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跨代饲喂转基因玉米对纯系白来航蛋鸡肠道健康的非预期效应研究
对主粮转基因的忧虑——丛亚平

对主粮转基因的忧虑丛亚平中国是世界最大的产稻国(稻米产量占世界1/3),也是世界最大的稻米消费国,13亿人以此为主粮。
保证中国稻米的品质和安全性,是有关国之命脉的大问题。
然而,2009年11月,农业部向华中农业大学研制的两种转基因水稻颁发了安全许可证书,我国主粮转基因化迈出了第一步。
由于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存在很大争议,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对自己的主粮实施转基因,更不用说为转基因主粮发放安全许可证了。
对此,几百名专家、学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公众发出了强烈呼吁,对我国主粮的转基因化(转基因大米产业化商业化)提出批评。
他们认为,主粮转基因化的危害有以下几个方面:转基因作物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为打消公众的顾虑,一些转基因专家故意混淆“转基因”与“杂交”的区别,然而转基因与杂交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蒋高明分析:“杂交”多发生在同属或同科的物种之间,亲缘关系很近,因而融合后不易发生冲突,而“转基因”是不同的类群之间跨界转换基因,如将深海里的鱼的动物基因转到西红柿这种植物上。
“杂交”在自然界可以自然发生,而“转基因”则是用基因枪强行介入,把完全不同属不同科甚至跨界的物种强行放在一起。
转基因食品及作物为什么会是不安全的?这是因为生态系统是一个不断演化、高度复杂,高度稳定的系统,任何动物、植物都是经历了千万年的演化逐渐形成,万物之间有一个互相适应和影响的过程,这种过程是一种缓慢的进化和适应进程。
而转基因是用基因枪快速地将不同物种的基因硬性拼合在一起,而且两者或三者之间跨界甚远,硬放在一起的基因会产业怎样的冲突和演变,谁也无法预料。
就像我们人类的器官移植,即使是同种族人,甚至是有血缘关系的直系亲属之间移植器官,尚且会发生排斥反应。
可以想象一个鱼(动物)的基因转移到一个西红柿(植物)上,会产生什么样的连锁反应和无法预料的异变!转基因这种快速融合的方式,并没有给它们彼此之间及与周围环境之间留下相互适应的时间,而这一过程只能在漫长的时间筛选中才能完成。
饲用甘露聚糖酶转基因玉米对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血清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2016,28(1):182-190C hi ne s e J our nal of A ni m al N ut r i t i on d o i :10.3969/j .i ssn .1006-267x.2016.01.024饲用甘露聚糖酶转基因玉米对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血清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孟 昆 陈桂兰 刘国华 杨培龙 姚 斌*(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农业部饲料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100081)摘 要:本试验旨在研究甘露聚糖酶转基因玉米对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血清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试验选择1日龄爱拔益加(A A )肉鸡480只,随机分成4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
4个组安排如下:组Ⅰ为非转基因玉米的对照组,不添加甘露聚糖酶;组Ⅱ为非转基因玉米添加低剂量微生物来源甘露聚糖酶组,甘露聚糖酶活力500U/kg ;组Ⅲ为低剂量甘露聚糖酶转基因玉米组,甘露聚糖酶活力500U/kg ;组Ⅳ为高剂量甘露聚糖酶转基因玉米组,甘露聚糖酶活力5000U/kg 。
试验期42d 。
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组Ⅲ和Ⅳ42日龄肉鸡平均日增重有显著提高(P <0.05),组Ⅳ料重比显著降低(P <0.05)。
组Ⅳ42日龄肉鸡屠宰率和全净膛率显著高于组Ⅱ和对照组(P <0.05)。
组Ⅱ、Ⅲ和Ⅳ21和42日龄肉鸡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与对照组均没有显著差异(P >0.05)。
