通过(茎)把水分输送到叶片里。

[光合作用]叶片借助(太阳光)的能量,利用(水分)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制造出(淀粉),并释放(氧气)。

4、绿色植物的叶片在阳光的照射下,会吸入(二氧化碳),制造(淀粉),并释放(氧气)。

5、植物对人类以其他生物的生存有什么意义?

答:植物对人类和整个生物界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制造有机物;

(2)转化并储存太阳能;

(3)使大气中的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对稳定。

(4)对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所以自然界不能没有植物。

6、植物的生长都需要阳光,植物通过叶片来接收阳光。

第4课:花里的“育婴房”

1、不同的植物,花的形状、颜色各不相同。由(萼片)、(花瓣)、(雄蕊)和(雌蕊)四部分组成的花,属于完全花。(木棉、白菜花、萝卜花、油菜花、桃花)。(萼片)、(花瓣)、(雄蕊)和(雌蕊)四部分缺少某些部分的花,属于不完全花。(百合、南瓜花、牵牛花、郁金香)

2、花的各个组成部分分别有什么作用?

(花萼)是花的最外一层,有(保护幼花)的作用。

(花瓣)由数片花瓣组成,可以保护雄蕊、雌蕊。

(雄蕊)是花的雄性生殖器官,上端有花药,里面有花粉。

(雌蕊)位于花的中央,是花的雌性(生殖)器官,内有(胚珠),发育后成为(种子),子房发育成熟后即为(果实)。

3、在植物的繁殖过程中,(雄蕊)和(雌蕊)起着重要的作用。(雄蕊)的花粉传到(雌蕊)上,植物的新生命就会在(雌蕊的子房)这个“育婴房”孕育成长。

4、在虫媒花中,花瓣鲜艳的颜色起这吸引昆虫来传粉的作用。而在风媒花中,花瓣很小或退化,以利于接受花粉。

第5课:果实里的新生命

1、植物开花结果的现象:(花瓣)、(雄蕊)在慢慢的枯萎,(雌蕊的子房)在不断长大,最后发育成(果实)。

2、植物的果实虽然多种多样,但结构具有共同点:都有(果皮)和(种子)。

3、果实是由花的(雌蕊的子房)形成的。

4、果皮和种子有什么作用?

果皮有(保护种子)的作用。(有的果实的果皮坚硬是为了更好地保护种子,有的果皮肥厚多、汁,这是果实吸引动物食用,然后帮助它们传播种子。)

种子有(传宗接代)的作用。

课后题1:这是一个种植了一些小草的密封小瓶——生态瓶。如果把它放在阳光下,瓶子里的生物能生存一段时间吗?

答:密封的生态瓶实际上是一个模拟的陆地生态系统,里面生长着绿色植物、小动物以及它们赖以生活的无机环境。生态瓶是透光的,可让里面的植物得到阳光。生态瓶中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跟无机环境之间,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瓶里的绿色植物,可利用瓶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在阳光下制造淀粉,并排出氧气;小动物可以使植物的枝叶,利用植物释放的氧气进行呼吸,并排出二氧化碳。),所以,这个生态瓶中的生物,能够生存一段时间。

第二单元:无处不在的微生物

第6课:酸奶的秘密

1、制酸奶的步骤:

第1步:准备材料及工具:一盒新鲜牛奶和一瓶酸奶,勺子(用来盛取酸奶及搅拌),盛鲜牛奶和酸奶的晚,保温瓶。

第2步: 把鲜牛奶煮开,在凉至35℃左右。

第3步:在牛奶中加入2勺酸奶,搅拌均匀。

第4步:放入保温瓶中,保温10小时左右。

第5步:把奶倒出来。观察牛奶发生了什么变化。

2、“牛奶为什么能制成酸奶呢?制用过程中,最关键的一个步骤是什么?”

这是因为在酸奶中,有一种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乳酸菌)在起作用。(乳酸菌)是一种细菌,在合适的温度下,它能让牛奶变酸。最关键的步骤——(添加新鲜酸奶)。

3、(病毒)是目前为止所知的最微小的,结构最简单的一类生物,比(细菌)还小

得多。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利用这些细胞进行(繁殖)。所以病毒可能会给受侵害的生物带来较大的影响。人类的(流行性感冒),(艾滋病)等疾病就是由(病毒)所引起的。

4、细菌是一种既不属于动物,也不属于植物的微生物,身体结构非常简单,非常微小,肉眼看不到,想观察只能通过高倍显微镜或者电子显微镜按基本形态分,细菌大致分为杆状细菌、螺旋状细菌和球状细菌三种。

5、在制作酸奶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1)把牛奶煮开,再凉至35℃。(2)要添加适量的酸奶。(3)放入保温瓶中,保温10小时左右。(4)要注意卫生,注意安全。

第7课:发面的学问

1、发面团实验步骤:

第1步:准备两个小盆,每两个小盆分别放100克面粉。在其中一个小盆里加少许干酵母粉,另一个盆不加。

第2步:在两个小盆里分别加适量的水,搅拌均匀。

第3步:分别把两块面团充分地揉捏,直至面团成型,不再发黏为止。

第4步:把揉好的面团分别放进两个盆里,用塑料薄膜覆盖,在常温下放置。

2、两块面团有什么不同?

没有加酵母粉的面团,体积没有明显变化;按一下,较硬,切开后也没有那么多空隙;

闻一闻,还是原来生面粉的气味。

加酵母粉的面团,体积发生明显的变化(变大);按一下,面团很松软,切开观察有很多空隙;闻一闻,气味有点酸。

3、在干酵母粉里,有一种特殊的微生物——(酵母菌)。和细菌一样,(酵母菌)

也不属于动物和植物,它属于另于一种生物——(真菌)。酵母菌有一个特殊的本领,它可以把面粉中的一些淀粉分解。在这个过程中,会释放出二氧化碳气体。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发酵现象。

4、除了酵母菌外,(霉菌)、(蘑菇)等也属于真菌。

5、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到哪里去了?(发酵后的面团为什么会膨胀松软?)

酵母菌在发酵过程中释放出(二氧化碳),使面团膨胀起来,我们看到发起来的面团里面有空隙,这些空隙就是发酵时产生的气体(二氧化碳)占据的空间。并释放出微酸味。

6、霉菌生长环境的共同点:(潮湿)、(温暖)、(阴暗)。

7、在阴雨连绵的天气里,如何做好家里的防霉工作?

