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工程课设

合集下载

交通工程课程设计(交叉口改善设计)

交通工程课程设计(交叉口改善设计)

交通工程课程设计班级:交通工程06—2班姓名:***学号:************指导老师:***交叉口改善设计目录目录 (2)第Ⅰ部分交通调查分报告 (3)第Ⅱ部分数据分析分报告 (8)2.1 调查数据汇总与分析 (8)2.2 交叉口现状问题剖析 (15)第Ⅲ部分交叉口改善设计分报告 (17)3.1 交通控制方案优化设计 (17)3.1.1 交叉口机动车信号灯优化 (17)3.1.2 行人信号灯优化 (17)3.1.3 交通管理与执法的优化方案 (17)3.2交叉口交通组织与渠化的优化设计 (18)3.2.1 交叉口车道流向设置的优化 (18)3.2.2 交叉口渠化 (18)3.2.3交通标志、信息板优化设计 (19)3.3交叉口安全保障设计 (19)3.3.1 行人安全设施 (19)3.2.2 非机动车安全设施 (19)第Ⅰ部分交通调查分报告一、交叉口概况果园路与解放路的交叉口是一个十字路口,东西方向流量比较大,北进口较窄偏西,由于交通量非常少,道路为机非混行,其实主要是非机动车与行人出入,机动车流量基本上为零。

没有信号灯控制,功能相当于一个丁字路口,相对来说解放路上的车流量比较的大,信号灯控制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信号配置大致合理,车辆行驶有序,比较稳定,基本上严重的阻塞与排队现象,总的来说此路口的通行还是比较顺畅的。

存在问题:1、红绿灯的箭头与时间显示不完全同步,会误导司机违章行驶。

路口是个人流、车流比较集中的地方,车辆在路口的违章不仅对行人安全形成一定的隐患,也容易造成交通堵塞。

2、人行道绿灯时间过短,尤其是东西进口处人行道,需要跑过去,对于老残行人,很难过去。

3、横冲直撞的情况依然突出。

不少行人或骑自行车者,横穿马路乱闯红灯,随意与机动车抢道,加剧了交通的混乱情况和拥挤状况。

4、交叉北进口紧邻着一居民区,行人比较多,该处未设置相关安全标志,存在安全隐患。

二、交叉口现状平面图与信号配时图、相交道路横断面图1、交叉口现状平面图2、信号配时图3、相交道路横断面图(1)解放路横断面图为三幅路(2)果园路横断面图为三幅路三、流量流向图交叉口机动车交通量调查表地点果园路路解放路路西进口路口形式十字型日期6月24日星期三天气晴观测者尹富勇等时段左转直行右转小汽车公交摩托小汽车公交摩托小汽车公交摩托07:00~07:15 0 0 0 70 20 21 16 0 7 07:15~07:30 0 0 0 95 19 49 20 1 10 07:30~07:45 0 0 0 96 15 44 28 0 16 07:45~08:00 0 2 1 105 17 36 17 2 17 08:00~08:15 0 0 1 87 15 40 25 0 16 08:15~08:30 0 0 0 90 10 32 29 0 10 小计0 2 2 543 96 222 135 3 76交叉口非机动车及行人交通量调查表地点果园路路解放路路西进口路口形式十字型日期6月24日星期三天气晴观测者尹富勇等时段非机动车行人左转直行右转自行车电动车自行车电动车电动车自行车07:00~07:15 0 057166 17 607:15~07:30 1 68 231 57 6地点果园路路解放路路东进口路口形式十字形路口日期6月24日星期三天气晴观测者李俊锋、甄晓源、杨莉、冯地点果园路路解放路路东进口路口形式十字形路口日期6月24日星期三天气晴观测者李俊锋、甄晓源、杨莉、冯地点果园路路解放路路南进口路口形式十字形地点果园路路解放路路南进口路口形式十字形第Ⅱ部分数据分析分报告2.1 调查数据汇总与分析2.11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分析1、理论通行能力5924148Q=⨯=西东直124431Q=⨯=西东右6204155Q=⨯=东西直180445Q=⨯=东西左148437Q=⨯=南北左272468Q=⨯=南北右2、实际通行能力519 Q=西东直104 Q=西东右501 Q=东西直134 Q=东西左113 Q=南北左191 Q=南北右2.12现状评价(1通行能力由观测可知:早高峰时段为7:30—8:15之间,基本上无影响交通正常运行的严重的阻塞与排队现象,车辆能及时通过,其实际通行能力小于理论通行能力,基本为零目前其通行能力还是能满足城市的交通需求的。

