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纪的欧美文学作品

合集下载

17世纪英国文学史

17世纪英国文学史

17世纪英国文学史17世纪是英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文学作品丰富多样的时期。

本文将从该时期的背景、主要作家和作品以及文学风格等方面进行介绍,以展现17世纪英国文学的独特魅力。

17世纪英国文学的背景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对古典文化进行研究和借鉴,对人类思维和艺术创作进行了探索。

同时,英国也经历了政治、宗教和社会的剧烈变革,这些变革对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17世纪的英国文学史上,有许多重要的作家和作品。

其中最著名的是威廉·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戏剧家之一,他的作品包括许多经典的戏剧作品,如《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和《麦克白》等。

莎士比亚的作品不仅在英国广受欢迎,也被世界各地的观众所喜爱。

除了莎士比亚,还有其他许多重要的作家和作品出现在17世纪的英国文学史上。

其中包括约翰·米尔顿的史诗《失乐园》,这是一部描写亚当和夏娃失乐园经历的作品,同时也反映了米尔顿对政治和宗教自由的关注。

还有埃德蒙·斯宾塞的长诗《仙后》,这是一部描写骑士精神和爱情的作品,被认为是英国史诗的巅峰之作。

17世纪的英国文学也涌现出一批女性作家,她们在当时的男性主导的文学界中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玛格丽特·卡文迪什是其中一位重要的女性作家,她的作品《新亚特兰蒂斯》被认为是科幻小说的先驱之一。

17世纪的英国文学风格丰富多样。

除了戏剧和史诗,还涌现出许多其他类型的文学作品。

例如,约翰·唐纳的散文作品《新科学》对科学发展和实验方法进行了探讨;罗伯特·伯顿的《解剖学》则是一部关于人类心理学和行为学的重要著作。

总的来说,17世纪是英国文学史上一个繁荣的时期,这个时期的作家们不仅在戏剧、史诗和散文等领域取得了重要成就,也为后世的文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他们的作品不仅具有艺术上的价值,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和政治背景下的人类思考和情感表达。

通过对这些作品的研究和欣赏,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17世纪英国文学的独特之处,以及它对后世文学的重要影响。

英国文学的发展及其代表作品

英国文学的发展及其代表作品

英国文学的发展及其代表作品引言英国文学是世界文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悠久而辉煌的历史。

本文将探讨英国文学的发展历程,并介绍一些代表性的英国文学作品。

古代英国文学1.安格鲁-撒克逊时期(5世纪至11世纪)•凯尔特传统和民间故事•赫鲁晓斯史诗《贝奥武夫》2.中世纪文学(11世纪至15世纪)•亚瑟王传说(如马拉里《亚瑟王与圆桌骑士》)•杰弗里·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文艺复兴时期1.伊丽莎白时代(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威廉·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如《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约翰·密尔顿的史诗作品《失乐园》2.马洛里时代(17世纪中期至18世纪初)•约翰·邓恩的诗集《鸟》•亚历山大·蒲柏的散文作品浪漫主义和维多利亚时代1.浪漫主义(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威廉·华兹华斯和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的诗歌作品•简·奥斯汀的小说《傲慢与偏见》2.维多利亚时代(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查尔斯·狄更斯的小说作品(如《雾都孤儿》、《双城记》)•奥斯卡·王尔德的戏剧作品(如《道林·格雷的画像》)现代英国文学1.20世纪早期•维吉尼亚·伍尔夫的小说《到灯塔去》•T.S.艾略特的诗歌集《荒原》2.当代文学•伊恩·麦克尤恩的小说作品(如《失落之城》、《英国病人》)•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小说作品(如《使女的故事》)结论英国文学在各个时期都有着令人惊叹的成就,塑造了世界文学的重要角色。

从古代传统到现代创新,英国文学将继续为我们带来无尽的享受和启发。

注:以上只是一些代表性的英国文学作品,因篇幅限制未能详尽涵盖全部作品。

古希腊到17世纪的外国文学作品

古希腊到17世纪的外国文学作品

古希腊到17世纪的外国文学作品古希腊文学作为西方文学的源头,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作品不仅在古代广泛流传,也在中世纪及文艺复兴时期对欧洲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古希腊文学中,荷马的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被誉为古代希腊史诗的代表作,这两部史诗以其宏大的叙事和丰富的想象力,影响着后世的文学创作。

