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年轻律师的一封信》读书笔记
致年轻律师的一封信pdf

致年轻律师的一封信pdf为你加油!以下在新浪里找到的.第一本:《远见》“世界上最远的距离就是从心到手”,没错,这句话适用于任何人,就像本书一样适用于所有人。
本书的作者借用律师这一令人瞩目的职业,将他的数年精彩辉煌的律师职业经历、技能、方法不仅仅告诉律师,而是所有人。
他给所有律师、所有需要律师的人提出了一名真正的律师一定要经历的路-条与人交往和自我塑造之路(谁能因为缺少这两点而取得成功呢?如何安排好您的路线重要,而掌握原则、注意细节更重要,或许您还没有意识到细节的重要性,或者虽然意识到了但并没有真正地让它从心到手。
因此,这本书不仅仅为律师提出了改变的方法和标准,而且为所有希望成为自己所从事的领域中的佼佼者奉献了“不专属于律师的252条箴言”,让这些箴言和您一起发出共鸣,现在就动手亲自改变您的生活吧!第二本:《大律师,小律师》第三本:《草根律师是如何熬过来的》第四本:《中国式律师营销》第五本:《致年轻律师的一封信》第六本:《律师是这样做成的》第七本:《穷律师富律师》致年轻律师的一封信我有致律师的一封信谁有《致年轻律师的信》txt,谢谢致年轻律师的信.txt 文件大小:29.8 Khttp:\/\/\/s\/dlRGD6Ng1x-w5已经上传或发送网盘链接满意请及时采纳书信体基本格式好看的法律小说马伯庸的死在QQ上天下霸唱的系列蔡骏的悬疑系列蔡骏是个好作者心理罪面具馆第七个读者画像心理教化场求契诃夫的《打赌》《打赌》一一个黑沉沉的秋夜。
老银行家在他的书房里踱来踱去,回想起十五年前也是在秋天他举行过的一次晚会。
在这次晚会上,来了许多有识之士,谈了不少有趣的话题。
他们顺便谈起了死刑。
客人们中间有不少学者和新闻记者,大多数人对死刑持否定态度。
他们认为这种刑罚已经过时,不适用于信奉 -的国家,而且不合乎道德。
照这些人的看法,死刑应当一律改为无期徒刑。
“我不同意你们的观点,”主人银行家说,“我既没有品尝过死刑的滋味,也没有体验过无期徒刑的磨难,不过如果可以主观①评定的话,那么我以为死刑比无期徒刑更合乎道德,更人道。
致年轻律师的信

我尽可能地通过阅读去了解那些已经仙逝的偶像。在我上学的时候,法律人的传记大多像是为圣人作传。我成长在一个为大多数公众人物歌功颂德的时代。当时,克莱伦斯·丹诺在《为救赎而辩》(AttorneyfortheDamned)中被美化。奥利弗·温德尔·霍姆斯在《来自奥林匹亚的美国佬》(YankeefromOlympus)中被塑造成一个光辉的形象。托马斯·莫尔(ThomasMore)则成了歌剧《公正的人》(AManforAllSeasons)中的男主角。
选。如果在同样条件下停止计票的结果是戈尔当选,那么他们绝不会这样做。如果不相信,可以思考下面这个法学院模拟案例。假设在这次选案发生前的六个月,一千名最杰出的宪法学教授、最高法院律师和报道高等法院新闻的记者们已经获知佛州案的大致案情,唯一的不同是,没有提供当事人姓名和他们所属的党派。
在他的书中,科万写道,法学院并不传授行贿这样的技巧。对于这一点,我在评论中对此表示赞同:
我们之所以不在法学院里教这样的技巧是因为它们不应是律师使用的手段。它们事实上也许是革命者或其他体制外人士使用的手段,他们为达到目的甚至可能通过革命的方式使其正当化。但作为从事法律工作的律师,无论面对怎样的挑衅,都不能运用这样的手段。律师可以去抱怨、揭露或者谴责对手的腐败行径。甚至只要理由正当,对方的行
<致年轻律师的信>
第一部分 1.敌亦是学问
4莫做最擅长之事
5千万不要临终抱憾
6不要遵循"现成的"建议
我心目中曾经的法律英雄包括克莱伦斯·丹诺(ClarenceDarrow)、奥利弗·温德尔·霍姆斯(OliverWendellHolmes)、路易斯·布兰代斯(LouisBrandeis)、菲利克斯·弗兰克福特(FelixFrankfurter)、雨果·布莱克(HugoBlack)、威廉·道格拉斯(WilliamO.Douglas)、瑟古德·马歇尔(ThurgoodMarshall)以及威廉·布伦南(WilliamBrennan)。此外,还有大卫·拜兹隆(DavidBazelon)和亚瑟·古德博格(ArthurGoldberg)两位法官,我曾为他们做过书记员。我在耶鲁时的几位法学教授以及哈佛的几位年长同事也位列其中。我曾经希望自己成为像这些法学巨擘一样的人。在我成长的社区和家庭环境里鲜有法官或律师。我清楚地记得曾请求移民到美国的奶奶把我介绍给她的朋友拜伦考夫法官。她问我为何要见拜伦考夫法官。我告诉她,因为他是法官。奶奶大笑,她说拜伦考夫是个屠夫。"那你为什么总是管他叫法官呢?""因为他就叫这个
《写给年轻法律人的信》读书笔记模板

法律人的世界观 法律人的方法论
法律人的自处 1
之道
法律人的专业 2
之道
3 附录1:我为何
选择成为一名 法学教师?
