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依族的蜡染和刺绣工艺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美术9级上册第2单元第4课《蜡染与扎染》精品课件

1.2裂之大小走向可以由人掌握,可以恰到好处的表现描 绘对象,特色鲜明。
2.审美价值: 苗族蜡染是苗家人的生活、生产、战争、迁移等场景,按
照自然的规律和心理活动逻辑进行简体、变形、夸张和抽象而 成的人化自然的心灵符号,组成一种理想化的完型关系,这种 人化作用沟通了人们心灵的联系,架起一座人类共同审美经验 的桥梁。它像一条纽带,把不同时代,不同文化传统,不同文 化氛围中的人从深层意识中连结起来,这种沟通作用,使不同 的人处于不同的目标与角度,从积淀下来的形式中感受到不同 层次的内容。
3.文化价值: 3.1蜡染艺术在少数民族地区世代相传,经过悠久的历史
发展过程,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形成了独特的民族艺术 风格,是中国极富特色的一抹民族艺术之花。
3.2那人图案一血,实为基础,艺术语言质朴,天真粗犷 而有力,特别是它的造型不受自然形象细节的约束,进行了 大胆的变化和夸张,这种变化和夸张出自天真的想象,还有 无穷的魅力,图案纹样十分丰富,有几何型,有自然形象, 一般都来自生活或优美的传说故事,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和 明显的民族风格。
二.历史源流
2.1秦汉
简介:少数民族利用蜂蜡 作为防染的原料,利用天 然植物矿物等作为染料, 对毛织、棉麻织物进行织 物印染。
颜色:青、黄、赤、白、 黑、紫、红
纹样:植物纹、花纹、云 气纹
2.2南北朝
简介:可以染出十几种蜡染产品, 纹样光洁清晰,古朴典雅。
颜色:深蓝色的现白花、大红、粉 红、绛红、淡黄、浅粟、宝蓝、翠 蓝、淡蓝、叶绿、白、紫等多种。
三.传说故事
•
在苗族地区的很多地方都流行《蜡染歌》,代代传唱,叙述着蜡
染的起源故事,有一个聪明美丽的苗族姑娘并不满足于衣服的均一色
布依族的民间印染

的 历 史 轨 迹 。
着 我 国 西 南 少 数 民 族 的 物 质 文 化 传 统
印 染 工 艺 技 术 它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反 映 ,
承 了 我 国 古 代 蜡 缬 、 夹 缬 和 绞 缬 三 大
扎 染 等 等 多 种 传 统 印 染 工 艺 全 面 继 ,
染 工 艺 就 有 蜡 染 、 枫 香 染 、 豆 浆 染 、
妇 女 的 服 饰 各 地 不 一 , 有 的 穿 蓝 黑 色
服饰面料
• 布依族服饰面料多为自织 自染的土布,有白土布, 也有色织布。色织布多为 格子、条纹、梅花、辣子 花、花椒、鱼刺等图案, 多达两百多种。服饰色彩 多为青蓝色底上配以多色 花纹,有红、黄、蓝、白 色等,既庄重大方,又新 颖别致。反映了他们纯朴 善良、温和热情的性格。
制作方式
• 布依族服饰的制作集蜡染、扎染、挑花、 织锦、刺绣等多种工艺技术于一身,反映 了他们独有的审美特征除了同南方诸民族 一样使用蓝靛染布以外,布依族还采用了 古老的扎染技术,把织好的白布摺叠成各 种图案,用麻线扎好进行浸染、漂洗,最 后成为蓝底白花的各种图案。
பைடு நூலகம்
• 枫香染是用当地盛产 的枫香树脂加牛油作 防染剂,用毛笔醮枫香 防染剂 用毛笔醮枫香 树脂混合液手绘图案 于白布上,投入蓝靛中 于白布上 投入蓝靛中 浸染,再煮沸去掉树脂 浸染 再煮沸去掉树脂 漂洗晾干即成。 油,漂洗晾干即成。枫 漂洗晾干即成 香染图案常见的有凤 戏牡丹” 戏牡丹”、丹凤朝 二龙抢宝” 阳”、“二龙抢宝”、 鸳鸯戏水” “鸳鸯戏水”、 “鲤 鱼荷花” 鱼荷花”等。通常用 作被面、床单、帐帘、 作被面、床单、帐帘、 门帘、桌布等,不作衣 门帘、桌布等 不作衣 饰。
