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俗概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俗:是群体的生活文化,包含着人们相处、互动以及互相理解的最基本的文化指令,包含着人生最基本的行为方式。有群体生活的地方就有民俗,个体因民俗而有社会生活,社会因民俗而被认知,认同为一个共同体。

个体的人生、群体或共同体都存在着以民俗为内在意义和外显的活动形式,两者是二而一的研究对象。(民俗的外在和内在的统一)

民俗的自觉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关注民俗、搜集并记录民俗,其结果是积累关于民俗事象的资料。第二个层次是为了实际目的(例如经邦治国、移风易俗)而评论、取舍民俗,其结果就是形成对民俗的评价和议论,形成尚未系统化的理论观点。第三个层次是民俗理论的系统化,也就是民俗学的学科建设。

民俗的“自觉”体现:中国人很早就达到了对民俗的自觉。早在《诗经》成书的周代,采风问俗已经成为政治制度和文化制度。但是把民俗作为专门的人文社会学科的对象却是在现代才可能出现的。中国民俗学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诞生的。

在民俗学史上,形形色色关于民俗之“俗”的定义大致可以可以概括为三类观点。第一种是遗留物说(汤姆斯)。第二是口头文艺说(威廉▪巴斯寇姆)。第三种是民间文化说(高姆)。不过现在占主导地位的观点是民间文化说。

为什么民俗是群体内模式化的生活文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