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融入流行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注入流行元素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注入流行元素当今,我国的传统文化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本国人的不重视,外来文化的入侵,使我们困惑于该怎样传承和发扬我们的文化?是让传统文化继续保有它的本来模样还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融入流行?越来越值得我们思考。
回顾历史,我们不难看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能够得以传承和发扬,必须具备其自身的包容性。
我们今天很多辉煌灿烂的文化,同样来源于往日对外来文化的包容,吸取和发扬。
正是有了对古印度佛教文化的吸取,才有了佛教文化在我国长达千年的深远影响。
西天取经的故事,正是不断探寻,吸取外来文化的最好例子。
在清朝末期,正是由于清政府对外来文化的盲目排他,闭关锁国,使得在世界曾引领了几千年文明的中国迅速落后于西方国家,惨遭列强蹂躏,带来了永远也无法磨灭的伤。
一个国家的发展尚且依赖与紧跟时代的步伐,更何况我们的国家?然而今天,我们更多看到的是,哈韩一族成为一个庞大的团体;情人节火红的玫瑰代替了七夕的浪漫与唯美;圣诞节人们的狂欢代替了春节即将到来的喜悦,当面对这些,我们的传统文化还能被多少人铭记与传承?越来越多的人记不起那些千古传唱的名篇名曲,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逐摇滚的热闹而将二胡那孱弱的弦音抛于身后,我们的传统文化,要怎样传承与发扬?是的,我国正面临着严重的文化缺失,人们开始对孔孟之道嗤之以鼻,当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追寻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时,当越来越多的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建起时,我们的国民,却开始将过去烂熟于心的唐诗淡忘。
然而,我们应该看到的,不仅仅只是国民对于传统文化的漠视,同样也应该看到,这种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缺失同样有着我们的文化的自身原因。
诚然,我们拥有五千多年的灿烂文化,我们拥有博大精深的儒学内涵,可是我们是否有看到,当学生在课堂上学着生涩绕口的古文时,是何等地无奈与痛苦。
我们是否有看到,当越来越多的人一边被灌以儒学的中庸思想而一边面对着竞争激烈的社会时,是何等的彷徨与无奈。
我们是否看到,当电脑技术飞速发展,手握毛笔苦练的人,又是何等地迷惑。
如何让传统文化与时代潮流相融合

如何让传统文化与时代潮流相融合在当今快速发展的时代,传统文化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如何让传统文化与时代潮流相融合,使其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探索的重要课题。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我们的根和魂。
它承载着先辈们的智慧和情感,蕴含着丰富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
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多元化冲击下,传统文化有时显得有些“格格不入”,逐渐被人们遗忘或忽视。
要实现传统文化与时代潮流的融合,首先需要我们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
传统文化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古董,而是一座蕴含着无尽宝藏的矿山。
我们需要通过深入的研究和学习,去理解其背后的深刻意义和价值。
比如,中国的儒家文化强调的“仁、义、礼、智、信”,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仁”可以理解为关爱他人、尊重生命;“义”可以是坚守正义、承担责任;“礼”是遵守社会规范、尊重他人;“智”是追求知识、不断创新;“信”则是诚实守信、一诺千金。
这些价值观在当今社会依然是构建和谐人际关系、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
