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

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经济周期是指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增长中不断重复出现的繁荣和衰退的波动运动。
这种波动在一定周期内,形成了一个由繁荣、衰退、复苏和萧条四个阶段构成的完整的经济周期。
了解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经济脉搏,预测市场走势,做出更明智的经济决策。
1. 繁荣阶段繁荣阶段是经济周期的第一阶段,也是最为欣欣向荣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经济蓬勃发展,国民生产总值增长迅速,企业生产繁忙,就业率高涨,消费信心旺盛,投资活跃,股市繁荣等现象普遍出现。
政府通常会采取一系列政策来稳定市场、促进经济发展,以应对可能出现的过热局面。
2. 衰退阶段衰退阶段是经济周期的第二阶段,也是繁荣后的必然过程。
在这个阶段,经济增速开始放缓甚至出现负增长,企业利润下降,失业率上升,消费不振,投资疲软,经济活动呈现低迷状态。
为了应对衰退,政府可能采取一些刺激经济的措施,比如降低利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等。
3. 复苏阶段复苏阶段是经济周期的第三阶段,也是衰退之后的阶段。
在经历了一段阵痛之后,经济开始逐渐企稳并出现一些积极的迹象。
企业逐渐恢复生产,就业情况有所改善,消费需求逐渐回暖,投资氛围略有好转,股市也开始回升。
这个阶段经济活动虽然有所改善,但仍然处于脆弱期,需要政府继续保持政策稳定和支持。
4. 萧条阶段萧条阶段是经济周期的第四阶段,通常是复苏之后出现的一个低谷。
在这个阶段,经济形势极为严峻,出现了产能过剩、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飙升、股市暴跌等现象。
政府会采取一系列紧急措施来缓解经济困境,比如增加财政支出、刺激消费、调整货币政策等。
度过萧条期后,经济将进入下一个繁荣周期。
综上所述,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繁荣、衰退、复苏和萧条,相互联系、循环往复,构成了经济发展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规律。
只有充分理解和把握这种规律,才能更好地应对不同阶段经济的挑战,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和稳定发展。
愿我们在经济周期中不断前行,迎接挑战,创造更加繁荣美好的未来!。
什么是经济周期?

什么是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反复波动和循环变化。
这种波动性质上是经济增长的一部分以及经济衰退的一部分,通常表现为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和减速。
经济周期是一种普遍现象,影响着各国各地不同规模和行业的经济活动。
经济周期通常有四个阶段:扩张期、高峰期、衰退期和低谷期。
扩张期是指经济活动增长的时期,这时候产出增加,就业机会增多,利润增加,投资增加等。
高峰期是扩张期的最后阶段,经济活动达到高峰,也是经济增长的顶点。
衰退期是指经济活动开始减速,投资、消费和产出均下降,就业机会减少,利润减少等。
低谷期是经济衰退的最后阶段,也是经济活动的最低点。
经济周期的起因可以归结为供求关系的变化。
通常,当需求高于供应时,经济活动增长,相反,当供应高于需求时,经济活动减速。
供求关系的变化可以由多种因素引起,例如政府政策、技术创新、金融市场变化、商业信心等。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引起了经济活动的周期性波动。
经济周期对个人和社会经济活动都有深远的影响。
