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技术及海洋智能仪器实验
国内外海洋试验场现状分析

国内外海洋试验场现状分析海上试验场是海洋观测、监测和调查仪器设备研发、海洋科学研究、实现科技兴海,促进高新科技成果转化及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的重要试验平台。
国际海洋科技发达国家在国防工业、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中,对海上试验场的建设投入了大量研究和建设。
目前,国外海上试验场多数是海军装备研发测试、船舶与海洋装备试验、海洋科学基础问题研究等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性试验场,而国内海上试验场建设起步较晚,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与国外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一、国外试验场(一)挪威特隆赫姆峡湾试验场挪威特隆赫姆峡湾试验场由挪威科技大学自主海洋运行科技中心和挪威政府合作建立,于2016年底正式开放,主要用于海上机器人测试(图3-2),由于峡湾试验海域开阔且交通量相对较少,可以减少测试事故。
该试验场为西北东南走向,长约14 km,宽约1 km,水深近400 m,设有静态试验场、航行试验场、陆上试验站三部分。
静态试验场主要用于对处于系泊状态的海上机器人进行单机设备的测试任务;航行试验场的功能较为丰富,用于对以各种速度和深度航行的海上机器人(USV/AUV/UUV)进行相应的测试工作;陆上试验站配有雷达、通信设施及各种分析设备,负责对测试任务的指挥、实施及处理等工作。
使用该试验场的科研机构和企业包括Kongsberg Seatex、SINTEF Ocean、Maritime Robotics和Rolls-Royce Maritime等,测试从海上机器人(USV/AUV/UUV)的导航和防碰系统到运行安全和风险管理项目的所有内容。
图2-1 挪威特隆赫姆峡湾试验场(二)芬兰杰克蒙瑞智能船测试区芬兰杰克玻瑞(Jaakonmeri)智能船是全球首个与无人驾驶航运项目相关的测试区域,目前已正式运营。
该测试区是全球首个国际性测试区,为全球测试无人驾驶的海上运输、船舶或者相关的技术提供服务,服务的测试对象包括:载人智能船、无人船(USV)、无人潜航器(AUV/UUV)等。
《智能检测与仪器》课程教学大纲.

智能检测与仪器》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7154 适用专业:本科电子工程专业学时数:64执学分数:4编写笔者:肖晓萍日期:2006年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智能检测与仪器》是是高等院校工科本科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是从事现代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研究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
本课程的任务在于智能检测与仪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
主要内容包括测量误差和数据处理的基础知识,电参数测量方法,智能仪器技术,检测新技术,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分析,以及由单片机组成的测量系统的设计方法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误差理论、基本电参数测量,智能仪器技术,检测新技术方面的知识和应用能力;了解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分析,以及由单片机组成的测量系统的设计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开拓学生思路,培养综合应用知识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第1章检测技术的基础知识(6)1 •理解检测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常用方法2. 了解仪表的基本结构、基本性能、构成原理和输入/输出特性3. 理解测量误差及处理方法4. 理解误差的合成与分配方法第2章电量的测量及相关仪表(12)1-电压与电流的测量方法2. 了解磁电系、电磁系、电动系、电压表和电流表,钳形电流表,万用表3•理解功率和电能,电路参数,频率和相位的测量方法4.电动系频率表、电动系相位表5. 了解磁参数的测量第4章智能仪器技术(10 )1. 了解智能仪器的基本知识2 •理解智能仪器的数据采集技术3•理解智能仪器的各种常用算法(误差处理算法、抗干扰和数字滤波和仪器的自动校准)4. 了解智能仪器的接口技术5. 理解智能仪器的设计方法第5章检测测量领域的新技术(14)1. 了解虚拟仪器的基本概念、组成及特点、设计步骤和虚拟仪器系统的数据采集方法2 •掌握虚拟仪器的软件开发工具LabVIEW及虚拟仪器的设计3 •理解现场总线的本质含义,优点和几种类型4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分类及特点;基本原理、过程及关键技术;结构与功能模型;数据融合方法;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应用5•了解软测量技术的建模方法、实时演算的工程化实施技术、软测量模型的自校正及维护及软测量技术在工业中的应用第6章测试系统的设计与分析(10)智能温度测控系统1. 