同时,我们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为传统文化赋予新的表现形式。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展示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例如,利用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让人们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文化场景;通过数字化手段,将古老的文物、典籍进行修复和展示,让更多人能够欣赏到它们的魅力;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制作有趣、生动的传统文化短视频,吸引年轻人的关注。
创新表达方式也是促进传统文化与时代潮流融合的关键。
传统的戏曲、民间艺术等可以与现代音乐、舞蹈、戏剧等元素相结合,创造出新颖的艺术形式。
比如,将京剧与流行音乐融合,打造出具有独特风格的歌曲;把民间剪纸艺术运用到现代设计中,制作出精美的文创产品。
这样的创新不仅能够让传统文化以更时尚、更贴近大众的方式呈现出来,还能够吸引更多人的参与和传承。
文化传承需要融入流行开篇立论

谢谢主席,大家好!我方观点是文化传承需要融入流行。
文化传承需要融入流行还是原汁原味的判断标准是何者能使文化更好地传承。
文化传承指文化的流传、继承和传播的动态过程,不是博物馆式的收藏,而是文化的延续和发展。
流行指广泛流传、盛行,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我方之所以认为文化传承需要融入流行,是因为如下三个理由:一,文化传承摆脱现实困境需要融入流行。
对方辩友一再强调保持文化的纯粹性,并且认为融入流行会对其产生破坏,但我们必须清楚,如果融入流行对文化产生了破坏,是无法传承下来的。
根据人民日报的调查,上世纪五十年代我国有368种戏曲戏剧,但是到了2005年只剩下267种,其中60个剧种没有保存音像资料,前景堪忧。
难道我们对此只能无可奈何花落去么?不,这需要我们在文化传承过程中融入时代流行,汲取时代精华,引导人们自觉投入文化传承当中,从而摆脱现实的困境。
形势是严峻的,但是我们不能悲观,而是应该积极地寻找出路,正所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融入流行能使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
二,从时空的纵横维度来看,文化传承需要融入流行。
就历史发展而言,文化在每个时期的传承都或多或少地融入了当时代的流行,并由此为时代所接受,并传承下去。
至今为人所称道的《三国演义》,也是由历史上各个时期的各种版本和各种形式演化而来,空城计、草船借箭、华容道等虚构情节极大程度上丰富了《三国演义》,而到了明末,“三分真实七分艺术”的演义达到了文化意义的最高峰并最为人们所接受和认同并传承到现在。
就文化传播的横向发展而言,需要兼收并蓄、博采众长,而关键便是传播的效果。
传播效果的好坏取决于文化能否被不同文化背景的接受方所接受,这就决定了在传播过程中要在考虑接受方实际的情况下进行文化的传播,而小提琴曲《梁祝》则是中国传统民乐和西方乐器融合并传承的成功典范,这样的融合大大推进了文化在全世界范围的传播。
三,文化传承中保持文化的活力需要融入流行。
文化传承不仅是为了继承而继承,而是为了使文化能够更好地活着,而这也是文化传承的深层次意义。
让传统文化“流行”起来

让传统文化“流行”起来一、注重传承如何让传统文化得以流行?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注重传承。
只有传承才能让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不断发扬光大。
在接下来的传承工作中,要注重多方面的培养,可以根据不同的年龄段和特点尝试不同的传承方式。
对于儿童,可以通过宣传电子媒体、教育绘本、亲子阅读等方式,提高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喜爱度。
对于青少年,则可通过群体活动课程、主题讨论、文艺演出等方式,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度挖掘。
对于成年人,则可以通过文化沙龙、讲座、研习班等方式,深入学习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了解更多历史和文化背景,并欣赏其独特的魅力。
二、弘扬特色传统文化之所以有其独特的价值和影响力,关键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特色。
弘扬其中的特色,是让传统文化得以流行的关键之一。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1、注重文化底蕴传统文化的价值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在弘扬其特色的时候,必须注重文化底蕴的传承。
通过宣传讲解、文化考察、展览展示等方式,进行系统性的文化解读及说明,让人们更好地理解其背后蕴含的精神内涵。
2、转换思路,破除传统观念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过程中,也要注意转换思路。
