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胶产品不良原因及处理方法
塑胶件常见缺陷不良分析及对策讲解

塑胶件常见缺陷不良分析及对策讲解塑胶件在制造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缺陷和不良现象,这些问题可能会导致产品性能下降,甚至无法正常使用。
因此,及时发现和解决这些问题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常见的塑胶件缺陷进行不良分析,并给出相应的对策,希望能对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帮助。
一、短射短射是指注塑过程中塑料材料未充满模具导致出现部分或全部缺料的现象。
短射主要由以下几个原因引起:1.温度不合适:塑料材料的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会导致短射。
2.塑料材料不合适:塑料材料的熔融指数低或料温不合适都会造成短射。
3.模具设计问题:模具的流道设计不合理,流道太窄或太长都可能导致短射。
对策:1.调整温度:根据塑料材料的熔融指数和要求的表面质量,合理调整注塑机的温度,保证塑料材料能够完全熔融。
2.更换合适材料:选择熔融指数适宜的塑料材料,并将其预热到适当的温度。
3.优化模具设计:合理设计模具流道,保证塑料材料在进入模腔前能够充分熔化。
二、气泡气泡是指塑胶件表面或内部出现的小气孔或气泡。
气泡可能导致产品外观不良或性能下降。
气泡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塑料材料中含有挥发性成分:一些塑料材料中含有挥发性成分,如果注塑温度过高,这些挥发性成分就会挥发出来形成气泡。
2.模具表面不洁净:如果模具表面不干净或有油污等杂质,气泡就会在塑料注入过程中被吸附在塑料中形成。
3.注塑机压力过高:注塑机压力过高会导致空气被压进模具中,形成气泡。
对策:1.调整注塑温度:根据塑料材料的特性,合理调整注塑温度。
温度过高易导致气泡产生,温度过低则容易短射。
2.模具清洁:保持模具表面干净,定期对模具进行清洗,去除杂质和油污。
3.控制注塑机压力:根据塑料材料的特性和模具的要求,合理控制注塑机的压力,避免空气进入模具。
三、热处理不当塑胶件经过热处理后,如果处理不当,可能导致产品性能下降或出现变形等问题。
常见的热处理问题有:1.温度不合适:热处理时,温度不合适会导致产品硬度不均匀或过硬。
塑胶成形不良现象

塑胶加工成形不良现象与不良对策方法 1.披风不良现象∶模具的分模线、分模面或模具边角之处多胶或有毛刺等。
原因∶塑胶温度过高,射出压力过大,合模压力不足。
对策∶(1)锁模压力增大。
(2)注塑压力减低。
(3)射胶行程减低。
(4)注射速度减低。
(5)模板温度减低。
(6)背压降低。
(7)射胶筒温度降低。
(8)检查模具。
2.结合线不良现象∶胶件之表面有明显的夹线纹。
原因∶两股以上分流射入模腔,细线冷却而生成汇合细纹。
对策∶(1)射胶筒温度提高。
(2)模板温度提高。
(3)射嘴温度提高。
(4)注射压力加大。
(5)注射速度加大。
(6)疏气线加多。
(7)加大入水口。
3.缩水不良现象∶胶件之表面有明显的凹入现象。
t=T/2 以下原因∶肉厚较厚,如右所示∶对策∶(1)射胶行程加大。
(2)螺杆向前时间延长。
(3)保压加大。
(4)注射压力加大。
(5)模板温度降低。
(6)射胶筒温度降低。
(7)注射温度加大。
4.拖花(拖模)不良现象1∶胶件之表面有拖伤条痕。
原因∶金型有伤痕,打光不良,金型有倒扣等现象。
对策∶检查模具是否有伤痕,模具要充分打光,金型倒扣位省平,打光。
不良现象2∶シボ(蝕紋)の場合(表面有拖伤条痕)。
原因∶シボ目大(粗),抜勾配(斜度)小。
(噴沙)对策∶シボ目小(細)に変更,勾配(斜度)大に変更,ビーズ加工5.走水不齐(充填不足)不良现象∶胶件中有部分骨位或较薄部分之胶位有不满胶现象。
原因∶胶件中肉厚太薄,排气不良,浇口截面太小。
对策∶(1)增加料管供料。
(2)增加射出速度。
(3)加大射出行程。
(4)注射压力加大。
(5)保压加大。
(6)射胶筒温度加高。
(7)背压加大。
(8)射嘴温度提高(9)模板温度提高。
