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的蜡染
苗族的蜡染规章制度

苗族的蜡染规章制度苗族的蜡染是一门独特的传统手工艺技艺术术。
它源于苗族民间,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蜡染是一种将蜡烛熔化后涂抹在布料上,在布料上用手工刻划出各种图案,再用染料进行上色的传统技艺。
苗族的蜡染作品造型别致、色彩鲜艳,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同时也蕴含了苗族人民深厚的文化内涵。
为了保护和传承苗族的蜡染技艺,苗族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
首先,苗族蜡染的技艺传承方式非常注重师徒传承。
苗族世代相传的蜡染技艺大多是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由资深的蜡染师傅亲自教授年轻的学徒。
学徒需要跟随师傅多年,通过亲身实践和耐心学习,才能掌握蜡染的技巧和心得。
这种传承方式保证了技艺的纯正和传统特色。
其次,苗族对蜡染的制作工艺有严格的要求和规定。
苗族蜡染的布料必须选用优质的棉织物,同时还需要掌握好蜡烛的温度和硬度,以便在涂抹蜡烛时保持适当的松紧度。
在刻划图案时,必须根据设计和审美要求进行精确的刻画,避免出现瑕疵和错误。
在上色时,要保持染料的浓度均匀一致,使作品色彩鲜艳持久。
制作工艺的规范性保证了蜡染作品的质量和艺术价值。
再者,苗族蜡染还有一套完整的图案设计规则。
由于苗族蜡染注重借物象形,很多图案是依据自然界的动植物、山川河流等进行设计的。
每种图案都有其特定的寓意和文化内涵,比如麒麟代表祥瑞、象征着吉祥;蝴蝶代表自由飞翔等等。
这些寓意和文化内涵在设计和制作过程中必须遵循,以保持苗族蜡染的传统风格和特色。
此外,苗族还设立了蜡染的重大奖项。
每年举办一次蜡染大赛,评选出在蜡染领域有卓越贡献和成就的人才。
这些奖项不仅是对获奖者的肯定和激励,更是对苗族蜡染技艺的推广和传承。
总之,苗族的蜡染规章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对于蜡染技艺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它不仅保护了苗族蜡染的传统特色和文化内涵,也提高了技艺的水平和艺术价值。
通过这些规章制度,苗族的蜡染技艺必将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
蜡染是哪个民族的特色

蜡染是哪个民族的特色蜡染是哪个民族的特色?蜡染是苗族世代传承的民间传统手工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蜡染、扎染、镂空印花、夹染并称为我国古代四大印花技艺。
蜡染是用蜡刀蘸熔蜡绘花于布后以蓝靛浸染,既染去蜡,布面就呈现出蓝底白花或白底蓝花的多种图案,同时,在浸染中,作为防染剂的蜡自然龟裂,使布面呈现特殊的“冰纹”,尤具魅力。
由于蜡染图案丰富,色调素雅,风格独特,用于制作服装服饰和各种生活实用品,显得朴实大方、清新悦目,富有民族特色。
蜡染主要集中的地域有贵州、云南、湖南、广东等,不同地域的蜡染艺术风格不同,开式方面也有所差异。
我国的蜡染风格可分为不同的类型和特征,例如丹寨型、重安江型、织金型、榕江型、川南型、海南型、文山型等,而不同类型的蜡染在用途、工艺、图案、风格上也各有不同。
蜡染工艺流程:面,待晒干后用牛角磨平、磨光,石板即是天然的磨熨台。
