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寒环境下铁路路基冻害成因及处治对策

合集下载

浅谈铁路线路的冻害及整治

浅谈铁路线路的冻害及整治

浅谈铁路线路的冻害及整治摘要:铁路线路冻害通常是由于冻结过程中土体冻胀引起的。

当温度过低,土壤中的水就会结冰,并在冻结的过程中产生冰冻层,众所周知水结成冰体积会变大,因此,当土壤中的水分冻结成冰时,土壤颗粒的位置就会移动,路基就会被抬升或变形,导致土壤的冻胀。

这种情况将直接影响铁路交通安全,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关键词:铁路线路;冻害;整治办法;铁路线路冻害在寒冷地区十分常见,尤其是在冬季,冰冻可达到相当深的程度,铁路线路冻害更加严重地影响了铁路的运行,降低铁路的运输量,影响铁路运输的发展。

一、铁路线路冻害的形成原因根据路基发生冻害的部位,可以将其分为三类:道床冻害,即发生在铁路路基基床之上的道床内;表层冻害,发生部位是铁路路基土壤的临界冻结的上半部分;深层冻害,发生部位是铁路路基土壤的临界冻结的下半部分。

而铁路线路的冻害产生原因,主要的影响因素分为:水、温度、土壤和力。

其中,水的影响与土壤的影响是内部因素,温度和力的影响是外部因素。

除此之外,有些时候不排除人为因素。

1.水可以说是引起铁路线路冻害的主要原因。

因为有水才能产生冰冻现象,在铁路线路中发生冻害。

如果没有水的存在,就算温度低于0℃,也不会出现冻结情况,造成冻害。

而且土壤中的水份会根据一年中不同季节不同时间而呈现不同的分布,正因为这种变化,对铁路线路路基的稳定性产生形响,从而影响铁路运输安全。

2.土壤的成分也是铁路线路冻害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土质不同,铁路线路发生冻害的情况也就不同,比如北方的一些路段的铁路的路基上是砂粘土和粘土,这种土壤含水量大,所以一旦气温降低就容易产生冻胀融沉的情况。

而粗粒砂砾土因为土壤中空隙较大,因此具有较好的排水作用,土壤中含的水分也就不易发生转移,也就不会轻易结冰,造成冻害情况。

而土壤一旦发生冻结,会使得路基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形,因此影响铁路的正常运行。

3.温度是铁路线路产生冻害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

很简单的道理,在夏天炎热的温度中,土壤中的水分无法凝结成冰,也就不会产生铁路线路的冻害。

寒冷地区路基冻害原因分析和整治方法

寒冷地区路基冻害原因分析和整治方法

寒冷地区路基冻害原因分析和整治方法福前线位于三江平原腹地,西起福利屯站,东至前进镇站,全长226.3KM。

路基土质不良,大部分为砂粘土、膨胀土、质泥土,渗透土差,地下水丰富,加之全年平均气温在零下3℃,属寒冷地区。

路基土质为冬季冻结、春季开始融化、夏季全部融化的季节性冻土,每年冬季冻害发生频繁。

所谓冻害,为土体在冻结过程中因冻胀所引起的病害。

由于土中的水在冻结过程中能向冷冻锋锋面迁移,并不断冻结排出冰层,且体积增大9%,即造成土体的冻胀,在融化时又会造成土体的沉陷,由于路基土体在融化过程中存在下卧隔水层还会产生翻浆冒泥等病害。

因此,路基冻害是严寒地区分布很广的线路病害之一,路基冻害的存在,不仅给线路养护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而且制约了列车安全、提速、重载目标的实现,抑制了铁路跨越式发展战略的实施。

1前言冻害是我段以及哈尔滨铁路局管内分布很广,表现非常明显的季节性病害。

就我公司气候特点,冻害期一般为每年的10月份至次年5月份(见图1),从冻害的发展,可以将其分为三个阶段,即发生期(10月15日~12月15日),平稳期(12月30日)。

