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雨巷》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12雨巷

《诗两首》导学案《雨巷》导学案学习目标:1. 通过意象的分析,把握意境的创设;2. 分析艺术表现手法,体会不同手法产生的不同效果;3. 品味语言,把握不同词语带来的不同感情倾向;4. 在朗诵中整体感受作者的写作风格。
学习重难点1.诗中思想内容的分析是重点2.分析新诗的意象,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是学习的难点。
背景知识储备:1.作者简介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鸥。
浙江杭县人。
1923年秋入上海大学中文系。
1925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做宣传工作。
1928年在上海与人合办一线书店,出版《无轨列车》半月刊。
被查封后改名水沫书店,出版《新文艺》月刊。
1931年加入中国左联。
1932年自费赴法国,在里昂中华大学肄业。
一年后到巴黎大学听讲,受法国象征派诗人影响。
1935年回国。
次年创办《新诗》月刊。
1938年避居香港,主编《星岛日报》副刊《星座》及诗刊《顶点》。
还曾主编过《珠江日报》和《大众日报》副刊。
同时组织“文协”香港分会并任理事。
1941年,日本占领香港后曾被捕入狱,受伤致残,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
1949年回到内地在国际新闻局法文组从事翻译。
1950年因气喘病去世。
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戴望舒诗选》《戴望舒诗集》,另有译著等数十种。
为中国现代象征派诗歌的代表。
戴望舒的诗歌主要受中国古典诗歌和法国象征主义诗人影响较大,前者如晚唐温庭筠、李商隐,后者如魏尔伦、果尔蒙、耶麦等,作为现代派新诗的举旗人,无论理论还是创作实践,都对中国新诗的发展产生过相当大的影响。
在诗的内容上他注重诗意的完整和明朗,在形式上不刻意雕琢。
2.作品时代背景《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曾因此而赢得了“雨巷诗人”的雅号。
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天。
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中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雨巷》 教学设计

《雨巷》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诵读诗歌,引导学生在情感形象的具体描述中理解其象征意义,借助想象入情入境,体会诗人情感。
2.过程与方法:在训练朗读和揣摩诗句的活动中培养学生阅读欣赏诗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情境美,逐渐养成良好的审美情趣。
【学情分析】对于现代诗歌,高一新生并不陌生,他们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朗读上有一定的语感,但在读出情感、品味意象、领悟诗情等欣赏实践上仍有欠缺。
特别是对《雨巷》这种象征主义诗歌,他们是第一次接触,如何引导他们在情感形象的具体描述中理解其象征意义,如何引导他们借助想象入情入境,体会诗人情感,与之共鸣,是课堂教学中需予以关注的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训练朗读,揣摩词句,感受诗中形象和情感。
难点:感悟“丁香姑娘”、“雨巷”究竟有何喻指或象征意义。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一、遥望雨巷煽情激趣1、导入语:在细雨如丝的江南,一条悠长寂寥的小巷里,一位撑着油纸伞的丁香一样的姑娘静默地彳亍而行……这美丽的画面,就出现在诗人戴望舒的《雨巷》中,今天我们就随戴望舒一起走进这《雨巷》。
2、作家作品: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州人,中国现代有名诗人。
1925年上海复旦大学学习法文,开始受到法国象征派的影响。
1928年后成为《现代杂志的作者之一,创作现代诗歌,诗集有《我底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
早期的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的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意想朦胧,含蓄。
后期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和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显得明朗,沉挚。
戴望舒还是新月派(1923年成立)的代表,创立人不满足于新诗的只有浪漫,而努力地追求新的格律。
3、《雨巷》是作者的成名作,约作于政治风云激荡,诗人内心苦闷彷徨的1927年夏天,诗作写成后差不多一年,作者把它投到《小说月报》编辑叶圣陶一看到这首诗就非常喜欢,称它为“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
高中人教版必修一语文1.2《诗两首-雨巷》课件

而油纸伞与雨巷、 篱笆墙也很好地结合 起来了。时间是暮春, 并且在寂寥地下着的 小雨,在幽深、寂静、 凄美、朦胧之外,又 平添了一份冷漠,凄 清、迷离、空蒙的氛
围,总体来说,朦胧、 感伤。
意象分析
丁香
意象分析
丁香
意象分析
丁 香 又名紫丁香,春季开花,开
