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转移瘤影像表现 ppt课件
脑部肿瘤的影像诊断 ppt课件

ppt课件
8
ppt课件
9
3) 脑实质:(图)分三部分 大脑(额、颞、顶、枕叶)、小脑、脑干 *基底节:(为脑出血好发部位)(图) 尾状核 豆状核 内囊 苍白球(可钙化)
基底节
壳核
丘脑
ppt课件
10
ppt课件
11
4)脑室系统:(图) 双侧侧脑室、三脑室、四脑室 侧脑室分为体部、三角区和前、后、 下角 脑室内可见脉络丛钙化
ppt课件 15
2、脑CT:病变表现分为直接征象和间接 征象 1)直接征象:主要看密度(还有其他-略) 平扫密度改变: 高密度(图)出血、钙化 等密度(图)软组织 低密度(图)水、气、坏死 混杂密度(图)以上各种混合存在
ppt课件
16
ppt课件
17
增强: 均匀强化(图) 不均匀强化 环形强化 不强化 2) 间接征象: 占位效应、脑萎缩、脑积水、颅骨改 变
ppt课件 26
(二)肿瘤的间接征象:
1、占位效应: 肿瘤及其继发脑 水肿具有占位作 用,表现为相邻 脑室和(或)脑 池、脑沟的狭窄、 变形和移位,重 者可见中线明显 移位。
ppt课件 27
2. 骨质改变: 脑膜瘤可发生骨增生和破坏(图) 垂体瘤可发生蝶鞍扩大、破坏(图)
ppt课件
28
3. 脑水肿:影像上为肿瘤周围的低密度 区,一般沿脑白质分布,很少累及脑灰 质。水肿带常以肿瘤为中心,多与正常 脑组织分界不清,增强后扫描水肿区无 强化。
ppt课件
12
ppt课件
13
MRI :也以断层解剖为基础,解剖结
其T1WI、T2WI表现也不同。
构和形态与CT一致,但表现形式有差别,
ppt课件
14
脑转移瘤 ppt课件

ppt课件 21
化疗
化疗效果不佳: BBB 的存在、脑转移瘤相对较强的 抗药性、激素的使用 目前对于复发的局限性(病灶数为1~3个)或多发 性(病灶数> 3 个)脑转移患者, NCCN 指南推荐的 标准化疗药物包括:替莫唑胺 ( TMZ ,各类脑转 移)、卡培他滨和大剂量甲氨蝶呤以及环磷酰胺 (乳腺癌和淋巴瘤脑转移)、顺铂和依托泊苷(乳 腺癌脑转移)及托泊替康 (肺癌脑转移)等。 化疗对 SCLC 和乳腺癌脑转移的有效率相对较高, 对 NSCLC 脑转移的有效率中等,对恶性黑色素瘤脑 转移已获疗效肯定,但总体有效率还是偏低。 TMZ 联合放疗能够延长恶性黑色素瘤脑转移患者的 ppt课件 生存期,而且患者耐受性良好。
22
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
ppt课件
23
不均;(4-5)增扫均匀强化,
周边有小结节灶。
ppt课件 12
ppt课件
13
脑转移瘤的诊断
PET-CT
立体定向活检
ppt课件
14
脑转移瘤的治疗
药物治疗
激素
利尿剂 甘露醇 甘露醇+激素 -注意电解质平衡 颅高压者 – 补液速度慢及少补液
ppt课件 15
外科治疗
单纯手术治疗,复发率可达 40.9%,中位生存 期为10-14月。 对于脑深部和重要功能区的肿瘤则极少考虑手 术。 对抗放射线肿瘤如肾癌等,手术几乎是唯一可 靠的治疗方法。 手术后效果取决于术前的一般情况和手术是否 能全切肿瘤。 ppt课件
脑转移瘤PPT课件

鉴别诊断
1 胶质瘤:单发转移瘤在病史和影像上均与 转移瘤有相似之处,但胶质瘤无原发肿 瘤病史,瘤周水肿多呈片状,而转移瘤 多呈指套状。
