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专题 地理区位条件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地理区位因素之城市区位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地理区位因素之城市
区位
城市区位因素分析
1.自然因素
地形: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出:地形平坦开阔。
气候:由题设得出是什么气候,总结出:降水适度,气温适中。
河流:由地图判读出临河:①运输功能:河流交汇点、过河点、河口、河运的起点或终点,交通便利;②供水功能:临近河流,水源充足或丰富。
2.社会经济因素
自然资源:判读图中某地是否有某种自然资源或临近某种自然资源。
交通:由地图判读图中某地是否临铁路、公路或高速公路、港口或码头、以及多种交通方式的交汇处交通便利。
农业基础:本地农业基础雄厚。
其他因素:①是否是政治、宗教、军事中心②是否是旅游、科技中心(新因素)。
高中地理超全的区位因素知识点

高中地理超全的区位因素知识点高中地理是一门非常重要的科目,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地球,还能够提高我们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中,区位因素是地理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这一知识点对于我们理解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交通、产业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详细介绍高中地理超全的区位因素知识点。
一、什么是区位因素区位因素,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地区在经济、文化、环境、人口等方面的位置和条件。
它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文、土壤、资源、交通、通讯、市场、人口等因素。
地理位置是一个地区最基础的区位因素,也是其他所有因素的基础。
二、区位因素对国家和地区的影响1.经济影响区位因素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一个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条件决定了它的物资交通和物质流通的便利程度和速度。
其次,不同地区的资源分布也影响着地区的经济发展。
在通信水平、城市化和人口分布等方面,区位因素也对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2.文化影响区位因素对地区文化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不同的地区,由于地理位置、气候、地形等原因,文化也会存在差异。
比如,南方山区的人们生活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也会受到影响。
与此相对的,北方平原地区往往因为地处平原地区,地势开阔,而形成了以农业为主的文化特点。
3.环境影响区位因素还对环境等问题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为每个地区的自然环境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特征,而这些特征对该地区的环境保护和景观保护都必须加以重视。
同时,对于发展工业、制造和服务业等行业,也涉及到了地区的环境因素。
三、区位因素的常见类型1.地理位置地理位置包括地区的纬度、经度、交通等方面。
地理位置也是一个地区最基础的区位因素。
2.地形地形是指一个地区地面特征的总称。
地形包括山地、丘陵、平原等。
3.气候气候是两个区域之间的最重要的区位因素之一。
气候包括温度、降雨量、湿度和风向等。
4.水文水文是一个地区水资源与供应系统的总称。
高中地理知识点---地理区位因素分析

高中地理知识点---地理区位因素分析一、进行区位选择需坚持以下原则1. 可持续原则这是区位选择的核心原则。
多角度、多层面地分析该地区工业、农业、商业、城市、交通、旅游等的区位因素,以寻求这种布局能够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最大化。
它强调经济发展首先要与资源、环境协调,工农业生产布局完成后要能得到很好的经济效益,要能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发展。
2. 主导性原则不同的产业部门,其投资要素中各要素所占的比例不同,区位选择中一般要看是否满足其主导性需求。
如装配工业类(普通服装)要看是否有廉价劳动力;冶金工业(炼铝业)看是否有廉价电力和原料;饮料业(啤酒)看是否有便捷的市场;商品粮基地的主导因素是优良土地和水热条件;花卉业的主导因素是市场和水源;宁夏平原水稻种植的主导因素是水源;南疆长绒棉种植主导因素是昼夜温差大。
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要了解和把握区域特征。
因此我们在日常学习中,要注意对典型区域区位特征的归纳和概括。
如以农业为例:东北平原——优势主要表现为耕地面积广大,土壤肥沃,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制约因素主要是纬度高,热量不足,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
青藏高原河谷农业——优势在于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农作物单产高,质量好;制约因素是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