图1冻害发展变化图发生期,即冻害产生的阶段,这一阶段冻起高度很大,冻高呈正值快速增长,随着气温的降低冻高速度不断加剧,一般以11月15日~12月15日前后为变化迅速阶段,这一阶段对行车安全构成的威胁较大,但其是一个上涨过程,检查人员容易发现,可以及时进行处理。

平稳期,这一阶段气温相对较为稳定,冻害发展变化缓慢,其冻起高度相对稳定,对行车安全的危害较小,但需经常检查线路,以防天气的突然变化。

回落期,亦称冻融期。

这个阶段随着天气的转暖,冻害的变化呈负增长趋势,一般每年4月5日~5月30日左右为冻融速度最快阶段,因这一阶段轨道几何尺寸的变化不是很大,检查人员不易发现,因此这一阶段对行车安全的影响最大。

2路基冻害的分类2.1按纵向外部形态分⑴冻峰:路基面在短距离内的冻胀高度大于相邻两地段的冻胀高度所形成的凸起部分(图2)。

铁路路基冻害原因及整治技术探究

铁路路基冻害原因及整治技术探究

铁路路基冻害原因及整治技术探究铁路路基冻害原因及整治技术探究摘要: 在高寒地区的铁路路基往往会发生冻害,影响铁路的正常运行。

本文就以同煤集团青磁窑铁路专用线路基冻害影响及其整治技术进行一下讲解,分析一下路基冻害形成的原因,针对不同因素造成的冻害,采用的不同的治理措施,希望对今后相关内容的讨论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路基;冻害;原因分析;防治措施前言青磁窑铁路全长9.79km,冻害主要集中在青磁窑专用线2.9km处,该地区干旱少雨,温差较大,最低气温-33.3℃;年平均降雨量为114 ~195 mm,东多西少,大部分集中在7 ~9 月。

该铁路的钢轨轨面的最大冻结高度达35 mm,主要是发生在严寒地区的线路段,由于冬季长,这一路段多为冻胀敏感性土;路堤内含水率一般为18 % ~25 %。

青磁窑专用线在每年发生线路冻害严重的时间主要集中在12月至次年的2月,严重影响行车安全。

因此,应根据不同地段的情况,提出不同的治理措施,消除冻害,确保安全运营。

1 青磁窑线冻害特点调查分析通过我公司管辖范围内冻害地段的调查可以得出:(1) 经调查,在发生冻害线路段处,排水不良、排水设施损坏、维修养护不及时等问题尤为突出。

(2) 发生冻害地段以粉质粘土和砂粘土为主。

(3) 冻害主要发生在小路堑、低矮路堤、涵洞和路桥过渡地段。

(4) 发生冻害路段的含水率,一般都大于20 %;地下水埋藏较深路段,几乎对冻害无影响;两侧的灌溉农田对冻害影响较大。

(5) 部分涵洞地段由于设计的过水能力不足,导致涵顶有冻害产生。

(6) 部分路段路基下沉,在列车荷载作用下,道碴两侧土垄较高产生冻害。

(7) 冻胀从每年12月底开始,最大冻胀量出现在次年1 月底,2月为稳定期,3 ~ 4 月开始消融并伴随翻浆冒泥、路基下沉。

2 青磁窑铁路冻害原因分析形成冻害的因素有: 温度、水分、土质等。

线路填料质量较差。

由于降水及。

铁路路基冻害的原因及措施

铁路路基冻害的原因及措施

铁路路基冻害的原因及措施1. 引言随着冬季的到来,铁路路基冻害问题日益凸显。

由于冻害对铁路路基的严重影响,给铁路运输安全和可靠性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因此,深入了解铁路路基冻害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轻或消除冻害对铁路路基及其设施的影响,是当务之急。

本文将对铁路路基冻害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2. 铁路路基冻害的原因铁路路基冻害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2.1 温度变化冬季的温度变化是导致铁路路基冻害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温度下降到冰点以下时,路基中的水分会结冰,导致路基的体积膨胀而破坏路基的稳定性。