贵州的民族工艺

贵州的民族工艺贵州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多民族省份,拥有丰富多样的民族工艺。
这些工艺代表着贵州各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智慧,同时也是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以下是对贵州的几种代表性民族工艺的介绍:1. 苗族的刺绣艺术:苗族刺绣是贵州省最具代表性和最有影响力的民族工艺之一。
苗族女性以其独特的刺绣技艺和精美的刺绣作品而闻名。
苗族的刺绣作品常常以鲜艳的颜色、精细的图案和丰富的寓意为特点,代表了苗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常见的刺绣作品有苗族传统服装、鞋子、袋子等。
2. 布依族的印染艺术:布依族是贵州省的第二大民族群体,以其独特的印染工艺而闻名。
布依族的印染艺术主要通过手工刷染面料,然后将其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工序加工成成品。
布依族的传统印染工艺在中国的纺织品产业中具有重要地位,其印染作品以其独特的图案和鲜艳的色彩而受到广大消费者的热爱。
3. 侗族的铜鼓工艺:侗族是贵州省的少数民族之一,以其古老而独特的铜鼓工艺而闻名。
侗族铜鼓是一种传统的乐器,具有重要的文化、宗教和祭祀意义。
铜鼓的制作需要经验丰富的工匠,他们通过手工打造铜鼓的外形和细节,然后用特殊的工序打磨和装饰铜鼓。
侗族铜鼓成为侗族文化的重要象征,也是侗族人民宗教仪式和庆典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4. 仫佬族的箬竹编艺术:仫佬族是贵州省的少数民族之一,以其精湛的箬竹编艺术而闻名。
箬竹编是一种古老的编织工艺,使用以箬竹为材料制作各种实用的器具和装饰品。
仫佬族的箬竹编作品以其细致的工艺和独特的形状而备受赞赏,常常作为礼品和纪念品。
贵州的民族工艺代表了各个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同时也蕴含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和历史。
这些工艺不仅为当地人民提供了就业和经济收入,更重要的是它们成为了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
贵州省政府也十分重视对民族工艺的保护和传承工作,通过设立培训机构和推广活动,鼓励年轻人学习和传承传统工艺,以保护和推广贵州省的民族文化。
蜡染、扎染

蜡染蜡染蜡染,是我国古老的民间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古称蜡,与绞缬(扎染)、夹缬(镂空印花)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印花技艺。
蜡染是用蜡刀蘸熔蜡绘花于布后以蓝靛浸染,既染去蜡,布面就呈现出蓝底白花或白底蓝花的多种图案,同时,在浸染中,作为防染剂的蜡自然龟裂,使布面呈现特殊的“冰纹”,尤具魅力。
由于蜡染图案丰富,色调素雅,风格独特,用于制作服装服饰和各种生活实用品,显得朴实大方、清新悦目,富有民族特色。
传说在苗族地区的很多地方都流行有《蜡染歌》(古歌),代代传唱叙述着蜡染的起源的故事:有一个聪明美丽的苗族姑娘并不满足于衣服的均一色彩,总希望能在裙子上染出各种各样的花卉图案来,可是一件一件的手工绘制实在太麻烦,但她一时又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终日为此闷闷不乐。
一天,姑娘又看着一簇簇一丛丛的鲜花久久发楞,办法没想出来却在沉思中昏昏入睡。
