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寒地区路基冻胀原因分析及整治
严寒地区沥青路面裂缝的产生机理及防治措施

严寒地区沥青路面裂缝的产生机理及防治措施在严寒地区,气温下降时,路面中的水分会凝结成冰,导致路面松散层无法承受荷载,从而产生裂缝。
这种冻胀机理是严寒地区沥青路面裂缝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防止冻胀裂缝的产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改善路面结构:在路面设计时,可以在松散层之下设置一层冻胀阻止层,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冻胀引起的裂缝。
2.合理设计施工工艺:在施工过程中,可以采用冻胀指数较小的沥青混合料,或者在拌和过程中添加适量的抗冻剂,从而提高路面的抗冻能力。
除了冻胀,温度变化也是导致严寒地区沥青路面裂缝的重要因素。
在极低温度下,沥青会发生变形,从而引起裂缝的产生。
为了防止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合理选择路面材料:可以使用高粘度沥青,因为高粘度沥青可以提高路面的抗温变形能力。
2.合理控制施工温度:在施工过程中,应该控制沥青混合料的温度,避免高温或者低温对路面材料造成不利影响。
此外,交通车辆荷载也是导致严寒地区沥青路面裂缝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严寒地区,车辆的轮胎和路面之间会产生较大的压力,由此引起裂缝。
为了防治车辆荷载引起的裂缝,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合理设计路面厚度:应该根据车辆的负荷情况,合理控制路面的厚度,以增加路面的承载能力。
2.定期维护路面:在使用过程中,应该定期检查路面的状况,及时修补裂缝,保持路面的平整度和密实性。
总之,严寒地区沥青路面裂缝的产生机理包括冻胀、温度变化和交通车辆荷载等因素。
为了防治这些裂缝,可以从改善路面结构、合理设计施工工艺和选用特殊材料等方面入手,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这样可以提高沥青路面的抗裂性能,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保障交通运输的安全和便利。
寒冷地区路基冻害原因分析和整治方法

寒冷地区路基冻害原因分析和整治方法福前线位于三江平原腹地,西起福利屯站,东至前进镇站,全长226.3KM。
路基土质不良,大部分为砂粘土、膨胀土、质泥土,渗透土差,地下水丰富,加之全年平均气温在零下3℃,属寒冷地区。
路基土质为冬季冻结、春季开始融化、夏季全部融化的季节性冻土,每年冬季冻害发生频繁。
所谓冻害,为土体在冻结过程中因冻胀所引起的病害。
由于土中的水在冻结过程中能向冷冻锋锋面迁移,并不断冻结排出冰层,且体积增大9%,即造成土体的冻胀,在融化时又会造成土体的沉陷,由于路基土体在融化过程中存在下卧隔水层还会产生翻浆冒泥等病害。
因此,路基冻害是严寒地区分布很广的线路病害之一,路基冻害的存在,不仅给线路养护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而且制约了列车安全、提速、重载目标的实现,抑制了铁路跨越式发展战略的实施。
1前言冻害是我段以及哈尔滨铁路局管内分布很广,表现非常明显的季节性病害。
就我公司气候特点,冻害期一般为每年的10月份至次年5月份(见图1),从冻害的发展,可以将其分为三个阶段,即发生期(10月15日~12月15日),平稳期(12月30日)。
图1冻害发展变化图发生期,即冻害产生的阶段,这一阶段冻起高度很大,冻高呈正值快速增长,随着气温的降低冻高速度不断加剧,一般以11月15日~12月15日前后为变化迅速阶段,这一阶段对行车安全构成的威胁较大,但其是一个上涨过程,检查人员容易发现,可以及时进行处理。