花为白色或紫色,有淡雅细沉的香气。
意象分析
当雨巷、篱笆墙结合 起来,于是便营造出幽 深、寂静、朦胧、凄美 的氛围。
意象分析
油纸伞
意象分析
油纸伞
意象分析
油纸伞 复古、怀旧、神秘、迷漫
意象分析
油纸伞
未做具体的描写,给读者以想像空间。 油纸伞本身就有复古,怀旧,神秘,迷漫 的特点。而且和雨巷很好地接合起来了。 时间是暮春,在寂寥的下着小雨,凭添了 一份冷漠,凄清的氛围。
复沓也表现在《雨巷》首尾(首尾呼应)两节上,从 而使诗歌节奏显得整齐和谐。
反复
有时在同一行诗中,如“悠久,悠久”; 有时在两行诗的隔开处,如“哀怨,哀怨又彷 徨”; 有时在诗节的分开处,如二、三节间的“彷徨”。 词的重叠把时值相同的停顿复沓化了,从而形成 了舒缓悠扬的节奏。
⑤
押韵
每节压ang韵两三次,使节奏舒缓悠扬。
丁 香 丁香开花开在暮春时节,易凋
谢。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 是愁品。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颜色都不 轻佻,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李商隐《代 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李璟《浣溪沙》
意象分析 丁 香 美丽 高洁 冷艳
哀婉 愁怨 惆怅
意象分析
雨 戴巷
望 舒
“雨巷诗人”—— 戴望舒,中国现代派 诗人。
2.1《雨巷》课件48张+2022-2023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雨巷——悠长寂寥
本来就让人感到 __幽__深__,___寂__静__,再加上 蒙蒙细雨,意境充满了 ______朦__胧__美____。
篱这墙个—__—___颓___圮____
是颓圯的,就是让人 有种_哀__怨___,__凄___凉__、___衰_ 败 的氛围。
丁
整首诗说不清道不明的_迷__蒙___意__境__都
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
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禾草
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
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
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
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
蝼蚁一样死……
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
那里,永恒的中国!
课堂练习
1.下列各组中划线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撑着(zhǎng) 彷徨(páng) 凄清(qī)
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
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
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幛,
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
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
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
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
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
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
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
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
在诗中丁香一样的 姑娘是一个重要的意 象,雨巷、油纸伞、 丁香等意象都是为了 表现她的形象而服务 的。那么诗中的“丁 香一样的姑娘”有什 么样的特点?请大家 结合具体的语句来谈 谈。
丁香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美丽高洁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哀怨彷徨
高中语文 1.2《雨巷》 新人教版必修1

人家,间或有人匆匆走过,这一意象具有很强的视觉
效果,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怀着渺茫希望的“我”
在雨巷里徘徊不前,让人不禁发问“我”期待什么?
可编辑ppt
10
B、丁香
丁香是古典诗词里常见的意象,丁香常见的有白 色,紫色两种,外形单薄细弱,往往用来代表孤高, 漂亮和忧愁。诗人将这种美赋予“丁香一样的姑娘”, 姑娘即丁香,丁香即姑娘。丁香象征诗人心中的理想, 这种理想是高洁、美丽的。但这种理想即如丁香花姑 娘,一瞬即逝,不可把握,给人短暂的安慰,留下的 却是永久的怀念和无限的惆怅。
3、能否将第四节“她飘过/像梦一般的凄婉迷 茫。”中的“飘”字改成“走”字?为什么?
不能。因为这个姑娘是作者想象出来的,想象 的人物是没有“重量”的;且“飘”字与后面的 “梦”构成了最佳组合,“飘”字生动地描写出了 诗人幻想中的“丁香姑娘”飘忽朦胧的特点。
可编辑ppt
15
4、诗人期待的“丁香姑娘”为什么这么快就 消失了?
