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宏观经济学第八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续
许多为新兴的私人投资部门提供基础设施的
投资都只能由政府来承担。这些投资被称作 社会基础资本,如公路、灌溉和引水工程, 公众医疗保健事业等。这些工程一般都具有 外部经济或溢出效应,私人公司无法投资经 营,所以政府必须介入,以保证这些社会基 础投资能够有效进行。
⒋技术变革和创新 (科学、工程、管理、企业家才能)
续
即使在一个国家内,生活水平也随着时间推 移而发生了巨大变化。在美国过去一个世纪 以来,按人均实际GDP衡量的平均收入每年增 长2%左右。虽然2%看来并不大,但这种增 长率意味着平均收入每35年翻一番。由于这 种增长,今天的平均收入是一个世纪以前的8 倍左右。
续
用什么来解释这些呢?富国如何能确保自己
资增加,繁荣;反之衰退。
4)创新理论:技术革新和发明不是连续和均匀的。
续
5)预期过度论:在心理上的乐观预期和悲观预
期,说明了繁荣和衰退的交替。乐观时,投资和 消费增加,繁荣。
6)政治周期论:政府的交替扩张和收缩。经济
续
同除以劳动数量N,得到:△K/N=sy-δk
所以 △k+ △Nk/N =sy-δk,
由于资本增量有两个去处:△K=N
△k+ △Nk
即△K/N=△k+ △Nk/N
sy =△k+(n+δ)k
人均储蓄=资本广化+资本深化
所以 △k=sy-(n+δ)k
4.经济增长的稳态分析
稳态:指一种长期均衡,人均资本达到并维持
★经济增长的四个要素
经济增长的良方是什么呢?首先需要说明一
点的是,成功的国家并非经由同一条道路。 例如,英国最早开始进行工业革命,并在19 世纪成为世界经济的领导者。日本则相反, 加入经济增长竞赛的时间较晚。它最初是通 过模仿外国技术、限制进口、保护国内工业, 然后大力发展自己的制造业和电子业,最终 成功地发展了本国经济。
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理论

Mitchell Wesley:
01
“经济周期是以产业经济为主的国家总体经济活动的一种波动。一个周期是由很多经济活动差不多同时扩张,继之以普遍的衰退、收缩与复苏所组成这种变动重复出现。”
02
米切尔是研究经济周期的权威,(1920-1945年任美国经济研究局局长)从1908年以后的8部主要著作,全是论述经济周期的。
丹尼森的分析:
2.丹尼森的分析: 劳动要素:(1)就业人数及其年龄性别构成 (2)工人工时数(全日制和非全日制) (3)就业人员的教育年限 资本要素 (4)资本存量大小 技术进步 (5)资源配置效率 (低效率使用的劳动力比重减少) (6)规模的节约,以市场的扩大来衡量, 即规模经济 (7)知识的进展。
由于总投资和收入的变动率都是变动的,一旦有些变化,在乘数和加速数的共同作用下,就会自发的形成经济的周期变动。
经济周期的形成机理
经济增长的特征
经济增长的源泉
经济增长的定义
第二节 经济增长理论
经济增长是指一国生产商品和劳务数量的增长。 库兹涅茨: 提供产品的能力的长期上升; 先进技术是经济增长的基础或者说是必要条件; 制度的调整是技术得以发挥作用的充分条件。
1、康德拉季耶夫周期 (50—60年) Kondratieff Cycles 由Nikolai Kondratieff 1926年提出,又称为长期波动,或久远波动。 2、库兹涅茨周期 (15-25年不等) Kuznets Cycles Simon Kuznets 1930年提出,又称为“建筑周期” 。 3、朱格拉周期 (9—10年) Intermediate Cycles or Juglar Cycles 是(法)Clment Juglar 1860年提出,又称中周期。 4、基钦周期(40个月左右) Kitchin Cycles (美国)Joseph Kitchin于1923年提出,又称为短周期。
西方经济学第十一章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

(三)公开市场业务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政府债券以 调节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从而调节货币供给量和利息率的 一种政策手段。
四、货币政策的类型 (一)扩张性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
主要措施: 一是降低法定准备金率 二是降低再贴现利率 三是公开市场业务 “道义劝告”
(二)调节性货币政策和非调节性货币政策
1.调节性货币政策 指中央银行根据不同时期国家的经济目标和经济状况, 不断地调节货币供应量 2.非调节性货币政策 是指中央银行并不根据不同时期国家的经济目标和经济状况, 不断地调节货币需求,而是把货币供应量固定在预定水平上。