(10)入水口加大。
(11)加大浇道截面。
6.流痕不良现象∶浇口或其他窄段成形品表面生成年轮状细条纹。
原因∶溶状聚合物推动固化聚合物前移时,生成细条纹。
对策∶(1)射胶筒温度提高。
(2)射嘴温度提高。
(3)提高模温。
塑胶成型常见不良原因分析及对策

成型常见不良原因分析及对策1.缺料:L原因:计量不足。
对策:①增加计量值;②增加背压压力;③减少螺杆转数。
2.原因:流动性不良。
对策:①增加射出压力;②增加背压;③降低螺杆转数;④增加射出速度;⑤增加模具温度;⑥增加料筒温度。
3.原因:模具内空气排气不良。
对策:①充填速度降低;②降低锁模力;③使用多段充填。
4.缩水:L原因:计量值不足。
对策:①增加计量值;②增加背压;③增加螺杆转数。
5.原因:压力不足。
对策:①保压调快;②保压时间调长。
6.原因:流动性不良。
对策:①增加充填速度(压力不足情形);②降低充填速度(厚肉制品情形)。
7.原因:料管温度过高。
对策:①料管温度降低;②模具温度调低;③冷却时间加长。
8.原因:二次压切换不良。
对策:二次压切换调整。
9.毛边:1.原因:射出压力过高。
对策:①保压调整;②充填压力多段切换。
2.原因:流动性过高。
对策:①充填速度调低;②背压调低;③模温降低;④料管温度降低。
3.原因:二次压切换不良。
对策:①提前切换二次压;②减少计量值。
4.原因:模内空气排出不良。
对策:①充填速度降低;②多段射出;③型缔力调低。
5.原因:锁模力不足,模具密合不够。
对策:锁模力增大。
4.气泡:1.原因:计量时空气进入。
对策:①背压调高;②螺杆转数调低;③进料段温度降低;④降低加热筒后段温度。
2.原因:加热筒内部异常发热。
对策:①增加背压;②减少螺杆转数。
3.原因:松退量过多。
对策:①松退量减少;②松退速度减小。
4.原因:体积收缩。
对策:①增加背压;②延长保压时间;③增高模具温度;④降低料管温度;⑤降低充填速度(厚肉制品情形);⑥增加充填速度(压力不足情形)。
5.原因:模具内空气排出不良。
对策:①降低充填速度;②多段射出;③降低锁模力。
6.气纹:1.原因:速度过快或压力过大。
对策:降压或减速。
2.原因:料温过低。
对策:提高前段温度。
对策:提升模具温度。
4.原因:浇口或太小或太大。
对策:模具改善。
塑胶制品质量异常原因分析与处理

塑胶制品质量异常原因分析与处理一黑点项目原因对策机器1.原料过热部份附着料管管裹2.射入模内时产生焦斑(BURNING MARK)料管内有使原料过热的死角1.彻底空射2.拆除料管清理3.降低原料温度4.减短加热时间5.降低射出压力入速度,酌降关模压力检查射嘴与料管间接触面.,有无间隙或腐蚀现象模型射入模内时产生焦斑(BURNING MARK) 加强模具排气孔更改溢口位置材料1.原料混有异物.纸屑等2.射入模内时产生焦斑(BURNING MARK)1.检查原料2.彻底空射3.降低原料温度二黑纹项目原因对策机器1.螺杆转速太快.2.螺杆与料管偏心而产生3.射嘴孔过小或温度过高 4.料管或机器过大,料管内有使原料过热之死角1.降低螺杆转速检修机器2.重新调整孔经或温度3.更换料管或机器检查射嘴与料管间之接触面有无间隙或腐蚀现象模型材料原料温度太高降低料管温度三成品不完整项目原因对策机器1.射出压力太低2.射出量不够3.射出时间太短4.射出速度太慢5.背压不够1.提高射出压力2.增多射出量3.增长射出时间4.加快射出速度5.稍增背压6.拆除检查机器,更换较大机器6.螺杆或逆止环磨损(CHEK RING)机器能量不够模型1.模具温度太低2.模具温度不均3.模具排气不良 4.进胶不平均 5.浇道或溢口太小1.提高模具温度2.重调模具水管3.恰当位置加适度之排气孔 4.重开模具溢口位置 5.加大浇道或溢口材料1.原料温度太低2.原料内润滑剂不够 1.提高料管温度2.酌加润滑剂四缩水项目原因对策机器1.模内进胶不足2.剂量不足3.射出压力太低4.保持压力不够5.射出时间太短6.射出速度太慢7.射出嘴阻塞8.冷却时间不够9.机器或料管过大,螺杆止逆环磨损1.增加剂量2.提高射压3.提高或增长保持压力 4.增长射出时间5.加快射速6.拆除清理7.增加冷却时间或检查冷却水路8..酌延机器或料管,拆除检修模型1.溢口不平衡2.模温不当1.调整模具溢口大小或位置2.调整适当之温度及局部本对温度材料降低料温,检讨成品料温太高五成品黏模项目原因对策机器1.