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疑难病例讨论记录
最新麻醉疑难危重病例讨论记录

疑难危重病例讨论记录科室:疑难£危重£患者:性别:年龄:住院号:床号:入院时间:讨论时间:讨论地点:麻醉科会议室参会人员:本科室医师讨论目的:共同学习,集思广益,优化治疗。
讨论记录:Xxx医师病例:患者:李二三,男性,78岁,入室脉搏98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78/100mmhg、意识清。
实验室检查无异常。
行急诊剖腹探查术(空腔脏器穿孔可能)。
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未规律服药,血压控制欠佳。
行气管插管全麻。
吸氧去氮,氧流量5L/min,SPO2达到100%,舒芬太尼0.4ug/mg(静脉滴入>1min)、依次:依托咪酯0.15mg/mg(30秒内推注完),司可林1mg/mg(30秒内推注完),成功诱导后行气管插管。
插管成功后,仙林2mg静脉推注。
麻醉维持:氧气流量1~1.3L/min、七氟醚1.5~2.0%吸入、瑞芬太尼3~5ug/mg/h。
手术历时1.5小时,术中生命体征平稳。
手术结束前15分钟停药,手术结束后3分钟,病人清醒,自主呼吸恢复,SPO298%,血压:153/96mmhg,拔出气管导管。
5分钟后病人出现烦躁,SPO286%,血压180/100mmhg,立即给予吸氧,硝酸甘油滴鼻,1分钟后病人烦躁消失,呼吸平顺,血压:135/86mmhg,SPO296%,观察10min后送回病房。
讨论:病人为何在自主呼吸恢复后再次出现烦/高血压,如何防止?张跃进主任:高血压患者的麻醉一直是个棘手的麻醉问题,特别像此类平时血压控制欠佳的患者,加之急诊手术,术前、术中、术后血压是级不稳定的。
此类患者应从小剂量诱导,术中及术后密切关注生命体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麻醉科病例讨论

麻醉科病例讨论【大标题】病例一:心脏手术中出现意外心搏骤停【正文】麻醉科在手术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麻醉管理。
然而,即使在最为规范的操作中,仍然可能发生一些意外情况。
本文将重点讨论心脏手术中出现意外心搏骤停的病例。
该病例涉及一位55岁男性患者,患有严重心脏病,需要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
手术开始后,患者在全身麻醉下进入手术台。
麻醉科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了合适的麻醉方法,包括使用静脉麻醉药物和气管插管。
然而,在手术进行到一半时,意外情况发生了。
监测仪器显示患者的心率开始逐渐下降,并最终骤停。
麻醉医生迅速反应,立即开始心肺复苏操作,并喊来了心脏外科医生进行支援。
在心肺复苏的同时,麻醉医生也开始排查可能的原因。
经过仔细检查和分析,医生发现患者在手术前曾有心律失常的史料。
这意味着患者的心脏在手术中出现了异常。
这个发现引导着医生们进一步探索可能的解决方法。
经过团队的紧密合作和专业技能的发挥,医生们成功地将患者的心脏稳定下来,并继续完成剩余的手术步骤。
整个手术过程持续了几个小时,但最终顺利完成。
这个病例引发了医务人员的深思。
后续的研究和讨论中,医生们共同得出了结论:围手术期心脏骤停可以有多种可能的原因,包括心脏病史、麻醉药物反应、手术操作等。
关键是麻醉科医生在发现异常情况时应迅速采取适当的措施,并及时寻求他科医生的支援。
此外,这个病例也强调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在紧急情况下,各个科室之间的紧密配合至关重要。
只有通过共同努力和协作,才能最大程度地保障患者的安全和顺利手术的完成。
总结起来,这个麻醉科病例提醒我们在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意外情况,特别是心脏骤停时,需要医生们快速反应并采取适当的措施。
团队合作是确保患者安全的重要保障,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科室的医生需要紧密配合,互相支持。
因此,只有通过不断的病例讨论和经验总结,我们才能在麻醉科的工作中不断进步,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结尾】通过对这个麻醉科病例的讨论,我们不仅加深了对手术中意外情况的认识,也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麻醉护士病例讨论记录范文