可编辑ppt
11
可编辑ppt
12
C、油纸伞
这是件真实的雨具,作者并没有做 过多具体的描写。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 这样写的好处是一方面免得喧宾夺主, 落俗套。另一方面又留下了雨打油伞的 迷梦意境。因为油纸伞本身就具有复古、 怀旧、神秘、迷蒙的特点。而且和雨巷 很好地结合起来了。时间是在暮春,在 寂寥的雨中,凭添了一份冷漠,凄清氛 围,撑一伞风雨独立消魂的形象。把它 放在独特的环境中就能产生奇特的意境。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浣溪沙》 李 璟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代 赠》 李商隐
总之,丁香给人美丽、高洁、愁怨、容易消逝 的感觉。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许多的愁怨和凄美。 所以,丁香般的姑娘也是愁怨、忧愁、凄婉、容易 消失离去的。用丁香形容姑娘不仅写出了姑娘的淡 雅、美丽,还刻画出了她那楚楚动人的忧郁。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 1.2《雨巷》赏析

《雨巷》赏析《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曾因此而赢得了“雨巷诗人”的雅号。
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天。
是他的早期作品。
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汇总,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汇总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
《雨巷》一诗就是他的这种心情的表现,其中交织着失望和希望、幻灭和追求的双重情调。
这种情怀在当时是有一定的普遍性的。
就抒情内容来看,《雨巷》的境界和格调都是不高的。
《雨巷》在低沉而优美的调子里,抒发了作者浓重的失望和彷徨的情绪。
打开诗篇,我们首先看到诗人给人们描绘了一幅梅雨季节江南小巷的阴沉图景。
诗人自己就是在雨巷中彳亍彷徨的抒情主人公。
他很孤独,也很寂寞,在绵绵的细雨中,“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在这样阴郁而孤寂的环境里,他心里怀着一点朦胧而痛苦的希望:“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悉怨的姑娘”。
这个姑娘被诗人赋予了美丽而又愁苦的色彩。
她虽然有着“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但是也有“丁香一样的忧愁”。
她的内心充满了“冷漠”“凄清”和“惆怅”。
她和诗人一样,在寂寥的雨巷中,“哀怨又彷徨”。
而且,她竟是默默无言,“像梦一般地”从自己身边飘过去了,走尽了这寂寥的雨巷。
这是一个富于浓重的象征色彩的抒情意境。
在这里,诗人把当时的黑暗而沉闷的社会现实暗喻为悠长狭窄而寂寥的“雨巷”。
这里没有声音,没有欢乐,没有阳光。
而诗人自己,就是这样的雨巷中彳亍彷徨的孤独者。
他在孤寂中怀着一个美好的希望。
希望有一种美好的理想出现在自己面前。
诗人笔下的“丁香一样的”姑娘,就是这种美好理想的象征。
然而诗人知道,这美好的理想是很难出现的。
她和自己一样充满了愁苦和惆怅,而且又是倏忽即逝,像梦一样从身边飘过去了。
留下来的,只有诗人自己依然在黑暗的现实中彷徨,和那无法实现的梦一般飘然而逝的希望!有论者说,《雨巷》是诗人用美好的“想象”来掩盖丑恶的“真实”的“自我解脱”,是“用一些皂泡般的华美的幻象来欺骗自己和读者”,除了艺术上的和谐音律美外,“在内容上并无可取之处”。
高中语文必修一《雨巷》说课稿范文

高中语文必修一《雨巷》说课稿高中语文必修一《雨巷》说课稿范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中语文必修一《雨巷》说课稿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语文必修一《雨巷》说课稿1一、说教材《雨巷》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的第二篇课文,是“雨巷诗人”戴望舒的成名作。
在那个政治风云激荡、新旧诗风交替的时代,戴望舒携着中国古典诗歌婉约的深蕴,踏着法国象征派诗风的轻云,饱含着纯洁而苦闷的真情,用那回环往复的和谐音节,谱写了一曲幽怨而凄美的雨巷之歌,为中国的新诗领域树立了一座丰碑。
它的音韵、它的意境、它的情愫、它的内涵,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尝。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以新诗为第一单元来组织文本,显然突出了它的审美性。
《雨巷》和具有三美特征的《再别康桥》共同组成一个文本,出现在这一单元,那么我们就得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为中心,在音乐般的节奏中,在优美徜徉的语言中,在回环往复的结构中,在朦胧如雨的意象中,引导学生去欣赏美,去探索美。
二、说学情《雨巷》是高一学生接触的第一篇真正意义上的“新诗”,也是被人们传唱不休的名作。