而在白天温度回升时,冻结的水分会融化,使路基产生收缩变形。

这种温度变化引起的收缩和膨胀循环会导致路基的裂缝和变形,进而影响铁路的安全运行。

2.2 土层质量土质是影响铁路路基冻害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部分地区的土层质量较差,含有过多的粘性土和水分,导致其易于受冻融周期的影响。

当土层中的水分结冰时,粘性土的胶结力会变弱,土层的稳定性下降,从而引发路基的破坏。

2.3 排水问题不良的排水系统也是铁路路基冻害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果路基的排水系统存在问题,如排水管道堵塞或排水槽设计不合理,将导致积水在路基表面积聚。

这些积水在夜间温度下降时容易结冰,形成冰块,严重影响路基的稳定性。

3. 铁路路基冻害的措施为了应对铁路路基冻害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3.1 路基改造对于土质较差、易出现冻害的路段,可以进行路基改造。

首先,应加强路基的排水系统,确保路基下方的水分能够及时排除,避免冻害产生。

其次,可以采用加筋土工格栅等材料来增加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抵抗冻害的影响。

3.2 温度控制为了减轻冻害带来的影响,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控制铁路路基的温度。

例如,在寒冷季节里,可以通过铺设保温层或使用地下管道输送暖气,以提升路基温度,减少冻害的发生。

此外,定期对路基进行巡检,及时发现并修补路基的裂缝和变形,也是减轻冻害影响的一种措施。

3.3 技术创新随着科技的进步,一些新的技术和材料可以应用于铁路路基的建设和维护中,以减轻冻害的问题。

高寒地区路基冻害整治方法及效果

高寒地区路基冻害整治方法及效果

高寒地区路基冻害整治方法及效果作者:郭祖孝来源:《科技信息·下旬刊》2017年第03期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道路越来越完善,但是路基冻害问题十分严重,路基冻害都是在严寒地区,尤其是多年冻土地区铁路线路上的病害比较常见,这与寒冷的气候有很大的关系,冰冻线的深度很大,还涉及到土的特性,所以有的土类对冰冻的作用十分的敏感,本文对高寒地区路基冻害进行总结和分析,并结合多年的总结经验进行分析和整治。

关键词:高寒地区;路基;冻害防治;方法;效果一、路基冻害的成因及主要影响因素对于路基产生冻胀、下沉等冻害的影响因素十分的复杂,但是主要是由于温度、土、水、压力影响的,其中温度和压力为外因变化,而土和水是内因变化,而且这四个要素在冻害发生过程中都是存在的,水份是形成路基冻害的决定性因素,水份迁移是冻土中主要的物理力学过程,是路基产生冻害的基本原因,冻水结成冰以后,强度就会增加,当冰融化成水以后,承载力就相当于零,使得冻土承载力高,融土承载力下降。

1.路基的冻害变形与土质条件有直接影响粗颗粒的砂砾具有很好的排水性,就很少会产生水份迁移和聚冰的情况发生,冻害变形的情况就会降低,但是黏砂土如果有地下室进行补给,就会有严重的冻害,土就可能形成很大的冻胀和翻浆冒泥。

2.路基土体中的水分是形成路基冻害的决定性条件土体冻胀是由于水而形成的,其中土体结晶前所含水分的结晶,其中体积会出现膨胀,还有就是由于温度降低使得液态水迁移,迁移水量及其本身结冰的体积膨胀的总和,土体冻结前的含水量的体积是有限的,会造成很大的体积膨胀使由于冻结过程中水分迁移量及冻结后体积膨胀,在低温的作用下,没有冻结的水份会向着冻胀区域进行迁移,迁移的水份本身及结晶的体积量会超过原孔隙体积,这样就具备了冻胀的条件,但是如果迁移水分晶体增量达不到原空隙水的孔隙体积时,就不会出现冻胀情况。

3.气候条件是形成路基冻害的重要条件这里的气候条件就是指气候的冷热、持续时间、降雨量、降雨持续时间等,会直接的影响聚冰层的深度及分布,如果聚冰层的深度很大,对路基冻害影响的就小,相反如果聚冰层局路基顶面很近,冻害就十分的严重,而且可能会引起严重的翻浆冒浆情况。