2.点蜡:把白布平帖在木板或桌面上,把蜂蜡放在陶瓷碗或金属罐里,用火盆里的木炭灰或糠壳火使蜡融化,便可以用铜刀蘸蜡,作画的第一步是经营位置。
有的地区是照着纸剪的花样确定大轮廓,然后画出各种图案花纹。
绘出大轮廓,便可以得心应手地画出各种美丽的图案。
3.染色:浸染的方法,是把画好的蜡片放在蓝靛染缸里,一般每一件需浸泡五、六天。
第一次浸泡后取出晾干,便得浅蓝色。
再放入浸泡数次,便得深蓝色。
如果需要在同一织物上出现深浅两色的图案,便在第一次浸泡后,在浅蓝色上再点绘蜡花浸染,染成以后即现出深浅两种花纹。
当蜡片放进染缸浸染时,有些"蜡封"因折叠而损裂,于是便产生天然的裂纹,一般称为"冰纹"。
有时也根据需要做出"冰纹"。
这种“冰纹”往往会使蜡染图案更加层次丰富,具有自然别致的风味。
4.去蜡:经过冲洗,然后用清水煮沸,煮去蜡质,经过漂洗后,布上就会显出兰、白分明的花纹来。
蜡染价值体现:1.美术价值:蜡染的“冰裂”纹类似瓷釉之“开片”,艺术效果非常明显并且特点鲜明,古老的艺术现代的效果。
苗族蜡染工艺的背景和意义

苗族蜡染工艺的背景和意义
苗族蜡染工艺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苗族蜡染工艺的背景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时期,当时苗族人通过使用植物染料和蜡制技术,制作了许多精美的蜡染布。
这些蜡染布被广泛用于装饰和礼仪用途,成为苗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苗族蜡染工艺的意义在于,它不仅是苗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是中国文化的珍贵遗产之一。
苗族蜡染工艺所使用的材料和技术都是自然、环保和可持续的,体现了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思想。
同时,苗族蜡染工艺还是苗族人民传统的艺术形式之一,通过它可以传达苗族文化和历史的精髓,同时也为苗族人民提供了一种展示自己美好形象和传承文化的途径。
总之,苗族蜡染工艺的背景和意义都非常深远和重要,它不仅是苗族文化中的瑰宝,也是中国文化的宝贵遗产之一。
我们应该重视和保护这一文化遗产,让其在现代社会中继续发扬光大。
- 1 -。
苗族蜡染文化及制作工艺

小故事:蜡染的起源
有一个苗族姑娘并不满足于衣服的均一色彩,总希望能在裙子上染出各种各 样的花卉图案来,可是一件一件的手工绘制实在太麻烦,但她一时又想不出 什么好办法来,终日为此闷闷不乐。一天,姑娘又看着一簇簇的鲜花久久发 楞,办法没想出来却在沉思中昏昏入睡。朦胧中有一个衣着漂亮的花仙子把 她带到了一个百花园中,园里有无数的奇花异草。姑娘在花园看得入了迷, 连蜜蜂爬满了她的衣裙也浑然不知。等她醒来一看,才知道刚才是睡着了, 可是低头再看:花丛中的蜜蜂真的刚刚飞走,而且在她的衣裙上留下了斑斑 点点的蜜汁和蜂蜡,很不好看。她只好把衣裙拿到存放着靛蓝的染桶中去, 想重新把衣裙染一次,试图覆盖掉蜡迹。染完之后,又拿到沸水中去漂清浮 色。当姑娘从沸水中取出衣裙的时候,奇迹出现了:深蓝色的衣裙上被蜂蜡 沾过的地方出现了美丽的白花!姑娘心头一动,立即找来蜂蜡,加热熬化后 用树枝在白布上画出了蜡花图案,然后放到靛蓝染液中去染色,最后用沸水 熔掉蜂蜡,布面上就现出了各种各样的白花,哦!染缸中居然染出了印花布, 姑娘高兴地唱起了山歌。人们听到了姑娘的歌声,纷纷来到她家听她讲百花 园里的梦境、观看她染出的花裙、学习她描花绘图的技艺,大家回到自己家 里之后,照着姑娘教给的方法,也都染出了花样繁多的花布。从此,蜡染技 术就在苗族及与之杂居的布依、瑶族等兄弟民族之间流传开来了。