朦胧中有一个衣着漂亮的花仙子把她带到了一个百花园中,园里有无数的奇花异草,鸟语花香、蝶舞蜂忙。
姑娘在花园中看呀看呀,看得入了迷,连蜜蜂爬满了她的衣裙也浑然不知。
等她醒来一看,才知道刚才是睡着了,可是低头再看:花丛中的蜜蜂真的刚刚飞走,而且在她的衣裙上留下了斑斑点点的蜜汁和蜂蜡,很不好看。
她只好把衣裙拿到存放着靛蓝的染桶中去,想重新把衣裙染一次,试图覆盖掉蜡迹。
染完之后,又拿到沸水中去漂清浮色。
当姑娘从沸水中取出衣裙的时候,奇迹出现了:深蓝色的衣裙上被蜂蜡沾过的地方出现了美丽的白花!姑娘心头一动,立即找来蜂蜡,加热熬化后用树枝在白布上画出了蜡花图案,然后放到靛蓝染液中去染色,最后用沸水熔掉蜂蜡,布面上就现出了各种各样的白花,哦!染缸中居然染出了印花布,姑娘高兴地唱起了山歌。
人们听到了姑娘的歌声,纷纷来到她家听她讲百花园里的梦境、观看她染出的花裙、学习她描花绘图的技艺,大家回到自己家里之后,照着姑娘教给的方法,也都染出了花样繁多的花布。
从此,蜡染技术就在苗族及与之杂居的布依、瑶族等兄弟民族之间流传开来了。
布依族蜡染步骤

布依族蜡染步骤宝子,今天来给你唠唠布依族蜡染的步骤哈。
布依族蜡染可有意思啦。
第一步呢,就是要准备好材料。
得有布呀,这布呢,一般是那种质地比较好的棉布。
然后就是蜡啦,传统的蜡染用的蜡很有讲究呢。
还有用来绘制图案的工具,像铜刀之类的。
接着就是制作图案啦。
这可是个很有创意的活儿。
布依族的姑娘们心里呀,就像有个百宝箱,各种美丽的图案都在脑海里。
她们就用铜刀蘸着蜡,在布上自由自在地画起来。
有花呀,像那些盛开的牡丹、杜鹃啥的,画得可逼真了。
还有各种几何图案,相互交织着,特别有民族特色。
这画图案的时候呀,手可得稳,不然画歪了就不好看啦。
画好图案之后呢,就是染色啦。
把画好蜡的布放到染缸里。
染缸里的染料也是有传统配方的哦。
布在染缸里就像在泡澡一样,慢慢地吸收着染料的颜色。
这个过程得有点耐心,要让布充分染上颜色。
一般染出来的颜色都特别浓郁、好看,蓝得就像天空最深的地方。
染完色之后呀,就要把布上的蜡去掉啦。
这个步骤就像是给布做个小手术,把之前画图案的蜡去掉,就露出了之前用蜡盖住的白色部分。
这时候,神奇的事情就发生啦,那些白色的图案就清晰地出现在染好色的布上啦。
最后呢,把染好的布拿出来清洗干净。
洗得干干净净的布就像是被赋予了新生命一样。
布依族的蜡染布用处可多啦,可以做成衣服,穿上可漂亮了,走在路上就像带着整个民族的文化在行走。
也可以做成各种装饰品,像手帕呀,挂饰之类的。
每一块蜡染布都像是一个小小的艺术品,蕴含着布依族人民的智慧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呢。
宝子,你是不是也觉得布依族蜡染很有趣呀 。
浅析蜡染工艺对布依族女性家庭角色扮演的意义

浅析蜡染工艺对布依族女性家庭角色扮演的意义石头寨布依族及其蜡染工艺·石头寨布依族概况石头寨位于贵州西南镇宁县的扁担山,有48个布依山寨,石头寨是其中之一。
石头寨村位于世界闻名的黄果树瀑布上游,距黄果树新城约2公里。
它曾经是1985贵州民政厅授予的“布依族蜡染之乡”。
90年代被誉为国家级“中国民族蜡染艺术之乡”。
这里人杰地灵,山清水秀,地势低平,适合稻作文化的长期生存。
该寨蜡染工艺突出,手工精致,质量比其它村寨要好得多。
人们都说,走进石头寨,仿佛就是深处“石头王国”,这就印证了那句话:山是石世界,石为人家乡。
蜡染在该寨得到很好的生存空间也与它丰富的石材资源有一定的关系。
石头村寨建筑的实际环境,均系石山簇拥,峰峦巍巍,怪石峥峥,山清水秀,风光旖旎。
布依族村寨一般是寨后是石山,寨前是田园,寨右是河流,寨左是山川,寨边竹影婆娑,寨中古树参天。
南京大学有一名教授叫康育友,他曾作诗来感叹石头寨的美景:“石桥石房石山,绿树碧水蓝天。
欲问君在何处,疑为世外桃源。
”·石头寨布依族蜡染概要1、蜡染的历史相传在古代,石头寨里住着一个美丽聪慧的布依族姑娘,她很喜欢蓝靛的颜色,因此经常用蓝靛将自己辛苦纺织的白布染成蓝布、青布.有一天,她正将白布放入缸中浸染时,忽然飞来一只蜜蜂,正好叮在她那块准备放入染缸的雪白的布上。