在扩张期,人们的收入和就业机会增加,人们更容易找到工作、买房、购车等。
然而,在衰退期,就业机会减少,失业率上升,个人和企业的收入减少,购买力下降。
经济周期对企业也有重要影响,企业在扩张期会追求扩大规模和利润最大化,而在衰退期会降低生产,缩减规模,削减成本。
经济周期对政府也带来挑战和机遇。
在衰退期,政府可能采取一系列刺激经济的政策,如减税、增加政府开支、降低利率等,以促进经济复苏。
然而,在扩张期,政府需要警惕通胀风险,采取相应的紧缩政策来平衡经济增长。
政府的政策举措对经济周期的波动程度和持续时间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除了经济周期的波动性,还存在着长期趋势,即经济增长的持久性。
长期经济增长可以通过促进技术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教育和培训、鼓励创业等措施来实现。
经济周期和长期趋势之间的关系是复杂而微妙的,但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整体。
总之,经济周期是经济活动在一定时间内的反复波动和循环变化。
经济学-经济周期

三、经济周期1.内涵•经济周期:国民收入与经济活动的周期性波动•表现:国民收入及增长率的周期性变化,并引起失业率、物价水平、利率、对外贸易等宏观经济变量的波动经济周期的阶段繁荣萧条衰退复苏tY顶峰谷底2.经济周期的分类•短周期——基钦周期:英国经济学家基钦研究了1890-1922年间英美的经济指标,发现存在一个3-4年的短周期•中周期——朱格拉周期:法国经济学家朱格拉最早(1860年)提出经济周期的思想,指出资本主义经济存在一个9-10年的周期;美国经济学家汉森计算出美国1795-1937年共有17各中周期,平均长度8.35年•长周期——康德拉季耶夫周期:俄国经济学家康德拉季耶夫研究了英、美、法和其他一些国家的统计资料,认为资本主义有一种50-60年,平均长度为54年的长周期(长波)经济周期的分类•库兹涅茨周期(长周期):库兹涅茨研究了英、美、法、德、比利时等国19世纪初叶到20世纪初叶的统计资料,指出存在一种与建筑业相关的经济周期,长度在15-25年之间,平均长度20年左右,这种长周期称为库兹涅茨周期或建筑业周期。
•熊彼特周期:对上述发现进行了综合,指出每一个长周期包括6个中周期,每一个中周期包括3个短周期。
短周期约为40个月,中周期为9-10年,长周期为48-60年。
3.经济周期的成因传统的经济周期理论•外生经济周期理论:太阳黑子理论、政治性周期理论、创新理论、非货币性投资过度理论•内生经济周期理论:货币理论、货币投资过度理论、心理理论、消费理论经济周期的成因现代经济周期理论•现代经济周期理论都是内生经济周期理论,认为内生经济因素在经济的周期波动中起关键作用,外生因素通过内生因素起作用,主要流派:凯恩斯主义:乘数—加速原理实际经济周期(RBC)理论4.乘数加速原理•乘数原理:支出(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增加会使国民收入成倍增加•加速原理:国民收入的变动会引起投资的急剧变动仅需了解,不要求掌握乘数-加速系数模型举例年份引致消费自发投资引致投资总投资现期收入备注1-1000-1000100025001000100020002500312501000150025003750418751000125022504125顶峰52062.5100037513753437.561718.751000-687.5312.52031.2571015.6251000-1406.25-406.25609.3758304.6881000-1421.875-421.875-117.188谷底9-58.5941000-726.563273.438214.84410107.4221000332.0311332.0311439.45311719.72710001224.6092224.6092944.336121472.16810001504.8832504.8833977.0511t t bY C -=0I )(1--='t t t C C a I t t I I I '+=0t t t I C Y +=。
如何理解经济周期?

