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汛应急通讯指挥系统

合集下载

黑龙江省城市防汛应急指挥系统框架

黑龙江省城市防汛应急指挥系统框架

应用 系统 和互 联网网站上 , 智能关联 与突发事 件
最相关 的文档 , 以供决策者参考 。 城市应急指挥系统 以中心路 由器和统一通讯
枢纽为核心 。 由应 急 指 挥 服 务 器 、 置 服 务 器 、 前 海
量存 贮器 和客户端 P C机等组 成系统 运行平 台 , 通 过指挥 中心大屏幕 、 户端 P 客 C机 、 语音 动预案建议 给领导 , 由领导选择启动 ;“ 专家定 位” 块 , 模 自动定 位最 有 价值的专家 ;“ 数据分析 ” 模块 , 提供统计 分析 报表 、 图形化分 析等工 具 , 供对 结构 化数 据进 提 行分析 的手段 ;“ 关联搜 索” 块 , 模 从相关 的 内部
据。 提供各行业 管理 系统之 间在应急状态下 的信 息 高效 沟通机制 , 实现 高度集成化 、 信息化 、 现代 化 的平战结合 的联动指挥 功能 . 强化城市应急指 挥 管理 的能力 , 最大限度地 减少突发事件造成 的 灾 难性 损失 , 障社 会安定 。 保 系统核心功能模块包括 :“ 紧急事件处理” 模 块 ,实现 整个突发事 件处理流程 的 自动化 管理 ,
究分析 了现 有技 术基 础和应 用成 果现状 , 出了全 省范 围 内城 市防汛 应急指挥 系统 的框 架结构 。 提
[ 关键词 ] 应急指挥; 防汛指挥系统; 黑龙江省
[ 中图分类号 ] V 7 T 87 [ 文献标识码 ] B
城市 应 急指 挥 系统应 该能 够集 城市 基础 地
城市 防汛应 急指挥 系统 的总体逻辑结构框架
如 图 1所 示 。系 统 总 体 逻 辑 结 构 框架 分 为 3个 层 次 : 机 接 口层 、 挥应 用 层 和 系统 支 撑 层 。指 挥 人 指 应 用 层 通 过 人 机 接 口层 与 决 策 分 析 人 员 和 高 层 指 挥 决 策 者 进 行 交 互 。在 系统 支 撑 层 的数 据 、 模

防汛应急通信指挥车的组成与应用

防汛应急通信指挥车的组成与应用

浅谈防汛应急通信指挥车的组成与应用张立薇(天津市水务局信息管理中心,天津300074)摘要:应急通信指挥车是防汛部门应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防洪抢险现场的实况及时传送至上级管理部门,提高了水利部门应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

本文分析了指挥车的组成及工作原理等,希望对今后指挥车的配备起到参考作用。

关键词:防汛抢险;应急通信;指挥车中图分类号:TN927.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131(2013)01-0210-021概述1.1建设背景水利系统的洪水灾害、水污染事件以及有计划分蓄洪等应急事件,具有涉及面广、影响大的特点。

当事件发生时,需要尽快获取现场信息,迅速实施行动,以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但由于防洪的战线长、面积广,无法快速布设覆盖现场的固定式监测监控系统和数据传输系统,导致指挥者不能对现场进行全面的了解,影响预测评估和优化决策。

2008年天津市水务局建设了天津市防汛应急通信指挥车(以下简称“指挥车”),当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能快速赶赴现场,确保现场图像的实时采集和传输。

同时借助车载的不同通信设备对相关人员及部门进行指挥调度,为天津市水务局处置突发应急公共事件提供了技术支撑。

1.2总体功能实现防洪现场音视频信息的实时采集与实况转播,与指挥中心之间的异地会商;实现防洪现场与指挥中心之间的网络互联和语音通信;在防洪抢险现场形成以指挥车为中心的应急分中心。