防止霉菌生长的方法:(保持干燥)、(降低温度)、(阳光)、(高温煮沸)、(加糖)或(盐腌制)。

8、蘑菇是一种大型的(真菌),有许多蘑菇是有毒的,特别是(色彩鲜艳)的蘑菇,

一般都有毒。

9、绝大多数(细菌)是无害的,甚至是(有益)的。真菌也一样,即有益于人

类、有益于自然界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

10、细菌(真菌)的利与弊?

利:人们可以利用细菌来①生产(药品)和②制作(食品);③分解动植物遗体制造(腐殖质);

弊:细菌可以导致生物产生(疾病),甚至死亡。

11、课后题1小明去了一些面粉,加了一些清水后,把面粉揉成面团。常温下放置两个小时

后,面团却没有发起来。这是为什么?

小明的面团没有发起来,最主要的原因是他没有往面粉里添加酵母粉。在这个活动里,酵母粉是一种重要的材料,里面含有具有活性的酵母菌。要靠酵母菌在发酵过程中释放出二氧化碳,才能使面团膨胀起来。

2020.10粤教版五年级科学上

2020.10粤教版五年级上学期科学知识点与练习题 第一单元植物身体的奥秘 构成种子植物的六大主要器官是(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第1课:根里的“抽水机” 1、一株植物(所有根)的总和,就是一个(根系)。 2、植物的根系通常有两类:(直根系)和(须根系)。 3、直根系的特点是有一条较长的(主根)和许多短而细的(侧根),如(大豆)、(白菜)、(榕树)等。 4、须根系的特点是没有明显的(主根),而是长着许多长度差不多的像(胡须)一样的 根,像(玉米)、(水稻)、(甘蔗)等。 5、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水,主要是依靠(根系)从土壤里吸收的。(根系)分布得越深、 越广,其吸收水分的能力就越(强)。 6、根深扎土壤具有(固定植株)的作用。 7、根毛的作用:可以增加植物与土壤接触的面积,吸收更多的水分和矿物质,向茎和叶子 输送,供给植物生长所需。 8、植物的根有什么作用? (1)可以固定植物,让高大的植物稳定地站在地面上; (2)可以吸收水分和矿物质,供给植物生长。 9、比较不同环境里植物的根。 草原上的植物的根密密麻麻联成一个网状,既可以固定泥土,也可以使自己牢牢地固定在地面上。 沙漠中由于沙子松散又缺水,所以植物的根系都十分发达,有的尽可能往下伸展,有的尽可能向周围扩大,既可以较好地固定自己,又有利于自己充分吸收水分。 第2课:茎里的“运输网” 1、植物茎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水分)。此外,还有(支持植物体)的作用。 2、各种植物的茎粗细不同,形态各异。茎分(匍匐茎)、(直立茎)、(缠绕茎)、(攀缘茎)。竹子、杉树、向日葵等植物的茎直立挺拔,属于直立茎;西瓜、甘薯、草莓等植物的茎贴在地面生长,属于匍匐茎;四季豆、甜瓜、牵牛花等植物的茎缠绕在别的物体上,属于缠绕茎;黄瓜、丝瓜、葡萄等植物的茎长出的须子缠绕在别的物体上,属于攀缘茎。 3、为什么树怕剥皮? 叶子能制造养分,这些养分是通过树皮向下运输到根部的。如果把树皮都剥了,这条运输养分的通道就会中断,根部得不到营养就会“饿死”,而茎、叶因为得不到水分而不能生长,甚至死亡。 4、植物一生都在不断地生长,树干和枝条都是茎,植物生长过程中的许多秘密,都能在树干和枝条上记录下来。 第3课:叶里的“加工厂” 1、植物的叶子,其大小、形状各不相同,排列也各有特点。 2、叶子有互不遮蔽的规律,是为了(尽可能吸收更多的阳光)。 3、植物为什么需要阳光呢? 植物的(叶片)是制造(淀粉)的“加工厂”,(太阳光)是这座“加工厂” 的能量来源。植物通过(根)吸收土壤里的水分,通过(茎)把水分输送到叶片里。

粤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清单

粤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清单 第1课地球 1、哪些例子证明地球是圆的(或球体的) 答:(1)出海的船只船身先消失在海平面,然后桅杆才消失; (2)进港的船只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 (3)月食时,月球上地球的影子是圆弧的; (4)卫星拍照的地球照片; (5)南北半球所见的星空不同,如在南半球看不到北极星; (6)登高望远,站得更高可以看到更远的地方; 2、最早证明地球是圆的人,是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 3、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用3年的时间完成了第一次环绕地球的航行,从而直接证明了地球是个球体。 4、17世纪末,英国科学家牛顿研究了地球自转对地球形状的影响,从理论上推测地球不是一个很圆的球体,而是一个赤道处略为隆起,两极略为扁平的椭球体。 5、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椭球体 6、地球的直径约12800千米,半径约6400千米,赤道周长约40000千米,表面积约是亿平方千米。(注意计量单位!) 7、世界第一高峰 --- 珠穆朗玛峰高米。 8、地球表面的海水面积占71%,陆地面积占29%。所以又有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的说法。 9、平原面积只占陆地面积的 1/4左右。 10、因为地球表面71%被海水覆盖,所以有人把地球叫做水球。 11、地球的内部主要是熔岩,也叫做岩浆。 12、科学家推测地球由地壳(6---40千米)、地幔(约2900 千米)和地核三部分组成。 13、地球的内部是不是都是岩浆答:不是 14、人类有哪些方法了解地球内部的情况 答:(1)通过地下岩层钻探标本来推测; (2)通过观察火山喷发出的地下熔岩来推测;

(3)根据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来推测。 第2课太阳 1.太阳照耀着大地,给地球带来了光和热。太阳每分钟向地球传输的能量相当于燃烧 4亿吨烟煤放出的热量,但如此巨大的能量仅相当于太阳放射出的能量的二十亿分之一。 2、有没有生物不依赖太阳而生存 答:有,深海生物圈中的生物不依靠阳光,其中的微生物是依赖地热活动生存的。 3、太阳的核心部分直径不到50万千米,温度高达1500万摄氏度,而且压力极大。 4、太阳能是地球表面最主要的热源。 5、太阳能依靠什么发光发热产生能量答:核聚变反应 6、太阳的寿命是100亿年,年龄是50亿年,正处于中年期。 7、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又无污染,是最理想的能源。 8、太阳给地球带来什么(或问:太阳对地球万物的作用)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会是什么样子 答:太阳给地球带来了:(1)太阳直接给地球提供了光和热;(2)太阳辐射维持了地表的温度,成为大气、水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来源;(3)煤炭、石油等矿产的能量是古代生物积累下来的太阳能;(4)太阳能还可以通过太阳灶、太阳能电池等装置被人们直接利用。 如果没有太阳给地球提供的能量,地球就没有白天,地球的温度会变得非常低,植物和农作物就不能生长,动物就不能存活,总之没有太阳地球上就没有生命的存在。 第3课月球 1、月相,天文学术语,是天文学中对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西向东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做月相。 2、月相变化的原因:

粤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整册)

第一单元植物身体的奥秘 第一课根里的抽水机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了解根的形态。 2. 知道直根系和须根系。 3.了解根的作用。 能力培养 1.通过对植物根部的观察,学习观察的要点。 2.通过探究根的作用,学习运用模拟研究的方法探究根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神奇的植物世界,产生探索自然的欲望。 2.培养崇尚科学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重点难点 通过了解根的形态和作用等活动,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和运用模拟研究的方法。 教学准备 完整植物的图片、不同根系的图片、根尖放大图片、不同环境中植物根系图及视频、废报纸、橡皮泥。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导入出示课本图片。 同学们,你们见过叔叔阿姨种小树苗吗?为什么那些小树苗的根部都包着一些泥巴呢? 问题为什么要用泥巴保护根呢?根有这么重要吗? 目的联系生活中的情景,引出本课探究的主题。 二、活动一:观察植物的根 导入要了解根的作用,我们先来观察根的外形。 出示带根的草、白菜和葱的图片。

观察各小组观察根的形态并记录其特征。 交流各小组进行汇报与交流。 媒体先阅读课本资料,然后看一段“植物的根系及其分布特点”视频。 归纳植物的根可分为直根系和须根系。 延伸出示一些植物的根,让学生判断这些根分别属于哪种根系,理由是什么。 三、活动二:观察根系的分布 导入出示大风吹,树枝摇的图片。 讨论大树不容易被吹走的原因是什么? 观察出示一些树根1 树根2 图片,了解树根分布的情况。 思考植物能牢牢地“站稳”在地面上,确实是根的功劳吗? 四、活动三:扎根土壤的秘密 导入能设计研究植物是如何扎根土壤的方案吗? 分组讨论实验方案。 交流各小组交流并完善实验方案。 实验分组实验,填写实验表格。 交流各组汇报实验现象。 归纳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 五、活动四:毛茸茸的根尖 导入出示根尖的放大图,介绍哪个部分是根尖,根毛长在什么地方。 观察各组选择一种植物的根尖图片,观察并画出简图。 问题你能用语言描述根尖的特点吗? 猜一猜,这些毛绒绒的根尖有什么作用呢? 六、拓展:不同环境里植物根 导入出示课本图中草原、沙漠里的植物根系示意图。 问题草原、沙漠里的植物根系有什么特点? 讨论根据图片进行分析,为什么草原、沙漠里的植物根系会有这些生长特点呢? 归纳植物的根系生长特点与其生长环境有关。

粤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试卷及答案

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试卷 一、填空(30分) 1、是地球表面最主要的热源。 2、据估计,太阳的寿命可达,目前它正处于稳定而旺盛的中年时期。 3、古希腊学者第一次科学地论证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4、地球的赤道周长约千米,若一架飞机以每小时800千米的速度飞行,绕赤道一周大约需要天时间。 5、从理论上地球不是一个很圆的球体,而是一个。 6、地球表面海洋、陆地面积分别约占总面积的和。 7、人类大部分居住在平原上,但陆地上除平原外还有、、。 8、把月相变化的规律补充完整。 新月-----( )------- ( )--------( )-------( )------ ( )--------( )-------( )-------新月。 9、地球内部的结构从外到内可分为、、。 二、判断题18分 1、没有太阳,地球上不会有生物存在,包括人类。() 2、陆地表面平原的面积比山地大。()

3地壳与地核之间的是地幔。() 4、地震波在不同硬度的岩石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变的。() 5、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人和人之间不能像在地球上一样自由交谈,必须借助仪器才行。() 6、月球表面有很多环形山。() 三、选择10分 1、1969年,乘坐“阿波罗”号宇宙飞船登上月球的是() ①苏联人②意大利人③美国人④英国人 2、地球是一个很大的() ①圆形②方形③椭球体④三角形 3、()不属于地球表面形态。 ①海洋②山地③峡谷④地壳 4、地球的中心部分叫做() ①地壳②地核③地幔④地表 5、地球绕太阳运转一周约需:( ) ①一天②一个月③半年④一年 四、简答 30分 1、地球表面海陆分布有什么特点? 2、如果没有太阳提供的能量,地球上的万物会怎样?

(完整版)粤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学期科学知识点(打印版)课件

粤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学期科学知识点111 五年级上学期科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植物身体的奥秘 构成种子植物的六大主要器官是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第1课: 1、一株植物所有根的总和,就是一个根系。 2、植物的根系通常有两类:直根系和须根系。 3、直根系的特点是有一条较长的主根和许多短而细的侧根,如大豆、白菜、榕树等。 4、须根系的特点是没有明显的主根,而是长着许多长度差不多的像胡须一样的根,像玉米、水稻、甘蔗等。 5、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水,主要是依靠根系从土壤里吸收的。根系分布得越深、越广,其吸收水分的能力就越强。 6、根深扎土壤是有固定植株的作用。 7、根毛的作用:可以增加植物与土壤接触的面积,吸收更多的水分和矿物质,向茎和叶子输送,供给植物生长所需。 8、植物的根有什么作用? (1)可以固定植物,让高大的植物稳定地站在地面上; (2 可以吸收并输送水分和矿物质,供给植物生长。 9、比较不同环境里植物的根。 草原上的植物的根密密麻麻联成一个网状,既可以固定泥土,也可以使自己牢牢地固定在地面上。沙漠中由于傻子松散又缺水,所以植物的根系都十分发达,有的尽可能往下伸展,有的尽可能向周围扩大,既可以较好地固定自己,又有利于自己充分吸收水分。 第2课: 1、植物茎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水分。此外,还有支持植物体的作用。 2、茎分匍匐茎、直立茎、缠绕茎、攀缘茎。 3、为什么树怕剥皮? 叶子能制造养分,这些养分是通过树皮向下运输到根部的。如果把树皮都剥了,这条运输养分的通道就会中断,根部得不到营养就会“饿死”,而茎、叶因为得不到水分而不能生长,甚至死亡。 4、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许多时候都会在茎上得到体现。 第3课: 1、植物的叶子,其大小、形状各不相同,排列也各有特点。 2、叶子有互不遮蔽的规律,是为了尽可能吸收更多的阳光。 3、植物为什么需要阳光呢? 植物的叶片是制造淀粉的“加工厂”,太阳光是这座“加工厂”的能量来源。植物通过根吸收土壤里的水分,通过茎把水分输送到叶片里。叶片借助太阳光的能量,利用水分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制造出淀粉,并释放氧气。 4、绿色植物的叶片在阳光的照射下,会吸入二氧化碳,制造淀粉,并释放氧气。

