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只有一个地球》公开课精选说课稿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只有一个地球》公开课精选说课稿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只有一个地球》公开课精选说课稿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只有一个地球》说课稿(一)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只有一个地球》,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等以下六个方面展开我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理解

《只有一个地球》是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组的一篇呼吁人们保护地球的文艺性说明文。“只有一个地球”,这是由1972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提出的响亮口号,本文以此为题,通过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从地球“美丽又渺小”、“资源有限”、“不能移居”这三方面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教育我们要精心保护这个唯一可以赖以生存的美丽星球,并以此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条理清楚,语言朴实、流畅,用词严谨,表达生动,饱含深情,是这篇文章的主要特点。

本课用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让学生学会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二课时是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地球“美丽又渺小”、“资源有限”、“不能移居”这三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珍爱地球、善待地球的情感树立环保意识。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朗读课文,体会说明文用词的准确、严谨,学习一些常用的说明方法。

3.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激发珍爱地球、善待地球的情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分析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用词的精确。难点是明白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懂得要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四、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精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老师引导学生不断实现自我构建,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因此,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基于以上的认识,我在本课的教学中以品读感悟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法为主要教法,让学生从静态的文本中去感受跳跃的生命与涌动的激情,激发学生灵动的想象。此外,我还以情境教学法作为辅助教法,运用远程教学资源中的图片和视频创设情境,让学生直观感受课文所描述的内容,产生视觉、听觉乃至心灵的震撼,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和对现实的体验,使学生从文本走进生活。

五、说教学程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基于新课程的理念,我在本课的教学中设计了“激情——导学——实践”等教学环节。叶圣陶先生说过:“入境始于亲。”上课伊始,我在黑板上板书:只有一个—,让学生畅所欲言。之后,我提示学生:是啊,妈妈,爸爸,我……都是世上独一无二的,所以才让我们倍加珍惜与喜爱。但有一样东西,它是我们大家的,是不分民族,不分国籍,共同拥有的,

你们知道它是什么吗?(边说边在黑板上画圆。估计学生会答:地球。),师(趁机引导):同学们答对了,它就是地球,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它的世界。(在黑板上画圆的地方,贴上地球图)。接着,我就让学生观看课件所展示的地球美景,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而后,我问学生:“看了刚才的美景,你想对地球说什么?”学生们的思维一下子被激活了,课堂气氛显得轻松活泼,为后面各环节的教学作好铺垫。

1、学生自学

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我运用课件出示自学提纲: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读一读。

(2)将自己最感兴趣、最想了解的问题写下来。

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自学,不仅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更能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

2、小组学习

四人小组学习课文的生字新词,相互正音。然后,再交流自学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学生小组学习,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为深入学文做好准备。

3、师生共学

在鼓励孩子们质疑问难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梳理,归纳出三个探究主题。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深入探究,教师借机引导。

这里的教学体现了新课标所指出的“教师要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1)探究主题之一——地球可爱在哪里

当学生在选择这一主题进行探究学习时,首先让他们从朗读入手,去感受语言美。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独特体验,从中受到情感熏陶,感受地球的外在美。引导他们抓住“6300多公里”、“一叶扁舟”等关键词语,体会作者是采用数字说明、打比方的方法来写出地球的渺小。然后通过课件,让学生了解地球丰富的资源,使他们深刻认识到地球的美,不仅在于外观,更在于它对人类的慷慨奉献。

(2)探究主题之二——地球为什么太容易破碎了

当学生选择这一主题进行探究时,引导他们通过自读,弄清地球上的“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然后运用课件(影像),让他们目睹人类破坏地球的种种行径。看到美丽的地球伤痕累累,学生会禁不住伤心愤怒,发出和宇航员一样的感叹。这时再让他们结合生活中的现象,谈一谈自己的周围有哪些破坏环境的行为。

课件将枯燥的语言文字具体化、形象化,将语文课堂与大千世界、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体现了“小语文、大社会”的教育理念,增强了教育的实效。

(3)探究主题之三——人类有没有第二个星球可供居住

当选择这一部分进行学习时,可引导学生抓住“至少”、“本来”等重点词语,体会说明文应用词语的准确性。接着,让他们展开讨论:“目前,人类还有可供居住的第二个星球吗?为什么?”此时学生相互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资料,彼此展开争论,课堂气氛会相当热烈,学生

回答积极。这样的设计既让学生深刻理解了人类“不能移居”的原因,又初步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实践

1、结束本课之前,让学生把最想说的话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

这样,情感熏陶与语文实践活动就完美地结合起来了。既为学生创设了口语交际的机会,又培养了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实现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整合。

2、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讨论并交流,为了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相互启迪,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3、学完本课后,我设计了可供学生自主选择的实践性作业:制作一张环保手抄报

(这样的设计,使学生的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让课堂走进了社会,走向生活,真正体现了大语文教学观。)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的设计,我采用学生感悟、教师归纳的方法,达到既精练又直观的效果。不仅突出了课文的重点,而且结构合理,给人以美的感受。

以上是《只有一个地球》说课稿,我的说课过程,肯定有许多不足之处,请各位专家和同行们指教。谢谢!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只有一个地球》说课稿(二)

一、说教材理解

《只有一个地球》是统编教材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组的一篇说明文。“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科学小品文,通过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从地球“美丽又渺小”、“资源有限”、“不能移居”这三方面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教育我们要精心保护这个唯一可以赖以生存的美丽星球,并以此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

二、说教学目标设计

根据本单元的训练重点、课标的要求、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通过对比阅读和反复使用但是这个转折词,去感受保护地球的紧迫感。

2.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地球概况的。

3.默读和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激发珍爱地球、善待地球的情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4.体会说明文用词的准确、严谨,学习一些常用的说明方法。

本课教学的重点:明白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理解地球的易碎和可爱。懂得要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难点是通过联系实际思考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将保护地球的意识付诸行动。

