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篇 浅谈江苏高考文言文阅读的一些技巧
浅谈江苏高考语文古诗文阅读的点与面

浅谈江苏高考语文古诗文阅读的点与面作者:胡连江来源:《考试周刊》2013年第95期古诗文阅读一直是江苏省高考语文试题中的难点内容,即使在平时教学中,也是难点内容。
究其原因,一是此部分内容有很深的文学文化内涵,语文教学没有形成专门的类别和针对性课程;二是此部分内容知识点细、密,考生很难把握,往往顾此失彼或糊里糊涂不知其所以然。
虽然此部分内容在高考试卷中分值仅为29分(文言文阅读19分,诗歌鉴赏10分,近5年相对固定),但得分比较低。
正是基于此种情况,若能够在复习时突破这个难点,那么对于提高高考这种选拔性的考试成绩来说尤其重要。
下面我结合《江苏省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和自身实践从两个方面(文言文阅读和诗歌鉴赏)谈谈观点。
一、文言文阅读要紧扣一个“点”《江苏省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对此部分的说明是: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浅易”指合格的高中毕业生能够基本读懂的程度。
能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在理解能力上,能够:(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在分析综合能力上能够:a.筛选文中的信息。
b.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从中不难看出,此部分考查的能力等级多为相对简单的A、B、C三个层次。
①且自2009至2013年考点分布相对稳定,都是考查实词、筛选信息、分析与概括、翻译。
结合教学实践,我们发现,文言文学习和考查的内容是实词、虚词、句式、翻译和理解文章内容。
无论是考查哪些知识点,不变的是文言文考查的内容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义”。
具体是:实词的含义,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重点句子的翻译,文意的理解,即词义、句义和文章意义。
如果说文言文学习和考查的内容构成一个系统的“面”的话,那么,“义”就是其中的关键点和出发点,在学习和复习中,应当重视和强调一点并做到点面结合。
比如,实词数量众多,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实词和句子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识记名篇名句,这样既积累了实词义和名句,又增强了语感。
高考语文备考如何有效掌握古文阅读的技巧和方法

高考语文备考如何有效掌握古文阅读的技巧和方法古文阅读一直是高考语文中的一大难题,对于很多学生来说,理解古文并且准确把握其含义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然而,通过一些有效的技巧和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古文阅读,并在高考中取得满意的成绩。
本文将介绍一些实用的古文阅读技巧和方法,帮助考生有效备考。
一、理解古文基本知识在进行古文阅读之前,我们需要先掌握一些古文基本知识。
首先,了解古文的基本结构和篇章特点。
古文通常由“起-承-转-合”四个部分构成,每个部分都有自己的特点。
其次,熟悉古文的修辞手法。
古文中常用到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夸张、对偶等,这些手法常常反映出作者的思想观点。
最后,掌握古文中常见的词语和成语。
背诵和理解常见的古文词语和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文的含义。
二、培养阅读思维习惯高效阅读古文需要良好的思维习惯。
首先,要培养细致入微的阅读习惯。
细致入微的阅读习惯是指仔细审题,理解每一个细节,包括词语的词义、句子的结构和修辞手法等。
其次,需要培养灵活多变的思维方式。
古文中的思维方式常常与现代不同,需要我们转变思维,融入古人的思想背景,理解古文的内涵。
最后,要学会用现代的语言和思维方式表达古文,将古文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培养联系思维的能力。
三、科学组织备考时间古文阅读需要时间的积累和沉淀。
科学合理地组织备考时间是高考备考的关键。
首先,需要合理安排每天的备考时间。
可以将一天的时间分为若干个时间段,每个时间段专注地进行古文阅读的练习。
其次,要有长期的备考计划。
古文阅读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和提高的过程,要有耐心和恒心进行备考,不能急于求成。
最后,要灵活调整备考计划。
备考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需要及时调整备考计划,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备考。
四、多做题,多练习古文阅读的技巧和方法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来夯实和提高。
在备考过程中,要多做一些古文阅读的练习题,培养对古文的理解力和分析力。
可以从阅读理解题、翻译题和鉴赏题等方面进行练习,不断提高对古文的掌握程度。
江苏高考文言文答题技巧总结

❖ 三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 从试卷上的题目来说,通常表现为最后两题:
❖ 一是“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 一组是”;
❖ 二是“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前者是筛选文中信息的试题,后者包含归纳内容要点
,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
2021/10/10
乎!”及薨,赐谥日忠侯。 (选自《后汉书·吴汉传》,有删节)
思考:吴汉被谢丰.袁吉打败后,他又能反败为胜的原因是什么?
