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代糖产品甜味剂行业现状及发展优势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食品甜味剂论文

食品甜味剂论文

食品甜味剂的研究现状朱嫚嫚淮海工学院,连云港,海洋学院,食品工程与科学,090911140摘要:综述了甜味剂对世界的食品有着重要的影响,从1900年产量的8百万吨到1970年的7千万吨[10],近几年来食品甜味剂的应用和研究现状,并阐述了食品甜味剂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甜味剂应用发展前景Present condition of Food Sweeteners on Catering Industry Zhumanman,Institute of huaihaigongxueyuan LianyungangAbstract:Sweetness is one the most important taste sensation for humansand for many animal species as well .There is scarcely any area of food habits today tha does not in some way invole the sweet taste.The importance of sweetness is reflected in the world production of sugar,which rose from 8 million tons in 1900 to 70 million tons in 1970[10] .This article presented the basic situation of food Sweeteners of catering industry facing in world and introduced the tender of food Sweeteners in recent yearsKeywords:Sweeteners ; Aplication; catering industry ; prospect甜味剂是近期发展较快、销售很活跃的一类添加剂, 世界总销售额约 15 亿美元。

中国甜味剂市场现状

中国甜味剂市场现状

中国甜味剂市场现状一、甜味剂产业概述甜味剂是指能够赋予食品甜味的食品添加剂。

按营养价值可分为营养性甜味剂和非营养性甜味剂;按其甜度可分为低甜度甜味剂和高甜度甜味剂; 按其来源可分为天然甜味剂和人工合成甜味剂。

由于糖精钠、甜蜜素、阿斯巴甜等部分人工合成甜味剂安全性存在争议,市场主流的甜味剂从此前的糖精钠、甜蜜素、阿斯巴甜等逐步发展至目前的安赛蜜、三氯蔗糖、甜菊糖苷、罗汉果甜苷等,另外以木糖醇、山梨糖醇等为代表的低倍天然糖醇甜味剂安全性也较高,在甜味剂市场中占有重要位置。

2、下游应用从应用领域来看,甜味剂广泛应用在饮料、餐桌调味品、个人护理产品、烘焙食品、药品、保健类食品、糖果巧克力、医药类用品、化工类制品等多个领域。

根据数据,饮料领域是甜味剂主要应用领域,占比约50%。

二、甜味剂发展背景为迎合消费者需求,企业纷纷推出无糖饮料。

可口可乐自2018年以来,推出了近十款使用人工甜味剂代替传统白砂糖的新型健康饮品,常规可乐产量以每年近3%的速度下降,饮料无糖化的趋势明显。

无糖化、低糖化已成为全球范围内饮食的新标准。

我国无糖饮料行业高速发展,市场规模逐年增长。

根据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无糖饮料市场规模为98.7亿元,同比2018年增长46.9%,随着无糖化趋势继续推进,预计2020年无糖饮料市场规模为117.8亿元。

三、甜味剂发展现状1、产量情况阿斯巴甜、安赛蜜、三氯蔗糖和赤藓糖醇在中国甜味剂产量及销售额中占据了重要部分。

从2015年至2019年,安赛蜜、三氯蔗糖和赤藓糖醇的产量和销售额持续增加。

其中我国赤藓糖醇产量从2015 年的1.80 万吨增长到2019 年的5.1 万吨,以29.9%的年均复合增长率成为产量增速最高的甜味剂,三氯蔗糖/安赛蜜产量5年CAGR为分别18.9%/9.8%,2019年其产量分别占我国甜味剂市场份额的4%、8%。

三氯蔗糖为四中代糖中产值最高的品类。

阿斯巴甜份额逐步减少,其市场份额(产量)从2015年的22%减少至2019年的8.6%。

中国人工甜味剂行业发展背景、产能分布及价格趋势分析

中国人工甜味剂行业发展背景、产能分布及价格趋势分析

中国人工甜味剂行业发展背景、产能分布及价格趋势分析在健康消费意识升级、税收政策引导、糖类价格持续走高的叠加作用下,甜味剂对糖类的替代将加速。

2018年全球非蔗糖类增甜产品的市场规模约为90亿美元,其中人工合成甜味剂的市场规模约为36亿美元,占比为41%,未来人工甜味剂的使用比例还将进一步提升。

而作为具有可靠安全性和较高性价比的新型甜味剂,安赛蜜和三氯蔗糖将进一步加速甜味剂内部的代际更迭。

一、人工甜味剂行业发展背景对甜味的渴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需求,但现代人类饮食结构中糖分摄入量过大,导致糖尿病患者人数快速增长。