在中世纪,基督教的兴起给欧洲文学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中世纪的文学作品往往以宗教题材为主题,代表作有但丁的《神曲》和约翰·米尔顿的《失乐园》,这些作品描绘了对上帝、天堂和地狱的想象,并深刻地反映了中世纪人们的信仰和精神世界。

文艺复兴时期是欧洲文学史上的重要时期,文艺复兴时期在古希腊和罗马文化的影响下,文学作品风格迥异,作品题材更加多元化。

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哈姆雷特》和《罗密欧与朱丽叶》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杰作,他在这些作品中展现了卓越的戏剧才华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力。

在17世纪,新古典主义逐渐成为主流文学风格,作品更加关注理性和秩序,代表作有莫里哀的《唐吉诃德》和约翰·米尔顿的《失乐园》,这些作品在形式和内容上都体现了新古典主义的特点,成为了欧洲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古希腊到17世纪的外国文学作品在西方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这些作品以其深刻的想象力和对人性的洞察力,影响着后世文学的发展。

对这些作品的深入理解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西方文学的发展轨迹,也为我们赏析和创作文学作品提供了丰富的借鉴和启示。

个人观点和理解:古希腊到17世纪的外国文学作品承载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它们反映了古代以至近代西方社会的精神风貌和历史变迁。

这些作品不仅在文学形式、题材和风格上有着显著的特点,更是对人类精神生活和社会现实的深刻观察和思考。

我们应当通过深入研读和欣赏这些作品,更好地了解西方文学的历史演进,也为我们的人生和文学创作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滋养。

希望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有不足之处,还请多多包涵。

17世纪文学 第一节 概述

17世纪文学 第一节 概述

四、17世纪英国文学概况
英国文学
约翰· 德莱顿
约翰·多恩
约翰· 班扬 约翰· 弥尔顿
清教徒文学:
《失乐园》
弥尔顿的三大诗作:
《复乐园》 《力士参孙》
班扬的《天路历程》
《失乐园》



弥尔顿(1608—1674)是17世纪英国 最重要的诗人、思想家和政论家。他的代表作 是长诗《失乐园》,取材于《旧约· 创世纪》。 《失乐园》是英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史 诗。作为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家,一个人文主义 者,同时还是个虔诚的清教徒,弥尔顿每一种 角色的责任感都在《失乐园》中留下了痕迹, 并形成了史诗的矛盾性和丰富性。 《失乐园》的最大价值在于它刻画了反抗 者撒旦的形象。
性格悲剧


拉辛的悲剧是性格 悲剧,心理描写占主要 地位,以恋爱心理为主。 不重情节,以人物的动 机和希望来决定情节的 发展。 悲剧主人公都是平 凡的弱者,多愁善感, 意志薄弱,始终受感情 冲动支配,悲剧结局是 人物为情欲而牺牲。
《安德洛玛克》
庇吕斯王宫中 庇吕斯——安德洛玛克 奥莱斯特——爱尔米奥娜
3.古典主义文学
三、古典主义文学
(一)概念:古典主义是17世纪
欧洲的主要文艺思潮。它形成和繁荣于 法国,随后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是新 兴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在政治上妥协的 产物。因为它在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上 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而被称为“古 典主义”。它拥护王权,崇尚理性,追 求艺术完美,然而又有形式主义之嫌。
1.古典主义文学的思想特征
主张为王权服务,为政治服务,拥护 国家统一,歌颂贤明君主,具有强烈的政治 倾向性; 提倡理性,要求克制个人情欲,服从 社会责任和国家利益,反对贵族阶级的骄奢 淫逸和腐化堕落。

美国文学史脉络

美国文学史脉络

美国文学史脉络美国文学是世界文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使得美国文学在世界文坛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美国文学的发展脉络承载着美国国家意识的形成和演变,同时也反映了社会和文化的变迁。

本文将以时间为线索,回顾美国文学的发展历程,并探讨不同时期的代表性作品和文学思潮。

一、殖民地时期(17世纪初-18世纪初)殖民地时期是美国文学的起源阶段。

在这一时期,早期的英国移民带来了宗教、政治和文化的影响,这种影响对后来美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早期殖民地文学的主要形式是宗教文学,代表作品有威廉·布莱德福的《普利茅斯殖民地纪事》和安妮·布拉德斯特里特的《新英格兰纪实》。

二、启蒙时期(18世纪中叶-19世纪初)启蒙时期是美国文学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受到了欧洲启蒙运动的影响,同时也受到了美国独立战争和建国过程的影响。