交通工程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交通工程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交通工程课程设计》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交通工程课程设计课程编号:课程类型:实践教材及实践指导书名称:交通工程学实践学时:一周适用专业: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先修课程:交通工程学后续课程:无一、课程简介及基本要求课程设置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以交通工程理论为中心进行有针对性地各类交通数据调查的实际操作技能。

通过课程的讲授与现场实践活动,实现从课堂理论到具体交通项目数据调查和数据处理的过渡,加深对专门知识的深刻理解。

二、实践的目的及要求综合运用本课程所学的知识进行区域交叉口规划设计,通过设计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加深对道路网交通规划的理解。

要求学生知道产生交通拥堵的原因和解决交通拥堵的方法。

三、课程设计内容及安排内容:1)在费县选取不少于6个交叉口的区域,进行交通调查(现地调查或调用已有资料),分析各交叉口的现状通行能力和饱和度。

2)通过分析制定交叉口的规划、设计方案。

3)针对交叉口规划的制约条件阐述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的关系。

安排:1、下达任务书,现场勘察1天2、交通量调查1天3、饱和度计算与现状分析1天4、改进方案设计(含对现场的再调查)1天5、整理文稿、绘制图纸1天四、课程设计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教材:任福田、刘小明、荣建等.交通工程学.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年12月参考资料:中国公路学会《交通工程手册》编委会. 交通工程手册. 人民交通出版社. 1998五、课程设计考核方法及成绩评定上交:1、规划说明书1)项目概况:说明规划范围和目的;2)设计过程叙述,外业调研过程、内业分析过程及现场信息再搜集的说明3)方案分析与改进设计(结合图表)。

(有条件的可附路段和路口照片)2、设计图纸1)绘制标有现状饱和度的平面图1张2)按非土木行为制定方案的标有饱和度的平面图1张3)按含土木行为制定方案的标有饱和度的平面图1张考核:成绩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按照5分制评分。

评定实习成绩各等级的标准如下:1)调查资料认真、准确程度2)计算分析是否正确3)交叉口规划设计方案(在技术、经济上)是否合理4)对交通规划的认识是否正确、有一定深度、有独特见解5)设计报告详细、清楚、条理评“优”条件:以上五条评分标准中,皆达到为“优”。

初中物理选修交通工程教案

初中物理选修交通工程教案

教案:初中物理选修——交通工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交通工程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作用。

2. 使学生掌握交通工程中的物理学原理,如流体力学、动力学、热力学等。

3. 培养学生对交通工程领域的兴趣和认识,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交通工程概述1.1 交通工程的定义1.2 交通工程的组成部分1.3 交通工程的作用2. 交通工程中的物理学原理2.1 流体力学原理2.2 动力学原理2.3 热力学原理3. 交通工程应用实例3.1 高速公路设计原理3.2 桥梁工程原理3.3 隧道工程原理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交通工程的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交通工程的概念和作用。

2. 教学内容讲解:2.1 交通工程概述:讲解交通工程的定义、组成部分和作用。

2.2 交通工程中的物理学原理:讲解流体力学、动力学、热力学原理在交通工程中的应用。

2.3 交通工程应用实例:讲解高速公路、桥梁、隧道等工程的设计原理。

3. 互动环节:让学生举例说明交通工程中的物理学原理,如汽车行驶时的空气阻力、桥梁的受力分析等。

4.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交通工程的重要性以及物理学原理在其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交通工程的基本概念、物理学原理和应用实例。

2. 互动法:让学生参与讨论,举例说明交通工程中的物理学原理。

3. 图片展示法:通过展示交通工程的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交通工程基本概念和物理学原理的理解。

2.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交通工程的应用实例,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互动环节中的表现,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教学资源1. 图片:收集我国交通工程的图片,用于课堂展示。

2. 教材:选用合适的交通工程教材,为学生提供深入学习的基础。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交通工程的相关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七、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举例讲解交通工程中的应用实例。

交通工程案例分析课程设计

交通工程案例分析课程设计

交通工程案例分析课程设计一、背景介绍交通工程是现代城市建设和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关注城市各种交通方式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和维护。