(240分21/1)0/10
22
常见的作答方法:
第一:看所赋分值作答。学会从这些分值 来确定答题的层次性,要点的数量等。 第二:按一定思路作答。 做内容概括题时, 一定要分点概括文中会出现并列的部分, 既要学会用原文也要学会从抽象中概括大 意。 第三:按题意要求,组织不同句式作答。
庆封离开鲁国在前,荆灵王的干涉在后
三、强加因果
真题再现
C.王戎不拘礼法,在母亲去世后仍然饮酒
吃肉,经常下棋娱乐,以致容貌憔悴,拄
着拐杖才能站起来。
■戎在职虽无殊能,而庶绩修理。后迁光禄勋、吏 部尚书,以母忧去职。性至孝,不拘礼制,饮酒食 肉,或观弈棋,而容貌毁悴,杖然后起。
■王戎在职时虽然没有特殊的才能,但处理政事井
解题思路点拨:
1.敢于直言; 2.善于识人; 20231/.10不/10 重名利。
A.通读全文 整体把握文意 B.仔细审题 寻找答题区间21
课前演练
A.通读全文 整体把握文意 吴汉,字子颜,南阳宛人也。汉为人质厚少文,及得召见,遂见亲信。建武二
年解,封题汉思为广路平侯: 。明年春,围苏茂于广乐,周建招聚十余万人救广乐。汉将轻
高考文言文考试阅读答题技巧

高考文言文考试阅读答题技巧面对文言文考题,同学首先在心理上主产生惧怕。
畏惧、惊慌只会自乱阵脚,这样还没开头答题就已经开头失分了,因此考生把握文言文的答题技巧有助于消退同学对文言文的畏惧心理。
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共享一些关于高考文言文考试阅读答题技巧,盼望对大家有所关心。
高考文言文考试阅读答题技巧技巧一:直接迁移法又称“联想推断法”,即联系已学课文中有关该词的用法推断词义。
如:“过而能知,可以为明”中的“过”字,假如能联想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人恒过,然后能改”的“过”的意思,就能理解该句中“过”的意思为“犯错”。
技巧二:语境推断法解释词义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详细语境理解。
如:河北考题中消失课外文言句“使者及门”的“及”,结合上下文语境可知“及”应为“到”的意思。
技巧三:(组词)推断法将文言文中的词语进行扩充,组成现代汉语中的词语,然后再依据详细语境确定文言实词的词义。
如:“杂然而前陈者”中“陈”字的字义推断,大家可以把“陈”组成几个词语,从中作选择:陈设、陈旧……通过筛选不难找到“陈设”这个意思。
技巧四:(成语)印证法成语中保留着大量的文言词义,可以用熟知的成语来推断文言文中的实词词义,如河北2021年真题中“而己有饥色”中的“色”,可联系成语“面不改色”的“色”来理解,意思为“脸色”。
文言文归纳要点概括中心1、整体阅读,总体把握,依据文体特点抓重点。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愿思”,阅读是基础。
阅读时要始终带着如下几方面的问题思索:(1)(文章)写了一些什么人的一些什么事;(2)事情的发生、进展和结局如何;(3)文章说了一些什么道理;(4)是以什么作为说理依据的。
详细说,对记叙性文字,要理清时间、地点、人物、大事的前因后果;一般的传记文,要弄清记了哪几件事,表现了人物的哪些性格特点和精神风貌。
谈论性文字要理清论点、论据及论证(方法)等。
说明性文字要理清说明对象、说明内容和说明方法。
只有整体阅读,总体把握,才能高屋建瓴地驾驭阅读材料,才能精确、完整地去分析、评价人物和大事。
高考语文古代文阅读有什么技巧

高考语文古代文阅读有什么技巧高考语文中的古代文阅读一直是许多考生感到棘手的部分。
古代文往往因为其语言表达方式、文化背景和思想内涵与现代有较大差异,给考生带来了理解上的困难。
但其实,只要掌握了一些有效的技巧,就能在这一板块取得不错的成绩。
首先,积累文言基础知识是关键。
就像建造房屋需要坚实的基石一样,古代文阅读也需要我们有扎实的文言字词、语法知识储备。
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如“之”“而”“以”“于”等,要熟练掌握它们的多种用法和意义。
还有一些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等现象,也需要我们用心去记忆和理解。
比如“沛公军霸上”中的“军”,名词活用为动词,意为“驻军”。
平时可以通过多阅读经典的文言文作品,结合课内外的练习,来不断积累和巩固这些知识。
其次,了解古代文化常识必不可少。
古代的官职、礼仪、历法、地理等方面的知识,常常会在古代文中出现。
如果对这些一无所知,就可能会影响对文章的理解。
例如,“六部”是吏、户、礼、兵、刑、工,各自有着不同的职责。
“丁忧”是指古代官员父母去世,要辞官守丧。
只有熟悉了这些文化常识,才能在阅读中准确把握文意。
再者,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至关重要。
在阅读古代文时,不要急于逐字逐句翻译,而是先快速浏览全文,了解大致内容和体裁。
如果是记叙文,要抓住人物、事件、时间等要素;如果是议论文,要明确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然后,再结合题目要求,有针对性地精读相关段落。
