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3课 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第3课 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教案 北师大版

第3课远古祖先的传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炎帝、黄帝是传说中的华夏族的祖先,了解尧舜的”禅让”和”大禹治水”的故事。
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对古史传说和史实作出初步的比较,并作出概括、判断和解释。
过程与方法通过收集相关资料,讲故事,谈体会,了解这些古代传说中的故事哪些具有历史事实成分,哪些是虚构的,这些传说反映了传说时代的怎样的文明曙光,从而培养探究式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对炎帝与黄帝事迹的学习,理解“我们都是炎黄子孙”的含义,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认同感;通过对“尧舜禅让”的学习,培养以人为本,任人唯贤的美德;通过对“大禹治水”的学习,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奉献精神,以及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了解炎帝和黄帝对华夏族的形成所作出的贡献,认识到炎帝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爱国情感。
难点:如何区别史实与传说。
史实与传说有一定的联系。
教学过程先由学生分组谈论,然后讲故事,引入新课。
(盘古开天、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大禹治水等故事)板书[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一、炎黄子孙的由来炎帝与黄帝对人类作出的贡献:[黄帝]相传他造出宫室、车船、兵器、衣裳,还让下属官员发明了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
他的妻子嫘祖还发明了养蚕抽丝技术。
[炎帝]改进农具,教人农耕,尝遍白草,发明医药,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他还发明陶器,开辟集市,使人们互通有无。
炎帝、黄帝和蚩尤三个部落联盟的战争与融合:炎帝,姜姓,号神农氏,是原来居住在我国西方(今陕西南部岐山一带)的一个部落联盟的首领。
黄帝,姬姓,号轩辕氏、有熊氏,是原来居住在我国西北(今陕西北部)的一个部落联盟的首领。
蚩尤为九黎部落联盟的首领,九黎原住在我国东南部(今山东、安徽一带),传说有兄弟八十一人,以金属制造兵器,能呼风唤雨。
三个部落联盟逐步向我国中部地区推进。
结果是九黎最先进入。
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3课 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名师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

第3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黄帝其人以及他对华夏族的形成所作的贡献,尧舜禹时期的禅让。
能力目标:通过学生讲故事和短评的形式,培养学生表述能力以及正确认识世界的能力。
思想目标:通过学生讲述的历史传说故事,使学生感受到黄帝对华夏族形成的贡献以及炎黄子孙对黄帝的崇敬,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
教学重点:炎帝与黄帝的贡献,尧舜禹和禅让制。
教学难点:尧舜禹禅让的实质。
教学设计:本课可通过在学生课后查找资料的基础上,由学生讲故事的形式和教师讲解深化知识形式,使学生形成某些正确的历史观点。
板书:远古时代的传说故事会。
几个主要传说: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夸父追日、后羿射日、尧舜禅让、大禹治水、精卫填海等。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远古时代的历史,除了考古发掘材料是可靠的以外,古书中保留下来的古代神话与传说也是值得注意的。
它虽不完全真实可信,但和可靠的材料相对照,却也能从另一个角度了解远古时代的历史。
我们中国人,无论在祖国还是在海外,每当提到炎黄子孙这个充满感情的词的时候,总是心情激动。
那么,这个称呼是怎么来的?尧舜禅让又是怎么一回事?远古时代的一个个传说将帮助我们揭开一个又一个谜底。
下面就请同学们讲一讲你所知道的远古时代的一些传说故事。
学生讲故事之后,教师进行启发式讲解,运用问答法。
注意讲解:1、“炎帝与黄帝”一目,叙述了炎帝、黄帝对华夏族的形成所做的贡献。
这部分内容属于古史传说。
由于这些传说见之于古代历史记载,并且经常为人们所引用,教师在这里应引导学生将这部分材料与大汶口文化后期的考古材料结合起来,以加深学生的历史感。
炎帝、黄帝、蚩尤是约四千多年前分别居住在我国西方、北方和南方的三个部落联盟的首领,在向我国中部地区发展的过程中,他们发生了冲突,也产生了联系。
炎帝和黄帝联合打败蚩尤,以及炎帝和黄帝结成联盟,适应了父系氏族公社后期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发展趋势,奠定了日后华夏族形成的基础,因此黄帝被尊为华夏族的祖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教案1北师大版