平稳期,这一阶段气温相对较为稳定,冻害发展变化缓慢,其冻起高度相对稳定,对行车安全的危害较小,但需经常检查线路,以防天气的突然变化。
回落期,亦称冻融期。
这个阶段随着天气的转暖,冻害的变化呈负增长趋势,一般每年4月5日~5月30日左右为冻融速度最快阶段,因这一阶段轨道几何尺寸的变化不是很大,检查人员不易发现,因此这一阶段对行车安全的影响最大。
2路基冻害的分类2.1按纵向外部形态分⑴冻峰:路基面在短距离内的冻胀高度大于相邻两地段的冻胀高度所形成的凸起部分(图2)。
高寒地区冻胀现象分析及施工要点

5、越冬工程在入冬之前除按设计要求做好回填工作外,并要求基础周围不能被水浸泡。
6、施工期间严格控制回填材料的含水率和密实度、杜绝采用灌水等方式进行回填施工。
7、砌筑工程中,砖砌体浇水量要适当,气温降到5℃一下后不得浇水。在温度降到零度前,墙体含水率不得超过标准值。由于墙体含水率高时,温度达到零点以下后,会使墙体变形,墙面装修脱落,经过多次冻融,使墙体碎裂倒塌。
8、抹灰、铺粘瓷砖等湿作业必须在冬季施工前完成,且保证在气温低至5℃前使施工完成的成品、半成品的含水率低于冻胀限值。
9、屋面防水层的保护层及散水坡道等建筑构件,因结构强度较低,必须避免冬期施工,施工时要找好排水坡度,避免积水。
10、屋面保温层、外墙外保温层等保温材料避免泡水。
11、混凝土冬施要保证结构强度大于冻胀应力。
对于抹灰、粘贴磁砖等湿作业装修装饰工程原则上要避免冬季施工,高寒地区在气温达到零度前,施工完成的半成品或成品的含水率必须达到不冻胀要求(有足够的空隙量释放冰的膨胀量或结构强度大于膨胀应力)。
(二)对于道路的影响:
道路基础及地基土冻胀后,结构层向上隆起,路面将出现冻胀裂缝,造成结构层断裂,面层变形、渗水。融化后,基层及地基土含水率增大,土体结构发生破坏,基础承载力严重下降,特别是循环冻融后,道路将不能正常使用。
高寒地区冻胀现象分析及施工要点
摘要:冻胀对建筑物、道路及室外管网影响较大,高寒地区更为严重,会引起建筑物倒塌、道路塌陷及管网断裂,必须引起重视。本文就此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总结了施工要点,为高寒地区施工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寒地区冻胀施工要点
一、冻胀的机理分析
水在4℃时体积最小,冰具有冷胀热缩的物理特性,温度越低,冰的体积越大。含水土壤在冻结过程中,土中的水冻结成冰,体积膨胀,膨胀率超过土体空隙率后,将引起土颗粒的相对位移,产生土体膨胀;同时也包括土冻结过程中下部未冻结土中的水分迁移并向冻结面富集,水分相对集中,水与土粒分异形成冰透镜体或冻夹层,使土体积膨胀,这种现象称为冻胀。
试析严寒地区高铁路基冻胀原因及其处理措施

试析严寒地区高铁路基冻胀原因及其处理措施摘要:由于严寒地区恶劣的气候及特殊的地质特点,使得高速铁路在严寒地带常遭受损害,如何维护好高速铁路在严寒地区的正常运行,使其不因冻胀而遭受损害,已成为我们高铁施工建设中关注的重点和迫切需要突破的关键点。
因此,本文主要在分析影响路基冻胀原因的基础上,提出有关的解决措施,例如改变土壤的水分含量、改良土质及改变高铁路基的结构形式等,旨在促进我国高速铁路在严寒地区施工建设这一伟大的事业。
关键词:严寒地区;高铁路基;冻胀;原因;措施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及科学技术的日渐改善,高速铁路的建设也越来越普及,并在这几年里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尤其是在严寒地区高速铁路的建设如川藏铁路、青藏铁路的开通,更是填补了我国高速铁路在严寒地区施工方面的空白,大大为我国在严寒地区修建高速铁路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
但与此同时,由于严寒地区恶劣的气候及特殊的地质特点,使得高速铁路在严寒地带常遭受损害。