2019年全球成人糖尿病人数已达4.63亿,且预计这一数量在未来仍有大幅增加,到2045年将达到7亿人。

其中东南亚地区特别是中国或成为重灾区,中国糖尿病的患病人数已高居全球首位。

防控日益增加的糖尿病和肥胖症患者最好的办法就是控糖。

海外部分国家已经开始征收“糖税”。

我国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也印发《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提出“三减三健”,将“减糖”作为一个专项行动目标之一。

随着人们健康饮食观念的增强,低热少糖消费逐渐引领新风尚,消费者对低热、无热的各类代糖产品认可度在不断提高。

一方面,个人消费者减少摄入高能量蔗糖的意识在增强,另一方面由于“糖税”的推行,不少食品饮料企业陆续推出无糖、少糖产品,并大力投入广告,宣传“少糖”生活的好处,进一步升级了消费者健康摄糖的消费意识。

雀巢、达能、光明、玛氏、麦当劳、可口可乐、联合利华、百事等企业纷纷上市低糖系列产品。

人工合成甜味剂是合适的代糖产品:1)甜度高、热量低,既能满足消费者对甜蜜的需求,又不会引发糖尿病和肥胖症等疾病,还可以延缓衰老;2)合成甜味剂可提供更高的甜价比,以及与糖类相似的口感;3)生产受气候影响较小。

相比蔗糖等需要从植物中提取的糖类,合成甜味剂的生产连续、不分季节、受环境影响小,这也为食品厂商提供了稳定来源;4)不受“糖税”等政策影响。

制糖产业未来发展趋势

制糖产业未来发展趋势

制糖产业未来发展趋势制糖产业是农产品加工行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习惯的改变,制糖产业正面临着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从技术创新、可持续发展、消费升级等方面探讨制糖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技术创新成为制糖产业的主导力量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业化生产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被应用于制糖产业中。

例如,在甘蔗糖的生产过程中,传统的磨浆过程面临着糖化效率低、能耗大等问题,而随着高速搅拌、超高速分离等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幅度提高糖化效率,降低能耗;同时,基于生物技术的糖化酶和转化酶的研发和应用,也能够提高产量和品质。

除此之外,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制造代糖、利用膳食纤维提取天然甜味剂等也是当前的研究热点。

二、可持续发展是制糖产业的必然选择随着全球对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各行业的发展方向,制糖产业也不例外。

首先,在甘蔗糖的生产过程中,漏气温室气体的控制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改进生产工艺和设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是制糖企业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其次,糖渣的利用也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

传统上,糖渣被视为废物,大量的糖渣处理困扰着许多制糖企业。

但通过技术改进和资源化利用,可以将糖渣转化为生物质能源、有机肥料等高附加值产品,实现废物的变废为宝。

三、消费升级推动制糖产业的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消费者对糖制品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

传统的糖制品在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磺醛、氧化物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这对消费者健康构成了潜在威胁。

因此,消费者对于无添加、低糖、低卡、高纤维等健康糖制品的需求不断增加。

制糖企业需要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产品研发和创新,生产出更符合消费者需求的糖制品。

四、加强合作促进产业链协调发展制糖产业涉及到农业、工业、食品加工等多个环节,要实现产业链的协调发展,需要各个环节的企业加强合作和沟通。

例如,生产甘蔗的农民和糖厂可以通过合作社或合作联盟建立起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甘蔗的种植和糖的加工。

2021年中国甜味剂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2021年中国甜味剂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2021年中国甜味剂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一、概述甜味剂指能赋予食品甜味的食品添加剂,其具有安全性高、引起味觉良好、稳定性高、水溶性好,价格合理等特点。