第 3 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讲课目标〗知识与能力太古时代的传说,反响了我国从人类发源到迈向文明的曲折而的历程。
经过本课的学习,应认识炎帝、黄帝是传说中的华夏族的先人;认识尧舜的“禅让”和“大禹治水的故事”;联合本课内容,经过设置议论题目“大禹治水的启示”,能主动学习,踊跃思虑,培育丰富的历史想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过本课的学习,能够对古史传说和史实做出初步的比较,并做出自己的概括、判断和解说;经过采集相关资料,讲故事,谈意会,谈谈这些古代传说中的故事,哪些拥有历史事实成分,哪些是虚假的,反响了传说时代如何的文明曙光,从而培育研究式的学习方法。
感神情度与价值观经过对“我们都是炎黄后代”的学习,培育爱国主义感情和民族骄傲感;经过对尧舜“禅让”的学习,培育以人为本,知人善任的美德;经过对“大禹治水”的学习,并联合现实,培育环境保护意识,认识到可连续发展的重要性,培育坚毅的意志和无私忘我的奉献精神。
〖讲课要点〗本课知识属于认识层次,经过认识炎帝和黄帝对华夏族的形成所做出的贡献,认识到炎帝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先人,培育学生的民族认可感和爱国感情。
〖讲课难点〗如何差别史实与传说。
〖讲课过程〗一、导入新课堂老师请同学们按组做个"传话 "游戏。
教师以游戏结果指引学生分析得出:古传说其实不是纯粹神话故事,是拥有必然的详尽历史事实(史实)成份。
指出古代传说中所描绘的太古时代就是传说时代,今日就学习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在学习中同学们应学会差别 " 哪些拥有历史事实成份,哪些是虚假的" 请看第一子目炎帝与黄帝。
二、学习新课[板书]第 3 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一)黄帝和炎帝学生观察课本图片:神农教稼图、黄帝画像学生阅读教材并介绍:炎帝黄帝的传说。
老师发问:以黄帝的发明创办为例,说一说古史传说与史实有什么差别。
学生多种回答。
老师综合学生建议总结:因为炎黄被看作是华夏族的鼻祖,先人把好多发明创办都传作是他们的伟绩,这些传说,此中包括着后代附会的成分,不能全信为真,但此中必然又含有真实的历史史实,从炎帝黄帝传说中,我们应知道传说时代农业技术的发展,黄帝时代是农业文化长足进行的期间,农业文化发展的许多必需条件,当时大概都已具备了,那时已有了原始的农业,原始的医药业,原始的商业,这些发明创办是人类迈向文明时代的重要标记,是先民发挥聪慧才干、勤劳奋动的结晶。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3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教学案_百.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3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教学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炎帝、黄帝是传说中华夏族的祖先。
(2)了解尧舜“禅让”和“大禹治水”的故事。
(3)能够对古史传说和史实做出初步的比较和判断。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收集相关资料,讲故事,了解这些古代传说中的故事,能够对古史传说和史实做出初步的比较,并做出自己的概括、判断和解释,从而培养探究式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我们都是“炎黄子孙”的含义,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认同感。
(2)在尧舜“禅让”的学习中,培养以人为本、任人唯贤的美德。
(3)通过对“大禹治水”的学习,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奉献精神,以及创新意识,环境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炎帝和黄帝对华夏族的形成所作的贡献,认识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培养民族认同感和爱国情感。
2、教学难点:如何区别史实与传说。
正确认识尧舜禹“禅让”的含义。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我们每年都要在陕西炎帝黄帝陵举行大型祭祀活动,这是为什么呢?以此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求问题的欲望。
(炎帝和黄帝被尊为中华民族的始祖, 中华民族都是炎黄子孙。
对祖先的拜祭,可增强中华民族的内在凝聚力)他们为什么受到后人的尊敬?他们对中华民族有什么杰出贡献?下面就进入本课学习,同学们将会了解到这些内容。
(一)自学感知让学生利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自学本课,了解本课主要内容,然后利用提出的问题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你能说出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对中华文明作出了哪些贡献吗?后人为什么称他们是人文始祖?2、华夏族是怎样形成的?3、什么是禅让制?这种制度有何优点?(二)研讨探究1、有关炎帝和黄帝的传说,哪些是可信的,哪些是不可信的?古人为什么要将一些重要的发明记到杰出人物的名下?(要点提示)被考古资料证明的是可信的,没被证明的则是不可信的,如黄帝时期已能建造宫室,种植庄稼,制作衣裳,挖水井,出现文字等是被考古发现的,这是可信的,而说这些是黄帝、嫘祖等个人发明的就带有神话色彩了。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3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精品教学案 北师大版