在阅读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注释和上下文来推断生僻字词的意思。
同时,做好标记,对于一些关键语句和难以理解的地方,以便后续思考和分析。
学会分析文章的结构和思路也是提高古代文阅读能力的重要一环。
古代文的作者在行文时往往有一定的逻辑和结构。
比如,记叙文可能会按照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或者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叙述;议论文则通常会先提出论点,然后通过举例、对比等方法进行论证。
了解了文章的结构和思路,就能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意图和文章的主旨。
此外,培养语感也不容忽视。
高考文言文解题技巧

高考文言文解题技巧作为中国高中学生的必修科目之一,文言文在高考中占据了重要的比重。
尽管许多学生对于阅读和理解文言文感到困难,但只要掌握了一些解题技巧,就能够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本文将介绍一些高考文言文解题技巧,帮助考生更好地应对考试。
一、理解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文言文的句子结构较为复杂,常常采用倒装、状语前置等形式。
因此,在阅读文言文时,我们需要仔细分析句子结构,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此外,文言文中常常使用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效果,如夸张、对仗、比喻等。
对于这些修辞手法,我们需要特别注意,并学会分析其作用和意义。
二、抓住关键词和重要信息在解答文言文题目时,特别是选择题和阅读理解题,我们需要有意识地抓住关键词和重要信息。
这些关键词往往可以帮助我们确定答案的方向或提供提示。
此外,细节也是答题时需要注意的地方,因为一些解题依据可能隐藏在文中的细节信息之中。
三、学会推敲和推断文言文中,有时会出现一些生僻字或难懂的句子,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通过推敲和推断的方式来解决。
通过上下文和相关知识的辅助,我们可以尝试猜测生僻字的意思,或者猜测句子的含义。
尽管推敲和推断的过程有一定的风险,但在考试中,这是一种有效的解题策略。
四、注意常见考点和题型在准备高考文言文时,我们需要注意常见的考点和题型。
例如,对于古文阅读题,我们需要重点关注作者的观点、文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以及文中的修辞手法等。
另外,考生还应该熟悉文言文的常见词汇和用法,以便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更准确地选出正确答案。
五、多做高考题和模拟试题最后,为了更好地掌握解题技巧,我们需要多做一些高考题和模拟试题。
通过对真题和模拟试题的分析和解答,我们可以熟悉不同类型的题目和解题思路,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和速度。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与同学或老师的交流,加深对于文言文的理解和认识。
总之,高考文言文解题技巧是提高文言文成绩的重要方面。
通过掌握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抓住关键词和重要信息、学会推敲和推断、注意常见考点和题型,以及多做题目和模拟试题,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高考文言文考试,并取得好的成绩。
看懂高考文言文的技巧

看懂高考文言文的技巧对于广大高考考生来说,文言文往往是语文科目中的一大难题。
但只要掌握了一些有效的技巧,就能轻松看懂高考文言文,从而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首先,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是基础。
高考文言文所考查的字词和句式,大多来自于教材和常见的古代典籍。
因此,我们要熟练掌握课本中出现的重点实词、虚词,如“之”“而”“以”“于”等虚词的常见用法,以及“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宾语前置”等特殊句式。
同时,通过阅读课外的古代经典作品,如《论语》《孟子》等,来扩大词汇量和熟悉各种句式。
了解古代文化常识也是至关重要的。
古代的官职、礼仪、历法、地理等方面的知识,在文言文阅读中经常出现。
例如,“左迁”表示降职,“拜”表示授予官职。
如果对这些文化常识不了解,就可能误解文章的意思。