2系统设计2.1系统工作原理指挥车到达突发公共事件现场后,迅速建立与指挥中心地面固定站的通信链路,将现场应急工作组采集的第一手现场信息(包括图像、声音、数据等信息)通过卫星信道传输到指挥中心地面固定站,固定站将接收到的卫星信号转换成数据信息通过地面光纤链路传送到会商室及应急指挥中心,指挥中心根据需要将传回的现场信息显示在会商室的大屏上。

同理应急指挥中心也可将声像、数据等信息通过地面固定站传送到指挥车。

指挥车借助车载的不同通信设备实现对相关人员及部门进行指挥调度,指挥现场人员协同作战、抢险救灾。

水库群防汛调度与指挥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水库群防汛调度与指挥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水库群防汛调度与指挥系统的开发与应用随着气候变化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洪涝灾害等自然灾害也不断加剧。

水库作为一种重要的水利工程,既有着灌溉、发电等多种用途,同时也是防洪减灾的重要手段之一。

然而,高效地管理和使用水库并非易事,特别是在面对突发性的自然灾害时,水库应急调度和指挥系统也显得尤为重要。

一、水库群防灾调度与指挥系统的意义随着水利工程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水库多采用计算机、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进行监测和调度,建立起了智能化的管理系统。

这些智能化系统不仅可以及时准确地获取水库的各项数据,并实时监控水库的运行情况,同时也可以通过建立预警指挥机制,为水库群在防洪减灾、调节水质方面提供有力的支持。

在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当下,水库群的防洪调度和指挥系统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对多个水库的数据进行及时监控和分析,可以有效地对洪灾进行预测和响应,实现群防群治的目的。

同时,防洪调度和指挥系统可以对水库的调度进行预测和优化,提高水库的资源利用效率和使用寿命。

而在突发性事件的发生时,调度和指挥系统还可以对水库群的应急响应进行指挥和调度,提高应对灾害的能力。

二、水库群防洪调度与指挥系统的开发建立起高效的水库群防洪调度与指挥系统离不开先进的技术支持和优秀的团队建设。

具体来说,开发水库群防洪调度与指挥系统需要把握以下要点:1.数据采集与监测:通过网络技术等手段实现对多个水库的实时数据采集和监测,收集水库流量、水位、降雨量等多种数据。

2.模型建立与分析:通过深度学习等技术,建立起水库流量预测、水位预测、灰水分级调度等多种模型,对水库的运行状态进行数据分析和预测。

3.预警机制与指挥系统:在水库群防洪调度与指挥系统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建立起预警机制和指挥系统,实现对水库群的调度和应急响应等多种功能。