本课程旨在通过分析交通工程案例,探讨交通工程设计的原则、技术和实践经验,培养学生的交通工程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二、课程设计目标本课程的主要目标为:1.了解交通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掌握交通规划、道路设计、交通信号、公交系统、智能交通等方面的基本知识;3.熟悉交通工程实践中的经典案例,理解其设计思路和实现过程;4.合作完成一项小型的交通工程设计项目,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课程大纲1. 交通工程基础•交通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交通需求分析、交通流理论、道路交通容量等基本理论。

2. 交通规划•市区道路网规划和农村公路规划;•交通流预测和需求预测方法;•步行、自行车和公共交通等交通方式的规划。

3. 道路设计•道路基本参数的确定;•垂直和水平曲线设计;•道路交叉口设计;•道路照明、排水等辅助设施的设计与管理。

4. 交通信号•信号控制的类型和控制原理;•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实现;•交通信号操作方法和交通信号故障排除。

5. 公共交通•公共交通的类型和组织形式;•公共交通的需求、计划和资源分配;•公共交通线路的设计和运营管理;•公交优先信号的设计和实施。

6. 智能交通•交通信息系统的概念和设计;•智能交通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交通智能化的前沿技术和未来发展方向。

7. 交通工程设计案例•市中心交通规划案例;•高速公路出口设计案例;•地下人行道设计案例;•城市公交线路规划案例;•智能交通系统设计案例。

四、课程设计要求1.学生每周需要完成文献阅读或案例分析的课前作业;2.学生需要团队协作完成一项小型的交通工程设计项目;3.学生需要撰写一篇小论文,总结其课程作业和设计项目的内容,提出个人观点和思考。

五、评分标准•课前作业:20%•团队设计项目:40%•教师给出的出席率:10%•小论文:30%六、教学方式本课程将采用课堂讲授结合案例分析的方式进行教学,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设计项目,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交通工程-课程标准

交通工程-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课程名称: 交通工程适用专业: 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专业1 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1.1 课程定位《交通工程》是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专业专业基础课, 揭示人、车、路之间的规律、是研究道路交通的发生、构成和运动规律的理论及其应用的学科, 是由道路工程衍生而发展的。

研究的对象是人、车、路及其与土地使用、房屋建筑等综合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目的是探求使道路交通系统运输能力最大、经济效益最高、交通事故最少和公害程度最低的科学技术措施, 从而指导道路系统的规划建设和交通系统的运行管理。

《交通工程》课程涉及的交通流基本特性、交通调查的一般方法、交通流理论、通行能力的计算方法、交通管理与控制和交通环境等知识内容是该专业的学生所必须具备的专业素养, 对培养学生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1.2 设计思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交通问题日趋突出, 特别是小汽车进入家庭步伐的加快和区域公路网的不断完善, 科学地规划、设计与管理道路交通系统, 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变得更加迫切, 交通工程专业人才需求量迅速增加。

而且, 随着智能交通系统、综合立体交通系统的提出和建设, 《交通工程学》已成为交通工程、交通运输及土木工程等专业的平台课, 并被全国高等学校交通工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设定为交通工程专业的五门主干课程之一。

2 工作任务和课程目标2.1 工作任务本课程的任务在于通过教学, 使学生掌握交通工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培养学生解决交通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今后从事交通管理和相关工作做准备。

《交通工程》是一门应用科学, 课程内容与工程实践联系密切, 它把前期所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等内容运用到了实际交通分析、设计及管理工作中。

2.2 课程目标1.了解公路运输发展与交通工程的关系, 明确交通工程在公路运输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2.了解并掌握人、车、路、环境在交通过程中相互关系, 学会以道路交通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的观点, 分析和解决道路交通及公路运输管理中遇到的问题;3.学习并掌握驾驶员的交通心理和生理特性, 学会对驾驶人员进行科学管理和教育的方法;4.交通调查的意义, 掌握道路交通的一般特性, 并运用于公路运输管理和交通规划的实际工作中;了解道路交通理论, 道路通行能力的关系, 合理组织运输生产和进行公路运输管理的途径与方法, 了解道路交通, 尤其是公路网规划的基本知识更新, 学制交通规划和公路网规划的基本内容和一般步骤, 使其具有参加交通规划的能力;5.掌握交通事故的基本知识及其人、车、中、环境与交通事故的关系, 学会交通事故统计分析的一般方法及对交通事故进行预防、控制的途径及措施;6.学生了解道路交通管理与公路运输管理的联系及其交通控制现管理的一般方法, 掌握与有关部门一丐协同进行道路交通与公路运输管理的基本知识, 了解掌握机动车辆保险的一般常识。