甜味剂的种类多样,其按营养价值可分为营养性甜味剂和非营养性甜味剂两类;按甜度可分为低甜度甜昧剂和高甜度甜味剂;按来源可分为天然甜味剂和合成甜味剂。

从甜味剂发展历程来看,自1879年由美国人发现了第一代甜味剂(糖精),到现如今,甜味剂产品已发展至第六代(纽糖)。

其中安赛蜜和三氯蔗糖由于安全性好、甜价比高,正逐渐成为主流甜味剂。

二、产业链甜味剂行业产业链上游主要为蔗糖、醋酸、淀粉、甜叶菊、玉米等原材料;中游为甜味素生产供应环节,主要包括天然甜味剂和人工甜味剂两种;下游主要应用于饮料、烘焙食品、保健食品、医药、个人护理等领域。

从我国甜味剂应用分布来看,甜味剂应用领域广泛,目前已在饮料、餐桌调味品、个人护理用品、烘焙食品、药品等领域对糖类进行替代。

其中饮料是目前甜味剂下游最大应用,占比约51%,其次为餐桌调味品及个人护理用品,占比分别为15%和13%。

三、驱动因素随着近年来国民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政府也陆续出台控糖、减糖相关政策,推动健康生活方式。

而甜味剂作为食品、饮料等产品常用的代糖物质,有望迎来广阔发展空间。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断提升,居民对于食品的消费支出不断增长,对于食品口味的丰富度也愈发重视。

甜味剂剂作为食品添加剂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居民食品消费规模的日益增长,行业也将迎来广阔发展空间。

据资料显示,2021年我国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消费支出达7178元,同比增长12.2%。

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居民饮食条件也不断提升,导致我国肥胖率及超重率呈现持续上涨的趋势。

随着国民健康意识的提升,减糖饮食逐渐成为消费趋势,而甜味素作为低糖/无糖食品中的重要代糖物质,也迎来广阔发展空间。

据资料显示,到2020年我国成人肥胖率达16.4%,超重率达34.3%。

制糖行业分析介绍

制糖行业分析介绍

制糖行业分析介绍制糖行业是食品加工行业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主要从甘蔗、甜菜根、玉米、水果等原料中提取糖分进行加工生产。

本文将对制糖行业进行分析和介绍。

一、行业概况制糖行业是一个大宗商品生产行业,主要分为白糖和红糖两大类别。

白糖是通过在加热和过滤过程中从原料中提取出糖分而得到的,白糖的主要成分是蔗糖,红糖则是通过加热和浓缩等过程从原料中提取糖分的过程中保留了一部分杂质,因此红糖的颜色较深且口感较为浓郁。

二、市场需求制糖行业是食品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国内外市场的广泛需求。

制糖行业的需求取决于消费者对糖类食品的需求,如饮料、甜品、糕点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于味道甜美的食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这就为制糖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三、行业竞争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制糖国家之一,拥有丰富的糖料资源和先进的制糖技术。

目前,国内制糖企业众多,竞争激烈。

大型企业通常具有规模经济优势和较强的品牌影响力,能够在市场上占据较大份额,而中小型企业则主要依靠价格竞争和地区市场的占有率。

四、行业发展趋势随着人们对健康和营养的关注增加,制糖行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变革。

一方面,消费者更加注重食品的健康性和营养价值,对低糖、低脂、低盐的产品需求增加;另一方面,健康食品市场不断崛起,如代糖、天然甜味剂等替代品逐渐流行。

这些因素都对传统制糖行业造成一定的冲击。

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和保持竞争力,制糖行业需要不断创新和提升产品质量。

一方面,制糖企业需要在原料采购和糖化工艺上进行创新,以提高糖分的提取率和产品的品质;另一方面,制糖企业还可以拓展产品种类,如研发低糖、低热量、有机等特殊糖类产品,以满足消费者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需求。

另外,制糖行业还需要加强与农业部门的合作,从种植环节开始优化农业生产工艺,提高翻耕技术和肥料管理水平,以提高糖料产量和质量。

同样,制糖企业也应加大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和技术支持力度,提高农民的收益水平,促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2024年代糖市场规模分析

2024年代糖市场规模分析

2024年代糖市场规模分析引言代糖是一种替代传统糖制品的食品添加剂,其在食品和饮料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随着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需求增加,代糖市场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本文将对全球代糖市场的规模进行分析。

代糖市场概述代糖是指用于替代传统糖的食品添加剂,它可以提供甜味,但卡路里含量较低,适合那些希望控制体重或限制糖摄入的消费者。

代糖通常包括人工合成的甜味剂和天然的非糖甜味剂。

2024年代糖市场规模分析根据最新的市场研究报告,代糖市场正在以显著的速度增长。

以下是对代糖市场规模的详细分析:全球代糖市场规模全球代糖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调查数据,2019年全球代糖市场规模达到了X 亿美元,并且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X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X%。