本课恰可以作为窗口,帮助学生认识这个陌生的领域,学会欣赏它,并喜爱上它。
以此达到审美训练的效果。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本单元审美能力的培养目标,根据课文本身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认知情况,我由浅入深地设定了如下几个有层次的教学目标,皆在诵读中完成:一读音韵,品味诗歌的音乐美;二读语言,品味诗歌的情感美;三读意象,品味诗歌的意蕴美;四读内涵,品味诗歌的思想美。
四、说教学重点理解诗歌中“雨巷”“丁香”等重点意象的含义,并由此把握我国传统诗歌当中的意象情节。
意象是中国诗学的重要概念,是解读作品灵魂的关键所在。
在这首朦胧含蓄极富象征意味的《雨巷》中,意象的理解尤为重要。
将本篇的意象理解与中国古典诗歌传统意象的解读结合起来学习,不仅有助于理解本课,也为以后的诗歌鉴赏打下了基础。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雨巷》

《雨巷》被称为中国现代新诗的转型之作,叶圣 陶盛赞其“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
【1】诗行的顿数基本为三顿,单字顿都设置在诗的首行 加上诗歌语言的音质配合,因此读起来有舒缓悠扬的效果 【2】复沓句式的妙用 “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像梦一般的,像梦一般 的……”等连贯的上下句式,是诗歌内在的巧妙拉长,形 成了诗歌回环叠唱的效果。 【3】押韵 全诗押 ang 韵,如“长、巷、娘、芳、徨、怅、光、茫、 郎、墙”
丁香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美丽高洁 哀怨彷徨
•丁香般的姑娘并不仅仅指这个姑 娘有着丁香一样的愁怨,还说明 了这个姑娘有着丁香一样地美丽, 丁香一样的高洁,丁香容易凋谢, 以丁香为象征的姑娘也是容易消 失离去的。
“我” “我”希望遇见丁香姑娘——
他的笔名出自屈原的《离骚》:
“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
望舒就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天 神,美丽温柔,纯洁幽雅。飞廉是传说中 的风神。意思是说屈原上天入地漫游求索, 坐着龙马拉来的车子,前面由月神望舒开 路,后面由风神飞廉作跟班。
空白演示
在此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重点字词:
• 彷徨 páng huág • 寂寥 jìliáo • 彳亍 chì chù • 惆怅 chóu chàng • 颓圮 tuí pǐ
空白演示
在此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走近作者:戴望望舒舒为(笔名19,05原—名19戴50朝)安戴,
又名戴梦鸥。笔名艾昂甫、 江思等。浙江杭州人。现 代派象征主义诗人。
1928年《雨巷》发表在 《小说月报》上,引起很 大反响。叶圣陶称《雨巷》 “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 新纪元”。也因此诗获得 “雨巷诗人”的称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雨巷
【教学目的】
体会诗歌创造的朦胧迷离,低回动人的意境。
【教学设想】
把握中心意象,深入体会诗歌情感。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今年夏天有一个很明显的天气特征,是什么?
生答:“多雨!”
一到阴雨的天气,天是湿漉漉的,地是湿漉漉的,让我们的心情不由得也有几分湿漉漉的。
雨总是带给我们一些莫名的忧郁、无可名状的哀伤,但这种微妙的情绪又很难准确把握,用语言传神地表达,“雨巷诗人”戴望舒非常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下面,就让我们共同走进<<雨巷>>。
二、作者简介
“雨巷诗人”的大名我们早已听过,有谁知道作者的基本情况?
根据学生回答总结:戴望舒生于杭州,望舒是他给自己起的笔名,出自屈原的《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望舒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纯洁而温柔,多情又潇洒。
戴望舒出生于3月5日,照西方星象学的说法,属于双鱼座。
双鱼座的人浪漫柔情,以爱情为生命的养分,意志薄弱,喜好幻想,逃避现实,优柔寡断。
戴望舒就是典型的双鱼座性格。
三,诗歌赏析:
1、有这样温柔多情的笔名,又有这样浪漫柔和的性情,戴望舒笔下流淌出来的诗句也必然是细腻多情的,下面就让我们共同欣赏这首《雨巷》。
师配乐朗诵。
2、欣赏完了这首诗,我们不约而同地感受到了《雨巷》的魅力,那麽,你们觉得这首诗美在何处?
有好几个男生脱口而出”丁香一样的姑娘美!”(生笑)
这个姑娘美在何处?她长什麽模样,穿什麽衣服?(生安静)
无从知道,那何以见得这姑娘的美?
3、从文本中,我们只知道她是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
(板书:丁香)丁香是什麽样的呢,有同学见过吗(展示丁香图片)?