4.检测与监管:在调度和指挥系统的运行过程中,需要建立起完善的检测与监管机制,实现对水库群的准确监测和调度。

三、水库群防洪调度与指挥系统的应用水库群防洪调度与指挥系统应用广泛。

浅谈内蒙古防汛抗旱应急移动指挥系统

浅谈内蒙古防汛抗旱应急移动指挥系统

各固定站的基本结构类似 , 存在功能多少及繁简 的区别 �固定站连接图, 见图 2�
2 技术分析
2 .1 系统简介 防汛抗旱应急移动 指挥 系统依 赖的 主要技 术是 卫星 通信 和计算机网 络通 信�卫星 通信 是地 球上 多 个地 球站 ( 包括 陆 地, 水面和大气层) 利用 空中人造 通信卫 星作 为中继 站而 进行 的无线电通信�通信卫星由若干个转发 器, 数副天线与 位置和 姿态控制, 遥测和指令, 电源分系统组 成, 其 主要作用是 转发各 地球站信号�地球 站由 天线, 发射, 接 受, 终 端分 系统 及电 源, 监控和地面设备组成, 主要作用是发射和 接受用户信 号�卫星 通信具有覆盖范围广, 组网机动灵活, 抗灾害能力 强等优点, 是 解决偏远及公网覆盖能 力不 足地区 信息 传输和 应急 抢险机 动 通信的主要手段�在汶川大地震, 玉树大地 震和舟曲泥 石流的 救灾工作中, 卫星通信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2 . 2 系统结构介绍 目前的系统主架构是在内蒙古呼和 浩特, 包头两市 分别各 建 1 套固定卫星站, 在内 蒙古 水利厅 建一 套移动 指挥 系统, 实 2 . 3 图 2 呼市地面固定站连接示意 系统设备功能分项评述 卫星系统: 卫星 系 统包 括卫 星 天线, 功放, 卫星 调 制解 调 器, 天线控制器�卫星 天线 完成无 线信 号的发 送, 接收� 功放 完成上行信号的功率放大�卫星调制 解调器完成 信号调制, 解 调�天线控制器完成天线 状态 的控 制�卫 星系 统完 成卫 星链 路的搭建, 状态监测和质量管理� 音视频系统: 音视频系统包括摄像 机, 显 示器, 话 筒, 音 响,
浅谈内蒙古防汛抗旱应急移动指挥系统
电话机, 音视频编解码器, 交换机, 硬盘录 像机, 音视频切换 器, 无线单兵对讲机�音视 频系 统完 成事件 现场 的音视 频采 集以 及和会商中心之间的语音, 视频的互通, 为事件的 研判, 决策提 供实时参考依据� 地面网络系统: 地面网络系统包括与地面 固定站相 连接的 若干子网, 各网络的连 接可 以利 用现 有网 络通 过 VPN 专 线实 现, 也可 以通过增设光缆直接连接�该系统 可以使各个 指挥机 构以及相关专家参与远程的实时指挥和指导 � 2 . 4 系统运行流程和原理 系统利用音视频采集设备, 将单兵采集 或车载设备 采集的 灾害监测区音视频图像进行实时采集, 然后 通过车载的 编码器 进行实时编码, 形成数字 化码 流, 由车载 调制 设备进 行模 拟信 号调制, 利用车载卫星收 发器 进行发 射数 据信号 , 数 据流 通过 卫星无线线路传输至卫星, 然后由卫星进行 中转传输至 地面小 站卫星, 通过终端解调设备进行数字信号还 原, 然 后, 将 数字信 号进行解码还原成音视频信号, 通过地面网 络将音视频 信息及 时传输到指挥中心, 应急指挥中心, 政府等部门� 2 . 5 系统运行条件 ( 1 ) 固定站和移动 站点同时 开启卫 星通信 设备, 按照 预先 P 地址进行通信�网 络参数设 定必须 遵循 设定的参数和网络 I 国家水利部统一规范的标准和规则, 不得与 国家相关参 数有冲 突� ( 2) 地面具备卫星车通行条件� ( 3 ) 固定站建设过 程中卫星 天线对 星方向 无遮挡, 移 动平 台要远离强磁场, 相对平 坦且 没有遮 挡的 地方, 如可 以及 时判 定移动平台所处地的 方位, 让 天线初 始尽 量对着 卫星 方向, 便 于快速准确搜星� ( 4) 对地面操作人员有一定的技术要求�操作人员 必须了 解卫星通信基本原理 和常 识, 熟悉所 使用 的相关 设备, 掌 握设 备各种参数配置, 会 排除一 般故 障�在必 要并 有联通 条件 时, 可寻求专家技术支持� 2 . 6 系统存在的问题 ( 1 ) 信号传输相对 易受恶劣 天气和 其他条 件干扰, 出 现临 时性中断�尽管一般只是暂时性影响, 但也 会不同程度 的影响 整个网络的连接� ( 2) 卫星接收系统搜星时刻易受其它卫星干扰而出现 扰动 导致天线对不准卫星, 出现无法准确对星 通信的情况 �经实地 测试, 卫星会出现自动搜 星失 灵现象, 最 终解 决方式 是利 用手 动设备进行参数调整, 重新定位� ( 3 ) 传输带宽有限 , 视 频清晰 度受限�由 于水利 部分 配到 各地的带宽有限, 或者产 生临 时性带 宽争 抢冲突 , 传 输的 视频 信号码率必须调低, 使得传输的画面质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 2 . 7 升级扩展策略和展望 ( 1 ) 变静中通为动中通�目前建设的移动指挥系统 属于静