四、影响财政政策效果的因素
(一)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 (二)财政政策的时滞效应 (三)财政政策的政治阻力
第三节
一、货币政策概述
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与信贷总量,调节利率和汇率水平等, 以影响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促进宏观经济目标实现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
二、货币政策目标
(一)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二、经济周期概论
(一)消费不足周期理论 (二)投资过度周期理论 (三)纯货币周期理论 (四)创新周期理论 (五)心理周期理论 (六)太阳黑子周期理论 (七)政治性周期理论
三、现代经济周期理论
1.加速原理
加速原理:产出的变动与投资支出之间的数量关系。
设资本-产出比率固定不变: v =K/Y,其中K是 存量,Y是流量,K>Y,所以v>1。
高级宏观经济学第八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

四、增长极限论
习惯上,对经济增长的研究是 研究其速率的均衡程度,这种研究 是以社会生产资源不受限制为前提 的。但是有人提醒说,资源是有限 的,经济增长的代价沉重,只注意 经济增长的速率,社会资源总有一 天会消耗殆尽。这种论点叫经济极 限论。
1972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丹尼斯、 麦多斯领导的17人小组,向罗马俱乐部 推出了被称“70年代的爆炸性杰作”的 报告:《增长的极限》。他们的基本结
为此,可持续发展要求在经济增长
中逐渐以人力资源及人类制造的生产能 力替代自然资源,因为地球上可再生资 源的自我更新能力有限,不可再生资源 的总储量更是有限。
可持续发展要求严格控制人口增长。
环境污染及资源掠夺性利用既与追求经 济增长有关,也与人口迅速增长有关, 而经济增长本身也是人口增长所要求的。 事实表明,生态破坏、资源掠夺式利用, 也是人口增加的必然结果。要在不断提 高生活水平的同时不影响生态环境,必 须控制人口增长。
经济增长是否值得向往的问题由英国经济 学家米香(E.J.Mishan)于1967年首先提出。 他指出,西方社会继续追求经济增长,在社会 福利方面得不偿失。技术发明固然给人们提供 较多福利,但也会因颓废风险加大而增加了他 们的焦虑。飞速的交通工具使人们趋于孤立; 移动性增加反而使转换时间更为增多;自动化 程度提高增加人们隔离,电视增多使人们更少 交往,人们较以往更少理解他们的邻居。物质 财富的享受不是人们快乐的唯一源泉,还有闲 暇,文化和美丽的环境。然而,这些令人们向 往的事物,现在却成了增加国民生产总值的牺 牲品。
二、经济增长的衡量指标
西方经济学家一般采用国内生产总值 (GDP)作为衡量商品和劳务生产总量的标准。
然而,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不能完全看 作就是经济增长率。
西方经济学第9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

(2)经济均衡增长的稳定性 4.与哈罗德经济增长模型的异同点 (1)相同点 ①收入均衡的条件相同:I=S; ②增长率相同: (2)不同点 5.提高人均收入水平的途径 6.经济增长的黄金律 (1)定义 (2)意义 (3)两者不等时的调整
8
第二节 经济周期 一、经济周期的含义与阶段
1.经济周期的含义 2.经济周期的阶段
29
图9-10国际收支逆差下的调整
30
(四)IS-LM-BP模型的应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在实现国内外同时均衡时的作用的分析 1.固定汇率制度下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作用: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1)货币政策的作用 (2)财政政策的作用 2.浮动汇率制度下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作用 (1)浮动汇率制度下,货币政策的作用 (2)浮动汇率制度下,财政政策的作用
第9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
学习目标
理解经济增长的含义和特征; 理解经济周期的含义和类型; 了解经济增长的源泉; 了解经济增长模型; 掌握经济周期理论和乘数-加速原理 。
1
第一节 经济增长理论 一、经济增长的含义与特征