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甘露聚糖酶转基因玉米能提高受试肉鸡的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但对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没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甘露聚糖酶转基因玉米;屠宰性能;生长性能;肉鸡中图分类号:S816.4;S 8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67X (2016)01-0182-09收稿日期:2015-07-13基金项目: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2013Z X 08011-005,2013Z X 08003-002);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C A R S -42-G 16)作者简介:孟 昆(1971—),男,吉林怀德人,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转基因饲料安全评价研究。
鸡肠道饲用抗生素及天然替抗产品作用机制破解

行业动态:Update of the Industry☆中国畜牧业议,也进一步明确和强调要进一步完善防控机制,全面实施分区防控等措施。
区域调运政策的调整是点对点调肉措施的完善,有望缓解主产区的压栏压力以及销区的供给压力。
公司养猪业在全国多个区域布局,前一阶段部分区域因防控疫情而压栏的生猪有望得到缓解。
产区销售压力释放之后价格预计回升,而原来的调入区将进入新的供给平衡状态。
圣农集团恒冰物流基地幵工2018年12月140,圣农集团旗下福建恒冰物流有限公司的物流基地,在福建省南平市光泽县和顺工业园区开工。
该项目总投资1亿元,建设工期三年,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
新建的恒冰物流基地,将按照农业养殖4.0体系要求对原有维修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投资3800万元,引进50辆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牵引车、冷藏挂车、制冷机组和2部行吊车、车辆检测线设备,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和维修水平,解决长期困扰公司的车辆年检、检测等瓶颈问题,打造绿色环保、智能高效的运输新模式。
恒冰物流基地建成后,将成为集中运输配送圣农集团新鲜鸡肉、熟食品及闽北优质农产品等为主的现代化物流基地,年配送产能达160万吨,成为闽北农副产品对外输出与外部经销商的连接枢纽。
项目全面投产后年产值将达到3亿元,实现利润400万元,新增税收20万元。
海垦畜牧与龙江农场签订合作协议2018年12月120,海垦畜牧集团与龙江农场公司在海南省海口市签订合作协议。
根据协议,双方将合资成立海南农垦龙牧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据了解,双方签订合作协议后,下一步将加快推进项目进度,以此次合作为着力点,带动企业今后更深入、更广泛的合作。
此次合作的意义在于,通过盘活龙江农场公司的闲置生猪养殖场,充分利用国有资产,建立一个高效的生猪种苗场,并建设成为示范场,扩大海垦畜牧集团的生猪养殖规模。
该集团依靠输出种苗、饲料、技术等方式来获取营收,并采用“公司+农场+合作社”模式,带动龙江农场公司生猪养殖和整合工作.逐步实现垦区内部生猪存量整合。
蒸汽压片玉米对蛋鸡生产性能及蛋品质的影响

蒸汽压片玉米对蛋鸡生产性能及蛋品质的影响郭宏,王志龙,许艳光,杨志林,贾玉玲,白云霞,李仁德,常莎沙(天津天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天津300000)摘要:试验旨在蛋鸡日粮中使用蒸汽压片玉米等量替代玉米,研究对蛋鸡的生产性能和蛋品质的影响,选用40周龄健康状况良好,体重和产蛋率相近的京粉6号蛋鸡10000只,并采用单因子试验,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00羽。
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用100kg 蒸汽压片玉米等量替换基础日粮中的玉米,试验周期30d 。
结果显示:相比于对照组,试验组平均日采食量提高了1.99%(P >0.05),平均日产蛋率和平均蛋重分别提高了3.85%和0.36%(P <0.05);料蛋比试验组降低0.05%(P >0.05)。
试验组的蛋壳强度和哈氏单位比对照组分别提高0.03kgf 和0.16%(P >0.05);相比对照组,试验组蛋白高度0.01mm (P >0.05)。
结果表明:日粮中使用100kg 蒸汽压片玉米等量替代玉米,可以提高蛋鸡生产性能,但在蛋品质方面无明显改善作用。