往往会使蜡染图案更加层次丰富, 具有自然别致的风味。
染色
封蜡
• 所谓封蜡,就是把要保留的颜 色用蜂蜡给密封住,蜡将染料 与封住的地方隔离开来,使之 不受染料的浸染,蜡是起保护 颜色的作用。蜂蜡也叫黄蜡, 是蜜蜂腹部蜡腺的分泌物,它 不溶于水,但加温后可以融化, 就是利用它的这一特性来作为 蜡染的防腐剂。将蜂蜡在容器 中加温,温度升至60-70度时, 蜡溶化为汁。
苗族蜡染的制作工艺流程

苗族蜡染的制作工艺流程
苗族蜡染的制作工艺流程主要包括八个步骤,分别是熬蜡、磨布、画蜡、染色、脱蜡、漂洗、晾干和缝制。
首先,将蜂蜡放入融蜡炉中加热至融化,制成蜡液。
蜂蜡是制作蜡染的主要材料,具有疏水性,可以用于染色。
接着,将布匹浸入蜡液中,取出后放在热源上烘干,形成蜡层。
这一步是为了在布匹上形成一层保护膜,防止染料渗透。
接下来是磨布,用砂纸或磨石将布匹表面的蜡层磨去,露出白色的布底。
磨布的目的是为了在布匹上形成图案,通过控制磨布的力度和方向,可以形成各种不同的纹理和线条。
然后是画蜡,用特制的蜡刀蘸取蜡液,在布匹上绘制出所需的图案。
蜡刀的形状和大小各异,适合不同的绘画需求。
画蜡时要保持手的稳定和线条的流畅,才能形成清晰的图案。
画好图案后,将布匹放入染缸中染色。
染料的成分是板蓝根、紫草等天然植物提取物,具有天然的色素和香味。
染色时要注意控制染料的浓度和温度,以及染色时间的长短,以保证染色的效果。
染色完成后,将布匹从染缸中取出,放入脱蜡液中进行脱蜡处理。
脱蜡液是一种碱性溶液,能够溶解布匹上的蜡层。
脱蜡时要注意控制脱蜡液的温度和浓度,以及脱蜡时间的长短,以保证脱蜡的效果。
脱蜡完成后,将布匹放入漂洗池中进行漂洗,去除残留的染料和脱蜡液。
漂洗时要控制水的温度和洗涤剂的浓度,以保证漂洗的效果。
最后将布匹晾干、剪裁和缝制,完成整个制作过程。
苗族蜡染的制作工艺流程虽然看似简单,但实际上每一步都有很高的技术要求和经验积累。
贵州安顺苗族蜡染的纹样造型特征

贵州安顺苗族蜡染的纹样造型特征蜡染是一种以蜡为防染材料的传统手工印染艺术,它以丰富的文化内涵、优美的纹样,在民间技艺中别具一格。
贵州安顺是我国著名的“蜡染之乡”,本文将以该地苗族蜡染的纹样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纹样题材的梳理,归纳、其纹样造型特征。
蜡染即“蜡防染色”,古代被称为“蜡缬”,它与“扎染”“夹染”一同被称为中国古代三大防染技艺。
蜡染艺术的历史从古延续至今,早在秦朝以前,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就已经熟练地掌握了蜡染工艺,东汉时达到了一个相当成熟的状态,唐代便开始十分盛行。
由此可以看出,蜡染是一种沉淀并累积了几千年历史和文化的古老技艺。
贵州安顺的苗族妇女从小就开始向前辈蜡染,其作品不仅包含了较高的物质文化价值,而且具有十分丰富的精神文化底蕴,是苗族人民智慧的表达和经验累积的成果。
一、贵州安顺苗族蜡染简介二、贵州安顺苗族蜡染的纹样题材(一)植物題材安顺苗族蜡染纹样植物题材主要有马掌纹、鸡冠花、银钩花、葵花、蒲扇花、鱼形花等。
这些植物题材展现出苗族妇女对大自然的认识,她们在创造一个纹样的形态时并不会受到真实事物的约束,而是灵活地运用抽象、概括的手法,夸张地表达出所绘植物的造型特征。
(二)动物题材安顺苗族蜡染纹样动物题材主要以蝴蝶纹、鸟纹、鱼纹为主,同时还有凤纹、龙纹、蝙蝠纹、泥鳅纹等。
这些动物纹样造型的创作同植物纹样造型的创作相类似,同样不会将动物本身的具体形象直接运用,而是表现为某种特定的结构。