防汛应急通信体系建设

防汛应急通信体系建设

公共事件 的能力 , 减少人 民生命 和财产的损失。
二 、 急通 信 的特 点 应
2 . 数字集群通信系统。数字集群通 信采用了数字信 令方式 、 语音数字 编码技术 , 使得 网络 内传输 的全部是 数字信号, 它具有分组调 度灵活 、 接续速度迅捷 、 保密的 话音通信 、 能的网络化管理 、 智 高效 的频谱利 用和优 良 的资源共享等特点, 是实现移动 中指挥 调度通信最有效
维普资讯
W ORL D
—●●●
信 息 技 术
防汛 通 信 工 作 是 防 汛 工 作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近 年
紧急事件发生期 间, 局部 出现的大通信流量会造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络
拥 塞 。这个 容量 的需 求 发生 是 随 机 的 , 规模 很 难 预 测 。
2在防汛通信 网建设 中, . 以满 足防汛工作 为第一需
要 , 时 亦要 为水 利 办公 自动 化 和水 利 其 它 业 务 部 门提 同
损失的一幕再次降临 , 连距震 中 10 K 以外 的郑州地 00 M 区也 因通信网络流量拥塞而中断数十分钟 。 实胜于雄 事 辩, 重视 应急通信体系建设已成为当务之急。
的 手 段 之~ 。
1 . 时间和地点具有不确定性 。大多数 紧急事件都是
突发 的一 问 和 地 点 不 可 预 知 , 者 只 可 在 有 限 时 间 内 , 时 或
预知但是来不及做准备。 这就要求对于公众通信网络不
能 覆 盖 的 广大 区域 , 必 须 有技 术上 的措 施 可 以建 立 临 也
来, 随着通信技 术的迅猛发展 , 网固定通信 、 动通 公 移
信 、 体 通 信 在 防汛 指 挥 调 度 中 应 用 的广 度 和 深 度 日 多媒

浅谈防汛应急卫星通信技术的应用

浅谈防汛应急卫星通信技术的应用

信 系统
卫星通 信技术经过 6 0多年 的发 进 中基于卫星系统的图像 、 数据 、 语音 基带处理元件组成 。主板上提供 L N和 A
展而 日益成熟 。卫星通信是利用人造 实 时双 向通信及固定 图像采集 、无线 串口连接 , 同时还提供三个扩展插槽 。L 地球卫 星作为 中继站来转发或反射无 通信 、 移动办公等功能。 线 电信号 ,在两个或多个地面站之 间 进行通信。 卫星通信能实现图像 、 数据 、 语音
防汛救灾及应急事件处置 的实际现状 场第一线或异地处置突发事件 ,进行 其 和需要 ,使相关领导 和专家在应急现 信技术的基础之上 , 主要包括 :
卫星室外单元 ( D ) O U 由一个 高功率
上变 频转 换器 ( P ) 一个 低噪 声模块 HC、 ( MT 组成 。O U被安装在天线的中心 0 ) D
( 前视距离与后视距离的累计差值 ) 来 aB F F B观测方式即可。 控制。
在某一测量线路中 ,测站的数 目
的相关规定●
( 作者单位 : 南四湖水利管理局二级
在两相邻测站上 , 应按奇 、 偶测站 应安排成偶数 ,这样 可消除或减弱水 坝水利枢 纽管理局 2 7 0 76 6南四湖水利
好地满足防汛通信 的机动需求。