三、说目标达成策略和方法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精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老师引导学生不断实现自我构建,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因此,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基于以上的认识,我在本课的教学中以品读感悟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法为主要教法,让学生从静态的文本中去感受跳跃的生命与涌动的激情,激发学生灵动的想象。此外,我还以情境教学法作为辅助教法,图片创设情境,让学生直观感受课文所描述的内容,产生视觉、听觉乃至心灵的震撼,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和对现实的体验,使学生从文本走进生活。整个教学过程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始终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的新课程理念。

四、说重点目标达成的详细设计

(一)情境激趣

导语,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我们的地球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请跟随我们的宇航员到太空去看一看吧!(课件播放宇航员在太空拍摄的“可爱的地球”资料片。学生会看见一个旋转的晶莹透亮的球体听到悦耳的配乐朗诵,情不自禁地进入情境中。)当宇航员目睹了地球之后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写宇航员学生很快找出宇航员的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课件上出示这一句话)“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被破坏了!”(齐读)顺势提出问题:为什么宇航员会觉得“地球太可爱了?为什么说“同时又太容易被破坏了”相信我们读懂了这句话,其他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的。锁定此句不仅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了抓手,而且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

(二)师生共学。

在鼓励孩子们质疑问难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梳理,归纳出三个探究主题。

(1)探究主题之一——地球可爱在哪里

这一部分,品读想象,感受可爱师:请同学们带着你丰富的想像力,自由读第一自然段,看看你的脑海里能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生自由表达)。(师相机出示课件:美丽的地球外形)。问题一:看看,和你想象的是一样的吗?(学生交流感受“美”)问题二:作者是运用了什么样的语言让地球的美跃然纸上的?你觉得哪些词句写得特别美?a、学生交流汇报(抓住'晶莹透亮'、'相互交错'、'薄薄的'、'纱衣'这些词语体会地球的美丽壮观,读出地球的美,读出对地球的赞美之情;抓住'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美丽壮观'、'和蔼可亲'这些词语体会地球的可敬可亲,用亲切、深情的语气读)

作者先介绍了地球是美丽可亲的。然后,话题一转:“但是,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而且,不会再长大”。我们本来很高兴的心情一下子被作者转折的语气给“沉”一下。体会但是的转折。同时自然而然的引出下一个主题

(2)探究主题之二——地球为什么太容易破碎了

在研究地球易破碎性上,采用对比阅读。

原文: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拿矿物资源来说,它不是上帝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但

是,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做贡献的。但是因为人类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修改之后,没有了“本来可以不断再生,长期为人类做贡献。这是地球的伟大贡献啊。原文用“但是”转折,写出了可能出现的令我们害怕的场景:永远无法再生,人类生存受到威胁!抓住“本来”让学生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严谨性。本来这个词准确的点名了可再生资源已遭到破坏,强调了这些资源原来是可再生的,突出了现在不可再生。

同时出示环境破坏的图片,强化感受地球的易碎性。因为有了易碎性时的学习体会但是的学习方法。

(3)探究主题之三——人类有没有第二个星球可供居住

自学“移居设想”一部分,讨论交流“但是”的作用。

前面的设想很美好,一个“但是”就好像泼了一盆冷水——这个世界上,很多人还是离不开地球。

教师过渡性总结:目前,地球的资源不加节制地开采,已经面临枯竭边缘,再生资源被破坏,难以再生,生态灾难已经不是遥远故事,我们离不开地球,怎么办?因为地球只有一个,我们要解决这些困难,也只有一条路——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读出地球被破坏的后果,读出我们保护地球的信心和决心!

五、说作业设计

1.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讨论并交流,为了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相互启迪,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2.学完本课后,我设计了实践性作业:写一份环保倡议书;

这样的设计,使学生的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让课堂走进了社会,走向生活,同时为本单元结束后的习作做准备。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只有一个地球》说课稿(三)

一、说教材简析

《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是国家统编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只有一个地球》在本单元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本文的训练重点,也就是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是抓住文章的主要观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本文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上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说明了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课文从宇航员在太空遥望地球时所看到的景象写起,引出了对地球的介绍,接着,从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人类活动范围很小,地球所用的资源有限而又被不加节制地开采,随意破坏等方面,说明地球面临着资源枯竭的威胁。然后,用科学研究成果证明当地球资源枯竭时,没有第二个星球可供人类居住,最后得出结论:人类的选择只有一个,那就是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11个生字,能理解“渺小、矿产、恩赐、慷慨、枯竭、滥用、威胁”等词语;了解地球的特点、有限的资源及人类的开发对地球产生的危害。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究能力和搜集处理网络信息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珍爱地球、善待地球的情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利用课本和资料,进行自主、个性化的探究阅读,达到教学目标提出的感受地球之美,从小树立环保意识的要求。

四、说教法、学法说明

基于教学目标的制定和重难点的提出,结合《新课标》理念,我采用了自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等学习方式,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始终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伙伴中的首席。

五、说教学过程设计

(一)图片导入

我先出示了宇航员拍摄的地球照片,吸引学生注意力,从感官上感受地球的美丽壮观,导入课题。

(二)选读探究

在充分调动学生兴趣的基础上,我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引导他们抓住地球太可爱,又太容易破碎这一切入点,将自己最感兴趣,最想了解的问题提出来,鼓励孩子们质疑问难。在师生的共同梳理下,归纳为三个探究主题。让孩子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深入的探究,教师相机引导。

这正体现了新课标指出的:教师要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1.地球的美

当学生在选择这一主题探究学习时,首先让他们从文字中去感受美。孩子们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对文字的独特体验,从中受到情感熏陶,感受到地球的外在美。引导学生抓住“六千四百千米”“同茫茫宇宙相比”体会作者是采用列数字和作比较说明方法来写出地球的渺小的。通过阅读资料使他们深刻地认识到地球的美,不仅在于它的外观,更在于它对人类的无私奉献。