了解智能温度测控仪器的设计要求2. 了解智能温度测控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3 •智能化数字多用表(DMM4 •理解数字化电能测量系统的组成原理,如DMM交/直流转换器和其他转换器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1、本课程以课堂讲授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课堂讲授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实验占12学时。
《现代测试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测试技术》课程教学大纲编号:B002D150英文名称:Technology of Modern Measurement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责任教学单位:电子工程系电子信息工程教研室总学时:32(其中实验学时:8)学分:2.0考核形式:考试课程类别:专业课修读方式:必修教学目的:通过课堂讲授、实验等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现代测试技术的工作原理及特点,掌握当前数字化、网络化的测试技术,了解现代测试技术过程中GPIB、VXI等程控仪器的数字接口,以及PXI等自动检测相关技术,培养学生开发、应用现代测试系统的能力。
本科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以讲授、讨论为主,实践教学为辅。
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本课程以电子测量、检测技术、智能仪器设计等课程为基础。
讲授过程中需结合控制接口技术、数字通信技术、智能仪器、网络测试技术等内容,综合地进行分析,采用讲授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掌握应用智能仪器进行信号检测及分析的能力。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部分现代测试技术概述教学重点:掌握现代自动测试系统的体系结构。
教学难点:程控设备互联协议。
教学要点及要求:了解自动测试系统的应用和意义。
掌握现代自动测试系统的体系结构。
了解程控设备互联协议。
掌握现代自动测试系统的分类。
了解网络化测试系统技术。
了解自动测试软件平台技术。
第二部分总线接口技术教学重点:GPIB总线结构及接口设计。
VXI总线组成及通信协议。
PXI总线规范及系统结构。
教学难点:VXI总线通信协议。
教学要点及要求:了解GPIB数字接口的发展及基本特性。
掌握GPIB器件模型,掌握数字总线结构,理解接口功能及其赋予器件的能力。
理解GPIB专用LSI接口芯片实现接口功能。
了解VXI模块与主机箱,掌握VXI总线信号,掌握VXI器件。
掌握VXI系统的通信协议。
理解VXI高速数据总线(FDC),理解VXI模块接口设计技术。
掌握PXI总线的特点和总线规范。
关于测控技术与仪器的实习报告(精选多篇)

关于测控技术与仪器的实习报告(精选多篇)第一篇: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实习报告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实习报告时间过得飞快,两周的实习转眼就过去了,不过在企业里我们也学到了狠多东西。
在这次毕业实习中,我认真的去接触每一件事物,抱着满腔的热情和好奇,认真的去对待。
对于一些平常理论的东西,或遇到不懂的东西,我都认真的去了解和充实接触,从而使我有了感性上飞跃的认识,感到受益匪浅。
以下就我在实习期间的情况做出报告。
实践是大学生活的第二课堂,是知识常新和发展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试金石,也是大学生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
一个人的知识和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发挥作用,才能得到丰富、完善和发展。
大学生成长就要勤于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一起,在实践中继续学习,不断总结,逐步完善,有所创新,并在事件中提高自己由知识、能力、智慧等因素融合成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自己事业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次毕业实习由张涛老师和牛金星老师带领,测控专业总共两个班,64人参加实习。
3月7号出发去北京,安住在北京交通大学招待所。
两人间三人间四人间不等,全都在地下室,据说以前是按防空洞的标准设计的,地下一层一点信号都没有。
本来预计是北京两周的毕业实习,但由于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实习时间缩短为一周,虽然缩短了实习周期,但是我们还是学到了不少东西。