1.经济增长的含义 2.经济增长的基本特征
2
二、经济增长的源泉
对于经济增长的源泉,不同的经济学家有不同的看 法。亚当· 斯密强调分工、专业化生产与国际贸易中的绝 对优势;李嘉图强调比较优势与自由贸易;马克思和恩 格斯以及熊彼特强调创新;而索洛等人强调生产要素; 贝克尔和舒尔茨则强调教育与人力资本;新经济增长理 论中,罗默和卢卡斯强调内生性增长,特别是规模报酬 递增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其实质是强调内生性技术创 新;诺斯等人强调制度创新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最近, 鲍默尔在新书中强调了自由市场机制是资本主义经济增 长的关键。
(2)假定投资是收入的函数
宏观经济学考研讲义 20-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6.资本的黄金律水平 经济增长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提高一个国家的人均消费水平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在此前提下, 经济学家费尔普斯于1961年提出了黄金分割律,分析如图20-7所示。
图20-7 经济增长的黄金分割律 根据图20-7的分析,如果一个经济体的目标是使人均消费最大化,那么在技术和劳动增长率固定不变时,经济 中的人均资本量(资本-劳动比率)应使得资本的边际产品等于劳动的增长率,用方程表示为:
y f k k
如图20-1所示,随着人均资本存量的增加,人均资本边际产出也不断增加,但增加量越来越小。
图20-1 人均生产函数曲线
(2)索罗模型中的消费和储蓄
假定经济活动主体的消费行为是一样的,按照收入的固定比例,比如(1-s)部分来消费,即:
C 1 sY
则总储蓄为:
S Y C sY
其中,s 表示储蓄率。 生产函数 y f k 决定了经济生产多少产出,而储蓄率 s 决定了产出在消费和投资之间的配置。
当 sf k n k 时,k ,人均资本量减少; 当 sf k n k 时,k ,人均资本量增加,被称为资本深化; 当sf k n k 时,k ,此时实现经济的均衡增长,人均储蓄恰好等于资本广化的需要。因此,要实现稳
态,则人均储蓄必须正好等于资本的广化,即新古典增长理论中的稳态的条件是:
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简记为TFP)。
根据①可得:
Y MPN N MPK K F N,K A
②
式中,MPN和MPK分别为劳动和资本的边际产品。
方程②可以整理为:
Y Y
MPN Y
N
MPK Y
K
A A
Y Y
MPN N Y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引言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研究经济系统在长期和短期内的运行模式。
经济增长研究的是经济长期发展的趋势、驱动力和影响因素,而经济周期理论则关注短期内经济波动的原因、规律及其对经济运行的影响。
研究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经济现象,指导政策制定和经济管理。
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长期内生产总值(GDP)的实际增加的过程,可以衡量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
经济增长理论主要分为供给侧和需求侧两个角度。
供给侧经济增长理论供给侧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经济增长的根本驱动力是生产能力的提高。
生产能力的提高可以通过技术进步、创新和资本积累来实现。
技术进步可以促使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而增加生产总值。
创新可以引入新产品、新生产工艺和新市场,推动经济发展。
资本积累则意味着增加物质资源和投资,增加生产能力。
供给侧经济增长理论的重要代表是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由罗伯特·索洛和保罗·罗默等人提出。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认为,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通过创新和技术进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实现长期的经济增长。