2.地球的易破坏性

当学生选择这一主题探究时,引导他们通过自读,弄清地球上的“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然后进入相关的段落,看到人类破坏地球的种种行为,看到美丽的家园伤痕累累,此时此刻,孩子们禁不住伤心愤怒,发出和宇航员一样的感叹。这时让学生观看地球妈妈遭到破坏的影像资料,再让他们结合生活中的现象来谈一谈自己的周围有哪些破坏环境的行为。

3.地球的唯一性

当选择这一部分学习时,引导他们抓住“至少”、“本来”等词,体会说明文应用词准确。接着,让孩子们相互交流课前搜集的九大行星的资料,再推荐相关网站让他们上网查阅,然后引

导下载别的星球不适合人类居住的有关资料。这样的设计既让学生深刻理解了人类“不能移居”的原因,又初步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网络信息的能力。

(三)升华情感

这时,让孩子们把最想说的话与同学们交流,这样,情感熏陶与语文实践活动就完美地结合起来了。这样的设计,既为学生创设了口语交际的机会,又培养了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实现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整合。

(四)拓展迁移

让孩子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交流讨论,为了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相互启迪,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这样的设计,注重了跨学科的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让课堂走进了社会,真正体现了大语文教学观。

六、说板书设计

只有一个地球

太可爱:美丽而渺小,慷慨无私

太容易破碎:资源枯竭、不可再生

精心保护地球

七、说教学小结

《只有一个地球》一课的教学设计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根据新课标精神,使语文教学与媒体运用形成新的整合模式:利用网络资源,创设情景;利用文字信息,感悟质疑;利用协作学习,升华情感;利用学科整合,拓展迁移。最终达到意义建构,致力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形成与发展。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只有一个地球》说课稿(四)

一、说教材简析

《只有一个地球》是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本文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说明了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课文从宇航员在太空遥望地球时所看到的景象写起,引出对地球的介绍,接着,从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地球所有的自然资源有限而又被不加节制地开采、随意破坏等方面,说明地球面临着资源枯竭的威胁。然后,用科学研究成果证明当地球资源枯竭时,没有第二个星球可供人类居住,最后得出结论:人类的选择只有一个,那就是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理念,结合本课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渺小、矿产、恩赐、慷慨、枯竭、滥用、威胁、目睹、和蔼可亲。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掌握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句子思想感情的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三、说教学重、难点

为了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我把领悟“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激发学生热爱地球,保护生态环境的情感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把理解“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的含义作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说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搜集有关地球的资料。

2.制作教学课件。

五、说课时安排

整课计划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为:检查预习,研读悟情,指导朗读,指导说话。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为:巩固生字、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指导写话。

六、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节课,我引导学生采用自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开展学习,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始终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伙伴中的首席。

七、说教学程序

下面我具体谈谈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理念上位,行动下位,为了使学生、文本、教师充分地碰撞、交流,形成情感上的共鸣,我拟定了本课时的教学流程如下:情境导入--了解学情--研读悟情--总结回顾--课外拓展。

(一)情境导入

新课标提出: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课堂一开始,我通过与学生的谈话(我们现在在哪里?)激发兴趣,引导学生打开思维,得出“我们现在都在地球上。”的结论。让学生站起来,跺跺脚,感受脚下就是地球,向地球打声招呼。(地球,你好!)并进一步启发学生:我们还能怎么称呼地球?学生会回答:人类的母亲、美丽的家园、地球妈妈……这时候,板书“地球妈妈”,让学生再次深情地向地球妈妈打声招呼。(地球妈妈,您好!)然后,导入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篇有关地球的课文,同学们翻开课文第九课。(板书课题:18.只有一个地球)

看似不经意的谈话,实则引导学生将地球人格化、形象化,从而拉近与地球的情感距离,为后面各环节的教学作好情感铺垫。

(二)了解学情

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预习能力和预习习惯。课前,我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在导入之后,我让学生谈谈预习时读懂了什么,可以是一个词语,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自己的一些感受。又鼓励学生说出不懂的地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这一环节的设计,能让教师了解学生

对课文的掌握程度,从而把握教学的深浅,做到以学定教。

(三)研读悟情

1.自读课文

宇航员为什么会发出“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样的感叹?这个问题是个难点,在质疑的时候肯定会有同学提出,可以以此为契机,深入学习课文。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思考:课文是怎样写地球的可爱的?又是怎样写地球的容易破碎的?把相关的语句划出来,碰到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小组讨论。交给学生在课堂上思考与寻找的时间。

2.汇报交流

(1)体会地球的可爱

让学生说说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写出了地球的可爱。引导学生从以下语句体会。①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②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③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在品读这些语句时,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思想感情,并通过朗读表达思想感情。如:抓住“晶莹”、“相互交错”、“薄薄的”、“纱衣”这些词语体会地球的美丽壮观,读出地球的美,读出对地球的赞美之情;抓住“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美丽壮观”、“和蔼可亲”这些词语体会地球的可敬可亲,用亲切、深情的语气读;抓住“无私”、“慷慨”体会地球的伟大,读出感激之情。

在引导品读的时候,做到由扶到放。品读第一句的时候,先让学生认真读读句子,说说读后有什么感觉,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再说说该怎么读好句子,通过指名读,评价读,范读,齐读等形式让尽量多的同学能做到感情朗读。品读第二句时,让学生自读后在重点词语下面做上记号,和旁边的同学说说自己的读书体会,在汇报交流之后指导朗读。在此基础上,放手让学生用“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思想感情,并通过朗读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小组结合品读第三句,汇报交流。

尊重学生对课文的独特体验,挖掘字里行间蕴含的人文内涵,在对字词的品读之中师生共同体验情感,积累语言,张扬个性。

(2)体会地球的易碎

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以下语句来体会:①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②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③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还是让学生用前面的方法品读句子。有两个地方值得挖掘:一个是“本来”一词,引导学生体会“本来”一词说明因为人类的破坏,现在地球上的部分可再生资源已经不能再生,不能长期给人类作贡献了。另一个地方是“生态灾难”,虽是平平淡淡的四个字,却写尽了《只有一个地球》的全部担忧和震撼。我先让学生说说自己了解的某种生态灾难,再出示体现每天发生在