在研究、创作、宣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要摆脱传统观念和文化桎梏,不仅要注重其精髓所在,更要注重其在当今社会中的实际应用。
3、注重继承与创新的融合传统文化的流行在于其独特的魅力和吸引力,但同时也要注意继承与创新的融合。
在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的同时,也要不断注重其创新与发展,通过现代化的手段更新其表现形式,使之更符合现代社会的需求。
三、多角度宣传总之,让传统文化“流行”起来,需要在传承与弘扬等多个方面下功夫,充分利用各种渠道,打破传统观念和文化桎梏,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光彩和魅力。
在传承和发展中,让人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传统文化,是推动其流行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通过不断探索、创新和完善,传统文化必将在新时代焕发更加绚烂的光芒。
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融入流行

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融入流行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和工业的发展,流行文化日益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传统文化的传承面临着许多挑战,其中之一就是如何融入流行文化。
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融入流行,这不仅可以使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机,也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其中。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探讨传统文化和流行文化的融合。
首先,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与时俱进,融入当代的社会背景。
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并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消失,但是在新的社会背景下,传承必须要适应时代的要求。
比如,传统的戏曲表演可以利用现代化的舞台技术和灯光效果来增强观赏性;传统的绘画可以运用新的材料和技术手段来表达更多元化的主题。
通过融入时下的流行元素和潮流趋势,传统文化可以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其次,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融入大众的生活方式,让更多人能够接触和了解传统文化。
流行文化往往是大众所喜爱的,可以通过与流行文化的融合来拓宽传统文化的受众群体。
比如,可以将传统的音乐与流行的乐曲相结合,创作出具有古典和流行元素的新音乐;可以将传统的服饰设计与时尚的元素相结合,打造出古典与时尚并存的新款式。
通过融合流行元素,传统文化可以更好地走进大众的生活,引起大家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关注。
再次,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融入教育体系,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
教育是传承文化的重要途径,只有通过教育,年轻一代才能够真正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
因此,传统文化的融入教育体系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在学校的教育课程中增加传统文化的内容,让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接触到传统文化。
此外,可以举办各类传统文化的活动和比赛,让学生有机会亲身体验传统文化,增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学习的动力。
最后,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融入文化产业,发展出具有经济效益的新产品和服务。
传统文化的传承不能仅仅停留在纯粹的艺术表达上,还需要与商业经济结合起来。