如何理解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动在一定时间内的波动过程,通常表现为经济的扩张和收缩交替出现的现象。
这一概念对研究宏观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能帮助我们理解经济运行的规律,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经济周期的定义经济周期可以被定义为GDP增长率、就业水平、物价水平等经济指标在时间序列上的波动。
一般来说,经济周期分为四个阶段:扩张、顶峰、收缩和谷底。
扩张:在这一阶段,经济活动蓬勃发展,生产和就业水平上升。
消费者信心增强,投资增加,收入水平提高,市场需求旺盛。
顶峰:当经济达到其最高点时,就进入了顶峰阶段。
尽管这一阶段看似繁荣,但由于过度投资和产能过剩,实际上潜藏着未来的危机。
收缩:也称为衰退期,经济活动开始减缓。
企业盈利下降,消费者支出减少,失业率上升。
许多企业可能会破产,这拉低了整体经济水平。
谷底:这是经济周期的最低点,经历了衰退后,在这个阶段中经济活动极端疲软,民众普遍失去信心,需要通过政策干预和市场自我调整恢复到正常水平。
经济周期的成因理解经济周期,就必须深入探讨其成因。
导致经济周期波动的因素有很多,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需求因素消费需求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和投资决策。
当消费者信心下降时,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减少,从而导致产出下降和失业增加。
供给因素生产成本上升,如原材料价格上涨、工资增加,也会对经济产生影响。
当企业面临更高的生产成本时,它们可能会减少产量或者裁员,从而导致整体经济放缓。
政策因素政府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经济周期。
例如,当政府采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时,如降低利率,可以刺激借贷消费从而促进投资与整体需求。
但如果反复过度刺激,有可能导致通货膨胀或资产泡沫。
国际因素全球市场每天都在不断变化,其中国际贸易、资本流动以及外部市场对本国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海外市场需求减弱可能会导致出口下滑,从而影响本国的生产和就业。
心理因素人们的预期和信心变化也可能导致整个经济体的波动。
名词解释经济周期

名词解释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是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经济活动的相对稳定和波动的交替变化。
经济周期分为繁荣期、衰退期、萧条期和复苏期四个阶段。
繁荣期是指经济活动高涨,生产增长迅速,就业机会增多,消费者信心高涨,投资活动活跃,企业利润增加等情况。
在繁荣期内,经济发展达到高峰,经济增长率较高。
衰退期是繁荣期之后的阶段,经济增长率下降,产出减少,公司利润下降,失业率上升,消费者信心下降,投资活动减少等。
衰退期是经济周期中波动的后一阶段,往往为经济增长周期结束的预兆。
萧条期是衰退期的延续,经济活动垂直下降,增长率严重减缓甚至为负值,生产下降,就业机会大幅削减,企业利润亏损,消费者信心低迷,投资活动大幅减少等。
萧条期是经济活动最低谷,经济陷入了衰退的最严重阶段。
复苏期是萧条期之后的阶段,经济活动开始逐渐恢复,就业机会增加,消费者信心增强,企业利润回升,投资活动重新开始等。
复苏期是经济周期中经济活动开始上升的阶段,经济增长率逐渐回升。
经济周期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包括经济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国际经济环境等。
经济周期对于个人、家庭和企业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他们做出合理的经济决策,
把握经济变化的脉搏。
总之,经济周期是经济活动的相对稳定和波动的循环变化,包括繁荣期、衰退期、萧条期和复苏期四个阶段。
经济周期及其测算方法