关键词:玉米;蒸汽压片玉米;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经济效益中图分类号:S831.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0084(2024)01-0055-05Effects of Steam-pressed Corn Flakes on Performance andEgg Quality of Laying HensGUO Hong,WANG Zhilong,XU Yanguang,YANG Zhilin,JIA Yuling,BAI Yunxia,LI Rende,CHANG Shasha(Tianjin Tianshi Biotechnology Co.,Ltd.,Tianjin 300000,China)Abstract:The experiment aimed to the use of some contents of steam-pressed corn to replace corn in the dietof laying hens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corn on performance and egg quality of laying hens.A total of 1000040-week-old Jingfen No.6laying hens with good health,similar body weight and egg production rate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 by single factor experiment,with five replicates in each groupand 1000birds in each replicate.The control group was fed a basal diet,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fed 100kg steam-pressed corn to replace the corn in the basal diet.The experiment lasted for 30day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the average daily feed intak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increased by 1.99%(P >0.05),the average daily egg production rate and average egg weight were increased by 3.85%and 0.36%,respectively (P <0.05);the feed to egg ratio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0.05%lower (P >0.05).The eggshell strength and Haugh unit ratio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0.03kgf and 0.16%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P >0.05);the egg white height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0.01mm lower (P >0.05)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use of 100kg steam-pressed corn in the diet to replace corn could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laying hens,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egg quality.Key words:corn;steam-pressed corn flakes;laying hens;production performance;egg quality;economic benefit作者简介:郭宏(1966—),男,硕士,高级畜牧师,研究方向为动物营养与畜牧兽医。
饲粮中粗蛋白质、非植酸磷水平和植酸酶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饲粮中粗蛋白质、非植酸磷水平和植酸酶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作者:吴继承,王素焕来源:《畜牧兽医科学》 2018年第16期摘要:试验采用2(粗蛋白)×3(非植酸磷)×2(植酸酶)因子安排的完全随机试验设计,试验品种为海兰褐商品蛋鸡,年龄为32周龄,试验持续时间为4周,鸡的数量为432只,试验分成12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鸡。