4 附录2:参考书
目
5 后记:创作书
本与制作人格
01我知道光在哪里 02读着读着就老了 03我有屠龙之术 04快乐高于责任 05伟大的生活都有无趣的阶段 06常思本来我无,方知人生皆得 07 “学一行”就得“干一行”吗? 08未选择的路 09法律人的知识沙文主义
本书同时也是作者在2020年出版的《日知为智——写给年轻法律人的信》一书的重新出版,更换了书名、封 面,正文内容只做了个别文字修订,并无增加和大幅修改,仍旧收录了少文老师与年轻法律人的50封往来书信, 分为:“法律人的世界观”“法律人的方法论”“法律人的自处之道”“法律人的专业之道”四大部分。
来信读者既有初入法学大门的法科生,也有初入法律职场的新鲜人,还有工作多年处于倦怠期的法律人。他 们所提的问题涉及学业、专业、职业、感情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方面面。作者通过书信的形式,对这些问题 一一作答。犹如一位智者,坐在读者面前,耐心地娓娓道来,效仿印光法师的《一函遍复》,将类型化的疑惑予 以回答整理,写成此书。
43劝君多读判决书 44熟视岂能无睹? 45极端化情境下的经验观察 46你所说的,你自己懂吗? 47追求结构的力量 48络是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49什么才是有效的论证? 50阴谋、阴谋论及理性怀疑派
精彩摘录
这是《写给年轻法律人的信》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谢谢观看
16解释和辩护只有一线之隔 17发现你的不爱 18正确不等于妥当 19从经验到经典 20历史之真与逻辑之真 21结构化做事是最好的时间管理 22所谓创新,就是重新定义 23如何坚守底线? 24找到父母的真实需求
读《致年轻律师的信》有感

读《致年轻律师的信》有感黄晶晶作为哈佛大学历史上最年轻的法学教授,美国当代最伟大律师,艾伦·德肖维茨曾出任经典大案辛普森杀妻案、泰森案、克林顿总统弹劾案和美国总统大选案的首席辩护律师。
《致年轻律师的信》是其执教哈佛和律师执业37年的经验总结,不仅有对律师职业的建议,更有对职业理想和人生态度的忠告。
初入律师行业,有幸拜读此书,受益匪浅。
关于激情和专业性,德肖维茨教授以其经验告诉我们:激情是原动力,专业性则是完成任务的手段。
即使这个手段要求客观、超然,激情仍可以激发出运用该手段的最佳方式。
作为一名合格的律师,这两项品质缺一不可。
一方面作为律师需要保持心平气和的态度和客观超然的立场,以做出专业的、客观的判断;另一方面,在工作甚至生活中律师要富有激情,所谓的“干一行爱一行”,从工作中寻找乐趣,把工作变成一件有趣的事情。
带着这份激情和热爱开始一整天的工作,在工作中不断挖掘新鲜且富有创造性的知识,也在这些知识的滋养中不断深化对律师职业的热爱。
关于事业和生活的平衡,本书以“千万不要临终抱憾”作为标题。
家庭和事业的平衡是职场人士普遍面临的一大难题,而实际上也没有一个作为标准答案的平衡点存在,每个人只能根据自己的内心意志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
当然,我们需要明白的是,在人生的岔路口做选择时我们都是不知不觉的,只有在明白来不及回头时才意识到这些岔路口的存在。
所以在未来一些重要事情做抉择时,就有了一个参考,我们需要认真考虑怎么样选择才不会临终抱憾。
关于独立判断和现成建议,作者的观点是有用的建议必须是为每一个个体量身定做的,但往往大部分建议是反映建言者个人性格和志向。
在我们的工作经历中,或多或少都会受别人经验的影响,尤其是在初入职场时,总希望获得一本武功秘籍可以照着修炼,以期通过捷径迅速成长。
但是没有哪条路是绝对正确的,最实用的建议是我们要做出自己独立的判断,活出自己的人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综合条件去探索和成长。