正当她准备赶走它时,蜜蜂忽然“嗡嗡”地就飞走了,令人惊奇的是,它却无意中留下了一粒黄色的点,这位姑娘当时也没太在意,但当她把这块布染出来时,发现原来上面都有黄点的地方变成一粒白色的点,与周围蓝色的区域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时,她知道了蜂蜡能抗染的秘密,就将这种技艺传授给他人,让她们做出漂亮的蜡染衣服,从而她就发明了蜡染。
2、蜡染的分类和制作工序蜡染分为三类:民间类,属于自产自销类;工业类,属于大批生产,由工厂生产;艺术类:艺术家用蜡笔点画出来。
民间蜡染和工业蜡染的区别:前者用天然蜡染,工具都是自己制作,并供应给石头寨全村的妇女,用的染料是蓝靛,和不像工业染料那样,因而效果也不一样。
语义学视野下布依族服饰元素艺术表征及意涵研究

丝绸JOURNAL OF SILK历史与文化第58卷第6期语义学视野下布依族服饰元素艺术表征及意涵研究黄柏利',花芬2,吴志明1(1.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江苏无锡214122;2.郑州市科技工业学校,郑州450053)摘要:文章选取157件贵州省民族博物馆馆藏布依族服饰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野调研和查阅文献资料,以语义学视角为切入点,结合艺术学和民俗学对布依族服饰元素的表象特征进行梳理,分析其服饰的隐性意涵。
研究表明:布依族服饰元素具有多样演化的图案特征、动静并存的色彩特征、刺染工巧的工艺特征,反映了个性独特的民族艺术审美倾向,寄托了布依族人民对“生殖繁衍、趋吉避凶”的美好意愿,体现了对“崇敬自然的信仰力量”的渴望;反映了布依族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深厚的民族内涵。
研究成果有助于为民族文化元素研究提供借鉴和途径。
关键词:布依族服饰元素;语义学;表象特征;隐性意涵;民族艺术中图分类号:TS941.12;J523.5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17003(2021)06007606引用页码:061201DOI:10.3969/j.issn.1001-7003.2021.06.013Research on the artistic representation and meaning of Buyi ethnic costume element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emanticsHUANG Baili1,HUA Fen2,WU Zhiming1(1.School of Design,Jiangnan University,Wuxi214122,China; 2.Zhengzho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School,Zhengzhou450053,China)Abstract:By selecting157Buyi costumes collected in Guizhou Ethnic Museum as the research object,through field survey and literature review,by taking the perspective of semantics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combined with art theory andfolklore studies,this paper sorted out the surface characteristics of Buyi costume elements,and