T
4
5
二、潜在产出的概念
潜在产出是指在非加速通货膨胀和自然失业率的情况下, 现有的劳动力、资本和技术所能生产出来的产品和服务。 产出缺口是在潜在产出定义下引申出来的一个概念,它常 常表示为经济体的实际产出与潜在产出的差额或者这个差 额占实际产出的比例。 实际产出 ,, 潜在产出 , 产出缺口
6
潜在产出的描述
;
对于年度数据,值通常取为100。
16
4、UC-卡尔曼滤波法
该方法最早由Harvey(1989)提出的,该方法借助不可观测成分 (unobserved-component, UC)和卡尔曼滤波迭代算法进行估计。 它的基本思想是把实际产出分解为趋势成分(潜在产出)和周期成分 (产出缺口),产出序列服从如下状态空间模型:
17
4、UC-卡尔曼滤波法
潜在产出是一个非平稳过程, 为带有固定漂移的随机游走 过程,其中 为漂移项。当 残差的方差较大时,实际产出 受短期周期性波动的影响就不大,.更多的由长期趋势变化 主宰;当残差 的方差很小时,潜在产出更多的要归因于漂 移项 ,而不是趋势中的随机部分。此时,实际产出的短 期波动可以理解为是周期部分。假设产出缺口 为平稳可逆 的有限阶自回归过程。卡尔曼滤波计算的样本数据长度和初 始值对各个状态变量的估计结果影响很大,这可能造成最后 结果的不唯一性。
10.0 9.6 9.2 8.8
5,000
8.4
0 78 80 82 84 86 88 90 92 94 96 98 00 02
8.0 78 80 82 84 86 88 90 92 94 96 98
8.5 .04
8.0 .02
.00
-.02
-.04
-.06 78 80 82 84 86 88 90 92 94 96 98 00 02
经济周期名词解释

经济周期名词解释经济周期是指在一定周期内,经济发展从繁荣到衰退再到复苏的波动过程。
在经济周期中,经济活动、生产和消费的规模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波动。
以下是对几个常见经济周期名词的解释:1. 奇特切夫周期(Kitchin Cycle):奇特切夫周期是指经济活动的短期波动,长度为3到5年。
这个周期与企业生产调整和库存周期有关,即企业在一段时间内增加库存,然后再减少库存,导致经济活动的波动。
2. 瑞贝诺周期(Juglar Cycle):瑞贝诺周期是指经济活动的中期波动,长度为7到11年。
这个周期与固定投资和企业周期性的债务融资有关。
在瑞贝诺周期中,企业会根据经济状况来决定增加或减少固定资产投资,从而导致经济活动的波动。
3. 康德拉季耶夫波动(Kondratiev Wave):康德拉季耶夫波动是指经济活动的长期波动,长度为50到60年。
这个周期与技术创新和新兴产业的兴衰有关。
在康德拉季耶夫波动中,新兴产业的兴起和发展会推动经济的增长,而当这些产业达到饱和并出现衰退时,经济活动会出现下行。
4. 景气循环(Business Cycle):景气循环是指一国或地区经济繁荣和衰退的周期性波动。
景气循环包括扩张期、繁荣期、收缩期和衰退期。
扩张期和繁荣期是经济周期中的上升阶段,经济活动和就业率上升,生产和消费增加。
而收缩期和衰退期是经济周期中的下降阶段,经济活动和就业率下降,生产和消费减少。
5. 大萧条(Great Depression):大萧条是指1929年至1933年间全球经济发生的一次深度和长期的衰退。
大萧条的爆发主要是由于美国股票市场崩溃引起的金融危机。
大萧条期间,世界贸易和生产大量减少,失业率大幅上升,世界经济陷入衰退。
总的来说,经济周期是经济发展的波动过程,包括奇特切夫周期、瑞贝诺周期、康德拉季耶夫波动、景气循环和大萧条等名词的解释可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经济周期的特点和影响。
经济周期分析

经济周期分析经济周期是指一国(或地区)经济活动的长期波动,包括经济增长和衰退。
经济周期的波动是由多个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包括内外部需求、经济政策、市场供求等。
本文将对经济周期的定义、特征、影响因素以及应对措施进行分析。
1. 经济周期的定义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在一定时间内由扩张到衰退再到复苏的周期性波动。
通常分为四个阶段:扩张期、顶峰期、衰退期和底部期。
扩张期是经济活动较为活跃、产出增长、就业率提高的阶段;顶峰期则是经济达到顶峰、增长趋缓、通胀压力增加的阶段;衰退期是经济活动开始下滑、产出减少、就业率下降的阶段;底部期是经济活动出现反弹、产出增加、就业率回升的阶段。