与此同时,通过数千年的历史沉淀,苗族先辈依附其丰富的想象力,还创作出了与动物有关的文化,如苗族将蝴蝶作为图腾崇拜物。
(三)几何题材(一)“满”“全”的布局之美从构图形式和造型创作上来看,安顺苗族蜡染都表现出苗族妇女以“满”“全”为主的审美取向。
纵然在布局时失去了透视感和比例尺寸,人们也要将蜡染整体画面处理得饱满而不杂乱。
例如,作品《鸟蝠鱼虫知多少》在整体的结构上采用了对称式构图,将画面中所包含的五种不同物象十分巧妙地组合在一起,构图虽然十分饱满,但纹样大小布局富有节奏感,和谐而统一,静止的花纹、几何纹与生动活泼的游鱼、蝙蝠形成鲜明对比,让观赏者产生无限联想。
苗族蜡染工艺的背景和意义

苗族蜡染工艺的背景和意义
苗族蜡染是一种非常具有特色的手工艺品,是苗族文化宝库中不
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种染织技艺可以追溯到苗族的祖先,在古代就已
经有所应用。
苗族蜡染是一种复合型的手工艺品,包括了设计、蜡画、染色、烧蜡、脱色和洗涤等多个步骤。
苗族蜡染以其色泽鲜艳、千姿
百态的花纹和独特的手工技艺在全国乃至世界各地闻名。
苗族蜡染工艺的意义在于传承了苗族的文化遗产,是苗族传统文
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蜡染产品富有鲜明的地方文化特征,通过表达苗
族的生活方式、信仰、价值观等方面来传递苗族文化。
此外,苗族蜡
染还有着很高的观赏价值,可以作为各种礼品和装饰品,以及服饰和
饰品等方面的应用,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收藏品。
总的来说,苗族蜡染工艺是苗族文化的精髓,是对苗族文化传承
的延续和发扬。
同时,苗族蜡染也为广大人民提供了一个了解苗族文化、欣赏地方特色风俗的重要途径,具有重要的文化和艺术价值。
苗族蜡染的技法特点

苗族蜡染的技法特点苗族蜡染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技艺,具有独特的技法特点和艺术风格。
以下是苗族蜡染的技法特点:1. 使用天然染料:苗族蜡染使用的是天然的植物染料,如靛蓝、茜草、紫梗等,这些染料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性能。
靛蓝是一种常见的蓝色染料,用于制作蓝色背景上的白色花纹,呈现出清新淡雅的艺术效果。
茜草是一种红色染料,常用于制作红花或红底上的白色花纹,呈现出鲜艳夺目的视觉效果。
紫梗则是一种紫色染料,常用于制作紫色背景上的白色花纹,呈现出高贵典雅的艺术效果。
2. 以蜡为防染剂:苗族蜡染使用的是天然的蜂蜡或石蜡作为防染剂,这些蜡在低温下会凝固,而在高温下则会融化。
蜡染艺术家通过在布料上涂蜡,形成各种图案或花纹,然后在染料中染色。
由于蜡具有防水的性能,因此染料无法渗入涂有蜡的部分,从而形成了独特的花纹或图案。
3. 手工精细:苗族蜡染是一项手工精细的技艺,需要艺术家具备一定的绘画技巧和创造力。
艺术家根据设计图纸或灵感来源,在布料上用蜡刀蘸取熔化的蜡液进行描绘,每一刀都要准确无误,线条流畅自然。
染色时也需要掌握好时间和温度,以保证颜色均匀、鲜艳。
4. 图案精美:苗族蜡染的图案精美,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格。
常见的图案有花鸟鱼虫、山水风景、人物故事等,这些图案都来源于苗族人民的生活和传统信仰。