主要市场领域代糖在食品和饮料行业中的应用占据了代糖市场的主导地位。

代糖常常被用于生产低糖食品,如无糖饮料、低糖糕点和无糖酸奶等。

此外,代糖还用于制造药品、保健品和个人护理产品中。

区域市场规模分析代糖市场在不同的地区都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但市场规模和增长率可能会有所不同。

以下是对几个地区代糖市场规模的分析:1.北美地区:北美地区是全球代糖市场的主要消费市场之一。

代糖在这个地区享有高度的普及度,预计到2025年,北美代糖市场规模将达到X亿美元。

2.欧洲地区:欧洲地区是代糖市场的另一个重要消费市场。

随着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需求增加,代糖市场在欧洲地区将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

3.亚太地区:亚太地区的代糖市场也在迅速增长。

这可以归因于亚太地区的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关注。

市场驱动因素代糖市场的增长得益于以下几个市场驱动因素:1.健康意识的提高: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和追求,传统糖摄入的负面影响变得更加明显,人们开始更加青睐代糖。

2.营养调控需求:由于现代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变化,人们对饮食控制的需求增加,代糖成为满足人们对营养调控的选择之一。

3.重视体重管理:肥胖和体重管理成为现代社会的一个普遍问题,人们开始选择低糖或无糖的食品,以帮助控制体重。

高倍甜味剂分类与发展现状

高倍甜味剂分类与发展现状

高倍甜味剂分类与发展现状近二十年来,肥胖症、糖尿病和龋齿等人群高发病的产生都被认为与饮食习惯及膳食结构尤其是与蔗糖摄入过多有密切关系。

因此,甜味剂发展重点之一就是安全性高,无营养价值、无热量或极低热量的功能性高倍甜味剂。

功能性高倍甜味剂的特点是应用的安全性高,用量少,甜度高,使用成本一般都远低于蔗糖,这些也都是食品科学家不断开发新型高倍甜味剂的动力所在。

到目前为止,世界各国已获批准的高倍甜味剂约20种,其中得到多数国家批准允许使用的品种主要有糖精钠、甜蜜素、AK糖、阿斯巴甜、三氯蔗糖、阿力甜、纽甜、甘草甜素、甜菊苷、罗汉果甜苷和索马甜等。

一、高倍甜味剂分类高倍甜味剂主要分成两大类,即高倍甜味剂和填充型甜味剂。

高倍甜味剂的甜度通常为蔗糖的10倍以上。

填充型甜味剂的甜度通常为蔗糖的0.2~2倍,兼有甜味剂和填充剂的作用,可赋予食品结构和体积。

填充型甜味剂又分为功能性单糖、功能性低聚糖和多元糖醇3大类。

功能性单糖主要包括结晶果糖等,功能性低聚糖包括大豆低聚糖、低聚果糖、低聚异麦芽糖和低聚木糖等,多元糖醇包括赤藓糖醇、木糖醇和麦芽糖醇等。

依来源的不同高倍甜味剂分为天然提取物和化学合成产品两大类。

天然提取物目前主要包括甜叶菊提取物、罗汉果提取物和索马甜等;化学合成产品主要包括阿斯巴甜、纽甜、三氯蔗糖、安赛蜜、阿力甜等。

目前我国批准使用的合成类高倍甜味剂主要有糖精、甜蜜素、阿斯巴甜、安赛蜜、三氯蔗糖、阿力甜和纽甜等。

当前人工合成高倍甜味剂能够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主要因为具备诸多优点:如合成高倍甜味剂甜度高,体积小,使用量少,能量值为0或几乎为0,有利于厂家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二、高倍甜味剂产品的性价比分析从甜度与成本方面进行比较,各种高倍甜味剂的性价比比较如表1。