粤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清单

粤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 知识清单 https://www.360docs.net/doc/074698710.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粤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清单 第1课地球 1、哪些例子证明地球是圆的(或球体的) 答:(1)出海的船只船身先消失在海平面,然后桅杆才消失; (2)进港的船只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 (3)月食时,月球上地球的影子是圆弧的; (4)卫星拍照的地球照片; (5)南北半球所见的星空不同,如在南半球看不到北极星; (6)登高望远,站得更高可以看到更远的地方; 2、最早证明地球是圆的人,是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 3、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用3年的时间完成了第一次环绕地球的航行,从而直接证明了地球是个球体。 4、17世纪末,英国科学家牛顿研究了地球自转对地球形状的影响,从理论上推测地球不是一个很圆的球体,而是一个赤道处略为隆起,两极略为扁平的椭球体。 5、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椭球体 6、地球的直径约12800千米,半径约6400千米,赤道周长约40000千米,表面积约是5.1亿平方千米。(注意计量单位!) 7、世界第一高峰 --- 珠穆朗玛峰高8844.43米。 8、地球表面的海水面积占71%,陆地面积占29%。所以又有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的说法。 9、平原面积只占陆地面积的 1/4左右。 10、因为地球表面71%被海水覆盖,所以有人把地球叫做水球。 11、地球的内部主要是熔岩,也叫做岩浆。 2

12、科学家推测地球由地壳(6---40千米)、地幔(约2900 千米)和地核三部分组成。 13、地球的内部是不是都是岩浆?答:不是 14、人类有哪些方法了解地球内部的情况? 答:(1)通过地下岩层钻探标本来推测; (2)通过观察火山喷发出的地下熔岩来推测; (3)根据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来推测。 第2课太阳 1.太阳照耀着大地,给地球带来了光和热。太阳每分钟向地球传输的能量相当于燃烧 4亿吨烟煤放出的热量,但如此巨大的能量仅相当于太阳放射出的能量的二十亿分之一。 2、有没有生物不依赖太阳而生存? 答:有,深海生物圈中的生物不依靠阳光,其中的微生物是依赖地热活动生存的。 3、太阳的核心部分直径不到50万千米,温度高达1500万摄氏度,而且压力极大。 4、太阳能是地球表面最主要的热源。 5、太阳能依靠什么发光发热产生能量?答:核聚变反应 6、太阳的寿命是100亿年,年龄是50亿年,正处于中年期。 7、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又无污染,是最理想的能源。 8、太阳给地球带来什么(或问:太阳对地球万物的作用)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会是什么样子 答:太阳给地球带来了:(1)太阳直接给地球提供了光和热;(2)太阳辐射维持了地表的温度,成为大气、水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来源;(3)煤炭、石油等矿产的能量是古代生物积累下来的太阳能;(4)太阳能还可以通过太阳灶、太阳能电池等装置被人们直接利用。 3

粤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太阳》教案设计

III Hill Hill III II Hill Hill Illi I III Hill lllll Illi Illi III I III III Hill lllll II III Sllll Illi I III Hill Hill Hill III II Hill Hill II III Hill II III Illi III I Illi IIIID Hill Hill III II Dlllll Hill Illi I III I III I Hill III I Illi Illi Hill II III Hill Hill II III Hill Illi I III I I I III lllll lllll III II lllll Illi Illi I III lllll lllll Illi Illi III I II III lllll lllll II III lllll Illi I III lllll lllll lllll III II lllll IIII9 II III lllll lllll Illi III I Illi lllll lllll lllll lllll Dlllll lllll Illi I III lllll lllll III I Illi Illi III I 太阳 教学目的: 1. 认识到太阳对地球万物的重要作用。 2. 了解人类对太阳能的利用。 重点 太阳对地球万物的重要作用 难点 有关太阳的一些知识 教具 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万物生长靠太阳吗? 二、新课 一)太阳给地球带来了什么? 1. 太阳直接给地球提供了光和热; 2. 太阳辐射维持了地表的温度,成为大气、水运动及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来源; 3. 煤炭、石油等矿产的能量是古代生物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4. 太阳能还可以被太阳灶、太阳能电池等装置被人们直接利用。 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万物会怎么样? 二)能量巨大的太阳 太阳从中心向外可分为核反应区、辐射区、对流层和大气层。核反应区半径约是太阳半径的1/4 , 其间进行的氢核聚变提供了太阳经久不衰的巨大辐射的能源。在辐射区内,通过光子的多次吸收、再发射 过程把核反应区发射的高能丫射线变成低能的可见光和其他形式向外传送到对流层。对流层里物质的对流、湍流(及湍流产生的噪声)和大尺度的环流把太阳内部的能量传输到太阳表面,并通过光球辐射出去。 b5E2RGbCAP 太阳每分钟发出的总能量约为每分钟 2.273 X 1028焦。而地球上仅接收到这些能量的22亿分之一。太阳每 年送给地球的能量相当于100亿亿度电的能量。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又无污染,是最理想的能源。 p1EanqFDPw 三、作业:调查周围的人们怎样利用太阳能。