需求侧经济增长理论需求侧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经济增长的动力来自于有效需求的增加。
有效需求包括个人消费、政府支出、投资和净出口。
当有效需求增加时,企业生产增加,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需求侧经济增长理论的代表是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
凯恩斯认为,经济增长的关键是提高有效需求。
通过增加政府支出、降低利率和稳定货币政策,可以刺激有效需求的增加,推动经济增长。
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周期是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经济总量、价格水平、就业水平等经济指标周期性地波动的现象。
经济周期通常包含繁荣期、衰退期、萧条期和复苏期。
经济周期理论的解释经济周期的起因和机制是经济周期理论关注的主要问题。
经济周期理论主要有两种解释:替代性需求理论和总需求不足理论。
替代性需求理论替代性需求理论认为,经济周期的波动是由于不同消费部门之间的需求替代关系所导致的。
第十二章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

第十二章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第一节经济周期理论一、经济周期的含义(一)定义:经济周期是指经济运行中周期性出现的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是国民总产出、总收入和总就业的波动。
(二)理解:1、经济周期是现代经济社会中不可避免的经济活动2、经济周期是总体经济活动的波动3、经济周期在经济活动过程中反复出现,但每个周期的时间长短并不完全一样。
二、经济周期的阶段一个经济周期通常分为萧条、复苏、繁荣、衰退四个阶段。
假定一个经济周期从繁荣阶段开始,此时的经济处于高水平时期,消费旺盛,就业增加,产量扩大,社会总产出逐渐达到最高水平。
繁荣阶段不可能长期保持下去,当消费趋缓、投资下降时,经济就开始下滑,走向衰退阶段。
在的衰退阶段初期,由于消费需求的减少,投资也逐步减少,进而生产下降、失业增多。
随着消费的不断减少,产品滞销,价格下降,企业利润减少,致使企业投资进一步减少,相应地,社会收入也不断减少,最终使得经济跌落到萧条阶段。
在萧条阶段,经济活动处于最低水平,这一阶段存在着大量的失业,大批生产能力闲置,工厂亏损甚至倒闭。
随着时间的推移,现有设备不断损耗和消费引起的库存减少,企业开始增加投资,于是就业开始增加,产量逐渐扩大,经济便进入复苏阶段。
复苏阶段是经济走出萧条并走向上升的阶段。
这一阶段的生产和销售逐渐回升,就业增加,价格有所上涨,整个经济呈现上升的势头。
随着就业与生产的继续扩大,价格上升,经济又走向繁荣阶段,开始了又一个经济循环。
三、经济周期的类型根据一个经济周期的长短,将经济周期分为长周期、中周期和短周期。
长周期又叫长波,是指长度平均为50年左右的经济周期。
这一划分是前苏联经济学家康德拉季耶夫于1926年发表的《经济生活中的长波》一文中提出的,故长周期还可称为康德拉季耶夫周期。
中周期又叫中波,是指长度平均为8至10年的经济周期。
关于中周期的研究较早。
1860年,法国经济学家朱格拉在《论法国、英国和美国的商业危机及其发生周期》一书中系统地分析了这种周期,故中周期又叫朱格拉周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增长理论和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的核算方式:当将产出的增长分为两个不同的来源:生产要素的增加和技术进步。
当生产要素只包括资本和劳动,则主张核算方式把产出的增长分解为资本增加、劳动增加和技术进步三个来源。
增长核算方程:设经济的生产函数为:(,)Y AF N K = ①式中,Y,N 和K 为总产出、投入的劳动量和投入的资本量,A 为解决的技术状况,或称为全要素生产率。
(,)N K Y MP N MP K F N K A ∆=⨯∆+⨯∆+⨯∆ ②N MP 和K MP 分别为劳动和资本的边际产品。
方程式②整理可得:N K MP N MP K Y A Y Y Y A⨯∆⨯∆∆∆=++ ()()N K MP N MP K Y N K A Y Y N Y K A⨯⨯∆∆∆∆=++ ③ 在竞争性的市场上,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是,将要素需求量固定在使要素的边际产量等于要素实际价格的水平上。
因此,表达式N MP N ⨯和K MP K ⨯分别为劳动和资本的收益,从而表达式N MP N Y ⨯称为劳动收益在产出中所占的份额,简称为劳动份额,并计其为α。
