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的种子
绘本《安的种子》课件

绘本《安的种子》课件汇报人:2023-12-18•绘本《安的种子》简介•绘本角色分析•绘本主题探讨目录•绘本艺术风格及表现手法•绘本教育意义及启示•绘本阅读与活动设计建议01绘本《安的种子》简介王早早,中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出版多部儿童文学作品。
作者介绍王早早以“安的种子”为线索,通过描绘三个小和尚面对自然、面对生活、面对自我,展现了成长的三个阶段。
创作背景绘本作者及创作背景绘本故事梗概•故事梗概:本绘本以“安的种子”为线索,讲述了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
故事中,三个小和尚分别叫本、静、安。
他们从师父那里领到了种子,但是因为不同的态度和做法,导致种子发芽、开花、结果的时间各不相同。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成长需要耐心等待和用心呵护。
02绘本角色分析安是绘本中的主人公,一个聪明、善良、有担当的小和尚。
安性格沉稳,做事有条不紊,不急不躁。
他善于观察和思考,能够从自然中汲取智慧。
同时,他也很有同理心,能够理解他人的感受。
安的角色设定及性格特点性格特点角色设定小狗小狗是安的朋友,它忠诚、可爱,给安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乐趣。
老和尚老和尚是安的导师,他智慧、慈祥,引导安去领悟生活的真谛。
村民村民是安的邻居,他们各有特点,有的善良、有的贪婪、有的愚昧。
他们的存在丰富了故事情节,也让安的性格更加鲜明。
其他角色的特点及作用03绘本主题探讨生命与成长的主题绘本通过描绘安的种子经历四季的成长过程,强调了生命的珍贵与独特性,引导读者珍惜生命,关注成长。
成长的曲折与美好安的种子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许多挫折和困难,但最终通过坚持和努力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这体现了成长的曲折与美好,鼓励读者勇敢面对成长路上的挑战。
绘本中的自然元素如四季更替、阳光雨露等,展示了自然的美丽与力量。
这种力量为安的种子提供了生长的土壤和环境,也启示读者关注自然、保护环境。
自然的美丽与力量安的种子与其他植物、动物和谐共生,共同构成了一个美丽的生态圈。
这体现了和谐共生的理念,引导读者关注生态平衡,尊重自然规律。
2024版绘本《安的种子》ppt课件

视觉冲击力营造技巧
对比与反差
运用明暗、大小、疏密等对比手法,增强画面的视觉冲击力。
动态与静态
结合故事情节,通过表现人物动态和静态的不同姿态,营造出紧张、活泼、宁静等不同的视 觉氛围。
情感表达
通过色彩、线条等绘画语言,表现出故事中的情感变化和高潮部分,使读者在视觉上也能感 受到故事的起伏和波澜。在《安的种子》中,插画师巧妙地运用了这些技巧,使得整个绘本 充满了视觉上的张力和感染力。
详细叙述安在种植过程中的耐 心等待和精心守护,展现他对
生命的敬畏和责任感。
种子的成长与奇迹
生动描绘种子在安的呵护下破 土而出、茁壮成长的画面,突
显生命的顽强和奇迹。
故事的结局与感悟
分享故事的美好结局,引导读 者思考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和
人生智慧。
主题思想阐释与启示
尊重自然规律
强调在种植过程中要遵循自然规 律,不可急功近利,否则可能会
安对种子的深厚情感
从安的眼神、动作、语言中感受他对种子的深深喜爱和期待。
种子成长带来的喜悦与感动
当种子终于破土而出、茁壮成长时,那种喜悦和感动是无法用言语 来表达的。
对生命的敬畏与感慨
在整个种植过程中,我们可以深刻体会到对生命的敬畏和感慨,这 种情感让我们更加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
价值观引导与教育意义
鼓励孩子提问
提问是思考的起点,鼓励孩子多提问题,激发他们的好奇 心和求知欲。
引导孩子探究
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究问题的答案,培养他们的 独立思考能力。
鼓励孩子创新
鼓励孩子尝试新的方法和思路,允许他们犯错误,从而培 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角色定位
陪伴者
家长要陪伴孩子成长, 给予他们关爱和支持, 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 暖。
绘本《安的种子》课件(2024)