新版粤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试卷

五年级科学(上册)试卷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一、判断。(共20分,每小题2分) 1.植物生长离不开水,是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 ) 2.植物都是靠叶片吸收水分和矿物质。 ( ) 3.植物茎里面有导管,将水分和矿物质输送到植物体的各部分。( ) 4.蒸腾水分的意义,就是形成吸收水分和矿物质的动力,降低植物体表面温度,避免植物被阳光灼伤。 ( ) 5.植物的生成只需要水分与矿物质。 ( ) 6.叶子的排列方式:互生、对生、轮生。 ( ) 7.地球上的氧气主要来源于动物。 ( ) 8.土壤里含有植物生成所需要的矿物质。 ( ) 9.一朵完全花由花萼、花冠、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 ( ) 10.植物的果实不是种子。 ( ) 二、选择。(共20分,每小题2分) 1.植物的繁殖方式主要是( ) A.土壤、阳光、水分 B.种子、茎、根、叶 C.果实、皮、花 2.从受精鸡蛋到小鸡的过程主要需要是( ) A.水分、阳光 B.营养物质 C.温度 3.下列动物哪属卵生动物?( ) A.乌龟 B.小狗 C.老虎 4.孔雀鱼的繁殖方式是( ) A.卵生 B.卵胎生 C.胎生 5.地球上的淡水资源非常有限,能提供人类可直接利用的淡水是地球总水量的( )。 A. 50 1 B. 401 C. 30 1 6.植物吸收水分主要是靠( ) A.根系 B.叶片 C.茎干 7.植物吸收和利用阳光的主要器官是( ) A.根系 B.叶片 C.茎干 8.地球上的氧气主要来自于( ) A.绿色植物 B.江河海洋 C.人类 9.有花萼、花冠、雄蕊、雌蕊组成的,属于( ) A.完全花 B.不完全花 C.两性花 10.在开化植物的繁殖过程中,动物的作用是( ) A.摄取花粉 B.破坏植物 C.传播花粉 三、填空。(共30分,每空1.5分) 1.水以( )、( )、( )的形式分布于海洋、陆地、大气中。 2.人类的生活用水主要来自( ),( )等地地表水和浅层的( )。 3.云、雾、露都是由( )遇冷后形态发生变化而形成的。 4.天空中经常漂浮着各样的云,其中( )、( )常会带来雨水。 5.冰雹是一种特殊的( ),它的( )高度达( )米以上。 6.降雨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当雨水降落到地面时,一部分会( )到大气中,其他的雨水( )到泥土里,或者从( )流走。大部分的水会在地势较低处汇集,形成溪流后洪在一起,形成( )、( )、 最后流入( )。 四、连线。(5分) 流水 汇集成江河,进入海洋 雨水 是水蒸汽变成的小珠 露水 带着沙石移动 五、简答。(共25分,每小题5分) 1、植物的生长需要哪些物质? 2、植物是怎么繁殖而延续生命的? 3、动物的繁殖方式有哪些? 4、谈谈:在自然界中,水循环的意义?

粤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复习知识要点

备课本 粤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复习知识要点 教师吴栋才 日期

粤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复习知识要点 吴栋才整理 第一单元植物身体的奥秘 构成种子植物的六大主要器官是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第1课: 1、一株植物所有根的总和,就是一个根系。 2、植物的根系通常有两类:直根系和须根系。 3、直根系的特点是有一条较长的主根和许多短而细的侧根,如大豆、白菜、榕树等。 4、须根系的特点是没有明显的主根,而是长着许多长度差不多的像胡须一样的根,像玉米、水稻、甘蔗等。 5、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水,主要是依靠根系从土壤里吸收的。根系分布得越深、越广,其吸收水分的能力就越强。 6、根深扎土壤是有固定植株的作用。 7、根毛的作用:可以增加植物与土壤接触的面积,吸收更多的水分和矿物质,向茎和叶子输送,供给植物生长所需。 8、植物的根有什么作用? (1)可以固定植物,让高大的植物稳定地站在地面上; (2 可以吸收并输送水分和矿物质,供给植物生长。 9、比较不同环境里植物的根。 草原上的植物的根密密麻麻联成一个网状,既可以固定泥土,也可以使自己牢牢地固定在地面上。

沙漠中由于傻子松散又缺水,所以植物的根系都十分发达,有的尽可能往下伸展,有的尽可能向周围扩大,既可以较好地固定自己,又有利于自己充分吸收水分。 第2课: 1、植物茎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水分。此外,还有支持植物体的作用。 2、茎分匍匐茎、直立茎、缠绕茎、攀缘茎。 3、为什么树怕剥皮? 叶子能制造养分,这些养分是通过树皮向下运输到根部的。如果把树皮都剥了,这条运输养分的通道就会中断,根部得不到营养就会“饿死”,而茎、叶因为得不到水分而不能生长,甚至死亡。 4、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许多时候都会在茎上得到体现。 第3课: 1、植物的叶子,其大小、形状各不相同,排列也各有特点。 2、叶子有互不遮蔽的规律,是为了尽可能吸收更多的阳光。 3、植物为什么需要阳光呢? 植物的叶片是制造淀粉的“加工厂”,太阳光是这座“加工厂”的能量来源。植物通过根吸收土壤里的水分,通过茎把水分输送到叶片里。叶片借助太阳光的能量,利用水分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制造出淀粉,并释放氧气。 4、绿色植物的叶片在阳光的照射下,会吸入二氧化碳,制造淀粉,并释放氧气。 5、植物对人类以其他生物的生存有什么意义?

粤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1、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用(3)年的时间完成了第一次环绕地球的航行,从而直接证明了(地球是个球体)。地球的形状是(球形的)。古希腊亚里士多德通过观察(月食),科学地论证了地球是个(球体)。 2、地球的赤道周长约(40000)千米。地球的直径约为(12800)千米。半径约为(6400)千米。 3、地球叫(“水球”),也叫(蓝色星球),海洋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陆地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29)%。 4、根据地震波的数据,科学家推测地球内部由(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部分组成。 5、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高(8844.43)米。 6、17世纪末,英国科学家牛顿研究了地球自转对地球形状的影响,从理论上推测地球不是一个很圆的球体,而是一个(赤道处)略为隆起,(两级)略微扁平的(椭球体)。 7、地球的赤道周长约(40000)千米,飞机以每小时800千米的速度飞行,绕赤道一周大约需要(两)天的时间。 8、出海的渔船,慢慢地由船身到桅杆先后消失在海平面的现象说明:(地球不是平面的、地球的表面是弧形) 9、我们居住的星球叫(地球),可有人说应该叫(水球)。 10、地球表面既有坚硬的(岩石),也有松软的(泥土),更有浩瀚的(大海)。 11、太阳是自己会(发光发热)的大火球。太阳照耀着大地,给地球带来了(光)和(热)。太阳每分钟向地球传输的能量相当于燃烧(4亿)吨烟煤放出的热量。 12、太阳的核心部分直径不到50万千米,温度高达(1500万)摄氏度,而且压力极大。 13、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据估计太阳的寿命可达(110亿)年,太阳现有的年龄约(50亿)年,目前正处于稳定的“中年时期”。太阳是一个天然的(核反应堆),它通过(核聚变)释放出惊人的能量。 14、(太阳)能是地球表面最主要的能源。太阳给地球带来光和热仅相当于太阳放射出的总能量的(二十亿分之一)。 15、月相变化的原因是(月球围绕地球在公转)。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卫星)。 16、(1969)年(7)月(20)日,美国(“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经过4天多的飞行,终于降落月球,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迈出的一小步成为人类历史上的一大步。 17、月球体积不足太阳体积的六千万分之一。(月球)是地球的卫星,约(30)天绕地球公转一周,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一个月。农历的每个月的(十五)我们看到的月亮都像个圆盘。 18、在茫茫宇宙中,(月球)是地球最近的邻居,也是人类探测与研究程度最高的地外星球。 19、天空中的月亮常常改变模样,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这就是(月相)的变化。月亮的圆缺有规律的变化叫(月相)。 20、人类对昼夜交替现象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我国东汉时期,著名的天文学家(张衡)就提出过“浑天说”的思想,公元15世纪,波兰著名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理论。 21、地球是围绕太阳运转的一颗行星,地球在围绕太阳运转的同时也在(自转)。地球自转一周约(24)小时,也就是我们说的一天。 22、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是(地球在自西向东自转),太阳东升西落的原因也是(地球在自西向东自转)。 23、公元15世纪前后,人们逐渐开始怀疑“地心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日心说)的理论,第一次科学地论述了昼夜变化是由(地球自转)引起的。