射出压力过高2.原料剂量过多3.射出时间太长4.射出速度太快1.降低射出压力2.减少剂量3.减少射出时间4.降低射出速度模型1.进料不均使部份过饱2.模具温度过高或过低3.模具内有脱模倒角(UNDERCUT) 4.模具表面不光滑 5.脱模造成真空侧滑块(SIDECAM)未通至定位1.变更溢口大小或位置2.调整模温及两侧相对温度 3.修模具除去倒角4.打光模具5.开模或顶出减慢,或模具加进气设备检修模具材料料温太高降低料温六浇道黏模项目原因对策机器1.射出压力太高2.填料过饱3.浇道波司(SPRUE BUSHING)与射料嘴(NOZZLE)之配合不正1.降低射出压力2.降低射出剂量时间及速度 3.重新调整其配合模型1.浇道过大2.浇道冷却不够3.浇道脱模角不够4.浇道内表面不光滑或有倒模脱角5.浇道外孔有损坏6.无浇道环销(SNATCH PIN)1.修改模具2.延长冷却时间或降低冷却温度 3.修改模具增加角度4.检修模具5.检修模具6.加设抓销材料原料温度过高降低原料温度七溢料毛头项目原因对策机器1.射出压力太高2.填料过饱3.开模压力不够1.降低射出压力2.降低射出时间.速度及剂量 3.增加关模压力模型1.模内尤其合模线有异常2.顶出背板后有异物垫住,使回位销不能退回定位合模线(PARTING LINE)或靠密面(MATINGSURFACE)不良1.检查清理2.检查清理,修理模具材料原料温度太高降低原料温度,降低模具温度八开模时顶出成品破裂项目原因对策机器填料过饱降低射出压力.时间速度及剂量模型1.模温太低2.部份脱模角不免有脱模倒角3.成品脱模时不能平衡脱离4.顶针不够或位置不当脱模时局部产生真空现象5.侧滑块(SIDE CAM)动作之时间或位置不当1.升高模温2.检修模具3.检修模具4.检修模具,开模或顶出慢速加直气设备5.检修模具材料九结合线项目原因对策机器1.射出速度太慢2.射出压力太低 1.增加射出速度2.提高射出压力模型1.模具温度过低2.脱模油过多3.浇道及溢口过大或过小4.模内空气排除不及5.结合线距溢口太通1.提高模具温度2.少用脱模油3.尽量不用调整模具4.增加排气孔或检查原有排气孔是否堵塞 5.变更溢口位置材料1.原料熔融不佳2.原料不洁或渗有他料1.提高原料温度,提高背压2.加快螺杆转速,检查原料十流纹项目原因对策机器1.射出速度太快或太慢2.射出压力太高或太低1.调整适当射出速度2.调整适当射出压力模型1.模具温度太低2.溢口过小产生3.射纹成品断面,厚薄相差太多1.提高模具温度2.加大溢口3.变更成品设计或溢口位置材料1.原料熔融不佳2.原料不洁或渗有其他料1.提高原料温度,提高背压2.检查原料十一银纹气疮项目原因对策机器1.射嘴及前段温度过高2.射出速度太快3.射出压力太高4.料管内夹有空气1.降低射嘴及前段温度2.减慢射出速度3.调小射出压力 4.酌增背压模型1.模具温度太低2.原料在模内流程不当1.提高模具温度2.调整溢口大小及位置,模具温度保持平均,成品厚度尽量平均材料1.原料含有水份2.原料温度太高3.原料中其他添加物如润滑剂.染料等之分解4.原料中其他添加物混合不均5.原料粗1.原料彻底烘干,提高背压2.降低原料温度3.减少其使用量或更换耐温较高之代替品4.彻底混合均匀5.使用粒状均匀之原料6.酌加润滑剂,如0.03%ZINC STEA RATE细粒不匀6.原料内部润滑不够十二成品表面不光泽项目原因对策机器原料之剂量不够增加射出压力.速度.时间及剂量模型1.模具温度太低2.模具内有过多脱模油3.模内表面有水4.模骨表面不光1.提高模具温度2.擦拭干凈3.擦拭并检查有否漏水 4.模具打光材料十三成品变形项目原因对策机器1.填料过多2.近溢口部份之原料太松或太紧1.减少射出压力.速度.时间及剂量2.增加或减少射出时间模型1.成品形状及厚薄不对称2.几个溢口进料不平均3.顶出系统不平衡4.模具温度不均匀 5.近溢口部份之原料太松或太紧1.模具温度分区控制脱模后以定形架固定变更或成品设计更改溢口2.改善顶出系统3.调整模具温度4.减少或增大溢口大小材料1.成品顶出时尚未冷却2.原料温度太低1.降低模具温度,延长冷却时间,降低原料温度2.提高原料温度,提高模具温度十四成品内有气孔项目原因对策机器1.射出压力太低2.射出时间及剂量不足3.射出速度太快4.背压不够5.料管温度不当1.提高射出压力2.增加射出时间及剂量 3.调慢射出速度4.提高背压5.降低射嘴及前段温度,提高后段温度模型1.成品断面肋或柱过厚2.浇道与溢口太小3.模具温度不平均4.冷却时间太长 5.水浴冷却过急1.变更成品设计或溢口位置2.加大浇道及溢口3.调整模具温度4.减少模内冷却时间5.使用水浴冷却减少水浴时间或提高水浴温度材1.原料含水份2.温度过高以至分解 1.原料彻底烘干2.降低原料温度料。
