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疾病合并奴卡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

合集下载

杂志精选|?15例奴卡菌病的临床分析

杂志精选|?15例奴卡菌病的临床分析

杂志精选|15例奴卡菌病的临床分析15例奴卡菌病的临床分析杨佩红,周柯,康蓓佩,贺文芳,白露,徐修礼△西检验科奴卡菌是一种需氧革兰阳性分枝状杆菌,具有弱抗酸性,该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多为腐生菌。

可经呼吸道或皮肤伤口侵入人体,引起局部感染,并可经血循环播散至其他器官。

奴卡菌可引起人类肺部、皮肤、中枢神经系统、角膜、脊椎、手术切口等各系统、各部位的感染[1]。

但奴卡菌感染的微生物学、影像学和临床表现无显著特征性,造成临床对奴卡菌病的诊断率偏低,容易漏诊和误诊。

近年来随着合并基础疾病及免疫功能受损患者的增加,该病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

本文回顾性分析并总结2015-2019年本院确诊的15例奴卡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期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确诊的奴卡菌病患者15例为研究对象。

诊断标准:临床标本培养奴卡菌阳性。

1.2 方法收集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史、基础疾病、发病前是否应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病理学检查结果、实验室检查结果、病原学特点、治疗与预后等。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Excel2010统计和分析数据。

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以例数表示。

结果2.1 一般资料15例患者中,男7例,女8例,年龄29~86岁,平均(55.6±13.3)岁。

既往体健者4例,其中2 例肺部感染患者为农民,分别从事加工无纺布、电焊工作,另 2 例患者无任何诱因及危险因素。

11例患者合并基础疾病或有移植手术史,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例(分别伴有支气管扩张咯血、溶血性贫血、低蛋白血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肾病综合征患者2例(分别合并类固醇性糖尿病、低蛋白血症、肺结核),心脏移植术后患者2 例(其中1例合并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1例(合并低蛋白血症),慢性支气管炎患者1例,糖尿病患者1例。

这11例患者中,有4例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或激素。

血液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及治疗原则ppt课件

血液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及治疗原则ppt课件
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 菌病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
黔西南州人民医院血液科 -----付星
精选课件
1
中华内科杂志 2017 年 6 月第 56 卷第 6 期 Chin J Inter n Med, June 2017, Vol.56, No.
参照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感染性疾病协作组(EORTCIDG)和美国真菌病研究组(MSG)标准、美国感染性疾病学会 (IDSA)指南 及欧洲白血病抗感染委员会(ECIL)等指南,对我 国2013年版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进行了再次修订。 •结合我国在恶性血液病IFD流行病学的最新研究进展诊断体系分 层:确诊
临床诊断
拟诊
未确定
•治疗方面按预防治疗、经验治疗、诊断驱动治疗、目标治疗的策 略进行分层和修订。
精选课件
中国侵袭性真菌感染工作组
2
侵袭性真菌病定义
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disease IFD)
系指真菌侵入人体,在 组织、器官或血液中生 长、繁殖,并导致炎症 反应及组织损伤的感染 性疾病。
体两性霉素B。 • 近平滑念珠菌 推荐首选氟康唑和脂质体两性霉素B。 • 克柔念珠菌 可选择药物为棘白菌素类、脂质体两性
霉素B、伏立康唑。
• 念珠菌血症患者应考虑拔除中心静脉置管,若保留静 脉导管,推荐棘白菌素类和脂质体两性霉素B治疗。
• 念珠菌血症患者抗真菌治疗应持续至临床症状和体征 恢复且确认血培养转阴性后2周以上。
注:G 试验为(1,3)-β-D-葡精聚选糖课试件 验;GM 试验为半乳甘露聚糖试验 11
注:G 试验为(1,3)-β-D-葡聚精糖选课试件验;GM 试验为半乳甘露聚糖试验 12
二、诊断标准

肺奴卡菌病的诊断与治疗:附2例报告

肺奴卡菌病的诊断与治疗:附2例报告
例 2 男 ,45岁 。自述无 任何 原 因 于 1985—10—16突然 高 热 ,体 温 39.5℃,左胸 痛 ,干 咳无 痰 ,曾在 当地 医 院 诊 断 为 “结 核 性 胸 膜炎 ”,抗 结 核治 疗 10 d后 出现 咳 少 量 粉 红 色脓 痰 。 胸 透诊 断为 “左 渗 出 性 胸 膜炎 有 少 量 积 液 ”。继 续 抗 结 核 治 疗 7 d.体 温 持 续 上 升 至 40—4l℃ .加 红 霉 素 、庆 大 霉 素 后 症 状 无 改 善 ,胸 腔 穿 刺 抽 出 大量 脓 液 ,行 胸 腔 引 流 。 于 1986—03— 10以脓 胸 、肺 脓肿 、支 气管 胸 膜 瘘 人 笔 者 所 在 医院 。查 体 :颈 软 ,气 管 稍 右偏 ,左 胸膨 隆 ,呼 吸运 动减 弱 ,左 胸 中 部 、下 部 语 颤 减 弱 ,叩 浊 ,呼 吸音 近 于 消 失 。心 率 104次 /min,律 齐 。腹 平 软 ,肝脾 肋 下未 触 及 ,双下 肢 浮肿 ,左 胸 引 流 管 下 方 可见 约 5 cmx4 cm 皮 肤 红肿 、隆 起有 脓 点 。X 线 胸 部 平 片 示 :左 侧 l、2、 3肋 可 见 大 小 不等 数 个 棉 球 状 阴影 ,自第 2肋 间 以下 均 匀 的 密 度 增 高 阴影 ,左 肋 膈 角 消失 ,右 肺 无 异 常 。检 验 WBC15.2× l0札 ,中性 0.95;痰 涂 片 染 色 找 到 丝 状 体 ,杆 状 及 球 状 体 各
医药 杂 志 2010年 02月 第 27卷 第 o2期 Prac J Med& Pharm.Vol 27 ̄2010-02 No.02
· l27·
肺奴 卡菌病 的诊 断与治疗 :附 2例报告
粱贯 洲 .孙 俐 丽