2 脑脓肿:脑脓肿和囊性转移瘤在影像上很 难区分,一般靠病史鉴别,如多有感染 病史,心脏病病史,中耳炎病史等,而 转移瘤可有肿瘤病史。
转移方式:以血行转移最常见 10%-15%找不到原发病灶 原发病灶多为肺癌,女性多为乳腺癌
转移部位幕上多见80%,幕下20% 多位于大脑半球皮质及皮质下区
70%-80%为多发 肿瘤生长快,常发生坏死、囊变和出血,
少数可见肿瘤钙化
临床表现
头疼、恶心、呕吐、共济失调、视神经 水肿
多发脑转移瘤、黑色素瘤脑转移常伴有 癫痫的发生,黑色素瘤脑转移还易造成 脑膜转移和蛛网膜下腔出血。肺癌、肾 癌及绒癌脑转移易出血。乳癌和前列腺 癌可造成硬膜下血肿,应注意与相应疾 病鉴别。
病例2:女,37岁,颅内多发转移瘤。图1
诊断
.诊断
既往有原发肿瘤史的病人,如出现头痛、恶心、呕吐 和局限性定位体征,应首先想到脑转移瘤。对无此病 史,年龄在40-60岁的病人,出现颅内压增高和神经 系统定位体征,并在短期内病情进展较快,呈进行性 加重,CT和MRI等影像学检查出现典型的表现:如脑 实质内类圆形占位,强化后明显增强,周围脑组织水 肿,特别是多发占位者,支持转移瘤的诊断。对怀疑 转移瘤的病人应行肺部检查,而后行腹腔实质脏器的 超声检查或消化道造影检查,性肿瘤 经血液、淋巴液或直接浸入颅内者,亦 可经脑脊液循环种植转移(少见)
脑转移瘤是一种常见颅内肿瘤,约占颅 内肿瘤的10%~20%
临床与病理
肿瘤发生脑转移的概率由多到少依次为: 肺癌、乳腺癌、胃癌、结肠癌等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发病高峰年龄40-60 岁。
脑肿瘤的影像诊断ppt课件

• 为癫痫、偏瘫、视听觉障碍、复视、头痛以及其它颅内压增 高的体征。但这些症状常无特异性且晚期出现,因此,神经 放射学检查是脑肿瘤诊断的重要工具。
• 五、脑瘤(tumors of brain)
• CT具有高密度分辨力,对脑瘤的检出比较敏感,〉1.0cm病 灶,结合增强扫描,其定性诊断率达70%—80%,根据肿瘤位 置、密度、多少、毗邻关系,增强的程度和形式、形态,脑水 肿有无,钙化程度,囊变等确定其性质。
• 4、头颅平片:脑膜瘤常出现颅内压增高征和松果体钙斑移位, 对定位诊断有一定帮助。有定位乃至定性诊断价值的表现为骨 质改变、肿瘤钙化和血管压迹的增粗。骨质变化包括增生、破 坏或同时存在。
顶叶脑膜瘤
• [临床与病理]
• 听神经瘤起源于听神经前庭部分的神经鞘的雪旺氏细胞,为良 性脑外肿瘤。肿瘤呈圆形或椭圆形,有完成包膜。血远丰富; 可发生囊变或出血;骨性内耳道扩大;压迫脑干和四脑室引起 脑积水。
[影像学表现]
• CT表现:
• 1.垂体微腺瘤的CT表现
• (1)垂体高度异常:垂体腺瘤40.0%~81.5%有垂体高度增加, 但是垂体正常高度(男<7mm,女<9mm)这一标准难以被普遍接受。因 为正常高度的垂体内发现微腺瘤也并不少见。
• (2)垂体内密度改变:快速注射对比剂后迅速扫描肿瘤为低密度,延 迟扫描为
诊断更准确,但定性诊断有时也有困难。
• 颅内肿瘤发病情况在小儿与成人不同。婴儿及儿童期以幕下 肿瘤常见,其中髓母细胞瘤、星形细胞瘤和室管膜瘤发生率较 高。成人中约70%的颅内肿瘤位于幕上,中年人最常见为胶质 瘤和脑膜瘤,老年人则最常见为脑膜瘤和转移性肿瘤。临床表 现因肿瘤类型和部位不同而各不相同。