西北地区灌溉农业——有利条件是光热充足;制约因素是降水稀少,水源缺乏。
华北平原——优势是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疏松,光热充足;制约因素是水源不足,旱涝、盐碱、风沙灾害严重。
南方平原地区——优势是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热条件充足;制约因素是洪灾较为严重,如长江流域、淮河流域多发洪涝灾害。
3. 因地制宜原则细心地分析给定的环境特点,发挥“比较优势”是合理进行产业布局的基本方法。
如“珠三角”的区位优势是邻近港澳台,面向东南亚,对外贸易的优势无限,宜大力发展外需性产业;武汉的区位优势是“九省通衢”,对内贸易的优势无限,宜大力发展内需性产业;上海的区位优势是具有中国“大地理中心”的位置——长江流域出海口、南北沿海航线的中点,对内、对外均有无限优势,发展内、外需性产业均可。
区位知识点总结

区位知识点总结一、区位的概念区位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描述的是一个地理位置相对于其他地理位置的位置关系。
在地理学中,区位通常指的是一个地理实体(如国家、城市、地区等)相对于其他地理实体的位置,它涵盖了地理位置、环境条件和相互关联等方面的内容。
区位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在地球表面上相对于其他区位存在的,因此区位具有相对性和相互关联性。
在地理学研究中,区位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是研究地理实体相互关系和影响的基础,也是分析地理条件对区域发展影响的重要依据。
二、区位的作用1. 区位与自然环境关系区位与自然环境关系紧密,地理位置决定了地理实体所处的自然环境条件,如气候、植被、土壤、水资源等,地理位置也决定了地理实体所受自然环境影响的程度和方式。
不同地理位置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不同,对地理实体的生产、生活和发展产生着重大影响。
例如,位于亚热带地区的地理实体,气候温暖、降水充沛,适宜农业发展;而位于高纬度地区的地理实体,气候寒冷、降水稀少,适宜开展林业和畜牧业。
2. 区位与经济发展关系区位是经济活动发生的基础,不同地理位置地区的区位条件对其经济发展产生着重大影响。
例如,位于陆地内部的地理实体,交通条件欠佳,交通运输成本高,制约了其经济发展;而位于沿海地区的地理实体,交通条件优越,交通运输成本低,促进了其经济发展。
此外,区位条件还决定了地理实体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布局,不同地理位置地区的区位条件不同,资源禀赋和产业布局也不同。
3. 区位与社会发展关系区位条件影响着地理实体的社会发展。
不同地理位置地区的区位条件影响着其文化传统、社会结构、人口分布等方面。
例如,位于沿海地区的地理实体,交通便利、物资丰富,人口密集,人口流动频繁,社会发展较为活跃;而位于内陆的地理实体,交通不便、物资匮乏,人口分散,社会发展较为落后。
三、区位的界定与分析1. 区位的界定区位的界定是指确定一个地理实体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其与其他地理位置的相对关系。
区位的界定是地理学研究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它决定了地理实体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地理条件,是研究地理实体相互关系和影响的基础。
高考地理区位因素必背知识点

高考地理区位因素必背知识点1500字高考地理考试中的区位因素是指影响一个地区空间分布和作用的因素。
区位因素是地理学的基础概念之一,考生在高考地理考试中必须掌握和运用好区位因素的相关知识。
下面是高考地理区位因素的必背知识点:1. 自然区位因素自然区位因素是指地形、地貌、气候、水资源等自然条件对一个地区的区位和发展产生的影响。
其中,地形和地貌对交通发展的影响是很大的,如山地和高原地区交通发展困难;气候对农业和人口分布产生的影响也很重要,如气候适宜的地区往往农业发展比较好;水资源对工业和城市发展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如河流和湖泊丰富的地区更适合发展工业和城市。
2. 经济区位因素经济区位因素是指交通、市场、资源等经济条件对一个地区的区位和发展产生的影响。
其中,交通是最重要的经济区位因素之一,它决定了地区与其他地区的联系程度,影响着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交流往来。
市场也是经济区位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的规模和需求水平决定了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潜力。
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如石油和铁矿石等重要资源的丰富程度决定了地区的发展方向和水平。
3. 政治区位因素政治区位因素是指政治地理位置对一个地区的区位和发展产生的影响。
其中,国际政治地理位置对国家的国际地位和地区安全至关重要,如亚洲中心地位的国家通常具有重要的地缘优势。
国内政治地理位置则决定了地区对国家中心的依附程度,如国内政治中心地位的地区往往具有较强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影响力。
4. 社会文化区位因素社会文化区位因素是指社会文化条件对一个地区的区位和发展产生的影响。
其中,人口对地区的区位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人口众多的地区往往具有较强的劳动力资源和市场潜力。
文化对地区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如文化发达的地区往往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吸引力。