如何维护好高速铁路在严寒地区的正常运行,使其不因冻胀而遭受损害,已成为我们在严寒地区高铁施工建设中关注的重点和迫切需要解决的突破点。
因此,只有正确分析好严寒地区高铁冻胀的原因,并找出有关的解决措施,才能促进我国高速铁路在严寒地区施工建设这一伟大的事业。
1严寒地区高铁路基冻胀的原因分析造成高铁路基在严寒地区产生冻胀的原因有很多,一是由于气温问题及水分流失的不平衡使得聚冰层形成,二则是由于严寒地区特别是高纬度高海拔地区的土质造成的。
1.1严寒地区温度低造成的影响严寒地区特别是高纬度地区的气温低是造成高铁路基膨胀的大原因之一。
由于在严寒地区,冬季里严寒干燥会持续很长的时间,而春季和秋季又十分的干旱多风,不仅蒸发强度大,而且持续的时间也很长,而这些严寒地区最低温甚至可达到-30℃,而负温又是造成高铁路基出现冻胀现象的必要条件,同时土体会在负温的环境下产生冻结,其特性也会随着气温的变化而变化。
在相对范围内,负温越大,土的冻胀程度也会越严重,直到达到相对范围内的最大值,才会渐渐趋于稳定。
严寒地区道路冻胀的原因解析及防治措施

2 道路 冻胀 形成 的原 因
中的水 尤其 是外界补给水分的聚集冻 结使土体 的体积增 大 , 引起
一
在 季节 冻土区 , 路基 冻胀 主要 是 由于大 气温 度下 降 , 土体 换 材 料 的情 况 。 使
沉陷等 病害 ( 图 1 , 见 ) 降低或破 坏路 面的平稳度 , 响车辆 通行 影
和行车安全 , 短道路使用寿命。 缩
深度。但 是 , 由于冻 害作用受积雪 、 除雪 程度 、 日照 条件等 因素影
响很大 , 以一般根 据 当地具 体情况 , 经济 和经 验两 方面 来确 所 从 定 , 以采用廉价 的粗颗粒材料 , 可 置换深度约为最 大冻深 的 7 %。 0
严寒地 区道路冻胀 的原 因解析及防治措施
区道路 易产 生裂缝及 产生隆起 或下沉等破坏 形式 , 分析 了冻胀 力对道路 的影 响 , 并从 设计入 手提 出
了采用保温、 置换 等解决道路破 坏的具体方法 , 而确保 车辆通行和行 车安全 , 从 延长道路使用寿命 。 关键词 : 道路 冻胀 , 路基 , 季节性 冻土 , 翻浆
中图分类号 : 4 1 U 2 文献标识码 : A
1 冻土 和道 路冻 胀 的形成
冻土是一种 由固体土颗粒 、 、 冰 液态水和气体 四种基本成分所
( 冬季冻结 , 夏季全部融化) 和瞬时冻土( 几个小 时至半月 ) 三类。
3 影响冻 胀 的 因素
影 响冻胀 的主要 因素 为 : ) 有冻 胀 敏感 性 的 土 ( : 性 1具 如 粘
严寒地区铁路路基冻胀及处理

严寒地区铁路路基冻胀及处理摘要:高纬度严寒地区铁路路基冻胀直接影响轨道平顺性和列车运营安全,本文以工程实例从冻胀产生机理、处理措施以及处理结果进行阐述分析,较好地解决了施工阶段为避免运营中冻胀的相应工程措施,有较强的实践指导意义,可供同类工程参考或同行借鉴交流。
关键词:路基;冻胀;处理1现状基本情况东北某高寒地区铁路正线采用有砟轨道,速度目标值200km/h客货共线铁路,线路全长292.995km。
线路通过地区主要为冲洪积平原及低山丘陵区两个地貌单元,海拔0m~500m之间,多为林区且树林茂密。
工程地处严寒地区,地表普遍分布季节性冻土,一般每年10月下旬开始冻结,3月中达到最大冻结深度,最大冻结深度1.91~2.05m。
地下孔隙潜水主要富含于第四系砂类土、碎石类土及黏性土中,靠大气降水及河流补给,山间沟谷、河流一级阶地埋深一般在0.5~6.5m。
水位季节变化幅度2~3米。
在施工阶段及开通运营前对全线采用人工水准测量对全线路基面冻胀进行监测,共设监测断面3487个,测点位于路基左侧、中心和右侧,共计10641个,分6期进行测量;采用自动监测对代表性断面路基不同部位(中心和左侧或右侧)不同深度的地温(0.2~4.0m)、冻胀变形(0.5m、1.2m、2.5m、4.0m)、含水量(0.5m、1.2m、2.5m、4.0m)、水位(10.0m)进行监测,监测断面30个,每个传感器每日采集4次;采用综合物探对代表性段落进行路基本体含水量测试,全线布设3个段落。
