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输入与输出隔离
第四章 输入输出分析

第四章输入/输出分析华南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非线性系统输入/输出关系分析方法¾描述函数法:非线性系统的一种最优线性逼近技术¾常被用于分析有非线性影响的反馈环中振荡的可能性级数展开法采用级数展开以推导出某些非线性系¾级数展开法:采用级数展开以推导出某些非线性系统在频域上的输入/输出表达式(V lt)(Fli)¾目前主要有沃特拉(Volterra)级数展开及福里斯(Fliess)泛函展开两种方法¾输入/输出稳定性分析:研究在什么条件下一个有界输入能够产生个有界输出。
☆输入能够产生一个有界输出☆4.1描述函数法本节主要考虑采用描述函数方法研究非线性系统的最优线性逼近问题也即在最优线性系统随输入函数改优线性逼近问题,也即在最优线性系统随输入函数改变而改变的前提下,尝试用线性系统最优地逼近非线性系统。
先考虑单输入单输出系统。
在输入输出意义下,一0∞C 0∞C 个非线性系统可以看作是空间上到空间上的映射N, 即对给定的输入, 非线性系统的输出为一定义在的连续函],[],[),0[∞∈C u ],0[∞C 数:。
),0[)(∞∈=C u N y N给定参考输入,我们期望用线性系统的输出来),0[0∞∈C u我们假定S3). 输入的平稳性,即平稳性保证了信号在定时间长度内的积分均值不随s增平稳性保证了信号在一定时间长度内的积分均值不随自协方差及互协方差就是通常随机系统理论里的自相关和互相关函数。
(4.5)及(4.6)可以分别用式和互相关函数(45)(46)自协方差是一个正定函数,即对R c c R t t k k ∈∈ ,, , ,,11L L 有k ∑≥−=j i j i u j i t tR c c 1,0)(因此,自协方差矩阵t R 的傅立叶变换)(u =∞−ττωωτd R e S j ∫∞−u n )()((4.7)是一个正定矩阵,称其为能谱密度。
是个正定矩阵,称其为能谱密度。
呢岸学校高三生物总复习 第四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单元检测试卷1

咐呼州鸣咏市呢岸学校高三生物总复习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单元检测试卷必修1一、选择题1.人体红细胞通过易化扩散方式吸收葡萄糖,此吸收过程需要A.糖元B.能量C.载体蛋白D.逆浓度梯度2.表格分析中与如图相对的有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④D.①②③3.下图表示生物学某些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下列对此叙述正确的是A.若 A表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则 B 可表示被动运输、C表示主动运输、D表示胞吞胞吐作用B.若 A表示免疫系统的构成,则 B、C、D可分别表示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C.若 A表示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B、C、D可分别表示基因突变、自然选择、生殖隔离D.若 A表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B是保护基因、C是保护物种、D是保护生态系统4.某哺乳动物的一种成熟细胞不含DNA。