2. 经济周期的特征经济周期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1)周期性:经济周期表现出定期的波动,周期长度不固定,可以是几年或十几年。
(2)波动性:周期内经济活动的增长和衰退是波动的,往往以震荡的形式出现。
(3)不均衡性:经济周期中不同行业、地区、部门的表现不均衡,有的可能在扩张期表现较好,而有的则可能在衰退期遭受较大压力。
(4)相互依赖性:经济周期不是由单一因素引起的,而是受到多个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3. 影响经济周期的因素经济周期的波动是由多个内外部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主要包括:(1)财政政策:财政政策的调整可以对经济活动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如减税、增加政府支出等。
(2)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的调整会影响市场利率、货币供应量等,进而对投资和消费产生影响。
(3)供需关系:市场的供求关系是经济活动波动的重要驱动因素,供给过剩或需求不足都可能引发周期性波动。
(4)国际经济环境:国际经济状况变化会对本国经济活动产生影响,如国际金融动荡、贸易争端等。
4. 应对经济周期的措施鉴于经济周期的波动不可避免,政府和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应对经济周期的冲击:(1)灵活的财政政策:政府可以在经济衰退期通过增加支出来刺激经济,而在扩张期则可以通过减税等措施来稳定经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周期理论综述经济周期问题是宏观经济学学说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但西方经济学界,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理论流派的学者对于经济周期的定义各式各样,一直以来都未取得统一。
经济学学术界,通常以二战为划分标志将有关经济周期的具体定义概括区分为古典经济周期(也称传统经济周期,强调经济总量的扩张和收缩)和现代经济周期(强调经济增长率上升与下降的交替变动)两类。
二战前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呈现出来的经济周期表现为总产量绝对量的变动过程,所以当时的古典经济学家就认为经济周期是经济总量的上升和下降的交替过程。
这些都是二战前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说法和解释。
二战以后,社会经济的变化促使现代经济学研究的重点透过社会经济表象深入到对内在包涵的更实际的经济增长率周期性变动进行分析研究中,有些学者认为经济周期是在主要以工商企业形式组织其活动的波动形态。
一个周期包含许多经济领域在差不多相同的时间所发生的扩张,跟随其后的是相似的总衰退、收缩和复苏,后者又与下一个周期的扩展阶段相结合;这种变化的序列是反复发生的,但不是定期的;经济周期的长度从一年以上到十年、十二年不等;它们不能再分为性质相似的、振幅与其接近的更短的周期。
而名经济学家RobertE.Lucas(1977)的看法是经济周期是经济变量对平稳增长趋势的偏离0等等。
诸如此类的一些定义说法被学术界普遍认同。
而需要明确的关键在于,二战后发展起来的理论学说对经济周期的认识已脱离经济体表面总量值的比较,而升华到了对于内在经济实体的经济增长速度快慢的比较。
1经济周期理论类型1.1尤格拉周期法国经济学家尤格拉于1862年出版了《法国、英国及美国的商业危机及其周期》一书中,提出了资本主义经济存在着9~10年的周期波动,一般称为“朱格拉周期”。
熊彼特把这种周期称为中周期,或朱格拉周期。
汉森则把这种周期称为“主要经济周期”1.2 基钦周期英国经济学家约瑟夫·基钦于1923年提出了存在着一种40个月(3~4年)左右的小周期,而一个大周期则包括两个或三个小周期,故称为“基钦周期”。
基钦提到,这种小周期是心理原因所引起的有节奏的运动的结果,而这种心理原因又是受农业丰歉影响食物价格所造成的。