启蒙时期的作家主张人人平等、追求自由和独立,代表作品有托马斯·潘恩的《常识》和本杰明·富兰克林的《自传》。

同时,启蒙时期也涌现了一些重要的政治文学作品,如托马斯·杰斐逊的《独立宣言》和詹姆斯·麦迪逊、亚历山大·汉密尔顿、约翰·杰伊等人的《联邦党人文集》。

三、浪漫主义时期(19世纪中叶-19世纪末)浪漫主义时期是美国文学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的作家们主张个性主义、独立思考和自然的崇拜。

代表作家有华盛顿·欧文的《睡谷传奇》和爱默生的《自然》。

同时,浪漫主义时期也涌现了大量的诗人,如亨利·沃兹华斯·朗费罗、爱德加·爱伦·坡和怀特曼等人。

这一时期的诗歌作品表达了对自然和个人内心世界的探索,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和超越现实的思考。

四、现实主义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现实主义时期是美国文学发展的转折点,这一时期的作家开始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反映工业化和城市化对个人的冲击。

17世纪西班牙文学作品

17世纪西班牙文学作品

17世纪西班牙文学作品西班牙文学在17世纪经历了许多变革和发展,涌现出了许多重要的作品。

本文将重点介绍几部代表性的17世纪西班牙文学作品,并分析其在当时社会和文学界的影响。

一、《唐吉诃德》《唐吉诃德》是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在17世纪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

这部小说以主人公唐吉诃德的冒险经历为主线,通过对骑士精神、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深入探讨,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虚伪面目。

作品以幽默讽刺的笔调,展现了塞万提斯对当时西班牙社会的批判和对人性的思考。

《唐吉诃德》不仅对西班牙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世界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了西方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二、《罗密欧与朱丽叶》《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西班牙剧作家莎士比亚在17世纪创作的一部戏剧作品。

这部作品以两个年轻人罗密欧和朱丽叶的悲剧爱情为主线,通过对家族仇恨、个人命运和爱情的探讨,展现了人类情感的复杂性和社会的冷酷无情。

作品中充满了浪漫主义的元素,同时也融入了戏剧性的冲突和悲剧的结局,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罗密欧与朱丽叶》对西班牙戏剧产生了重要影响,也成为了世界戏剧史上的经典之作。

三、《伊莎贝尔》《伊莎贝尔》是西班牙剧作家莫里纳在17世纪创作的一部戏剧作品。

这部作品以女主人公伊莎贝尔的坚强和智慧为主线,通过对家庭、婚姻和社会地位的讨论,揭示了当时西班牙妇女的处境和压力。

作品中展现了女性的独立和自主精神,对当时封建社会的束缚提出了批评。

《伊莎贝尔》在当时西班牙社会引起了广泛争议,但也得到了一部分人的认可和赞赏。

这部作品为后来西班牙戏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西班牙文学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唐·胡安》《唐·胡安》是西班牙剧作家莫洛·德·莫利纳在17世纪创作的一部戏剧作品。

这部作品以男主人公唐·胡安的冒险故事为主线,通过对欲望、道德和命运的探讨,展现了人类内心的挣扎和社会的不公正。

作品中充满了讽刺和幽默的元素,同时也融入了对人性的深刻思考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17世纪欧洲古典主义文学

17世纪欧洲古典主义文学

第四章17世纪欧洲古典主义文学第一节戴着镣铐在跳舞——17世纪古典主义文学概述一、英国文学约翰·弥尔顿(1608—1674)是17世纪英国最杰出的诗人。

相继写成《失乐园》、《复乐园》和《力士参孙》。

《失乐园》取材《圣经·旧约》,是一部“寓时代精神于宗教题材的壮丽史诗”,诗人借古喻今,暗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之所以失败,是由于革命者的道德堕落。

诗人笔下的撒旦既是骄横狂妄、野心勃勃的恶魔,又是蔑视权威、反抗强暴的英雄。

长诗《复乐园》取材《圣经·新约》,集中刻画耶稣立志坚强,目光远大,在旷野绝食40天,不受撒旦金钱、美女、荣誉、艺术的诱惑,表现了革命者与复辟王朝不妥协的高风亮节,也概括了自己的所作所为。