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在一O2浓度范围内,K+进入该细胞的速率与O2浓度关系的是5.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中,之所以用成熟的洋葱表皮细胞作材料,是因为该细胞具有A.伸缩性很小的细胞壁B.功能完善的细胞膜C.能够流动的细胞质D.大而醒目的液泡6.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如甲图,则该过程与下列的哪条曲线相符( )7.植物根部表皮细胞从土壤溶液中吸收K+的数量主要取决于A. 土壤溶液中K+的浓度B. 细胞液中K+的浓度C. 细胞膜上K+载体的数量D. 吸附于细胞膜上的H+的数量8.如图表示某生物膜结构,图中A、B、C、D、E、F表示某些物质,a、b、c、d表示物质跨膜的运输方式。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若是根毛细胞的细胞膜,通过中耕松土可促进A物质的吸收B.若是人体心肌细胞膜,b和c过程运输的气体分别是O2、CO2C.若是突触前膜,可通过d方式释放神经递质D.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B组成的结构厚度变小,说明其具有流动性9.用呼吸抑制剂处理人体红细胞,下列物质吸收量显著减少的一组是()10.市场上流行的直饮机的核心部件是逆渗透膜,它利用逆渗透原理,通过水压使水由较高浓度的一侧渗透至较低浓度一侧,理论上在较高浓度侧的所有细菌及不纯杂物、可溶性固体物和对人体有害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均不能渗入高精密的逆渗透膜,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开关量信号的输入输出

§4.2 开关量信号的输出
一、开关量信号输出的通 道结构 4、注意: P1口可直接输出(锁存 器和地址译码电路可省 略)最多8个开关量信号。 P0口经锁存电路隔离可 接多组8个开关量输出。 当驱动小负载时,输出 驱动电路可省略。
§4.2 开关量信号的输出
二、开关量输出接口的简单设计 1、P1口开关量的输出 练习:通过P1口直接控制8个LED发光二 极管,画出硬件电路图,并写出控制发光 二极管点亮的指令。
§4.2 开关量信号的输出
一、开关量信号输出的通道 结构 3、各部分作用 锁存器:当开关量信号从 P0口输出时,锁存器起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隔离数据总线的作用。常 用锁存器如74LS373、 74LS273、74LS377等 地址译码控制:锁存器的 锁存地址控制 输出驱动电路:提高输出 开关量信号的输出功率。
三、开关量输出的功率接口电路设计
2、中功率达林顿管驱动接 口电路 在驱动功率较大的继电 器和电磁开关等控制对 象,要求提供50~500 mA的电流时,可使 用MC1413 (ULN2003)、 MC1416(ULN2004) 等达林顿管集成电路。
三、开关量输出的功率接口电路设计
2、中功率达林顿管驱动接口 电路 若图中继电器需要100mA 吸合电流,则(V+—0.3) /(r+R2)=I=100,其中r 是继电器的线圈内阻,当已 知V+时,可求R2 取 MC1413的放大倍数 β=100,P1.0输出电流 =100mA/β=1mA, 1*R1+0.7+0.7+100*R2 =5, 可求R1
§4.2 开关量信号的输出
三、开关量输出的功率接口电路设计 1、小功率驱动接口:
第四章输入与输出隔离介绍

Vs Vce Vs nVo (1 D max)
Vce(max) (3 ~ 4) *Vs
Io IVT n
•电感值Lp和集电极最大工作电流
开关管关闭后,能量传递给次级。因为工作在非连续 模式,在开关管再次导通前,初级储存的能量将全部传给 次级。输入功率P(即1s内传递的能量)为:
2.确定总输出功率,他包含所有次级输出功率,公式如下:
3.选定磁芯规格 1.AP法。AP=Aw*Ae 2.实际上,磁芯的初始 选择一般是很粗略的,因 为变量太多了,一般情况 是参考以前的案列初步选 择磁芯。这边有一个输出 功率和磁芯的对照表:
4.初级线圈的最少匝数Npmin 选定磁芯型号后,就可以根据磁芯手册查的磁芯有效 截面积Ae。根据选用的磁芯材质型号确定最大磁通密度变 化量ΔB,单位是:Gs。由下式得出为变压器初级侧为避免 发生磁芯饱和而应具有的最少匝数:
L Vin
Lm
D
Vo
Vin
D1
D2
Vo
S
S
反激型变换器
正激型变换器
L D1 Vo
Vin
S2
S1
D2
桥式变换器
第二节 反激变换器(Flyback)
基本电路模型 – Flyback (回扫
型)
反激式变压器的基本结构和原理