田文昌:给青年律师的一封信

田文昌:给青年律师的一封信2014-09-25为权利而斗争在中国律师制度产生一百周年之际,《财新网》向我约稿,请我写一封信给中国的青年法律人,我觉得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这几年,我一部分的时间做案件,一部分的时间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学术研究和参与国家的一些立法修法活动之中了。
精力有限,我已经很少接受这样的约稿。
但这封信与时间精力无关,而是发自内心,我很想写。
青年是国家的希望,青年法律人是国家法治的希望,青年强则国强,我很高兴有机会能以这样一种方式与青年法律人交流。
清朝末年,清政府变法修律,引进包括律师制度在内的司法制度,但清朝很快即灭亡。
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主政的南京临时政府起草了《律师法草案》,但南京政府仅存四个月就被袁世凯篡权。
1912年9月16日,袁世凯主政的北洋政府颁布了《律师暂行条例》,标志着我国正式建立律师制度。
至今整整一百年。
但在旧中国时期,因独裁统治加内忧外患,法律秩序及律师制度被严重践踏而难以正常发展。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律师制度连同国民党旧法一道被废除。
1954年开始重建律师制度。
1957年反右派斗争开始,在律师替坏人说话的声讨中,律师制度又被取消。
1979年,在总结文化大革命教训的基础上,再度恢复重建律师制度。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中,律师制度的出现至今才只有一百年,而在此一百年中,律师制度得以正常发展的时间,又只有自1979年至今的三十余年。
中国律师制度的历史如此短暂且多次中断,这种状况与西方国家律师制度发展的漫长历史相比,差距是十分悬殊的。
这种差距表明我国的律师制度至今实际上还处于初创阶段,没有先人的成熟经验,更没有丰厚的历史积淀。
我相信每一个法律人都是从青涩走向成熟,由最初阶段的迷茫、摸索,走向成熟阶段的坚定、自信。
但是,在没有前车之鉴的情况下,这种提升必将面临更多的艰辛。
在青年法律人的成长过程中,理论知识的深化与更新固然重要,而职业技能的提高则更加重要,需要长时间的大量经验积累,这是每一个青年法律人必经的过程,而这一点则正是我国律师界所面临的重大难题,因为我们没有前人的经验可循。
给青年律师的一封信(2)

给青年律师的一封信(2)给年轻律师朋友的一封信亲爱的青年律师朋友:作为一名已经步入中年,并且有着二十余年专业工作经历执业律师总觉得有一份责任,把我专业和人生经历中经验和教训、痛苦和快乐告诉大家,希望你们能在我们这一群过来人的基础上想的更远、做的更好。
实不相瞒到目前为止我还算不是一位成功的律师,起码不是常人眼中的那种成功的律师。
我对自己的评价是,我是一位永不放弃自己追求的律师,一位有着坚定的专业坚持的律师。
最近就中国律师业的现状和未来连续写四篇文章,分别是:《标准化——开启中国律师未来大门的钥匙》、《穷律师、富律师——揭开中国律师成长之迷》、《国际化催生律师事务所的公司化——兼对公司化律师事务所实践的反思》、《律师,你为什么不说法?》,非常庆幸这四篇文章在网络上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几乎都被网站列入精品文章进入中文BBS 排行榜,尤其是《标准化——开启中国律师未来大门的钥匙》和《穷律师VS富律师——试揭中国律师的成长之迷》在《法制日报》公开发表后,得到很多专业媒体网站的转载和普遍的好评,这也给了我很大的勇气和信心,在探求中国律师的未来道路上一如既往地走下去,并深信我所拥有的绝对不是孤单的坚持。