数据的远距离通信。 集 成通信设备 )实现车辆在静止和行 。
保证接 收的信号在一个极化上 ,而发送
卫 星 室 内单 元 (D 由调 制 、 调 和 I U) 解

卫星通信技术及防汛应急通
2应 急卫星通信 车 ( 括车 载的 的信号在另一个( . 包 正交的 ) 极化上。
的观测程序进行观测 , 即分别按“ 后前 准标尺零点差和交叉误差在仪器 垂直 管理 局 2 70 ) 7 0 0

北京防汛应急指挥调度系统设计与建设

北京防汛应急指挥调度系统设计与建设

北京防汛应急指挥调度系统设计与建设
张建磊;薛爽
【期刊名称】《中国防汛抗旱》
【年(卷),期】2024(34)3
【摘要】北京防汛应急指挥调度系统是北京市应急管理局成立后,为防汛指挥部门提供综合辅助决策,组织协调北京市水旱灾害应急救援所建设的重要系统,在投入使用后发挥了重要作用。

详细介绍了北京防汛应急指挥调度系统的设计思路、总体框架、系统组成部分,重点描述了部分系统功能和应用成效,为防汛抗旱应急业务和技术人员提供借鉴和参考。

【总页数】5页(P42-46)
【作者】张建磊;薛爽
【作者单位】北京市应急指挥保障中心;北京市应急管理局防汛抗旱处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19
【相关文献】
1.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北京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加挂北京市防汛抗旱应急指挥部牌子有关事项的通知
2.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应急管理部有关负责人就《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关于防汛抗旱行政责任人的通报》答记者问
3.北京理正建设的“北京市防汛抗旱及水资源指挥调度中心决策支持系统”顺利通过验收
4.市级防汛抗旱会商指挥及应急处置系统设计与建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车载移动通信在防汛现场应急指挥中的应用

车载移动通信在防汛现场应急指挥中的应用
场 的 情 况 实 时 地 向上 级 报 告 , 接 收 上 并
(D F MA) 信 体 制 , 像 、 音 、 据 通 图 语 数 业 务 处 理 , 图 像 信 息 速 率 6K p~ 4 bs
20 8 b s 图 像 编 码 方 式 MP G , 4 K p , E 4 调
制 方 式 Q S , 输 质 量 E /o 71B P K传 bN = . , d
通 信 指 挥 中 心 。工 作 频 段 采 用 K u波
段 , 到 点 网 络 拓 扑 结 构 . 分 多 址 点 频
指挥车等。 目的 是 在 灾 害 发 生 后 通 信 中 断时 . 用事先建立 的 、 速响应 的 、 利 快 各 种 残 存 的 通 信 资 源 建 立 起 有 效 的 通 信 联 络 , 证 灾 害 区域 范 围 内各 种 信 息 不 保 问 断 地 上 传 下 达 的 通 信 体 制 ; 挥 人 员 指 以 机 动 部 署 在 灾 区 的 车 载 通 信 集 群 系 统 为 平 台 , 立 临 时 指 挥 部 , 灾 害 现 设 将
级 指 令 . 织 现 场 抢 险救 灾 。 车 载 移 动 组
通信系统作为新兴的应急通信模式 , 已
设 快 、 操 作 等 优 点 , 系 统 通 过 建 易 本 立 车 载 短 波 基 站 .通 过 柯 顿 N T R GV 型 电 台 进 行 紧 急 选 呼 . 并 利 用 多 信 道 、 能 化 监 控 、 由 调 谐 接 收 、 松 智 自 轻 交 谈 和 呼 叫 装 置 将 洪 灾 现 场 的 语 音 信 息 实 时 上 传 下 达 至 省 防 汛 指 挥 会 商 中 心 . 布 设 在 现 场 的 另 一 部 移 动 与
地 球 站 设 备 以 及 各 种 信 息 采 集 处 理 设 备 集 成 安 装 在 车 辆 上 , 具 有 独 立 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防汛应急通讯指挥系统建议书为了满足防汛工作的高标准、高要求,在原有有线通信、移动手机通信、微波通信等通信手段的基础上,利用车载(便携)卫星通信系统和COFDM单兵现场影象采集设备和计算机设备,组成“防汛应急通信指挥系统”势在必行。