高寒地区多年冻土路基冻害成因及防治

高寒地区多年冻土路基冻害成因及防治

高寒地区多年冻土路基冻害成因及防治1.前言我国多年冻土分布很广,较集中的地区是东北大小兴安岭和青藏高原。

前者是古代冰川沉积残留物,目前处于退化阶段,具有不稳定的特点。

后者是高海拔的近代大陆性气候的产物,至今仍在发展,具有不稳定的特点。

在铁路工程中,常常会遇到多年冻土区路基施工,例如汤林线、鹤岗线,地处小兴安岭地区,是我国多年冻土分布地区之一。

路基冻害是严寒地区,特别是多年冻土地区铁路线路上分布很广和常见的病害。

它与寒冷的气候有关,冰冻线能达到相当深度;又涉及到土的特性,所以有的土类对冰冻作用很敏感。

2.路基冻害的成因及主要影响因素冻害,是土体在冻结过程中因冻胀所引起的病害。

由于土中的水在冻结过程中能向冷冻峰面迁移、并不断冻结析出冰层,水结成冰,体积增大9%,使土颗粒相对位移而发生冻胀,路基就被抬起,即造成土体的冻胀。

土冻结时,还发生水分向冻结面转移,更使土的冻胀量增大,融化后则使土剧烈沉陷。

路基产生冻胀、下沉等冻害的影响因素是很复杂的,但主要可以归结为温度、土、水和压力四个要素。

四个要素中温度和压力的变化是外因,而土和水是内因。

这四个要素在建筑物的冻害过程中都是存在的。

其中值得提出的是水这个要素,路基土体中的水分是形成路基冻害的决定性因素。

水分迁移是冻土中主要的物理力学过程,是路基产生冻害的基本原因。

冻水结成冰,强度剧增;冰融成水,承载力几乎等于零。

水的这一特性决定了冻土有很高的承载力,而融土的承载力则大为降低。

3.路基冻害的整治在路基工程中除要做好排水系统外,常利用粗颗粒土作为填料或换填材料,来消除冻胀和融沉。

但从土的保温性能来说,土中小孔隙愈多,保温性能愈好,从这一点来考虑,粗颗粒则远不如细颗粒土好。

故在设计中要保持上限位置不变,防止冻害发生,拟利用天然土作为保温材料时,常利用细颗粒土,以减少工程量。

3.1路基冻害的调查冻害的调查工作应包括两大部分:一是从外貌方面调查研究冻害的发生发展过程,即冻害发生的部位、形状、长度、起落时间及发展过程;二是通过钻探、挖探等方法,观察土层的土质种类、厚度、水文地质、冻土结构等。

试析严寒地区高铁路基冻胀原因及其处理措施

试析严寒地区高铁路基冻胀原因及其处理措施

试析严寒地区高铁路基冻胀原因及其处理措施摘要:由于严寒地区恶劣的气候及特殊的地质特点,使得高速铁路在严寒地带常遭受损害,如何维护好高速铁路在严寒地区的正常运行,使其不因冻胀而遭受损害,已成为我们高铁施工建设中关注的重点和迫切需要突破的关键点。

因此,本文主要在分析影响路基冻胀原因的基础上,提出有关的解决措施,例如改变土壤的水分含量、改良土质及改变高铁路基的结构形式等,旨在促进我国高速铁路在严寒地区施工建设这一伟大的事业。

关键词:严寒地区;高铁路基;冻胀;原因;措施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及科学技术的日渐改善,高速铁路的建设也越来越普及,并在这几年里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尤其是在严寒地区高速铁路的建设如川藏铁路、青藏铁路的开通,更是填补了我国高速铁路在严寒地区施工方面的空白,大大为我国在严寒地区修建高速铁路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