与刚刚加入律师行列和准备步入律师行业朋友相比,我们的当初远没有你们今天这么的幸运,甚至没有正式进入大学里读过一天的法律,虽然我手上有三个法律专业的文凭,但依次是司法学校的中专文凭、自学考试的大专文凭、某大学成教学院的本科文凭。
至于再高的学历,因为我觉得自己没有时间去消耗了,就把它当作和自己没关联的事了。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轻视专业的学习,一九九八年参加全国律师考试,我仅有的复习时间就是从十月一日至十月九日这么长,但我幸运地通过考试,这也是我一直引以为豪的一件事。
当学习成为习惯并融进生命的时候,就无所谓考试不考试了,因为学习本身就是最快乐的。
以下从几个方面来分享一下我做人的快乐、做事的快乐、做律师的快乐。
一、学习永远是最快乐的我没有进过正规大学进行专业学习,一生最接受最正规的专业教育就是司法学校两年的时间,期后就是在成人教育期间得到过短暂的重点大学老师、教授正传,其它的都是靠自己教自己了,也许正是因为如此我才品尝到了学习的乐趣。
美国最著名的刑辩律师给年轻律师的32条忠告和建议-推荐下载

美国最著名的刑辩律师给年轻律师的32条忠告和建议 作者:艾伦·德肖维茨(美国最著名的刑辩律师,执教哈佛大学和律师执业37年) 摘自《给年轻律师的一封信》 1.慎重选择偶像Pick Your Heroes Carefully 没有偶像,也不要崇拜偶像。
你可以去仰慕有可敬之处的人们,但要明白,人人都有缺点,有些人的缺点还要更多一些。
法律不是一个完美的专业,不牺牲某些原则往往难以取得成功。
因此,所有的执业律师,以及该行业中的其他大多数人士,必然是不完美的。
2.激情点亮人生Live the Passion of Your Times 激情是原动力,专业性则是完成任务的手段。
即使这个手段要求客观、超然,激情仍可以激发出运用该手段的最佳方式。
成功的律师可以有选择、有节制地将激情作为辩护的工具。
但不要滥用激情,否则它就会像喊着“狼来了”的孩子一样,自损效果。
3.树敌亦是学问Have a Good Enemies List 应该像挑选朋友一样,仔细挑选你的敌人。
一份不错的敌人名单,往往是一个人正直勇敢的标志。
敌意有时是在在所难免的。
所以一定要仔细斟酌你的敌人,弄清你希望谁来喜欢你,谁来厌恶你。
通过了解一个人的敌人,我们至少可以对他略知一二。
4.莫做最擅长之事Don't DO What You're Best At 需要选择一门职业,或在一门职业中选择一个领域,在才干和满足感之间寻求最佳平衡。
选择的结果应该是每天都会为你带来挑战,而且让你一觉醒来就亟不可待地去迎接挑战。
被授予一项地位显赫的职务固然令人欣喜,甚至有助于职业发展,但除非它在你当时的人生阶段非常适合你,否则接受一项任务就是严重的错误。
5.千万不要临终抱憾Don't Have Deathbed Regrets 现实中的人生之路上并没有醒目的岔路口,它们只是在人们已来不及返回时才表现为岔路口。
重要的岔路口是那些仍然在我们面前的。
致年轻律师的一封信

致年轻律师一信[美]艾伦.德肖维茨前言我坚信,模仿并不是恭维他人的最好方式,因为真正有个性的人是永远都无法被模仿的。
切记不要仅仅以“多年经验”为理由就轻信他人,在你对经验寄予厚望之前,一定要确信提建议者已经从其经历中吸取了经验教训。
1、慎重选择偶像没有偶像,也不要崇拜偶像。
你可以去仰慕拥有可敬之处的人们,但要明白,人人都有缺点,有些人的缺点还要更多一些。
法律不是一个完美的专业,不牺牲某些原则往往难以取得成功。
因此,所有的执业律师,以及该行业中的其他大多数人士,必然是不完美的。
2、激情点亮人生激情是原动力,专业性则是完成任务的手段。
即使这个手段要求客观、超然,激情仍可以激发出运用该手段的最佳方式。