麻醉护士病例讨论记录范文摘要:一、病例背景1.患者基本信息2.手术类型及麻醉方式3.麻醉前患者状况二、麻醉过程1.麻醉前准备2.麻醉操作过程3.麻醉中监测与处理三、病例讨论1.麻醉效果评价2.可能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案3.经验总结与启示四、结论1.病例特点总结2.改进措施提出3.对今后工作的指导意义正文:【病例背景】患者,男,45岁,因“左上腹痛伴恶心、呕吐2天”入院。
查体:一般情况尚可,心肺听诊未见异常。
腹部稍胀,左上腹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正常,肝肾功能正常。
B超检查:胆囊结石伴胆囊炎。
术前诊断:胆囊结石伴胆囊炎。
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麻醉方式为静脉麻醉。
【麻醉过程】1.麻醉前准备:患者入手术室后,建立静脉通道,给予咪达唑仑、丙泊酚诱导麻醉。
待患者入睡后,给予顺阿曲库铵进行肌松。
2.麻醉操作过程:患者入手术室后,采用头高脚低斜坡卧位,常规消毒铺巾。
在患者入眠后,进行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通气。
术中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保持患者体温。
3.麻醉中监测与处理:在麻醉过程中,持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时调整麻醉深度。
术中患者出现血压轻度波动,给予去氧肾上腺素微泵泵注,血压维持在正常范围内。
【病例讨论】1.麻醉效果评价:本病例麻醉效果满意,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生命体征平稳,无明显不良反应。
术后患者恢复良好,顺利拔管,安返病房。
2.可能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案:在麻醉过程中,患者出现血压波动,可能是由于麻醉药物剂量调整不及时或患者紧张等原因导致。
为避免类似情况发生,应加强术前患者心理护理,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时调整麻醉药物剂量。
3.经验总结与启示:本病例提示我们在进行麻醉时,要充分了解患者病情,制定合适的麻醉方案。
在麻醉过程中,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确保患者安全。
【结论】本病例为一名麻醉护士病例讨论记录,患者为胆囊结石伴胆囊炎,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麻醉方式为静脉麻醉。
麻醉科疑难危重病例讨论书写规范

麻醉科疑难危重病例讨论
书写规范
(依照安徽省《病历书写规范》,安徽省《临床麻醉管理规范与技术常规》制定)
一、讨论相关情况:讨论时间地点,参与人员与专业技术职务
二、病人基本信息:科室,床号,住院号等
三、入院诊断
四、病情简介:简要病史,主要辅助检查,诊断,手
术方式等
五、讨论记录:
1、汇报病史:①简要病史,住院治疗经过,术前准备
情况,体格检查,主要辅助检查
②诊断,合并症,手术方式
③麻醉诊断:ASA分级,心功能分级
④治疗:即麻醉方案,包括麻醉方法,监测项目,
输液输血,术后转归等
⑤麻醉中需要注意事项和需要讨论解决的问题,
并发症处理方案,需要协助内容
2、参与讨论人员发言记录
3、总结意见记录:包括麻醉方式,主要监测项目,合并症处理,需要注意的问题,需要参与协助会诊科室的沟通
六、记录人、主持人签名。
麻醉科疑难危重病例讨论范文

麻醉科疑难危重病例讨论范文一、病例介绍患者男性,45岁,身高170cm,体重80kg。
因“车祸致左侧多发肋骨骨折、创伤性湿肺、肝破裂”收入外科。
患者入院时,痛苦貌,呼吸急促,口唇发绀,血压90/60mmHg,心率120次/分,左侧胸部明显压痛,无反跳痛,左侧呼吸音减弱。
二、病例分析1. 诊断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诊断为:(1)左侧多发肋骨骨折(2)创伤性湿肺(3)肝破裂(4)失血性休克2. 麻醉前评估(1)患者处于休克状态,需要积极抗休克治疗,同时准备紧急手术。
(2)患者有左侧多发肋骨骨折,可能存在胸壁软化,需要特别注意呼吸管理。
(3)患者有创伤性湿肺,可能存在肺功能受损,需要评估患者的肺功能,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