交通工程案例分析课程设计 (2)

交通工程案例分析课程设计 (2)

交通工程案例分析课程设计一、设计目的及意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交通流量不断增加,交通拥堵、交通事故等问题已成为困扰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重大问题。

因此,交通工程专业人员对交通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已显得尤为重要。

本次课程设计旨在通过交通工程案例分析,让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交通问题的成因与解决方法,提高学生对交通工程理论的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交通工程设计能力、掌握交通工程分析与设计的方法。

二、设计要求2.1 设计主题本次课程设计主题为交通工程案例分析,要求选取有代表性和现实意义的交通工程案例进行分析研究。

2.2 设计内容本次课程设计需完成以下内容:1.选取一项有代表性和现实意义的交通工程案例进行分析研究;2.对案例进行相关背景介绍;3.对案例所面临的实际交通问题进行分析;4.分析案例问题的成因;5.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包括理论依据、具体措施和效果预测;6.报告撰写,要求报告规范、简洁明了、语言准确,图表等资料要简洁明了、清晰易懂。

2.3 设计时间本次课程设计时间为一个月,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时间任务第一周选题、调研、撰写设计方案第二周深入分析、整理思路第三周提出方案、制定措施第四周编写报告2.4 设计要求本次课程设计的要求如下:1.严格按照课程设计要求完成任务,并按时提交报告;2.报告要求规范、简洁明了、语言准确,图表等资料要简洁明了、清晰易懂;3.报告需符合学校的学术规范和学术诚信要求;4.本次课程设计为单独完成,不得抄袭、剽窃、抄袭或抄袭他人作品。

三、评分标准本次课程设计的评分标准如下:评分项占比选题10%设计方案20%报告质量50%课堂介绍20%四、参考文献1.Oliver, J. E., & Phillips, R. G. (1989).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planning and design.Prentice Hall.2.Zhang, Q., & Liu, H. X. (2014). Traffic engineering.China Communications Press.3.王卫红. (2014). 交通工程概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五、结语本次课程设计重点在于学生通过实际交通工程案例深入了解交通问题的成因与解决方法,提高学生对交通工程理论的实际应用能力。

交通系统工程课程设计

交通系统工程课程设计

交通系统工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交通系统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组成部分;2. 掌握交通流理论、交通规划方法和交通安全知识;3. 了解我国交通系统工程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交通系统工程知识分析、解决实际交通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进行交通调查、数据分析和方案设计的能力;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和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交通系统工程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2.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其认识到交通系统工程在国家和民生中的重要性;3. 引导学生树立科学、安全、环保的交通观念,提高交通文明素质。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交通系统工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解决实际交通问题的能力,同时树立正确的交通观念,为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注重启发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学习成果,以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交通系统工程概述:介绍交通系统工程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学科特点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参考教材章节:第一章2. 交通流理论:讲解交通流的特性、交通流模型、交通拥堵成因及其解决方案。

参考教材章节:第二章3. 交通规划:阐述交通规划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包括交通需求预测、网络设计、公共交通规划等。

参考教材章节:第三章4. 交通安全:分析交通安全的重要性、交通事故成因、交通安全评价及预防措施。

参考教材章节:第四章5. 交通系统工程案例分析与实践: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交通系统工程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教材章节:第五章教学内容按照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和组织,保证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学大纲明确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交通工程课程设计报告书

交通工程课程设计报告书

河北工业大学《交通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一)题目:高速公路主线站收费车道方案设计发题日期:年月日设计期限:年月日开始年月日完成专业: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一、设计从天津到保定的车道天津到保定的流量(1)对所收集的流量资料进行分布拟合,确定交通流分布函数平均数m=3.942,方差σ2=3.270,平均数和方差近似相等,现假设符合泊松分布对其统计量进行χ2检验。

①建立原假设H0H0:随机变量χ是服从泊松分布的②选择适宜的统计量由于样本频率在一定条件下又可以作为假设概率分布的估计,如果H0成立,那么假设的概率分布应与频率分布相差不太远。