成功的律师可以有选择、有节制地将激情作为辩护的工具。
但不要滥用激情,否则它就会像喊着“狼来了”的孩子一样,自损效果。
3、树敌亦是学问应该像挑选朋友一样仔细挑选你的敌人。
一份不错的敌人名单往往是一个人正直勇敢的标志。
敌意有时是在所难免的。
所以一定要仔细斟酌你的敌人,弄清你希望谁来喜欢你,谁来厌恶你。
通过了解一个人的敌人,我们至少可以对他略知一二。
4、莫做最擅长之事需要选择一门职业,或在一门职业中选择一个领域,在才干和满足感之间寻求最佳平衡。
选择的结果应该是每天都会为你带来挑战,而且让你一觉醒来就急不可待地去迎接挑战。
被授予一项地位显赫的职务固然令人欣喜,甚至有助于职业发展,但除非它在你当时的人生阶段非常适合你,否则接受一项任务就是严重的错误。
法律应该永远被遵守但不需要被崇敬。
坦诚比敬意更重要。
应该爱自由,爱正义,爱可以由法律产生的善。
只要你能意识到自由、正义和其他一切值得追求的事物所进行的斗争永不停歇,理想就不会落空。
5、千万不要临终抱憾只有在若干年后,我们才意识到自己作出了怎样的选择,将重心放在了哪里,走的是哪一条道路。
通常,到了此时,再幻想回到那个若隐若现的岔路口,重新开辟未选择的道路,已经太晚了。
未选择的道路几乎总是更吸引人,也许是因为路上的坎坷不像已走过的路那样令人感受真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致年轻律师的信》(艾伦·德肖维茨著)读书笔记王薇薇【学科分类】其他【出处】本网首发【关键词】读书笔记【写作年份】2011年【正文】艾伦·德肖维茨,律师、法学教授、作家。
28岁即成为哈佛大学历史上最年轻的法学教授。
成功代理过许多重大案件,包括辛普森案、泰森案、五角大楼秘密文件案、克林顿总统弹劾案和美国总统大选案等著名案件,被誉为“美国历史上最成功的辩护律师”。
这本书凝聚了作者执教哈佛和律师执业37年间的人生阅历和心得,提炼出了37条忠告,内容涉及人生感悟、经验教训、成败得失、做人原则、职业规划等多个方面。
37年,37个忠告,献给刚步入职场和人生岔路口的我们。
在前言中,作者指出了提建议是一项冒险的行为,大多数建言者只是在指导别人如何成为自己。
作者坚信,模仿并不是恭维他人的最好方式,因为真正有个性的人是永远都无法被模仿的。
但是,只要你意识到自己是一个有梦想、有经历和有主见的,与众不同的人,你就可以从他人身上学到东西。
切记不要仅仅以“多年经验”为理由就轻信他人(也包括我在内)的建议,最好的建议总是“零售型”、“量身定做”、和针对特定的人的。
本书共有三部分:第一部分,生活与事业;第二部分,胜负之间;第三部分,做一个好人。
第一部分是本书的重点,作者提出了20年建议,是作者37年执业生涯的人生感悟,是经验与教训的浓缩。
第二部分主要阐述了辩护中的技巧,对法官、检察官、律师、陪审团进行角色剖析,同时介绍了“啊哈”理论、交叉询问、何时作出战术上的投降等辩护技巧。
第三部分是做人篇。
你将成为什么样的律师?你会与无处不在的骗子精英同流合污,还是坚守自己内心的个人和职业道德标准?端正的品格应意味着在经常相互冲突的利益中寻求适当平衡。
作者对好人、好律师进行了探讨,同时对法学毕业生、大学毕业生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下面我将对文章的三个部分进行详细介绍。
一、生活与事业现实中很多人都为自己没有将更多的时间用于工作而遗憾,这些人都是由于懒惰或找错了方向而没能发挥出自己的潜能。
现实的人生之路上,并没有什么醒目的岔路口,它们只是在人们已来不及返回时,才表现为岔路口。
只在在若干年后,我们才意识到自己作出了怎样的选择,将重心放在了哪里,走的是哪一条路。
通常,此时再幻想回到那个若隐若现的岔路口,重新开辟未选择的道路已经太晚了。
生命就是一场冒险,没中命中注定的事情。
我们都会犯错误,因做过或没能做过的事情而遗憾。