基础日粮为玉米—豆粕型。
试验研究饲粮粗蛋白、非植酸磷水平和植酸酶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饲粮粗蛋白质、非植酸磷水平和植酸酶等因素间对产蛋鸡的产蛋率、平均蛋重、产蛋量没有显著影响(P>0.10)。
饲粮中添加植酸酶可显著提高产蛋鸡的产蛋率和产蛋量。
关键词:粗蛋白;非植酸磷;植酸酶;蛋鸡;生产性能中图分类号:S831.5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8.16.0040 引言磷广泛存在于植物源饲料中,但是其利用率却很低,因为大多数磷以植酸磷的形式存在,畜禽很难消化吸收,尤其对于蛋鸡,胃肠道中微生物含量少,几乎不能利用植酸磷,饲料中的植酸磷多数随粪便排出体外,不仅没有给家禽带来营养,而且还对环境产生污染。
饲料中植酸磷的存在不仅导致磷的吸收利用率低,还会对其他的矿物质、蛋白质的吸收、利用产生影响,为降低植酸磷对其他营养物质的影响以及提高其自身的利用率,人们研发一种新型的饲料添加剂——植酸酶,主要添加在单胃动物的饲料中,以降低植酸磷对其他营养物质的拮抗作用,提高植酸磷以及其他营养物质的利用率[1-2]。
人们对在日粮中添加植酸酶也做了大量研究,通过试验证实添加植酸酶后,对产蛋率、蛋重、蛋比重和蛋壳质量等有明显的提升[3]。
试验主要研究饲粮中粗蛋白、非植酸磷水平和植酸酶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动物与设计试验按2(粗蛋白)×3(非植酸磷)×2(植酸酶)因子进行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将432只32周龄的高产蛋鸡海兰褐随机分成12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鸡,用2个鸡笼饲养,每笼3只鸡,2个鸡笼并列放置。
不同品种的玉米对蛋鸡营养价值的评定

不 同 品 种 的 玉米 其 营 养 价 值 有 所 差 异 .并 且 对 蛋 鸡 生 产 也 有 一 定 的影 响 但 不 同 品 种 的 玉米 对 蛋 鸡 营 养 价 值 如 何 , 需 要 进 一 步 进 行 系 统研 究 探 讨 本 试 验 主 要 是 通 过 化 学 分 析 以及 消 化 代 谢 等 试 验 对 不 同 玉 米 的 营 养 价 值 进 行 评 定 ,确 定 营 养 价 值 较 高 的 玉 米 品种 . 从 而 为 蛋 鸡 对 玉米 的高 效 利 用 提 供 依 据 。 玉 米 作 为 一种 重 要 的饲 料 原 料 .它 的 营养 特 性 以及 饲 喂 价
种 而 存 在 差 异 .并 且 得 到 了 国 内 主 要 玉 米 产 区 的 玉 米 营 养 指 标 与 A ME 的 回归 方 程 . 可根据 实际需要进行选 择 . 为 饲 料 配 方 的 制 定 提 供 数 据 参 考 和 理论 依 据 聂 大 娃 ( 2 0 0 8 ) 嘲 对 不 同地 区 玉 米 肉仔 鸡 代 谢 能 进 行 了 研 究 . 得 到 了不 同玉 米 的 营 养 成 分 和 能 值 . 这 些 数 据 可 以 为 我 国玉 米 营 养 成 分 和 能 值 表 提 供 有 效 的 补 充 . 为 我 国 肉仔 鸡 饲 料 的 配制 提供 可靠 的 数 据 支 持 且 得 到 了不 同 玉米 的 A ME值 的 回归 预测 方 程 . 可 对 来 自不 同产 区 的玉 米 的 肉 仔 鸡 表 观 代 谢 能 值做 出较 好 的 预测 为 我 国不 同 品种 、 产 区玉 米 肉仔 鸡 代 谢 能 提 供 更 为 准 确 的数 据 参 考 D r . A . K . P a n d a ( 2 0 1 1 ) [ 4 1 等报道 . 通过 对优 质 蛋 白玉 米 . 杂交玉米 N i t h y a s h r e e和 普 通 玉 米 三 个 不 同 品种 的 营养 评价 及 在 肉鸡 中 的 利 用 率 的 对 比 .得 到 优
玉米基因编辑研究进展和前景展望

玉米基因编辑研究进展和前景展望目录一、内容概括 (1)二、玉米基因编辑研究进展 (1)三、玉米基因编辑技术的方法与手段 (3)3.1 基因组测序及数据分析 (4)3.2 基因克隆与表达分析 (5)四、玉米基因编辑研究的挑战与问题 (6)4.1 技术应用的伦理与法规问题 (8)4.2 基因编辑效率与特异性挑战 (9)4.3 遗传稳定性及环境影响评估 (10)五、玉米基因编辑前景展望 (11)5.1 在农业生物技术中的应用 (13)5.2 玉米基因编辑品种的创新与改良 (14)5.3 基因编辑技术与传统育种技术的结合 (15)六、结论 (16)6.1 研究总结 (17)6.2 未来研究方向及建议 (19)一、内容概括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介绍了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 系统在玉米基因工程中的应用,包括基因敲除、基因插入和基因编辑的效率提升等方面。
玉米重要性及其遗传改良的需求:强调了玉米作为全球主要农作物之一,对其产量、抗逆性和品质进行遗传改良的重要性。