表1. 各种常见高倍甜味剂的性价比分析名称目前大致价格(元/kg)甜度倍数价/甜比备注蔗糖414葡萄糖(无水) 4.80.86糖精604000.15甜蜜素13450.29阿斯巴甜1202000.6AK糖702000.35纽甜350085000.44三氯蔗糖1100650 1.7甜菊糖220200 1.1阿力甜50002000 2.5口感上基本上是蔗糖>葡萄糖>三氯蔗糖>阿斯巴甜>纽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代糖产品甜味剂行业现状及发展优
势分析报告
2016年12月出版
文本目录
1甜味剂:成本优势突出的代糖产品 (4)
1.1、人工合成高甜度甜味剂:甜价比优势最为突出,应用最为广泛 (4)
1.2、安赛蜜等新型甜味剂占比提升 (6)
1.3、糖精:严格限产限销,逐渐被替代的第一代甜味剂 (7)
1.4、甜蜜素:出口导向,港资、台资企业占据中国市场 (9)
1.5、阿斯巴甜:欧美主流甜味剂产品,国内使用范围最广范 (11)
1.6、安赛蜜:性价比高、安全性突出的新型甜味剂 (13)
1.7、三氯蔗糖:无能量、甜味纯正、安全性高的最新型甜味剂 (14)
2行业现状:安赛蜜等新型甜味剂量价齐升 (16)
2.1、糖价上升凸显性价比优势+竞争格局优化,新型甜味剂量价齐升 (16)
2.2、需求端驱动因素一:糖价上升凸显甜味剂产品性价比优势 (17)
2.3、需求端驱动因素二:甜味剂更新换代,新型甜味剂符合消费趋势 (18)
2.4、供给端驱动因素:环保压力+突发安全事故,竞争格局持续优化 (21)
3相关企业 (22)
3.1、金禾实业:竞争格局持续改善,甜味剂主业量价齐升 (22)
图表目录
图表1:甜味剂可以分为低甜度天然甜味剂、高甜度天然甜味剂和高甜度人工甜味剂 (4)
图表2:高甜度天然甜味剂的原材料有限 (5)
图表3:高甜度人工甜味剂的性价比优势最为突出 (5)
图表4:人工合成高甜度甜味剂的发展历程 (6)
图表5:国内人工合成高甜味剂产品的生产量不到10万吨 (7)
图表6:国内人工合成的高甜度甜味剂市场规模不到70亿 (7)
图表7:糖精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量受到严格限制 (8)
图表8:国家严格限制糖精的生产以及销售 (8)
图表9:出口导向为主,糖精内销量稳定在3000吨左右 (9)
图表10:2015年国内四家糖精生产厂家的出口占比情况 (9)
图表11:甜蜜素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量受到明确的限制 (10)
图表12:港资、台资企业占据国内甜蜜素生产市场 (10)
图表13:近年来国内甜蜜素的出口量稳定在25000吨左右 (11)
图表14:拉美、东南亚以及南非等为主要出口国 (11)
图表15:国内阿斯巴甜生产集中度较高 (12)
图表16:目前国内阿斯巴甜的年均出口在1.5-1.7万吨 (13)
图表17:安赛蜜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量受到严格限制 (14)
图表18:全球安赛蜜的产能集中度较高 (14)
图表19:三氯蔗糖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量受到严格限制 (15)
图表20:全球三氯蔗糖产品的产能分布 (16)
图表21:今年国内甜味剂的主要发展趋势 (17)
图表22:主要食品饮料子板块的收入仍呈现出正增长的状态 (18)
图表23:供需缺口推动糖价持续走高 (18)
图表24:三氯蔗糖在饮料的使用占比已提高到13% (19)
图表25:三氯蔗糖在食品的使用占比已提高到40% (20)
图表26:国内高甜度合成甜味剂市场规模的预测 (20)
图表27:预计新型甜味剂的市场规模占比将逐步提升 (21)
图表28:甜味剂行业今年发生的停产事件 (22)
图表29:安赛蜜的历史价格走势 (22)
图表30:金禾主要产品竞争格局持续改善 (23)
图表31:金禾主要产品价格年初至今均出现一定幅度上涨 (23)
图表32:安赛蜜的历史价格走势 (24)
图表33:全球三氯蔗糖的产能分布 (25)
图表34:安赛蜜的提价业绩弹性测算(假设销量为11000吨) (25)
图表35:三氯蔗糖的放量业绩弹性测算(假设价格不变) (25)
图表36:三氯蔗糖的放量业绩弹性测算(保守假设每新增200吨产量,价格下降1万吨 (26)
图表37:金禾实业历史估值水平 (2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