粤教版五年级科学练习(下册)

---------------------------------------------------------------最新资料推荐------------------------------------------------------ 粤教版五年级科学练习(下册) 五年级科学练习(下册)姓名______ 地球 1. 地球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 2. 古希腊哲学家_____________, 能过观察月食,第一次科学的论证了地球是个球体。 3. 地球的赤道周长约__________千米,直径约为 ________千米,海洋面积占总面积的________,陆地面积占总面积的____________。 4. 1519 年, _________航海家____________率领船队,用 3 年的时间完成了第一次地球航行,从而直接证实了地球是球体。 5. 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_________, 篮球的直径是____________。 6. 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钻机可以牛探到地面以下____________左右。 7. 地球表面既有坚硬的______,也有松软的______,更有______的______。 8.地球内部由______、 ______和______三个部分组成。 太阳 1. 太阳照耀着地球,给地球带来____和____。 2.太阳每分钟向地球传输的能量相当于燃烧_______________放出的热量,但如此巨大的能量仅相当于太阳放射出的能量的________________。 1 / 8

3.太阳能是地球表面最主要的_____,太阳的核心部分直径不到______千米,温度高达_______摄氏度。 4.太阳的寿命可达_________年。 月球 1 . 天空中的月亮常常改变模样,有时像_______,有时像_______, 这就是月相变化。 2. 月球体积不足太阳的__________。 月球是地球的_____,约___天绕地球公转一周。 3. 月球是地球最近的_______。 4. 1969 年7 月20 日22 时56 分20 秒, 美国________________宇宙飞船经过 4 天多的时间飞行, 终于降落月球。 5. 月相图,按时间顺序排列,教材 P17 白天与黑夜 1. 地球是围绕太阳运转的一颗_____,地球在围绕太阳运转的同时也在______,地球自转一周约需_____小时,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______。 2. 在古代,人们用______和______来解释昼夜交替的现象。 3. 波兰著名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______ 的理论。 第一次科学地论述了昼夜变化是由_________引起的。 4. 昼夜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向日葵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蝴蝶通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牵牛花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猫头鹰

完整word版,五年级科学复习粤教版上册

粤教版五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复习专训 1、构成种子植物的六大器官是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2、直根系的植物有大豆、白菜、榕树;须根系的植物有玉米、水稻、甘蔗。 3、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叫根尖。 4、植物的根具有固定植物,吸收水分和矿物质的作用。 5、植物的茎有运输水分和养分的作用,还有支持植物体的作用。 6、根在土壤里的分布越广,植物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就越多。 7、植物的生长都需要阳光,植物通过叶片来接受阳光。 8、大多数生物的呼吸都需要氧气,并排放出二氧化碳,而绿色植物的叶片在阳光 的照射下,会吸入二氧化碳,制造淀粉,并释放出氧气。 9、叶片互不遮蔽的规律,是为了尽可能吸收更多的阳光。 10、叶片借助太阳光的能量,利用水分和二氧化碳,制造出淀粉,并释放出氧气。 11、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的花,属于完全花,缺少其中 某些部分的花,则属于不完全花。 12、在植物的繁殖过程中,雄蕊和雌蕊起着重要的作用。雄蕊上的花粉传到 雌蕊上,植物的新生命就会在雌蕊的子房这个“育婴房”里孕育成长。13、雌蕊位于花的中央,是花的雌性生殖器官,内有胚珠,发育后成为种子, 发育成熟后即为果实。 14、不同的果实,虽然颜色和形状各不一样,但它们里面一般都含有种子,还有包裹着种子的果皮。 15、果实包括果皮和种子。果实是由花的子房形成的。我们吃的苹果是它的果皮。 16、完全花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的;不完全花是缺少某些部分的花。 17、细菌是一种既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它是一种微生物,每个细菌由 1 个 细胞组成。 18、病毒是目前人类所了解的最微小、结构最简单的一类生物。病毒不能独立生活, 只能寄生在其它生物的细胞内,利用这些细胞进行繁殖。 19、人类的非典、艾滋病、流行性感冒、禽流感等疾病都是由病毒引起的。 20、酸奶是人们利用牛奶作原料制成的一种美味食品。 21、在合适的温度下,乳酸菌可以让牛奶变酸,它是一种细菌。 22、微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在微生物的大家族中,还有一种没有细胞结构的成员,它就是病毒。 23、在干酵母里,有一种特殊的微生物—酵母菌,它是一种真菌。 24、酵母菌可以把面粉中的淀粉分解,在这个过程中,会释放出二氧化碳气体,

粤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粤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课根里的“抽水机” 教学目的:1. 了解根的形态。 2. 知道直根系和须根系。 3. 了解根的作用。 重点难点:了解根的形态和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课本图片。 同学们,你们见过叔叔阿姨种小树苗吗?为什么那些小树苗的根部都包着一些泥巴呢?根有这么重要吗?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课《根里的“抽水机”》(板书课题)。 二、新课 (一)观察植物的根 根是植物体的一个重要器官。一般来说,大多数植物都具有这一器官。不同植物的根,其长短、粗细、形态各不相同,请仔细观察根和用适当的词语描述根的特征。 植物的根可分为直根系和须根系。 板书:根系分为:1)直根系 2)须根系 直根系的特点是有明显的主根和侧根;而须根系没有明显的主根和侧