第3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参考答案学习导航1、炎帝和黄帝2、炎帝3、部落联盟,炎帝和黄帝,蚩尤,阪泉之野,炎帝和黄帝4、“禅让”,5、大禹治水,筑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相结合探究交流说一说:距今约4000年前,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出现部落联盟,为了扩X势力,不同部落联盟之间经常发生战争,炎帝和黄帝为争夺中原地区,在“阪泉之野”展开大战,炎帝战败,归服黄帝,炎黄部落走向联合,形成后来华夏族的主体。
二部联合将每个部落的图腾拼凑在一起成为“龙”作为华夏族共同的图腾——后人称自己为“龙的传人”。
为纪念这两位人类始祖,自称“炎黄子孙”。
议一议:如:炎帝教人农耕,发明医药和陶器,开辟集市,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
黄帝造出宫室、车船、兵器,发明文字、历法、音乐、指南针。
古史传说没有遗址、文物加以印证,只是人们口而相传,在流传的过程中有可能发生错误。
而史实则可以用遗址与文物,史书等加以证明。
想一想:通过推举方式产生威望高、公正、贤能、有才华、能为大家办实事(言之有理即可)比一比大禹的父亲治水采用堵塞的方法,而大禹采用筑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相结合的方法。
启迪:1、从禹的父亲用“堵”的方法来治水没有成功,禹吸取经验教训,采用疏导的办法来治水取得成功。
从中可以知道,解决处理问题要有创新精神,我们应注重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
2、从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可以知道,要取得事业的成功,一定要坚持不懈3、从禹治水的艰难可以知道当时的灾害非常严重,探索灾害的产生原因,可以知道人类要更好的生存就要注意与自然和谐相处,做到可持续发展,人类应保护大自然。
4、从大禹治水成功,得到大家的信任和爱戴,我们可以知道如果要想得到大家的尊重和爱护,就应该为大家做好事训练反馈1 C2 C3 B 4C 5(1)黄帝(2)发明――指南针;大事――平定蚩尤乱(3)制造宫室、车船、兵器和衣裳(4)制造宫室、车船、兵器和衣裳真实可信,发明指南针不可信,有神话色彩。
北师大初中历史七上《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教案_1

第3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①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到炎帝、黄帝是传说中的华夏族祖先,了解到尧舜的“禅让”和“大禹治水”的故事。
②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对古史传说和史实作出初步的比较,并作出概括、判断和解释。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收集相关资料,讲故事,谈体会,了解这些古代传说的故事,哪些具有历史事实成份,哪些是虚构的;这些传说反映了传说时代怎样的文明曙光。
从而培养学生养成探究式的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对炎帝与黄帝事迹的学习,理解“我们都是炎黄子孙”的含义,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认同感;通过对“尧舜禅让”的学习,培养以人为本,任人唯贤的美德;通过对“大禹治水”的学习,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奉献精神,以及环境保护意识。
二、教学过程(一)、设计思路:围绕“中华民族是怎样迈向文明时代”这一中心,设计三个大问题:①炎帝和黄帝为什么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②尧舜禹“禅让”反映了什么?③“大禹治水”的传说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通过这三个问题,促使学生大胆想象,感受理解,培养学习兴趣和终身学习愿望的形成。
同时知道传说时代的重要人物、事件和历史现象,了解传说时代的历史发展线索,描述历史事件,激发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加深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本课教材距离现实较远,而且诸如炎黄贡献比较复杂,禅让又比较抽象,大禹治水又比较久远等,初中学生难于理解,为此我觉得应把这些抽象的内容具体化。
如果能让学生自己认识并能推测和归纳出来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我采用观察法、归纳法和材料分析法。
也就是说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得多,只有细致的观察才能发现问题,让学生养成爱观察、爱思考的习惯也是课程标准的要求。