(4)患者有肝破裂,需要考虑麻醉药物对肝脏的影响,避免加重肝脏损伤。
三、麻醉方案1. 麻醉方法考虑到患者的病情危重,选择了全身麻醉。
为了保护患者的肺功能,避免加重创伤性湿肺,采用了双肺保护性通气策略。
2. 麻醉药物选择由于患者有肝破裂,需要避免使用对肝脏有影响的麻醉药物。
因此,选择了对肝脏影响较小的麻醉药物,如丙泊酚、舒芬太尼等。
3. 术中管理(1)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
(2)根据患者的病情,调整麻醉深度,保证患者在麻醉过程中舒适、安全。
(3)积极抗休克治疗,包括输血、补液、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等。
(4)注意患者的呼吸管理,避免出现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
四、术后恢复患者术后在重症监护室观察,给予呼吸支持、抗感染、抗休克治疗。
术后第3天,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呼吸功能恢复,转入普通病房继续治疗。
五、讨论1. 本例患者病情危重,麻醉科医生需要充分评估患者的病情,制定合适的麻醉方案,确保患者在麻醉过程中安全。
2. 对于多发肋骨骨折的患者,需要注意呼吸管理,避免出现呼吸衰竭。
3. 创伤性湿肺的患者,需要评估肺功能,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避免加重肺损伤。
4. 对于肝破裂的患者,需要选择对肝脏影响较小的麻醉药物,避免加重肝脏损伤。
麻醉护士病例讨论记录范文

麻醉护士病例讨论记录范文一、引言麻醉护士在医疗团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负责为手术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麻醉,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
麻醉护士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快速反应并处理突发情况。
本文将通过讨论具体病例,探讨麻醉护士在不同情境下的应对策略和注意事项。
二、病例一:手术中发生意外出血2.1 情景描述病例中,患者正在接受腹部手术,突然出现大量出血,血压迅速下降,患者状况危急。
2.2 应对策略1.立即通知主刀医生和其他团队成员,请求协助。
2.停止手术进程,迅速控制出血源。
3.给予输血和输液,维持患者的血容量和血压稳定。
4.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密切观察血压、心率等指标的变化。
5.根据患者状况调整麻醉药物的剂量和给药速度,保证麻醉的深度和稳定性。
6.随时准备进行心肺复苏,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三、病例二:麻醉后意识障碍3.1 情景描述患者手术结束后,麻醉效果逐渐消退,但患者出现意识障碍,无法清醒。
3.2 应对策略1.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排除其他可能的原因导致的意识障碍。
2.观察患者的瞳孔反应,评估神经系统功能。
3.与主刀医生和麻醉师沟通,了解手术过程中使用的药物和剂量。
4.给予适当的药物解毒或对症治疗,促进患者的清醒。
5.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护理,保持患者的舒适和安全。
四、病例三:麻醉过程中发生过敏反应4.1 情景描述患者在麻醉过程中出现呼吸困难、皮疹等过敏反应症状。
4.2 应对策略1.立即停止给药,断开与麻醉药物的输注。
2.给予氧气和支持性治疗,保证患者的呼吸通畅。
3.通知主刀医生和麻醉师,协商后续治疗方案。
4.记录过敏反应的详细情况,并报告给医院的药剂师,以便进行进一步的药物安全评估。
五、总结麻醉护士在手术过程中面临各种不同的情境,需要具备快速反应和处理突发情况的能力。
通过讨论以上病例,我们可以看到麻醉护士在手术中的重要性和责任。
他们需要密切与医疗团队合作,及时沟通和协调,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手术的成功进行。
麻醉护士病例讨论记录范文

麻醉护士病例讨论记录范文
(原创版)
目录
一、麻醉护士病例讨论记录的意义和目的
二、麻醉护士病例讨论记录的内容和要求