塑胶常见不良及解决方法

塑胶常见不良及解决方法塑胶是一种常见的材料,广泛应用于各种行业和领域。
然而,由于塑胶的特性以及制造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常常会出现一些不良现象。
本文将重点介绍一些常见的塑胶不良及其解决方法。
1.氣泡:塑膠制品中常見的一種不良現象是氣泡,這會在成品表面或内部形成小气囊。
气泡的形成是由于塑胶熔融时含有的空气或挥发物没有充分释放出来。
解决方法包括降低加工温度、增加熔体压力、增加注射速度和使用抗气泡添加剂等。
2.热胀冷缩:塑胶制品在温度变化下会发生热胀冷缩,导致尺寸变化。
这可能会导致配件无法正常连接或安装。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用材料改性或加工工艺改进,如增加冷却时间、降低注射温度等。
3.白化:白化是指塑胶制品表面或内部出现白色斑点或条纹。
这种现象通常是由于塑胶在注射过程中发生气泡聚集或制品未达到均匀熔融所致。
解决方法包括优化注射工艺、增加熔体压力、使用抗白化添加剂等。
4.热裂纹:热裂纹是指在塑胶产品成型过程中出现的裂纹现象。
这通常是由于塑胶在成型过程中存在过大的应力集中,导致塑胶产生裂纹。
解决方法包括改变模具设计、增加冷却时间、预混塑胶料等。
5.变色:变色是指塑胶制品在使用或储存过程中出现颜色变化。
这可能是由于塑胶材料受到光、热、氧化等外界因素的影响所致。
解决方法包括选择适当的防褪色添加剂、合理储存塑胶制品等。
6.毛刺:毛刺是指塑胶制品表面出现不平整、刺状的小颗粒。
这通常是由于模具表面不平整或注射工艺不当所导致的。
解决方法包括优化模具设计、控制注射压力、调整注射速度等。
7.缩水:缩水是指塑胶制品在冷却过程中发生体积收缩。
这可能导致尺寸偏离设计要求。
解决方法包括优化塑胶成型工艺、增加冷却时间和选择合适的材料等。
8.潜伏期延长:有些塑胶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发生不良现象,如变形、断裂等。
这可能是由于塑胶受到环境因素、应力或热老化的影响导致的。
解决方法包括选择合适的材料、控制加工温度、降低应力等。
总结起来,塑胶制品的不良现象可能是由于材料、工艺或环境等多种因素造成的。
塑胶制品不良及处理方法

塑胶制品不良及处理方法塑胶制品是一个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的产品,因其轻便、耐用、易于成型和低成本等特点而受到广泛青睐。
然而,在制造,储存和使用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良问题。
本文将讨论一些常见的塑胶制品不良和对应的处理方法。
首先,挤塑制品可能出现的一个常见问题是开裂。
开裂可能由于塑胶材料中的应力集中导致,也可能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热胀冷缩效应。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之一是增加产品的厚度,以减少应力集中的几率。
另外,可以改变材料的成分,增加韧性,使其更能抵抗温度变化引起的应力。
其次,成型过程中的热流道也可能导致塑胶制品的不良。
热流道是用来将塑胶材料引导到模具中的系统。
不良的热流道设计可能导致产生气泡,留下痕迹或制造不完整的产品。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包括重新设计热流道系统,使其更加均匀,并确保热流道与模具的接触面积充足。
此外,一些塑胶制品可能会出现尺寸不符合要求的问题。
这可能是由于模具的磨损或变形导致的。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包括定期检查和更换模具,以确保其保持良好的形状。
还有一个常见的问题是喷涂塑胶制品表面不良。