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与治疗

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与治疗

分析结果显示, 选用伊 曲康唑或两性霉 素 B脂质制 剂治疗这 部分 患者 比其他 药物 更具优 势 J 。 两性 霉素 B的应用应同时考虑疗效和不 良反应 两方面 ,
在某些高度 怀疑 I F I的患者 , 应及 时应用 两性霉 素
A J R,1 9 9 7, 1 6 9 :1 3 4 7 — 1 3 5 3 .
预防应用抗真菌 药, 同时需要严 密监视 J 。真菌感
染的治疗可以分为: 预防治疗、 经验性治疗 以及 临床
诊断治疗 : ( 1 ) 预 防治疗指 在真菌感 染 的高危 患者
( 如持续性 中性粒 细胞缺乏 、 长 期应用 激素及 免疫 抑制剂 、 合 并糖尿病 等易致感 染 的代谢 性疾 病等)
p a t i e n t s wi t h h e ma t o l o g i c a l c a nc er : r e c e n t d e v e l o pme n t s . He a t m o l o g y.2 0 0 3. 43 8 - 4 7 2 . 2 He u s s e l CP. Ka u c z o r HU, He u s s e l ,e t a L Ea r l y d e t e c i t o n o f p n e umo n i a i n f e b il r e n e u t r o p e n i c p a t i e n t s :R s e o f t h i n — s e c t i o n C T.
作者单位 : 2 0 0 0 2 5上海第二 医科 大学附属瑞金 医院血液科
状和体征 , 应给予早期积极抗真菌药物治疗 , 这 类患 者如仅持续发热而无其他症 状和体征 , 则给予经验

血液系统侵袭性真菌感染(IFI)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

血液系统侵袭性真菌感染(IFI)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

下呼吸道感染
咳嗽. 胸痛.咳血. 呼吸困难 胸膜摩擦音 达不到主要标准的 任何新的浸润
临床表现
鼻窦感染
鼻分泌物. 鼻塞 鼻溃疡. 焦痂 或 鼻衄 眶周水肿 上颌骨压痛 硬颚黑色坏死性损伤或穿孔
中枢神经感染
脑脊液 无病原体 无恶性细胞 生化指标异常 细胞计数异常
神经病灶 癫痫发作 轻偏瘫 颅神经瘫痪
精神变化 脑脊膜刺激
➢只适合部分患者 ➢病理不典型
IFI 的诊断特点
肺部 CT 对于诊断 IFI 的价值有限,且 诊断较延迟
纤维支气管镜及灌洗对于诊断肺部 IFI 起到辅助作用
病理检查同样具有局限性
IFI 的诊断特点
早期诊断的新方法: - GM试验:采用ELISA试剂盒,可以灵敏、
快速检测HSCT患者血清中曲霉菌抗原,且特异度 较高,但界值尚存在争议;
微生物标准-1
痰液或支气管肺泡灌洗 液培养呈霉菌(包括曲 霉属、镰刀霉属、接合 菌和放线菌属等)或新 生隐球菌阳性;
痰液或支气管肺泡灌洗 液经直接镜检或细胞学 检查,发现霉菌或隐球 菌;
鼻窦抽取液直接镜检或 细胞学检查,或培养呈 霉菌阳性
微生物标准-2
血液真菌培养阳性 无菌体液中,经直接镜
深入研究IFI的诊治奠定了基础
IFI定义的三个因素
宿主因素
临床标准 微生物 标准
临床标准(主要)
下呼吸道感染
•晕轮征 •新月形空气透亮征
鼻窦感染 放射学依据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放射学依据
≥ 1
临床表 现
慢性播散性念珠菌病
肝或脾的牛眼状损伤
播散性真菌感染
• 不明原因的丘疹或 • 结节皮肤损伤 • 脉络膜视网膜炎 • 眼内炎