原理:在开关S导通时,输入电压Vi加在变压器一次侧线 圈上,同名端 ‘•’ 相对异名端为负,二次侧二极管D反偏截 止。初级电流线性上升(线性电感),变压器作为电感运行。 变压器储存能量,此阶段没有能量传到次级,电容C单独向 负载供电。 在开关S断开时,由楞次定理(E=—NΔ∮/ΔT) 变压器原边绕组将产生一反向电动 势,此时输出整流二极管D正向 导通,向次级负载提供能量。 关键点:反激式开关电源的核 心就是将变压器当做一个电感来 看,先储能,后释放能量。
第四章 PLC的特殊功能IO模块

*#21
*#22
禁止零点0和增益G调整 默认设定值b1,b0=0,1(允许);b1,b0=1, 0(禁止)
零点增 益调整 b7 G4 b6 O4 b5 G3 b4 O3 b3 G2 b2 O2 b1 G1 b0 O1
*#23 *#24 #25~#28 #29 #30 #31
零点值:默认设定值=0,调整值以5mV/20μ 为步距。零点:数字量输 出为0时的输入值 增益值:默认设定值=5000,调整值以5mV/20μ A为步距。增益:数字 量输出为+1000时的输入值 空置 出错信息 4A/D模块识别码:K2010 不能使用
图4-3 增益值和零点值的调整
模块的零点与增益调整也可用模块上的增益和偏置调节 按钮与选择开关。无论采用何种方法设置前都必须先将 H0001写入BFM#21。 采用硬件设置的步骤是: 1)模块与PLC主机连接如并接上电源 2) 将FX-4AD方式开关旋至CH1 3)将输入模拟量与CH1相连,调节输入量到需要数值。 4) 按下偏置按钮(OFFSET)一次(偏置值的数字量就 存入相应缓冲数据寄存器) 5) 调节输入模拟量直至达到相应增益值。 6) 增益(GAIN)按钮一次(增益数字量就存入相应缓 冲数据寄存器) 其他通道的增益偏置值设置可依上述步骤同样进行,各 通道设置完毕将方式开关旋至READY位置。
第一节
模拟量输入、输出处理模块
一、模拟量A/D转换输入模块 FX-4AD 4通道、12位高精度 主要功能:电流或电压输入信号—→数字量 1、 FX-4AD的主要技术指标 每一个输入通道设置成电流输入或电压输入方 式 两种输入方式下的主要技术指标如表4-2所示
表4-2 FX-4AD技术指标
项目 电压输入 电流输入 根据是电流输入还是电压输入,使用端子有不同
(计算机控制技术)第4章计算机过程输入输出通道

03
输出通道技术
模拟量输出通道
模拟量输出通道的作用是将计 算机输出的数字信号转换为模 拟信号,以驱动各种执行机构
。
常见的模拟量输出通道有电压 输出型和电流输出型两种,它 们通过不同的方式将数字信号
转换为模拟信号。
电压输出型模拟量输出通道的 优点是电路简单、成本低,适 用于输出信号较小、对精度要 求不高的场合。
03
输出通道的驱动能力是指其能够驱动执行机构或控制设备的能力,包 括最大输出电压、最大输出电流等参数。
04
选择具有足够驱动能力的输出通道可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和稳定性。
04
输入输出通道的信号处 理与接口技术
信号的预处理技术
信号的放大与衰减
根据信号的幅度调整,确 保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保持 稳定。
信号的滤波
去除噪声和其他干扰,提 高信号质量。
信号的整形
将不规则或非标准信号转 换为适合传输和处理的信 号。
信号的转换技术
A/D转换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源自 于计算机处理。D/A转换
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便于 实际应用。
光电转换
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或反之。
信号的传输与接口技术
总线技术
实现多个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和通信。
数字量输出通道的作用是将计算机输出的数字 信号转换为控制信号,以驱动各种控制设备。
晶体管输出型数字量输出通道的优点是响应速度 快、驱动能力强,适用于需要快速响应的场合。
输出通道的负载特性与驱动能力
01
输出通道的负载特性是指执行机构或控制设备的输入阻抗、输入电压、 输入电流等参数。
02
了解负载特性有助于选择合适的输出通道类型和规格,以确保系统的 稳定性和可靠性。