首先我们去了北京基康科技有限公司,隶属于美国基康公司(geokon inc.),公司成立于1976年,是世界最大的岩土及大坝监测仪器制造商之一。
北京基康位于北京高科技园区中关村,拥有上千平米的研发基地。
公司自成立以来,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投入千万元引进人才、购置设备,进行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发。
目前已完成全系列光纤光栅传感器及其测量设备的研发,为基康家族增添了一条充满生机的产品线。
我们先是了解了物联网方面的发展,物联网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传感器、射频识别(rfid)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气体感应器等各种装置与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与互联网结合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
国家海洋局关于印发《海洋工程中、高级技术资格评审条件(试行)》的通知

国家海洋局关于印发《海洋工程中、高级技术资格评审条件(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海洋局•【公布日期】1995.08.09•【文号】人职发[1995]89号•【施行日期】1995.08.0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行政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正文国家海洋局关于印发《海洋工程中、高级技术资格评审条件(试行)》的通知(人职发(1995)89号1995年8月9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事(人事劳动)厅(局)、职改办,国家海洋局局属各单位,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人事(干部)部门:为了深化职称改革,严格技术资格评审条件,现将《海洋工程中、高级技术资格评审条件(试行)》印发给你们,请在评审海洋工程中、高级技术资格时遵照试行。
试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及时反映给我们,以便修订完善。
本评审条件自下发之日起试行,评审办法按《关于印发〔专业技术资格评定试行办法〕的通知》(人职发〔1994〕14号)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海洋工程中、高级技术资格评审条件(试行)总则一、为客观公正地评价海洋工程技术人员的水平,鼓励多出成果,多出人才,促进海洋事业的发展,结合海洋工程的特点,特制定本评审条件。
二、按照本条件,经评审合格并获得相应技术资格证书者,表明已具备相应的技术水平和能力,其职务聘任与工资待遇由所在企事业单位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自行确定。
三、本条件适用于从事海洋工程的技术人员中、高级技术资格的评审。
海洋工程中、高级技术资格的名称分别为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四、海洋工程分为:海洋调查与监测专业、海洋信息与环境预报专业、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专业。
五、海洋工程各专业适用范围(一)海洋调查与监测专业本专业评审条件适用于从事以下分支专业范围内的调查、科研、设计、实验、开发、生产的技术人员。
1.海洋调查与测绘,包括从事临海调查、近海调查、大洋调查、极区调查、海洋工程调查、专项调查工作及资料分析处理,海洋大地测量、航道测量、海洋工程测量、资料分析处理及海洋制图等技术人员;2.海洋观测与监测,包括从事海洋水文、海洋气象、海气相互作用及相关要素的观测和资料分析处理,海洋大气、水体、底质、生物体、海(极)冰等监测、资料分析处理,海洋环境质量评价等技术人员;3.海洋遥感,包括从事海洋遥感遥测技术,及遥感技术在资源与环境调查、测绘、规划、灾害监测和预报、执法监视方面应用等技术人员;4.实验测试与分析,包括从事海洋大气、水体、底质、生物体、海(极)冰、地质等样品的实验测试、分析及方法研究等技术人员;5.海洋仪器设备与系统,包括从事海洋调查、观测、监测、监视等仪器设备与系统的研制、开发、生产、质控、应用和维护等技术人员;6.海洋标准计量,包括从事海洋计量检定和测试,海洋计量器具、标准物质的研制与开发,海洋标准的制(修)定,海洋计量、标准化和质量检验技术研究及规程、法规的制(修)定等技术人员。
仪器科学与技术研究方向及主要研究内容介绍

修
课
00120141
55020054
55020063
55020074
55020084
55020094
55020104
55020114
55020124
55020134
55020144
55020154
55020164
55020174
55020184
55020194
55020204
55020214
55020224
李冶
邱春玲
附表二
硕士生课程设置表
类别
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
任课
教师
教师
代码
学时
学分
开课时间
授课方式
考核方式
春
秋
必
修
课
公共课
00020011
00020041
00020051
00020061
第一外国语