以上就是高考地理区位因素的必背知识点,高考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该重点掌握和理解这些知识,以便在考试中能够准确地运用它们解答相关问题。
专题7区位条件

A
)
C.太湖流域—山清水秀
D.河西走廊—瓜果飘香
青藏高原位于一种特殊的高原气候区,但利用大棚技 术使得拉萨的瓜果蔬菜供应充足。据此完成第5~6题。 5、拉萨利用大棚技术种植瓜果蔬菜,主要是改善当地 的( B ) A.光照条件 B.热量条件 C.水分条件 D.土壤条件 6、拉萨原来不产西瓜,引种后发现,直接“铺”在地 上生长的西瓜生长不好,只有将西瓜藤架空,西瓜“挂 ”后才能结果。西瓜“挂”着的原因是( D ) A.可以减少叶子对西瓜的遮掩,增强光照,促进光合作 用 B.可以充分利用立体空间,节省土地,减少农业投入 C.土壤的湿度不够,直接“铺”在地上,容易使瓜的水 分蒸发 D.大棚内地面温度比空气温度低,不利于西瓜的发育 成熟
1.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应充分利用当地的各种
农业资源。读下面“某地区农业资源利用评价表(单位: %)” 材料,回答(1)~(2)题。
评价类别
热量满足率
农作物A
22
农作物B 农作物C
22 16
满
足 程
水分满足率
土壤养分满足率
79
84 76
84
84 29
84
84 42
度 社会经济因素满 足率
资 源 利 用 率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位于瑞典和丹麦两国交界处的松德海峡地区拥有多所 著名大学,当地政府通过多种方式支持产学研合作项目 ,促进了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医疗技术和医药技术等 产业的集聚发展。目前,该地区已成为欧洲著名的“医 药谷”。2000年,松德海峡跨海大桥建成通车。图为松 德海峡地区 及周边区域图。
二、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农 业 区 位 气候 地形 自然条件 土壤 水源 市场 相对区位 交通 政策 社会经济条件 科技 劳动力 机械 工业基础等 绝对区位:地理位置 热量、光照、 降水、温差、 水热组合
区位条件归纳

区位条件归纳在进行城市规划和地理分析时,区位条件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区位条件是指一个地区相对于其他地区的位置、交通、资源等方面的特点和条件。
合理地分析和利用区位条件可以对城市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将归纳和分析一些常见的区位条件,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条件。
一、地理位置地理位置是区位条件中最基本的因素之一。
地理位置涉及地区的纬度、经度、海拔高度以及与其他地区的关系等。
一个地区的地理位置可以直接影响到其气候、交通、资源分布以及人口分布等方面。
例如,地处靠近海岸的城市常常具有良好的港口条件和丰富的海洋资源,这有利于发展海洋经济和海洋旅游业。
另一方面,高海拔地区通常气候寒冷,适合发展冰雪运动等相关产业。
二、交通条件交通条件是区位条件中的关键因素之一。
交通条件可以影响到物流运输、人员流动和经济活动的便利程度。
优越的交通条件有助于地区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
例如,拥有便捷的公路、铁路和航空交通网络的地区可以更好地连接其他地区,促进货物和人员的流动。
此外,良好的交通条件还可以带来更多的旅游和商业机会。
三、资源条件资源条件是区位条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地区的资源条件涉及到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等方面。
自然资源包括水资源、矿产资源、林木资源等,而经济资源则涉及到人力资源、科技资源、金融资源等。
合理利用和开发资源条件可以带动经济发展和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例如,拥有丰富的水资源的地区可以发展农业和水力发电等相关产业,从而促进经济发展。
四、环境条件环境条件是区位条件中的一个重要考量因素。
地区的环境条件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等方面。
自然环境涉及气候、气候变化、空气质量、水质等因素,而人文环境涉及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
良好的环境条件可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并吸引更多的人才和投资,促进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区位条件是影响一个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
地理位置、交通条件、资源条件和环境条件等方面都会对地区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地理区位因素 知识点总结

地理区位因素知识点总结一、自然地理条件1. 地形地貌:地形地貌对于区位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高山、丘陵、平原、盆地等地貌对于农业、工业、交通等方面都有不同的影响。
例如,平原易于农业开发和交通建设,而高山地区则可能限制这些发展。
2. 气候气象:气候条件直接影响着一个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气候对于农业生产、旅游业、能源开发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