三、麻醉护士病例讨论记录的范文示例
正文
一、麻醉护士病例讨论记录的意义和目的
麻醉护士病例讨论记录是麻醉护理工作中重要的一环,对于提高麻醉护理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和信任度有着重要的作用。
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对病例的讨论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找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以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水平。
二、麻醉护士病例讨论记录的内容和要求
麻醉护士病例讨论记录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病例基本情况: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史、手术类型等。
2.麻醉过程:包括麻醉方法、麻醉药物、剂量、麻醉效果等。
3.护理过程:包括术前准备、术中护理、术后护理等。
4.讨论内容:对病例进行深入讨论,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总结经验教训。
5.记录要求:病例讨论记录应详细、具体、真实,语言清晰,逻辑严密。
三、麻醉护士病例讨论记录的范文示例
以下是一份麻醉护士病例讨论记录的范文:
【病例基本情况】
患者,男,45 岁,因阑尾炎需要进行手术。
【麻醉过程】
采用全身麻醉,使用丙泊酚和芬太尼,麻醉效果良好。
【护理过程】
术前准备充分,术中护理细心,术后护理到位。
【讨论内容】
在病例讨论中,我们发现在术中护理过程中,患者的血压出现过大幅度波动,经过分析,我们认为这可能是由于麻醉药物的使用导致的。
因此,我们提出在以后的工作中,应适当调整麻醉药物的使用剂量,以避免出现类似情况。
完整word版,2016-09-06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疑难危重病例讨论记录

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疑难危重病例讨论记录患者姓名王宗丽年龄33岁性别女科室/床号急诊外科/6床住院号1657889主持人马海平规培住院医师汇报人王静地点一部远程会诊中心讨论题目椎管内麻醉术后可疑并发症一例病例摘要主诉:转移性右下腹痛四天现病史:4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痛,阵发性钝痛。
无他处放射,伴恶心,呕吐,发热。
诊断: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中期妊娠(孕27+6周)。
术前相关检查:白细胞:18.09*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0.7%血红蛋白:100g/L,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胸片:未做,心超:未做腹部B超:未见阑尾。
2016年8月13号行急诊阑尾切除术。
10:00入室,血压:125/76mmg,心率78次/分,spo2 95%.麦氏点偏上压痛,双肺听诊呼吸音清。
与患者充分沟通后行T11-12硬膜外腔置管术,穿刺部位皮肤完整,无局部感染灶,穿刺过程患者无不适,置管过程顺利。
给与3ml利多卡因,5分钟后平面达T6,给与0.75罗哌卡因7ml。
给药后31分钟,患者双腿麻木,手术区域无痛感,无呼吸困难,平面达T4水平,面罩加压吸氧,开始手术。
手术切皮后,电刀切皮下组织时,患者自述撕裂样痛,不能耐受手术。
请示上级医师,给予2%七氟醚,50mg氯胺酮,保留自主呼吸,面罩辅助给氧。
术中1%七氟醚吸入维持,手术中吸出较多脓液,手术顺利,术后患者清醒拔出硬膜外导管,送入pacu观察45分钟,患者无不适,双下肢麻木可轻微抬腿,术区无疼痛,送返病房。
8月15日早上,患者自述胎动异常,急诊外科医师请产科会诊,会诊意见:胎心无异常,嘱左侧卧位,无需特殊处理。
患者自述14日下午腰背部及双侧大腿外侧至膝关节处放射样针刺样疼痛。
疼痛科会诊:腰部及右下肢放射样疼痛至右大腿前外侧,未过膝。
建议来我科治疗,患者拒绝。