根,都是不定根,根的粗细、长短相近,看上去就像一把胡子。 还有哪些常见植物的根属于直根系或须根系? 下列植物的根分别属于哪种根系?把答案填写在课本上。 课文四种植物的根系分别是:稻——须根系;蒲公英——直根系;洋水仙——须根系;芝麻——直根系。 (二)观察根系的分布 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水,主要是依靠根系从土壤里吸收的。根系分布得越深、越广,其吸收水分的能力就越强。 大多数植物的根系分布得很深、很广。 (三)扎根土壤的秘密 出示大风吹,树枝摇的图片。 植物能牢牢地“站稳”在地面上,确实是根的功劳吗? (板书)根的作用:1)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 (四)毛茸茸的根尖 出示根尖的放大图,介绍哪个部分是根尖,根毛长在什么地方。 这些毛绒绒的根尖有什么作用呢? 根毛可以增加植物与土壤接触的面积,吸收更多的水分和矿物质,向茎和叶子输送,供给植物生长所需。 (板书根的作用):2)根有吸收水分和矿物质的作用。 (五)不同环境里植物的根 出示课本图中草原、沙漠里的植物根系示意图。

粤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学期科学知识点打印版

粤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学期科学知识点(打印版) 五年级上学期科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植物身体的奥秘 构成种子植物的六大主要器官是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第1课: 1> 一株植物所有根的总和,就是一个根系。 2、植物的根系通常有两类:直根系和须根系。 3、直根系的特点是有一条较长的主根和许多短而细的侧根,如大豆、白菜、榕树等。 4、须根系的特点是没有明显的主根,而是长着许多长度差不多的像胡须一样的根,像玉米、水稻、甘蔗等。 5、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水,主要是依靠根系从土壤里吸收的。根系分布得越深、越广,其吸收水分的能力就越强。 6、根深扎土壤是有固定植株的作用。 7、根毛的作用:可以增加植物与土壤接触的面积,吸收更多的水分和矿物质,向茎和叶子输送,供给植物生长所需。 &植物的根有什么作用? (1)可以固定植物,让高大的植物稳定地站在地面上; (2可以吸收并输送水分和矿物质,供给植物生长。

9、比较不同环境里植物的根。 草原上的植物的根密密麻麻联成一个网状,既可以固定泥土,也可以使自己牢牢地 固定在地面上。 沙漠中由于傻子松散又缺水,所以植物的根系都十分发达,有的尽可能往下伸展, 有的尽可能向周围扩大,既可以较好地固定自己,又有利于自己充分吸收水分。 第2课: 1、植物茎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水分。此外,还有支持植物体的作用。 2、茎分匍匐茎、直立茎、缠绕茎、攀缘茎。 3、为什么树怕剥皮? 叶子能制造养分,这些养分是通过树皮向下运输到根部的。如果把树皮都剥了,这条运输养分的通道就会中断,根部得不到营养就会“饿死”, 而茎、叶因为得不 到水分而不能生长,甚至死亡。 4、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许多时候都会在茎上得到体现。 第3课: 植物的叶子,其大小、形状各不相同,排列也各有特点。 2、叶子有互不遮蔽的规律,是为了尽可能吸收更多的阳光。 3、植物为什么需要阳光呢? 植物的叶片是制造淀粉的“加工厂”,太阳光是这座“加工厂”的能量来源。植 物通过根吸收土壤里的水分,通过茎把水分输送到叶片里。叶1 /8

新版粤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简答题

1.植物繁殖的方式有什么?并举例说明。 2.在室外阳光照射下的地方,把小老鼠和一株茂盛的植物一起放不透气的玻璃罩中,过许久小老鼠也不会被憋死。这是为什么? 3、植物的生长需要哪些物质? 4、植物是怎么繁殖而延续生命的? 5、动物的繁殖方式有哪些? 6、谈谈:在自然界中,植物蒸腾的意义? 7、金鱼藻在阳光照射下产生什么气体?(12分) 正确实验步骤是1()—2()—3()—4()—5()—6() A、在烧杯里装满水 B、将试管装满水,倒放入水中并套在漏斗的开口上 C、取几株金鱼藻放在烧杯底部。用干净的漏斗将金鱼藻罩住。

D、移开堵住试管的手指,将到火星的小木棍迅速放在试管口,观察现象。 E、当有气泡从漏斗冒出,开始收集气体。 F、当收集到的气体占试管体积一半时,将试管轻轻提起,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然后将试管向上取出。 你的猜想:金鱼藻在阳关下产生的气体是什么?()。(3分)带火星的木条会重新燃起来,这样因为这种气体具有()。(2分) 8、“流水搬运工”的实验:将沙子、细土和碎石堆成一个山峰,再在“山峰”上洒水。 (1)、在山峰将洒水在模拟什么?(2分) (2)、持续洒水,沙子、细土和碎石的位置将如何移动?(3分) (3)、河流分为:上、中、下游,推想下游中的沙石从哪里来的?(3分) 9、如图所示,植物叶片的蒸腾水分的快慢与哪种因素有关?两幅图片又会出现什么样的实验现象呢?叶片的蒸腾水分的快慢还与哪种因素有关?(9分) 10、如图所示水循环图,填写完整水循环过程。并简述水循环的意

义。(14分) 11、实验名称:茎的作用(13分) 实验材料:红墨水、开白花的植物、水、烧杯、小刀等。 请你根据所提供的材料写出实验过程及实验结果。 实验过程: 实验结果: 简画出茎的结构示意图。

粤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学期科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植物身体的奥秘 构成种子植物的六大主要器官是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第1课: 1、一株植物所有根的总和,就是一个根系。 2、植物的根系通常有两类:直根系和须根系。 3、直根系的特点是有一条较长的主根和许多短而细的侧根,如大豆、白菜、榕树等。 4、须根系的特点是没有明显的主根,而是长着许多长度差不多的像胡须一样的根,像玉米、水稻、甘蔗等。 5、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水,主要是依靠根系从土壤里吸收的。根系分布得越深、越广,其吸收水分的能力就越强。 6、根深扎土壤是有固定植株的作用。 7、根毛的作用:可以增加植物与土壤接触的面积,吸收更多的水分和矿物质,向茎和叶子输送,供给植物生长所需。 8、植物的根有什么作用? (1)可以固定植物,让高大的植物稳定地站在地面上; (2 可以吸收并输送水分和矿物质,供给植物生长。 9、比较不同环境里植物的根。 草原上的植物的根密密麻麻联成一个网状,既可以固定泥土,也可以使自己牢牢地固定在地面上。 沙漠中由于傻子松散又缺水,所以植物的根系都十分发达,有的尽可能往下伸展,有的尽可能向周围扩大,既可以较好地固定自己,又有利于自己充分吸收水分。 第2课: 1、植物茎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水分。此外,还有支持植物体的作用。 2、茎分匍匐茎、直立茎、缠绕茎、攀缘茎。 3、为什么树怕剥皮? 叶子能制造养分,这些养分是通过树皮向下运输到根部的。如果把树皮都剥了,这条运输养分的通道就会中断,根部得不到营养就会“饿死”,而茎、叶因为得不到水分而不能生长,甚至死亡。 4、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许多时候都会在茎上得到体现。 第3课: 1、植物的叶子,其大小、形状各不相同,排列也各有特点。 2、叶子有互不遮蔽的规律,是为了尽可能吸收更多的阳光。 3、植物为什么需要阳光呢? 植物的叶片是制造淀粉的“加工厂”,太阳光是这座“加工厂”的能量来源。植物通过根吸收土壤里的水分,通过茎把水分输送到叶片里。叶片借助太阳光的能量,利用水分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制造出淀粉,并释放氧气。 4、绿色植物的叶片在阳光的照射下,会吸入二氧化碳,制造淀粉,并释放氧气。 5、植物对人类以其他生物的生存有什么意义? 植物对人类和整个生物界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制造有机物; (2)转化并储存太阳能; (3)使大气中的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对稳定。 (4)对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所以自然界不能没有植物。