反之,如果样本频率分布于假设的概率分布相去甚远,就有理由否定H0。

③确定统计量得到临界值在本题中,由于样本容量N=2856已相当大,就可应用χ2分布确定上述统计量的临界值χ2α,作为取舍H0的根据。

④求统计检验结论比较的计算值χ2与临界值χ2α,若χ2≤χ2α,则接受H0,即认为随机变量服从假设的泊松分布;若χ2>χ2α,则不接受原假设H0。

(注:分组数g为5组,满足g不小于5的要求;各组相应的F i值也均大于等于5,满足要求。

自由度DF=3,对应的χ2α=7.815。

)综上所述及由泊松分布的分布函数P k=(λt)k e-λt/k!可得下表。

(2)利用排队理论确定主线站收费车道数量天津到保定领卡时间平均服务时间为10.1秒/辆平均到达率λ= Q/T= 2856/12=238(辆/小时)平均服务率μ=3600/10.1=354(辆/小时)假设C=1 即M/M/1型规范规定排队长在1—3之间符合规定则L q=ρλ/(μ-λ)=1.4辆符合标准所以N1=2二、设计从保定到天津的车道保定到天津的流量m=4.73,σ2=3.2同理利用χ2检验可得下表K i频数f i频率P ki F i合并后F i f iχ2i0 1 0.020833 0.008792 0.4220261 1 0.020833 0.041621 1.9978257.148592 8 0.1014042 6 0.125 0.098515 4.7287413 3 0.0625 0.155454 7.461778 7.461778 3 2.6679254 4 0.083333 0.183975 8.830807 8.830807 4 2.6426465 15 0.3125 0.174184 8.360812 8.360812 15 5.2720736 11 0.229167 0.137428 6.596526 6.596526 11 2.9395147 5 0.104167 0.092938 4.4610327.100785 7 0.001438 2 0.041667 0.054995 2.63975313.62499 χ2因为泊松分布被拒绝并且m>σ2,所以服从二项分布保定到天津-收费时间平均到达率λ= Q/T= 3415/12=285(辆/小时)平均服务率μ=3600/31.25=115(辆/小时)假设C=3 即M/M/3型由公式得P0=0.0478排队长L q=3.23辆符合标准所以N2=6,综上所述共需要8车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通工程课程设计交叉口改造——建湘路与人民西路交叉口一、道路交叉口现场交通调查实习结果分析1.路口道路使用现状建湘路与人民西路交叉口为十字交叉口,但不是标准形式的十字路口,东西向主干道进口道与南北次干道进口道之间的夹角约为75度而不是90度。

东进口道共有4车道,分为1条右转车道,3条直行车道,1条左转车道(压缩对向直行车道拓宽而成);西进口道共有5条车道,分为1条右转车道,3条直行车道和1条左转车道(压缩对向直行车道拓宽而成);北进口道共有两条车道,分为1条直右车道,1条直左车道;南进口道共有3条车道,分为1条直右车道,1条直行车道,1条右转车道。

2.交叉口交通量现状分析a)交通量该交叉口的交通量统计数据如表2.1,表2.2,由表可知,该交叉口的非高峰小时机动车流量为2757 pcu/h,高峰小时交通量为2987 pcu/h,处于中等水平。

高峰小时交通量图见图2.1。

表2.1 建湘路与人民西路交叉口的高峰小时流量流向数据(调查时间2016.9.28下午16:00-17:00)表 2.2 建湘路与人民西路 交叉口的高峰小时流量流向数据 (调查时间2016.9.28下午17:00-18:00)图2.1 交叉口高峰小时交通量图进口道 东 进 口南 进 口 西 进 口北 进 口 流向左 直 右 左 直 右 左 直 右 左 直 右交通量 (pcu/h )430 580 13152 22151 68 450 56 21386 131147 528 574 738建 湘天心右转 218左转 134右转 137 左转 430右转 56 左转 68右转 151左转 152人民中路人民西路右转152左转 225直行 151b)交通组成该交叉口的交通组成见表2.2.1和表2.2.2。

从表中可以看到,无论是非高峰时间段的16:00-17:00,还是高峰时间段的17:00-18:00,该交叉口的各个进口道的车辆组成都是相似的,都以小汽车为主,而中型车则基本上都是由公交车组成。

而东进口和西进口的电动车都较多,达到280pcu/h以上,而且从记录数据来看,电动车主要集中于东进口的直行和左转,和西进口的直行,从这里可以分析电动车的主要流向是东西流向。