基因编辑在玉米遗传改良中的应用实例:列举了基因编辑技术在玉米抗病、抗虫、抗旱、提高产量和改良品质等方面的实际应用案例。
技术进步带来的新机遇:随着基因编辑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可能在玉米基因编辑的精准性、效率和多功能性方面取得更大突破。
潜力巨大的应用领域:玉米基因编辑技术有望在农业生产、生物能源、医药和生物工程等领域发挥巨大潜力。
面临的挑战与解决方案:讨论了当前玉米基因编辑研究面临的伦理、法规和技术挑战,并提出了可能的解决方案和发展方向。
对未来玉米产业的影响:预测玉米基因编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将对玉米产业产生深远影响,包括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加速育种进程等。
二、玉米基因编辑研究进展抗病性改良:通过基因编辑技术,研究者成功地将一些抗病基因引入到玉米中,提高了玉米的抗病能力。
通过CRISPRCas9系统,研究人员将Pm3e基因导入到玉米中,使其对玉米花叶病毒具有较强的抗性。
转Bt基因玉米(瑞丰125、DBN9936、DBN9978)对亚洲玉米螟的抗虫效果研究

转Bt基因玉米(瑞丰125、DBN9936、DBN9978)对亚洲玉米螟的抗虫效果研究作者:孙丹丹全玉东王月琴王振营何康来来源:《植物保护》2021年第03期摘要:評价转Bt基因玉米对靶标生物亚洲玉米螟的杀虫作用是转基因玉米研发的重要一环。
本文采用室内生测法对3种转Bt基因抗虫玉米‘瑞丰125’(表达Cry1Ab/Cry2Aj杀虫蛋白),‘DBN9936’‘DBN9978’(表达Cry1Ab杀虫蛋白)对亚洲玉米螟敏感品系ACB-S及抗Cry1Ab品系ACB-AbR、抗Cry1Ac品系ACB-AcR、抗Cry1F品系ACB-FR、抗Cry1Ah品系ACB-AhR、抗Cry1Ie品系ACB-IeR的杀虫活性进行测定,同时采用心叶期和抽丝期人工接虫法进行田间抗虫效果鉴定。
结果表明,取食3种Bt玉米的ACB-S幼虫, 3 d死亡率100%,而取食对照常规玉米3 d存活率100%。
取食3种Bt玉米的5个抗性品系幼虫除ACB-AbR和ACB-AcR有2%~6%的个体存活4~5 d, 6 d死亡率也达到了100%,其余品系均在3 d全部死亡,而取食对照玉米5~6 d的死亡率仅为4%~14%,差异显著。
田间心叶期食叶级别及穗期活虫数、雌穗被害和茎秆被蛀等为害等级说明3种Bt玉米高抗亚洲玉米螟。
明确了‘瑞丰125’‘DBN9936’和‘DBN9978’对亚洲玉米螟有很高的杀虫活性和田间防治效果。
5个Bt蛋白抗性亚洲玉米螟品系幼虫在常规玉米上显示一定的适合度劣势。
关键词:转基因玉米; Bt杀虫蛋白; 亚洲玉米螟; 寄主抗性中图分类号:S 435.132文献标识码: ADOI: 10.16688/j.zwbh.2020008Resistance of transgenic Bt maize (Ruifeng 125, DBN9936 & DBN9978) toAsian corn borerSUN Dandan, QUAN Yudong, WANG Yueqin, WANG Zhenying, HE Kanglai*(State Key Laboratory for Biology of Plant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Beijing 100193, China)AbstractEvaluation for resistance to the targets such as Asian corn borer (ACB), Ostrinia furnacalis, is an important step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novel insect resistant transgenic Bt maize. In present research, three kinds of insect resistant transgenic Bt maize,i.e. ‘Ruifeng 125’ expressing Cry1Ab/Cry2Aj protein,‘DBN9936’ and ‘DBN9978’ expressing Cry1Ab protein, were evaluated in the laboratory and field. Laboratory bioassays were conducted by exposing neonates of ACB susceptible strain (ACB-S), Cry1Ab resistant strain (ACB-AbR), Cry1Ac resistant strain (ACB-AcR), Cry1F resistant strain (ACB-FR), Cry1Ah resistant strain (ACB-AhR), and Cry1Ie resistant strain (ACB-IeR) to fresh whorl leaves, respectively. Field trials