1.3康德拉捷夫周期俄国经济学家康德拉捷夫于1925年提出资本主义经济中存在着50~60年一个的周期,故称“康德拉捷夫”周期,也称长周期。
熊彼特继承前人的观点,把百年来的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划分为三个长周期,并用创新理论为基础,以各个时期的主要技术发明和生产技术的发展作为各个长周期的标志。
需特别加以说明的是,熊波特在他的两卷本《经济周期》(1939年版)中对前三种经济周期作了高度综合与概括。
他认为前三种周期尽管划分方法不一样,但并不矛盾。
每个长周期中套有中周期,每个中周期中套有短周期。
每个长周期包括6个中周期,每个中周期包括3个短周期。
熊波特还把不同的技术创新与不同的周期联系起来,以三次重大创新为标志,划分了三个长周期:第一个周期,从18世纪代到1842年,是“产业革命时期”;第二个周期,从1842~1897年,是“蒸汽和钢铁时期”;第三个周期,1897年以后,是“电气、化学和汽车时期”。
1.4库兹涅茨周期1930年,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S·Kuznets)提出了存在一种与房屋建筑相关的经济周期,这种周期平均长度为20年。
这也是一种长周期,被称为“库兹涅茨”周期,也称建筑业周期。
2经济周期理论阶段划分2.1两阶段法经济波动以经济中的许多成分普遍而同期地扩张和收缩为特征,持续时间通常为2到10年。
现代宏观经济学中,经济周期发生在实际GDP相对于潜在GDP上升(扩张)或下降(收缩或衰退)的时候。
每一个经济周期都可以分为上升和下降两个阶段。
上升阶段也称为繁荣,最高点称为顶峰。
然而,顶峰也是经济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此后经济就进入下降阶段,即衰退。
衰退严重则经济进入萧条,衰退的最低点称为谷底。
当然,谷底也是经济由衰转盛的一个转折点,此后经济进入上升阶段。
经济从一个顶峰到另一个顶峰,或者从一个谷底到另一个谷底,就是一次完整的经济周期。
现代经济学关于经济周期的定义,建立在经济增长率变化的基础上,指的是增长率上升和下降的交替过程。
经济周期波动的扩张阶段,是宏观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日益活跃的季节。
这时,市场需求旺盛,订货饱满,商品畅销,生产趋升,资金周转灵便。
企业的供、产、销和人、财、物都比较好安排。
企业处于较为宽松有利的外部环境中。
经济周期波动的收缩阶段,是宏观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日趋紧缩的季节。
这时,市场需求疲软,订货不足,商品滞销,生产下降,资金周转不畅。
企业在供、产、销和人、财、物方面都会遇到很多困难。
企业处于较恶劣的外部环境中。
经济的衰退既有破坏作用,又有“自动调节”作用。
在经济衰退中,一些企业破产,退出商海;一些企业亏损,陷入困境,寻求新的出路;一些企业顶住恶劣的气候,在逆境中站稳了脚跟,并求得新的生存和发展。
这就是市场经济下“优胜劣汰”的企业生存法则。
2.2四阶段法将经济周期分为四阶段:繁荣、衰退、萧条、复苏。
•经济周期的特点是国民总产出、总收入、总就业量的波动,它以大多数经济部门的扩张与收缩为标志。
•经济衰退的普遍特征:消费者需求、投资急剧下降;对劳动的需求、产出下降、企业利润急剧下滑、股票价格和利率一般也会下降。
•衰退指实际GDP至少连续两个季度下降。
•萧条指规模广且持续时间长的衰退。
3经济周期的原因探讨3.1西斯蒙第的“消费不足论”西斯蒙第认为,经济危机是进入资本主义经济后才出现的特有现象,其原因是生产脱离消费后导致的消费不足。
具体而言,就是:一是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大生产摧毁了小生产,导致消费能力降低;二是资本家采取了薄利多销等措施,导致进一步降低工资,导致消费能力下降;三是资本家为了追求最大利润,总是导致今年的生产大于去年的生产,但工人的消费有限,最终是个人消费不足。
3.2杰文斯的“太阳黑子说”杰文斯认为,任何一年收获的成功肯定依存于天气,特别是夏季和秋季各月的天气;如果天气在某种程度上依存于太阳周期,那就可以说,谷物的价格和收获将或多或少地依存于太阳时期,并经历周期性的波动,其时期等于太阳黑子出现的时期。
3.3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
马克思认为,经济危机是特定生产方式下所产生的历史现象。