这可能是由于颜料或涂层的质量问题导致的。
对策之一是在生产过程中对颜料或涂层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以确保其符合要求。
另外,可以使用更高质量的颜料或涂层,以提高塑胶制品的外观。
此外,塑胶制品也可能出现黄化或变色的问题。
这可能是由于光照、热氧化或污染物导致的。
为了避免这个问题,可以选择具有抗紫外线性能的塑胶材料,或者在最终产品上添加防护层。
总之,塑胶制品在制造和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不良。
针对不同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改变材料的成分,重新设计模具或改进生产工艺来解决问题。
此外,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也是预防不良的关键。
通过采取这些措施,可以提高塑胶制品的质量和性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塑胶产品外观不良改善管控方案

塑胶产品外观不良改善管控方案一、塑胶产品外观不良的原因1. 原材料问题:塑胶产品的外观质量与原材料的质量密切相关。
如果原材料的质量不稳定或掺杂了杂质,就会导致产品表面出现气泡、色差、瑕疵等问题。
2. 生产工艺问题:塑胶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如果温度、压力、注塑速度等工艺参数控制不当,就会导致产品外观不良。
比如温度过高会导致熔融塑料流动性增加,容易产生短射、缩短等问题。
3. 模具问题:模具的质量和设计也会对产品外观产生影响。
如果模具的表面粗糙度不达标或者设计不合理,就容易导致产品表面出现模纹、毛刺等问题。
二、改善管控方案的制定1. 优化原材料选用:选择质量稳定的原材料供应商,并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同时,建立原材料质量检验标准,对原材料进行全面检测,确保其符合要求。
2. 优化生产工艺:制定严格的生产工艺流程,并进行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操作技能。
同时,建立完善的生产工艺控制系统,定期对关键工艺参数进行监控和调整,确保产品质量稳定。
3. 优化模具设计和制造:与专业的模具设计师合作,进行模具的设计和制造。
确保模具的表面粗糙度达到要求,并且模具结构合理,以提高产品的外观质量。
三、改善管控方案的实施1.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制定塑胶产品质量管理手册,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和要求。
同时,建立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原材料进货检验、生产过程控制、产品出货检验等。
2. 定期进行质量检查:制定检查计划,定期对产品进行抽样检验,包括外观质量、尺寸偏差等方面。
对不合格产品进行分类处理,并分析原因,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3. 进行质量培训:对质量管理人员和生产操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质量意识和操作技能。
培训内容包括质量控制知识、工艺参数调整方法等。
4. 建立反馈机制:建立客户投诉反馈机制,及时处理客户反馈的问题,并进行分析和改进。
同时,建立内部质量反馈机制,对内部质量问题进行跟踪和整改。
总结:通过对塑胶产品外观不良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和实施改善管控方案,可以有效提高塑胶产品的外观质量。
塑胶产品外观常见不良分析

塑胶产品外观常见不良分析塑胶产品外观常见的不良包括以下几种:色差、气泡、划痕、夹杂物、脱模不良、收缩和变形等。
色差是指塑胶产品的颜色不均匀或与要求的颜色不符。