“防汛应急通信指挥系统”旨在汛情紧急情况下或突发事件发生时,立即出动(或根据汛情预先出动),能第一时间将现场的影像信息经系统采集与处理后,及时地将现场影象信息准确地传递到后方指挥部或远方上级指挥机关,并通过话音和数据沟通,供防汛指挥、调度决策之用。

一、需求分析1、在水库堤防现场或其他重要场合,摄像人员的实时图像、现场声音可以通过无线通信的方式传送到一定距离外的指挥车;指挥车一方面可以实时监控现场影音,另一方面再通过无线(卫星)信道将影音传送到上级指挥中心。

2、根据防汛业务中图像的分析、存储等应用需要,现场图像传输应具备高质量:图像的数字编解码应达到720*576或D1分辨率;无线信道速率应达到512Kbps;图像传输延时应尽量小。

3、防汛现场或其他重要场合所发生的环境复杂,,无法或很难找到“通视”的路由,所以从拍摄的现场到指挥车的无线图像传输必须具备“绕射”“穿透”的效果,应可以采用全向发、全向收模式,才能满足灵活、机动、便捷、快速的应用要求。

4、摄像员一端的无线图像发射设备应体积小、重量轻,可背负使用,采用全向发射天线,通视环境下传输距离不小于3公里,阻挡环境下传输300-1000米1;5、由于需要覆盖的范围很大,如果使用微波需要建设多个接收基站,工程量大,频点申请的费用也很高,而且无法做到百分百覆盖可能出现问题1阻挡环境的传输距离受具体环境、天线高度等直接影响。

此处为建议指标。

的地区。

所以,指挥车到指挥中心的传输建议采用卫星方式,可以实现指挥中心到单兵的双向音视频传输。

6、摄像员可与指挥车进行全双工或半双工通话,接收现场指挥。

二、技术体制分析及设备选型建议1、技术体制选型分析目前,无线图像传输的技术体制可大致分为:模拟传输、数字/网络电台、GSM/GPRS、CDMA、数字微波、扩频微波、无线网、COFDM(正交频分复用)等。

应该说各种体制均有自身的优势。

大体上:●模拟传输为淘汰的技术,其优势是价格低廉,但其为单载波技术,仅仅在通视环境下应用,不能在阻挡环境中和移动中使用。

●数字/网络电台价格低,很多采用跳频技术,但本质上为单载波调制;有效传输速率有限,一般在100-300Kbps,无法传输高质量图像(大于2Mbps)。

●GSM/GPRS、CDMA为移动通信公网技术,很成熟,但传输速率有限,一般在100Kbps级,无法传输高质量图像(大于2Mbps);保密机制不健全,如建设专用网,其小区制覆盖将意味着天价建设成本。

●数字微波、扩频微波可以提供高速率链路,但均为单载波调制技术体制,仅仅在通视环境下应用,不能在阻挡环境中和移动中使用。

●无线网技术发展很快。

802.11FHSS(跳频调制)、802.11(b)DSSS(直序扩频)可以提供约1-5 Mbps净速率,但因它们的单载波调制体制,仅仅在通视环境下应用,不能在阻挡环境中和移动中使用。

802.11a(52载波)、802.11g在物理层采用了OFDM多载波调制,但载波数量较少,如802.11a为52个子载波,实际应用中对比802.11FHSS表现出少量的“绕射”能力;它们一般应用于办公室内无线局域网,用于室外需配置定向天线。