在直接的物物交换中,经济危机既不存在可能性,也不存在现实性。
当货币进入商品流通领域后经济危机具有了可能性。
但这种可能性要发展为必然性,还“必须有整整一系列的关系,从简单商品流通的观点来看,这些关系还根本不存在”(《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133页。
),而这“一系列关系”就寓于“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生产的社会性和占有的私人资本主义形式的矛盾中”。
具体来说,就是:第一,对价值增值的无休止追逐导致的资本积累规模螺旋式上升、生产能力无限扩张。
第二,大工业生产方式与资本积累规律的共同作用。
第三,平均利润率下降趋势。
第四,固定资本的周转周期。
第五,资本主义对抗性分配关系。
第六,信用制度的发展。
马克思对危机的原因进行了多维度的分析,其最终结论是“一切真正的危机的最根本的原因,总不外乎群众的贫困和他们的有限的消费,资本主义却不顾这种情况而力图发展生产力,好像只有社会的绝对的消费能力才是生产力发展的界限。
”(《资本论》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548页。
)3.4米契尔的“自然发生论”在经济周期内的经济过程里,米契尔强调的是成本和价格发展的不平衡。
当经济活动开始扩张时,生产成本开始比价格更快地上升。
这会降低利润率,使人们对未来利润的前景感到悲观,反过来这又会使投资削减,导致销售、产出和就业量减少。
当衰退产生时,成本和价格一样减慢增长或者开始降低,但成本的减低不久就开始超过价格的降低,于是改善了利润的前景和刺激了投资。
这反过来又有助于结束衰退和开始复苏。
3.5熊彼特的“创新周期说”熊彼特认为,创新活动给企业家带来偏离均衡的赢利,于是,其他企业家纷纷模仿,结果形成创新风暴,经济活动开始上升。
但创新毕竟是对均衡的一次扰动,所以,最终经济必然走向新的均衡,结果就导致经济的下降。
3.6凯恩斯的经济周期理论在《通论》第22章“略论经济周期中”。
凯恩斯明确地给出了其对经济周期的主要观点:“经济周期的基本特征,特别是能使我们称它为周期的时间过程和时间长短的规律性,主要是由于资本边际效率的波动。
我相信,经济周期最好应被当作系由资本边际效率的周期性的变动所造成;当然,随着这种变动而到来的经济制度中的其他重要短期变量会使经济周期的情况变为更加复杂和严重。
”3.7萨缪尔森的乘数—加速数模型。
凯恩斯对乘数原理作过充分论述,但没有分析过加速数原理;而克拉克在在凯恩斯之前就提出了加速数原理。
在凯恩斯之后,萨缪尔森将乘数原理和加速数原理结合起来,考察了它们相互作用的结果,并依此来解释经济的周期性波动。
假定在一定时期国民收入发生了变化,根据加速原理,投资水平将发生相应变化,然后通过乘数效应造成收入水平的进一步变化;新的收入水平再通过加速数和乘数机制导致更进一步的收入变化。
根据不同的加速数和乘数的数值,这种收入的变化将呈现出各种情况。
这种情况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一是收入的变化是收敛的,或者沿着单调的路线趋向新的均衡(此时没有周期),或者沿着波动的路线趋向新的均衡(此时周期最终会消失);二是收入的变化是爆发的,或者沿着单调的路线一直扩大(此时没有周期);三是收入沿着波动的路线变化,而且波动的振幅既不扩大亦不缩小,周期存在且持续。
显然,只有最后这种情况才是真正的周期运动。
但是,这必须在非常特殊的情况下------加速数K和边际消费倾向b的乘积一定等于1------才会出现这种情况。
3.8奥地利学派的经济周期理论。
奥地利学派的周期理论起源于该学派创始人门格尔,经米塞斯阐发,再由哈耶克总结和发展。
20世纪30年代,哈耶克相继出版了《货币理论和经济周期理论》(1929)、《物价与生产》(1931)、该学派的经济周期理论基本形成。
哈耶克是从某种均衡(哈耶克的均衡是指一种“均衡比例”:在充分就业的条件下,货币数量已定,整个社会的消费---储蓄比例一定,人们用于购买消费品的货币和用于购买资本品的货币比例等于消费品产量与资本品产量之间的比例,即两类产品的需求之比等于供给之比。
)状态出发结合其生产结构(哈耶克的生产结构是指生产的迂回程度或资本化程度。
迂回的生产包括若干顺次相继的生产阶段,其中每一个阶段都以上一阶段的产出为投入,又以自己的产出为下一阶段的投入。
除最后一个阶段外,其他阶段生产的都是中间产品。
)的假说来分析经济周期的。
他强调生产结构与经济周期有着重大关系:当生产结构发生变化时,繁荣或危机也随之出现。