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阅读理解答案
湖心亭看雪阅读训练答案

湖心亭看雪参考答案
(一)
1.D解析:A项第一个“绝”是“停止,止歇”的意思,第二个“绝”是“隔绝的,封闭的”的意思。
B项第一个“是”是“这”的意思,第二个“是”是表判断的动词。
C项第一个“其”是“他们的”的意思,第二个“其”是“难道”的意思。
D项两个“一”都是“全”的意思。
2.(1) 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全白了。
(2)(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
3.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4.D解析:“正面描写”错,应是侧面描写。
(二)
1.D解析:A项第一个“更”是“还”的意思,第二个“更”是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
B项第一个“白”是“白色的”的意思,第二个“白”是“酒杯”的意思。
C项第一个“余”是“我”的意思,第二个“余”是“多余的”的意思。
D项两个“焉”都是“哪里”的意思。
2.(1) 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全都消失了。
(2)想不到在湖中还能遇见你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
3.奇景雅趣
4.C解析:不是重在议论,而是重在抒情。
5.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
作用: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作铺垫。
6.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为下文作伏笔。
7.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湖心亭看雪》阅读答案[样例5]
![《湖心亭看雪》阅读答案[样例5]](https://img.taocdn.com/s3/m/88eb4c39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14.png)
《湖心亭看雪》阅读答案[样例5]第一篇:《湖心亭看雪》阅读答案《湖心亭看雪》阅读答案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们经常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我们在解答阅读题时的参考。
还在为找阅读答案而苦恼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湖心亭看雪》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湖心亭看雪》阅读答案1两篇文言文节选,完成题。
(12分)【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三峡》)【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余孥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湖心亭看雪》)【小题1】解释下面加线词的含义。
(2分)①不见曦月()②湖中人鸟声俱绝()【小题2】下面各组中,加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上下一白长烟一空 B.飞漱其间又何间焉 C.余孥一小舟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D.良多趣味此皆良实。
【小题3】翻译: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分)【小题4】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A.甲文“重岩叠嶂。
隐天蔽日”句,是通过侧面描写的方法.表现山远山高。
B.甲文末句引用渔者的歌谣来说明三峡秋景的凄凉。
以衬托游者哀愁的心情。
C.甲文布局巧妙.前后照应。
如写“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巧妙照应了“两岸连山,略无阙处D.“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
【小题5】甲、乙两文中的画线句,都是从什么角度写景的?这两处景物描写各有什么作用?(4分)参考答案:【小题1】①日光,这里指太阳。
《湖心亭看雪》阅读理解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
①大雪三日。
雪:②余拏一小舟。
拏:(2)请简要分析下面句子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3)选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情趣?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下雪;撑(船);(2)使用白描手法。
作者用“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等简练单纯的文字,寥寥几笔,不加烘托渲染地勾勒出一幅素洁淡雅、万籁无声的西湖雪景图,也写出人景相融的美妙意境。
(3)作者在天寒地冻、西湖人迹罕至的情况下仍独往湖心亭看雪,表现出他痴迷山水、不随流俗的生活情趣。
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即可。
①句意:大雪接连下了多天。
雪,下雪。
②句意:我撑着一叶小舟。
拏,撑(船)。
(2)本题考查理解写作手法的能力。
结合内容,从“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中可知,句子使用了白描手法。
用简练单纯的文字,寥寥几笔就形象地勾勒出一幅素洁淡雅、万籁无声的西湖雪景图,营造了人景相融的美妙意境。
(3)本题考查理解作者感情的能力。
结合内容,从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可知,作者是一个特立独行、不随流俗的人;从“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可知,作者痴迷山水。
湖心亭看雪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湖心亭看雪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湖心亭看雪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在各领域中,我们会经常接触并使用阅读答案,通过对照阅读答案可以有效检验我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湖心亭看雪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阅读下列诗文,完成下题。
湖心亭看雪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划分下列一句的朗读节奏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试简要分析“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湖心亭看雪》写的是雪后的西湖,《西湖》写的是春天的西湖,试比较两篇文章写景方法的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湖心亭看雪》和《江雪》都描写了雪景和人的活动,但所表达的感情完全不同,请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湖心亭看雪》阅读题及参考答案

《湖心亭看雪》阅读题及参考答案湖心亭看雪崇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湖心亭看雪》阅读题及参考答案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字词注音。
更( )定拥( )衣崇( ) 雾凇( )( )( ) 与余舟一芥( ) 铺( )对坐强( )饮{ɡēnɡ cuì zhēn sōnɡ hànɡ dànɡ jiè zhān qiánɡ}2.解释下列加粗字的含义。
①更定②湖中人鸟声俱绝③余拿一小船④拥衣炉火⑤独往湖心亭看雪⑥雾凇⑦焉得更有此人⑧余强饮三大白而别⑨客此⑩及下船(①完了,结束②消失③撑,划④鸟兽的细毛⑤独自⑥水汽凝成的冰花白汽弥漫的样子⑦哪能⑧指酒杯⑨客居⑩等到)3.填空。
本文选自《.陶庵梦忆》,作者张岱字宗子,号陶庵,明末清初山阴人,明亡后不仕。
4.用文中词语填空。
(1)看雪的时间:凌晨(2)看雪的地点:湖心亭(3)看雪的人物:我及在湖心亭上碰到的两人(4)看雪的氛围:寂静、空旷、混沌、孤独的氛围(5)看雪的方式:划一小船独往(6)看到的雪景:白茫茫一片二: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2分)①余挐一小舟( ) ②雾凇 ( )③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 ④客此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A.①上下一白②余强饮三大白而别B.①上下一白②及下船C.①是日更定矣②湖中焉得更有此人D.①湖中人鸟声俱绝②千山鸟飞绝3.译下面的句子。
(4分)①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湖心亭看雪阅读答案(共10篇)