02
故事情节梳理与解读
2024/1/27
7
主要人物角色介绍
安
小动物们
故事的主人公,一个纯真善良的小女 孩,她获得了一颗珍贵的种子,并用 心呵护它成长。
故事中的配角,包括小鸟、小松鼠等 ,它们与安互动,共同见证了种子的 成长过程。
奶奶
安的奶奶,一位充满智慧和经验的老 人,她给予安很多关于种植和生活的 指导。
2024/1/27
寻求帮助
安向奶奶和小动物们寻 求帮助,共同寻找解决
问题的方法。
种子发芽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 种子终于发芽,安感到
无比欣喜。
10
成长与收获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苗 茁壮成长,最终开花结 果,安收获了珍贵的果
实和友谊。
主题思想及内涵
耐心等待与付出
智慧与经验
通过安的种植经历,传达了耐心等待和付 出的重要性。只有经过时间和努力的积累 ,才能看到成果4/1/27
1
目录
• 绘本简介与背景 • 故事情节梳理与解读 • 绘本艺术表现分析 • 儿童心理发展视角探讨 • 教育价值与实践应用 • 拓展活动与延伸思考
2024/1/27
2
01
绘本简介与背景
2024/1/27
3
《安的种子》创作背景
01
02
03
灵感来源
作者在一次旅行中,偶然 发现了一颗古老的莲花种 子,从而引发了创作灵感 。
奶奶的角色体现了智慧和经验在生活中的 价值。她的指导让安学会了如何面对困难 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友谊与合作
珍惜与感恩
故事中安与小动物们的互动展现了友谊与 合作的力量。他们共同努力,相互帮助, 最终实现了共同的目标。
大班语言课《安的种子》绘本故事课件反思【幼儿教案】

教案:大班语言优质课《安的种子》绘本故事PPT课件反思一、教学目标:1. 了解绘本故事《安的种子》的内容,理解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能够通过插图预测故事的发展。
3. 培养幼儿的倾听和表达能力,能够复述故事的主要情节。
4. 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欣赏绘本故事的美。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了解绘本故事《安的种子》的内容和情节。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想象力和倾听表达能力。
难点:1. 幼儿能够通过插图预测故事的发展。
2. 幼儿能够复述故事的主要情节。
三、教学准备:1. PPT课件:包含绘本故事《安的种子》的插图和文字。
2. 绘本故事《安的种子》纸质版。
3. 教学卡片:包含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和情节。
4. 录音设备:用于播放故事音频。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PPT课件上的插图,引导幼儿猜测故事的主题和情节。
2. 故事讲解:教师用PPT课件展示故事文字和插图,一边讲解一边提问,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
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预测故事的发展。
3. 故事复述:在故事讲解结束后,教师邀请幼儿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的主要情节,以检验幼儿对故事的理解程度。
4. 活动延伸:教师组织幼儿进行相关活动,如角色扮演、绘画等,让幼儿进一步体验故事的魅力。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引导幼儿积极参与,观察和思考故事情节。
2. 教师在故事讲解过程中是否能够用生动的语言和表情,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3. 教师是否能够及时关注幼儿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4. 教学活动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想象力和倾听表达能力。
5.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需要改进和调整的地方,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观察、思考、表达等方面。
2. 评价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和记忆,通过提问和复述等方式进行评估。
3. 关注幼儿在活动延伸环节的表现,如角色扮演、绘画等,评估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绘本《安的种子》(2024)

绘本的画面构图还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画家通过运用夸张、变形等手法,突出了主要元素的特征和形象;同时,利用色彩的对比和调和,增强了画面的视觉效果和感染力。这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引导他们深入阅读和理解故事。
14
2024/1/25
04
CHAPTER
主题思想解读与价值体现
15
2024/1/25
通过安的种子与其他种子的对比,引导儿童认识自己的独特性和接纳自己的不完美,进而实现自我成长。
自我认知与自我接纳是成长的重要方面
绘本通过描绘安的种子从播种到开花的过程,表达了成长是一个自然、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时间和耐心的等待。
成长是一个自然的过程
在种子的成长过程中,遇到了各种自然灾害和困难,但最终依然茁壮成长,寓意着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也会遇到挫折和困难,但这些都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作者王早早
王早早的作品曾多次获得国内外大奖,如国际安徒生奖、中国出版政府奖等。
获奖经历
除了《安的种子》,王早早还创作了《花婆婆》、《小房子》等多部脍炙人口的儿童文学作品。
其他代表作品
5
2024/1/25
获奖荣誉
《安的种子》曾获得中国最美的书、冰心儿童图书奖等多项大奖。
推荐理由二
独特的绘画风格,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作者运用水墨画与儿童画相结合的技法,创造出富有诗意和想象力的画面,为孩子们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
色彩的对比与调和
绘本在色彩运用上还注重色彩的对比与调和。通过色彩的明暗、冷暖、纯度等方面的对比,突出了画面的主次关系和空间感;同时,通过色彩的调和,使得画面整体呈现出一种和谐、统一的感觉。
13
2024/1/25
简洁明了的构图
绘本《安的种子》课件