我们可以通过专门的文化常识书籍或者网络资料进行系统学习,并且在平时的阅读中不断积累。
在阅读文言文时,要学会结合上下文推断词义。
很多时候,一个字词的意思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可以通过上下文的语境来推断。
比如,“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中的“间”,联系上下文可以推断出是“参与”的意思。
此外,还可以根据字词的字形结构来猜测词义。
比如,“刃”字,从字形上看是指“刀的锋利部分”,由此可以引申出“刀口”“刀刃”等意思。
注重文章的整体理解也十分关键。
不要一开始就纠结于个别字词的意思,而是先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和主题。
把握文章的体裁,是记叙文、议论文还是说明文,不同的体裁有不同的行文特点和逻辑结构。
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再去仔细推敲一些关键的字词和句子。
掌握正确的翻译方法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言文。
翻译时要遵循“信、达、雅”的原则,“信”就是要忠实原文,“达”是要通顺流畅,“雅”则是要有文采。
直译和意译相结合,对于一些常见的字词和句式,要采用直译的方法,确保准确无误;对于一些难以直译的内容,可以采用意译,使翻译更加通顺。
学会分析人物形象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江苏高考文言知识点总结

江苏高考文言知识点总结随着文言文的背离,文言知识对于江苏高考考生来说显得越来越陌生。
然而,文言文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对于我们的语言、历史和文化的理解都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在备战高考的过程中,掌握文言知识是非常必要的。
下面,我将从文言文的基本特点、经典文言文作品、文言文的阅读技巧等方面对江苏高考文言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分析。
一、文言文的基本特点1. 字的使用:文言文中使用的字多为古代汉字,有些字音已有变动。
考生在阅读文言文时,需要注重记忆古汉字及其发音。
2. 词汇的复杂性:文言文中的词汇往往比较繁琐,需要考生具备一定的词汇积累和理解能力。
3. 语法的复杂性:文言文的句式结构比较复杂,包括宾主谓、时序关系等。
考生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和理解,以掌握文言文的语法特点。
二、经典文言文作品1. 《论语》: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记录,内容涵盖道德、伦理、政治和教育等各个方面,为我们了解古代中国社会与文化提供了重要参考。
2. 《史记》:司马迁所著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包括了帝王纪、列传和表等,是我们研究古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资料。
3. 《红楼梦》:曹雪芹所著的一部巅峰之作,通过对贾府荣府的描写,展现了封建社会的兴衰和人性的复杂。
三、文言文的阅读技巧1. 重视字词的理解:在阅读文言文时,考生要重视对古代汉字和词汇的理解,可以通过积累汉字和词语,以及参考相关的词典进行学习。
2. 把握句子的语法结构:理解文言文的语法结构对于解题和理解文章的逻辑关系至关重要。
考生可以通过学习文言文的语法规则和积累句型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3. 阅读经典文言文作品:通过阅读经典文言文作品,考生可以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同时也能够了解更多有关中国历史和文化的知识。
四、如何备考文言文1. 多读经典文言文作品:通过多读经典文言文作品,考生可以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和理解能力。
可以选择一些相对简单的作品作为入门,逐步提高阅读难度。
2. 多做文言文的相关练习:在备考过程中,考生可以多做一些文言文的阅读理解题、翻译题和作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篇
浅谈江苏高考文言文阅读的一些技巧
江苏高考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题型大同小异,离不开实虚词辨析解释、人物形象及特征性格辨别以及对文章整体内容的理解与赏析,加上翻译题。
文言文阅读考查的试题一般为4题,分值基本维持在18分左右,考查形式多为客观题。