地球上的污染的一组数据,让学生意识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接着借助多媒体让学生目睹地球疮痍的一面,触目惊心的一幕幕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这时顺势启发:看着青春不再的母亲,看着伤痕累累的母亲,你有什么话想对我们的地球妈妈说吗?学生积蓄了一节课的情感在这里怦然而出,深深的歉意、信誓旦旦的承诺……相信会源源涌出。

对“生态灾难”一词的挖掘,从情感深处引发了学生情感共鸣,激起了学生热爱地球的激情,将语文课堂与大千世界、学生生活紧密相连,使课堂从封闭走向开放。

(3)能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这一方面课文讲得很清楚,只需让学生读读课文就能明白,人类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之后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4)所以,难怪宇航员会发出这样的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让学生读读宇航员的感叹,呼应课堂开头的质疑。

(5)这样人类能够选择的只有一个:珍爱地球,善待地球,保护地球。带着这种情感齐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6)这时学生的思绪已经是汹涌澎湃,他们肯定迫切地想告诉人们要爱护地球妈妈,于是我设计了这样的拓展问题:学了课文,你想对人类说点什么?让语文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让学生充分表达他们内心的愤慨或热切期盼。

(四)总结回顾

结合板书整理整节课的学习线索,总结: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要精心地保护地球!再次让环保意识碰撞学生的心灵。

(五)课外拓展

给地球妈妈献上一份礼物,如:一份保护环境的倡议书、一张环保宣传画、给人类的一封信、动手栽下一棵小树苗……布置这样的课外作业既能很好地拓展学生的思维,又能把对学生的环保教育落到实处。

自我评估我一直欣赏这样一种说法,一堂好的阅读课应该是书声琅琅,议论纷纷,情意浓浓。我更欣赏这样一种理念,一堂成功的阅读课应该让语文学习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关,应该从情感深处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生命激情,让课堂短短的四十分钟成为师生共同度过的美好的生命时光。让短短的一节课留给学生无尽的回味,带给学生深远的影响。这是我渴望达到的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

《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关于环保的文章,对于这篇课文,我确立一个重点,落实一个思想,贯穿一条线索,体现一种情感这样的教学思路。一个重点就是让学生理解地球是唯一可以让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一个思想是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一条线索就是抓住宇航员的那句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一种情感就是让学生把地球当成母亲来珍爱。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抓住一个爱字来组织教学,我想这既是语文教学深层次思想内涵,又是引导学生突破情感与理性认识的一个切入点。因此我引导学生在初读课文中感受地球的外在美,在进一步研读中认识地球的内在美,在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中掌握美丽而无私的地球妈妈正在面临着破碎。从而使学生从不同的层面感受和

认识地球的可爱。然后与课文描写地球遭受破坏的文字相对照。在对比中使学生理解课文,化难为易,达到从感性到理性的这一认识过程。

在重点段的教学中,我主要运用指导学生阅读和运用课件辅助教学这两种方法,让学生从静态的文本去感受跳跃的生命与汹涌的激情,激发学生灵动的想象。对于课文中描写地球遭受破坏的那部分,我觉得内容对小学生的理解过于理性。于是我就运用精心准备的课件来让学生直观感受。这些画面带给学生视觉、听觉乃至心灵的震撼。激发学生的思维,并结合所见所闻和感受,从而引发共鸣。真正的使学生从课文走进生活。

板书设计

18只有一个地球

可爱地球易碎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只有一个地球》说课稿(五)

一、说教材和学生分析

《只有一个地球》是部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科学知识说明文。朴实、流畅的语言,严谨的结构,清楚的条理,又饱含着深情,是这篇文章的特点。它通过地球“美丽又渺小”“资源有限”“不能移居”这三方面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教育我们要精心保护这唯一可以赖以生存的美丽星球。

本设计抓住“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一主线,围绕文本,构建开放而又具有生成空间的阅读话题,挖掘文本价值,以生为本,以读为本,给予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发展的机会。在读中引发学生思维,唤起学生情感,让学生的思想和教材产生共鸣,师生共同亲历发展认知、陶冶情操、引发创造的成长历程。

二、说教学目标

1.能学会11个生字,正确读写“晶莹、摇篮、壮观、和蔼、半径、资源”等词语。

2.能默读课文,结合关键句,说出课文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3.能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怎样一步步得出“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这一结论的。

4.能根据文章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设计保护环境或节约资源的宣传语,增强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

5.能默读课文,结合关键句,说出课文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能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怎样一步步得出“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这一结论的是教学的重点,能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怎样一步步得出“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这一结论的;能根据文章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设计保护环境或节约资源的宣传语,增强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是教学的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精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老师引导学生不断实现自我构建,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因此,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

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基于以上的认识,我在本课的教学中以品读感悟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法为主要教法,让学生从静态的文本中去感受跳跃的生命与涌动的激情,激发学生灵动的想象。此外,我还以情境教学法作为辅助教法,运用远程教学资源中的图片创设情境,让学生直观感受课文所描述的内容,产生视觉、听觉乃至心灵的震撼,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和对现实的体验,使学生从文本走进生活。

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在读中去体味、感受、琢磨,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的良好习惯。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语言和方法积累,我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感知内容,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根据课标要求,鼓励学生合作、相互的学习,让学生直接与文本对话,以汇报交流的形式展开学习,将课堂还给学生。

四、说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以太空中的地球图片引入,让学生先形象感受地球的美丽,产生初步认知,同时为后面对课文的描述产生共鸣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

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主探究,解决生字词,疏通内容。接着我再利用多媒体出示生字词认读,检查学生的识字和课文朗读。对易错字学生相互间监督,交流识字方法。生字书写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发现要注意的地方,相互补充,加深印象。对课文中难理解的词语让学生交流讨论,理解词义。

(三)梳理脉络,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1)课文写了关于地球哪几方面的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宇航员为什么发出这样的感叹?说说自己的朗读感受。

(3)为什么说“只有一个地球”?