绘本风格与特点
01
02
03
画风
采用水墨画风格,色彩淡 雅,线条流畅,营造出一 种宁静、悠远的氛围。
构图
注重画面的层次感和空间 感,通过远近、大小、虚 实的对比,增强画面的表 现力。
文字
简洁明了,富有诗意,与 画面相互映衬,共同营造 出一种深邃、悠远的意境 。
02
CATALOGUE
角色分析与解读
安:主角形象塑造
通过不同的视角表现画面,如俯 视、仰视、平视等,使读者产生
身临其境的感受。
均衡的画面构图
合理安排画面中的元素,使画面达 到视觉上的平衡和和谐。
空间感的营造
运用透视、遮挡、大小对比等手法 ,表现画面中的空间感和深度感, 增强画面的立体感和真实感。
05
CATALOGUE
教育意义及价值体现
培养孩子阅读兴趣和能力
在课堂上安排创意写作环节,让学生以绘本内容为灵感,创作自己的小故事或者 续写绘本内容。这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绘本主题,并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 造力。
对于学生的作品,老师可以给予积极的评价和建议,鼓励学生继续发挥创意,创 作出更多有趣的作品。同时,可以将部分优秀的作品在课堂上展示,让学生互相 学习和借鉴。
安对种子的珍视和对生命的感恩,提 醒我们珍惜身边的每一个生命,感恩 大自然的馈赠。
生命的成长与变化
种子从埋入土壤到破土而出、茁壮成 长的过程,象征着生命的成长与变化 。这种变化不仅是外在的,更是内在 的丰富与提升。
情感渲染与表达
温暖的色调运用
绘本采用温暖的色调,营造出温 馨、和谐的氛围,使读者在视觉
情节发展
从老和尚将种子交给三个小和尚开始,通过描绘三个小和尚 的不同表现,展现了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和成长过程。其中 ,安以平和的心态和适当的时机播种,最终收获了美丽的莲 花。
静待花开——绘本《安的种子》导读

静待花开——绘本《安的种子》导读
《安的种子》是作者王早早写的一篇透彻心灵的好故事。
故事里描写了三个性格迥异的小和尚:急于求成的本、患得患失的静、静待春天的安。
为了让千年莲花的种子开花,本急切地种下种子,却是迅速失败告终;小心翼翼的静,对种子各种百般呵护,甚至过分保护,反而让种子也很快消亡;反而是泰然处之的安,享受着生活中的点滴:做饭、挑水、买菜、散步,看月亮……内心保持清澈而明亮、淡然而幸福。
这样的安然和安定,也就是作者将故事名字定义为《安的种子》的深深寓意。
作者创作了这个故事,也是希望当下的父母,能看看这本书,放慢“向外”寻找的脚步,转而“向内”看看,希望人们能问问自己,我们这么疯狂地追逐一切,可是什么才是自己真正需要的?
做一个红尘中泰然处世的安,不易。
种下一颗千年莲花的种子,静待花开。
幼儿园大班综合安的种子教案