最值得期待的就是从中吸取经验,不被错误的选择所折磨。
律师更容易崇拜英雄。
但是作者告诉我们没有偶像,也不要崇拜偶像。
你可以仰慕拥有可敬之处的人们,但要明白,人人都有缺点。
法律不是一个完美的专业,不牺牲某些原则往往难以成功,因此,所有的执业律师,以及该行业中的其他大多数人士,必然是不完美的。
你也许认为律师资格考试是你的最后一专场考试,其实,律师职业是由法官、陪审团、高级合伙人、当事人等打分的一系列无休止的考试。
好好磨炼自己的意志并反复自我怀疑,准备好让自己一生都要经受住考验,只有死了的当事人才不会评价你。
如果不在二十多岁时承受这种压力,将如何面对今后成为合伙人后日益沉重的责任?毕竟,这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和竞争的时代,因此,没有谁可以娇生惯养。
如果你想跻身于世上最赚钱的职业,那就开始努力,停止抱怨。
作为一名律师,不要让发财梦束缚手脚。
钱很重要,想过上舒适的生活,乃至不为钱操心并无不妥。
除非你坚定地倾向于高标准的生活,否则不要让财富阻碍你作出贫穷时本可以作出的牺牲。
那么好律师应为坏人辩护吗?即是否存在绝对道德?作者用“角色职责”解释了这个词。
当你在社会中扮演某种角色时,你就要放弃某些选择。
积极辩护不是为了使你自我感受良好,或具有道德上的优越感,而是为了帮助当事人,以一切合乎道德和法律的手段胜诉。
在法律和道德允许的范围内全力以赴,代表当事人的观点,这正是辩护的职责所在。
当然,作者也犀利地指出了美国司法制度的腐败问题,当你成为一名律师,你会发现腐败就在身边,在我们的法律体系内无处不在。
作者从事刑事辩护二十几年,设计了十三条规则,称其为“刑事司法游戏规则”,大多数参与刑事司法制度的人都能理解它们。
规则一:事实上,大多数刑事被告人都是有罪的。
规则二:所有刑事辩护律师、检察官和法官都了解并相信规则一。
规则三:违反宪法要比遵守宪法更容易将有罪被告人治罪,有时不违反宪法就难以对有罪被告人进行宣判。
规则四:为了能将有罪被告人治罪,许多警察都谎称没有违反宪法。
规则五:所有检察官、法官和辩护律师都了解规则四。
规则六:为了能让将有罪被告人治罪,许多检察官暗中鼓励警察谎称没有违反宪法。
规则七:所有法官都了解规则六。
规则八:大多数初审法官明知警察在说谎,但也装作相信他们。
规则九:所有上诉法院法官都了解规则八,但许多人都装作相信那些装作相信警察的初审法官。
规则十:多数法官都不相信被告人关于其宪法权利被侵犯的陈述,即使他们说的是真话。
规则十一:如果法官和检察官认为被告在被控犯罪中是无辜的,他们不会故意将该被告人治罪。
规则十二:规则十一不适用于有组织犯罪、贩卖毒品、职务犯罪或潜在告密者。
规则十三:没有人真的想要正义。
作者指出:法律界对新入行者说的就是一派谎言:它鼓吹诚信,却时常从事和奖励腐败。
并指出了对策,法律界的下一个任务就是让普通民众能更加容易地分辨出诚实律师和讼棍,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有真实的同业评价和对律师的公开评估。
二、胜负之间哪里能学到辩护技巧?优质的法律教育需要在课堂、法庭和律所经验之间寻求平衡。
案件的成败在于事前准备-在图书馆和案发现场。
虽然伶牙俐齿、高超的智慧对有效辩护来说非常重要,但它绝不能代替有效辩护。
绝不要小看了对手,总要把他们想象为至少和你一样聪明,在评估对方律师的智慧、动机和正义感时,要假定他们处于优势,过度准备总要比准备不足好。
下面我将重点介绍的辩护技巧是“啊哈”理论和交叉询问。
(一)“啊哈”理论“啊哈”理论是用于决胜陪审团的辩护技巧。
那就是不要让陪审团认为你在试图说服他们接受什么。
要让他们自己得出你想要的结论。
“啊哈”一词的渊源:“啊哈”已经成为了瑞吉奥家族的代号,这是亚伯多年来在辩护中反问时形成的风格。
亚伯根据哈斯科曾对他讲过的一个笑话将其称为辩护中的一个技巧。