• 等密度或高密度。因为垂体无血脑屏障,注射对比剂后,对比剂进 得快、去得快,而肿瘤的血供不如垂体丰富,对比剂进得慢、去得也 慢。肿瘤低密度世可由肿瘤液化、坏死和纤维化所致。低密度肿瘤多 见于PRL腺瘤,而HGH腺瘤和ACTH腺瘤多为等密度。鞍内垂体腺瘤 的强化形式包括有均匀强化、不均匀强化、局限低密度、未见异常密
《脑转移瘤闫》课件

血液检查
检测血液中肿瘤标志物水平, 了解肿瘤的存在和进展情况。
病理学诊断
通过手术或穿刺获取肿瘤组织 ,进行病理学检查,确定肿瘤 的性质和来源。
03 脑转移瘤的治疗
药物治疗
化学治疗
使用药物杀死或抑制肿瘤细胞生长, 常用药物包括顺铂、卡铂、依托泊苷 等。
免疫治疗
利用人体免疫系统攻击肿瘤细胞,通 过使用免疫调节剂、单克隆抗体等手 段增强机体免疫力,抑制肿瘤生长。
典型案例三
患者情况
患者王先生,62岁,因持续头痛、视力模糊到医院就诊, 经过影像学检查,诊断为脑转移瘤。
治疗方案
经过多学科会诊,决定采用立体定向放疗联合贝伐珠单抗 治疗。治疗过程中,王先生出现了轻度乏力、恶心等不良 反应,但经过及时处理后得到缓解。
治疗效果
经过3个月的治疗,王先生的症状明显改善,复查结果显 示肿瘤缩小,病情稳定。
05 脑转移瘤的案例分享
典型案例一
01
患者情况
患者张先生,58岁,因持续头痛、恶心、呕吐到医院就诊,经过影像学
检查,诊断为脑转移瘤。
02 03
治疗方案
经过多学科会诊,决定采用全脑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治疗过程中, 张先生出现了轻度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但经过及时处理后得到缓解 。
治疗效果
经过3个月的治疗,张先生的症状明显改善,复查结果显示肿瘤缩小, 病情稳定。
通过手术或穿刺获取的肿瘤组织,经病理 学检查证实为转移性肿瘤。
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疾病,如脑 血管病、脑炎等。
诊断流程
影像学检查
进行头部CT或MRI扫描,观察 脑部病变情况。
全身检查
进行全身检查,寻找原发肿瘤 的病灶,了解肿瘤的分期和扩 散情况。
脑部常见肿瘤影像学表现ppt课件

MR表现
肿瘤:T1等或略低、T2略高信号可伴钙化、囊变等 肿瘤周围:边界光滑、锐利,有时伴瘤周水肿 占位效应: 静脉窦侵犯: 邻近颅骨改变
增强扫描:均匀强化、临近脑膜强化 “脑膜尾征”
CT平扫
右侧额区脑膜瘤 CT平扫及增强
CT增强
右侧顶区脑膜瘤 MR平扫及增强
左侧听神经瘤CT平扫及增强
右侧听神经瘤MR
右侧听神经瘤MR
右侧听神经瘤MR
左侧听神经瘤+脑膜瘤
鉴别诊断
桥小脑astatic tumors)
好发于中老年人,多来自肺癌、乳腺癌、前列 腺癌、肾癌和绒癌等,经血行转移而来。常为多发, 易出血、坏死、囊变。
垂体正常平片
垂体瘤平片
垂体正常MRI表现
垂体瘤 CT增强扫 描
平扫
增强 垂体微腺瘤
垂体大腺瘤
垂体腺瘤
垂体微腺瘤
垂体微腺瘤
鉴别诊断
垂体脓肿 垂体癌 鞍区脑膜瘤
颅咽管瘤 女性青春期生理改变
手术病理证实:垂体脓肿 病人伴有下丘脑综合征
颅咽管瘤(craniopharyngioma)
起源于胚胎颅咽管残留细胞,属于良性肿瘤。儿 童多见,常位于鞍上,肿瘤分囊性和实性,囊性多 见,肿瘤多有钙化。
MRI表现 囊性病变为水样信号,壁清楚,钙化明显时,T2WI