而表达式K MP K Y ⨯称为资本收益在产出中所占的份额,简称为资本份额,并计其为β。
由此,式③可改写为:Y N K A Y N K Aαβ∆∆∆∆=⨯++ 产出增长=(劳动份额X 劳动增长)+(资本份额 X 资本增长)+技术进步A Y N K A Y N Kαβ∆∆∆∆=-⨯- A A∆被称为索洛余量新古典增长理论的基本假定: (1) 社会储蓄函数 ()S s Y =式中,s 是作为参数的储蓄率。
(2) 劳动力按照一个不变的比率n 增长2. 基本方程索洛推导出的新古典增长的基本方程为:()k sy n k δ∆=-+式中k 为人均资本,s 为储蓄率,y 为人均产量(y=f(k)),n 为劳动力的增长率,δ为资本的折旧率。
从而sy 为社会的人均储蓄;()n k δ+为新增劳动力所配备的资本数量和资本折旧,称为资本广化(意味着为每一个新生的工人提供平均数量的资本存量);k ∆为人均资本的增加,称为资本深化(意味着每个工人占有的资本存量上升)。
由此,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方程变为:资本深化=人均储蓄-资本广化3. 稳态分析(1)稳态的含义稳态值一种长期均衡状态。
在稳态时,人均资本达到均衡值并维持在均衡水平不变;在忽略了技术变化的条件下,人均产量达到稳定状况,即k 和y 达到一个持久性的水平。
(3) 稳态的条件()sy n k δ=+(即0k ∆=)稳态增长率为:Y N K n Y N K∆∆∆=== 因此,稳态中(人均资本不变,0k ∆=),总产量(或国民收入)的增长率和总的资本存量的增长率均等于劳动力的增长率,n 即为稳态增长率(稳态中的产出增长率),且这一增长率是独立于储蓄率的(等式中没有s )。
4. 储蓄率增加对产量增长的影响储蓄率的增加不能影响到稳态增长率(这一增长率是独立于储蓄率),当确实能提高收入的稳态水平。
5. 人口增长对产量增长的影响(1) 人口增长率的增加降低了人均资本的稳态水平,进而降低了人均产量的稳态水平。
(2) 人口增长率的上升增加了总产量的稳态增长率。
(即要达到稳态,需维持较高的稳态增长率,否则无法保证稳态)6. 考虑到技术进步的新古典增长理论考虑技术进步的情况下,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方程为()k sy n g k δ∆=-++稳态的条件为:()sy n g k δ=++稳态时,有效劳动平均的资本的k 的增长率为0,有效劳动平均的产量y 的增长率为0,人均产出的增长率为g ,总产出的增长率为n+g 。
7. 资本黄金分割率经济增长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提高一个国家的人均消费水平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
如果我们用K*来表示C*:C*=y*-i*=f (k*)-()*n g k δ++当C*达到最大化时,MPK=n g δ++ 由此可知在黄金分割规则稳态状况,资本的边际产出减去折旧等于人口增长率与技术进步之和。
对促进增长的政策评价:(1) 储蓄率利用黄金规则,比较(MPKδ-)和(n g +)两者大小,就可以评价储蓄率太低或太高。
① 如果(MPKδ-)>(n+g ),则经济在资本小于黄金规则稳态下运行,应该增加s 。
② 如果(MPK δ-)<(n+g) ,则经济在资本大于黄金规则稳定状态下运行,应该减少s 。
(2) 提高储蓄率的政策①减少政府预算赤字,或增加预算盈余。
③ 刺激私人储蓄,降低资本利得税、公司所得税、房产税;将联邦所得税改为消费税;增大对个人退休账户或其他退休账户的税收优惠。
(3) 在不同资本间配置投资索洛模型只讨论一种资本。
实际经济中,存在多种资本(传统类型资本、公共资本、人力资本等)。
对于不同资本之间的投资配置存在两种特点:①对任何行业的任何种类的资本以同等税收待遇,让市场来配置流向边际产出最高的资本类型。
②政府应该实施产业政策来鼓励某种类型的资本,因为这样的投资可能带来私人投资往往不会考虑技术的外部效应(4) 鼓励技术进步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对R&D 的税收激励对科研基金的扶植对技术企业的产业扶植乘数——加速数模型1. 加速原理在宏观经济学中,产量水平的变动和投资支出数量之间的关系成为加速原理。
若以K 代表资本存量,y 代表产量水平,v 代表资本—产量比率(即一定时期每生产单位货币产量所要求的资本存量的货币量),则有:K vY =K 是存量,y 是流量。
所以一般情况下,v>1。
当引入时期的概念,则(t-1)时期的K 和y 的关系可以表示为:11t t K vY --=如果产量从1t Y -变动到t Y ,则资本存量也将从1t K -变动到t K 。
即t t K vY =于是资本存量的增加量是1t t K K --,为增加资本存量,需要投资支出净增加。