寒带气候、温带气候、热带气候、季风气候等不同的气候类型对于不同地域的发展有不同的影响。
3. 水资源: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对于一个地区的发展至关重要。
河流、湖泊、雨水和地下水等资源的分布和利用对于农业、工业、城市建设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影响。
一些地区因为水资源的丰富而能够发展农业和工业,而另一些地区水资源的匮乏则可能限制了这些发展。
4. 土壤土地:土壤和土地资源对于农业和城市建设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肥沃的土壤能够支持农业的发展,而土地资源的利用和规划对于城市建设和工业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人文地理条件1. 人口分布:人口分布对于一个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人口密集的地区可能会发展出繁华的城市和经济中心,而人口稀少的地区则可能会发展出农业和旅游业等行业。
2. 文化传统:每个地区都有着独特的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这些文化传统对于一个地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些地区因为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而能够发展出旅游业和文化产业,而另一些地区则可能因为文化传统的薄弱而发展相对滞后。
3. 宗教信仰:宗教信仰对于一个地区的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些宗教信仰可能会影响一个地区的文化活动、社会风气和政治结构。
4. 社会经济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对于一个地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些地区可能因为社会经济条件的优越而能够吸引人才和投资,而另一些地区则可能因为社会经济条件的滞后而发展相对缓慢。
三、地理位置1. 区位优势:地理位置对于一个地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些区位优势明显的地区可能因为其便利的交通、丰富的资源和优越的环境而能够发展出繁荣的经济和文化,而另一些地区则可能因为其地理位置的不利而发展相对困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一地理区位条件
一、概述
1、常见题型:综合题
2、常见知识范围为人文地理,包括(划线为重点)
(1)农业区位条件
(2)工业区位条件
(3)经济发展的区位条件
(4)城市(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区位
(5)交通选线的区位条件
3、一般原则
能全则全重点在前语言简练条理清晰
二、农业区位条件
(一)、知识体系
(二)、常见题型
(1)考查单项区位因素
题1
进入21世纪,当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
施是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薰衣草原产于地中海沿岸地区。
新疆伊犁地区
在荒坡、沙土地种植薰衣草,用薰衣草油制作
高档化妆品、香皂、浴液等,采用“种植基地
-加工车间-驻外公司”的生产模式,目前伊犁地区已成为我国薰衣草生产基地。
指出伊犁地区种植薰衣草的有利气候条件(3分)
指出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和主导因素
题2
说明渭河平原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
响。
(3分)
(2)考查优势自然条件
题3
从农业区位选择的角度,指出
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三国盛产天然橡胶的自然因素。
6分
(3)对比分析自然区位条件的不同
题4
与乙区相比,说明丙区农业生产的自然
优势。
(4分)
(4)考查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既包
括有利也包括不利
题5
顺义区素有“京郊粮仓”的美誉,分析
其发展粮食生产的自然条件。
(5分)
(5)考查社会经济条件及发展变化
题6
目前北京“菜篮子”里的蔬菜更加丰富多样了,从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分析其原因。
(4分)
题7
我国赣南红壤丘陵地区,长期以来一直以单一的传统稻作农业生产为主。
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赣南地区逐步形成了以脐橙产业为龙头的生态综合立体农业开发模式。
在赣南某地脐橙生态观光园纵目远眺,但见山顶林木茂密,山腰橙果满枝,山下稻田绿浪起伏,河湾池塘白鸭相嬉。
赣南人开始走上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协调统一发展的道路。
(1)简述该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对农业的影响7分
(2)为保证赣南脐橙产量和出口量的增加,使其成为当地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今后应采取哪些主要措施?4分
(三)、思路总结
1、看清题目要求,要求只回答单一区位条件时,只回答某一个区位条件
2、限制性因素是最差的因素,主导因素是发展农业最有利的因素,往往不可或缺,它们一般只有一个
3、***对农业的影响,一般回答时需要说明:适合发展***(如耕作业、渔业)