《力士参孙》是一部不供上演的诗体悲剧,取材于《旧约·土师记》。

参孙是以色列人,屡败入侵之敌,被妻子出卖,为非利士人所俘,双目被刺后服劳役。

他身处异邦,思念祖国,最后他双手撬动演武厅的柱子,使大厅倒塌,与敌人同归于尽。

是个理想化的资本主义斗士形象,表达了作者的复仇决心。

二、法国文学彼埃尔·高乃依(1606——1684)是法国古典主义悲剧的奠基人,一生写了三十多部剧本,大部分是悲剧。

主要作品有《熙德》、《贺拉斯》、《西拿》和《波利厄克特》。

被称为“法国第一部古典主义悲剧”的《熙德》描写了理性与情感、义务与爱情的矛盾。

作者通过罗狄克与施曼娜之间的矛盾纠葛以及自身的情理矛盾,强调感情应受理性约束,个人利益应当服从国家利益。

国王是作为调停人形象而出现的,他既顾了国家,也照顾到了个人,是解决矛盾的关键,反映了当时资产阶级对国王的依赖和企盼。

让·拉辛(1639—1699)是典范的古典主义悲剧诗人,代表作为《安德洛玛克》和《费得尔》。

《安德洛玛克》取材于希腊神话故事,直接来源于欧里庇得斯的《安德洛玛克》,但在情节处理上有较大差异。

赫克托耳之妻安德洛玛克成了爱庇尔国王庇吕斯的女俘。

17世纪主要的文学成就

17世纪主要的文学成就

17世纪主要的文学成就《17世纪主要的文学成就》17世纪被认为是欧洲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因为在这个时期里,许多文学家们创作出了一系列的杰作,对后世的文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下面将介绍一些17世纪主要的文学成就。

1.《哈姆雷特》(Hamlet)- 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无论是在文学界还是戏剧界,威廉·莎士比亚都被公认为是最伟大的剧作家之一。

在17世纪,他的作品《哈姆雷特》被认为是他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这个悲剧探讨了复仇、疯狂和死亡等主题,并引起了观众对人性的深入思考。

2.《天路历程》(The Pilgrim's Progress)- 约翰·包德温(John Bunyan)约翰·包德温是17世纪最著名的清教徒写作者之一。

他的作品《天路历程》是一部宗教寓言,描述了基督教信仰者的精神之旅。

这部作品极富象征性,并具有广泛的影响力,被翻译成世界上许多语言。

3.《巨人传》(Gargantua)- 弗朗索瓦·拉伯雷(Francois Rabelais)拉伯雷是法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巨人传》是他最为知名的作品之一。

这部小说以幽默和夸张的方式描述了主人公的冒险故事。

拉伯雷通过描绘人性的荒唐和社会的不合理性来进行讽刺,并以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方式展示了他对人类经验的深刻洞察。

4.《巴黎圣母院》(The Hunchback of Notre-Dame)- 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维克多·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小说《巴黎圣母院》通过对中世纪巴黎社会的描述和对彼此相爱的吕都和埃斯梅拉达之间复杂关系的描绘,展现了雨果对封建宗教体制以及对人性的关注。

这些作品代表了17世纪文学成就的一部分,它们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赞誉,而且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世纪的欧美文学作品【篇一:17世纪的欧美文学作品】17世纪文学概述17世纪文学主要包括古典主义文学、巴洛克文学和反映清教徒思想的文学。

17世纪时欧洲大陆处在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继续斗争并取得相对平衡的阶段,文艺复兴时期的动荡纷争过去了,代之以相对统一安定的生活,人心思定,遵循理性与秩序的思想占了上风,从而形成了新的历史文化氛围。