有条状低信号。增强扫描囊壁明显强化。 囊实性病变为混杂信号,实性病变有明显强化。 病变区出血时,T1WI表现为高信号。
囊性颅咽管瘤 囊实性颅咽管瘤
左侧顶区脑膜瘤 MR平扫及增强
CT平扫
CT增强
MR平扫
MR平扫T2
MR增强
“脑内转移瘤”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影像PPT

“脑内转移瘤”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影像PPT颅脑转移瘤(intracranial metastasis)是成人常见的颅内肿瘤,儿童罕见。
近年来,随着CT、MRI的应用,其检出率有明显.增加。
颅内转移瘤的来源有两类:一是颅内原发瘤转移而来;二是颅外原发瘤经血行播散而至。
按转移部位划分,颅脑转移瘤分为三类:脑内转移、脑膜转移、颅骨转移。
脑内转移瘤是颅外原发瘤最常见的颅脑转移;转移瘤多发生在幕上,约占80%。
多发者占60%〜85%。
灰白质交界处为其好发部位。
(1)临床表现脑内转移瘤临床表现不一,可无症状,也可出现严重的神经系统症状。
转移瘤有时可先于原发病灶被发现,尤其在肺癌脑转移时多见。
绝大多数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表现与肿瘤的占位效应有关,主要有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等。
预后多不良,全脑放射治疗后平均存活时间为3〜6个月,孤立性病灶可使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或手术治疗以取得更好疗效。
(2)病理表现大体上,典型的脑实质转移瘤呈大小不等、边界不清的圆形、类圆形结节样病灶,小者多为实质性病灶,大者可有中央坏死、囊变、出血,个别转移瘤可见钙化。
灶周常伴有与瘤体本身大小不相称的显著性水肿,水肿的程度与原发灶的性质有关;组织学所见因原发灶不同而异。
(3)影像学检查方法CT、MRI是当前颅脑转移瘤检查的主要方法,CT增强扫描优于平扫,而双倍剂量延迟扫描在转移瘤的检出率方面较常规增强扫描敏感。
MRI是当前检查转移瘤的最理想方法,多采用标准剂量增强扫描,也有作者用大剂量对比剂以发现更小的早期转移灶。
(4)CT表现CT平扫,转移瘤可呈等密度、低密度和高密度,其密度改变决定于肿瘤细胞成分、肿瘤血供以及瘤组织有无坏死、囊变和出血、钙化。
肺、乳腺、肾及结肠癌的转移多为低密度;淋巴瘤及黑色素瘤转移则常表现为高密度或等密度。
转移瘤出血常见于肾癌、乳腺癌、黑色素瘤和绒毛膜上皮癌,肿瘤出血后近期检查一般呈高密度。
转移瘤钙化常见于骨、软骨肉瘤转移,其他原发瘤少见。
颅脑肿瘤之颅内转移瘤(共12张PPT)

体格检查 需做全身各系统及神经系统查体。
胸、腹部CT扫描。 手术治疗 病灶表浅、单发、病人全身状况良好者,宜手术摘除。
体格检查 需做全身各系统及神经系统查体。
头颅CT和MRI检查 肿瘤境界清楚,周围脑组织水肿明显。 颅内可显示多个或 单个病灶,多为低密度或等密度,周 边水肿明显,注药后呈不规则强化。
治疗原则
手术治疗 病灶表浅、单发、病人全 身状况良好者,宜手术摘除。
放疗和/或化疗。
原发病灶明确者,根据具体情况可和 手术、放疗和/或化疗。 放射外科治疗 无上述适应证但转移 灶不超过4个,单病灶直径不超过 3cm者,考虑做γ刀或X刀。
感谢诸位同仁
再见
再见!