可以将传统文化元素应用于文创产品的设计和制作中,创造出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商品;可以将传统文化与旅游业相结合,开发出具有旅游吸引力的传统文化景点和活动。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注入流行元素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注入流行元素当今,我国的传统文化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本国人的不重视,外来文化的入侵,使我们困惑于该怎样传承和发扬我们的文化?是让传统文化继续保有它的本来模样还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融入流行?越来越值得我们思考。
回顾历史,我们不难看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能够得以传承和发扬,必须具备其自身的包容性。
我们今天很多辉煌灿烂的文化,同样来源于往日对外来文化的包容,吸取和发扬。
正是有了对古印度佛教文化的吸取,才有了佛教文化在我国长达千年的深远影响。
西天取经的故事,正是不断探寻,吸取外来文化的最好例子。
在清朝末期,正是由于清政府对外来文化的盲目排他,闭关锁国,使得在世界曾引领了几千年文明的中国迅速落后于西方国家,惨遭列强蹂躏,带来了永远也无法磨灭的伤。
一个国家的发展尚且依赖与紧跟时代的步伐,更何况我们的国家?然而今天,我们更多看到的是,哈韩一族成为一个庞大的团体;情人节火红的玫瑰代替了七夕的浪漫与唯美;圣诞节人们的狂欢代替了春节即将到来的喜悦,当面对这些,我们的传统文化还能被多少人铭记与传承?越来越多的人记不起那些千古传唱的名篇名曲,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逐摇滚的热闹而将二胡那孱弱的弦音抛于身后,我们的传统文化,要怎样传承与发扬?是的,我国正面临着严重的文化缺失,人们开始对孔孟之道嗤之以鼻,当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追寻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时,当越来越多的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建起时,我们的国民,却开始将过去烂熟于心的唐诗淡忘。
然而,我们应该看到的,不仅仅只是国民对于传统文化的漠视,同样也应该看到,这种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缺失同样有着我们的文化的自身原因。
诚然,我们拥有五千多年的灿烂文化,我们拥有博大精深的儒学内涵,可是我们是否有看到,当学生在课堂上学着生涩绕口的古文时,是何等地无奈与痛苦。
我们是否有看到,当越来越多的人一边被灌以儒学的中庸思想而一边面对着竞争激烈的社会时,是何等的彷徨与无奈。
我们是否看到,当电脑技术飞速发展,手握毛笔苦练的人,又是何等地迷惑。
传承传统文化应融入流行-一辩稿

传统文化应融入流行今天我们的辩题是传统文化,是否应该融入流行,我方观点为传统文化应融入流行,首先我们来看什么是传统,。
现代汉语词典上定义传统为世代相传,具有特点的社会因素。
文化定义为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等。
其次,什么是融入?《现代汉语词典》融入的意思为融合;调和,最后什么是流行?《现代汉语词典》上流行意为广泛传布,当今社会盛行,被大家广为接受的东西。
那么传统文化融入流行的好处是什么?第一,传统文化融入流行,增强了传统文化的生命和发展。
电影《百鸟朝凤》讲的是中国乐器唢呐的故事,呼吁人们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这部片子却面临着“电影大咖齐发声,票房依旧困难的状况”,上映首日票房只有27.7万元,与同日上映《美国队长3》两亿元的票房形成鲜明对比。
反观同为传承传统文化,电影《卧虎藏龙》,却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原创音乐奖。
电影开始的主题音乐是由大提琴进行演奏的,竹笛演奏的配乐《南行》,琵琶演奏的《交锋》,萧演奏的《穿越竹林》等传统乐器演奏的歌曲。
电影《卧虎藏龙》以西方乐器作为主调,用中国传统的乐器作为副调,夸大了音乐的表达手法,不仅展现了西洋音乐的深沉悠扬,同时也表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清幽宁静。
艺术上,中国风的时装设计从土掉渣的青花瓷到惊艳巴黎时装周。
李宁牌把中国传统文化融入流行,从亏损翻盘为年销售30亿元,推动传统文化向全世界传播。
第二,传统文化融入流行有利于大众传播,让更多人了解认识,喜爱自发地发展传统文化。
最近大火的电影,《流浪地球》的结尾中,航天站所有人用自己的牺牲换取了地球上更多人的生命。
愚公移山,“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与电影相结合,向世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
再来看故宫这个600岁老龄的家伙。
近年来,参与了许多大型国家历史综艺秀,例如上心了故宫国家宝藏,假如国宝会说话等节目,让故宫以全新面容展现在人们面前。
从之前只有15%开放率到如今达到85%的开放率。