色差的原因可能是原料配比不当、制造过程中色母粒的混合不均匀或是注塑工艺参数的控制不当等。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包括:调整原料配比、改善色母粒的质量控制、优化注塑工艺参数等。
气泡是指塑胶产品表面或内部存在气泡。
气泡的出现可能是因为熔体中存在气体、注射过程中的温度不稳定或注射速度过快等。
预防气泡的方法包括:减少原料中的水分含量、优化注塑工艺参数以控制温度和速度、改善注射系统的设计等。
划痕是指塑胶产品表面存在明显的划痕或刮痕。
划痕的原因可能是注射模具表面存在缺陷、模具使用寿命过长或注射速度过快等。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包括:定期检查和维护模具的表面状态、调整注射速度、改善模具设计等。
夹杂物是指塑胶产品表面或内部存在杂质或异物。
夹杂物的原因可能是原料中含有杂质、模具未清洁干净或注塑工艺参数控制不当等。
预防夹杂物的方法包括:选择优质的原料、对模具进行彻底的清洁、优化注塑工艺参数以避免过多的杂质进入等。
收缩和变形是指塑胶产品在冷却过程中发生尺寸变化或形状变形。
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因为塑胶在冷却过程中会发生收缩。
控制收缩和变形的方法包括:优化注塑工艺参数、改善模具设计以控制冷却速度、选择合适的塑胶材料等。
塑胶产品外观常见的不良分析涉及色差、气泡、划痕、夹杂物、脱模不良、收缩和变形等方面。
通过优化原料配比、改善色母粒质量控制、优化注塑工艺参数以及改善模具设计等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塑胶产品的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文档
縮水可能發生之原因及處理方法
故障原因 模具進膠不足 熔膠量不足 射出壓力太低 保持壓力不夠 射出速度太短 射出速度太慢 澆口不對稱 射料咀阻塞 料溫過度 模溫不當 冷卻時間不夠 排氣不良 料管過大 螺桿止逆環磨損 塑品厚薄不均 澆道過大或太小
處理方法 增加入料 適量入料,適度調高背壓 增加射出壓力 提高射壓 增長射出時間 增加射速 調整模具入口大小或位置 拆除清理 降低料溫 調整適當之溫度 酌延冷卻時間 在縮水處設排氣孔 更換較小規格料管 拆除檢修 增加射壓 精品文高档 速澆道大小
二.成品黏模(脫模困難)
在射了成型時,成品會有黏模發生,首先要考慮射出壓力或保壓壓力 是否過高.射出壓力太大會造成成品過度飽和,使塑料充填入其他的空隙中, 致使成品卡在模穴里脫模困難,在取出時容易有黏模發生. 而當料管溫度過高時,通常會出現兩种現象.
(1)是溫度過高使塑料受熱而分解變質,失去它原有之特性,並在脫模過程 中出現破碎或斷裂,造成黏模.
6 把高壓壓力歸零,在開關模便可得知低壓 生產中模具會熱漲冷縮,所以要大於實際值. 保護位置,當得知位置,當得知位置可大 於1~2mm.
7 低壓保護時間,開始關模至碰到高壓行程 加進機臺行程誤差值. 加0.2秒.
8 把高壓壓力調至80~100bar
不易起合模面,毛邊.
9 頂針回位,位置規至1mm~2mm.
模具組裝錯誤一定會損壞模具.
2 按下調模鍵
減漫速度,易架模
3 對準進料口中心,呈現圓孔
未呈現圓孔造成漏料
4 銷緊模具
模具會掉落,增加工作危險
5 按下細調模或粗調模,進與退並把低壓位 高壓表升至50bar,射出壓力將造成模具不能完 置向前移高壓調至90bar,逼模至壓力表 全閉合. 升至50~80bar
在射出技術控制方面,出現縮水的情況有:壓力不足、射出速度太慢、
澆口太小或澆道太長等等.所以在使用射出機時,必須注意成型條件及保壓是否
足夠,以防造成縮水問題.
(3)模具及產品設計方面:
模具的流道及冷卻裝置,對成品之影響亦很大,由於塑料之傳熱能力
較低,故距離模壁越遠越厚,則其凝固及冷卻較慢,就有足夠的塑料填滿模腔,使
PBT膠
聚碳酸酯 、防彈膠 亞克膠
硬PVC
軟PVC
PU膠、烏拉坦膠 EVA膠
聚
精品文档
縮水率(%) 0.4 0.4 0.2 0.6
1.5~5 2~5 1~4.7 0.6 1.0 0.8~0.5
2 0.5 2.25 1.5~2.0 0.6 0.5 0.1~0.5 1~5 0.1~3 1.0 0.7
(2)射出技術:
頂針未回位,關模傷及模具.