analyzed the implicit meaningsof their costumes.The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the costume elements of the Buyi ethnic group have diversified evolutionarypattern characteristics,dynamic and static color characteristics,and the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rickling and dyeing,which reflect the unique aesthetic tendency of aesthetic art,repose the good wishes of the Buyi people for"procreation andpropagation,pursuing good fortune and avoiding disaster"and reflect their reverence for"the power of nature".It reflectsBuyi people's yearning for a better life and profound ethnic connotations.The research findings can help provide referenceand ways to study ethnic cultural elements.Key words:Buyi ethnic costume elements;semantics;surface characteristics;implicit meaning;ethnic art布依族主要分布于中国西南地区的贵、滇、渝三省,据最新人口普查,布依族现有287万余人,其中贵州占有97%[1]o受自然环境限制,远离中原汉族正统核心文化辐射带,布依族服饰保留了独具特色的艺术审美特征及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并于2014年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悠久的布依族服饰文化

合 草药印染 , 去蜡 即成 。成 品 的 自然 冰裂纹 , 形式多样 , 美观大 方。蜡染的
花纹鲜 明 , 文静素雅 , 美观 大方 , 很受
人们喜爱 。
能完成 , 而且 常常是在谈 恋爱时就 把 自己的美好愿望和纯挚 的感情 , 绣织
在这些精美的图案上面。外婆在第一
布 依族 土 布 扎染 工艺 是 独具 风
依族服饰尤其是妇女服饰特色浓郁。 布依族 的衣服 、被褥 的布 料 , 都
5 0
年第1 2 期
第3 8 5 期
新雅致 , 多 为即兴而作 , 信手勾 画 , 无 拘无束 , 凸显出了扎染 图案 绘制上 的
Li l un ’ U
随意性 , 充分体现 了布依族 群众 的聪
明才智 , 承 载着 当地 布依族传 统 艺术 与现代 文 明的交融 , 传 递着 当地布 依
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 开发
Li l un Y u
周志清 . … … ………… … … … … … … … … …… … …
2 0 1 4 年8 月 文 化部 办 公 斤发 布 《 关于公示第 四批国 家级 非物质 文化 遗 产代 表性 项 目名 录推 荐项 目名 单 的公 告> ,贵 州省贞丰县 申报 的民俗
是 自种 自收 、 自纺 自 织、 自染 自缝 的。 布依 族妇女 具有传统 的织 布技能 , 她 们 善 于在 结构 简单 的机 上 编织 出 各 种 花纹和 色彩斑 斓的土布 和织 锦来 。
布依族蜡 染工艺 久负盛名 , 有 千