一个犹太人每天晚上都要到一家餐馆点一道鸡汤。
这一次侍者发现这位顾客一直没有用餐,于是他问道:“是不是太热了?”没有回应。
“太凉了?”没有回应。
“里面有苍蝇?”还是没有回应。
最后,这位侍者无可奈何地说:“那我自己尝尝,看有什么问题。
”他走过去要去品尝,却发现没有汤匙。
顾客看看侍者说:“啊哈!”亚伯认为,陪审员就像那位侍者,他们只能自己发现缺少什么,然后你就可以说:“啊哈!”(二)交叉询问作者列举了他代理的一个案子,并成功地运用了交叉询问。
作者当时在为一名加入“犹太保卫联盟”的年轻人提供公益法律援助。
在一起爆炸案中,他制造的炸弹将一名妇女炸死。
当事人告诉作者,曾有一名警察向其承诺,如果他揭发出是谁安装了他制造的这枚炸弹,他就不会被起诉或作为证人被传唤。
他秘密地录下了与那个警察的多次谈话。
作者让他播放那些录音带,果然,警察多次承诺,如果他能提供“犹太保卫联盟”的其它罪行信息,他将不会被起诉或作为证人传唤。
但当事人并没有录下与本次犯罪有关的谈话。
他说,关于其他犯罪的谈话都是在他的车里进行的,他在车里安装了隐形录音机,但关于这次犯罪的谈话发生在户外,他无法录下来。
现有的录音支持了他的说法,作者也相信他的话。
但作者知道,法官绝不会相信他的话而去怀疑警察。
必须要让警察承认,他也对本案中的犯罪行为作出了同样的承诺。
作者在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并且咨询了专家之后,确定按以下三部分进行交叉询问。
首先,作者问警察一系列关于承诺的一般性问题,并没有提示录音带的存在。
警察完全在说谎,一遍遍地否认录音带上的承诺。
然后,作者问警察他现在重复的某些谈话能否让他回忆起一些事情,接下来作者就朗读一些显然是录音记录里的内容。
事实上,那就是录音带上的内容。
当警察意识到当事人已经将他的话录下来时,他开始担心自己落入了作伪证的陷阱。
警察对先前的证词有些犹豫,承认曾经作出过某些刚才被他否定的承诺。
最后,在未露破绽情况下,作者继续朗读貌似录音带记录的内容。
其实现在所读的是当事人讲的关于本次犯罪的承诺,实际上并没有这次承诺的录音带,但要让警察误以为存在录音带,警察确实说了实话,承认关于这次犯罪他作了承诺。
三、做一个好人在这一章中,作者就好人、好律师的人生观、价值观问题进行了探讨,尤其致法学毕业生、大学毕业生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致法学毕业生中,作者指出你们将进入一个道德缺失的行业,危险地点普遍没有标志,有时甚至标志错误。
腐败的可能性将永远存在。
如果你是书记员,你会看到法官歪曲事实、曲解法律,对律师不能一视同仁,所作的判决带有自己的政治观点、野心和偏见。
如果你成了检察官,你会看到你的一些前辈暗中帮助做伪证的警察把伪证做得更圆满。
如果你当了一名律师,你会看到同事操控证人并与法官和检察官拉关系。
你将成为怎样的律师?你会与无处不在的骗子精英同流合污,还是坚守自己内心的个人和职业道德标准?《申命记》中说:“正义,你要追求的是正义。
”评论者问为什么正义一词要被重复一遍,作者的解释是,为了让你知道,当你为他人和为自己做事时,正义的含义是不一样的。
永远记住希勒尔的第二条训诫:如果我只是为了我自己,我将成为什么样的人?致大学毕业生,作者针对美国的国情,阐述了美国在录取学生和聘用教员时,种族、民族、性别和其他类似因素应占多大比重的争论愈演愈烈,法院判决也让人莫衷一是。
作者发出的召唤是:保持你们的自豪感但不要有偏见,保持你们的民族归属感但不要有优越感,保持你们的文化遗产而不要走向霸权主义。
大学中很多难题都是鸟的一只脚站在分界线的一边,另一只脚站在另一边。
所以,当你们即将步入社会时,我要督促你们,永远不要忘了你们继承下来的遗产,永远都要不停地提出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