人工和自动监测数据采集从前一年11月初至次年5月底,根据多种监测手段获取的监测结果,确定了冻胀较大段落及分布情况。
为了查明路基冻胀原因,对后期路基防冻胀治理提供依据,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联合开展现场调查、填料核查以及试验工作,采用取样、化验方法,对全线路基冻胀较大的工点进行填料细颗粒核查,对每个路基工点冻胀量大于8mm测点数量进行统计。
2冻胀原因分析根据路基冻胀监测收集的测量数据、现场路基施工过程中的状态、成型地段路基现场情况调查资料以及填料核查试验数据,分析了本项目铁路路基冻胀的主要原因:⑴施工现场局部还存在有施工不完善、不到位的地方,侧沟、排水沟等防排水措施局部尚未完成,路基两侧侧沟部分段落排水不畅或积水,未形成封闭的防排水体系。
严寒地区高速铁路路基冻胀整治技术研究

112YAN JIUJIAN SHE严寒地区高速铁路路基冻胀整治技术研究Yan han di qu gao su tie lu lu ji dong zhang zheng zhi ji shu yan jiu李光辉我国北方地区的高速铁路,路基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冻胀情况。
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展开分析并给予相应的整治方案。
世界各国的高铁路基都不相同,冬天高速铁路路基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冻胀,会引起路基不均匀变形,这样就会影响高速铁路的运行安全性。
本文分析了高速铁路冻害的整治原则,以及整治的方法。
一、路基冻胀问题的成因分析我国北方地区冬天寒冷、温度极低,会产生高速铁路沿线的冻胀问题。
路基冻胀的主要原因是土体中水分凝结在表面,随着冬天温度骤降,土体地表层的温度非常低,而中下层的温度比上层温度高,从而形成土体温度差。
土体中水分有三种形态存在,分别是固态、液体、气态。
土中水主要是结合水和自由水,在土体温度作用下,土体表面的水分开始结冰,形成聚冰层,使得土体产生了冻胀。
冻胀会引起土体体积增加,就是分裂冻胀,如果土体中继续加入水分,那么冻胀程度会加剧。
在多样的内力和外力作用下,会使得水分冻胀不断的迁移,引起大面积的冻胀。
路基冻胀一般是由土质、水、温度三种情况下共同作用产生的。
路基冻害是路基常发性问题,地质条件不好的路段也是冻害的多发地。
二、路基防冻胀措施通常情况下,具有以下几点防范措施:(1)为路基做好相应的保温工作(2)为路基做好一定的排水工作(3)针对高填方路基应及时进行换填(4)在路基中增加一定量的冻胀垫板(5)在路基中加盐、注盐等相关措施。
对于严寒地区的高铁来说,要严格控制轨道的变形问题,因此需要做好路基的冻胀整治工作。
针对高铁路基的结构、变形的情况,对变形的原因进行了有效的评价与分析。
高铁路基的冻胀变形分为路基的本体和表层冻胀两种情况。
对于已经建设完成的严寒地区高铁来说,可以应用“上封下疏、适时监测”的整治策略。
简述寒地道路冻胀原因分析与防治措施

后期养护措施
定期检查
对寒地道路进行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冻胀问题,防止问题扩大影响道路 通行安全。
破损修复
对于已经出现的冻胀破损,应及时进行修复。修复过程中,应分析冻胀原因,采取针对性 的修复措施,确保修复质量。
预防性养护
在寒冷季节来临之前,对道路进行全面预防性养护,如修补裂缝、加固路基等,提高道路 的抗冻胀能力。同时,加强排水设施的养护,确保排水畅通,防止水分渗入路基引发冻胀 。
不同类型的土壤具有不同的冻胀敏感性。例如,粘土和粉质粘土等细粒土壤具 有较高的冻胀敏感性,而砂土和砾石土等粗粒土壤的冻胀敏感性相对较低。
土壤含盐量
土壤中的盐分含量也会影响道路的冻胀。当土壤中含盐量较高时,会降低水分 的冻结温度,从而增加冻胀的可能性。
气候因素
降水量和降雪量:寒地地区的降水量和降雪量较大, 尤其是在冬季。这些降水和降雪会渗入土壤并冻结, 增加道路的冻胀风险。