成, 且 锦花 背 向织者 , 编织 中若 要检
阅花 色 , 需 用镜 子从 下面 反 照 , 全 凭
明暗 自然过渡 , 十 分美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布依族的蜡染和刺绣工艺布依族的民间工艺——蜡染
布依族历来都是男耕女织。
女孩子从小就学习纺织,成年妇女几乎每人都有一架纺车。
每年除两三个月的农忙月份外,平时白天耕作,晚上纺织;冬闲时,则终日纺织。
她们可以做到自种、自轧、自纺、自染,自己缝制服装。
居住在石头寨里的布依族妇女的上装多为大襟短衣,底色为黑色,披肩上绣着半月形桃花图案,袖子上镶嵌着织锦和蜡染布,衣边上也饰有织锦;下装一般都是穿百褶长裙,系花边围腰,裙子也都是用白底蓝花的蜡染布制作的;头上戴方形织锦花帕。
布依族人使用蜡染布已经沿袭了几百年。
女孩子从10岁就开始学习制作蜡染布,她们把蜂蜡略为加热熔化成蜡汁,用铜制的蜡刀蘸蜡汁在白布上描绘图案,待蜡干了以后,把布放进蓝靛染缸之中将布染成蓝色或青色,然后再把布放进锅里煮,使蜡从布上熔脱,原先绘蜡的地方就呈现出白色,蓝白相间的图案色彩十分鲜明,最后再经过漂洗就成了蜡染布。
石头寨的姑娘们都是制作蜡染布的高手,她们制作的蜡染比其它地方的要高出许多,不仅花纹精细明晰,而且染制精良,色泽经久不变。
蜡染布的花纹图案十分丰富,有各种各样的花草,也有鸟兽鱼虫,其图案谐调,线条匀称,给人以典雅古朴的感觉。
作为布依族的民间工艺品,蜡染布已经走出贵州的大山,许多到黄果树旅游的外国客人,还专程到石头寨来欣赏布依族姑娘是怎样将白布变成漂亮的蜡染布的。
当然,他们也都会购买一些蜡染布,作为珍贵的工艺品带回国去送给朋友或加以收藏。
黄果树地区民间蜡染源远流长,以石头寨为例,这里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家设有染缸。
布依族姑娘从十二三岁起,便开始学习蜡染技术,妇女人人能画蜡,故名“蜡染之乡”。
蜡染实际上分为蜡画和蜡染两种形式。
蜡画是用铜刀(蜡画工具)醮上高温加溶的蜂蜡,在白布上信手画出,花鸟鱼虫,江河湖泊,唯妙唯哨,栩栩如生,然后绘画者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填以各种颜色即成。
蜡染是将画好的作品通过防染,煮沸、去蜡、漂洗、花现。
加之,神秘莫测的冰纹,使蜡染更具抽象画派的韵味。
蜡染在安顺苗族布依族妇女中,颇为盛行。
苗族图案带有史书性质,似铠甲,象文字,或写意、或抽象,任随驰骋;布依族大多是图腾图案,有太阳纹,有云雷纹、有回纹、有铜鼓纹,连续对称,古朴典雅。
蜡染布料常用作衣裙、围腰、床单、背扇、帐檐、挎包、帽子、时装。
目前各种蜡染工艺品已是中外游客追求的时尚。
布依族蜡染技艺
蜡染,古代叫蜡缬。
一般是先用溶蜡在布上绘好精美的图案,然后拿去染色。
用沸水去蜡后,再用清水漂洗凉干。
这样,被蜡覆盖的地方就漏出底色花纹,晕染自然。
用铜制蜡刀醮蜡液绘制蜡染图样(蜡移),是苗族妇女的拿手活计。
心灵手巧的苗族妇女描绘图案,全凭用心去体会,去记。
如果要描绘出复杂的图案,必须仔细数准确底布经纬,然后按照口诀反复心算。
描绘一卷蜡纹图样,简直就是在雕琢一幅美丽的画。
清新自然的冰纹
清新自然的冰纹、蜡染是蜡画和染色的合成。
其传统的制作方法是用特制的蜡刀,蘸上熔化适度的蜂蜡在一块块大小不等的白布上画出各种花纹图案,然后将画好的白布浸在染缸里染色,再将染了色的布经沸水去蜡清水漂洗摊平晾,便成一幅幅多姿多彩的蜡染花布。
由于蜂蜡附着力强,容易凝固,也易龟裂。
因此,蜡染时,染液便会顺着裂纹渗透,留下人工难以描绘的自然冰纹,展现出清新自然的美感。
自然纹样生动传神
布依族的蜡染,图案有几何纹样,也有自然纹样,有的还可以从铜鼓纹样上找到彼此的渊源关系。
自然纹样十分生动传神,采用最多的是石榴、牡丹、蕨草等各种花草以及蝴蝶、蝙蝠、喜鹊等飞。