女性病人应行乳腺、妇科检查。
腹部B超。 X线胸片,根据情况选择骨扫描。 胸、腹部CT扫描。
头颅CT和MRI检查 颅内可显示多个或单个病灶,多为低密度或等密度,
周边水肿明显,注药后呈不规则强化。
治疗原则
手术治疗 病灶表浅、单发、病人全身 状况良好者,宜手术摘除。
治疗原则
放疗和/或化疗
治疗原则
原发病灶明确者,根据具体情况可和 手术、放疗和/或化疗。
颅脑肿瘤之颅内转移瘤
颅内转移瘤
颅内转移瘤为身体其他部位恶性肿瘤经血液或其他途径转 移至颅内所致,多见于肺癌、胃癌及乳腺癌等转移。可发 生于颅内任何部位,以大脑中动脉分布区如额叶和顶叶常 见,转移灶可为单发或多发。多位于额后、顶叶及枕叶的 脑皮及皮质下。灰褐色或灰白色,质地不一,较脆软。切 面可呈颗粒状,有时瘤内发生坏死,形成假性囊肿,含有 液化坏死组织。肿瘤境界清楚,周围脑组织水肿明显。显 微镜下显示:肿瘤组织呈浸润性生长,转移瘤的组织形态 与原发瘤相似,但假如原发瘤细胞分化较低,则转移瘤可 与颅内原发的胶质瘤不易区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体:呈球形,偶为不规则形。虽无包膜,但 心:由于肿瘤生长迅速,常发生坏死、 囊变和出血,少数可见肿瘤内钙化。 肿瘤周围:水肿明显,水肿程度与肿瘤类型有 关。 肿瘤血供:多数较丰富,肿瘤内的血管结构与 原发肿瘤类似。
13
2019/2/1
【临床表现】
头痛,恶心、呕吐、共济失调、视神经 水肿等。 有时极似脑中风。
2019/2/1
9
1.颈内动脉 2.颈外动脉 4.颈内静脉
6.大脑前动脉
7.大脑中动脉 8.大脑后动脉 9.额叶前内侧支 11.横窦 12.乙状窦 13.上矢状窦
14.大脑大静脉
15.基底动脉 21.距状沟动脉 22.椎动脉 23.中央前沟动脉
2019/2/1
10
1.颈内动脉 3.后交通动脉 6.大脑前动脉
穹窿和软脑膜四型。多为脑实质型。
2
●原发病灶:原发癌多为肺癌,女性常为 乳癌。
由多到少依次为:肺癌(40---50%)、 乳腺癌(15---25%)、黑色素瘤(5--25%)、胃癌、结肠癌、肾癌、甲状腺癌 等。 ●转移方式:以血行转移最常见。
2019/2/1
3
●部位:好发于顶、枕叶,这与肿瘤栓子较易进入大
8
1.颈内动脉 2.颈外动脉 4.颈内静脉 5.脉络丛前动脉 6.大脑前动脉 7.大脑中动脉 8.大脑后动脉 9.额叶前内侧支 11.横窦 12.乙状窦 13.上矢状窦 14.大脑上静脉 15.基底动脉 16.直窦 17.大脑大静脉 22.椎动脉 25.额叶中内侧支 26.额叶后内侧支 27.旁中央动脉 28.楔前动脉
5
2019/2/1
脑动脉两大体系
大脑前动脉 大脑中动脉
颈内动脉系
大脑后动脉
椎-基底动脉系 颈外动脉
2019/2/1
6
2.行程:弯曲,无搏动。
3. 管壁:壁薄。
4.软膜吻合:皮质动脉在软膜内形成丰富的吻合。在 功能上相当于 脑表面的“血液平衡池”。
7
2019/2/1
CTA
2019/2/1
脑转移瘤 CT、MRI诊断
2019/2/1
1
脑转移瘤CT、MRI诊断
●发生率:占颅内肿瘤的2—10%(20%~ 40%),其中肺癌脑转移占40%~60 %; 。 ●年龄: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发生在中 年以上。发病高峰年龄40~60岁,约占80 %。 ●分型:颅内肿瘤分脑实质、硬脑膜外、
2019/2/1
20
右额叶单发转移瘤 a平扫:右额叶不规则形肿块,中心囊变,壁较厚,周 围脑水肿,脑室受压及中线左移。 b增强:囊壁明显强化,中心低密度区无变化。 病理:为未分化癌。