2.理清层次。

学生分段,概括内容。

出示填空,理解概括:地球的样子非常(美丽壮观),但同宇宙相比又显得非常(渺小)。地球蕴含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如果随意毁坏,将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严重威胁。地球被破坏以后,人类(无法移居)到别的星球。基于这些认识,文章深刻地向人类说明了(只有一个地球)这一事实。

帮助学生把握文章内容。

(四)体会地球的“可爱”

学生圈画相关句子细读,体会地球的美丽可爱。

结合图片展示,学生直观感受。出示相关句子,赏析理解,感知美丽,体会感情。

指导朗读,读出对地球的赞叹与热爱。

创设情境,引导入境想象宇航员在茫茫太空中看到地球时的心情。感受人类对地球的依赖、热

爱、赞美。

(五)体会地球的“容易破碎”

学生自由读3、4自然段,体会地球“容易破碎”的原因。

结合资料认识,理解内容,概括填空: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可以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它的衰竭。(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的,但是由于(人类的毁坏),使它们不能再生。

帮助学生整体把握3、4段的主要内容。

出示相关句子,朗读体会,结合词语,赏析理解。

学生结合实际,谈谈人类对地球的破坏及带来的危害,加深理解。

展示生态灾难图片,直观感受人类的破坏造成的地球的易破碎。

(六)体会地球被破坏带来的严重后果

学生自主学习5—7自然段,交流感受。

结合相关语句,理解“只有一个地球”。

(七)研读结论,树立保护地球意识。

教师引读宇航员的话,学生联系前文,体会情感,理解含义。

指导朗读:读出宇航员的赞美、担忧。

齐读最后一段,学生交流感受。

实践运用:联系课后习题,让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感受化为动力,写环保宣传语。

(八)拓展延伸

学了这篇课文,同学们一定有很多话要对地球妈妈和她的儿女们说说,请你们用一句话说出你的最深感受,句子可以是抒情的、感叹的、赞叹的、呼唤的……打开“我的心声”,写下你的话,让大家都来看一看。

(九)课堂总结

课文从地球的美丽渺小、地球的资源有限、人类无法移居到别的星球三方面向我们说明了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号召人们保护地球。作为一名少先队员,我们应该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让我们的天更蓝、草更绿、水更清,让地球越来越美!

五、说板书设计

最后我来说说我的板书设计。根据课前确立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板书围绕文章的内容组织进行,分清层次,对各部分的内容进行概括、提取板书。最后总结结论,引起重视。整个板书内容紧紧围绕中心,突出结构层次,逐层概括推进,明确主旨。

18 只有一个地球

地球美丽而渺小太可爱号召精心

地球自然资源有限太易破碎保护地球

人类无法移居

少儿英语公开课教案

I. Contens New words: cat rabbit snake New sentences: ----what is this? ----It is a... ... II. Teaching process: Step1: Greeting to each other: T---hello! Boys and girls. Now f irst, I' d like to introduce myself to you. My name is He Jin. So you can call Miss He(写黑板上领读几遍). When I say ' hello everyone!', you should say ' hello Miss He' . OK? S---OK! T---hello everyone!(show me you hands) S---hello Miss He! (有的学生不会,继续多练习几遍) 附注:T---sit up straight! S---one, two(带动作) Step2: Warming up: 分组---两组分别给对方组打招呼(复习第一部分)---拍手跺脚及反动作 1) T---(剪刀手势)what’s this? S---剪刀(如果没有学生回答,老师先用汉语说,然后教学生读英语scissors,并领读几遍) T---Now I am dividing you into two groups with this scissors. (手势剪开)You are group apple. And you are group banana.(领读apple 和banana)

部编新人教版语文一上4四季优质课赛课教案设计

4四季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天、是、四”3个字。认识3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四季的特征,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教学重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字和练习朗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朗读,感知四季的 不同特征,激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中,产生探究的兴趣。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小朋友们,咱们来做一个游戏,请你猜猜图上放的是什么季节? (课件依次出现:草芽尖尖、荷叶圆圆、谷穗弯弯、白雪皑皑等) 说说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每猜对一幅,就在图片上方出现春、夏、秋、冬中的一个答

案,并随机进 行生字教学。] 卡片出示“夏”,这个字你认识吗?怎么认识的? 卡片出示“秋”,这个字是什么结构?左边我们叫它“禾字旁”,卡片出示, 齐读。你用什么办法记住秋? 卡片出示“冬“,齐读。 师:这四个季节合在一起,我们称它们为四季。(板书四季) 二、初步感知 1.有个小朋友把这么美的景色给写成了一首有趣的儿歌,题目就叫“四季”, 让我们再美美地读一读。(学生读题) 2.听到小朋友这么美的朗读,知道这首有趣的儿歌,有四位新朋友也赶来 和我们一起学习,大家快来认识一下。 3.激趣学习: 出示注音的词语:草芽、菏叶、谷穗、雪人 请大家大声自由读词语,然后请几位小老师带大家亲切地和“它们”打招呼, 多种形式读。 注意读音:草、穗是平舌音。 识记:叶、雪

出示卡片“叶”,你是怎么记的?你能给他找个朋友吗? 出示卡片“雪”,认识“雨字头”,组词。 4.感知形象 小朋友是否想见见这几个朋友?出示“草芽、荷叶、谷穗、雪人”的图片。 看着图说说四位朋友长什么样子的。 5.学习词组 在学生的回答中,相机出示注音的词组。 草芽尖尖谷穗弯弯荷叶圆圆雪人挺着大肚子 全班同学自由拼读词组。 学习生字“圆”,认识“方框”,方框似的字除了圆,你还知道哪些? 学习“肚”,认识月字旁,月字旁的字还有吗? 6.个别读、小组读。 全班起立加动作读。 三、读通全文 1.猜词说因:猜猜这四位朋友分别喜欢哪个季节,说说你的理由。 生说,师板书:春、夏、秋、冬 2.回归课文:真的是这样吗?让我们赶快到课文中找答案。 自由读,要求做到: 把自己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多读几次,读准字音,读同课文。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四季》公开课教案