新粤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Mark cc 五年级科学(上册)试卷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一、判断。(共20分,每小题2分) 1.植物生长离不开水,是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 ) 2.植物都是靠叶片吸收水分和矿物质。 ( ) 3.植物茎里面有导管,将水分和矿物质输送到植物体的各部分。( ) 4.蒸腾水分的意义,就是形成吸收水分和矿物质的动力,降低植物体表面温度,避免植物被阳光灼伤。 ( ) 5.植物的生成只需要水分与矿物质。 ( ) 6.叶子的排列方式:互生、对生、轮生。 ( ) 7.地球上的氧气主要来源于动物。 ( ) 8.土壤里含有植物生成所需要的矿物质。 ( ) 9.一朵完全花由花萼、花冠、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 ( ) 10.植物的果实不是种子。 ( ) 二、选择。(共20分,每小题2分) 1.植物的繁殖方式主要是( ) A.土壤、阳光、水分 B.种子、茎、根、叶 C.果实、皮、花 2.从受精鸡蛋到小鸡的过程主要需要是( ) A.水分、阳光 B.营养物质 C.温度 3.下列动物哪属卵生动物?( ) A.乌龟 B.小狗 C.老虎 4.孔雀鱼的繁殖方式是( ) A.卵生 B.卵胎生 C.胎生 5.地球上的淡水资源非常有限,能提供人类可直接利用的淡水是地球总水量的( )。 A. 50 1 B. 401 C. 30 1 6.植物吸收水分主要是靠( ) A.根系 B.叶片 C.茎干 7.植物吸收和利用阳光的主要器官是( ) A.根系 B.叶片 C.茎干 8.地球上的氧气主要来自于( ) A.绿色植物 B.江河海洋 C.人类 9.有花萼、花冠、雄蕊、雌蕊组成的,属于( ) A.完全花 B.不完全花 C.两性花 10.在开化植物的繁殖过程中,动物的作用是( ) A.摄取花粉 B.破坏植物 C.传播花粉 三、填空。(共30分,每空1.5分) 1.水以( )、( )、( )的形式分布于海洋、陆地、大气中。 2.人类的生活用水主要来自( ),( )等地地表水和浅层的( )。 3.云、雾、露都是由( )遇冷后形态发生变化而形成的。 4.天空中经常漂浮着各样的云,其中( )、( )常会带来雨水。 5.冰雹是一种特殊的( ),它的( )高度达( )米以上。 6.降雨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当雨水降落到地面时,一部分会( )到大气中,其他的雨水( )到泥土里,或者从( )流走。大部分的水会在地势较低处汇集,形成溪流后洪在一起,形成( )、( )、 最后流入( )。 四、连线。(5分) 流水 汇集成江河,进入海洋 雨水 是水蒸汽变成的小珠 露水 带着沙石移动 五、简答。(共25分,每小题5分) 1、植物的生长需要哪些物质? 2、植物是怎么繁殖而延续生命的? 3、动物的繁殖方式有哪些? 4、谈谈:在自然界中,水循环的意义?

粤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复习及答案精编版

粤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复习及答案精编版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

粤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二单元 一.填一填. 1.我们居住的星球叫地球,可有人说它应该叫水球。 2.古希腊学者亚里土多德通过观察月食 ,科学地论证了地球是个球体。 3.18世纪,法国巴黎科学院派出两支测量队分别北欧和南美进行弧度测量,测量结果证实地球确实为椭球体。 4.地球的赤道周长约为40000千米。 5.太阳是一个天然的核反应堆,它通过核聚变释放出惊人的能量.太阳能是地球表面量主要的热源。 6.月球绕地球公转一周约 30天。 7.我国传统上以立春 , 立夏 , 立秋和立冬划分四季。 8.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日心说的理论。 9.向日葵的花盘白天朝向太阳 ,傍晚低垂下来。 10.四季的成因与阳光的直射和斜射有关。 11.地球表面的热量主要来自太阳。 12.地球自转一周约需24 小时。 二.选择题. 1出海的渔船走远时,慢慢地由船身到桅杆先后消失在海平面的现象说明:( C ) A.海平面很远 B.海浪很高 C.地球不是平面的 D.海洋很大 2.人类第一个登月球的人是:( D ) A.麦哲伦 B. 亚里士多德 C. 李希 D. 尼尔.阿姆斯特朗迈 3.地球形状是: ( B ) A.圆形 B. 椭球体 C. 长方体 D. 三角形 4.第一个科学论证地球呈球体的科学家是:( B ) B.麦哲伦 B. 亚里士多德 C. 李希 D. 张衡 5.地球的主要热源来自:( B ) A.地球 B. 太阳 C.月球 D. 宇宙 6.地球绕太阳运转一周约需:( D ) A. 一天 B. 一个月 C. 半年 D. 一年 三.判断题. 1.太阳对地球没有影响。(×) 2.地球围绕月球公转。( × ) 3.人们可以通过地震波研究地球内部的结构。( √ ) 4.太阳的寿命很短。( × ) 5.月球表面有很多环形山。( √) 四.简答题. 1.地球的内部是由什么部分组成? 答:地球的内部是由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组成. 2.昼夜交替是怎样产生的? 答:昼夜的变化是地球自传引起的,地球自转一周约需24小时,当地球在自转过程中,朝着太阳的一面就白天,背着太阳的一面就是黑夜,地球不停地自传,昼夜交替就是 这样产生的。 五做一做 1.把月相变化的规律补充完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