冻胀现象简介
定义与表现
冻胀是指土壤中的水分在低温条件下 冻结成冰,体积膨胀,导致土壤抬起 的现象。在道路上表现为路面鼓包、 开裂等。
危害与影响
冻胀现象会导致道路变形、破坏,严 重影响道路通行安全和行车舒适性。
研究目的和意义
揭示冻胀机理
提出防治措施
通过研究寒地道路冻胀原因,揭示冻胀产 生的机理和影响因素,为防治措施提供科 学依据。
03
寒地道路冻胀防治措 施
工程设计措施
地基处理
在寒地道路设计中,首先应对地 基进行妥善处理。通过采用换填 、加固等方法,提高地基的承载
力和稳定性,降低冻胀风险。
结构层设计
在道路结构层设计中,应采用抗 冻性能良好的材料,并优化结构 层厚度和组合方式,以抵抗冻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严寒地区路基冻胀原因分析及整治
摘要:严寒地区路基由于地表水下渗以及地下水的毛细上升、冻结过程中产生
聚冰效应,导致基床水分聚集,致使填料含水率较大,冬季严寒时路基、尤其是
路堑及低路堤地段出现冻胀从而导致轨道抬升。
因此,为了减小路基基床含水率,采用了疏堵相结合的处理措施,确保既有设施的安全。
关键词:严寒地区;路基冻胀;整治;
路基冻害在路堤段数量最多,过渡段次之,路堑段最少。
发生冻害的地段多
是低矮路堤和零断面换填路基。
冻害区段地表水、地下水丰富,部分区段水位较高,导致路基在冬季负温作用下发生冻胀。
一、季节性冻土区铁路路基
从整个东北地区地形、气候和地质环境来看,具备了路基冻胀发生的条件。
而东北地区也是我国受冻害影响最严重的地区,冻害严重影响着铁路安全运营,
每年冬季都要花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线路维修,降低了列车运营效率。
二、东北地区环境条件对路基冻害影响
1.东北地区东西主要为低山丘陵,可形成较厚的风化残积层;而中部为强烈
沉降区,地势低洼,聚集水,使地下水很浅。
2.大部分地区降雨,从东南向西北,降雨只有西北部降雨局部为200~
300mm,从东南向西北减少。
降雨主要集中在6、7、8月份,基本可渗透路基。
3.气候寒冷,路基冻深为80~230cm,北部还出现多年冻土。
4.在低山丘陵有风化残积层,由碎石或黏土夹碎石组成,山麓地带、山间谷地、盆地松散层堆积相对较厚,坡洪积类型。
岩性为腐殖土、粉土、黏土夹碎石、砾石。
在沉降平原区,为粉土和黏土。
三、根据冻害调查资料的分析,总结引起路基冻害的普遍原因是:
1.路基基床的表面不平整,造成基床表面积水加之道床脏污引起道碴陷槽或
道碴囊等表层冻害。
冻害深度和强度随道碴陷槽或道碴囊的深度不同而不等,最
终造成线路下沉等冻害;
2.路基填筑的土体来源不同,特别是基床部分,大都来自当地的粉质粘土,
一般含水量较大。
由于填筑时的土层厚度不均及夯实密度不同,引起土体冻胀量
差异,形成冻害;
3.路基低矮,两侧多是农田、沼泽和湿地,或上游侧地表排水不畅。
因而地
下水位较高,浸润路基,使得路基土体的含水量也较大,容易因冻胀不均而形成
冻害;
4.气温影响及路基朝向的不同,还有路基纵向结构的不连续,造成路基土体
在冻结时的温度场不均衡,影响路基土体的冻结速率和程度,也会使冻胀量发生
差异。
四、导致路基冻胀的主要影响因素
1.土质对冻胀的影响。
形成路基土冻胀的主要因素是土质,冻胀破坏程度与
土颗粒的粒径大小有直接关系。
冻胀现象通常都发生在粉性土中,这是因为粉性
土颗粒的粒径小,单位体积土颗粒总表面积大,在冻结过程中粉性土吸水性强,
吸附的水较多,能够形成通畅的毛细水补给通道,并且毛细水上升高度大,上升
速度也快,这些不利因素促使冻胀形成。
反之,粒径>0.25mm 的砂性土,在无粉土、粘土颗粒填充情况下,表面能很低,表面吸附作用几乎没有,很难形成薄
膜机构或毛细机构,冻胀性就很小或不产生冻胀。
2.气温对冻胀的影响。
土体温度变化是产生路基冻胀的主要原因之一。
路基的冻胀过程实际是气温对土体温度的影响与变化过程,土体温度变化使路基内不
同深度处出现温差,在温差的影响下,土基中的水分以液态或气态由高温区向低
温区积聚,从而使路基中的湿度分布发生变化。