《四季》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四季特征,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 2、认读课文中的生字。 3、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草芽、荷叶、谷穗、雪人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位朋友,他呀,可真奇怪,出示:课件一(谜语)大家猜猜他是谁? 生:四季(师随机板书四季) 师:齐读课题 二、讲授 师:小朋友们四个大家族门派出的代表们都是谁呀? 生: 师:他们是哪个季节的代表? 生:春、夏、秋、冬(师随机板书) 师:每个家族派出的代表都这么美,你们还想再看看吗? 生:想 师: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美丽的春天。(课件演示春天图) 师: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尖尖的小草芽从泥土里钻出来了。 生2:我发现小草芽绿了,小鸟在天空上飞翔。 师:你们观察得可真仔细。谁说一说草芽是什么样的? 生:草芽是尖尖的、绿绿的、嫩嫩的。 师:你在什么地方见过尖尖的草芽呀? 生:春天来了,到处都可以看见尖尖的小草芽。 师:小草芽美吗?

生:很美,尖尖的小草芽多美呀! 生:刚从泥土里钻出来的尖尖的小草芽多美呀! 师:假如你就是刚从泥土里钻出来的小草芽,听到这么多赞美的话,你的心情怎么样? 生:高兴。 师:那你就用高兴地心情把这小节美美的读一读吧。 (学生练读) 师:谁想读一读? (学生汇报读) 师:大家给老师一个机会,让我读一读,如果你们满意就用掌声鼓励鼓励我,如果不满意就帮帮我。师范读。 (学生即兴对教师的朗读进行点评) 师:看来小朋友们对我读的还挺满意,现在咱们再自己练习读一读。 (学生读) 师:谁想和我比一比? (生读) 是:老师觉得你们比我读得好。 师:听了小朋友的朗读,我真想变成一株可爱的草芽,让我们一起边表演边读,会背的同学可以把书合上,老师看一看谁读得最高兴、最得意。 (生带动作读)。 师:老师觉得你们个个是一株可爱的小草芽。 师:小朋友们,你还知道哪些事物能告诉我们春天来了吗?能把你知道的也像书上那样编成小诗吗?试一试。 师:把你编的小诗读给同学听吧! 生1:柳树发芽,它对小朋友说:“我是春天。” 生2:冰雪融化了,它对大地说:“我是春天” 师:刚才老师听到有的同学喜欢夏天、有的同学喜欢冬天、有的同学喜欢秋天,现在谁想汇报一下你喜欢什么季节? 生:我喜欢夏季。夏天荷叶圆了,青蛙跳到荷叶上正在唱歌呢。

部编5年级语文《四季之美》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一等奖

文本分析: 本文是一篇散文诗。日本女作家清少纳言选择了与春夏秋冬四季相对应的、她认为最美的四个时刻——黎明、夜晚、黄昏、早晨来咏唱。四季之美,作者信笔写来,春天的柔和、夏天的有趣、秋天的温暖、冬天的和谐都细腻真挚,溢于言表。这首散文诗结构简单,语言简洁,诗意含蓄,娴静委婉,字里行间充溢着作者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之情,值得品味。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以朗读感悟为主,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在朗读中体会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培养欣赏美的情趣。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旷、怡、凛”等5个生字,会写“黎、晕、漆”等9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具体的词句展开丰富的想象。从朗读和想象中体会“四时”的情趣有什么不同。 3.理清顺序,学习文章的表达顺序。 4.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作者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 5.体会想象的妙用,能仿照课文用几句话写一写自己印象最深的某个景致。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四时情趣”的不同,学习作者的表达顺序。

教学难点: 体会想象的妙用,并能学以致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展示四季的风景图,并配以和缓的音乐,引导学生设想自己处于那样的意境中。 导语:大自然中四时的风景各异。我们感受过“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喜悦,欣赏过“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明丽,品味过“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热烈,更体验过“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的情趣。季节的交替,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同学们,你们最喜欢哪个季节呢?和大家分享你眼中的四季之美吧! 2.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自己眼中的四季之美。 示例: 生:我最喜欢春天。因为春天从头到尾都给人以希望,小草破土而出,柳枝抽出嫩芽,花苞绽开笑脸,都给人以蓬勃向上的美。

最新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四季》教学设计 【省比赛一等奖】名师精品优质课

4、四季 教材说明: 这是一首儿歌。通过四季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春、夏、秋、冬不同的景色。儿歌用拟人化的手段来写,语言亲切、生动。所配四幅插图,形象优美,色彩明丽,便于学生观察想象,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3个字。认识3个偏旁"言、虫、夂"。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四季的特征,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 教学重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字和练习朗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朗读,感知四季的不同特征,激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中,产生探究的兴趣。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在自主、合作学习中,产生探究的兴趣。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知道四季的特征,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现在是什么季节?从哪些地方看出是秋天呢? 一年中,除了秋季,还有哪几个季节?我们来看大屏幕,猜猜是什么季节?说说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看图片,以动画形式连续出现课文中的4幅图,最后定格) 揭题:这四幅有趣的图和几句优美的文字组成了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 板书课题4.四季 二、研读课文。 1、师:从刚才的对话中,老师看出你们的小眼睛真会观察,真是生活的有心人。一位诗人爷爷也把他的观察编成了一首小诗,想听听吗? 同学们仔细听,我保证你一定喜欢它。课件课文范读。 2、师:同学们喜欢这首儿歌吗? 生:喜欢。 3、师:老师看到同学们跃跃欲试想要读读它,别着急,看这里走来了几个生字宝宝,现在老师把他们请到了屏幕上,小朋友们还认识他们吗?现在咱们开火车来读一读。看哪列小火车准备好了? 4、师:小朋友们可真了不起,记住了这么多生字宝宝。咱们把他们送回课文,我想小朋友们一定能把课文读得更流利。来,拿起课本,试试吧! 5、小朋友们读得真美,四季的景色也很美,你们知道老师最喜欢哪个季节吗?出示春季图,请看,老师最喜欢(春天),图上画了哪些景物?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4 四季》公开课教案