同时通过运用投影仪、挂图等教具增强直观性,给学生以有血有肉的历史信息。
三、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师问:哪位同学能讲一个古代的神话与传说故事?生(纷纷举手)回答:盘古开天、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等。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3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教案北师大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3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教案北师大版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测评新人教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第一次踏上这块土地,记者惊讶地发现,除了是祖国境内最早人类的故乡,它竟然还集中了另外两大世界级品牌资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石林地质奇观和时空横跨1亿多年的恐龙公墓……”你知道这则新闻中的“这块土地”是哪里吗( )A.陕西西安B.浙江河姆渡C.山东大汶口D.云南元谋2.下列对北京人一天生活的描述,正确的是( )A.早晨,几十个人围在一起喝小米粥B.下午,一个人在原始森林中用打制的石器打死了一头野兽C.大家很高兴,马上钻木取火烧烤捕到的野兽D.晚上,大家住在洞穴中,洞口燃着一堆大火以驱赶野兽和照明3.“人们一说起中国发现的远古人类化石,没有不首先提到北京人的。
”下列关于北京人的叙述,错误的是( )A.他们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B.他们依然保留着某些猿的特征C.他们已懂得用火烧烤食物D.他们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4.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许多石块、石片,考古界认为有些是北京人创造的工具,其最有力的依据是( )A.数量多,有近10万件B.出土集中,可能有意堆放C.形状多样,有些还有锋刃D.便于使用,留有打制痕迹5.下列内容与北京人相符的是( )①头部带有猿的某些特征②使用打制石器,过群居生活③用火取暖,烧烤食物④种植水稻,蒸煮米饭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6.如果你到西安旅游,除了游览西安古城墙、秦始皇陵兵马俑外,还能参观( )A.元谋人遗址B.周口店遗址C.河姆渡遗址D.半坡遗址7.距今约6 000多年前,活动在黄河流域一带的半坡原始居民,最有可能吃到的粮食作物是( )A.玉米B.小米C.米饭D.小麦8.半坡原始居民过着以农耕为主的定居生活,半坡遗址的下列发现中最能证明这一点的是( )A.粟粒遗存B.家畜遗骨C.磨制石器D.半地穴式圆形房屋遗存9.以下文物图片集中反映了我国远古时期( )A.元谋人的生活状况B.北京人的生活状况C.山顶洞人的生活状况D.半坡人的生活状况10.1973年,浙江省余姚市农民在建排涝站挖地基时,意外地发现一处原始时期人类生活遗址。
北师版历史教材七年级上第3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教案

北师版历史教材七年级上第3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教案一、课型:新授二、课时:1课时三、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炎帝、黄帝是传说中华夏族的祖先,了解尧舜禹的“禅让”和“大禹治水”的故事。
对古史传说和史实作出初步比较。
了解古代传说故事哪些具有历史事实成分,哪些是虚构的。
四、教学重点:炎帝、黄帝对华夏族形成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认识到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
五、教学难点:区别史实和传说。
六、教具:多媒体课件七、学生课前准备:学生课前用上网百度搜索等方式查找传说时代的故事,重点查找黄帝炎帝尧舜禹的传说故事。
八、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多媒体出示课题“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由“传说时代”提问那时的历史是主要以怎样的方式流传下来的?(学生思考回答口耳相传或传说)我们这节课主要了解以下几个传说时代的重要人物多媒体课件出示学习提纲: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
传说和历史的区别。
教师我们在课前已经布置大家查找这几个人的传说故事了。
这些人同属传说时代的著名人物。
由此导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一>、黄帝和炎帝1.黄帝(1)多媒体出示以下问题:故事主要介绍了谁?他的贡献是什么?这些贡献全是他一个人的成果吗?(2)这一时代的传说有很多,教师播放视频一关于黄帝的动画,让学生带问题看视频。
(视频:黄帝战蚩尤。
查找方式:百度视频搜索黄帝战蚩尤,选取其中合适资源。
视频地址:/u84/v_NTMzMDUzNjk.html下载后对视频进行截取1分27秒到2分36秒,和2分57秒到4分46秒,并将两段合并使用。
)(3)视频播放后提问视频主要介绍了谁?。
学生回答(黄帝)后,课件出示黄帝图片。