江苏高考文言文阅读考查形式近几年来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客观题由3题减为2题,此变化从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答题难度,即:
1、第一题实词辨析(客观)
2、第二题虚词、人物性格、内容概括(客观)
3、第三题翻译(主观)
4、第四题内容概括(主观)
江苏高考文言文阅读基本为人物传记。
从全部题目中考查“文章理解赏析”(新变化下一般为第二个客观题)的题目着手,因为这类题目会告诉考生一些人物的正确信息,然后精读文章,要基本了解人物的:1、所处时代及特征、时代重要事件(如战乱、国破等)、生活经历、官运仕途、从政业绩、与之相关的人和事等,此种信息较为浅显,易整理归纳。
2、人品性格、正侧面人物评价等,此种信息相对隐晦,需考生注意细节,根据人物具体事迹及他人侧面的衬托表现来整理分析。
一、实词考查
规律:主要考查是否会利用上下文推测实词含义
考查形式:客观题
1、从未见过的实词,一般来说通过直译,如果语句通顺,则基本正确(此为题目设置的干扰项,一般都正确)。
2、从字音出发,推测通假字,联系上下文,放入句中通顺,则解析基本正确。
3、常见的实词,综合课本内容,代入句中通顺,即为正确。
例:(2016江苏高考卷)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不事文墨久已事:从事 B.病目眚(shěng)病:疲惫
C.詈(lì)不佳詈:责骂 D.令五县会鞫(jū)之鞫:审讯
此题C,D选项均为生僻词,回到原文,结合上下句意思,代入句中通顺解释无误,成为干扰选项,考生无需在此类选项上过多回忆思考所学知识;A选项较为简单;B选项从语句结构成分来看,“病”词至少为一个动词,此选项解释有误,译为“患…病”。
二、虚词对比
规律:主要考查虚词的积累。
考查形式:客观题
1、一般情况,对比对象为课本知识内容,将学过的虚词解释,代入另一句中,若基本通顺,则词义相同。
2、要熟练掌握18个虚词的含义。
例:(2014江苏高考卷)7. 下列“其”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B )
A. 仆之所避者名也,所忧者其实也
B. 吾子其详读之,仆见解不出此
C. 今世固不少章句师,仆幸非其人
D. 仆之所拒,拒为师弟子名,而不敢当其礼者也
解:“其”为考纲要求的18个虚词之一,主要有代词(第一、二、三人称,指示代词)、副词(表推测、反问、商量和祈使语气)、连词(表假设和选择关系)、助词(用在句中,无实意)。
根据句式结构和语法分析,B项中的“其”是副词,表祈使语气;其它
选项中的“其”均为指示代词。
三、翻译
规律:主要考查实虚词、重点词及语句连贯通顺
考查形式:主观题
1、重点词一定要翻译明显,每一小句都可存在重点词。
2、翻译句子一定要连贯通顺,此也为得分点。
例:(2016江苏高考卷)翻译“汝则已矣,还教子读书,以期不坠先业”解:你就算了,回去教你的儿子读书,来期望保留住你先人的事业。
红色字即为重点词,翻译时一定要明显译出,组织语言通顺也为得分点(3句4分题)
四、人物形象性格特征
规律:主要考查张冠李戴和似是而非
考查形式:多为客观题
1、“下列语句表现某某性格”“下列性格”的组合式题,针对4个选项,如判断“AC”、“BD”为两个集合,相同的“①②③④⑤”基本可以不用看,找出不同的进行判断;若寻求不到集合,即可运用排除法,排除明显错误的选项,再细化具体选项。
2、此题基本错误的选项,均为张冠李戴、似是而非型,把别人的性格特征强加到主角身上,或者看似积极正面却和主角无关的性格加到主角身上,要特别注意辨别。
例:(2013江苏高考卷)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李丰为官不贪财的一组是:(D)
①在邺下名为清白②外示清净,而内图事③不以家计为意,仰俸廪而已④丰常约敕不得有所侵取⑤得赐宫人,多与子弟,而丰皆以与诸外甥⑥有司籍其家,家无馀积
A.①②⑥B.①③⑤C.②④⑤D.③④⑥
解:此题①选项为李丰未当官时的状态,即可排除AB;②选项为李丰为官的态度,未讲到“不贪财”,似是而非的选项;而⑥选项很明
显表现了李丰“不贪财”。
因此选D。
五、文章理解与赏析
规律:主要考查对整篇文章的理解
考查形式:主观题或客观题
1、一般每个选项都会对应文章中相关的句子,找出这些话,进行理解翻译,看是否与题干相符。
此题错误的点非常之小,要求对语句进行精确掌握,顺序颠倒、无中生有、人物事迹错乱等均为常见错误点。
2、根据人物事件描述,判断所要概括内容的范围区间,才能更准确的答题
例:(2015江苏高考卷)9、欧阳发在治学方面有哪些特点?(4分题)解:根据分值,一般情况下考生至少应答出4点。
首先要判断文章在哪个部分讲述欧阳发治学,着重概括相关语句信息,逐条答题。
欧阳发治学在文章第二段前两句。
1、“既长,益学问,不治科举文词,独探古始立论议”:勤奋刻苦;
2、“自书契以来至今,君臣世系,制度文物,旁至天文地理,无所不学”:广泛涉猎;
3、“其学不务为抄掠应目前,必刮剖根本见终始”:刨根究底;
4、“论次使族分部列”:分门别类;
5、“考之必得,得之必可用也”: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