但与此同时,由于严寒地区恶劣的气候及特殊的地质特点,使得高速铁路在严寒地带常遭受损害。

如何维护好高速铁路在严寒地区的正常运行,使其不因冻胀而遭受损害,已成为我们在严寒地区高铁施工建设中关注的重点和迫切需要解决的突破点。

因此,只有正确分析好严寒地区高铁冻胀的原因,并找出有关的解决措施,才能促进我国高速铁路在严寒地区施工建设这一伟大的事业。

1严寒地区高铁路基冻胀的原因分析造成高铁路基在严寒地区产生冻胀的原因有很多,一是由于气温问题及水分流失的不平衡使得聚冰层形成,二则是由于严寒地区特别是高纬度高海拔地区的土质造成的。

1.1严寒地区温度低造成的影响严寒地区特别是高纬度地区的气温低是造成高铁路基膨胀的大原因之一。

由于在严寒地区,冬季里严寒干燥会持续很长的时间,而春季和秋季又十分的干旱多风,不仅蒸发强度大,而且持续的时间也很长,而这些严寒地区最低温甚至可达到-30℃,而负温又是造成高铁路基出现冻胀现象的必要条件,同时土体会在负温的环境下产生冻结,其特性也会随着气温的变化而变化。

在相对范围内,负温越大,土的冻胀程度也会越严重,直到达到相对范围内的最大值,才会渐渐趋于稳定。

严寒地区高速铁路路基冻胀整治技术研究

严寒地区高速铁路路基冻胀整治技术研究

112YAN JIUJIAN SHE严寒地区高速铁路路基冻胀整治技术研究Yan han di qu gao su tie lu lu ji dong zhang zheng zhi ji shu yan jiu李光辉我国北方地区的高速铁路,路基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冻胀情况。

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展开分析并给予相应的整治方案。

世界各国的高铁路基都不相同,冬天高速铁路路基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冻胀,会引起路基不均匀变形,这样就会影响高速铁路的运行安全性。

本文分析了高速铁路冻害的整治原则,以及整治的方法。

一、路基冻胀问题的成因分析我国北方地区冬天寒冷、温度极低,会产生高速铁路沿线的冻胀问题。

路基冻胀的主要原因是土体中水分凝结在表面,随着冬天温度骤降,土体地表层的温度非常低,而中下层的温度比上层温度高,从而形成土体温度差。

土体中水分有三种形态存在,分别是固态、液体、气态。

土中水主要是结合水和自由水,在土体温度作用下,土体表面的水分开始结冰,形成聚冰层,使得土体产生了冻胀。

冻胀会引起土体体积增加,就是分裂冻胀,如果土体中继续加入水分,那么冻胀程度会加剧。

在多样的内力和外力作用下,会使得水分冻胀不断的迁移,引起大面积的冻胀。

路基冻胀一般是由土质、水、温度三种情况下共同作用产生的。

路基冻害是路基常发性问题,地质条件不好的路段也是冻害的多发地。

二、路基防冻胀措施通常情况下,具有以下几点防范措施:(1)为路基做好相应的保温工作(2)为路基做好一定的排水工作(3)针对高填方路基应及时进行换填(4)在路基中增加一定量的冻胀垫板(5)在路基中加盐、注盐等相关措施。

对于严寒地区的高铁来说,要严格控制轨道的变形问题,因此需要做好路基的冻胀整治工作。

针对高铁路基的结构、变形的情况,对变形的原因进行了有效的评价与分析。

高铁路基的冻胀变形分为路基的本体和表层冻胀两种情况。

对于已经建设完成的严寒地区高铁来说,可以应用“上封下疏、适时监测”的整治策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寒环境下铁路路基冻害成因及处治对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近年我国东北高寒地区高速铁路开通
运营线路逐年快速增加,相继建设了长白铁路、哈佳铁路、京沈铁路等多条高速
铁路,进一步促进了整个铁路网络的完善、安全和畅通。

但由于东北高寒地区独
特的气候环境,铁路路基易产生冻害问题,严重影响了高铁正常运行,给高铁的
运行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因此,有必要围绕冻害现象的具体成因展开探讨,
提出针对性的处治对策,以给铁路运营安全创设良好的条件。