四季 教学目标: 1学生能认识“尖、说、春、青、蛙、夏、弯、地、就、冬”十个生字,认识三个偏旁:“讠、虫、夂” 2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地朗读课文,感受四季的美丽。 3会写“天、四”两个字,写得正确美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教学与朗读教学。 教学难点:感知四季的不同特征,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树立初步的环保意识,模仿课文自创诗歌。通过训练学生朗读、背诵课文,自创诗歌及识字,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音乐《致爱丽丝》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认识四季 1.师:大自然有四个美丽的女儿:春、夏、秋、冬。拿出你们的小手一起说春、夏、秋、冬。把这四个季节放在一起,就是四季。 2.师:咱们今天就来学习《四季》这首儿歌。一起读(师板书课题)生再读课题。 3.师:孩子们拿出你的右手跟老师写“四”这个字。“四”的第二笔是横折,第四笔是“竖弯”,“弯”要写在横中线上。咱们的眼睛是一把尺子,用眼睛量一量:田字格的上下左右都有空,差不多是三个点的空。“四”这个字写的时候注意上宽下窄。

二初读课文读中认字 师:打开书60面,借助拼音把课文中的生字读准了,要注意读书的姿势。(课件出示学生读书姿势图) 三师范读课文 师:看你们读课文,老师也想读。你刚才读不准的字这次就要听清楚了。注意看老师的动作和脸部表情,听老师的声音。 四再读课文,读准句子 生再读课文,把语句读通顺 五学习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一)师:老师把生字宝宝请到电脑上来了,同桌互相读一读。不会的互相教一教。 (二)咱们开火车带着拼音读。 (三)我把拼音帽子摘掉你还会读吗?指名读。 (四)我们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呢? 1.学生交流:生A:我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了“尖”,小+大=尖 2.生B: 我记住了“地”字,第一课读“地”,在这里的“de”,是多音字。 3.师猜谜语:三人骑在日头上。师:什么字呀?生:春。你读,你读,一起读。 4.师:天气太热了,出门要打一把遮阳伞,把自己遮住,才能出去走路,这一撇一捺多想两只小脚。师:什么字呀?生:夏。你读,你读,一起读。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22《四季之美》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22、四季之美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6个生字,会写本课8个生字,学习多音字“晕”和“着”。 2、能抓住表示时间的词了解作者描写景物的顺序,感受四季之美。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自然对生命的爱。 4、背诵课文。摘抄优美的词句,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 能抓住表示时间的词了解作者描写景物的顺序,感受四季之美。 教学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自然对生命的爱。 2、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多媒体电子课件、卡片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引出课题 1.师:屏幕出示四组描写四季的四字词语,问同学们“同学们请观察这些四字词语,你发现了什么?” 春暖花开鸟语花香万物复苏 绿树成荫挥汗如雨骄阳似火

秋高气爽秋雨绵绵稻谷飘香 冰天雪地冬日暖阳鹅毛大雪 生:我发现这些词语都跟季节有关,第一组是描写春天的词语、第二组是描写夏天的词语、第三组是描写秋天的词语、第四组是描写冬天的词语。 师:你们可真棒!那你能用上你喜欢的词语来说一说你心目中的那个美丽季节吗? 师:春天给人以生机,夏天给人以热情,秋天给人以丰盈,冬天给人以沉静。作家们以生花妙笔为我们展示了色彩缤纷的四季。老师想和你们一起徜徉在四季的美景中,你们愿意吗?(板书课题:四季之美)生:齐读课题。 2.作者简介 清少纳言,生卒年不详,大致活动于公元1000年前后,日本平安时代杰出的女文学家。她生于社会低微的贵族家庭,父亲清原辅是著名歌人。公元991年前后,她入宫做了皇后定子的女官,数年后,定子卒,她结束了宫中生活。 清少纳言聪颖而富有才智,精通和汉文学,有散文随笔集《枕草子》和《清少纳言集》传世,《枕草子》是日本最早的散文随笔集,共三卷约三百段,在这部书中,作者运用细腻的文笔,描绘了自然界的千变万化,宫中的礼尚往来,人世的悲喜交加;不愧为日本平安文学中一枝永放异彩的奇葩。清少纳言的散文诗作文字简洁精当、诗意醇厚,感情真挚,娴静委婉。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四季》精品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公开课6

《四季》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10个生字尖、说、春、青、蛙、夏、弯、地、就、冬会写“天、四、是”4个字。 2技能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四季的特征,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字和练习朗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朗读,感知四季的不同特征,激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教法应用】 小组讨论法,质疑问难。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图画、录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几幅美丽的图画,你们想看吗?让我们来看大屏幕。 看图片 师:这4幅图分别画的是什么季节?怎么看出来的?用简短的话说一说。 生:第一幅图画的是春季,第二幅是夏季,第三幅是秋季,第四幅是冬季。

我们从草芽、小鸟可以看出是春季;从荷叶、青蛙看出是夏季;从谷穗看出是秋季;从雪人看出是冬季。 师:这四幅有趣的图和几句优美的文字组成了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板书课题2、四季)齐读课文。 二、新课内容 1、初读课文: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把生字用横直线框下来。再数一数课文中有几句话,开始。 师:这篇课文中有不少生字,你认为哪些字的读音应该注意,能给大家提个醒吗? 生:“叶”、“圆”的音节是整体认读音节。 生:“秋”、“就”的韵母是iu,不是iou。 师:不错,希望大家在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我们来开火车读。 师:刚才,我们读了课文,读了生字,现在谁能说说这篇课文有几句话? 生:有4句话。 师:好,请一位小朋友来读一读第一句。(放图和第一句话的投影。) 2、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⑴学习第一句: 师:谁来说一说(板书:说。),这句话写了什么? 生:写了,草芽对小鸟说,他是春天。(板书:草芽。) 师:在这句话当中,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请你问一问。(板书:问。) 生:“草芽”是什么?