中型车则是集中于东,南,北,三个进口道,西进口道没有公交车通过,所以仅有5辆出现。

1.而且结合进口道的车道划分,可以看到,东进口的电动车虽然多,但是有一条专门的非机动车道,所以对交叉口的通行影响基本不大。

但是西进口的电动车的数量与东进口的持平,却与机动车共用了一条车道,所以这对本来通行能力不强的西进口道会造成更大的影响。

表2.2.1 通过建湘路与人民西路交叉口的车辆组成(16:00-17:00)表2.2.2 通过建湘路与人民西路交叉口的车辆组成(17:00-18:00)c)交通量增长率根据上述的数据分析,可知该交叉口的非高峰小时的交通量是2757pcu/h,高峰小时交通量是2987pcu/h,增长率为8.34%,变化不大。

3.交通控制现状a)渠化措施建湘路与人民西路交叉口的渠化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进口道拓宽。

东,西两个进口道均在离约100m处压缩对向车道拓宽为左转车道,而南,北方向则由于车流量较少,并未进行拓宽。

2.交通岛。

该交叉口由于面积不大,东西向共8条车道,南北向4条车道,宽度不大,所以无需设置安全岛让行人停留。

3.路缘石。

东,北,南3个方向都在路边设置了路缘石,东方向的路缘石及以上部分基本处于空闲状态,南北方向的路缘石上边有树木,停放电动车辆,以及较多行人。

4.标志标线。

交叉口四个方向的分道线和行车线都比较清晰,其中东,南,北方向均设置了人行道,而北边和南边的人行道则设在了停车线后10m处,这主要是考虑到东西方向是主干道,车流量大,车道数多,所以避免行人干扰,把人行道设在了停车线之前;而由于南北方向为次干道,车流量少,故可以把人行道直接设在停车线后10 m的地方,直接与下高架路的楼梯相接;西边方向考虑到东西进口道用的是不同的相位,所以不宜设置人行横道,而且为了满足直行车辆的通行,两条直行车道的停车线往前移了3-4m。

b)交通信号控制建湘路与人民西路路口采用三相位的信号控制,信号周期因时段而又差异,晚高峰时期其信号周期为105s,具体相位方案如表3.2,图3.2。

、表3.2,建湘路与人民西路交叉口相位控制图3.2 建湘路与人民西路交叉口控制方案由图可以看到,由于西进口道的流量最少,仅为506pcu/h,而且左右转的车辆的都很少,故绿灯通行时间仅为17s;而东进口道的车流量最大,左转车辆的数目几乎与直行车辆数目持平,所以绿灯信号时间最长,为40s;而南北进口道虽然流量不多,但是由于共用一个相位,考虑到有相互干扰,所以绿灯时长也较长,为39s;但是从记录数据可发现,北进口道的流量要多于南进口道,而且两个进口道的左转和右转的车辆数都较多,所以共用一个相位会造成干扰较大。

c)交通冲突,拥堵问题由该信号控制设置可知,仅有相位一会造成南北向的左转与直行冲突。

在信号相位一,南北方向绿灯同时开放,而且是单一信号灯,直行左转右转共用,因此会造成冲突。

北进口的左转车辆数较多,为218pcu/h,但南进口的直行车辆少,为225pcu/h,同时南进口的左转车辆数较少,为152pcu/h,对北进口的直行影响不大,所以总体来说,该信号相位下的直行左转冲突问题并不严重。

而且为考虑到冲突点的问题,相位一的绿灯时间设为39s,跟最大车流量的北进口道持平,这一做法保证了车辆的通过,并且实现了车辆通行的最大化。

至于拥堵问题,从排队长度的数据来看,南方向的排队长度很小,非高峰时间段小于3辆每周期,高峰期间小于10辆每周期;北进口道的排队长度也不大,几乎都在10辆以下,平5辆不到;东进口道的排队长度稍微多谢,平均7辆;而西进口道左转排队长度在非高峰期间很小,但是直行排队长度平均9辆,是各个进口道中最大的。

值得注意的是,东,南,北,进口道均没有出现二次排队现象,说明绿灯时长足以满足车辆的通行,但是西进口道的直行方向在整个观测时间段内几乎都存在二次排队现象,最大的可达到9辆。