艺术家通过运用不同的线条和构图方式,创造出丰富多彩、富有象征意义的图案,展现出苗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5. 环保可持续:苗族蜡染使用的天然染料和蜂蜡等材料都是可再生资源,不仅对人体无害,而且对环境友好。
此外,蜡染布料上的花纹可以通过洗涤和摩擦逐渐磨损,从而减少了对环境的负担。
这种环保可持续的特点使得苗族蜡染不仅具有艺术价值,也具有实用价值和社会价值。
总之,苗族蜡染具有独特的技法特点和艺术风格,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了解和欣赏苗族蜡染,不仅可以领略到其精湛的技艺和美妙的艺术魅力,更可以感受到苗族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苗族的蜡染
去年我去贵州,亲眼见到了苗族的民间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蜡染。
(蜡染是民间工艺类的传统文化。
)
蜡染,是我国古老的民间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就是用蜡刀蘸熔蜡绘
花于布后以蓝靛浸染,染好之后去蜡,布面就呈现出蓝底白花或白底蓝花
的多种图案。
同时,在浸染中,作为防染剂的蜡自然龟裂,使布面呈现特
殊的“冰纹”,尤具魅力。
(介绍蜡染是什么,有何特点。
此为概述,让
读者先对蜡染有一个大致的认识。
)
我记得去贵州的时候,苗族老乡还给我讲了一个传说:(以讲故事的
形式介绍蜡染的来由。
传说故事总是比较能吸引读者的。
)有个苗族姑娘
并不满足于衣服的色彩,总希望能在裙子上染出各种各样的图案,可是一
件一件地手工绘制实在太麻烦,但她一时又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终日为
此闷闷不乐。
一天,姑娘又看着一簇簇的鲜花久久发愣。
花仙子把她带到
了一个百花园中,园里有无数的奇花异草。
姑娘在花园中看呀看呀,看得
入了迷,蜜蜂爬满了她的衣裙她也浑然不知,最后,蜜蜂在她的衣裙上留
下了斑斑点点的蜜汁和蜂蜡,很不好看。
(在这个故事中,蜂蜡是一个重
要角色。
)她只好把衣裙拿到存放着靛蓝的染桶中去,想重新把衣裙染一次,试图覆盖掉蜡迹。
染完之后,又拿到沸水中去漂清浮色。
当姑娘从沸
水中取出衣裙的时候,奇迹出现了,深蓝色的衣裙上被蜂蜡沾过的地方出
现了美丽的白花!(当然,这是故事传说中蜡染的来由。
蜡染是不是这样
发明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故事总比事实更生动,更令人感兴趣,让我
们记住了蜡染是蜂蜡沾在布料上然后在颜料中浸染产生的效果。
蜡染的制
作方法,也在这故事中得以体现。
)从此,蜡染技术就在苗族及与之杂居
的布依、瑶族等兄弟民族中间流传开来了。
目前的蜡染,大体可以分三大类:一类是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民间艺人和农村妇女自产自绘自用的蜡染制品,另一类是工厂、作坊面向市场生产的蜡染产品,第三类是以艺术家为主制作的纯观赏型的艺术品。
(蜡染的种类。
这里如果对各种蜡染不同的特色加以介绍会更好。
如果再以参观的方式,具体介绍一下蜡染的制作过程那就更好了。
)
蜡染——这种民间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历史悠久,又独具魅力。
希望你有机会也去贵州欣赏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