(4)问其贡献是什么?(学生带问题观看视频,并结合教材找答案。
)教师在学生回答后课件出示答案。
(5)教师提问是否所有这些了不起的贡献均一定与黄帝有关?学生解答后,教师简单总结。
远古时期的任何一件发明或改进,都是积无数人之力,经历漫长岁月摸索的结果,绝非一人短时之功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黄帝其人以及他对华夏族的形成所作的贡献,尧舜禹时期的禅让。
能力目标:
通过学生讲故事和短评的形式,培养学生表述能力以及正确认识世界的能力。
思想目标:
通过学生讲述的历史传说故事,使学生感受到黄帝对华夏族形成的贡献以及炎黄子孙对黄帝的崇敬,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
教学重点:
炎帝与黄帝的贡献,尧舜禹和禅让制。
教学难点:
尧舜禹禅让的实质。
教学设计:
本课可通过在学生课后查找资料的基础上,由学生讲故事的形式和教师讲解深化知识形式,使学生形成某些正确的历史观点。
板书:
远古时代的传说故事会。
几个主要传说: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夸父追日、后羿射日、尧舜禅让、大禹治水、精卫填海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远古时代的历史,除了考古发掘材料是可靠的以外,古书中保留下来的古代神话与传说也是值得注意的。
它虽不完全真实可信,但和可靠的材料相对照,却也能从另一个角度了解远古时代的历史。
我们中国人,无论在祖国还是在海外,每当提到炎黄子孙这个充满感情的词的时候,总是心情激动。
那么,这个称呼是怎么来的?尧舜禅让又是怎么一回事?远古时代的一个个传说将帮助我们揭开一个又一个谜底。
下面就请同学们讲一讲你所知道的远古时代的一些传说故事。
学生讲故事之后,教师进行启发式讲解,运用问答法。
注意讲解:
1、“炎帝与黄帝”一目,叙述了炎帝、黄帝对华夏族的形成所做的贡献。
这部分内容属于古史传说。
由于这些传说见之于古代历史记载,并且经常为人们所引用,教师在这里应引导学生将这部分材料与大汶口文化后期的考古材料结合起来,以加深学生的历史感。
炎帝、黄帝、蚩尤是约四千多年前分别居住在我国西方、北方和南方的三个部落联盟的首领,在向
我国中部地区发展的过程中,他们发生了冲突,也产生了联系。
炎帝和黄帝联合打败蚩尤,以及炎帝和黄帝结成联盟,适应了父系氏族公社后期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发展趋势,奠定了日后华夏族形成的基础,因此黄帝被尊为华夏族的祖先。
在这里结合书上的想一想和材料阅读帮助学生进行理解。
2、尧舜禹的禅让是本课的一个难点。
讲清它的关键在于:禅让的实质是原始社会时期的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这主要表现在:第一,新的部落联盟首领是通过部落联盟会议民主推选出来的。
第二,被推选出的部落联盟首领没有特权。
第三,禹治水成功,说明为群众办事是他的责任和义务。
3、大禹治水的传说可使学生感受到一种可贵的工作精神。
还要指出禹身分转变直接关系到中国古代最早的国家——夏朝的建立。
补充资料:
1、炎帝与黄帝
炎帝,姜姓,号神农氏,是原来居住在我国西方(今陕西南部岐山一带)的一个部落联盟的首领。
黄帝,姬姓,号轩辕氏、有熊氏,是原来居住在我国西北(今陕西北部)的一个部落联盟的首领。
蚩尤为九黎部落联盟的首领,九黎原住在我国东南部(今山东、安徽一带)。
三个部落联盟逐步向我国中部地区推进。
结果是九黎最先进入。
当炎帝也推进到我国中部地区时,与九黎遭遇,双方发生冲突,经过长期斗争,九黎得胜。
炎帝被迫逃往涿鹿(今河北怀来县或涿鹿县),与早已移居在那里的黄帝联合,共同对抗九黎,这就是“涿鹿之战”。
九黎战败,蚩尤在战斗中被杀。
九黎的一部分加入了炎、黄两个部落联盟,另一部分南下与苗蛮部落联盟居住在一起。
炎帝和黄帝在共同打败九黎后不久,他们之间又在阪泉(今河北怀来县)地方发生了大冲突,这就是“阪泉之战”。
最后炎帝被打败,炎帝和黄帝两个部落联盟结成了新的联盟。
炎帝、黄帝和部分九黎结成一体定居中原后,共同开发黄河中下游两岸,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
2、尧、舜、禹的禅让
部落联盟设联盟会议,各氏族部落的首领都是该会议的成员。
相传,尧年老的时候,在部落联盟会议上提出后继人问题,兜(Huāndōu)推荐共工,尧虽不同意,还是让他担任工师之职,以考验其才能,结果不行,大家又才推举舜,说他很能干。
于是舜协助尧20年,又代尧摄行政事8年,得到各方面的锻炼。
尧死后,舜才正式主持联盟的事务。
舜继位后,挑选贤人,治理民事,用禹治水就是其中一项重要措施。
舜老的时候,也召集部落联盟会议,禹因治水有功,被大家推举为后继人。
于是禹代替舜处理联盟事务。
17年后舜死,禹正式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
尧、舜、禹的禅让,已经可以看出原来老的联盟首领已具有相当大的权力,但最终还得服从联盟会议的决定。
因此,当时的禅让制在实质上仍是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课堂练习:
指导学生做书上的自我测评题。
小结: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是从黄帝算起的。
尧舜的禅让、大禹治水等传说让我们得以窥视我们祖先逐渐走向文明的一幕幕,好像那个时候是一个很理想的社会了,被选举为首领的人,德才兼备、以身作则、没有特权、是社会的公仆,我们祖先当中的这些英雄都具有伟大的人格魅力。
那么,是不是现在世风日下,反而不如远古时代了呢?请同学们课下思考这一问题,但不要忙于回答,通过我们以后的学习,我相信同学们会得到正确的答案的。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