关键词:高寒环境;铁路路基;冻害成因;处治对策
引言
由于季节性冻土区冬季温度低,夏季温度高,土体常年处于冻融循环过程中,导致该类土体在不同的季节结构受力存在极大的差异。

土体冻融循环还可能会导
致土体在不同的季节出现塌陷及鼓包的现象,导致在季节性冻土区经常出现路基
冻害。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围绕季节性冻土区既有铁路路基冻害防治措
施开展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对冻土区铁路路基建设完成
之前的相应防冻害措施研究较少。

1研究的意义
季冻区严酷的自然环境对高速铁路的高标准运行产生了极大影响,甚至是永
久性破坏。

其中,最为常见的便是路基的变形影响,随着四季更替,温度冷暖的
周期性变化,使得路基发生冬季冻胀变形、夏季融沉变形的现象。

由于路基-轨
道结构的层间变形传递规律,会引起轨道结构的不均匀变形,导致高速列车的平
顺性与舒适性的下降。

因此,季冻区高速铁路路基冻害问题亟需解决。

目前,对
季冻区高速铁路路基冻胀融沉变形研究主要通过理论分析与现场监测开展,相关
学者针对不同工程实例进行了一些研究工作。

研究较多涉及到温度与冻胀规律之
间的关系,但对于冻胀时的水分迁移、温度与冻胀量之间的对应研究较少。

而冻
胀时的水分迁移、温度与冻胀量之间的对应关系,恰恰是研究高速铁路路基冻胀、解决冻胀病害的关键因素。

同时在路基冻胀对轨道结构的变形影响及路基冻胀对
轨道系统的动力学效应影响方面研究甚少。

因此,结合高速铁路冻胀区段的气候
状况,研究温度变化情况下路基内部温度场、水分场的分布及变化规律、路基的
变形特性、以及冻胀作用对轨道结构的动力效应影响等,为季冻区银西高速铁路
的路基冻胀控制与补强措施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路基工程冻害类型及成因
2.1路堑侧沟平台冻胀鼓裂、侧沟冻胀倾倒
铁路路基路堑地段坡脚设2~3m宽侧沟平台,再依次为侧沟、混凝土路肩、
路基。

其冻害主要影响因素有:①路堑地段土质为粘性土、黏土等含水量高透水
性差的土,及膨胀土等工程性质差的土;②侧沟平台浆砌片石砌筑横坡不足造成
积水及浆砌片石防水性差,水渗入平台下土内含水量升高;③春融季节,平台及
边坡上积雪融化,冻融循环造成冻害。

2.2融沉翻浆、变形
路基沉降变形是季冻区铁路工程最主要的病害,且在含水量较大的黏性土地
带极易发生。

有学者对青藏铁路沿线路基变形进行调查,发现超过85%的路基变
形为融沉变形,对铁路运营安全造成了极大隐患。

另外,冻结期路基表面水分积聚,且春融期路基中水分自上而下融化后来不及排出,导致路基反复冻融循环,
最终因为路基强度降低至不能承受外荷载而造成路基结构破坏。

2.3路基填料的密实度
回填土的压实度同样也是土体冻胀的影响因素之一。

土体压实度又称夯实度,是土或其他筑路材料压实后的干密度与标准最大干密度的比值。

它表示的是回填
料压实后的密实状态以及土的其他物理特性,是控制路基填料压实质量的标准之一。

改变填料的压实度并不会影响其含水率,但是土颗粒间排列越紧密,其孔隙率
就会相应越小。

当填料中含水量相同时,压实度小的土体,其孔隙率就相对较大,
水分就更容易通过结构内的毛细孔道发生土层区域间的运动,当土体温度达到冻
结温度时,水分会通过毛细孔道由高温区域向低温区迁移,结构内部的自由水向冻
结面聚集,土颗粒间的孔隙被充满后不断膨胀,导致土体体积增大,从而引起路基
冻胀的发生。