were conducted by artificial infestation of ACB at whorl and silking stages. Mortalities were 100% within 3 days when ACB-S larvae fed on three Bt maize leaf tissues, whereas all larvae survived when they fed on the control of conventional maize leaf tissues. When ACB-AbR and ACB-AcR larvae fed on three Bt maize leaf tissues, 2%-6% of larvae could survival for 4-5 days, but not longer than six days. In contrast, there were 4%-14% of larval mortalities when these larvae fed on control within six days. Leaf feeding ratings from whorl stage infestation, larval survivals and ear and stalk bored and tunnels indicated that three Bt maize varieties were highly resistant to ACB. In conclusion,Bt maize ‘Ruifeng 125’ ‘DBN9936’ and ‘DBN9978’ are highly toxic to ACB and could provide season-long protection against ACB. Laboratory selected Cry1Ab, Cry1Ac, Cry1Ah,Cry1F, and Cry1Ie resistant strains demonstrate certain fitness cost.Key wordstransgenic maize; Bt insecticidal protein; Ostrinia furnacalis; host plant resistance转Bt基因玉米因具有特定且高效的目标性状而受到种植者的欢迎[1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CT-CT组相比,CC-CC组和BT-BT组科和属水平丰度变化的微生 物并没有引起盲肠微生态失衡。3、长期跨代饲喂转maroACC基 因玉米和转mCry1Ac基因玉米对子代母鸡盲肠黏膜蛋白质组在Gallus gallus中共鉴定到 5433个蛋白质,按照表达倍数变化1.2倍以上且P<0.05筛选差 异蛋白质,99.5%以上的蛋白质表达量没有发生改变。综上所述, 本试验条件下,长期跨代饲喂转maroACC基因玉米和转mCry1Ac基 因玉米对子代蛋鸡的肠道发育、盲肠微生态和黏膜蛋白质组未 发现明显的负面影响。
子代鸡根据亲代的分组随机分为3个饲粮处理组:1)亲代非转基 因玉米/子代非转基因玉米(CT-CT),(2)亲代CC玉米/子代CC玉米 (CC-CC)(3)亲代BT玉米/子代BT玉米(BT-BT)。子代公鸡(6个重 复/处理,6只鸡/重复;饲喂32周)和母鸡(8个重复/处理,3只鸡/ 重复;饲喂36周)分开饲养。
2、长期跨代饲喂转maroACC基因玉米和转mCry1Ac基因玉米对子 代蛋鸡盲肠微生态的影响。利用16S rRNA基因测序的方法,对子 代蛋鸡盲肠内容物的V3-V4区进行测序分析。
在97%相似水平下,3个处理的α多样性、β多样性、OTU组成、 COG功能和KEGG代谢通路均没有显著差异。三种主要门水平微生 物分别为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和变形杆菌门(占96%以上),无显著 差异。
试验结束后,每个重复随机选择一只子代鸡(6只公鸡/处理和8只 母鸡/处理)分别屠宰取样。1、长期跨代饲喂转maroACC基因玉 米和转mCry1Ac基因玉米对子代蛋鸡肠道发育的影响。
测定蛋鸡的体重和屠宰后肠段的长度,分析小肠各段的组织结构 和形态。两种转基因玉米饲粮对子代蛋鸡小肠、大肠以及肠道 总长的体重校正长度没有显著影响;对小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 绒毛高度/隐窝深度等指标也没有显著影响;小肠各段无可见的 病理学变化。
长期跨代饲喂转基因玉米对纯系白来 航蛋鸡肠道健康的非预期效应研究
本文以纯系白来航蛋鸡为动物模型,研究了长期跨代饲喂转 maroACC基因玉米和转mCry1Ac基因玉米对子代蛋鸡肠道发育、 肠道微生态和肠道黏膜蛋白质组的非预期效应。试验选用72只 产蛋母鸡(50周龄)随机分为3种饲粮处理(8个重复/处理,3只鸡/ 重复),即:同源非转基因玉米饲粮(CT)、转maroACC基因玉米饲 粮(CC)和转mCry1Ac基因玉米饲粮(BT),连续饲喂12周后,通过人 工授精、孵化得到子代蛋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