传承传统文化应融入流行-一辩稿

传统文化应融入流行今天我们的辩题是传统文化,是否应该融入流行,我方观点为传统文化应融入流行,首先我们来看什么是传统,。
现代汉语词典上定义传统为世代相传,具有特点的社会因素。
文化定义为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等。
其次,什么是融入?《现代汉语词典》融入的意思为融合;调和,最后什么是流行?《现代汉语词典》上流行意为广泛传布,当今社会盛行,被大家广为接受的东西。
那么传统文化融入流行的好处是什么?第一,传统文化融入流行,增强了传统文化的生命和发展。
电影《百鸟朝凤》讲的是中国乐器唢呐的故事,呼吁人们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这部片子却面临着“电影大咖齐发声,票房依旧困难的状况”,上映首日票房只有27.7万元,与同日上映《美国队长3》两亿元的票房形成鲜明对比。
反观同为传承传统文化,电影《卧虎藏龙》,却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原创音乐奖。
电影开始的主题音乐是由大提琴进行演奏的,竹笛演奏的配乐《南行》,琵琶演奏的《交锋》,萧演奏的《穿越竹林》等传统乐器演奏的歌曲。
电影《卧虎藏龙》以西方乐器作为主调,用中国传统的乐器作为副调,夸大了音乐的表达手法,不仅展现了西洋音乐的深沉悠扬,同时也表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清幽宁静。
艺术上,中国风的时装设计从土掉渣的青花瓷到惊艳巴黎时装周。
李宁牌把中国传统文化融入流行,从亏损翻盘为年销售30亿元,推动传统文化向全世界传播。
第二,传统文化融入流行有利于大众传播,让更多人了解认识,喜爱自发地发展传统文化。
最近大火的电影,《流浪地球》的结尾中,航天站所有人用自己的牺牲换取了地球上更多人的生命。
愚公移山,“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与电影相结合,向世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
再来看故宫这个600岁老龄的家伙。
近年来,参与了许多大型国家历史综艺秀,例如上心了故宫国家宝藏,假如国宝会说话等节目,让故宫以全新面容展现在人们面前。
从之前只有15%开放率到如今达到85%的开放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融入流行
如今的社会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社会,各种各样的流行文化,英美文化充斥着我们的头脑。
我们每天观看好莱坞美国大片,赏日本动画,唱流行歌曲,跳芭蕾拉丁爵士。
而让我们引以为傲源远流长的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却在传承上遭到了冷漠。
传统文化的传承该保持原汁原味,还是融入流行呢?
传承的目的是为了能保持文化的生命,而扩大范围是最有效方法,而想扩大文化的影响范围,那非流行莫属!所以我的观点是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融入流行。
我们常常会发出这样的疑问:现代的青年为何大多不喜欢看京剧而热衷于流行音乐,小朋友们为何不爱看皮影戏而沉湎于动画片中。
其实并非我们对创痛文化完全没有兴趣,只是在形式上,这些传统的艺术过于老套,慢的节奏,陈旧的情节,老的思维方式,已远不能适应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和精神需要。
设想一下,如果我们真的要将传统文化保持原汁原味,那么上学的孩子岂不是要穿上马褂旗袍,从一堆乌龟壳里辨别一二三四?这是多么恐怖的一件事,显然这是不符合规律的。
一位中学语文特级教师说,“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现在大部分年轻人热衷于追求时尚、个性,传统经典诗文确实有遭到‘冷遇’的现象。
其实,很多时候,并不是学生不喜欢,而是教学的方式让他们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比如,枯燥的背诵会让他们产生学古诗文是为了考试或是应付老师要求的想法。
毕竟传统的东西经过几个世纪流传可能蒙着一层灰尘。
如果把灰尘擦掉,并用新的方式展现,就会引起青年学生的兴趣。
”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原汁原味的传统文化只适用于它所产生的那个时代,如果现代人仍然使用它原先的方式,它必然得不到推广。
所以,传统文化只有变革它的表现形式,更新它的表现内容,适应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跟上现代人的思维方式,融入流行元素,才能让文化新生,更广泛得被现代人接受,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我们说融入流行能使传统文化更有生命力,它主要有三方面原因:第一,带有流行元素的形式受众面广,更易被大众理解同接受;第二,与时俱进是不可更改的趋势所有的文化都烙上了时代的印记;第三,因地制宜,融入当地的流行风俗,才能更好的被适用。