幼儿园大班综合《安的种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故事《安的种子》的主要内容,理解种子发芽生长的过程。
2. 培养幼儿耐心、细心的良好品质,学会珍惜和感恩。
3. 提高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1. 了解种子发芽生长的过程。
2. 培养幼儿耐心、细心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1. 培养幼儿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2. 引导幼儿学会合作。
四、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安的种子》。
2. 种子、水、泥土等种植材料。
3. 画纸、画笔、彩泥等创作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1 播放故事课件《安的种子》,引导幼儿观看并倾听。
1.2 提问:故事里发生了什么?安是怎么种种子的?2. 讲述故事:2.1 讲述故事《安的种子》,引导幼儿关注种子发芽生长的过程。
2.2 提问:种子是怎么发芽的?生长过程中安的心情变化是怎样的?3. 种植体验:3.1 分组进行种植活动,引导幼儿亲手种植种子。
3.2 引导幼儿观察种子发芽生长的过程,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4. 创作环节:4.1 发放创作材料,引导幼儿根据故事内容进行创作。
4.2 引导幼儿用画笔、彩泥等材料表达故事情节,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5. 总结与反思:5.1 组织幼儿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引导幼儿讲述故事情节。
5.2 提问:我们从故事中学到了什么?怎样才能让种子发芽生长?6. 课后作业:6.1 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种植一颗种子,观察其生长过程。
6.2 记录种植过程,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种植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其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2. 评价幼儿在创作环节中的表现,观察其想象力、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 课后收集幼儿的种植记录,评价其在家庭中的参与度和对种植过程的理解。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幼儿进行植物观察活动,如参观植物园、观察校园内的植物等。
2. 邀请农业专家进行讲座,让幼儿更深入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的种子》
有幸看到这本书的大人——无论你是不是准备将它读给孩子听——也许都应该先找一个安静的角落,轻轻地念给自己听,然后想一想、再想一想,我们有没有得到过“千年莲花的种子”?
《安的种子》
颇有深意,颇有禅意,只是不知道我们是否真的能读懂其中的深意和禅意。
老师父分给本、静、安每人一颗古老的莲花种子。
“这是几千年前的莲花种子,非常珍贵,你们去把它种出来吧。
”。
拿到种子后……我要第一个把它种出来!本想。
怎样才能种出来呢?静想。
我有一颗种子了。
安想。
(对本来说,种子是否会发芽不再重要了,重要的是“第一个”!心像即是物像,当本追求“第一”时,心就不会止、定、宁、慧。
而先哲常说知止而后有定,心定方安,安则宁,宁则慧。
在养育孩子过程中,父母如果不是鼓励孩子做最好的自己,而是教导孩子要力争第一,孩子可能就会成为本。
)
本跑去寻找锄头。
静想要挑出最好的花盆。
安把种子装进小布袋里,挂在自己胸前。
(爱就是生命,生命就是爱,爱可以润泽一切、滋养一切、生长一切、疗愈一切。
安把种子放在了心里,放在了爱里。
)
等了很久,本的种子也没有发芽。
(万物皆有时,生有时,长有时,衰有时,亡有时。
本追求第一,却不知道万物有时,万物有序。
)
等不到种子发芽的本愤怒的刨掉了地,摔断了锄头,不再干了。
我一定会种出千年莲花的。
静想。
雪下大了,我先去把庙门外的雪扫一下吧。
安想。
(安住于当下。
)
静将选好的金花盆搬来,放在最温暖的房间里。
安接着清扫寺院中的积雪。
(真正的修行,只在生活中。
扫雪、扫地,都是在扫心地。
本在发怒,静在攀援,唯有安,在修行。
)
静用了最名贵的药水和花土,小心的种下了种子。
安和以前一样坐着斋饭。
(平常心、平等心和慈悲心一样重要。
)
静的种子发芽了,静把它当成宝贝,用金罩子罩住它。
清晨,安又早早的去挑水了。
(不以它本来的样子爱它,而是以我要的方式爱它,足以害了
它!)
静的小幼芽因为得不到阳光和氧气,没过几天就枯死了。
晚课后,安像往常一样去散步。
(让我的爱像阳光一样包围着你,而又给你光辉灿烂的自由。
种子发芽需要阳光和自由,
孩子的成长更是如此。
)
春天来了,在池塘的一角,安种下了种子。
不久,种子发芽了。
安欣喜的看着眼前的绿叶。
这是一个关于等待的故事。
每一个读这本书的人都可以从书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生活总我们很多时候都是这样一个怀抱种子的人,当你有了一棵种子的时候,你会是本?是静?还是安呢?看了这本书,感动的是画面中透露出的安静地感觉,是故事中散发出的安的平和的心境。
在这个急功近利的社会里,安的那一份平和的心境,宛如一潭清澈平静的水,是多么难得。
他感激地把种子装进小布袋,挂在胸前,从容地去买东西,扫雪,做斋饭,挑水,悠悠然去散步。
他告诉我,要满怀希望,有所追求,但一定要淡定,顺其自然。
同时,享受生活的过程,享受那些平凡琐碎的小事,享受等待。
我们日夜都在马不停蹄地追逐一些“珍贵”的东西呢,仿佛所有的人都希望以最快的速度达到各种各样的目的。
这时候,大自然的规律往往被撇在一边,我们甚至不会思考冬天是不是可以种花,只一味想着“我要第一个种出来”、“怎样才能种出来呢”。
看完这个故事,我们再去反思我们的教育,如果我们的孩子是我们所拥有的一棵种子,做为教师,做为家长,你会怎样对待种子的成长?很多人选择了做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急功近利的,说什么要赢在起跑线,看不到自己所要的结果就大发雷霆地抱怨、指责。
更多的人选择了做静,照本宣科,什么都给他最好的,却忽视了孩子成长过程中最最关键的东西。
然而,我们有多少人能有安的淡定、顺其自然,却又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在孩子的需要的时候给予必要的帮助。
祝福所有看到这个故事的大人和孩子,祝你们在某个盛夏的清晨,也看到千年莲花的盛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