特别是东北地区,冬季寒冷,冻深非常大,使水分向土基上层冻结区积聚现象就更为明显,发生冻胀
的可能性也更大。
但是路基能否出现严重冻胀还取决于负温度向下渗透的速度,
如果冬季大气负温下降迟缓,冻结线向下推移速度慢,冻结区得到水分补给时间长,形成结晶冰的量大,出现严重冻胀的可能性就大。
反之,在冰冻季节初期,
气温骤降,冻结线很快下降至距路面较深的部位,毛细水补给通道短时间内被冻
结堵塞,路基上层聚冰量少,就不会产生明显的冻胀。
3.水对冻胀的影响。
水是路基产生冻胀的直接原因,路基冻胀就是由于路基
土中所含的水分由液态转化为固态后体积增大产生的。
但是路基土产生冻胀,并
不完全是因为土体初始水分冻结后体积膨胀的结果,只有当土体在冻结时能够获
得充足的外来水分补给,且含水量达到一定界限值之后才会产生冻胀。
水分补给
量决定了路基冻胀的轻重与否,路基在冻结过程中如果没有充足的补给水源,路
基中结晶冰的含量就不足矣形成能够引起严重冻胀的聚冰层,此时路基的冻胀就
是轻微的或不发生冻胀。
反之,路基在冻结过程中如果能够获得充足的外来水分
补给,就可能会发生严重冻胀。
五、路基冻胀病害的整治措施
1.土质控制。
土质结构与路基能否发生冻胀至关重要,在制定防治道路冻胀
措施前,首先应对道路用地范围内的土质情况进行调查,必要时可以在冻胀影响
深度范围内,通过钻探取样了解各层土的土质、粒度组成、密实度、含水量等内容。
对有些土质的冻胀情况难以界定时,可以通过冻胀实验进行取证。
如果土质
确实存冻胀隐患,设计单应依据调查结果,提出相应的防冻胀技术要求,用非冻
胀性材料,换填部分冻胀敏感性土,弥补土质缺陷,限制土基的冻胀量不超过允
许值,达到消除冻胀的目地。
2.隔温控制。
温度是产生冻胀的必要条件之一,冻胀现象就是由于温度变化
形成的。
因此熟悉和掌握齐齐哈尔地区的温差变化情况及冻深就更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为道路防冻胀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对于不能满足冻胀要求的结构,通过调整
结构层的厚度或采用隔温性能好、承载能力高、和耐水性能好的材料,做隔温处理,控制冻结作用向路基深部侵入,满足防冻胀技术要求。
3.控制路基含水量。
在各种自然因素中,水对路基土冻胀的影响最大,冻胀
形成时一定有充足的外来水分补给,否则,就不会发生冻胀。
如果在冻结前能够
排出路基土中的水分和隔断其他外来水分,即可达到防止路基冻胀的目地。
因此,在对道路冻胀病害进行治理时,认真查清引发路基土冻胀时补给水的来源,提前
采取措施,对路面裂缝及时进行灌填修补,防止雨水通过裂缝渗入路基;地面积
水通过疏导排至路边沟或雨水管线,避免地上水向路基渗透;对地下高水位进行
工程降水或设置隔离层,阻止毛细水上升进入路基上部,保持路基上部土体处于
干燥状态。
4.增设渗水盲沟。
根据实际在路堑及低路堤段两侧或单侧原有水沟下设置上
覆保温板的渗水盲沟,渗水盲沟底标高低于基床底标高,使基床尤其基床底层积
水顺纵向渗水盲沟排除,减少基床填料的含水率,同时有效降低地下水位或截断
侧向水补给;保温板可减缓渗水盲沟冻结深度范围内水的冻结速率,利于严冬初
期基床从上往下冻结时受到向下挤压的未冻结水的排出。
深入了解和掌握路基冻胀形成的规律,对导致冻胀的主要影响因素加以控制,采取科学的应对措施,消除冻胀隐患,增强路基的抗冻性能,使路基在不良水温
作用下仍能保持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控制路基冻胀形成,
防止道路冻胀病发生。
参考文献
[1]金荣庄,尹相忠.市政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
[2]周传林.市政道路养护与管理[M].人民交通出版社,2016.
[3]赵润涛,李季宏,李曙光.客运专线路基工程的防冻胀处理措施[J].铁道勘察,2017(4):70-7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