4、看清题目要求是回答优势条件,还是评价自然条件(优缺点均谈)
5、对比说明时,需要有更,比较之类的词语
6、说明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需要有表示变化的词语,如运输条件的完善市场需求量的扩大
答案:
1 光照充足(1分)夏季气温日较差大(1分)降水较充足(1分)降水水源
2 地势平坦1,土层深厚1,适宜发展耕作业1。
3 热量充足(高温),降水丰沛(多雨),土壤肥沃
4 丙区有河流(水资源较丰富),平原范围广(地形较平坦)。
5 (1)有利: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位于平原地区,地势平坦;临近河流,有灌溉水源(或土壤肥沃)(3分)。
不利:降水变率大,多旱涝灾害;冬季气温低,受寒潮影响。
(2分)
6 交通改善,保鲜技术提高,政策支持,温室、大棚等农业生产技术改进,市场需求量增大等。
(4分)
7 (1)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1分)利于多种经营;(1分)
亚热带季风气候,(1分)夏季高温多雨,水热配合较好,(1分)利于水稻种植和林果业的发展;(1分)
河流较多,灌溉水源丰富,(1分)利于渔业和家禽养殖业的发展。
(1分)
(2)增加科技投入(1分);改善交通运输条件,(1分)完善冷藏保鲜技术;(1分)开拓国内外市场(1分)
三、工业区位条件
(一)知识体系
(二)答题方法
1 九大区位因素逐个排查一般
情况下,交通市场几乎是必写项
2 需要注意的语言组织:
原料:可写**原料丰富、接近
原料地、***资源丰富;不可以写
资源丰富
能源:可写能源丰富、煤石油
丰富、水能丰富;不可以写有水电站等
市场:可写市场需求量大;市场广阔;接近市场
交通:一般全面写法是:***交通便利,如铁路、公路运输便利或海运便利。
即具体到交通方式。
或者交通便利,方式多样
劳动力:有些地方是劳动力充足有些是劳动力技术水平高
(三)习题
题1 与江苏省相比,说明甘肃省河西走廊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
(6分)
题2
中国和美国是亚太经合组织中两个有重要影响的国家。
中国海尔集团在美国建立海尔工业园,目前,冰箱销售量占美国市场份额11%,空调份额占12%。
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在中国的总部设立在上海,三大生产基地分别建在南京、南昌、重庆。
2009年,福特汽车在中
国市场的销量突破44万辆。
指出影响中国海尔集团在美国建厂的主导因素,并分析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将三个生产基地均设立在长江沿线的原因。
(10分)
题3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钢铁生产国,钢铁企业众多。
近年来,钢铁出口量增长较快,所需铁矿石从澳大利亚、巴西、印度等国大量进口;钢铁企业布局呈现由接近煤炭、铁矿石产地向沿海转移的趋势。
简述我国在沿海港口建设大型钢铁基地的有利条件。
(4分)
题4
20世纪90年代以来,天津改革步伐加快,支柱产业从“一只鸡(机)、一碗面、一杯酒”(摩托罗拉手机、康师傅方便面、王朝葡萄酒)发展为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八大优势产业。
说明天津产业结构改变所反映出的工业区位条件的变化。
(10分)
题5
答案:
1有色金属矿产资源比较丰富(2分);水能、石油能能源比较丰富(2分);土地、劳动力价格较低(或政策支持)(2分)
2市场。
(2分)长江沿线水陆交通便利;(2分)销售市场广阔;(2分)汽车工业基础好;(2分)劳动力丰富;(2分)
3海洋运输条件便利2 ,降低铁矿石和钢材运输成本;邻近市场2 沿海地区经济发达,钢铁消耗量大
4科技水平的提高;(2分)现代化交通运输的发展;(2分)市场需求的变化;(2分)国家政策扶持力度的加大;(2分)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2分)
5
四、地区经济发展的区位条件
(一)知识体系
(二)习题
题1
题2 2010年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三
次会议上,两会代表热议“海西经济”。
海西
经济区是指以福州、厦门为中心,以闽东南为主体的台湾海峡西部海域与陆地。
结合图文信息,分析海西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
(10分)
答案
1 濒临渤海、黄海,位置优越(1);注:只写临海不得分
交通发达,方式多样(1)(或者写出高速公路、海运等交通便利);能源丰富(1)(或者写煤炭石油丰富);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1);国内外市场广阔(1)。
2(每点2分)
①地处东南沿海,海运便利;
②北承长江三角洲,南连珠江三角洲,东与台湾岛相望,利于两岸三地的经贸合作,商品市场广阔;
③著名的侨乡,便于引进资金、技术、先
进的管理经验;
④改革开放的优惠政策吸引外资。
⑤人口多,劳动力充足
五、交通线的区位条件
一般包括聚落(人口城市)地形运
输需求量经济发展水平高开发资源科技水平
题1
资料一厦深铁路一改以往铁路的“翻山越岭”,紧贴海岸线,经过谷饶等工业小镇,连接3个经济特区。
说出影响厦深铁路选线的主要因素(4分)
题2
答案
1 城市地形 2
六城市形成发展的区位条件
(一)知识体系
(二)练习
1 分析图示地区聚落形成的自然条件。
2 练习:拉萨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区位因素7分
答案
1地势低平(2分);河流沿岸,有水源。
(2分)
2 位于青藏高原雅鲁藏布江河谷1,水源充足1 ,地势低平1,气候温暖1 。
交通相对较为便利1。
是西藏的省会城市1,是依靠宗教1而发展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