8月20日晚七点患者疼痛不能忍受,请我科会诊,患者无运动和感觉功能异常,自述腰背部及双侧大腿外侧至膝关节处放射样针刺样疼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若失血量不足全身血量的10%,单纯用乳酸林格液或生理盐水即可补充。补充量视失血量而定,失血量<5%时,以等量液体补人,失血量<10%而>5%时,须补入3倍的失血量。同时测血细胞比容,若其值不足25%~30%,应适量补血。
②大量失血
(5)麻醉所致血管扩张时的补液 全麻或硬脊膜外麻醉或腰麻,皆可使全身血管或麻醉范围内的血管扩张,血压因而波动。此时可适量补液,使血压恢复或接近血压原水平即可。一般用乳酸令格液或生理盐水。
麻醉科主治医师何家启:成人补液:
(1) 禁食禁水的补充:开始禁食禁饮至手术当天早晨为止,在此期间只有水分的丢失而无补充,应在病人入手术室后、麻醉开始前的短时间内予以补入。其丢失量的补充为:
①按kg计量。
②上述计算量(ml)X禁食时间(小时),即为补充量。
③用5%葡萄糖或5%葡萄糖盐水。
④在病人进入手术室后开始输入,在30—45分钟内输完。
三、估计血容量、失血量及其补充
a、估计病儿血容量(EBV):新生儿80mg/kg,婴儿75ml/kg,小儿70ml/kg,肥胖小儿65ml/kg。
b、计算最大允许失血量(MABL):MABL=EBV×(病儿Hct-30)/Hct,如失血量<1/3MABL,补平衡液:失血量>1/3MABL,而<MABL用胶体补充,适当加用血液或平衡液;失血量>MABL,则必须输血。
麻醉科住院医师颜查根:小儿术中补液:
一、手术期间输液
1、正常维持液量:正常维持量(ml)=每小时需要量×估计手术时间。
2、术前禁食所致的液体缺失量:术前禁食液体缺失量(ml)=禁食时间×每小时需要量,此部分液体可在第一小时输入1/2,第2、3h各输入1/4。
3、麻醉丢失量:麻醉后的血管扩张、不显行失液。
4、手术创伤所致液体丢失:一般按小手术补充2ml/(kg/h);中等手术4ml/(kg/h);大手术6ml/(kg/h);腹腔大手术可达15ml/(kg/h)。
5、电解质需要量:每100ml水需要量应补充电解质:Na+,K+ ,CL- 。
二、液体选择
输1%~2%葡萄糖平衡液(可自配),可提供适当的热量和液体,也可手术开始时用5%GS平衡液输注,输完250~500ml后改用平衡液输注,可以满足术前失液、术中维持及第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间隙失液的需要。
麻醉科主任医师孙柳生:老年人对失血及低血容量耐受力较差,术中需保持稳定的血压,应及时给予输血补液,输血有利于保持循环功能的动态稳定。总的来说,术中补液要根据血压、心率、尿量、HCT、CVP(有条件的地方)等指标综合分析来决定患者术中的数量和种类。要分病人,病情和麻醉方式,外伤烧伤致大量失血失液又急需手术者应给与胶体液及平衡盐液以纠正休克等以利于进一步手术治疗,休克纠正前不应直接补血,并要根据血压、心率、尿量、HCT、CVP(有条件的地方)等指标综合分析来决定患者术中的需补液数量和种类,慢性病人根据术中失血失液情况相应补充全血,血液制品,液体等,无特殊。小儿,老年病人(包括长期慢性病至多器官衰竭的病人)应注意补液速度种类少用或不用盐水。全麻或硬脊膜外麻醉或腰麻,皆可使全身血管或麻醉范围内的血管扩张,血压因而波动。此时可适量补液,使血压恢复或接近血压原水平即可。一般用林格氏液或生理盐水。
(2)麻醉和手术的失液量:
①上腹部:10-15ml/kg.
②颜面、颈、胸、下腹、四肢部位,按5-10ml/kg计算。
③脑外手术, 可不额外补给,
用乳酸林格液或生理盐水都可以。
(3)不显性丢液及术野蒸发丢液 其估计丢失量为:
①一般需补液量:每小时3-4ml/kg
②若病人出汗或有发热,须适量加量补入。
③补液种类:5%葡萄糖液内加入1/2、1/3或1/4生理盐水。汗多的病人可输乳酸林格掖或生理盐水。
c、补充:输注平衡液与失血量之比为3∶1,胶体液与失血量之比为1∶1。
对估计手术出血量较多的手术,麻醉中保证静脉通畅,手术开始即可输血,先按10ml/kg补充,并根据出血情况调整输血速度。
四、补液监测
对出血较多的手术,应严密监测血压、脉搏、外周静脉充盈度及囟门下陷等,保持尿量在1~2ml/(kg/h),必要时监测CVP。
麻醉疑难病例讨论记录
麻醉疑难病例讨论记录
内容
关于术中补液的讨论
时间
地点
麻醉科办公室
主持人
孙柳生
记录人
杨善林
参
加
人
员
麻醉科住院医师徐琴琴:麻醉病人术中补液,应包括以下三大部分:①病人进手术室后短时,即补禁食禁水期间的丢液;②手术开始后,每小时应补人:a.不显性丢水;b.术野蒸发量;c.渗入第三间隙的液体;③视具体情况应补的液量:a.小量失血,以液代血。较多量的失血,须补液及适量补血。b.麻醉引起的血管扩张,应适量补液以保持正常至低循环量(大约是500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