自然辩证法或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100
40
20
3
2
1
基础理论课
00120101
55020012
林君
02
分析仪器
综合运用光学、电子、计算机、分析化学等技术和方法,从事大型分析仪器技术升级改造和远程共享、小型光谱分析仪器、环境监测系统、分析测试方法及软件等方面的研究与开发工作,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田地
03
车辆测试技术及仪器
主要开展关于车辆动态测试与分析技术、动态性能评价、动态测试原理与方法、专用测试仪器开发、车辆故障智能化诊断、结构模态分析、机电一体化方面的新技术研究及其设备仪器、机械自动化生产线、车辆检测车及检测线等方面的的研究、研制开发工作。动态测试与信号处理、专用测试仪器研制、汽车检测和汽车故障智能化诊断是本研究方向的特色。
PCR仪-仪器百科

简介PCR仪就是利用pcr技术原理进行DNA复制扩增的仪器。
使用PCR 仪按一定步骤进行实验操作,就可以将一段基因复制为原来的成百上千亿倍,因此我国也一直推进pcr仪的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国内也出现了一批技术先进的pcr仪品牌和公司。
PCR技术是通过DNA聚合酶对特定基因做体外或试管内的大量合成,基本上它是利用DNA聚合酶进行专一性的连锁复制。
原理利用升温使DNA变性,在聚合酶的作用下使单链复制成双链,进而达到基因复制的目的。
产品基本应用PCR技术具有敏感度高、特异性强、快速简便等优点,在医学、遗传学、法医学、微生物学、食品检验、卫生检验等众多领域中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1)生命科学a、人类基因组计划随着的PCR日臻完善,科学家于2003年在完成的人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的基础上,经过整理、分类和排列后得到的更加准确、清晰、完整的基因组图谱。
这是对人类基因组基本面貌的首次揭示,表明科学家们开始部分“读”出人类生命“天书”所蕴涵的内容。
b、后基因组计划人类基因组DNA序列图谱完成后,鉴定基因组多态性及其单倍型以及寻找其在生物和医学应用中重要成为人们关心的热点。
以研究基因功能为核心的“后基因组时代”已经来临,大规模的结构基因组、蛋白质组以及药物基因组的研究计划已经成为新的热点。
c、物种的分类、进化及亲缘关系可以进行物种进化的保守性分析及物种多态性分析、物种鉴定。
(2)医药a、遗传病的产前诊断:用胎儿羊膜细胞,羊水或甚至母血可以检查胎儿的性别,这在与性染色体关联遗传病诊断中是必要的。
对于高发的遗传病,如地中海贫血、镰刀状细胞贫血、凝血因子缺乏、DMD 等已在临床应用多年,为优生优育作了贡献,对于有遗传倾向的疾病尤其是老年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脂症、甚至肿瘤中的一部分,均是当前研究的重点,近期内可望有突破。
b、致病病原体的检测:检测范围包括细菌、病毒(SARS及禽流感病毒H5N1等)、原虫及寄生虫、霉菌、立克次体、衣原体和支原体等一切微生物。
《海洋技术与仪器概论》ch05海洋观测技术与仪器 教学课件

风观测技术与仪器
2.超声波风传感器
(2)美国Campbel1公司生产的 CSAT3A型超声波风传感器
美国Campbell公司的CSAT3A型超声波风传感器是涡 度协方差和湍流观测应用中三维超声波风速仪的理想 选择。该产品符合空气动力学的设计理念,带有 10cm 的垂直测量路径,可在超声脉冲模式下运行, 能够经受严酷的气象条件的考验。美国Campbel1公 司的CSAT3A型超声波风传感器可输出三维正交风速 (vx,vy,vz)和声(c)最大输出频率高达0Hz。美国 Campbel1公司生产的CSAT3A型超声波风传感器如图 5.7所示,其性能指标如表57所示。
温度、湿度数据的观测是各类空间监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洋温度、湿度是海洋水文气象观测的重要因素,与人类海洋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也是卫星辐射定标的 重要依据。温湿度传感器是用来测量温度和湿度的传感器,电子式温湿度传感器在海洋中的应用非常广 泛。 海洋环境观测领域常用的温湿度传感器多以温湿度一体式探头作为测量元件,将温度和湿度信号采集出 来,经过稳压滤波、运算放大、非线性校正、VII(电压/电流)转换、恒流及反相保护等电路处理后,转换 成与温度和湿度呈线性关系的电流信号或电压信号输出,也可以直接通过主控芯片进行接口输出。
波浪观测技术与仪器
(1)芬荷兰Datawel1公司生产的MKI型测波浮标
风观测技术与仪器
2.超声波风传感器
超声波风传感器是近年来逐渐兴起的风传感器
该传感器具有风速分辨率高、测量响应时间短、无旋转磨损件的优势,在需要对风速梯度、风切变等进 行观测的场合具有独特的优势。该传感器的关键核心技术为超声换能器技术、超声波信号精密测时/测频 技术、测量环境匹配修正技术。 对于超声波风传感器,国外产品以英国Gi1公司、美国Campbel1公司、美国YOUNG公司生产的产品为 代表,国内产品以二维超声波风传感器为主,其中锦州阳光气象科技有限公司的产品具有代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
检测技术及海洋智能仪器实验是自动化专业本科生的一门重要专业必修实验课程。
该课程与本科生的许多专业课(自动化仪表与过程控制、现场总线技术、海洋自动观测技术)有着较强的联系。