一、古典主义文学古典主义是17世纪欧洲的主要文学思潮。

它形成和繁荣于法国,随后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

古典主义文学思潮是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在政治上妥协的产物。

君主专制是作为文明中心、社会统一的基础出现的。

与此相应,17世纪30年代,流行一时的巴洛克文学迅速向古典主义文学过渡。

波旁王朝为了加强对文学艺术的控制,建立了发放奖金、津贴和检查的制度。

1634至1635年建立的法兰西学院,目的是要在语言文学方面设立适应君主专制政治需要的统一规范。

古典主义文学便是在这样的政治气候和文艺政策的条件下产生的。

古典主义的繁荣同路易十四的个人爱好和政策也存在密切关系。

他爱好宫廷喜庆和热闹的场面,因此鼓励戏剧创作。

古典主义文学的思想特征是:第一,受到王权的直接干预,在政治思想上主张国家统一,反对封建割据,歌颂英明的国王,把文学和现实政治结合得非常紧密。

第二,宣扬理性,要求克制个人情欲。

有的作家将吝啬、伪善、淫邪等看做是不符合理性的情欲横流,大力予以讽刺。

第三,尖锐地抨击贵族的奢侈淫逸、腐化堕落,同时也批判资产阶级的愚顽、附庸风雅和想成为贵族的心理。

尤其是喜剧,主张在笑中移风易俗。

第四,古典主义悲剧多以帝王将相、宫闱秘事为题材,继承了古希腊悲剧的传统。

其中,高乃依的悲剧排除了古代悲剧的灵魂——命运观念。

古典主义喜剧、寓言和散文则接触到第三等级,具有较广的文学视野和较多的民主精神。

古典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是:第一,从古希腊古罗马文学中汲取艺术形式和题材的营养。

古典主义的悲剧和喜剧已具备现代戏剧的基本形式,有一定的幕数,适宜于在一定的时间内演出,戏剧冲突十分尖锐,心理刻画非常细腻,达到了悲剧和喜剧的新高峰。

第二,有一套严格的艺术规范和标准。

例如戏剧创作要遵守“三一律”,即情节、时间、地点必须保持“整一”。

“三一律”虽有使剧情集中、冲突尖锐的作用,但更多的是束缚。

此外,古典主义对文学体裁作出高低之分,推崇悲剧,贬低喜剧、寓言和民间文学,反映了一种贵族观念。

第三,主张语言准确、精练、华丽、典雅,表现出较多的宫廷趣味。

高乃依的语言具有雄辩遒劲的阳刚之美,代表了古典主义的崇高风格,他的诗句达到了前人所没有达到的遒劲有力的气势。

拉辛的语言则具有柔情缱绻、细腻动人之美,代表了古典主义的优雅风韵。

他还开创了一种独到的描写心理的诗歌语言。

第四,人物塑造类型化。

布瓦洛要求“凡是英雄都应该保持其本性”。

古典主义作家只追求“普遍人性”,将人物的性格塑造得比较单一,忽略了环境对人物的影响。

古典主义文学发展到后期,暴露出明显的局限性,引发了一场“古今之争”,这是对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发起的一次挑战。

这场争论到19世纪才得出结论。

二、巴洛克文学和清教徒文学巴洛克文学产生于16世纪下半叶,在17世纪上半叶达到鼎盛期。

后世把16世纪的建筑称为具有巴洛克风格的造型艺术,这种艺术以富丽繁复、精雕细刻为特点。

巴洛克文学的风格与此相仿,因而得名。

总的说来,巴洛克文学发展了一种新的美学趣味和倾向,它不满足于固有的价值体系,它的出现适应了当时的社会愿望和需要。

它的艺术手法对19世纪的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了直接作用,对19世纪以来的拉美文学也有深刻影响。

班扬也是个清教徒作家,因宣扬清教思想被关禁12年。

《天路历程》(1678)以梦境寓意的形式,揭示了复辟时期腐败、淫乱的社会风气,表达了人民的不满。

【篇二:17世纪的欧美文学作品】文史典故53▲2016年 12月圆园16 年 1 月号渊上冤詹姆斯一世对王位的继承标志着十七世纪初的开始,而他的孙子,查理二世的继位则标志着十七世纪初的结束。

十七世纪初期(1603-1660)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诗人以及散文家,例如:本琼生、约翰多恩、弗朗西斯培根等。

由于历史与文化的动因,此时的文学作品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

这篇文章将十七世纪早期的文学风格分为了两个大类,分别是唯美派和简约派。

力求帮助更多读者了解十七世纪早期的文学作品。

十七世纪一直被誉为是从中世纪到现代的转折点,这个世纪著名的就是思想上的革命,例如伽利略提出支持哥白尼的日心说、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笛卡尔提出的怀疑论等。

这些先进的思想也深深的影响了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

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十七世纪早期的文学作品风格。

一、历史与宗教的动因1603 年之前,英国处于文艺复兴时期,在此期间,英国的政治、经济、社会都处于一种稳定状态,促成了文学界一片花团锦簇的景象,此时的文学作品普遍具有艺术性、观赏性。

都铎王朝因为伊丽莎白一世的逝世成为历史,随之而来的是斯图亚特王朝。

十七世纪初期,由于詹姆士一世、查理一世缺乏政治才能,引起了百姓的不满,以致后来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

但国家随之迎来的却是另一个独裁者克伦威尔,时隔不长,查理二世回国执政标志着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