不论是哪样图案,布局大都对称而又多变,构图大多夸张而又得体,线条十分流畅而又自然,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寄寓着人们的美好愿望,显示出人们的丰富想象和独具匠心。
布依族蜡染的传统染色,以蓝靛液浸染,呈蓝白相间的效果。
由于点、线、面的配合有致,宾主、大小蓝白的疏密得当,自然生成冰纹的虚实变化,使白底蓝花或蓝底白花看起来更加显得清秀淡雅,更加显得富有韵味。
关于蜡染起源的传说可以追溯得很远很远,一直追溯到"造天地" 打"撑天伞"的神话时代。
苗族神话说,制造"撑天伞"的姑娘娃爽,她在摊晒缝制撑天伞用的白布时,蜜蜂飞到布上弄了许多斑斑点点的蜡渍。
她便把这些布用腐烂的梨花树叶染黑,希望看不出污渍来,可是依然无法解决问题。
没办法,娃爽好把布拿去洗,结束污渍洗净了,并且人们惊喜地发现那些白布成蓝底白花的布,非常漂亮。
以后,人们便将蜡染术一代代地传了下来。
其实,西南许多少数民族在远古时就善于利用草实树实树皮植物茎叶的浆汁以及各种动物血矿物等作颜料来印染布料织物。
至今,苗族,瑶族,布依族等民族的蜡染仍驰名中外。
布依族的蜡染久负盛名。
早在宋代,就有贵州惠水特产蜡染布的记载。
清代史书上所说的“青龙布”,就是蜡染布,布依族姑娘从十二三岁起,便开始学习蜡染技术。
先把蜜蜡加热熔为蜡汁,然后用三角形的铜制蜡刀轻蘸蜡汁,在自织的白布上精心描绘各种漂亮生动的图案,再放入蓝靛缸中渍染成蓝色或浅蓝色,最后将布入锅煮掉蜜蜡,捞出后到河水中反复荡涤晾干,就成独具特色的蜡染工艺品。
做成的蜡染布料,图案丰厚朴实,绘画活泼豪放,并呈出独有的龟纹(亦
称小波纹),具有机器所不能代替的艺术效果。
不同地区的蜡染艺术有不同的风格:有的爱以花、鸟、虫、鱼作蜡染图案,构图大胆,形象生动;有的却以结构严谨、线条细腻为特点;有的取材于龙爪花和茨藜花,色调粗犷明快蜡染艺术不仅美化了人们的生活,也丰富了中外妇女的.衣着。
近年来贵州还建了些蜡染厂,有专门的美工设计师创作绘制出新的图案。
各种人物、动物的形象更为丰富,而且色彩也趋于多样化。
蜡染布多作妇女头巾、衣裙、围腰、被面、门帘、窗帘之用。
有些工艺水平较高,图案非常新奇精美的,也被当作艺术壁挂来装饰居室客厅及宾馆饭店。
布依族妇女还在蜡染衣裙上再加刺绣更加风采迷人。
布依族工艺:背带布依最纯美的绣品
走进罗平的八大河乡,布依族妇女奇特的穿戴真叫你眼花缭乱,尤其是布依族姑娘的服饰,更是绚丽多姿,充分显示了布依族妇女的聪明才智和对美的向往与追求。
布依族妇女的服饰,多采用自织的土布,这种布被称为“仲家布”。
经过蜡染,以色调古朴、文静淡雅,加上图案奇特,显得格外美观大方。
布依族蜡染的工艺精细,图案花纹富于变化,以叠染、折染、扎染等方法,多以线条、点状、疏密、深浅,互相映衬,染出的蝴蝶、花枝、兰草,精美淡雅,用于服饰、床单、桌布、屏风、帐沿等,既美观又实用。
布依族妇女个个都是擅长刺绣的行家里手。
刺绣是每个布依族姑娘必须学会的手艺,是布依族姑娘心灵手巧的象征,她们往往把自己认为最精美的绣品,作为自己最珍贵的礼物,表达美好祝愿,或作为定情物,表白自己的一片芳心。
小伙子找对象时,常把姑娘刺绣手艺的优劣,作为选择对象的标准。
布依族妇女中有些技艺娴熟的高手,不用图样也可以随心所欲地飞针走线,绣出各种飞禽走兽,花草鱼虫,湖光山色,而且造型逼真,栩栩如生。
在刺绣中的针法运用是多种多样的,有平绣、绉绣、辫绣、缠绣、挑绣等等。
她们在刺绣时,往往按图案需要和自己的经验来决定针法颜色的搭配,并不断创新、变化,绣出的图案多姿多彩。
在众多的刺绣品中,布依族姑娘和年轻妇女,把背小孩的背带看得格外重要,把背带视为凝结博大的母爱,象征着幸福、吉祥和布依人对美好明天的憧憬和希望。
对背带的选择与构思格外慎重,讲求精巧、工整、对称。
绣一副这样的背带往往还要拜高师,反复实践和长时间精心制作方能满意。
一些有心计的姑娘们,常常在谈恋爱的时候,就开始策划、构思、制作这种背带,她们把美好的愿望,纯真的爱情,都通过银针彩线,绣入精心挑选的图案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