模拟量输入输出通道

效数字量存入RAM中,当CPU要求输入第n路信号时,则由
CPU控制将第n路对应的放大倍数从RAM中取出,经数据总线 送入AM-542相应端接点,这样信号便按预先设定的放大倍数 进行放大。
第四章模拟量输入输出通道
2. 放大器并联反馈电阻方案 如图4-12所示,A1、A2组成同相关联差动放大器,A3为起
减法作用的差动放大器。电压跟随器A4 的输入来自A点即共模
电压Ucm,其输出作为运放A1、A2的电源地端, 以使A1、A2的电 源电压浮动幅度与Ucm 相同,从而大大削弱共模干扰的影响,
这就是共模自举技术。信号从Us1、Us2以差动方式输入,放大器
有结构简单,闭合时接触电阻小,断开时阻抗高,工作寿命较 长,不受环境温度影响等优点,在小信号中速度的切换场合仍
可使用。由单个干簧管继电器组成的多路开关均采用开关矩阵
方式,如图4-4所示的开关矩阵可对64个点进行检测和选通, X轴和Y轴的选通电路受CPU控制,其程序框图如图4-5所示。
第四章模拟量输入输出通道
一种以光控制信号的器件,输入端为发光二极管,输出端为光 敏三极管。当PIO的某一位为高电平时,经反相为低电平,发 光二极管导通并发光,使光敏三极管导通, 经倒相输出高电 平。 光电开关能使输入和输出在电气上完全隔离,主要用于
抗干扰场合。
第四章模拟量输入输出通道
图4-8 光电耦合开关用法之一
第四章模拟量输入输出通道
图4-9(b)是差动多路输入连接方式,模拟量双端输入, 双端输出接到运算放大器上。由于运算放大器的共模抑制比 较高, 故抗共模干扰能力强,一般用于低电平输入,现场干 扰较严重,信号源和多路开关距离较远,或者输入信号有各
第四章数字量输入输出通道

(2)输出驱动电路——继电器驱动电路
图为经光耦隔离器的继电器输出驱动电路,当CPU数据线Di 输出数字“1”即高电平时,经7406反相驱动器变为低电平, 光耦隔离器的发光二极管导通且发光,使光敏三极管导通, 继电器线圈KA得电,动合触点闭合,从而驱动大型负荷设 备。 由于继电器线圈是电感性负载,当电路突然关断时,会出 现较高的电感性浪涌电压,为了保护驱动器件,应在继电 器线圈两端并联一个阻尼二极管,为电感线圈提供一个电 流泄放回路。
(2)输出驱动电路——固态继电器驱动电路
交流电源
交流SSR输出波形如下图所示。
波形
过零型导 通时间
控制信号
SSR两端的 电压在导通
时为0。
非过零型 导通时间 立即导通
非过零型SSR,加上控制信号便导通
过关零断型时导间 相通同时,间在
过零时
(2)输出驱动电路——固态继电器驱动电路
在实际使用中,要特别注意固态继电器的过电流与 过电压保护以及浪涌电流的承受等工程问题,在选 用固态继电器的额定工作电流与额定工作电压时, 一般要远大于实际负载的电流与电压,而且输出驱 动电路中仍要考虑增加阻容吸收组件。具体电路与 参数请参考生产厂家有关手册。
Vc
Di 7406
RL
交
流
电
+ _
~ SSR ~
源
图 4-13固 态 继 电 器 输 出 驱 动 电 路
(2)输出驱动电路——固态继电器驱动电路
交流型SSR按控制触发方式不同又可分为过零型和移相型两 种,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过零型。
过零型交流SSR是指当输入端加入控制信号后,需等待负载 电源电压过零时,SSR才为导通状态;而断开控制信号后, 也要等待交流电压过零时,SSR才为断开状态。 移相型交流SSR的断开条件同过零型交流SSR,但其导通条件 简单,只要加入控制信号,不管负载电流相位如何,立即导 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激变换器的工作原理
T W 3 uw3 + VIN D3 Q * W1 * + uw2 D1 * + W2 D2 Lf
+
i
Lf
u w1 -
Cf
RL
VO
-
单端正激变换器的主电路 开关管Q按PWM方式工作,D1是输出整流二极管,D2是续 流二极管,Lf是输出滤波电感,Cf是输出滤波电容。变压器 有三个绕组,W1原边绕组,W2副边绕组,W3复位绕组。
2.确定总输出功率,他包含所有次级输出功率,公式如下:
3.选定磁芯规格 1.AP法。AP=Aw*Ae 2.实际上,磁芯的初始 选择一般是很粗略的,因 为变量太多了,一般情况 是参考以前的案列初步选 择磁芯。这边有一个输出 功率和磁芯的对照表:
4.初级线圈的最少匝数Npmin 选定磁芯型号后,就可以根据磁芯手册查的磁芯有效 截面积Ae。根据选用的磁芯材质型号确定最大磁通密度变 化量ΔB,单位是:Gs。由下式得出为变压器初级侧为避免 发生磁芯饱和而应具有的最少匝数:
7.线圈导线尺寸 初级电流峰值: 初级电流有效值:
次级电流的峰值:
次级电流的占空比:
工作在开关频率式导线的趋肤深度 :
如果导线线径超过趋肤深度,应选用横截面积相近的多股线绕制。
7.线圈结构 为减少漏感,常采用三明治绕法,常用N1/2→N2→ N1/2
反激式变换器之反激变压器设计
1.首先确定电源设计所需的标准 在开始设计变压器之前,根据电源的规范必须定义一 些参数如下: (1)电源的工作频率f (2)预计电源的效率η (3)最小直流母线电压Vmin (4)最大占空比Dmax
将
带入上式,得到:
由上式可以转换为:
此即计算反激式变压器初级电感量的基本公式了。
由于
i , 假定, t
Io fs D max Ts D max
Io
Io 则, Vs Lp fs D max
Lp
VsD max Iofs
反激式变换器之反激变压器设计
1.首先确定电源设计所需的标准 在开始设计变压器之前,根据电源的规范必须定义一 些参数如下: (1)电源的工作频率f (2)预计电源的效率η (3)最小直流母线电压Vmin (4)最大占空比Dmax
此时整流管关断,流过电感Lf电流通过续流二极管D2续 流,显然和BUCK变换器类似。在此开关状态中,加在 Q上的电压为: 电源VIN反向加在复位绕组W3上,故铁芯被去磁,铁芯 的磁通φ减小: 铁芯磁通φ的减小量: 式中Tr-ton是去磁时间。
正激变换器的不同开关状态
励磁电流iM从原边绕组中转移到复位绕组中,并开始线性减 小:
Vs Vce Vs nVo (1 D max)
Vce(max) (3 ~ 4) *Vs
Io IVT n
•电感值Lp和集电极最大工作电流
开关管关闭后,能量传递给次级。因为工作在非连续 模式,在开关管再次导通前,初级储存的能量将全部传给 次级。输入功率P(即1s内传递的能量)为:
S2
Vo>Vin 当D>0.5
升降压型电路
Boost-Buck变换器
Vo=Vin *D/(1-D)
Vo<Vin, 当D<0.5
Vo>Vin 当D>0.5
升降压型电路
四种基本变换器的比较
• 前三种由电感传送能量,cuk用电容传输能 量 • 变换器电气特性与电感电流的工作状态密 切相关 • 电感、电容器能量储放作用,其参数、连 接为低通滤波器。 • Buck和Boost变换器是最基本的
5.确定输出匝数
式中,Np和Ns分别是初级绕组和次级绕组的圈数,其 中的Ns对于多输出绕组来说,指的是主输出绕组,其余的 输出绕组的匝数按照下面的公式求得: Ns主 : Ns辅 =( VS主+Vf1):( VS辅+Vf2 )
6. 变压器的气隙 由于反激式变压器磁芯只工作在第一象限磁滞回线, 磁芯在交、直流作用下的 B.H 效果与 AIR GAP大小有密切 关联.看下图,在交流电流下气隙对Δ Bac无改变效果,但对 Δ Hac将大大增加,这是有利的一面,可有效地减小CORE的有 效磁导率和减少原边绕组的电感.在直流电流下气隙的加入 可使CORE承受更加大的直流电流去产生HDC,而BDC却维持不 变,因此在大的直流偏置下可有效地防止磁芯饱和,这对能 量的储存与传递都是有利的. 当反激变压器工作于CCM时, 有相当大的直流成份,这时就 必须有气隙.
两种工作模式的区别:
a. DCM状态下在开关管导通期间, 能量完全转移中波形具有较高的原边 峰值电流,这是因主初级电感值Lp相 对较低之故,使Ip急剧升高,其负面 影响是增加了绕组损耗和输入滤波电 容器的纹波电流,从而要求开关管必 须具有高电流承载能力,方能安全工
作。
b.在CCM工作状态中,原边峰值电流较低,但开关管 在导通时有较高漏极电流值,因此导致开关管高功率的消 耗,同时为达到CCM,就需要有较高的变压器原边电感 值Lp,由于要在变压器磁芯中储存残余能量则要求变压器的 体积较DCM时要大,而其它系数是相等的。
正激变换器的不同开关状 态
开关管Q导通,电源电压VIN加在原边绕组上,变压器铁 芯磁通φ增加,则变压器铁芯磁通增量:
正激变换器的不同开关状态
由 得变压器原边磁化电流: 式中LM是原边绕组的励磁电感。副边绕组W2上的 电压为: 此时整流二极管D1导通,续流二极管D2截止,流过 滤波电感Lf的电流增加: 显然这和BUCK变换器中开关管Q导通时一样。 变压器原边绕组电流:
正激变换器的不同开关状态
Q关断,变压器原边绕组和副边绕组中都没有电流流过,此 时变压器通过复位绕组进行磁复位,励磁电流iM从复位绕组 W3经过二极管D3回馈到输入电源中去。此时整流管D1关断, 流过电感Lf电流通过续流二极管D2续流,复位绕组电压:
正激变换器的不同开关状态
变压器原边绕组和副边绕组的电压分别为:
2.确定总输出功率,他包含所有次级输出功率,公式如下:
3.选定磁芯规格 1.AP法。AP=Aw*Ae 2.实际上,磁芯的初始 选择一般是很粗略的,因 为变量太多了,一般情况 是参考以前的案列初步选 择磁芯。这边有一个输出 功率和磁芯的对照表:
4.初级线圈的最少匝数Npmin 选定磁芯型号后,就可以根据磁芯手册查的磁芯有效 截面积Ae。根据选用的磁芯材质型号确定最大磁通密度变 化量ΔB,单位是:Gs。由下式得出为变压器初级侧为避免 发生磁芯饱和而应具有的最少匝数:
即:
而,
• .漏感对开关管关断瞬间的尖峰电压影响 由于变压器漏感的存在及其它分布参数的影响,反激 电源在开关管关断瞬间会产生很高的尖峰电压,这个尖峰 电压严重威胁着开关管的正常工作,必须采取措施对其进 行抑制。目前,有很多方法可使实现这个目的,其中RCD 钳位法以其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的特点而得以广泛使用 。
开关电源的种类
• 按照拓扑结构可以分为2中基本的类型:非 隔离型和隔离型。
1.Buck变换器,也称降压变换器
• 非隔离型
2.Boost变换器,也称升压变换器
3.Buck-Boost变换器,也称升降压变换器 4.Cuk变换器,也称串联变换器
•
隔离型:正激式,反激式,推挽式,半桥式,全桥式
三种基本的隔离开关电源:
电路特点
•
•
变压器初级磁通是单向的,故称该变压器 为单端变压器 输出电容器C和负载在开关管截止时从变 压器次级获得能量,故称为反激式。
反激式变换器的定义及优点
定义: 反激式转换器又称单端反激式或“Flyback”转 换器,因其输出端在原边绕组关断时获得能量故而得名。 在反激变换器拓扑中,开关管导时,变压器储存能量,负 载电流由输出滤波电容提供;开关管关断时,变压器将储 存的能量传送到负载和输出滤波电容,以补偿电容单独提 供负载电流时消耗的能量。 优点如下:a、电路简单,能高效提供多路直流输出, 因此适合多组输出要求;b、输入电压在很大的范围内波 动时,仍可有较稳定的输出,无需切换而达到稳定输出的 要求;c、转换效率高,损失小;d、变压器匝数比值小。
5.确定输出匝数
式中,Np和Ns分别是初级绕组和次级绕组的圈数,其 中的Ns对于多输出绕组来说,指的是主输出绕组,其余的 输出绕组的匝数按照下面的公式求得: Ns主 : Ns辅 =( VS主+Vf1):( VS辅+Vf2 )
6. 变压器的气隙 由于反激式变压器磁芯只工作在第一象限磁滞回线, 磁芯在交、直流作用下的 B.H 效果与 AIR GAP大小有密切 关联.看下图,在交流电流下气隙对Δ Bac无改变效果,但对 Δ Hac将大大增加,这是有利的一面,可有效地减小CORE的有 效磁导率和减少原边绕组的电感.在直流电流下气隙的加入 可使CORE承受更加大的直流电流去产生HDC,而BDC却维持不 变,因此在大的直流偏置下可有效地防止磁芯饱和,这对能 量的储存与传递都是有利的. 当反激变压器工作于CCM时, 有相当大的直流成份,这时就 必须有气隙.
但因磁性元件即是储能的电感又是变压器,设计时比较困 难。输入输出电流有较大尖峰并且是脉动的。
反激式变换器的工作模式
反激变换器分两种工作模式:DCM和CCM,实际工作 时,尤其是工作在宽电压模式,负载变换较大时,一般都 跨越这两种工作模式。 (1)电感电流不连续模式DCM(Discontinuous Inductor Current Mode)或称“完全能量转换” :Ton时 储存在变压器中的所有能量在反激周期(Ton)中都转移 到输出端。 (2)电感电流连续模式CCM(Continuous Inductor Current Mode)或称“不完全能量转换” :储存在变压 器中的一部分能量在Toff末保留到下一个Ton周期的开始。
在Tr时刻,
,变压器完成磁复位。
正激变换器的不同开关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