这个时期由于对于宗教的不同观点,以及国家主权上的纷争,使得当时的社会动荡,人的思想产生了巨大的改变。

也深刻的影响着这个时期艺术文学创作。

二、英国十七世纪早期的文学创作风格(一)唯美派1. 宫廷美学艺术早在伊丽莎白一世执政时期,宫廷文化便是那个时期英国艺术文化的重要表现方式,而在十七世纪初期,由于当时科学理性方法论并未完全成熟,文学艺术的主题创作继续围绕着宫廷生活,包括宫廷戏剧、假面剧等。

由约翰逊和伊尼哥琼斯所共同创作的一幕假面剧就向读者们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美学观,其中一段描述出了海洋之神的穿着:海洋之神,化为人形,皮肤犹如蓝宝石一般,身着绿色的长袍;头发灰白,正如无数的老者所描述的那样;他胡须的颜色展现出海洋的多彩。

他头戴着海草做的花环,手拿三叉戟。

为了最好的再现这幕剧,演员将自己的脸、手,以及头发染成蓝色,头上佩戴珍珠银饰,身穿带有贝壳的长袍,由此赢得了皇室的盛赞。

杨周翰教授将这种宫廷美学的艺术风格总结为巴洛克式。

作为一种艺术风格,巴洛克的特点便是夸张情感,使得戏剧、文学作品乃至于音乐更容易被解读。

2. 玄学唯美派伊丽莎白一世执政的晚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诗人以及思想家。

约翰多恩是玄学派诗歌之父,与他一起被称为玄学派诗人的还有赫伯特、沃恩、理查德克拉肖以及梅尔维尔。

最开始,是由于他们不赞成皇权统治下的不公平政策,但同时也害怕反政府的狂热宗教信徒,处于为难境地的他们便选择一种婉约的方式说出自己内心的不满与担忧。

这种忧郁人物性格可以在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中被淋漓尽致的展现了。

玄学派试多为矛盾的文字体现,在约翰多恩的诗歌中就能看到:去吧,去抓一颗流星,去让曼德草的根长成一个婴儿,告诉我,哪里可以找回过去的年华,谁能劈开魔鬼的脚趾,教教我,去听美人鱼的歌声,去避开妒忌者的诽谤,找到那可以让老实人提高地位的风。

诗中约翰多恩描绘了许多美丽的事物,例如星星、曼德拉草的根以及美人鱼的歌声。

然而人类却没有能力去扑捉一颗坠落的星辰,亦或是听到美人鱼的歌声,我们只能想象,而无法实现。

诗人虽然赞颂美丽,但也忧郁自己无法留住美丽。

(二)简约派十七世纪的初期在科学上,威廉姆哈维发现了血液循环系统,伽利略发明了望远镜。

在政治上,托马斯霍布斯在《利维坦》中提出,宇宙中的一切都是有物质构成的,不存在精神。

同时在文学界,弗朗西斯培根一扫陈旧的思维模式,他宣称人类是有能力自己去了解世界的。

在他著名的《新工具论》中他提出归纳法,认为要以科学实验和经验为起点和基础,才是认识真理,探索自然奥秘的唯一科学方法。

无论是科学家印发的小册子,还是培根论文中的字里行间都反映出那个时期存在着另一种文风,那就是简约派。

随着皇室被推翻,宫廷美学也渐渐退出文化的中心。

那些曾经为皇室写作的人也纷纷摒弃了原来浮夸的辞藻,改为更为普通百姓所接受的口语化的,简洁的文风。

例如:爱情诗歌、讽刺短诗、书信体诗歌、宗教抒情歌以及田园诗歌。

本琼生在其诗歌里《给西莉亚的歌》当中,就用简洁的文字描绘出了内心对爱情的渴望,直接抒发了对少女的爱慕之情。

请你只用眼神与我干杯,我也将回报以目光;或在杯中留下你的香吻,我便不再寻觅酒香。

灵魂深处的饥渴在滋长,我多想喝一口佳酿;但即便是丘比特的雨露,我也不把你换琼浆。

5三、总结理性之光照耀着十七世纪的英国,带领着人类的思想从中世纪走向现代。

十七世纪初期正是矛盾的集合点,王朝更替,文风转变,令这个时代变得让人深思。

研究这个时期的英国文学有助于了解当时的动荡的社会之中人类思想的转变。

(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十七世纪早期英国文学作品的特点张博巍万方数据【篇三:17世纪的欧美文学作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