●COFDM(正交频分复用)调制技术是最新的无线传输技术,它是真正的多载波技术,子载波数量达到1704载波(2K模式),甚至8K模式,同时也真正在实际使用中实现了“抗阻挡”、“非视距”、“动中通”的高速数据传输(2-20Mbps),表现出卓越的“绕射”、“穿透”性能。

根据需求分析,第一,防汛指挥业务中的无线图像必须实现阻挡环境下的传输,第二,必须提供高质量图像传输。

第三,图像发射端、接收端必须机动灵活,移动中也能可靠传输,可以采用全向收发天线,安装便捷。

通过对以上业务要求的分析,我们认为,COFDM技术体制的设备能满足防汛现场高质量图像传输的需求。

根据我区防汛应急通信工作提出的覆盖全区的要求,我们建议选用新一代IP 网络卫星移动图像传输系统LongSight E4E-IP系统,卫星通信具有无缝覆盖、不受地理环境限制等诸多优点,加上便携式移动端站具备的机动灵活和快速开通的特点,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开通并投入使用,能够满足处理紧急突发事件的需求。

再配合LSM-8000DB单兵COFDM高清移动视频传输设备,可以组成一套覆盖整个宝安区的“防汛应急通信指挥系统”。

一、系统构成根据防御特大汛情的特殊需要,“防汛应急通信指挥系统”采用单兵传送事故现场的图像到指挥车,指挥把单兵的图像、语音等信息通过卫星通信方式,发送到防汛指挥中心或应急指挥中心。

卫星系统由一个固定中心站和一个车载移动端站构成。

中心站设在指挥中心,移动端站为便携式,能够快速自动对星,两点之间实现双向互动传输,传输内容包括一路512Kbps的动态图像、一路话音和一路数据。

图1、系统整体结构1、LSM-8000DB 单兵COFDM移动多媒体传输系统。

COFDM移动多媒体传输系统是最为关键的前端采集设备,是解决动中通的基石。

该系统设备的主要特点如下:(1)绕射能力强,采用UHF 频段,具有更强的绕射能力,可在非视距环境下工作。

适应各种复杂环境要求。

(2)覆盖范围广,在典型的城市环境下单个中心站的覆盖范围可达到10-30km。

个人背负式终端到移动车的通信距离可到1-5km;(3)抗干扰能力强,对抗频率选择性衰落或窄带干扰及信号波形间的干扰性能优越,通过各个子载波的联合编码,具有很强的抗衰落能力。

在单载波系统中(如数字微波,扩频微波等),单个衰落或干扰能够导致整个通信链路失败,但是在多载波COFDM系统中,仅仅有很小一部分子载波会受到干扰,并且这些子信道还可以采用纠错码来进行纠错,确保传输的低误码率。

(4)抗衰落能力强,采用了COFDM的分集接收技术,具有更强的多径分集作用,特别适合城市快速移动的工作环境;采用空间分集、时间分集等多种先进的分集技术,极大增强系统的抗衰落能力。

上述先进技术的采用保证了产品在复杂的工作环境下具有优势的接收灵敏度。

(5)优异的移动性能:通过全面的系统总体设计和多项先进技术的实施,设计移动速度可达500km/h;目前实际环境下的路测速度180km/h,特别适应在机载、车载、舰载等高速移动环境下的工作要求,满足不同用户的工作需求。

(6)背负式产品提供电池供电,供电时间>2小时;(7)完善的整体解决方案:提供从个人背负式到车载远端站到中心站端到端的整体集成解决方案,实现移动环境下远距离、大范围内的视频、音频、数据等多媒体信息的高速、实时、同步传输;(8)接口多样、灵活:提供调试、业务等多种数据接口和本地状态监控,使用灵活方便。