丁香,又名紫丁香。
春季开花,花紫色,密集成圆锥花序。
有淡雅细沉的香气。
因为它的高洁与冷艳,文人墨客把它作为哀婉、愁怨、惆怅的象征反复吟咏,古来已久。
唐代诗人李商隐有诗曰:“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唐中主李璟词曰:“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可见,丁香在古典文学当中是个“愁品”,是柔弱和哀愁的象征物。
那麽,丁香一样的姑娘会是个什麽样子的姑娘呢?
生1:应该是一个纤弱的、优雅的、楚楚动人的、惹人爱怜的小家碧玉。
生2:应该是忧郁的,你只要多看一眼就忍不住被吸引的姑娘。
同学的描述很形象生动,这样一个动人的姑娘,我们忍不住都想看一看她那俏丽的脸庞,看一看她到底长什麽模样呢?
我们看不到,就连诗中的我也看不到。
因为,姑娘打着一把油纸伞。
我想请同学们注意这把油纸伞。
(板书:油纸伞)大家最早听说油纸伞是在哪个故事里?
生齐答:《白蛇传》。
油纸伞出现在白娘子初遇许仙的旖旎传说里,出现在丹青绘就的江南烟雨中,出现在少女玲珑的舞蹈中,也出现在歌曲动听的旋律中,不知不觉当中,油纸伞已经定格为美的背景、美的点缀。
现在,这把油纸伞出现在丁香姑娘的肩头,我们单只看到伞,已经觉得它很美,那麽它点缀的姑娘呢?
生:肯定更美!
油纸伞的出现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雨——春雨。
大家熟悉的朱自清先生的《春》中是怎样描绘春雨的?
生:象牛毛、象花针、象细丝,细细的、密密的。
宋人秦观又在词中这样描绘春雨:“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春雨也是一个惹人闲愁几许的经典意象。
(板书:春雨)而《雨巷》则把文人对雨的喜爱推向了极至:象一幅微微泛黄的旧水墨画,自在飞花、无边丝雨之中,一个长发披肩的女子,从雨巷中袅袅走来,携着一缕丁香花的幽香,载着一怀嫣然极致的心事,有叹息,但不哀伤,有顾盼,但不凄然。
4、至此,丁香姑娘已经成为抒情主人公和我们读者共同的期盼和向往,那麽,我们是不是可以说,这个美好的令人向往的姑娘就是诗人爱情向往的象征?
生回答,师归纳总结:既是又不是。
丁香姑娘可能是诗人渴望而终未能得的爱情,可能是青年时未酬的壮志,可能是年少时青涩的一个愿望,也可能只是对曾经偶遇的少女倩影的空自怀恋,所以,丁香姑娘是一切转瞬即逝的美好事物的象征,美好回忆的寄托。
诗人只是通过她来表达这种对于美好事物的飘忽短暂、转瞬即逝的痛惜和追忆,念念不忘却又无从把握,只剩下淅沥春雨中的深深追忆,只剩下物是人非之后的无可奈何。
尽管全诗没有一句直白的情语,但情语却已洇染在委婉的景语之中了。
同学们总结一下,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生回答,师归纳总结:对丁香姑娘的期盼,对眼前现状的迷茫和对往昔之美的深深追忆。
四、延伸拓展:
其实,对美的追忆和留恋是人类共同的情结,古今中外,概莫如此。
同学们能否联系一下自己的阅读和欣赏的经验,谈谈自己的理解?
学生踊跃发言:
生1:李商隐的《锦瑟》中有“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教师点拨)这段感情早已经逝去了,只剩下当事人面对着多少年后的物是人非来深深的怀恋,然而无论心里有多少痛惜,曾有的深情却也无可挽回了。
当初怎麽就不知道珍惜呢?
生2:王菲的歌曲《沧海蝴蝶》中有一句歌词特别动人,“给我一刹那,对你宠爱;给我一辈子,送你离开。
”(教师点拨)两个人的交会只有一刹那,于是两个人的相互温暖也只在一刹那。
短暂的宠爱过后,用漫长漫长的一生来回味这一刹那,珍藏这一刹那,于是,刹那即永恒。
五、布置作业:
1、熟读成诵,在反复诵读中深入体会作者的感情。
2、联系自己的情感体验,写一篇随笔,写下自己对某件往事、某人某物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