时期t 投资净额为t I ,1t t t I vY vY -=- ①如果1t t Y Y ->,则时期t 有正的净投资。
净投资取决于产量水平的变动,变动幅度的大小取决于v 的数值。
资本—产量比v 被称为加速数。
由于总投资由净投资与重置投资(或更新投资)构成,如果将重置投资视为折旧,则在①式两遍同时加上折旧,便有了:t 时期总投资=1()t t v Y Y t --+时期的折旧 ②②式说明,如果加速数为大于1的常数,资本存量所需要的增加必须超过产量的增加。
加速原理发生作用是以资本存量的以充分利用,且生产技术不变,从而资本—产量比固定不变为前提。
内生增长模型基本模型:Y AK = Y K sA Y Kδ∆∆==- K sY Kδ∆=- 其中A 是一个常量,它衡量一单位资本所生产的产出量。
这个模型不存在资本边际收益递减,额外一单位资本均产出A 单位的额外产出。
只要sA δ>,即使没有外省技术进步的假设,经济也一直增长。
这种AK 模型定义的内生增长模型为经济增长提供了一条内生化稳态增长率的途径,即如果可以被积累的生产要素具有固定报酬,那么稳态增长率将被这些要素的积累所影响。
储蓄率s 越高,产出增长率将越高。
那些能永久提高 投资率的政府政策会使得经济增长率得以不断提高。
2. 两部门模型假设将经济只有两个部门,分别为制造业企业和研究性大学。
企业生产物品和劳务,这些物品和劳务用于消费和物资资本投资。
大学生产被称为知识的生产要素,这两个部门免费利用知识。
企业的生产函数[,(1)]Y F K u E N =- 大学的生产函数()E g u E ∆= 资本积累方程 K sY K δ∆=-由于大学的知识创造是不断生长的,因此长期增长就是内生出现的。
内生增长模型与索洛模型的比较:①索洛模型假设资本边际产出是递减的,因此经济不能内生增长。
其模型能较好地解释普通的经济增长现象,并且在数学上是比较精致的。
但是其缺点是未能解释决定技术进步的经济因素,并且储蓄率和经济增长速度再问太时没有关联,经常出现经验性偏差。
②内生增长理论修改生产函数的形状,假设资本有不变的边际产出,在一定程度上容许自我持续(内生化)增长。
乘数-加速数模型基本方程式:t Y t t t C I G =++ 产品市场的均衡公式1t t C Y β-= 简单的消费函数01(),0t t t I I V C C V -=+-> 加速原理式中,V 为加速数K/Y (即资本—产量比率,一定时期每生产单位货币产量所需要的资本存量的货币额。
K 表示一定时期的资本存量,Y 代表一定时期的平均产量水平),β为边际消费倾向/C Y ∆∆, t Y 为现期收入,1t Y -为前期收入,t G 为现期政府购买,t I 为现期投资,0I 为自发投资(指由出口、技术、政府政策等外省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投资),1()t t V C C --为引致投资(指由收入或消费的变动说引起的投资)。
由乘数-加速数模型的基本方程合并可以得到收入变动的方程(一阶差分方程):10t 1(C )t t t t Y Y I V C G β--=++-+乘数——加速数模型描述了乘数和加速数交互作用导致经济周期变化的过程。
投资影响收入和消费(乘数作用),反之收入和消费又影响投资(加速数作用)。
当出现一个投资变动率的增加时,在乘数作用下,会引起更大收入的变动。
当闲置设备全部利用后,不仅投资引起收入更大增长。
而且在加速数作用下如的增长会导致投资更快成长。
在一定生产力条件下,投资将会更快下降。
在乘数的作用下投资的减少使得收入更快地减少。
但又闲置设备出现,加速系数将不再起作用。
由于总投资不可能为零,投资的减少就有一个下限。
一旦有了恢复重置投资的能力和净投资的机遇,在乘数的作用下,经济开始复苏。
例题:索洛增长模型描述一个经济有以下生产函数:y =。
A. 求出作为s 、n 、g 、δ的函数稳态状况下的y 值B. 当一个发达国家的储蓄率为28%,人口增长率为每年1%。
一个不发达国家的储蓄率为10%,人口增长率为每年4%。
在两个国家中,g=0.02,0.04δ=。
找出每个国家稳定状况下y 的值。
C. 不发达国家为提高自己收入水平可能采用的政策?答:A. 稳态状态条件为:()()0ksf k n g k δ∆=-++=由y 2y k =。
解得:*/()y s n g δ=++ B . 根据上一问的公式:发达国家:s=0.28 n=0.01 g=0.020.04δ=Y*=4 不发达国家:s=0.10 n=0.04 g=0.02 0.04δ=Y*=1C. 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的区别在于储蓄率和人口增长率。
由*/()y s n g δ=++可知:人均产出与储蓄率正相关,与人口增长率负相关。
所以不发达国家提高自己收入水平的方法就是:提高储蓄率,降低人口增长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