湖心亭看雪阅读答案(共10篇)湖心亭看雪阅读答案(一): 湖心亭看雪练习和答案1.基础知识2.阅读理解《湖心亭看雪》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字词注音.更()定拥毳()衣崇祯()雾凇()沆砀()()与余舟一芥()铺毡()对坐强()饮2.解释下列加粗字的含义.①更定②湖中人鸟声俱绝...湖心亭看雪阅读答案(二): 湖心亭看雪阅读答案冰天雪地,竟有人在夜里出门,“独往湖心亭看雪”,这写出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文章通过对西湖壮观的雪景描写以及湖心亭奇遇的记叙,抒发了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表达了作者孤芳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同时也含蓄地表现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之情.作者通过追忆在西湖乘舟看雪的一次经历,写出了雪后西湖之景清新雅致的特点,表现了深挚的隐逸之思,寄寓了幽深的眷恋和感伤的情怀.湖心亭看雪阅读答案(三): 湖心亭看雪阅读答案原文: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桡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文章结尾舟子喃喃道:“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文中“相公痴”表现在什么地方文中“相公痴”表现在: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独往湖心亭看雪.愿对你有所帮助!湖心亭看雪阅读答案(四): 八年级上册语文29课《湖心亭看雪》课后练习题答案参考答案: 1.本文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简练自然,不事雕琢。
2.文中的白描能够抓住景物的突出特征,颇有韵味。
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
二柳宗元的《江雪》描写的也是雪景,也写到人的活动,体会它和本文在描写手法和表达感情上的异同。
湖心亭看雪阅读答案5篇

湖心亭看雪阅读答案5篇湖心亭看雪阅读答案1湖心亭看雪张岱**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少不更事B.湖中人鸟声俱绝精妙绝伦C.上下一白长烟一空D.是日更定矣物是人非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分)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8.本文文笔洗练,用“余住西湖”,“独往湖心亭看雪”,“□□□”,“□□□”就把作者看雪的行踪交代得非常清楚。
(用原文句子填写)。
(3分)9.下面对本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雪三日后夜里“独往湖心亭看雪”,一个“独”字尽显作者遗世**的高洁情怀。
B.“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等词运用白描手法,细腻地描绘出夜中雪景的特点。
C.亭上二人见到作者“大喜”,实际上也写出了作者偶遇知音的惊喜。
D.作者“痴”的是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的是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
6C7我痛饮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
问他们的姓氏。
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
(注意:强、三大白、客此的翻译每一处1分。
)8到亭上及下船(每空1.5分,错、漏一字,该空不得分)9B参考译文郑国有一个非常喜爱鱼的人,想了一些办法没有得到鱼,就用捕鱼的工具或者积水成坑诱鱼,或者编制苟笼投饵捕鱼。
他在庭院里摆了三只盆子,都盛满了水,捕到鱼就放到水盆里养着。
那些鱼由于刚刚摆脱了鱼网的折磨,身子疲乏得很,把白色的肚皮翻浮在水面上,或者把嘴露在水面上争着喘气。
过了一天,鳍尾才开始摆起来。
《湖心亭看雪》翻译及阅读答案

《湖心亭看雪》翻译及阅读答案湖心亭看雪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译文崇祯五年十二月,我居住在西湖。
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全都消失了。
这一天初更以后,我乘着一只小船,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欣赏雪景。
西湖雪夜雾气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湖上能(清晰)见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苏堤),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船上两三个人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有两个人铺着毡席,相对而坐,一个小书童正在烧酒,酒炉中的酒正在沸腾。
(那两个人)看见我,十分惊喜的说:“想不到在湖中还能遇见你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
”便拉着我一同喝酒。
我痛饮了三大杯就告别。
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
等到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自语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和您一样痴的.人啊!”湖心亭看雪①崇祯五年②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③矣,余拏④一小船,拥毳衣炉火⑤,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⑥,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⑦。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⑧,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⑨!”拉余同饮。
余强⑩饮三大白⑪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⑫。
及下船,舟子⑬喃喃⑭曰:“莫说相公⑮痴,更⑯有痴⑰似相公者!”1.本文选自《陶庵梦忆》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阴(浙江绍兴)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6.解释下列句子
中加点的词。(4分)
(1)湖中人鸟声俱绝( ) (2)上下一白( )
(3)濯足于惠因涧( ) (4)谒辨才于朝音堂( )
27.下列句子加点字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余:余住西湖 /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B.与:天与云与山与水 / 选贤与能
C.于:憩于龙井亭 / 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D.乃:明日乃还 / 见渔人,乃大惊
2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2)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
29.甲乙两文中,“ ”“ ”表明游览时间都在晚上,“ ”“ ”直接表明环境都很幽寂。(4分)
参考答案:
26.(1)消失 (2)全、完全 (3)洗、洗涤 (4)拜访
27.C
28.(1)我划着一叶扁舟,穿着毛皮衣服、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雪。
(2)这天晚上,天空晴朗,树林间月光很明亮,(连)头发都能数清。
29. 是日更定矣 是夕 湖中人鸟声俱绝 皆寂不闻人声
湖心亭看雪阅读理解答案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完成26——29题。(14分)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乙.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出雷峰,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行二鼓,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选自张岱《西湖梦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