检测技术及海洋智能仪器实验课是通过实验手段,使学生获得检测技术及海洋智能仪器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运用所学理论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科学思维习惯,进而增强创新意识。
检测技术及海洋智能仪器实验分两个层次进行:
(1)验证性实验。
它主要是以单个传感器和基本测量电路为主。
根据实验目的,实验电路,仪器设备和较详细的实验步骤,通过实验来验证传感器的有关理论,从而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2)综合性实验。
学生根据给定的实验题目、内容和要求,自行设计实验电路,拟定出测试方案,搭建基本测量系统,最后达到设计要求。
通过这个过程,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
- 6 -
2.设计思路:
在内容安排上,除安排常用传感器实验外,还要把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贯穿于每个
实验内容中。
因为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常用电子仪器是检测技术及海洋智能仪器实验教
学的基本要求。
在实验所使用的传感器的选用方面,要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
整个教学环节中,采用了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原则。
在具体实施时,重点放在使用
方法和功能上。
对内部结构和原理不去详细分析。
实验教学基本要求:
(1) 掌握常用电子仪器的正确使用
(2) 掌握基本传感器和测量电路的原理
(3) 掌握测量误差的基本分类,来源,误差处理方法
(4) 掌握测量系统的组成和初步设计
本课程的内容编排顺序为:(1)箔式应变片性能—应变电桥;(2)移相器及相敏检
波器实验;(3)热电式传感器—热电偶;(4)P-N结温度传感器;(5)热敏式温度传感
器测温实验;(6)差动螺管式电感传感器位移、振幅测量;(7)霍尔传感器;(8)电涡流
式传感器的静态标定;(9)扩散硅压力传感器;(10)电容式传感器特性;(11)光纤传感
器位移测量、转速测量;(12)光电传感器转速测量;(13)数据采集处理。
3.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是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先修课程有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后置课程有自动化仪表与过程控制、现场总线技术、海洋自动观测技术。
二、课程目标
学习和掌握常用电子仪器:示波器、稳压电源、信号发生器、万用表等的使用方法。
掌握检测技术的理论基础;掌握各种常用传感器(箔式应变片、电感传感器、电容
传感器、光电传感器、光纤传感器、热电偶、半导体温度传感器、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磁电传感器、压电传感器、霍尔传感器)的结构、工作原理、技术性能、特点、
- 6 -
典型测量电路和应用范围。
掌握交直流驱动的测量电桥的使用方法,了解移相器及相敏检波器的使用方法;查阅热电偶分度表方法;
掌握测量误差的基本分类,能够分析测量来源,测量误差处理方法。
掌握测量系统的组成和初步设计,能够设计常用的测量电路,绘制电路原理图,进行正确连线。
三、学习要求
1、最低学习要求:
课前完成实验内容相关知识的预习,明确实验目的、步骤以及实验结果的理论值。
2、进一步学习指导: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内容,对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能够独立分析、思考和解决。
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能对实际测量值与理论值之间的偏差进行分析。
四、教学进度
- 6 -
五、参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选用教材:
自编《检测技术及海洋智能仪器实验指导书》
主要参考书:
《检测技术与应用》,曹才开主编,中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第1版
- 6 -
《检测技术》,郑华耀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年8月第2版
《现代检测技术》,金伟等编著,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7年6月第2版《自动检测技术》,王华祥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年8月第2版
六、成绩评定
(一)考核方式 E.其他:A.闭卷考试 B.开卷考试 C.论文 D.考查 E.其他(二)成绩综合评分体系:
(三)评分标准:
1.实验报告的评分标准
2.平常表现评分标准
- 6 -
七、学术诚信
学习成果不能造假,如考试作弊、盗取他人学习成果、一份报告用于不同的课程等,均属造假行为。
他人的想法、说法和意见如不注明出处按盗用论处。
本课程如有发现上述不良行为,将按学校有关规定取消本课程的学习成绩。
八、大纲审核
教学院长:院学术委员会签章:
-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