10 (1)頂出時出要由短到長 (2)調到超出模面1mm.
(1)一次頂出太長會造成頂針彎曲. (2)能使得成品掉落不易壓回.
11 調射出壓力與時間要由小到大.
(1)射太飽頂針彎曲 (2)粘模.
(3)斷pin
(4)卡模.
12 第一次試模之新模具要噴離形濟. 精品文档預防成品粘模
(2)是膠料充填入模穴後不易冷,卻需加長周期時間,殊不合經濟效益. 所以需適度依膠料之特性調節其運作溫度.至於模具方面的問題,
假如進料口不平衡,會使成品冷卻的速率不一致.所以成品在脫模時易有黏膜 現象,這時就要在模具上作改進的措施.
精品文档
成品黏模可能發生之原因及處理方法
ACETAL COPOLYMER
CAB PET PBT PC PMMA PVC硬 PVC軟 PU EVA PSF
各种塑料的縮水率
塑膠原料
普通級苯乙烯、硬膠 不碎級笨乙烯、不碎硬膠 AS膠
聚丙烯膠、丁二烯、苯乙烯 低密度聚乙烯、軟膠 高密度聚乙烯、軟膠 聚丙烯、百折膠 PPO膠
尼龍6
尼龍66
聚縮醛、賽鋼、特靈 酸性膠、酸醋纖維 PET膠
有時變更操作、模具、機器方面稍做調整,以及過濾所使用的原料,就可 以解決問題所在.本章就逐一列舉成品可能發生的問題,並加以探討解決之 道.射出成型條件對成品物性的影響,大致可從幾方面來考慮:
(1)原料 (2)成形機 (3)模具設計 (4)成形條件
精品文档
成品缺失四大因素
原料
模具設計
剛性 強韌性 耐衝擊性
塑膠制品不良原因之判定及處理方法
前言
縮水
成品黏模(脫模因難)
澆道黏模
成品內有氣孔
銀紋̖、氣瘡
毛邊、彼鋒
成品短射
結合線
精品文档
成品表面光澤不良 黑紋 流紋 開模時或頂出時成品破裂 燒焦 表面剝離 噴痕 白化
精品文档
操作前題及注意事項
架模調機操作程序
注意事項
1 檢查模具是否有異常,吊起模具.
(1)塑膠: 不同塑膠原料的有不同的縮水率, 通常易縮水的原料都屬於結晶
性的,如尼龍、百折膠等等.在射出過程中,結晶性塑料受熱成流體狀態,分子 呈無規則排列;當射入較冷的模腔時,塑料分子便慢慢地整齊排列形成結晶, 結果體積縮小到小於規定尺寸笵圍,就是所謂的[縮水].
精品文档
代號
GPPS HIPS SAN ABS LDPE HDPE PP PPO PA6 PA66
耐藥品性 耐熱變形性
結晶化度 熱安全性 流動化
模腔形狀 注口形狀
耐定性
模具材質 模具溫度
成形品物性
可塑化容量 可塑化方式
成形機
銷模力
射出壓力
冷卻時間 (模具溫度)
料管溫度 (樹脂溫 度)螺桿轉速
精品文档
成形條件
射出條件
一.縮水
塑膠品在表面的凹陷,空洞都稱為[縮水],除了會影響產品外觀,亦 會降低成品品質及強度,縮水的原因與成型技術,模具設計及使用塑料均有關 系.
射出機的螺桿在身出或保壓時,塑料不會倒流而減低壓力,另一方面水口亦不能
冷凝太快,以免半固塑料陰塞流道造成壓力下降,引致成品縮水.不同的模流過
程有不同的收縮率,熔膠筒的溫度控制得宜,可防止塑件過熱,延長周期,可確保
製品有充分時間冷卻.
縮水問題如獲得適當解決,可提高成品品質,減低次廢產品並提高生
產效率.
前言:
塑膠成形產品,原則上都是依據標準規格要求製造.但無論如何 它的變化仍是相當廣泛的.有時當生產很順利進行時會突然產生縮水變形, 有裂痕,銀紋,或其它缺陷等無法接受的產品.
在生產時就要從成品所發生問題,來了解判斷問題所在,這是一种專門 性的技術及經驗的累積.如果我們把成品上的缺失,涵蓋在四個主要因素當 中,那就是原料、模具、成型機及成型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