文化不应当只是学术性的传承,它源于生活还要融入生活。
在现实生活中,将传统文化与流行元素融合的最典型代表要数中国风歌曲了。
《青花瓷》、《本草纲目》、《兰亭序》等流行歌曲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了流行元素,古典文化被重新演绎。
伴随着广泛传唱而使年轻的我们找到共鸣,开始关注诗歌韵律,封尘于书籍中的得到情怀也在新时代得到了重生。
很多年轻人因为《本草纲目》,特地买书了解去中国神奇的中医,并逐渐感兴趣,还专门研究起来。
有人从《精忠报国》开始欣赏中国古代的金戈铁马,刀光剑影的恢弘气势。
又有人听了《笔墨伺候》之后,专门去学习中国的书法艺术,感受其神韵。
这些中国风乐曲并没有像教科书那样用艰涩难懂的长短文章死板地告诉你中医药有哪些功效,古代战场是多么的气势恢宏,中国陶瓷的配方中化学成分有哪些,而是行云流水般的音调中将传统文化演绎得淋漓尽致。
人们在传唱的过程中已将传统文化的精髓铭记在心。
而在这些歌曲传唱之前,我们年轻一代甚至都不知道有青花瓷这种充满魅力的瓷器,中医药如此神奇,书法艺术是如此有魅力,更不会去深入了解它们了。
又如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中国功夫,你知道将中国功夫弘扬海内外的第一人是谁么?是李小龙!然而在他出现之前,更多的人所热衷的是西洋的拳击,日本的空手道等,我们的中国功夫甚至无人知晓。
这又是为什么呢?是因为西方人的喜好和当时时代流行决定大部分人不接受街头卖艺擂台比武的表演方式。
李小龙将中国功夫融入了时下最为流行的电影元素,才使得中国功夫文明于世界。
而现今功夫巨星成龙、甄子丹继续创作功夫电影同时发挥个人影响力从而这一瑰宝得以传承。
再比如新民乐的兴起。
当我们沉醉于钢琴吉他等西洋乐器给我们带来的美妙的感受,时我们渐渐忽略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族乐器。
但女子十二乐坊的姑娘们告诉了我们,我们民族乐器同样美妙。
她们没有原汁原味地重复那些古调,而是用琵琶、二胡等来展示融入流行曲调的新风格,让我们现代人了解到了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独特魅力。
张其萍说,把最新的手段、最新的配器方式、最新的流行元素结合到民乐里,年轻人就会更快地接受传统文化。
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还掀起了国学热。
它并没有被放在课堂上讲授,而是融入了电视节目这一流行的表现形式,让更多人了解到了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的传统文化已经逐渐被忽视,而且传统文化正在没落。
在百家讲坛的影响之下,国学热被掀起,人们通过如于丹老师的独特讲解,渐渐开始关注传统文化,开始用独特的视角关注传统文化,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停下脚步来吸取传统文化的养分。
这无疑都是可喜的事情。
这些例子都说明了在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融入流行后,能够丰富传播的形式,加大了受众的面积,使传统文化更能适应时代因而更顺利地传承。
梁启超曾经说道: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久。
在传统文化面临继承和发扬的瓶颈阶段,流行的介入无疑是最好的变革,何乐不为?
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要将文化传承下来必须与时俱进、因地制宜。
如果我们固步自封仅仅追求原汁原味,最终会使文化脱离现实,枯燥乏味,难逃被时代淘汰的命运。
有人觉得传统文化融入了流行的东西就会变味而不成体统,这并不正确。
比如唐朝的诗,发展到宋朝就融入当时的流行发展成了词,得到广泛传播,但词与诗的精髓没有变,最终他们都够成了传统文化。
所以说,融入流行元素只是让传统文化更有生命力,更可以被大众接受。
因为融入流行只是手段,不是目的。
我们的根本目的是为了通过这些手段使传统文化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宣传,而流行只是一个媒介,一个将传统文化展现在大家面前媒介。
传统文化的内核和精神不会因为表现的形式不同而受到影响。
况且真正有内涵的文化是不会受到外界的干扰的,这也是中华文化千百年来绵延至今未曾断绝的根源所在。
当然,流行元素的加入并不是没有限制的,我们一再强调过,任何事物都不应该撼动文化精髓的主体地位,本质和内涵是我们要传承的主体不可以被扭曲和更改。
如何进行革新,如何与时俱进,这又是一个广博而艰深的课题,等待包括我们在内的一代甚至几代人去努力探索实践。
总之,中国传统文化应该像中国这个民族一样,以海纳百川的包容心态去完善自己,跟上潮流,并保持自己不变的内心,做到有如庄子所说“外化而内不化”。
这样中华文化的振兴就指日可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