可方便地和图像编解码器连接,另外还可以提供宽带数据业务接口。

也可以根据用户要求提供视频和语音信号接口,连接多种视频源,更方便用户使用;(9)充分考虑了设备的电磁兼容性、抗震性、温度、湿度等适合野外工作环境的产品特征。

(10)设备安装简单、方便,周期短、难度小。

(11)受到发射机功率的限制,因为由人员携带的设备在功耗和功率上都必须降低要求,对发射机的供电和天线的长度以及设备的体积和重量都要综合考虑,因此,传输距离较短。

在城市环境同一水平面的街道上,我们通过测试得出的传输距离一般在阻挡不是非常严重的情况下可以达到1公里左右,最远能达到3公里。

在城市环境同一水平面路面上,无阻挡情况下可以传输3-5公里以上。

图2 背负式单兵发射前端传输到指挥车图3 LSM-8000DB 单兵便携发射和接收示意图片技术指标:工作频段:300-2400MHz可定制信道带宽: 8MHZ图像压缩格式:MPEG2;输出功率:1-2W传输距离:视距3-5公里,非视距1-3公里;视频速率:大于1-20Mbit/S(速率可调)视频输入:PAL;音频通道:两路;传输时延:350毫秒移动速度:达到180KM/h;工作温度:0~65 C湿热度:不小于95%;线标准:625;分辩率:720水平线 576垂直线;使用环境:防水、防盐雾、防震、防尘;供电:AC 220V或DC10~16V;摄像设备接口:复合VIDEO BNC接口,声音2通道:(单声、立体声)左/右;电源充电设备接口:DC14.8V充电重量:1.5KG尺寸:200X150X60 mm1.LongSight E4E-IP卫星视频系统利用IPSTAR卫星系统,在室外提供无线传输功能,用户可传输数据或双向收发视频(4M下行,1M上行),可实现Full HD 高清(1920×1080)视频传输。

2.E4E-IP卫星视频系统2.1.设计要求●利用IPSTAR卫星网络实现移动宽带接入;●配备高性能小型卫星天线;●双向数据或视频传输;●多点视频会议;●兼容CDMA或未来3G通信方式。

2.2.系统功能●高性能小型卫星天线⏹使用目前最先进卫星技术,利用小尺寸卫星天线实现移动宽带接入●基于支持TCP/IP协议的卫星链路进行数据/图像传输,可实现Full HD高清(1920×1080)⏹上行2M,下行4M⏹指挥车——指挥中心1路Full HD高清(1920×1080)图像声音传输◆1路Full HD+4路CIF◆2路D1⏹指挥车——指挥中心双向视频会议⏹1路双向CIF格式视频会议传输+1路指挥车到指挥中心D1图像传输。

⏹指挥车——指挥车——指挥中心多点图像通信◆可以构成多点图像通信系统。

●多点视频会议功能⏹实现点对点传输,点对多点传输,并能实现多方视频会议功能●语音通信功能⏹可在图像传输同时实现1~10路IP电话传输⏹可接驳集群对接机中继电台,实现对讲机中继●现场组建WLAN无线网络●便携式设计⏹车上天线、车上通信设备机架、发电设备可以方便拆下,只需要两个人便可实现⏹在有特殊需要的时候可以将整套系统搬到大楼顶上使用,方便在任何地方建立临时指挥部●兼容CDMA或未来3G通信方式图像传输方式.2.3.系统性能●移动宽带接入,最大4M下行,2M上行●图像性能指标(在网络正常的情况下)⏹卫星链路:分辨率根据卫星链路带宽可在Full HD高清(1920×1080),D1(704×576),HALF D1(704×288),DCIF(528×384),CIF(352×288)中选择,15~30帧/秒,16Bit色●中心服务器性能⏹最大支持50路车载设备并发传输⏹支持同时多路观看同一路视频图像(视有线网络带宽)⏹支持权限管理⏹支持录像功能(基本配置为可存储共1500小时传输录像视频资料)⏹历史图像查询功能2.4.系统工作流程2.4.1.基本工作流程用户启动系统,通过IPSTAR系统自动接入互联网或专用网络,在室外进行无线数据传输或视频传输,传输到指挥中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