从交通量和信号控制数据来分析,东方向的车道数充足,而且绿灯时长40s,足以通行;南北进口道的车流量不多,而且39s的绿灯时长也足以通行;但是对西进口而言,左转车辆数极少,仅为71pcu/h,足以通行,但是执行车辆数达到386pcu/h,仅有两条车道和17s的绿灯时长显然满足不了通行要求,故直行车道的第二次排队现象较为突出。

d)交叉口现有服务水平评价1.车辆通过交叉口的车速根据现场测得的数据统计如下表3.4.1表3.4.1 交叉口车辆通过车速从测量数据可发现,各个进口道的直行通过车速都是最快的,右转次之,左转最慢,这也是为什么左转车道经常要设置左转待驶区。

从中还可以看到,东进口的车速是各个进口道中最快的。

2.交叉口现有的通行能力计算建湘路与人民西路交叉口现状的通行能力。

1)东进口通行能力计算直行通行能力按下式计算:其中:——一条直行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pcu/ h——信号灯周期,s——信号灯每周期的绿灯时间,s——绿灯亮后第1辆直行车启动、通过停车线的时间,s,取2.3t s——直行车辆通过停车线的平均时间,s,取2.5——折减系数,取0.9得= pcu/h由于该东口道设有专用左转与专用右转车道时,进口道设计通行能力按下式计算:= 496*2/(1-0.3749-0.1194)=1961 pcu/h 由于该相位仅有东进口道方向通行,无需进行折减。

2)西进口通行能力计算得= pcu/h由于该东口道设有专用左转与专用右转车道时,进口道设计通行能力按下式计算:= 212*2/(0.7840)= 540 pcu/h由于该相位仅有西进口道方向通行,无需进行折减。

3)北进口通行能力计算得= pcu/h由北进口道为设有专用右转车道而未设专用左转车道,进口道设计通行能力按计算:= 483*(1-0.1477)= 411 pcu/h=(483+411)/(1-0.1816)= 1092 pcu/h一个小时的信号周期数n=3600/105=34则不影响对面直行车辆行驶的左转交通量=4*34=137 pcu/h而= * = 896*0.2879 =257 pcu/h > = 137 pcu/h(是根据下面的南进口道设计通行能力和左转车辆比例算得)故要进行折减:= 1092-2*(257-137) = 852 pcu/h4)南进口通行能力计算得= pcu/h= = 483 pcu/h= 483*(1-0.1439) = 413 pcu/h一个小时的信号周期数 n=3600/105=34 则不影响对面直行车辆行驶的左转交通量=4*34=137 pcu/h而=* = 1092*0.2954 =322 pcu/h >= 137 pcu/h(是根据上面的南进口道设计通行能力和左转车辆比例算得)= 896-2*(322-137) = 526 pcu/h因此,整个交叉口的通行能力:1961+548+852+526=3887 pcu/h计算结果如表3.4.2表3.4.2 交叉口通行能力与交通量比较从该表可知,该交叉口的设计通行能力基本能满足高峰小时的交通量。

东进口道的设计通信能力富余很多,南进口道的设计通信能力与交通量持平,北进口的有少量的富余,而西进口的设计通行能力无法满足现有的交通量需要改造。

3. 车道饱和流率的计算车道的饱和流率即V/C ,由交通量比上设计通行能力,计算结果如下表3.4.3.表3.4.3 车道的饱和流率进口道 流向 东 进 口 南 进 口 西 进 口北 进 口交叉口左直右左直右 左 直 右 左 直 右交通量 (pcu/h ) 430 580 137 152 225 151 68 450 56 218 386 134 2987通行能力 (pcu/h )735 992 234 151 224 150 63 423 52 251 446 155 3876进口道东 进 口南 进 口西 进 口北 进 口 交叉口从车道饱和流率来看,东进口的饱和度较低,因此对应前面所测的平均通过车速较高;北进口的饱和度达到0.87,但仍能保持畅通;南进口的饱和度则等于1,说明现有的设计通行能力不能满足交通量的需求,但是由现场观察来看,由于有充足的绿灯时间,而且对向干扰的变动大,不一定整个时段都有那么的干扰,所以难进口道的通行还是较为畅通的;至于西进口道,饱和度达到1.08,大于1,结合现场观察,该进口道通行能力无法满足现有交通量,而且经常发生二次排队,需要进行改造。

4.行车延误的计算信号交叉口机动车交通的延误是反映车辆在信号交叉口上受阻、行驶时间损失的评价指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