奴卡氏菌病

奴卡氏菌病
内生长为肉眼可见的菌落, 有时需4-6周。在常 规接种时同时涂片, 显微镜下见到G+ 杆菌呈分枝 状或革兰氏染色着色不均匀的丝状菌时需高度怀 疑 弱抗酸性:主要区别于结核分支杆菌抗酸性强, 不易脱色 多次、多部位采集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查
治疗
特效:磺胺类 有效:部分头孢菌素类、氨基糖甙类、碳青霉烯
肺结核:结核表现体征,肺内粟粒性阴影。
特异性感染性疾病如放线菌病及曲菌病,前者可 查到硫磺颗粒,后者则无皮下脓肿。
转移瘤、韦格纳肉芽肿病等。
确诊
金标准----病原学检查 标本采集:痰液、脓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胸
腔积液及肺组织。脑脊液、尿液 奴卡菌生长缓慢, 在37℃需氧培养下多数于2-7d
需与肺脓肿、结核、真菌感染、转移瘤、韦格 纳肉芽肿病等鉴别。
男, 44岁。以头痛、发热伴咳嗽、咳痰、腰痛19天为主诉入院。5年前于 当地医院诊断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并经肾穿刺活检诊断为乙型肝炎相关 性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给予激素、免疫抑制剂等治疗。血培养(2次):巴西 奴卡菌。给予对应治疗,10天后复查胸部CT示:片状影较前明显吸收,双肺见 弥漫结节影,空洞较前亦有缩小,双侧胸腔积液吸收。
胸部 CT 示: 弥漫片状、 结节影, 其间见多发大小不等空洞影, 分布仍以肺 野外带为主。双侧胸腔积液
疑诊
慢性消耗性疾病长期应用激素、免疫抑制剂、 抗癌药物。
近期有外伤、皮肤破损或手术史并接触过污染 环境。
不明原因发热,WBC增高,急性感染来势凶猛, 局部体征以炎症为主要表现,应用广谱抗生素 效果差。
奴卡菌病Βιβλιοθήκη 呼吸科7/22/20201
概述
奴卡菌病是奴卡菌属引起的局限或播散性化脓性 疾病,可呈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经过,以慢性多 见。奴卡菌病主要包括肺奴卡氏菌病、播散性奴 卡氏菌病、蜂窝组织炎、足菌肿、角膜炎等。主 要致病菌有星奴卡菌、巴西奴卡菌或豚鼠奴卡菌 等。其中,星形奴卡菌引起的占80%以上。

血液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治策略

血液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治策略
2. Chamilos G, Luna M, Lewis RE, et al.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 in patients with hematologic malignancies in a tertiary care cancer center: an autopsy study over a 15-year period (1989-2003) Haematologica. 2006;91;986-989.
肺炎和持续高热是IA主要临床体征
Georg Maschmeyer,1Antje Haas, Oliver A. Cornely. Invasive Aspergillosis: Epidemiology,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in Immunocompromised Patients. Drugs 2007; 67 (11): 567-1601
40%
院内死亡率(%)
30% 20% 10%
11.1%
12小时后平均死亡率为33.1%†
0%
>12小时
12-24小时
24-48小时
>48小时
*自首次阳性血培养的采集血标本后开始计。 †
一项自2001年1月至2004年12月对157例念珠菌血症感染患者进行的回顾性队列研究,比较分析开始抗真菌 治疗的时间与患者死亡率之间的关系。
1. Greene RE, Schlamm HT, Oestmann JW.et al. Imaging findings in acute invasive pulmonary aspergillosis: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halo sign. Clin. Infect Dis. 2007 44: 373-9

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治疗方案论文

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治疗方案论文

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治疗方案及临床分析【中图分类号】r5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004—01【摘要】目的对应用卡泊芬净与伏立康唑联合对合并患有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

方法抽取88例合并患有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恶性血液病患者病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4例。

对照组患者采用伏立康唑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卡泊芬净与伏立康唑联合进行治疗。

结果治疗组患者症状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时间和症状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用药期间均未观察到药物不良反应。

结论应用卡泊芬净与伏立康唑联合对合并患有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关键词】卡泊芬净伏立康唑侵袭性真菌感染恶性血液病近年来,患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患者人数有逐渐增高的发展趋势,患有恶性血液疾病的患者由于需要接受大剂量的化疗,尤其是在出现骨髓移植症状后,需要应用免疫抑制剂及广谱抗生素进行治疗,这会进一步导致机体内的中性粒细胞水平明显降低,机体的免疫功能明显下降,极易导致患者出现真菌感染症状1。

本次研究中选取88例合并患有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恶性血液病患者病例,对应用卡泊芬净与伏立康唑联合对合并其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

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抽样患者为2009年4月至2012年4月我院就诊的88例合并患有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恶性血液病患者病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对照组中男26例,女18例;年龄36至73岁,平均49.3岁;患病时间6至25个月,平均13.2个月;治疗组中男27例,女17例;年龄37至74岁,平均49.7岁;患病时间5至27个月,平均13.7个月。

研究对象自然资料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静脉滴注伏立康唑,每次剂量为4mg/kg,每天两次;治疗组:静脉滴注伏立康唑,每次剂量为4mg/kg,每天两次,静脉滴注卡泊芬净,每次50mg,每天一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