新部编版四季公开课教案

《四季》 预设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是"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四季的特征,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 教学重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字和练习朗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朗读,感知四季的不同特征,激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中,产生探究的兴趣。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四季》这篇课文,知道了大自然妈妈有四个女儿,她们各有一个好听的名字,你们还记得是什么吗?(春,夏,秋,冬)真不错,今天,这4个女儿给我们带来了他们的好伙伴,是谁呢?我们一起跟他们打声招呼吧!草芽你好......哇,看到小朋友这么热情有礼貌,他们决定要带你们去参观他们的城堡,但是要先接受他们的挑战,你们有信心吗? 二.复习生字,书写生字 1.瞧,草芽给我们带来了上节课认的生字宝宝,你们还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开火车认读,扩词 2.调皮的荷叶小伙伴把生字宝宝藏在了儿歌里,现在你们还能认出他们吗?哪位同学来? 指名认读,全班齐读。 3.谷穗小朋友要跟我们介绍一位新朋友,他是谁呢?出示:是。读准它,翘舌音。这个字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用到,比如:我是老师,你们是学生,这是粉笔,那是。。。所以我们要一起把他写好来。小眼睛认真观察,这个字是什么结构?上下结构。上面比较窄,下面比较宽。压线笔? 现在跟余老师一起来写一写,小手举起跟我写:是是上下结构,日在横中线上方,

写成倒梯形,稍微细长,横从横中线起笔,左低右高,竖在竖中线上,撇短,捺从撇的上半部分起笔,写得舒展修长。 好现在请你们打开语文书,在书上把这个字写两个。比比看谁写得漂亮,注意坐姿,握笔姿势。 儿歌:拿起笔,挺起胸,脚平肩,一尺一寸要做好。 头正,身直,脚放平。 展示学生作品,师生评议。(拍手整理好文具) 三、学习课文 1.雪人小伙伴看到大家的字写得这么美观,它迫不及待地跟三个小伙伴说,快邀请一年3班的小朋友来参观我们的城堡吧。 城门打开了,你看到了什么? 小草长出来了,天上有小鸟在飞。按顺序观察。 他们会说些什么呢?一起读读课文的第一小节。 春天到了,刚长出来的草芽是什么样的?绿绿的,尖尖的。 所以我们读的时候要把尖尖这个词读得细一点,轻一点。 谁来读?草芽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感到非常高兴。所以我们要带着开心快乐的感情来读这一小节。 谁愿意配上动作表演一下? 演得怎么样?让我们再读一读。 春天里,除了草芽,还有那些美丽的景色呢? 2.走过桃红柳绿的春季,我们迎来了烈日炎炎的夏季。瞧,池塘里可热闹了。他们都在做什么呢?你知道他们在说什么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青蛙站在荷叶上,看到这么圆,这么绿的荷叶,你会对荷叶说什么? 美美地读。谁还愿意来读?老师也读一下。演一演。读一读。 夏天还有哪些美丽的景物呢? 刚才,我们学习了一、二小节,我们用了什么学习方法呢? 看一看,读一读,演一演。 现在请同学们根据我们刚才的学习方法,同桌合作学习三四小节。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季之美优质课评选教案

22 四季之美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黎明、红晕、漆黑、心旷神怡”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自然对生命的爱。 3.能抓住表示时间的词了解作者描写景物的顺序,感受四季之美。4.背诵课文,摘抄优美的词句,积累语言。 教学重难点 1.能抓住表示时间的词了解作者描写景物的顺序,感受四季之美。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大自然、对生命的爱。 3.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多媒体电子课件、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引出课题。 1.屏幕出示四组描写四季的四字词语,问同学们“这些四字词语,你发现了什么?” 春暖花开鸟语花香万物复苏 绿树成荫挥汗如雨骄阳似火 秋高气爽秋雨绵绵稻谷飘香

冰天雪地冬日暖阳鹅毛大雪 2.那么今天咱们就来学习第21课,看看作者眼中的四季是不是和你一样!(板书课题:四季之美)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读完课文,你最想说的话是什么?谁能概括地谈一谈初读课文的感受? 3.检查: ①出示词语:红晕心旷神怡凛冽闲逸 ②交流感受。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思考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四季景物的美) 四、研读课文。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自由朗读课文。 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一年有四个季节(贴卡片: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哪位同学能读一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生:举手朗读,之后再指出一名学生朗读。 师:这两位同学读的好不好?那谁能说一说,春天最美是什么?生:春天最美是黎明。

师:你是从哪一句知道的? 生:第一句话。(黑板板书:黎明) 师:很好,那请拿起你的笔,用你喜欢的符号画下来。 师:在读的过程中,谁发现了一个多音字? 生:“晕”是多音字,它在课文当中是四声,红晕,还有一个音是一声,晕倒。 师:你真聪明!(课件出示多音字) 师:那我们把这个多音字带入这个自然段中,再来读一读。 师:看你们读的这么好,老师也想读一读了,但是在老师读的过程中,请你们仔细听,老师是怎么去读的?(范读第一自然段) 师:老师读完了,你们觉得老师读的怎么样?那谁能像老师一样读一读? 生:请一个组的学生读。 师:同学们读的真美,我已经感受到了春天的美!那过了春天,就会迎来美丽的——夏天! 你们喜欢夏天吗?为什么呢? 生:自由回答喜欢夏天的原因。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师:是啊,夏天确实美,那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第二自然段夏天的美! (师读第一句话,随意点学生接着读) 师:听他们读完,让你感受到夏天最美的是——夜晚。(黑板板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