2019/2/1
21
a
c
2019/2/1
多发脑转移瘤 ab平扫:右小 脑半球、双顶 叶不规则等密 度肿块,肿块 b 由低密度围绕, 其边缘清楚, 占位明显。 cd增强: 囊 内结节强化, 周围无强化。 d 病理:为腺癌。
脑中动脉末梢分支有关,也可发生在小脑,但脑干
少见。
80%见于大脑半球的皮质及皮质下区(多位于皮质
髓质交界区)。
80%位于幕上,20%位于幕下。
80%为多发。
2019/2/1
4
●分布特点:
1、血管分布:由于幕上脑组织接受颈内动脉和椎动 脉的双重血供,血供丰富。
2、血液分布:受脑内动脉血液供应特殊性的影响, 大脑皮层的血供为皮层下白质的3~4倍,故在解剖 结构上供血动脉在灰、白质界面上突然变细,使转 移瘤栓大多被阻于此。 3、体积:同时幕上组织的体积也较幕下的大得多。 4、易侵性:血行转移的肿瘤栓子较易进入大脑中动 脉末梢分支。
7、肿瘤出血:则于病灶中出现高密度区或液面。
16
2019/2/1
8、脑膜转移(癌性脑膜炎) :
多呈局部增厚、结节、双面凸透镜状。
正常或脑池、脑沟密度增高和脑积水。
硬膜下血肿伴新鲜出血样改变。
9、颅骨转移:颅骨内外板及板障结构破坏, 呈软组织样密度影,边界清楚,规则或不规则。
2019/2/1
17
●增强 1、脑转移瘤:94%有增强。多呈环状、结节 状、斑片状强化。 坏死、出血组织:示环内无强化的低密度区。 混合型强化:多发病灶,可呈≧2种。 2、脑膜转移瘤: 室管膜:则沿脑室周围出现带状强化影,表现 较为特征。 软脑膜:为脑池、脑沟弥漫强化和皮质结节状 强化。 大脑镰、小脑幕:也可呈不规则强化。
7.大脑中动脉
8.大脑后动脉 9.额叶前内侧支 10.小脑上动脉
11.横窦
13.上矢状窦 15.基底动脉 16.直窦
18.中央沟动脉
19.角回动脉 20.顶枕动脉 21.距状沟动脉 23.中央前沟动脉 24.中央后沟动脉
2019/2/1
11
红珊瑚
2019/2/1
12
【病理】
●数目:脑转移瘤常为多发,尸检占2/3,也可为 单发。
2019/2/1
14
【CT表现】
●平扫 1、形状:病灶多为圆形、类圆形、环形、结节 状、常为多形并存 。 2、密度:可呈高、等、低、混杂密度影。以等 或低密度病灶多见;可略高密度或囊性肿块,囊 内可有结节。 3、数目:与原发肿瘤及其组织细胞学类型有一 定的相关性 。 60---80%病例为多发,对转移瘤较为特征。 4、大小:数mm---100余mm。 小者为实性结节; 大者中间多有坏死,呈不规则环状。
2019/2/1
18
●转移瘤:
1.显示为大
小不等的
圆形低密 度影。 2.往往有明 显增强, 壁厚。 3.周围水肿
明显。
2019/2/1
19
单发转移瘤 a平扫:右顶叶类圆形肿块,中心呈低密度,壁呈等密 度,周围肿中度脑水肿。 b增强:囊壁明显强化,中心低密度区无变化。 病理:为肺癌。
2019/2/1
2019/2/1
15
5、部位:肿瘤较小,多位于大脑半球皮质或皮 质下区,也可见于大脑深部、丘脑、小脑和脑 干。
6、脑水肿:明显。87%有脑水肿,小肿瘤大水 肿为转移瘤的特征(指状水肿)。
水肿分度:1997年王金林等分为四个等级。
无水肿 轻度,水肿长度小于肿瘤直径的1/4 中度,水肿长度小于肿瘤直径1/2 重度,水肿长度大于肿瘤直径的1/2
22
多发脑 转移瘤
2019/2/1
23
肝 癌 脑 转 移
2019/2/1
24
多 发 脑 转 移 增 瘤 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