而压实度小的土体,土颗粒间的孔隙率较大,液态水分子凝结硬化成
为冰晶体时,对于结构体积的变化相对较弱,冻胀变形相对不明显。

3路基工程冻害处治对策
3.1排水隔水法
水是路基冻胀的必要条件,所以减弱路基冻害可以从排水隔水的思路出发。

现阶段,排水法主要分为地表排水和地下水引导。

隔水法主要在路基土体内设置
一层隔水层,直接减弱甚至阻止隔水层上下水分交换。

两种方法都是以减小路基
土体含水量的方式防治路基冻害。

在实际工程中,合理选择排水隔水方法不仅能
够起到良好的冻害防治效果,还能够节约工程成本。

但是,如果不结合工程实际
地质条件、水文条件等因素进行考虑便采用该方法,可能会使冻害防治效果大打
折扣,甚至会对工程造成危害。

3.2注盐法
在明确路基冻胀发展最严重区域的基础之上,利用注盐法进行冻害整治。


前使用较多的是钻孔埋管注盐法和钢管花注浆法,通常使用的氯化钠、氯化镁等
无机盐溶液,通过钻孔管在压力作用下注入路基结构,盐溶液的冻结温度随其盐离
子浓度的升高而降低,从而降低路基填料中水分的凝结温度,同时盐离子可以增大
土颗粒表面的水膜厚度,降低土颗粒的表面势能,抑制水分迁移,从而达到路基结
构冻胀防治的目的。

在采用注盐法进行路基冻害防治时,需要考虑用盐类型、加
盐浓度以及施工工艺等因素对于冻胀防治效果的影响。

3.3路堑
(1)中心冻高8~12mm低填及路堑地段。

检查并疏通侧沟、渗水盲沟、渗
水盲管及护肩泄水孔。

(2)中心冻高≥12mm的低填及路堑地段。

单个散点断面,结合细颗粒含量及冻高情况,采用挖除表层,换填级配碎石掺5%水泥的措施。

(3)中心冻高≥12mm的低填及路堑地段。

连续段落,考虑其两侧侧沟平台或坡
脚设置渗水盲沟,并结合细颗粒含量及两侧监测点冻高情况,挖除表层,换填级配碎石掺5%水泥措施。

3.4路基结构形式优化
路基断面形式对路基冻害的影响不可忽视。

由于路基为线状结构,设计师通常将路基段面形式设计成零挖填、路堑及路堤等不同结构形式。

路堑及零挖填部位地下水往往比较活跃,最终导致上述位置路基冻胀且发生概率较大。

所以,铁路工程抗冻设计过程中应重点把控该部位。

路堤高度会对多年冻土区及季节性冻土区路基热稳定性造成影响。

设计师在进行路基设计时,可重点考虑路堤高度对路基下层冻土热稳定性的影响,通过合理设计,确保路基下层冻土不会形成融化夹层,同时冻土上限不会发生下移。

另外,在多年冻土区建设铁路时,往往会因为路基截面形式的不同而导致原地表水文条件改变,破坏原地表热平衡,严重影响路基稳定性。

因此,在铁路路堤设计过程中对合适路堤高度进行考虑的同时,需辅以相关冻土保护措施。

结语
总而言之,为防止严寒地区的高铁路基发生严重的冻害,就要在设计阶段对施工区域气候条件、路基结构设计、路基填料要求、路基防排水措施、路基防护设施等进行精细设计。

改变路基结构形式能够对路基冻胀进行有效防治,但是会对地底冻土与上层热交换造成影响,严重时可能会破坏多年冻土区冻融平衡,应加强在路基结构形式方面的研究,有效防治路基冻害,维持冻土区原有的冻融平衡。

施工阶段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并加强检验和监测,及时发现冻害问题并及时处理,确保线路开通运营后线路状态良好。

参考文献
[1]赵世晨.哈牡客专铁路路基冻胀特性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9.
[2]杨有海,沈鑫,于洪钦,王财平.兰新高速铁路高寒区段路基冻害分析与整治[J].铁道建筑,2017(10):88-91.
[3]刘伟平.严寒地区高速铁路路基冻胀整治技术[J].铁道建筑,2016(4):92-9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